论《理想国》之正义与幸福观

论《理想国》之正义与幸福观
论《理想国》之正义与幸福观

学期小论文

题目:论《理想国》之正义与幸福观班级:2012级3班

学号:201203140339

姓名:张色作

论《理想国》之正义与幸福观

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2012级3班学号201203140339

摘要

人类追求的正义正是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他认为国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并与人的灵魂相关才有意义。在《理想国》①里苏格拉底②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对正义有着多么强烈的憧憬与向往!还提到了幸福是内心的和谐,强调要追求真实的知识,智慧所给人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柏拉图用自己的智慧诠释正义与幸福,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借助苏格拉底③之口,与许多的人讨论正义,讨论幸福,对已存在的正义和幸福的理解提出质疑,然后一步步的驳倒别人的观点,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本文将简要分析理想国中的正义与幸福观。

关键词:理想国,柏拉图,正义,幸福

《理想国》充满着哲学的思想,每一次辩论都是对哲学的思考,它是每一个喜爱哲学的人必看的书目。里面讲述了许多关于哲学的东西,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总的来说里面讲述了个人是缩小了的国家,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私有制是一切灾难的主要祸根;实行优生优育,重视教育;“哲学王”等这些内容。总结出来了真正地哲学家获得政治权利,或者城邦中拥有权力的人,由于某种奇迹,变成了真正地哲学家。

首先,来讲述一下柏拉图,他出生于希腊,公元前427到347年,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柏拉图从师于苏格拉底,一生至于钻研哲学,并游历了埃及,西西里等地,一手创办了“柏拉图学院”。一生忙于研究、教学和著作工作,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理想国》是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两者思想的融合。

在柏拉图写《理想国》的时候,希腊城邦奴隶制度已面临崩溃的紧急关头,而他的理想国理念与当时一心在乎享乐与勾心斗角的城邦君主相不符合。因此,他的理想国在当时的社会中难以实现。他的正义思想被当时德社会所曲解,人们认为借债还钱就是正义;认为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就是正义;还认为正义是为强者的利益服务的,而不正义对个人有好处,有利益。在这样的曲解下,柏拉图的思想不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收到人们的排挤,受歧视,甚至还差点丢掉自己的性命。但即使他的理想国不能用于当时的国家统治,但里面的许多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柏拉图的正义观

柏拉图认为城邦起源于每个人都有各种不同的需要,而这些需要许多人才能办到的。每个人的社会分工不同,比如有鞋匠、清洁工、音乐家、军人等等。每一个人的社会分工不同,因为人们需要衣食住行。而且由于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有合适自己的工作,于是产生分工。当城邦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需抵御敌人的入侵,因此需要军人来护卫国家,城邦护卫者分为统治者和辅助者。因此柏拉图将理想国分为统治者、护卫者、生产者这三个等级。最底层的是生产者,中层的是护卫者,最高层是统治者,只有每个阶层做好自己的工作,国家才能更好的发展。

柏拉图在书中提到在不同的人身上加入不同的天赋,有的加入黄金,是统治者;有的身上加入了白银,他们是辅助者;而有的人身上加入了铜和铁,他们是农民及其他技工。但是又由于同属一类,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错综变化,不一而足。因此上天给予统治者的命令最重要的就是要他们做后代的好护卫者,要注意他们的后代注入的是哪一种金属,不能将银的弄到金的位置上,铜铁的弄到金或银的位置上。

但是如今社会上许多人弄错了自己孩子的位置。他们遵循龙生龙,凤生凤的道理,不管孩子是金的品质,还是银的品质都把他弄到父辈的位置上。甚至有的后代是铁铜的品质,其父辈也要把他弄到金的位置上去,这样就可能会危害社会安定。这样的统治者不能被下层的人接受,最后可能被弄下台。现在的许多官二代、富二代,他们一出生就似乎加入了特殊的品质。其实,只是在他们父母的光环下,他们才会显得这样出众,可能他们本身只具有铁的品质。因此,我们应该让不同天赋的人做他们应胜任的工作。

总而言之,柏拉图的正义观就是:正义不仅是个人的德性,而且是国家和个人的共同德性,不像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单向约束,而是国家和个人的双向约束和互动。

二、《理想国》的幸福观

幸福是内心的和谐,书中写到“作为整体的心灵遵循其爱智部分的引导,内部没有纷争,那么,每个部分就是正义的,在其他各方面起自己的作用的同时,享受着它自己特有的快乐。”

柏拉图强调要追求真实的知识,智慧所给人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有些人享受所有的快乐,但这不是真正地快乐。文中写到:“如果我们得到了适合于自然地东西的充实,我们就感到快乐的话,那么,收到充实的东西和用以充实的东西愈是实在,我们也就比较地不能得到真实可靠地充实满足,也就比较地不能感受到可靠地真实的快乐”。因此,我们追求真实的知识,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我们不应该因为自己的利益和爱胜的欲望去做一些违背道德伦理的事,因为自己私利的实现而快乐不已,觉得私利的实现是自己最快乐的事。

还强调了善的理念是追求幸福的根本。善的理念既是社会发展的理念和方向,又在主客体的实践活动中成为整体性的一部分,成为人们行动中的一种根本性存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形成心灵的善,决不能表面看着善,而内心却充满着恶。文中提到:“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在可知世界中最后看见的,而且要花很大的努力才能最后看见的东西乃是善的理念。”“善的确就是一切事物中一切正确者和美者的原因,就是可见世界中创造光和光源者,在可理知世界中他本身就是真理和理性的决定性源泉;任何人凡能在私人生活或公共生活中行事合乎理性的,必定是可见了善的理念的。”这些都说明了善是一切正确者和美者的原因。只有做到真正的善,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三、自己的感受

总的来看,柏拉图的理想国虽没有实现于当时的社会中,但是当今社会正需要理想国中的一些正义观,幸福观,以及教育观等等。中国这个大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走向经济化,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漠。而且,人们对于金钱的追求大大超越了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人人都问这世界是怎么了?以前人们都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可是现如今社会,因为有扶摔倒老人而被反咬一口的出现,人们不再敢去扶摔倒老人。而且,许多老年人也无人看管,成了孤独地老一代。有些儿女甚至为了争家产而去杀害他们的父母。这样充满着恐怖气息的世界出现

了,难道我们还不应该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人吗?

如今的幸福观也在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有特别多的财富才是幸福,而毫不在乎心灵上的满足,他们没有获得知识,获得亲情的快乐。一心去追求财富,最终搞得什么都失去了,只能抱着一大堆钱,后悔自己当初的错。

总之,我们应该把理想国中的思想融入到我们国家的治理当中,教育当中,我们的生活当中,去创造一个比较正义,比较和谐的社会。

注释:①—《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Plato 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卷。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政治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

②—柏拉图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写下了许多哲学的对话录,并且在雅典创办了著名的学院。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三人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③—苏格拉底(∑ωκρτη);英译: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的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