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昆虫世界”科普活动

“走进昆虫世界”科普活动
“走进昆虫世界”科普活动

青岛农业大学第八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

“走进昆虫世界”科普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升全校大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提供科学方法,培养当代大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进取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以“走进昆虫世界”为主题,在全校范围开展大学生科普活动方案。具体活动内容如下:

一、大赛主题:

走进昆虫世界

二、大赛时间:

(一)、知识竞赛时间: 5月22日上午8:30 地点:D区教室(二)、昆虫标本制作时间:6月12日上午8:30 地点:昆虫博物馆三、参赛要求

(一)、我校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性别不限。

(二)、熟悉、了解昆虫知识。

四、大赛流程

(一)、知识竞赛环节:

主要为填空题和问答题,内容主要涉猎有关昆虫的基本知识和趣味知识,竞赛形式为闭卷考试,在竞赛前会准备相关的资料以备复习。(二)、昆虫标本制作

邀请专业老师指导学生了解昆虫基本构造并举办专题制作标本讲座,号召学生自己制作昆虫标本。

(三)、参观昆虫博览会并进行展览

真正把昆虫博物馆做成学生学习科普知识、了解科普知识的教育小阵地。

五、报名地点及截止日期:

参赛同学名单以各学院团总支为单位于5月20日下午17:00之前交于农学与植保学院团总支(生物楼N404)。

六、奖项设置:

笔试阶段根据答题成绩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10名,并获得相应证书和奖品。

制作阶段根据制作的标本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10名并获得相应证书和奖品。

农学与植保学院团总支

2010年4月23日

《走进昆虫世界》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走进昆虫世界》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丛兰芬 利用假期,我们四年一班开展了《走进昆虫世界》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希望通过活动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不同昆虫的特点,让学生亲自体验、调查,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生活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合作的能力,养成勤劳、勇敢的良好道德品质。 在活动布置之后,一些学生对主题的观察已经有了一定的构想,然而要想让学生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围绕关键问题有效地展开研究,还必须让他们对自己所研究课题的范畴有一定的认识。于是,我领着孩子们来到学校的花池中去捕捉了一些昆虫。当孩子们带着蝴蝶、瓢虫和一些不知名的小东西再次走进课堂时,他们已经开始对这些昆虫的样子评头论足起来。“瞧,它的翅膀有深蓝色的花纹呢,好漂亮。”“哎,别碰它的翅膀,我妈妈说它有毒。”……一群男孩子则在另一边谈论着:“这一只是七星瓢虫,你看它背上有七个点。”“对呀,我看过一本书上说后面有七个点的七星瓢虫是益虫,如果是其它的瓢虫都是害虫。”……听到同学们的声声议论,我惊叹于孩子们竟有这样的观察力,随即我又组织他们坐好,顺势问道:“你们知道什么叫昆虫吗?”一阵沉寂后一生站起来回答:“昆虫都有头。”“好!还有什么?”“它们都有眼睛和嘴巴。”我板书:头、眼、嘴。又一生站起来说:“有脚和翅膀。”……慢慢地,我事先查到关于“昆虫”的解释也逐渐在孩子们不断归纳和求证中明朗起来。认识了“昆虫”后,我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收集资料的打算。有的说翻看书报找资料,有的说自己去捕捉昆虫进行观察,有的说通过上网或询问获取资料,还有的说要带着录音机到大自然去录那些昆虫的叫声,如此种种,大家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接下来就考验他们自主收集资料的能力了。同时。我要求孩子们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整理有效的把内容呈现出来,以供大家查阅。 在汇报课上,同学们的表现异常精彩。研究昆虫外形的同学以一幅幅蝴蝶的鲜亮图画领着同学们走进了蝶舞翩翩的神秘王国;有的放着他们在野外录下的蛐蛐、蝈蝈的“歌声”。班级里掀起了阵阵热潮;昆虫生活习性的研究小组也以简单明朗的介绍赢得了掌声一片。在精彩的汇报结束之后,我组织同学们统计了一下我们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昆虫。结果约有10余种。我问,“你们知道大自然里已经定名的昆虫有多少种吗?”同学们纷纷猜测:100种、1000种、10000种?我摇摇头,答道:“确切的说,应有100万种。所以今天我们的研究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在今后的生活中,同学们仍可以继续关注这些有趣的昆虫,关注我们神奇的大自然,关注我们生活中一切小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听着我的讲解,同学们发出了“哇噻!”“哎呀!”“太不可思议了!”等阵阵惊嘘声。 此次活动我们把最终的评价权交给了学生,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动地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走进法布尔的昆虫世界: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的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2.学习作者用文学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走进法布尔: 法布尔(1823—1915),法国人,世界著名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他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没有上过像样的小学,为了补贴家用,还得给人打短工。在农村里,他被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昆虫迷住了,爱上了研究昆虫这一行。有时候他会一连十几个小时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地对一种昆虫进行精细的观察,以致有人以为他发疯了,他的童年是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的。 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他读过师范学校,当过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他没有专门学过昆虫学,但是依靠他专心致志的自学和长期耐心而细致的观察研究,用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根据观察所得的详细记录,写成了10大卷《昆虫的故事》(又译作《昆虫记》)。 1879年,《昆虫记》第一册发表,当时作者已经55岁。最后一卷,即第十卷,发表于1907年。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款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 《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普散文集,它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他被国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他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 1、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 ..了我门前的树。 2、它臃肿 ..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汁液,可以用力抵御穴里的尘土。 3、头先.出来,接着 ..是吸管和前腿,最后 ..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 4、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 ..儿土都没有。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推荐课走进《昆虫记》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推荐课走进《昆虫记》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走进昆虫王国,领略神奇世界,感受自然魅力。 2、结合《昆虫记》选文,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了解法布尔倾其一生研究昆虫、撰写《昆虫记》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领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尔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几种不同形式,激发学生阅读《昆虫记》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有一个谜语,请你来猜一猜,好吗?(出示谜语) 头上两根毛,身穿彩花炮,飞舞花丛中,快乐又逍遥。 ——蝴蝶 聪明白姑娘,动手盖闺房,造的真灵巧,四面没门窗。 ——蚕 谈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自称啥都懂,其实全不晓。 ——知了 一飞嗡嗡嗡,做事有分工,手提小花篮,整天忙不完。 ——蜜蜂 2、同学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其实像蜜蜂、蚕、知了、蝴蝶这样的小型动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你们身边有哪些熟悉的昆虫?能说说你对他们的了解吗? 生自由说,师评价:知识面真丰富;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你读的书真多;你真善于积累。 3、师:同学们知道的昆虫知识可真多。 其实有一部书,里面介绍了好多昆虫,而且记叙了昆虫世界里许多有趣的故事,这部书就是——《昆虫记》。昆虫记这部著作共有十卷,今天老师想推荐给大家的是适合我们阅读的少儿版《昆虫记》——(课件出示:昆虫记封面) 4、师导入:大家想了解这里面的昆虫吗?那么就让我们走进《昆虫记》,去探索昆虫世界有趣的奥秘吧! 二、了解《昆虫记》里面的科学知识

片段一:萤火虫 1、出示图片,问:你认识它吗?(萤火虫)你对萤火虫有什么了解?(到了晚上,萤火虫就会发光) 2、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你们知道萤火虫吃什么吗? (生猜一猜)老师来告诉你们:大家的猜测都错了,他最喜欢的食物是蜗牛。 3、出示蜗牛图片,有些同学满面惊讶,告诉我,你有什么疑问?是呀,这么大的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他到底是怎么吃下去的呢! 4、你们想知道答案吗?拿就赶快读读《昆虫记》中的文字吧 出示片段: 萤火虫的捕食对象多为蜗牛。在捕食时,一只萤火虫会像人类进行外科手术一样,先给蜗牛注射一针麻醉剂,使它失去知觉。然后,萤火虫的客人们陆续赶来,它们用自己嘴里的两个弯钩向蜗牛体内注射一种液汁,将蜗牛的肉变成液体,然后再吸进体内,最后只剩下了空空的蜗牛壳。 学生自由地大声读一读你觉得有意思吗?(有)怎么有意思了?(麻醉师) 5、师过渡:多有趣呀。其实《昆虫记》里有意思的昆虫还多着呢!现在我们就去结识一位新朋友。 片段二:红蚂蚁 1、师:出示图片:这是什么?(课件出示:红蚂蚁)(生:蚂蚁)(师:不确切,看看它 的颜色,再猜猜它的名字。) 2、你瞧,红蚂蚁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干什么去呢?(学生说)老师告诉你们,你们猜错 了,他们是去抢劫呢! 3、你们猜,他们上哪去抢劫,抢劫什么去了?(学生说)你们又错了,《昆虫记》里告诉了我们这个秘密: 出示图片:它们冲到黑蚂蚁家,和黑蚂蚁进行了一番激烈的搏斗,把那些还未长成的小宝宝抢回家。 4、你们猜猜抢小宝宝干什么呢?(学生说)师:等小宝宝长大后,便沦为红蚂蚁的奴隶,为他们收拾房间、寻找食物,生儿育女! 5、师总结:你们觉得昆虫世界里奇妙吗?是呀,没想到,昆虫世界,竟然有抢劫,有剥削。 片段三:蜘蛛 1、师过渡:不过昆虫世界里也有很多温情的画面!走进《昆虫记》,看看作者给我们介绍的两种小昆虫! (课件出示图片和文字:

《走进昆虫的世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走进昆虫的世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走进昆虫的世界》教学设计 活动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着眼于生活本身的课程,针对综合实践课标的设计理念,整合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实践学习已成为现在和今后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特点。教师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创造性,设计出有趣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而贴近学生在各科所学到的知识及生活经验,以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出发,在活动中掌握比较,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对身边世界的兴趣,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多元学科不同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 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培养孩子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等。 2、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活动重、难点:

整合多学科知识,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各种昆虫,培养学生多元学科不同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记录表、图片、有关资料等。 活动过程: 一、谜语激趣,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它是一种小动物: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它是什么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师板书:蚂蚁同学们真聪明!小蚂蚁也很聪明,把你们“请”来的“客人”先放在课桌的一边,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一下它吧!(在蚂蚁的前面继续板书:观察)请同学们看视频:播放动画的蚂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用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引入课堂,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蚂蚁的一次回顾,用“请”“客人”的拟人手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要和动物友好相处,再用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动画,使学生感觉到自己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话谈蚂蚁,初步感知 实物投影展示画的比较好的蚂蚁(学生互说、互评)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于我们对昆虫的了解。 本课对昆虫观察的活动,是从昆虫的身体构造到昆虫的生活习性,由易到难,由静到动。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活动要延伸到课外。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奇特的身体构造”;第二部分是“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教科书的首段提出本课的观察活动任务,并了解学生已有的昆虫知识。 第一部分的活动主要激发学生用放大镜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观察主要在课堂上进行。第二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昆虫,从观察静止的昆虫标本过渡到观察活着的昆虫的生活习性,难度有所增加。这仅是一个举例。希望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从中受到启发,乐意参与这个活动。能选择1-2种昆虫在放大镜下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学情分析 学生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观察昆虫对许多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活动。在三年级上册的动物单元他们对昆虫已有一些接触,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探索的好奇心。现在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昆虫世界,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用观察工具的重要性。希望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从中受到启发,乐意参与活动。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观察的活动,经历了活动的过程,活动中认真观察、记录和总结,就达到了教学的要求。 学习目标 1.会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2.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和更遥远的物体。 3.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评价任务

昆虫视觉世界

课程论文 题目: 昆虫的视觉世界及其对人类的启示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6 月25 日 昆虫的视觉世界及其对人类的启示

摘要:大部分的昆虫的视觉系统与人类相比,显得复杂一些。昆虫的视觉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单眼、复眼和视叶等。其中以复眼为主要的感光器官,单眼是视觉的辅助器官。昆虫的复眼和单眼往往都不止一个,复眼往往是由成千上万个小眼组成的。而视叶的功能主要是用来连接前脑的神经纤维。由于昆虫的视觉系统的复杂多样性,加上近年来随着科学尤其是分子科学和仿生学的不断进步,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对视觉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本文主要介绍昆虫的普遍视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针对近年来利用昆虫视觉系统取得的科学进展做出进一步总结与说明。 关键字:昆虫;视觉系统;仿生学 人类的视觉系统总体说来可以用规律、高度进化、简明等词语来描述。人类感知外界明暗色彩主要依靠感光细胞。受光的刺激,人眼视网膜中感光细胞经过一系列的物理、生化变化,把光的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后产生视觉。而在人类的视觉系统中,感光细胞主要分为两种:感受强光的视锥细胞和支撑弱光的视杆细胞。这两类细胞都采用一种名为发色团的特殊化学基因:11-顺式黄醛。当光子收到刺激时,发色团会转化为低能态结构并向大脑发出信号。此发色团在吸收另一个光子前便“复位”,此循环称为一个视觉循环。 1. 昆虫视觉系统结构及功能 而昆虫的视觉系统的生理结构和机能与人类不同。昆虫视觉系统的中心配件便是单眼和复眼。其中,单眼是用以提高昆虫复眼所感知的视觉刺激的兴奋水平部位,复眼是最主要的视觉器官。此外,视叶是视觉神经系统的中心。下面来单独介绍。 1.1 昆虫的单眼 复眼是昆虫主要的视觉器官,长期以来,人们对复眼的研究也比较多, 但大多数昆虫都具有的另一类视觉器官,即单眼,却往往被忽视。昆虫的单眼可以分为两类,即背单眼和侧单眼。背单眼是视觉的辅助器官,对它的研究工作前人已进行过许多。19 世纪中期,开始了对侧单眼的内部解剖方面的描述,Graber 用实验证明了毛虫侧单眼在所有的光谱区包括紫外光区都有绝对的趋光反应,因此可以认为它有视觉功能。 背单眼为成虫和不完全变态类昆虫的若虫或稚虫所具有的单眼一般位于头部2个复眼之间,类型多种多样:有的昆虫具有1 个背单眼,位于额的前中部,如一种皮蠹; 有的具有2个,位于额的两侧,如一种隐翅甲;有的具有3 个,在额的上部呈倒三角形的排列,相互之间大致呈60°,双翅目、膜翅目大多是这种类型;而另一些昆虫则没有背单眼,如蜚蠊目、半翅目的红蝽、大部分盲蝽等。背单眼的基本结构包括1 个角膜晶体、1层角膜生成细胞(覆盖在角膜晶体上)、视网膜(由大约1 000个感光细胞构成,视类群而不同)等。

三年级美术上册《走进昆虫世界》教案 桂美版

《走进昆虫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昆虫的基本形态和生理结构特点,学会巧妙运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有创意的立体和半立体的昆虫。 2、能力目标:能利用各种材料,大胆运用鲜艳明快的色彩创作表现美丽的昆虫。 3、情感目标:增强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爱护昆虫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利用身边的材料创造性地设计制作昆虫。 难点:巧妙地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创作有创意的昆虫。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请学生猜:目前世界科学家描述过的名称种类有几种?(85万)中国有几种?(7万)因此,有人估计,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昆虫约有200—300万种。 2、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昆虫,并说说这些昆虫的形态、生活习性。 3、学生模仿昆虫的叫声,如知了、蜜蜂等。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昆虫,比较昆虫的颜色、外形、花纹、动态等,认识昆虫的特征。 2、小组讨论:昆虫形态的多样性及共性和不同特点。昆虫花纹的颜色的对称型。 3、教师小结:昆虫的生理结构及特点。 昆虫的身体分有三部分:头部,包括口器及一对触角;胸部,长着三对足和一对翅膀;腹部。有透明膜和有特明膜和网状的翅脉。这是昆虫区别其它节肢动物的特征。 三、欣赏 1、欣赏用各种材料和表现方法的昆虫作品。 2、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巧妙的运用各种材料制作昆虫的?用了哪些材料?你能看出是怎样制作的吗? 3、教师归纳制作方法。 4、教师示范制作立体的昆虫。 四、学生设计制作。

1、作业要求:用自己准备的材料,构思制作立体或半立体的昆虫。 2、教师巡堂指导。 四、作品展示。 五、课堂小结。 1、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学到什么?了解到什么? 2、收拾整理,清洁卫生。

人性化的昆虫世界

人性化的昆虫世界 ——读《昆虫记》有感 法布尔的《昆虫记》也叫做《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和《昆虫世界》,从19世纪流传至今,仍然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作“昆虫的史诗”。我国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将这本书称为:“讲昆虫故事的楷模”。《昆虫记》融入了作者法布尔一生研究的成果和人生感悟,以人性关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本人对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这本书的问世也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我读了《昆虫记》中的坚果象的手钻这篇文章,文章里描写的坚果象的形象给我留下了非常有趣的印象。原文中法布尔是这样介绍坚果象的外貌的:“坚果象是最引人瞩目的象虫。坚果象真是一种很滑稽的动物,它的嘴上还刁个怪烟斗,烟斗通体棕红,细如马鬃,这就是坚果象的小长鼻子。” 原文中是这样写道坚果象工作的:“此时此刻,坚果象牢牢站在溜光倾斜的拱形表面上,操作着自己的弓摇钻。它绕着细长的尖头桩移动步伐,显得笨手笨脚的。它以钻尖为中心,先顺一个方向绕上半圈,后再顺相反方向绕回半圈。就这样,一口气来回绕了许多个半圈。我们握着简易钻在木头上钻孔,手腕来回旋动;坚果象钻孔的方式,和我们如出一撤。”坚果象有一个坚硬无比的鼻子,它能够在硬硬的橡枥果上打一个大大的洞;它在工作的时侯能够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地去工作,一点不开小差;就算在寒冷的冬天,其它的昆虫在休息的日子里,而坚果象仍凭借它的信念坚持在努力认真地工作——这就是作者法布尔眼中坚果象的写照。 读完《昆虫记》这本书,除了坚果象这种小昆虫外,还有一种昆虫也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食尸虫。在原文中作者写道:“从格莱获所做的以下描述里,也完全能够看出理智的加入,格氏有一位好朋友,想把一只蟾蜍晒干,为了避免食尸虫前来偷走这只小动物,他将它放在一根小木棍的最上面,木棍是竖着埋在地面上的。但是他的防备略施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尽管说食尸虫触不到木棍的顶端,却在木棍的下面挖起来;棍子被挖倒了,这样食尸虫仍然把蟾蜍埋入了洞穴里。”从这一段文字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食尸虫不愧为是一种职业聪明的“炼丹师”和“埋葬工”。 在《昆虫记》这本书中,作者还用了许多笔墨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将更多的昆虫有了人格化的写照,通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整本书充满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万物的赞美之情。 问题1:文中的食尸虫是一种职业聪明的什么? 答:“炼丹师”和“埋葬工”。 问题2:整本书充满了作者对生命和对万物的什么之情? 答:整本书充满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万物的赞美之情。 105班陈昕妍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教案设计

《昆虫记》 1.了解昆虫生活,感受诗意笔法。 2.整理实验报告,培养探究精神。 3.走进昆虫世界,熏陶人文情怀。 活动一:解读法布尔 1.名人眼中的法布尔 无与伦比的观察家。——达尔文 在这些天才式的观察中,融合热情与毅力,简直就是艺术品的杰作,令人感动不已。——罗曼·罗兰 “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读起来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鲁迅 现在中国十分需要像法布尔的《昆虫记》那样的作品。——茅盾 法布尔的天性与一个渺小的昆虫有相同之处,青年的法布尔可能把自己看作昆虫。在十分复杂、冷酷无情的大自然环境中,坚韧不拔地为个人与族类的生存而斗争,这就是昆虫的本性;而法布尔则为他的学术研究与文学理想,至死不屈地进行斗争。《昆虫记》没有一般文学作品、一般抒情散文搔首弄姿的俗态,文风质朴,别有风趣,自成一格,所以能够成为传世之作。——罗大冈 法布尔一生勤奋、博学,除精于昆虫学研究之外,在植物学、数学、物理学及化学诸多领域也造诣颇深,而且具备古代史、古代神话、诗歌、音乐、绘画、文学等多方面素养。读《昆虫记》时,不仅要了解昆虫世界的奥秘,也应领悟到“法布尔精神”。法布尔精神高度概括为两个字:求真。这位饱经沧桑、追求不止的昆虫学探索者,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与对待研究的惊人毅力足以赢得人们的崇高敬意。——(译者)王光2.我眼中的法布尔 (1)教师示例:例文《意大利蟋蟀》 我眼中的法布尔:法布尔对意大利蟋蟀的演唱会进行了精妙的描写。我觉得法布尔特别会善于发现生活中奇妙的美好,善于享受生活中细微的感动。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是他快乐的源泉。 (2)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解读法布尔”是课前收集资料和初步浏览作品后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从名人和自已的角度,对《昆虫记》的伟大和“法布尔精神”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二:走进昆虫世界,解说昆虫生活 1.用《动物世界》主播的语气,解说圣甲虫的“闪亮登场”。 那个生怕迟到而向着粪堆一溜儿小跑的是谁呢?它一直笨拙地挥动着自己长长的爪子,好像有一个机器在它的肚腹下面往前推着它似的。它的那对棕红色小触角大张开来,透着垂涎欲滴的焦躁情绪。它拼命地赶,它赶到了!还将旁边几位食客撞倒了!这便是圣甲虫,它一身墨黑打扮,在食粪虫中就数它的身材最为高大,而且它也是名气最大的一种。古埃及人对它尊敬有加,把它视作长生不老的象征。它已入席,与其同桌的食友并肩战斗,其食友们正在用自己宽大的前爪轻轻地拍打粪球,进行最后一道工序,或者再往粪球上加上最后一层,接着转身而去,回家安安心心地享用自己的劳动果实。 2.用“特技表演”主持的语气,解说圣甲虫的“特写镜头”。

法布尔观察昆虫

法布尔观察昆虫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记叙的人物为法布尔——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而且题目也明确了这篇所要记叙的事件即观察昆虫。通过题目就可以了解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学习这篇时,要抓住主要事件的描述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篇共分四个自然段,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可将分为三部分。 部分:交代法布尔的身份地位。 第二部分:记叙了的两件事。 第二部分又可以分为两层。 层:记叙法布尔在路上观察蚂蚁四个小时的事。 第二层:记叙法布尔在树上观察螳螂被误解的事。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赞扬法布尔的勤奋精神。 这篇是按“总分总”的思路组织材料的。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力求体现“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本文的体裁是记叙文,因而要在读中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读时,可以采用的教师范读、小组读、自由读、指名读、引读等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和品质的。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到13个生字,会写出10个字。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全神贯注、坚持不懈等。 培养学生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会书写文中医药10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法布尔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具准备: 录音机、幻灯片、图片、卡片。 教学过程: 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听一段录音《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段——螳螂捕食蝗虫。 听了这个片段,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段。 你们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吗? 你是通过什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 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 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资料一:绿色蝈蝈 1.夜已晚了,夜晚9点的天气比较凉爽,蝉已不再鸣叫了。它白天唱了一整天,夜晚来临,也该休息了,但它的休息常常被扰乱。在梧桐树浓密的枝叶里,突然发出哀鸣似的短促而尖锐的叫声。这是蝉在安静的休息中,被夜间狂热的狩猎者绿色蝈蝈捉住而发出的绝望哀号。 2.让我们远离喧嚣去倾听,去沉思吧。当被捉住的蝉还在挣扎的时候,梧桐树梢上的节目还在进行着,但合唱队已经换了人。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十分不起眼的。虽然在我的耳边,就有十来个蝈蝈在演唱,可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捕捉到这微弱的声音。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合不过了。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cuàn duó)了你的名声! 3.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zhōng〗斯时同样的麻烦。我给它们莴苣叶,它们吃了一点儿,但不喜欢。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4.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猛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动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反驳,只能哀鸣踢蹬。 5.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6.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7.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蝉肉的,因此别的东西也得吃。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 8.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尤其是没有过于坚硬的盔甲保护的昆虫。

昆虫世界探秘教案

“昆虫世界探秘”活动设计 一、活动产生的背景及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着重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我和孩子们在语文课上学习了《蟋蟀的住宅》一课,共同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的昆虫家——法布尔,并被他笔下的《昆虫记》所深深吸引,他充满爱心地在田野里观察那些可爱的小昆虫,跟它们亲密相处;他用诗人的语言,描绘着这些鲜活的小生命;小昆虫们在他的笔下勤劳、美丽、聪明、勇敢……而最近《微观世界》的热播,更让我们认识了小昆虫不为人知的一面:大力士小蚂蚁可以举起自己体重几十倍的事物,勤劳的小蜜蜂被装在密封的袋子里带到1公里外的陌生地方,依然可以找到回家的路……它们有着许多神奇的本领和不为人知的奥秘,激发了孩子们浓浓的探究欲望,于是我们开始了昆虫世界探秘之旅。

“昆虫世界探秘”主题活动隶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领域。在设计时紧紧围绕“亲近与探究自然,”这个维度,遵循“亲历实践,主动探究”的原则,以神秘而有趣的小昆虫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亲历体验“外出实践观察、收集昆虫知识、饲养小昆虫、策划昆虫图片展”全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体验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继续落实能力生根计划。 本学期的四年级学生,经历一年多综合实践活动经历,对课程的特点以及学习活动方式、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但又处于比较粗浅的程度。而在此次主题活动中,学生也会经历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主题活动的策划等活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突出问题中心,注重能力发展,将能力训练点梯化、细化,实现能力培养的螺旋上升。 二、活动总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等相关知识,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灵感来源于昆虫,初步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2、通过查阅工具书、网络搜索、实证研究等途径搜集到较多与研究目的相应的资料,通过筛选、分类、汇总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学会留存并使用过程性资料,学生形成搜集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 3、通过开展本主题活动,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找昆虫的踪迹;饲养小昆虫,继续学习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和比较,辩证地思考问题;提高科学观察以及分析比较的能力。

走进昆虫世界读后感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关于昆虫的书,是一位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法布尔用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他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由于好奇,我便上网查了法布尔的资料,他耗尽自己的一生的光阴赖观察、研究昆虫,在他的《昆虫记》中,根据亲自观察来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的生活和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包括人们所不知道的也详细地做出了解释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真实的生活情景。在我读它之前,我原本是抱着一种随意看看的态度,觉得没意思。而当我认真地翻阅完每一页后,我的观念发生了诸多改变。它不仅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而且是一部文学经典。 读完《昆虫记》后,我发现自己对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也留意不少。走路会不自觉地看见小蜜蜂之们在花丛中穿来穿去:路过草坪时,会发现隐身其中的蚱蜢:从大树下走过时,会停下来听听知了的歌声。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无私的奉献,为女儿们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偷偷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这些都是法布尔所拥有的习惯,当他了解这些昆虫们的心性以后,便带着一颗爱心去仔细观察它们。 法布尔子啊《昆虫记》中记录昆虫中的生活,还透过昆虫时间折射社会人生。昆虫的本能、习性婚恋、繁衍和死亡,都能反映出人类不一定完全没有,而人类有的,昆虫也不一定没有。 所以说,昆虫与人斗是一样的,一样有悲观,一样有离合,有的时候,昆虫比起人类虽然看似弱小,但却有着人类没有的特点。蚂蚁能够背起比自己重好几倍的食物,蜜蜂能够坚持不懈的酿蜜,小虫能够待茧里,昆虫比人类活得有意思。

是《昆虫记》引领我走进了昆虫的世界,让我真正的了解了生命的可贵。 点评: 简短的话语之间露出无穷的力量。顷刻间充满我们的心房,运用经典的语句,弹指间回到了从前。 感悟大自然的真谛,领会到自然界的微小的生命,却能创造出更大的风采。

神奇的昆虫世界——读昆虫记有感600字700字读后感作文

神奇的昆虫世界——读《昆虫记》有感(600字700字读后感作文)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阅读一本好书,能净化人的心灵,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更芬芳。每当我得到一本好书,我就会废寝忘食地看着,细细品味,琢磨其中的奥秘。 一个宁静的早晨,一缕金灿灿的阳光透过密密麻麻的叶缝照在我的书桌上,显得十分柔和。树上,一只不知名的鸟儿欢快地唱起了婉转的歌谣。我捧起《昆虫记》这本书,像是走进了书的海洋,与书融为一体,不管时间的流逝,书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住了我的目光。。。。。。 我不知看了多久,终于合上了书,眼前还不断浮现出书中那一幕幕奇特的景象,“哇,原来昆虫和我们的生活这么相似啊!”那一声声惊叹在我脑海中若隐若现。叽叽湫湫,叽叽湫湫的虫声回荡在我耳畔。 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似乎有成长了许多,我从一个害怕虫子、讨厌虫子的小女孩长成了以为

喜爱虫子,甚至敬佩虫子的“青年”。在法布尔的《昆虫记》中,我认识了一群全新的昆虫,它们不像我记忆中的那样,是富有灵性的。法布尔向我们描述了许多昆虫的觅食、交配、劳动等,几乎包含了昆虫的一生,从中我也能深刻了解到法布尔观察昆虫时多么仔细,用心;我能想象到法布尔为了观察蚂蚁,一动不动地拿着放大镜在草丛旁待了一下午的艰辛;为了扑捉一只小虫,气喘吁吁地追赶着,绊倒了也不管的执着。。。。。。法布尔的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 《昆虫记》中,我认识了喝树汁的蝉,吃蜗牛的萤火虫,爱吃莴苣叶的小蟋蟀。。。。。。我也知道是我误会了蜜蜂,我不该用相同的眼光对待所有的昆虫。蜜蜂早出晚归的采蜜是为了我们,是让我们喝到那甜滋滋的蜂蜜,它那锋利的刺并不是为了伤害人类,而是自卫;还有七星瓢虫,蝴蝶。。。。。。如果没有它们,我们会有这么多姿多彩的世界吗?长久下去,我们能好好地存活下去吗?因此,我们要保护昆虫,让它们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多么可爱的小生命,多么有意思的《昆虫记》!我希望人们能把昆虫当作永远的朋友,保护它们,

《走进昆虫的世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走进昆虫的世界》教学设计 活动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着眼于生活本身的课程,针对综合实践课标的设计理念,整合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实践学习已成为现在和今后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特点。教师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创造性,设计出有趣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而贴近学生在各科所学到的知识及生活经验,以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出发,在活动中掌握比较,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对身边世界的兴趣,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多元学科不同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 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培养孩子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等。 2、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活动重、难点: 整合多学科知识,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各种昆虫,培养学生多元学科不同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记录表、图片、有关资料等。 活动过程: 一、谜语激趣,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它是一种小动物: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它是什么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师板书:蚂蚁 同学们真聪明!小蚂蚁也很聪明,把你们“请”来的“客人”先放在课桌的一边,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一下它吧!(在蚂蚁的前面继续板书:观察)请同学们看视频:播放动画的蚂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用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引入课堂,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蚂蚁的一次回顾,用“请”“客人”的拟人手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要和动物友好相处,再用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动画,使学生感觉到自己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话谈蚂蚁,初步感知 看来,同学们对蚂蚁的了解还真不少,课前,我让大家在校园里寻找蚂蚁,大家在什么地方找到的?是怎样找到的?用什么办法把蚂蚁“请”到教室里来的?

法布尔观察昆虫教学设计

法布尔观察昆虫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observing insects by Faber

法布尔观察昆虫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记叙的人物为法布尔——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而且题目也明确了这篇文章所要记叙的事件即观察昆虫。通过题目就可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要抓住主要事件的描述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篇文章共分四个自然段,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可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代法布尔的身份地位。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记叙了法布尔观察昆虫的两件事。 第二部分又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记叙法布尔在路上观察蚂蚁四个小时的事。

第二层(第三自然段):记叙法布尔在树上观察螳螂被误解的事。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赞扬法布尔的勤奋精神。 这篇文章是按“总分总”的思路组织材料的。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力求体现“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本文的体裁是记叙文,因而要在读中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读时,可以采用的教师范读、小组读、自由读、指名读、引读等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和品质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到13个生字,会写出10个字。 3、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全神贯注、坚持不懈等。 4、培养学生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学会书写文中医药10个生字。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昆虫记》导学案 一、自读名著导读《昆虫记》,完成以下问题。 1.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个人是;这本书是《》这本书又译为《》《》《》《》,被誉为“”。我们学过其中的一篇课文叫做《》。 2.《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在作者笔下,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蛇蜘蛛咬伤的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把法布尔称为“掌握田园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3.搜集法布尔与昆虫的故事。 4.在《昆虫记》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是什么?为什么喜欢?用表格或手抄报的形式进行展示。 5.《昆虫记》是一部科普作品,也是一部文学名著,选择几句极具文学色彩的句子摘抄下来,并进行品析。 6.请你用简洁扼要的语言为这部书写一篇精彩的推荐语。 7.作者知识扩展: 法布尔(182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1日),法国博物学家、动物行为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文学家,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世。现代昆虫学的先驱,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被世人誉为"科学界的诗人"“昆虫界的维吉尔”,因贫病交加于92岁逝世。 1879年法布尔搬到塞西尼翁村在那里买下一栋意大利风格的房子和一公顷的荒地定居。虽然这片荒地满是石砾与野草但是法布尔的梦想“拥有一片自己的小天地观察昆虫”的心愿终于达成。他用故乡的普罗旺斯语将园子命名为“荒石园”也就是「多石荒地」之意。在这里法布尔可以不受干扰地专心观察昆虫并专心写作。这一年《昆虫记》的首册出版接着并以约3年1册的进度完成全部10册的写作法布尔也在这里度过他晚年的30载岁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0例《走进昆虫的世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0例《走进昆虫的世界》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走进昆虫的世界》教学设计 活动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着眼于生活本身的课程,针对综合实践课标的设计理念,整合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实践学习已成为现在和今后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特点。教师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创造性,设计出有趣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而贴近学生在各科所学到的知识及生活经验,以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出发,在活动中掌握比较,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对身边世界的兴趣,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多元学科不同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 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培养孩子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等。 2、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活动重、难点: 整合多学科知识,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各种昆虫,培养学生多元学科不同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记录表、图片、有关资料等。 活动过程: 一、谜语激趣,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它是一种小动物: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它是什么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师板书:蚂蚁同学们真聪明!小蚂蚁也很聪明,把你们“请”来的“客人”先放在课桌的一边,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一下它吧!(在蚂蚁的前面继续板书:观察)请同学们看视频:播放动画的蚂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用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引入课堂,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蚂蚁的一次回顾,用“请”“客人”的拟人手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要和动物友好相处,再用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动画,使学生感觉到自己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走进昆虫世界任务单 教学设计

走进昆虫世界,感悟别样人生 ——名著《昆虫记》专题探究活动展示课 【教学目标】: 1. 梳理《昆虫记》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初谈感悟。 2. 探究昆虫习性,体会昆虫的品质。 3. 认识学习法布尔身上的科学精神和思想品质。 4. 发挥想象,体验感悟昆虫眼中的人类世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教学目标1、2 难点:教学目标3、4 【教学活动】 学校组织“昆虫记”的阅读成果展,请你参与这次展出活动,并在活动中留下你的足迹和思考。 (一)活动一:漫步长廊,初识昆虫习性 “昆虫记”专题阅读活动中,有这样的一个活动,邀请你参与: 漫步在昆虫长廊,阅读有关昆虫的习性特点的介绍,之后与同学一起畅谈自己的阅读感悟。(按照示例,任选一种自己最感兴趣的昆虫,记录它的特点习性,并写出阅读感悟) (二)活动二:观察分析,学习昆虫品质 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从昆虫的身上,你看到了哪些类似人形的品质呢?挑选你最感兴趣的昆虫,摘录相关文段,分析它的优秀品质并和大家分享。 (三)活动三:透过昆虫,感悟法布尔精神

法布尔眼中的昆虫世界,也是他心中人类世界的体现。读完昆虫记这本书,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法布尔呢? 分析提示: 1、他身上的科学精神 2、他内在的思想品质 (四)活动四:学习创作,挖掘自身潜在力 为了能够深入掌握昆虫特点习性,法布尔做了很多实验,并以人性化的笔触记录下来观察到的现象。作为被观察、实验的对象昆虫们,当时又会如何看待法布尔呢?请你发挥想象,假设自己是某一个或某一类昆虫,记录一下你眼中的法布尔及被法布尔(折腾)时的内心的感受。(大头黑步甲、小阔条纹蝶、萤火虫、圣甲虫的造型术等) 任务展示,师生交流 教学设计 昆虫记 法布尔 科学探索 人生足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