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 项羽之死 课后题答案

语文选修 项羽之死 课后题答案
语文选修 项羽之死 课后题答案

项羽之死

整体感知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层现他的性格。

第一段写垓下被围的困境。垓下之战,项羽首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完全陷于被动地位,被汉军两面夹击,死伤惨重,粮草断绝,在汉军的重重围困下只好闭城坚守。这一段重点写了“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这两个连续性的事件。“四面楚歌”是张良和陈平有意的设计,让汉军夜晚唱楚地的歌谣,以瓦解楚军的士气。项羽听到楚歌之声,“大惊”,他显然受到震动,在感叹楚人何其多的时候,他已经预感到了败亡的结局。于是,项羽帐中夜饮,“慷慨悲歌”,慨叹自己时运不利,恋恋不舍地和名骓、虞姬诀别,充满了悲凉和无奈的情绪。这位盖世英雄歌罢泪水涟涟,以至于左右的人都不忍心目睹这样的场面。“垓下之围”刻画出项羽多愁善感的性格侧面。

第二段和第三段写东城快战。

第二段写项羽从垓下突围成功到再次被困东城的过程。这一段的前半部分写项羽的逃亡过程。项羽带领八百壮士夜间突围成功,出了垓下,一路逃亡,过了淮河之后只剩下一百多人,在阴陵受农夫欺骗误入沼泽,结果被汉军追上。项羽又带兵逃到东城县,此时只剩下二十八人,而追兵数千。这部分描写简明扼要,把逃亡路线和军事力量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战争的形势和项羽的处境一目了然。这一段的后半部分写项羽在此绝境中说的一番话。项羽认为:“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在军事上由优势变为劣势,灭亡就在面前,他仍旧没有客观地分析自己用兵的过失,而一味归咎于天命,这表现了项羽的极端自负。战争的成败并不单纯取决于主将作战是否勇武,还需要知人善任、深谋远虑、处事果断,项羽一味强调自己先前的战功,反映了他的寡谋。项羽又言“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明知必死,项羽没有退缩,愿意拼死决战,这反映了他勇武豪爽的大丈夫气概;同时,他这样做仅仅是想再次证明自己的作战本领,又暴露出他的“匹夫之勇”。

第三段写项羽的东城溃围之战。这一段共写了项羽的三次行动:第一次行动在突围中斩了一员汉将,第二次行动吓跑了追上来的汉军骑兵将领赤泉侯,第三次行动再次突围,并斩了汉军都尉,杀了数十百人。这三次行动都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项王的威风勇猛。第一次通过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来渲染项羽势不可挡的气势,“遂斩汉一将”的“遂”写出了项羽斩将的轻而易举。第二次行动中,项羽并没有动手,只用眼神和声音就吓退了敌兵,“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孰是追兵,孰为逃将,难以辨别。项羽慑人魂魄的虎虎声威跃然纸上。第三次行动中,项羽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而楚军仅仅损失了两人而已,通过这一对比再次渲染项王的勇猛无敌。在身当绝境的情况下,项羽每战都能给敌军以有效的打击,丝毫没有兵败的萎靡和绝望,确实表现了他的骁勇善战。难怪他充满自豪地问属下战果何如,这一问再次表现了他的自负。

文章的最后一段写项羽自刎乌江。这一段写了两个场面。第一个场面是乌江拒渡、赠马亭长。项羽曾经想过东渡乌江,但是真正来到乌江岸边,看到拢船等待的亭长,他又否定了自己的决定。亭长劝项羽赶快登船,来日尚可东山再起,项羽说:“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番话发自肺腑,表现了项羽知耻重义的性格,赐马给亭长又表现了他心地仁善。第二个场面是赐头故人、自刎而死。项羽进行了最后短兵相接地搏杀之后身受重伤,此时看到了背楚投汉的故人吕马童,于是赠头给他,自刎而死,这个情节再次表现了项羽视死如归的豪侠性

格。

刘熙载《艺概》云:“太史公文,精神气血,无所不具。”这篇文章就刻画出了项羽的“精神气血”:有诀别美人名骓的血性柔肠,有感天怨时的自负自叹,有拼死决战的勇猛刚强,有乌江拒渡的知耻重义,有赠马赐头的豪侠意气。此文刻画出了很多生动传神的细节,项羽诀别美人名骓时的泪水,陷入绝境的宣言,东城突围的声威,乌江拒渡的笑谈,自刎之前的回顾,都令人难以忘怀。整篇文字读来荡气回肠,令人不免对这段传奇的历史感慨万千,对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悲之叹之,爱之怜之。

语言品味

一、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广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这一段是著名的“霸王别姬”,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刻画项羽的形象。首先正面描写项羽的悲歌和泪水。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了悲壮哀婉的《垓下歌》,慨叹时运不济,诀别名骓美女,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男儿有泪不轻弹,这里还写到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然后还写到了“左右”的表现,从侧面衬托当时的气氛。随从的将士都哭了,一个“能”字写尽了将士们的不忍之心,也写尽了霸王的悲惨处境。这几句话描写项羽的慷慨悲歌的场面是成功的,刻画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侧面也是成功的。

二、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这段话主要通过语言刻画项羽的形象。项羽首先回顾了自己未曾失败的战斗经历,并说“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表现出项羽的极端自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表明项羽知道自己必死无疑,…还愿意拼死决战,这反映了他勇武豪爽的大丈夫气概。“快战”表现出项羽最后的战斗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而是为了畅快地、尽情地层现他的勇猛无敌,保住一世英名。就像一次落幕前的演出,要以完美作为结束。项羽最后说“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表现出项羽的“快战”仅仅是想再次证明自己的作战本领,又暴露出他的“匹夫之勇”。这一段语言成功地刻画出项羽的性格。

三、“泣”“叱”“笑”。

文中对项羽神态的刻画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项羽唱《垓下歌》时“泣数行下”,面对汉将赤泉侯“嗔目而叱之”,拒渡乌江时“笑”答亭长。他对美人宝马流泪,对敌兵敌将怒目,对劝他渡江的亭长微笑,一泣、一怒、一笑,把这位末路英雄的复杂情怀刻画得有血有肉。“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宋陈郁《藏一话腴》)司马迁刻画项羽这个人物做到了通过写形以传神、写心。

关于练习

一根据下面提示的三个场面描写,分析项羽的形象。

1.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有人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你同意这种看法吗?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2.从项羽的“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中,你看到项羽是怎样的人?

3.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赠马、赐头,表现了哪些性格特点?

设题意图

本题意在培养学生从场面描写中分析人物性格的能,),体会写活人物的方法。

参考答案

1.不同意。项羽失天下的时候所心疼的不仅仅是女人和宝马,还有和他一起过江战死疆场的八千江东子弟。乌江岸边,亭长劝项羽赶快登船,来日尚可东山再起,项羽说:“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正是因为心疼那些追随自己征战如今有去无回的江东子弟,他才觉得有愧于江东父老,他才放弃了活下去的机会,最终不肯过江东。

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了他多情善感的性格特征。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歌词悲壮哀婉,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名骓荚女,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男儿有泪不轻弹,这里还写到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慷慨悲歌”一段充分表现出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侧面。

2.从项羽主演的“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中可以看到,项羽是一个勇猛无敌的人,同时也表现了他的自负。这一场东城溃围的快战共写了项羽的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项王的威风勇猛。第一次通过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来渲染项羽势不可挡的气势,“遂斩汉一将”的“遂”写出了项羽斩将的轻而易举。第二次行动中,项羽并没有动手,只用眼神和声音就吓退了敌兵,“填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孰是追兵,孰为逃将,难以辨别。项羽慑人魂魄的虎虎声威跃然纸上。第三次行动中,项羽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而楚军仅仅损失了两人而已,通过这一对比再次渲染项王的勇猛无敌。在身当绝境的情况下,项羽每战都能给敌军以有效的打击,丝毫没有兵败的萎靡和绝望,确实表现了他的骁勇善战。难怪他充满自豪地问属下战果何如,这一问表现了他的自负。

3.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赠马、赐头,表现了他知耻重义、视死如J王的性格。在乌江岸边,亭长劝项羽赶快登船,来日尚可东山再起,项羽说:“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番话发自肺腑,表现了项羽知耻重义的性格,赐马给亭长又表现了他心地仁善。项羽进行了最后短兵相接地搏杀之后身受重伤,此时看到了背楚投汉的故人吕马童,于是赠头给他,自刎而死,这个情节再次表现了项羽的视死如归。

二熟读课文,完成下面各题。

设题意图

帮助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区分它们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参考答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期山东为三处(动词,约会,约定)

(2)辟易数里(动词,退避) :

(3)与其骑会为三处(动词,聚集)

(4)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动词,遭受)

2.体会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

,,遂斩汉一将(连词,于是) ·

一?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连词,于是) ?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连词,于是)

一?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动词,是)

r汉军至,无以渡(没有用来……的方法)

一?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没有用来……的方法) ·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连词,况且)

一?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连词,况且)

三联系必修课中学过的《鸿门宴》,思考下列问题。

1.在《鸿门宴》中,项羽性格的哪些方面已经显现?还有哪些没有写到的方面在本篇中作了充分的表现?

2.司马迁写人物,有时是一场写多人,有时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请从这一角度,分析《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对项羽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设题意图

《鸿门宴》和《项羽之死》皆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把前后两个部分联系起来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对项羽这个形象有一个整体认识,并可以通过前后比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在《鸿门宴》中,项羽性格中的刚愎自用和优柔寡断已经显现出来了,项羽的多情善感、勇猛刚强和知耻重义在《鸿门宴》中没有写到,在《项羽之死》中作了充分的表现。

2.《鸿门宴》是一场写多人,刘邦的能屈能伸和狡诈,项羽的刚愎自用和脆弱,樊哙的智谋果敢和粗犷忠勇,张良的多谋善断,项伯的简单糊涂,范增的机谋善变,都通过一场宴会塑造出来了。《鸿门宴》是把项羽放到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之中和紧张的局势之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塑造项羽的形象。《项羽之死》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和自刎乌江三个连续的事件集中笔墨塑造项羽

形象,垓下之围表现项羽的多情善感,东城决战表现项羽的勇猛自负,乌江自刎表现项羽的知耻重义。

四司马迁非常善于用简练生动的语言表现情境和人物的性格与心理,请细读下面几处,并进行分析。·

L《项羽本纪》“钜鹿之战”一节,写项羽大破秦军,召见诸侯,诸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本篇写项羽悲歌泣下时,“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敢”与“能”一字之别,表现了怎样不同的情境?

2.项羽面临败亡时,多次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表现了项羽怎样复杂的心理?

3.“愿为诸君快战”。联系当时的军事形势和项羽心理,此处用“快战”比用“决战”等词好在哪里?

设题意图

本题意在引导学生深入文章的细节处揣摩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莫敢仰视”表现了众位诸侯对项羽的畏惧,也写出了项羽获胜之后的声威和气势。“莫能仰视”表现了左右的随从对项羽的怜悯,不忍心看项羽哭泣,写出了项羽处于绝境时的凄惨状况。

2.“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表现了项羽对自己的战斗能力充满了自信,可是又无法面对楚军即将彻底覆亡的现实,于是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天命的安排。

3.项羽带领的楚军已经面临绝境,项羽也知道自己必死无疑。“愿为诸君快战”,表明项羽最后的战斗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而是为了畅快的、尽情地展现他的勇猛无敌,保住一世英名。就像一次落幕前的演出,要以完美作为结束。如果把“快战”改为“决战”,就带有了鱼死网破的味道,项羽的快意和满足将荡然无存。

五厶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历来意见不一。试就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设题意图

设计本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在了解史实、背景的前提下,对历

史事件和历

史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参考答案

关于项羽该不该过江东的问题,通过诗文进行评论的主要有以下三首诗:

1.[唐)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2.C北宋)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

3.(南宋)李清照《夏日绝句·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三首诗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意见。

杜牧认为项羽应该过江东。理由是:大丈夫当有所为有所不为,真正的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忍辱负重。兵家胜败本来就难以预料,如果项羽渡过乌江,在江东子弟的扶持下,卷土重来都是有可能的,那历史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样子。这种观点背后的英雄观就是“胜者王侯败者寇”。

李清照认为项羽不应该过江东。这位经历宋室南迁的女词人,非常痛恨宋王朝一味软弱退让,为了求和丧失气节的行为。所以思及千年以前的项羽,尤其推崇其不肯过江、知耻重义的男儿气节。在李清照的眼中,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代表。

王安石认为项羽没有必要过江东。项羽中原一败,已经丧失了元气,东山再起已经很难了,这是客观事实;即使过了江东,江东子弟还会不会再追随他,这也很难说。正如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杜牧《题乌江亭》时所云:“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王安石评论的重点不在项羽该不该过江东的问题,而在于能不能东山再起的问题。既是不能,自然也谈不上该不该了。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作出判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站在不同的立足点上就会有不同的结论。不要急于提出古人的观点,让学生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或许会有不同的解释,古人的观点只是提供一个参考而已。

一、参考谭又

项王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士兵很少,粮食耗尽。汉军以及各个诸侯的军队把他们重重围困起来。项王夜晚听到汉军在四面都唱起了楚歌,大吃一惊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那么多呀!”项王于是起来,在帐中饮酒。有一位美人名字叫虞,常常受到(项王)宠幸而跟随(他);有一匹骏马名字为骓,(项王)常常骑着它。在这种情形下,项王就慷慨地唱起了悲歌,自己做了一首诗为:“我的力量可以撼动山河啊我的气势举世无匹,天时不利啊我的名骓也失去了奔驰的雄姿。名骓不能奔驰啊我无可奈何,虞姬啊虞姬,我们即将永离,我又将如何!”(项王)连唱数遍,虞美人(也)应和他(一起唱)。项王的眼泪一行行落下,左右的军士都哭了,没有人能够(忍心)仰视(他)。

在这种情形下,项王于是上马独骑,部下的八百多名壮士骑马随从,当夜从南面突围杀出,疾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觉察到这种情况,派骑兵将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追赶他们。项王渡过淮河以后,能够跟上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县,迷失了道路,询问一个农夫,农夫欺骗(他们)说:“往左走。”/项王的军队)往左走了,就陷人大片沼泽之中。因此之故,汉军追上了他们。项王于是又带兵向东跑,到了东城县,(此时)只剩下二十八骑了。而汉军的骑兵追上来的有数千人。项

王自己忖度不能脱身。(就)对他的骑兵们说:“我起兵到现在八年了,亲身参加了七十多场战争,所遇到的(对手)都被(我)击破了,所打击的(敌人)都臣服了,(从来)不曾失败过,于是(我)雄霸天下。然而今天我最终困在此地,这是上天要让我灭亡,不是(我的)作战能力有过错。今天(我)本来必死(无疑),(但是)我愿意为各位痛快决战,一定要三次战胜他们,为各位突围,斩将,砍旗,令各位知道是上天要让我灭亡,不是(我的)作战能力有过错。”

于是(项王)把他的骑兵分成四队,向四面(杀出)。汉军重重包围了他们。项王对他的骑兵说:“我为你拿下他们的一位将官。”(项王)命令四面的骑兵疾驰退下,约定在山的东面会合为三处。在此情况下,项王大声呼喊,骑马飞奔而下,(所到之处)汉军都纷纷溃散,于是斩了汉军一将。这时,赤泉侯为(汉军)的骑兵将领,追赶项王,项王怒目喝斥他,赤泉侯人马都受到了惊吓,后退了数里。(项王)与他的骑兵们聚集为三处。汉军不知道项王在哪里,于是把军队分为三部分,再次围困了他们。

项王于是骑马疾驰,又斩了汉军一个都尉,杀了数十上百人,(项王)再次聚集自己的骑兵,楚军仅仅折损两人而已。于是项王对他的骑兵们说:“怎么样?”众骑兵都服气地说:“正如大王所说的那样。” 在此情形下,项王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拢船靠岸等候,(他)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土地方圆(尚有)千里,民众(也有)数十万人,也足以称王了。希望大王赶紧渡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到了(之后),没有办法渡江。”项王笑着说:“上天要让我灭亡,我渡江还有什么用呢!况且我和八千江东子弟(一起)渡江向西(征战),现在没有一个人东还,纵使江东的父兄辈们怜惜(我)而让我称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纵然他们不说,我难道就不于心有愧吗?”(项王)接着对亭长说:“我

知道您是一个年高有德之人。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遇到的(马)没有能战胜它的,(它)曾经一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它,把(它)送给您。”(项王)于是命令骑兵们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小轻便的武器接着战斗。只有(项王)籍所杀的汉军(超过)数百人。项王也身受十几处重伤。回头看见汉军的骑司马吕马童,说道:“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马童面对项王,(把项王)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

项王就说:“我听说汉军用千金和封邑万户悬赏我的人头,我送给你个人情吧。”(说完话,项王)就自刎而死了。

原文地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项羽之死》相关资料作者:飘雨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整理(2)

一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那些语言中可以看出他坚贞自守、不甘沉沦的精神? 本文抒发了作者多次被贬谪的愤懑不平的情感,文中虽多次写贬谪生活的幽趣盎然,看似怡然自得没实际上却透露出落寞惆怅、愤懑不平的情感。 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恬静和坚持自己的人格操守,文中多写谪居生活之闲适情趣,“披鹤蹩”、“戴华阳帽”、“执《周易》”如此种种,都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恬静,又以“齐云、落星”等楼和竹楼对比,写出了作者坚持自己人格操守的情感。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其居住楼之易巧乎? 2、分析竹楼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答:在文中,围绕着主楼之“易朽”与“不朽”展开讨论,表达了这样的象征意义;竹楼的形质固然会很快朽腐,但贬居于竹楼中的仁人志士们的品格境界确是不朽的!这是本文的主旨,也是其人文精神价值之所在。 二祭十二郎文 1、古人说,“情真自然成至文”。以本文为例,谈谈你的体会。 答:本文是韩愈侄儿韩老成英年早逝,韩愈哀痛欲绝,血泪和墨写下此篇祭文,文章感人至深,是其情意的真挚与深切,无论是追忆叔侄俱幼是“未尝一日相离”的童稚旧事,还是历数成年后两人几度离合的因由衷曲;无论是坦陈“生不能相养以共居”的迁就悔恨,还是直抒“呜呼哀哉”的深切悲痛,字字句句都是从肺腑中流出而浸透着骨肉亲情。尤其是“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几句,悲痛之至已如痴如醉,情意何等真切!而本文亦为韩愈的手写稿,非刻意而为,写真情,诉琐碎,情之真挚、深切,至文自然而成。 2、韩愈对老成死讯的将信将疑,是否可以看出来他对侄儿的一往情深?请具体分析说明。 答:“呜呼!其信然耶?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耶?”可以看出韩愈对老成的死将信将疑,一会儿似在做梦,一会儿似真的发生,而在对老成的死将信将疑,表现的是韩愈对老成的死的事实不能接受或不想接受,叔侄二人自幼相伴朝夕,情同兄弟,韩会夫妇死后叔侄二人更是唇齿相依,相濡以沫,将信将疑之中饱含了韩愈的不舍与悲痛,足可以见得他对侄儿一往情深。 三、长恨歌 1、第四段对刻画杨玉环的形象及表现“长恨“的主旨有何作用? 答:第四段写杨贵妃对李的忠贞不渝之情,“闻道汉家天子使”以下诸句, 写杨贵妃的震惊、激动、惶惑、急切、悲楚、委屈、感激等诸般感触,生动的写出了杨贵妃的心理活动,刻画了她美丽风姿和神登仙界后依然对玄宗忠贞不渝的形象。 而本段的一系列情节,使诗波澜再起,生面别开,而且还在皇帝身上此写出了如常人一般的真切情感,大大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气氛,强化了“长恨”的主旨。 2、第三段玄宗思念贵妃的有关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第三段“夕殿萤飞思悄然”以下几句,写唐玄宗从傍晚到入夜、到夜

项羽之死练习题及答案

《项羽之死》练习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4?下列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项是( 5. 下列加点词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6. 下列句式都相同的一组是 A. 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8.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他认为自己有超世的气概,只是时运不济,对宠 幸的虞姬不知如何是好,这 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B. 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项王自己计不能逃 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自己 灭亡,决不是作战的过错。这深刻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 C 揣度(du ? 溃围(ku 1) 瞋目(ch 密) 坐骑(q 1) D.舣船(y 1) 创伤(chu eng) 披靡(m 1) 绐骗(d ① 2. 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幸: 宠幸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 随从 B . 田父绐曰:“左” 绐: 欺骗 然今卒困于此 卒: 最终 C. 期山东为三处 期: 期待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 遭受 D. 项羽乃复引.兵而东 引: 率领 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 唯独 E. 若非吾故人乎 若: 如果 直夜溃围南出 直: 当 骑能属者(sh u ) 刈旗(y i) 唱和(h e) B.麾下(hu i 3.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 ) A.垓下(g ci) 乌骓(zhu i) 数阕(qu e) 田父(f u) A .项王军壁垓下 岸土赤而壁立 B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项王则夜起 D .亦足王也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A.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B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吾骑此马五岁 C.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吾知公长者 D.骓不逝兮可奈何 汉军皆披靡 A.此天之亡我 汉军乃觉之 B.虞兮虞兮奈若何 吾为若德. C.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项王瞋目而叱之 D.平明,汉军乃觉之 乃有二十八骑 A.此项王也/非战之罪也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然今卒困于此/洎牧以谗诛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不忍杀之,以赐公 C 左,乃陷大泽中/项王军壁垓下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汉骑追者数千人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籍独不愧于心乎/汉军至,无以渡 7. 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 ()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②项王嗔目而叱之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④复斩汉一都尉 ⑤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樊迟、仲弓问仁》 一、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地尊重别人。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二、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三、《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 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兼爱》 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本文在语言与说理方面有何特色。 语言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 三、今天应如何看待墨子的兼爱思想? 墨子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齐桓晋文之事》 一、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阅读《项羽之死》附答案

阅读《项羽之死》(附答案) 阅读《项羽之死》(附答案) 阅读《项羽之死》,完成6—10小题。(共14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 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 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 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 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 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 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 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 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 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

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 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 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 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 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 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 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 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 若德。”乃自刎而死。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直夜溃围南出,驰走直夜:当夜。

自考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自考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思考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议论文 《寡人之于国也》 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答:(1)反对兼并战争。 (2)大力发展农业、渔业、林业。 (3)注重教育。 (4)反对暴政,提倡施行仁政。 (5)以民为本。 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 答:本文紧紧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展开论述。 3(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抑扬兼施、循循善诱是本文说理的特点。抑扬兼施表现在先对梁惠王的治国方法进行批评,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揭露统治阶级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再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就可以使民加多,这些都是这一特点的具体表现。循循善诱表现在抓住惠王的心理,先易后难、步步引导、层层推进方面。 4(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此喻来说明什么问题? 答:孟子用这个比喻主要是为了说明梁惠王虽然自以为对国家尽了心,实际上他跟其他的国君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喜好战争,因而百姓也不会增多。 《秋水》(节选)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

答: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思想意义: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答:文章中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陪衬河伯与海神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通过援譬设喻的手段,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理,而所用的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出叠见,引人联想,发人深思,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发得十分鲜明透彻。例如:“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以“稊米之在大仓”比喻“中国之在海内”;“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以“毫末之在于马体”比喻人与万物的关系,结论是微不足道,不必自多。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本丈的论证方法颇有特色,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最后把结论自然地推到读者面前,令人信服。在论证中又多用形象比喻来说明抽象道理,其中多是由个别到个别的比较论证法。其中又包含性质相似的类比论证法,如“拘于虚”之井蛙,“笃于时”之夏虫与“束于教”之曲士之间的比较,便是类比论证;还包含性质相反的对比论证法,如“束于教”之“曲士”与“观于大海”、已知已丑、可与语大理的河伯之间的比较,便是对比论证。 《五代史伶官传序》 1(谈谈本文的中心论点和有关警句对我们有什么启迪作用。答:作者认为,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取决于执政者的思想行为。并扼要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精辟透彻,发人深省。这两企警句告诫后人,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一个人为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一、《寡人之于国也》 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1)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2)反对暴政,提倡仁政。 (3)反对兼并战争,提倡以仁政来统治天下 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 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 3.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写法。 4.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梁惠王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 二、《秋水》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 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是十分有限的。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形象地渲染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文章的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色 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磊空之在大泽乎? 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5、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以上比喻说明人的认识,受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地哲理表达的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力。(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3)语言修辞上,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反诘的修辞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三、《五代史伶官传序》 1.本文的中心论点和有关警句对我们有什么启迪作用 中心论点是封建王朝的兴亡盛衰不在天命而在人事。 《尚书》的名言“满招损,谦得益”做理论根据,然后指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试以本文第二段为例,说明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论证的。 第二段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先极力赞扬成功前的发奋,成功时意气的胸怀雄壮,再以迅疾的笔调写其衰败之速。在盛衰成败兴亡的鲜明对比中,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发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 3识别文中所运用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并说明其作用。 历史事实做论据,文中第二段用大段篇幅写了后唐庄宗兴衰的过程。 理论论据,《尚书》名言“满招损,谦得益”。 四、《论毅力》 1.结合自身经验,谈谈本文所说道理有何启发意义? 现代年轻人依赖性强,意志薄弱,锻炼自己意志。提高毅力,是当今时代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2.本文如何在论证过程中贯串正反对举方法的?请作具体分析。 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项羽之死》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项羽之死》练习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项羽之死》练习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垓下(gāi) 乌骓(zhuī) 数阕(què) 田父(fù) B.麾下(huī) 骑能属.者(shǔ) 唱和(hè) 刈旗(yì) C.揣度(duó) 溃围(kuì) 瞋目(chēn) 坐骑(qí) D.舣船(yǐ) 创伤(chuàng) 披靡(mí) 绐骗(dài) 2. 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宠幸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随从 B.田父绐.曰:“左”绐:欺骗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 C. 期.山东为三处期:期待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D. 项羽乃复引.兵而东引:率领籍独.不愧于心乎独:唯独 E. 若.非吾故人乎若:如果直.夜溃围南出直:当 3. 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 ) A.项王军壁垓下岸土赤而壁立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 D.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4.下列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项是() A. 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吾骑此马五岁 C.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吾知公长者 D. 骓不逝兮可奈何汉军皆披靡 5. 下列加点词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此天之亡我汉军乃觉之 B. 虞兮虞兮奈若何吾为若德. C.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项王瞋目而叱之 D. 平明,汉军乃觉之乃有二十八骑 6.下列句式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此项王也/非战之罪也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然今卒困于此/洎牧以谗诛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不忍杀之,以赐公 C.左,乃陷大泽中/项王军壁垓下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汉骑追者数千人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项王则夜起,饮帐中籍独不愧于心乎/汉军至,无以渡 7. 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 )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②项王嗔目而叱之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④复斩汉一都尉⑤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8.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他认为自己有超世的气概,只是时运不济,对宠幸的虞姬不知如何是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完整word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

练习题 第一单元仁者爱人樊迟、仲弓箭问仁\答案原君\答案 樊迟、仲弓问仁 一、填空题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 由收集整理而成的。 2、孔子是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 的、,其思想的核心是, 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 指、、 、;“五经” 指、、 、、。二、单项选择题 1、《樊迟、仲弓问仁》一文中,孔子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是( A、善于识别人的人 B、能够广交朋友的人 C、默默无闻的人 D、敢于行动的人 2、下列不属于儒家所提倡的美德的集中表现的是() A、恭 B、敬 C、怨 D、忠 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论语》的描述正确的是()A、今本《论语》由东汉郑玄厘定B、《论语》中所表述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C、《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D、《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E、善于论辩是《论语》的一大特色2、下列行为中属于实践“仁”的具体表现的有()A、出门如见大宾 B、使民如承大祭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E、居处恭,执事敬重,与人忠3、下列代表儒家思想的著作是()A、《论 语》 B、《左传》 C、《庄子》D、《孟子》 E、《韩非子》 四、解释带点的字词1、使.民如承大祭祀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3、雍虽不敏.,请事.斯语4、 举直错 ....... ..诸枉5、不仁者远.矣6、居处恭,执事敬

五、简答题1、本文在文体上有什么样的特点?2、请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3、如何才能够实现“仁”呢 原君一、填空题 1、《原君》是一篇严谨的议论文。 2、《原君》一文从“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引出“”的为君之道,奠定了全篇论证的基础。 3、《》是《明夷待访录》一书的首篇。 4、后人 将、、 并称为“清初三大思想家”。 二、单项选择题 1、《原君》中,对自己夺取的产业沾沾自喜的人是() A、明太祖 B、汉高帝 C、崇祯帝 D、商纣王 2、《原君》中发出“若何为生我家!”的痛苦悲叹的人是()A、明太 祖 B、汉高帝 C、崇祯帝 D、商纣王3、《原君》模仿韩愈《原道》、《原毁》等立题,是从探究人均的(入手的。A、地位 B、声誉 C、财 富 D、职分 三、多项选择题1、《原君》中采用最为广泛的论证手法是() A、比喻论证 B、举例论证 C、引证 D、对比论证 E、类比论证 2、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 A、思想家 B、文学 家 C、政治家 D、革命家 E、史学家 3、《原君》一文中,主动放弃了做君主的机会的人是()A、许 由 B、尧C、禹 D、务 光 E、舜 4、《原君》文中,作者举出的“耻食周粟”的人是()A、许由 B、伯夷 C、崇祯 D、务光 E、叔齐 四、简答题 1、黄宗羲认为“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而如今的天下人如何看待为君者? 2、黄宗羲在《原君》中引汉高帝“某业所就,孰与仲多”之语是为了说明什么? 3、《原君》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及文章的论述方法。五、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 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也就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王夫之认为走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 2、这四句诗通过融情入景和对比的方法,把感情表达得更深刻、形象、含蓄。其中2、4两句分写乐和哀,分别拟喻国家的和平安宁与破败纷乱,两相对比,足见主人公前后感情心理变化之大,以及战争给国家带来的灾难;1、3两句,前句当哀不哀,强化了战士的参战心情和决心,后句当乐不乐,强化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摧残。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用法: 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读mò,同“暮”,一年将尽的意思。 2.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没有谁。 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yù,下,降落,用作动词。 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又……又……。 5.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很、甚。 6.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无,没有。 《山鬼》思考练习题 1、屈原为什么会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谈谈你对屈原的认识和了解。 屈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志士和诗人,他崇高无私的爱国精神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每年五月端午这一天,许多国家和民族包棕子、划龙船,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作为一位卓有才华的政治家和诗人,无论国家怎样对待他,无论自己的处境多么艰难,他都一心一意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决不向黑暗邪恶低头妥协,宁死不肯离开自己的祖国,并用诗歌将自己的心声记录下来,让千秋万代的人们感受他的思想和情感,这就是屈原为什么受到全世界人民尊敬的原因。 2、山鬼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分析诗中山鬼感情变化的轨迹? 诗中的山鬼是一个美丽痴情的女子形象,她怀着对爱情的美好愿望,精心打扮准备,在凄风苦雨中痴痴等待自己的爱人,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喜悦和痛苦。作者屈原通过塑造这一形象,表现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忠贞态度,也寄托着自己虽遭流放而心中依然苦苦思念关心楚国、楚王的高尚爱国热情。 诗中第一节,山鬼在赴约途中的感情是喜悦、兴奋的;第二节,随着等待时间的不断延迟,天空黑暗下来,天上刮起了风、下起了雨,这时山鬼的心情也变得暗淡下来,发出了岁月不饶人的感慨;第三节,山鬼一方面对自己的纯洁和忠贞行为感到自豪,对对方迟迟不至的行为自我宽解,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不断迁移,她渐渐开始对自己的宽解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伴随着雷电和暴风雨的加强逐渐加深,最终使她陷入了因爱人迟迟不来而带来的极度孤独和忧愁中。诗人通过山鬼从兴奋到忧愁这一心理过程的变化,真实反映了爱情给人带来的缠绵、痛苦和折磨。 3、将这首诗与《诗经·采薇》对照,结合过去学过的其他作品,说说屈原的诗歌和《诗经》有什么不同。 主要表现在:《诗经》侧重于写实,重章叠句突出,语言朴素,民歌色彩很强,句式是以四言为主;而屈原的诗歌则侧重于表现理想,抒情性更强,语言富有变化和文采,句式则是每句七个字,且每句都有一个语气词“兮”字等。 4、、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及用法: (1)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被:同“披”。

《项羽之死》练习题及答案

《项羽之死》练习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垓下(gāi) 乌骓(zhuī) 数阕(què) 田父(fù) B.麾下(huī) 骑能属.者(shǔ) 唱和(hè) 刈旗(yì) C.揣度(duó) 溃围(kuì) 瞋目(chēn) 坐骑(qí) D.舣船(yǐ) 创伤(chuàng) 披靡(mí) 绐骗(dài) 2. 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宠幸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随从 B.田父绐.曰:“左”绐:欺骗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 C. 期.山东为三处期:期待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D. 项羽乃复引.兵而东引:率领籍独.不愧于心乎独:唯独 E. 若.非吾故人乎若:如果直.夜溃围南出直:当 3. 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 ) A.项王军壁垓下岸土赤而壁立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 D.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4.下列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项是() A. 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吾骑此马五岁 C.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吾知公长者 D. 骓不逝兮可奈何汉军皆披靡 5. 下列加点词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此天之亡我汉军乃觉之 B. 虞兮虞兮奈若何吾为若德. C.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项王瞋目而叱之 D. 平明,汉军乃觉之乃有二十八骑 6.下列句式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此项王也/非战之罪也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然今卒困于此/洎牧以谗诛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不忍杀之,以赐公 C.左,乃陷大泽中/项王军壁垓下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汉骑追者数千人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项王则夜起,饮帐中籍独不愧于心乎/汉军至,无以渡 7. 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 )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②项王嗔目而叱之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④复斩汉一都尉⑤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8.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他认为自己有超世的气概,只是时运不济,对宠幸的虞姬不知如何是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大汇总

第一讲《蒹葭》思考题 1. 你还能举出几首临水怀人的诗词作品吗? 如《诗经·陈风》中的“东门之池”、“泽陂”,《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温庭筠的《梦江南》等。 2. 有的诗内容十分确定,有的诗可以多种理解,请你结合本文分析其中的原因何在。 诗内容确定,主要是所写对象具体;而含蓄的诗歌,力图使诗歌表现的对象给人以不确定性,难以指实,如本篇中的“在水一方”的美人,可以指情感世界的恋人,也可以指家国渴慕的贤人。 3. 本诗的复沓形式与表现的思想感情之间有什么关联? 它的艺术作用在于很好地表现事物进展的顺序和 程度,协调诗的韵律节奏,强化诗的音乐美和抒情气氛,增强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 4. 在当代文艺作品里,有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思的?请举几例。 当代作品中经常运用复沓形式表达情思,而且是很普遍的艺术手法。如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康白情《江南》、沈尹默《月夜》等。 第二讲《无题》李商隐思考题 1. 你认为诗中的男主人公是否是诗人自己? 供学生独立思考 2. 与《长恨歌》那种内容十分明确的爱情诗相比,这种含混朦胧的作品的长处与短处各有哪些? 本诗具体内容的含混及缺失,反而提供给读者进行联想、想象的空间,更能引发不同读者多方面的感受。缺点是不太适合痛快淋漓地表达情感以及叙述事件。 3. 能否再举出几首具有朦胧美的诗作? 如阮籍《咏怀》、白居易《花非花》、李商隐《锦瑟》、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纱”等。 第三讲庄子秋水思考题1. 你认为这种对话体在说理时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 足? 对话体多通过两个人物的问答和辩论来阐述道理,善于将不同思想的碰撞或逻辑思辨的过程有机地呈现出来,其语言也容易具有生动、活泼和个性化的特点。其不足之处是思路和逻辑有时不够严谨。 2. 在先秦诸子中,还有谁喜欢用寓言故事来阐述其哲学思想? 韩非子。《韩非子》中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皆为寓言故事之专集,其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然其寓言主要取材于历史和现实,与庄子寓言的奇幻谲怪呈现为完全不同的风格。 3. 在阐述哲理时,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来,并说明其效果如何。 拟人、比喻、对比、排偶,说理形象而有力。 4. 本文中有若干语句,在后世化为人们习用的成语,请指出来。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坐井观天、太仓稊米。 5. 比较庄子和孟子的文章风格,谈谈二者间有何差别?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第四讲韩愈与潮州文化思考题 1. 苏轼曾说:“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分析此说是否有道理。 苏轼的说法带有些夸张的成分,不过也指出此文饱蘸着作者真情的特点。 2. 后人认为袁枚的《祭妹文》,乃是本文的接踵之作。通过比较两文,你能否找出祭文佳作的一些共通之处? 《祭十二郎文》饱含着韩愈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袁枚《祭妹文》也通篇充盈着兄妹之间的诚挚、亲密之情。故而,祭文的最可贵处,在于能抒写真情,有真情贯注于其中。

项羽之死同步练习答案

《项羽之死》小测 一.选择题(共10题,5*10=5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垓下(ɡāi)乌骓马(zhuī)数阕(è) 美人和之(hè) B.麾下(huī)五千骑(qí)田父(fù)斩将刈旗(yì) C.自度(duó)能属者(zhǔ)溃围(kuì)瞋目叱之(chēn) D. 舣船(yǐ)十余创(chuànɡ) 披靡(mǐ)怜而王我(wànɡ) 2.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莫:没有 B.然今卒困于此卒:最终 C.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辟易:退避 D.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亡:丢失(应为“损失”)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词类活用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项王军壁垓下 B.项王则夜起,饮帐中名状(其它均为名词用作动词)C.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D.亦足王也。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 C.然今卒困于此。状后 D.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ABD定后 5.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营垒。(名词用作动词,修筑营垒)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随。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罪:过错。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山的东面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土地方圆 C. 吾知公长者年高有德 D.乃令骑皆下马步行(古今义相同)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项王乃大惊曰于是②平明,汉军乃觉之才 B.①以故汉追及之因为②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用、凭 C.①汉军围之数重②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都作代词)项羽 D.①我为公取彼一将替②我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解剖 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有美人名虞,常幸从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 ①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①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本来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 D ①若非吾故人乎?②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9.与“然今卒困于此”句式特点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B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项羽之死答案

《项羽之死》 第一学时 【自主学习】 壁.(名作动,驻扎)/乃.(副词,于是)/乎.(句末语气词,吗)/是.(指示代词,汉军)/夜.(名 作状,在夜里)/幸从 ...(将怎么办)..(被宠幸跟随)/之.(代词,马)/时.(天时)/逝.(奔驰)/可奈何 /奈若何 ...(将你怎么办)/泣.(泪)/泣.(哭泣) 二、指明下列句式的特点并翻译。 1.句式特点:介宾短语作状语,状语后置,省略句式。 翻译:项羽于是在夜里起身,到帐中饮酒。 【讨论探究】 1.不同意。出了宝马与女人之外,项羽所心疼的还有追随他一块过江,战死疆场的8000江东子弟,正因如此,才觉有愧江东父老,不肯过江,自刎乌江。慷慨悲歌展现出项羽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 第二学时 【自主学习】 直.(当)/南.(名作状,向南)/平明 ..(天明时候)/乃.(副词,才)/之.(代词,项羽)/属.(随 从)/耳.(罢了)/绐.(欺骗)/以故 ..(.因此)/东.(名作状,向东走)/乃.(只)/度.(估计)/岁.(年)/所. 当.(所字结构,抵抗我的人)/所击 ..(被击败的人)/然.(但是)/之.(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之. (结构助词,的)/快战 ..(名作状,向四面)/..(痛快一战)/刈.(砍倒)/以为 ..(把...作为)/四向 四面 ..(这个时候)/辟.(通假,..(名作状,从四面)骑驰下,期.(约定)山东 ..( 山的东面)/是时 避)/会.(会和)/亡.(死)/伏.(通假,服) 二、指明下列句式的特点并翻译。 1.句式特点:定语后置。翻译: 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追随。 2.句式特点:定语后置。翻译: 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100多人而已。 3.句式特点:定语后置。翻译: 追击的汉军骑兵有数千之众。 4.句式特点:被动句式,判断句式。翻译: 但是今天最终被困于此,这是上天要我灭亡,并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 【课堂探究】 1.答:三次。斩杀汉将,吓跑汉军,快杀百人。从他主演的“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中可以看到,项羽是一个勇猛无敌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意气自负的人。 第三学时 【自主学习】 一、东.(名作状,向东)/檥.(通假,舣,使船靠岸)/地方 ..(土地方圆)/王.(名作动,称王)/ 无以 ...(渡江干什么)/且.(副词,况且)/西.(向西进军 )/纵.(纵..(没有....的办法)/何渡为 然)/王.(意动,以...为王)/独.(难道)/乎.(语气词,吗)/长者 ..(忠厚的人)。/创.(伤)/顾.(回

大学语文练习答案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是从家庭出发的尊卑长幼、贵贱亲疏的差别的爱,而这个爱体现为孝、弟(悌)、忠、信的道德礼教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奴隶秩序上,这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因此历代统治阶级都利用它来维护自己的统治。2.(孟子)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最重要的儒学大师,认为“民为贵,君为轻”,提倡“法先王”、“行仁政”,主张“性善”论,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3.“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出自(《礼记?大学》)。4.“四书五经”的中“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5.先秦时期,我国散文可分为(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类。 6.“暮春着,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出自《论语·先进》,冠者指(成年男性,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7.《兰亭集序》的作者为(东晋)朝的(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出身于掌权的大世族,因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世称( 王右军 )。 8.全面论述文学及文章学的道理,极大成又颇有独到创见,被后人誉为“体大思精”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9.“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句话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书》。10.“老庄”指的是(道)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11.文学史上并称“风骚”的是《诗经》、(楚辞)。 12.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用楚辞形式创作了《九章》、《九歌》,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 13.《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是(张岱)的小品文集。 14.代表两汉时期散文最高成就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 ),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班固撰写的《汉书》是一部( 断代 )史书。 15.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的是唐代的(李白)、(杜甫)。16.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被称为婉约之宗的是(李清照)。 17.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大学语文练习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练习题库 一、选择题 1、下列诗歌属于乐府旧题的有(A ) A《短歌行》 B 《饮酒》C《蛇》 2、《采薇》一诗的艺术特点是(AB C ) A 反复咏叹 B 抒情和写景融为一体 C 起兴手法 3、提倡“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C ) A 韩愈 B 柳宗元 C 白居易 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中的“甘”“美”“乐”属(B ) A 使动词 B 意动词 C 名词 5、“功施到今”中“施”读作( A ) A yì B sī C shī 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A ) A 柳永 B 苏轼 C 李清照 7、下列诗篇不属于乐府旧题的有( C ) A 《短歌行》 B 《月夜》 C 《春江花月夜》 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作者是( C ) A 陆游 B 唐琬 C 白居易 9、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是一首( A ) A 赠别诗 B 七言古诗 C 山水诗 10、“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的修辞手法有(ABC ) A 夸张 B 对比C借代 11、不是《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戏的主角是( C ) A 崔莺莺 B 张珙 C 红娘 12、《铸剑》属于(C ) A 散文 B 神话 C 小说 13、下列作品属于余秋雨的有( A ) A 《道士塔》 B 《蛇》 C 《乡愁》

1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作者是( B ) A 李白B曹操 C 杜甫 15、下列作品属于梁实秋的有( B ) A 《听听那冷雨》 B 《雅舍》C《神女峰》 1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出自( A ) A 《短歌行》 B 《邯郸记》 C 《还魂记》 17、“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出自(C ) A 《蜀道难》B《逍遥游》C《短歌行》 18、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论语》的有(ABC ) A 举一反三B当仁不让C君子成人之美 19、《诗经》中的“风”是(C ) A 人风B家风 C 国风 20、《采薇》是选自《诗经》的(B ) A 《大雅》 B 《小雅》 C 《国风》 21、下列至理名言出自《老子》的有(A ) A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 当仁不让 C 君子成人之美 22、下列诗句属于《采薇》的有( A )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B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23、《逍遥游》的艺术特色是(ABC ) A 夸张B比喻 C 对比 24、提倡“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C ) A 韩愈B柳宗元 C 白居易 25、下列诗句属于《春江花月夜》的有(B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B白云一片去悠悠C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26、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和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 A ) A柳永B苏轼C李清照 27、下列诗篇属于乐府旧题的有(AB ) A 《短歌行》B《月夜》C《春江花月夜》

大学语文-道士塔课后练习答案

大学语文-道士塔课后练习答案 1.文学常识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 2.本文以道士塔为引线,记叙了在愚昧无知的王道士的掌管下,敦煌文物被坏以及被外国冒险家劫掠的经过,表达了作者由这一巨大的民族悲剧而生发的悲怆苍凉的感情。 3.作者对这三种人的不同行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痛恨、无奈(王道士) 痛恨(腐败政府) 谴责(外国冒险家) 4.写作特点 (1)对比手法 " (2)讽刺手法的运用 [课后练习] 一、简答题 1. 作者为什么说敦煌文物的遗失“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2. 文中有一些简略的数字记载,例如“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子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等,分析这些数字的作用。 3. 作者说斯坦因等人“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这个极基本的前提是什么

( 二、阅读下列语段, 回答问题 1. 当几面铜壁全都刷白,中座的塑雕就显得过分惹眼。在一个干干净净的农舍里,她们婀娜的体态过于招摇,她们柔美的浅笑有点尴尬。道士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一个道士,何不在这里搞上几个天师、灵官菩萨他吩咐帮手去借几 堆塑他的天师和灵官。泥匠说从没干过这种活计,道士安慰道,不妨,有那点意思就成。于是,像顽童堆造雪人,这里是鼻子,这里是手脚,总算也能稳稳坐住。行了,再拿石灰,把它们刷白。画一双眼,还有胡子,像模像样。道士吐了一口气,谢过几个泥匠.再作下一步筹划。 (2)“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巴”说明什么问题王道士“再作下一步筹划是什么 2.中国是穷。但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中国官员也不是都没有学问,他们也已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翻动出土经卷,推测着书写朝代了。但他们没有那副赤肠,下个决心,把祖国的遗产好好保护一下。他们文雅地接着胡须,吩咐手下:“什么时候,叫那个道士再送几件来!”已得的几件,包装一下,其是送给哪位京官的生日礼品。 (1) 当时的旧中国为什么“筹不出这笔运费”,是因为“中国是穷”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