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主观题政治生活部分答案必背

高考政治主观题政治生活部分答案必背
高考政治主观题政治生活部分答案必背

高考政治主观题政治生活部分答案必背

一、国家层面

国家性质,即国体,是指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还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而且还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原因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经写入宪法。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③只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才能打击敌对势力的侵略、颠覆活动,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④在新的历史条件,人民民主专政还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推进民主和法制建设等新的重任。

(2)意义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能确保国家得以却权力属于人民,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和稳定,有利于打击国内极少数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措施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扩强实发改)

二、公民层面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1)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2)义务的内容: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的原则。

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1)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2)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3)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4)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

8.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9.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态度和方式

(1)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2)学习政治知识

(3)贵在实践

10. 民主选举的方式?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11.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哪些方式?

间接:民主选举制度

直接:社情民意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

12.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决策?

(1)地位:

公民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决策。

(2)意义:

①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③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13. 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2)有利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公民政治权力的落实。

(3)有利于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

(4)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5)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的全面发展。

14.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有哪些?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制度等。

15.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1)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2)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16.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

公民在行使监督权的时候,(1)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17.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1)是否遵循法律、法规(准绳);

(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

三、政府层面

18. 我国政府的性质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19.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0.我国政府的作用?

管理人们的公共生活;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21.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宗旨:为人民服务;

原则:对人民负责

22.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基本要求?

(1)工作态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工作作风: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工作方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3. 什么是依法行政?

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依法处理各种事务。

24. 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1)必要性: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重要性: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③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5.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

(1)具体要求:

①合法行政;

②合理行政;

③程序正当;

④高效便民;

⑤诚实守信;

⑥权责统一

2)基本要求:

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②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

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6.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必要性+意义)

☆必要性:

(1)权利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

(2)权力一旦被少数人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利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谋利益。

☆意义:

(1)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2)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3)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4)才能更好地适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5)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7. 怎样监督政府的权利?

(1)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2)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28. “阳光工程”意义

(1)一方面是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

(2)另一方面,是保障人民的权益,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开放红头文件的查阅,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正在逐步加强;

(3)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4)利于群众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5)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9.政府权威表现、怎样树立(最根本的三点)

☆体现:

(1)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

(2)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区别有无权威政府的标志),有令必行、有禁必止(4)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有积极的知道和促进作用。

☆要求:政府树立自己的权威,在根本的是坚持以下三个方面:坚持权为民所用;坚持情为民所系;坚持利为民所谋。

四、人大层面

3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1)性质:是最高权力机关

(2)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3)职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1、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1)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2)义务:人大代表代表任民德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为什么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2)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3)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五、政党层面

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客观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是我国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意义: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3)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6、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前提)、民主执政(本质)、依法执政(保障)

(1)科学执政:

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民主执政:

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依法执政:

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4)关系:

依法执政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工作。

3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及内容:

(1)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8、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他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后点。

39、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

(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2)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6)主题:团结和民主

(7)职能:(协调交流)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任职提案)

40、我国的政党制度优越性?

(1)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3)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六、基本政治制度层面

4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首要)民族平等、(重要)民族团结、(根本)各民族共同繁荣

42、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的关系?

关系: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1)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2)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3)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43、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民族平等、名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3)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4)公民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5)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2)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45、我国的宗教政策有哪些?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5)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三者的关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七、主权国家层面

47、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1)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2)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48、国际组织的作用?

(1)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2)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3)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

49、联合国的宗旨?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50、国际关系的内容与基本形式,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1)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

(2)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

(3)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冲突的根源

51、我国的国家利益?

(1)含义:我国生存和发展的权益

(2)主要内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52、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怎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

(1)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53、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1)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54、中国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

我们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利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55、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

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56、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3)基本立场:独立自主。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7、中国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

(1)要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2)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3)要坚决发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