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

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
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

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

类别课程名称开课

学期

授课单位

或教师

考核

方式

学位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

1 36

2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考试

研究生英语1、2 90 5 外国语学院考试自然辩证法 1 18 1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考试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 1 36 2 生命科技学院考试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1 36 2 生命科技学院考试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1 36 2 文法学院考试领

必修环节培养计划 1 导师指导下选课并提交培养计划

开题报告、中期考核 2 审核签字后提交开题报告、考核结果

校外实践研究3-4 年 6

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后,向学院提交实习总结

其它

补修课

硕士课程表

(2007.3-2007.7) 生命科学学院 2006级硕士研究生 备注:1、学校开出的政治课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学院开出的专业课从第1 周开始上课; 2、本专业开出的必修专业课,其他专业的学生选修即为选修课; 3、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可在学院主页——研究生工作——业务培养栏目里查阅; 4、开课后3周内可办理补选、退选,逾期不再办理。

(2007.3-2007.7) 生命科学学院 2006级硕士研究生 备注:1、学校开出的政治课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学院开出的专业课从第1 周开始上课; 2、本专业开出的必修专业课,其他专业的学生选修即为选修课; 3、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可在学院主页——研究生工作——业务培养栏目里查阅; 4、开课后3周内可办理补选、退选,逾期不再办理。

2006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 (2007.3-2007.7) 生命科学学院 2006级硕士研究生 备注:1、学校开出的政治课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学院开出的专业课从第1 周开始上课; 2、本专业开出的必修专业课,其他专业的学生选修即为选修课; 3、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可在学院主页——研究生工作——业务培养栏目里查阅; 4、开课后3周内可办理补选、退选,逾期不再办理。

2006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2007.3-2007.7)

2006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表 (2007.3-2007.7) 备注:1、学校开出的政治课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学院开出的专业课从第1 周开始上课; 2、本专业开出的必修专业课,其他专业的学生选修即为选修课; 3、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可在学院主页——研究生工作——业务培养栏目里查阅; 4、开课后3周内可办理补选、退选,逾期不再办理; 5、请非该实验室的学生勿选。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表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表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120202 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1.企业管理专业注重企业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构建了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民商法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研究的范式。从改善企业管理绩效的角度对企业再造、组织文化的群体行为的变革,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企业组织变革与公司董事制度,企业资源规划与电子商务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2.注重职业生涯管理和绩效评价的研究。本专业的研究人员围绕职业生涯管理,对职业规划的发展特点、职业生涯管理的影响因素、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结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薪酬管理、绩效评价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3.注重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本专业的研究人员研究现代信息组织与知识管理的基础理论,以解决各种环境下信息的有效组织与检索问题;本专业研究从信息资源管理的角度探讨信息化企业竞争力的培育问题和信息资源管理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将传统的管理信息系

统(MIS)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开发(CAD)、专家系统(ES)、决策支持系统(DSS)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原理指导下,采用数据库、人工智能、多媒体、多元化信息集成等最新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各类企业设计、开发各种能够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二、培养目标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能从事企业的高、中层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或者通过继续学习能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的研究型人才。 2.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了解国内外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发展趋势和现代技术分析方法;具有在企业(公司)中从事调查研究、分析决策、组织管理或者在高等学校及相关研究机构中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的能力。 3.此外,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并鼓励学习第二门外国语(达到初级以上水平)。

专业硕士课程表

专业硕士课程表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14研 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部 2015年2月8日 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课程表 年级:2014研专业:中国画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1 / 17

注:1、没有安排教室的由任课老师自行安排;3、听课研究生名单开课一个月后通知任课教师; 2、使用多媒体教室请教师带一卡通;4、正式上课时间:2015年3月2日(教学周第一周)。 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课程表 年级:2014研专业:油画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注:1、没有安排教室的由任课老师自行安排;3、听课研究生名单开课一个月后通知任课教师; 2 / 17

2、使用多媒体教室请教师带一卡通;4、正式上课时间:2015年3月2日(教学周第一周)。 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课程表 年级:2014研专业:插画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注:1、没有安排教室的由任课老师自行安排;3、听课研究生名单开课一个月后通知任课教师; 2、使用多媒体教室请教师带一卡通;4、正式上课时间:2015年3月2日(教学周第一周)。 3 / 17

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课程表 注:1、没有安排教室的由任课老师自行安排;3、听课研究生名单开课一个月后通知任课教师; 2、使用多媒体教室请教师带一卡通;4、正式上课时间:2015年3月2日(教学周第一周)。 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课程表 年级:2014研专业:公共艺术设计方向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4 / 17

注:1、没有安排教室的由任课老师自行安排;3、听课研究生名单开课一个月后通知任课教师; 2、使用多媒体教室请教师带一卡通;4、正式上课时间:2015年3月2日(教学周第一周)。 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课程表 年级:2014研专业:服装艺术设计方向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5 / 17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及《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客观实际,特制定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我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能够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 达到上述目标的具体要求是: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方法及科学理论,解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新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遵纪守法,热爱祖国。 2.学术型研究生应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攻读的研究方向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研究,熟悉本研究方向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对相关学科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有较宽的知识面;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掌握本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3.必须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会话能力。 4.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在二级学科下设定。 研究方向的设置要努力把握本学科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注意突出学科特色和优势;应考虑本专业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密切关注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领域,并力求体现前瞻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三、学习年限 我校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 学术型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2.5年,弹性学习年限为2.5至4年。在基本学习年限内,前1.5年用于课程学习,后1年用于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社会调查、撰写毕业论文及答辩。 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弹性学习年限为2至3年。在基本学习年限内,前1年用于课程学习,后1年用于实习、实践、社会调查、撰写毕业论文及答辩。 研究生逾期不能毕业者,按《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处理。 四、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基础性原则。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精而新”的要求,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要重视专业基础学位课程的教学,加大其学时比重,适当压缩专业课程,按宽口径原则设置课程。 政治理论课程和外语课程的设置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灵活性原则。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考虑财经院校学科专业的特点和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中,应根据分类培养的需要,灵活设置学术类和应用类模块课程。学术类课程注重理论研究,应用类课程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 3.个性化原则。根据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指导教师应根据研究生本人的实际制订研究生个人课程学习计划。 4.创新性原则。课程设置要体现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do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3年制) 类别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任课教 师 学 时 学 分 开课时 间 授 课 方 式 考 核 方 式 1 2 3 必修课公 共 课 0521801001 0121802003 0121802001 第一外国语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00 18 36 3 1 2 √ √ √ 专 业 基 础 课 77777777 0322802001 0322802002 博士生导师讲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周秀英 韩喜平 30 40 40 1 2 2 √ √ 专 业 课 0322802029 0322802030 0322802031 0322802032 0322802033 032280203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研究 中共党史专题 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中外政党制度比较研究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阅读 宋连胜 杜君 韩广富 刘洁 吴自聪 陈方南 40 40 40 40 40 40 2 2 2 2 2 2 √ √ √ √ √ √ 讲 授 作 业 选修课0322802035 0322802036 0322802037 0322802038 0322802039 0322802040 0322802041 重大前沿理论问题研究 国外社会主义流派 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国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动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 化 当代中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刘洁 韩广富 吴自聪 陈方南 阎少华 盛海英 张淇 40 40 40 40 40 40 40 2 2 2 2 2 2 2 √ √ √ √ √ √ √ 讲 授 作 业 补 修 课

研究生课程设置

软件学院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课程体系遵循下述基本原则,即创新性、复合性和工程性,包括基础理论课程、技能培训课程、项目管理课程等。为加强软件人才的国际交流能力,要求不少于二分之一的课程采用双语(或英语)教学。 (一)必修课程(不少于23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0学分) 1.自然辩证法(60610012)2学分(考试)2.外国语(60648003)3学分(考试)3.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82558001)1学分(考查)4.学科前沿讲座(69998012)2学分(考查)5.基础理论课(不少于3学分) ●组合数学(74100043)3学分(考试) ●经济数学(74100093)3学分(考试) ●工程硕士数学(60428004)4学分(考试) 6.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不少于12学分) ●算法分析与设计(74100033) 3学分(考试) ●面向对象技术与应用(74100012) 2学分(考试) ●软件项目管理(84100062) 2学分(考试) ●软件体系结构(74100152) 2学分(考试) ●软件过程改进(84100072) 2学分(考试) ●计算机网络技术(74100022) 2学分(考试)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74100102) 2学分(考试) ●软件测试技术(74100132) 2学分(考试)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74100172) 2学分(考试) ●软件度量技术(74100142) 2学分(考试) ●数据库管理技术(74100062)2学分(考试) ●软件平台与中间件技术(74100082)2学分(考试)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74100072)2学分(考试) ●软件需求工程(84100102)2学分(考试)(二)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考试学分不少于2学分。可用必修课程中的专业课代替,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指导意见-研究生部

附件1 中国科学院大学 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指导意见 (2015年3月16日校长办公会议通过) 为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的科技创新优势在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秉承“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的办学理念,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拟在前期调研和试点运行的基础上,从2015-2016学年开始全面实行新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为基本依据,通过调整课程类型、授课方式、学时和学分、课程和学分在集中教学和科研实践两个阶段的分配等,实现如下目标: 1.进一步促进研究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掌握,准确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存在问题,加强研究生科研基本技能的训练。 2.强化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质疑精神和科技原创意识的培养。 3.启发研究生培养严谨、严格、规范的科研理念,发扬

勤奋刻苦、认真负责、团结合作的敬业精神,训练优秀的社会和人文素质、遵循诚信的科研道德和学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进一步强化国科大校部与院属科研院所在研究生科研实践阶段的教学互动和配合,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在研究生教学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5.加强课程的网络化建设,进一步促进国科大校部和科研院所的教学资源共享。 二、课程类型 新课程体系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普及课、专业研讨课、研究生科学前沿讲座、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六类课程。其中,专业核心课、专业普及课、专业研讨课可以作为专业学位课。 1.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旨在使研究生系统掌握所在学科的完整知识体系、理论框架、发展历史与现状,是本学科研究生的学位必修课,亦可作为其它相关学科研究生的选修课。专业核心课须同时强调基础性、前沿性和系统性,尤其要避免把核心课开设成系统性不足的学术讲座组合。 2.专业普及课 专业普及课定位于拓展研究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在科研工作中的学科交叉能力,是各学科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

研究生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设置 1.计算数学计算数学专业:研究方向:1.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2.软件工程方 法;3.最优化方法类课程编学学授课学任课教课程名称类型备注别号时 分期师 1次/ 马克思主义理论 3 公年共1次/必第一外国语 3 年修 1次/课专业外语 1 年 1次/ 泛函分析(I) 3 秋年 1次/ 拓扑学(I) 3 秋年 1次/ 偏微分方程 3 春公年共1次/任选2-4基抽象代数 3 秋年门础 1次/课现代微分几何 3 春年 1次/ 测度与概率论 3 秋年 1次/ 实分析与复分析 3 秋年 数值代数 3 秋专 数值逼近 3 春业任选3-4基偏微分方程数值解门 3 秋 础(i) 课数值软件方法 3 秋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3 (II) 专 流体力学 3 业 近代数值方法 3 选修最优化方法 3 课流体 力学计算方法 3 专业讨论班 3 2.概率统计 概率统计:研究方向:随机过程;随机过程在金融保险中的应用;数理统计;信 息论 类课程编学学授课学任课教课程名称类型备注别号时分期师 1次/ 马克思主义理论 3 公年共1次/必第一外国语 3 年修 1次/课专业外语 1 年 1次/ 泛函分析(I) 3 秋年 1次/ 拓扑学(I) 3 秋年 1次/ 偏微分方程 3 春公年共1次/任选2-4基抽象代数 3 秋年门础 1次/课现代微分几何 3 春年 1次/ 测度与概率论 3 秋年 1次/ 实分析与复分析 3 秋年 1次/ 随机过程 3 春年

1次/ 随机分析 3 秋年 1次/ 高等数理统计 3 秋年 1次/ 线性模型 3 春专年业1次/任选3-5基时间序列分析 3 秋年门础 1次/课调和分析 3 春年 1次/ 信息论 3 春年 1次/ 编码理论 3 春年 1次/ 密码学 3 春年 非参数和非线性统 3 计 高等多元统计 3 可靠性统计 3 抽样调查 3 生物统计 3 试验设计 3 统计计算 3 专 统计质量控制 3 业 选风险理论 3 修小波分析基础 3 课随机 微分方程 3 精算数学 3 Levy过程 3 金融工程 3 随机过程在金融保 险 3 中的应用 专业讨论班 3 3.生物信息学 类课程编学学授课学任课教课程名称类型备注别号时分期师 1次/ 马克思主义理论 3 公年共1次/必第一外国语 3 年修 1次/课专业外语 1 年 1次/ 泛函分析(I) 3 秋年 1次/ 拓扑学(I) 3 秋年公 1次/共偏微分方程 3 春任选2-4年基门础1次/ 抽象代数 3 秋课年 1次/ 现代微分几何 3 春年 测度与概率论 3 秋 1次/ 年 1次/ 实分析与复分析 3 秋年 生物信息中的数学 1次/ 3 秋问题年

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科社)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0302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研究生通过在校学习,应当在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全面管理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诸方面,具有比较坚实的基础和比较系统的知识,具有较高的外国语水平,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良好的政治素质、充分的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拥有较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独立地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或党政机关的工作。 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 第一年,着重学习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 第二年,着重学习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并做好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第三年,着重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工作,并完成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的任务。 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习期限为四年。 学习成绩优秀的研究生,经学校有关部门批准后,可以提前一年撰写学位论文、通过论文答辩并毕业。 凡课程学习成绩合格但未能通过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可以先取得毕业证书;在两年之内重作论文、重新申请答辩,通过答辩后方能获得学位。 三、研究方向 本专业现设四个研究方向: 1.社会主义基础理论 从历史必然性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现象的存在与发展,是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特色,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在当代中国所必须面对的基本理论问题。这一研究方向把理论经济学、历史唯物论、政治学和历史学的相关知识融为一体,力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架设一座逻辑的桥梁。 本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余金成教授。学术骨干为王永志副教授。其中1人为硕士学历,1人为博士学历。体现本研究方向的科研成果主要有:专著《21世纪:社会主义走向振兴的世纪》(余金成为第一主编,获天津市1996年优秀专著三等奖),《马克思“两大发现”与现实社会主义》(余金成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哥德巴赫猜想》(余金成等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论文《从宏观上认识公有制市场经济的建立》(余金成,《天津师大学报》1996年第6期),《全球化视角下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余金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第4期)。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相协调的角度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作了奠基性的论述。研究这一理论,是科学认识和全面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要求。宏观性、策略性、现实性、科学性和党性的统一,是这一研究方向的主要特色。这一方向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相统一的角度立论,力图全面、有效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本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荣长海教授,学术骨干有孙慧敏教授、侯文莉讲师;1人为硕士学历,1人为博士学历。 体现本研究方向的科研成果主要有:专著《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性》(荣长海主编,

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着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单一、僵化,课程内容重复、滞后,课程结构比例不当,对隐性课程的作用认识不够等问题。要采取明确课程体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等对策加以解决。。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问题;对策 一、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目标不明确 各专业的课程体系都是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来制定的。目前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就是课程目标不明确。高校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表述不清楚,关于人才培养方向即该专业培养人才所瞄准的未来职业门类、关于人才使用规格即同类专业中不同人才在未来使用上的规格差异、关于对人才的规范与要求即对同一培养方向的人才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要求的表述都过于笼统,导致了课程目标的不明确。 2.以学科为中心,课程体系单一、僵化 我国的研究生课程设计基本上采用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设计模式。在确立了培养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后,确立学习的科目,都是与本科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相衔接的科目。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是根据知识的内在规律来设置课程的,过分强调了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忽略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过分专业化的课程结构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个专业之内,很难与其他专业联系,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养成[1]。 3.课程内容重复、滞后,研究性、前沿性不够 由于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就造成了教学内容的重复。有些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课程内容只是本科生课程内容的简单延续,有时候甚至出现雷同。 由于学科课程要求知识要成熟、严谨,因此一些学科领域的最新知识和科研成果,特别是一些热点、重点、边缘学科和高新技术的研究以及还在进一步探索中的内容,很少能及时地反映到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内容中。课程设置满足了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原则却忽略了课程内容的适时性原则,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还没毕业就已经落伍。 4.课程设置具有随意性,课程结构比例不当 有些学科、专业点课程体系的建构缺乏系统思想,不是以培养目标所需的人才知识结构为出发点,而是或因导师的主观认识、科研兴趣而立,或是为了照顾某人,开设一些并非必要的课程,即因人设课。二是因课设人。在缺少与课程要求相匹配的教师,又由于经费等原因也无法请到合适教师的情形下,采取“拉郎配”的方法,虽有科学系统和先进的课程体系,但是课程教学质量由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限制而大打折扣[2]。 我国一般是以二级学科设置专业学位点,并在这个基础上开设课程的。为了使研究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较为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课程设置以学位课、专业理论课为主,除了一些公共必修课外,基础理论课程所占比重较小,毕业生缺乏扎实的基础理论背景和广泛的适应性,对研究生毕业后承担多学科教学与科研非常不利。

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及学分分配

力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做到: 1.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尊纪守法,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1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较强地运用网络信息信息技术的能力。 4.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 二、研究方向 (1)矿山岩石力学与地下工程 主要研究岩土力学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对围岩工程需现场监测与实验室近似模拟实验相结合,也包括计算机数值分析等研究,为工程施工及优化设计提供依据。1)在地下硬岩矿物开采、岩体地下结构稳定及参数研究方面,提出基于强度折减安全系数与稳定性预测的远程监测预报及治理技术。2)系统研究加卸荷条件下岩体的力学特性、变形及破坏

机理。3)基于卸荷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建立岩爆失稳问题的折迭突变模型,提出应力差强度比岩爆判据。 (2)矿山充填力学与地压控制 主要研究矿山充填理论、应用技术与地压控制方法。研究内容包括:(1)工业废渣充填胶凝材料;(2)充填料浆管道输送理论与技术;(3)充填体与围岩共同作用理论;(4)大范围多水平开采的围岩稳定理论与控制技术;(5)地压稳定检测预报技术与实验研究。 3)岩土力学与海洋岩土工程 本方向既研究岩土力学基本理论与岩土材料力学特性,也研究具有海洋背景的岩土工程问题。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有:1)岩土塑性力学与土体本构模型:广义塑性力学的完善与应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与土工试验结合,实现砂土虚拟数值试验,揭示砂土变形微观机理;颗粒物质力学与模拟土体本构特性的超塑性理论结合,土体变形细观机理与宏观本构特性描述的深入研究;海洋土力学与土体本构模型。2)海洋岩土工程:以海底石油与可燃冰的开采为背景,开展海洋能源土力学特性、海底滑坡的触发机理及其稳定性分析的研究;以海岸和近海工程为背景,开展港口、海底隧道、海洋平台等静动态力学性能分析与流固耦合数值仿真。3)岩土力学数值方法:开展大型有限元软件(如ABAQUS、ANASYS、FLAC2D/2D等)与离散元软件(如PFC2D/3D等)的应用与二次开发研究。 (4)复杂系统的动力学与控制 复杂系统的动力学与控制是目前应用力学领域十分活跃的研究方向。本学科方向注重一般力学的理论基础、工程应用和交叉学科的发展,主要以含有摩擦、接触、碰撞等非光滑因素的复杂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该系统

清华大学计算机研究生课程表

清华大学计算机研究生课程表 清华大学计算机研究生课程表 计算机系研究生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组合数学 课程编号:60240013 课内学时:48 开课学期:秋任课教师:黄连生 【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组合数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记数方法、母函数与递推关系、容斥原理与鸽巢原理、Burnside引理与Polya定理、区组设计与编码的初步概念、线性规划问题的单纯形算法。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课程编号:60240023 课内学时:48 开课学期:春秋 任课教师:严蔚敏 【主要内容】 线性表、树、图等各种基本类型数据结构的结构特性、存储表示及基本操作实现的算法;查找表的各种表示方法;各种内排序算法的设计与分析;文件组织方法的简单介绍。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技术和设计 课程编号:60240033 课内学时:48 开课学期:春任课教师:周之英 【主要内容】 1、软件开发技术发展史; 2、软件工程技术方法的基本原则; 3、软件过程改进; 4、需求工程; 5、软件体系结构; 6、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7、Design Pattern; 8、分布式系统对象模型:CORBA及DCOM/COM(OLE)等; 9、实例分析(实时系统的设计)等。 课程名称:专家系统 课程编号:60240043 课内学时:48 开课学期:春任课教师:艾海舟 【主要内容】 讲解专家系统的基本原理、构造方法、应用实例、开发工具和发展趋势,介绍人工智能原理和知识工程的相关内容,包括产生式系统、搜索技术、知识表示、知识获取 、推理机、不确定推理方法等内容。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 课程编号:60240052 课内学时:32 开课学期:秋任课教师:陈群秀 【主要内容】 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历史及研究的课题;人工智能的典型系统结构--产生式系统; 搜索技术(盲目搜索、启发式搜索、博奕树搜索);谓词演算(知识表示);人工智能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名称:微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技术

关于调整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工作安排

关于调整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工作安排 为进一步完善我院研究生培养制度,拓宽研究生的培养口径,根据教育部和学校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修订我院各类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安排如下: 一、各学科成立培养方案修订小组,由召集人负责并组织修订工作,修订小组组成如下: ①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 召集人:张雪英 成员:张刚、萧宝瑾、史健芳、程永强、刘建霞 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召集人:夏路易 成员:谢克明、李铁鹰、田建艳、李国勇、谢刚、段承先 二、本次培养方案修订的重点是调整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在研究生院规定的框架内对现有课程进行调整,并开设一部分新课程,主要为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基础课。 三、各专业修订小组按照“关于调整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意见”(附后),负责确定各专业的课程设置(7月23日前交王一平,)和审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开学后第一周)。 四、课程设置中列出的课程(包括新开课程),由主讲教师负责按照“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说明”(附后)编写课程大纲。 信息工程学院 2010-07-19

关于调整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意见 一、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应注重拓宽培养口径,夯实学科基础,并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本次课程调整按照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设置课程。 二、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课、学科专业课和自修环节三大类,学科专业课包括基础理论课(学位课)、专业基础课(学位课)和专业选修课。本次课程调整针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 三、硕士生导师原则上只承担一门学科专业课。 四、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基础课按4~6门设置,专业选修课按10~15门设置;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基础课按8~10门设置,专业选修课按10~15门设置。 五、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原则上不与我院相应专业的本科生课程重复,对于必要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如与本科课程重复,在课程内容上要有所区别,能够反映出理论深度。 附件:1、课程设置汇总表 2、各专业培养方案 3、学科专业简介 信息工程学院 2010-07-19

2016年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研究生课程设置

2016年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研究生课程设置 学分要求: 直博生:总学分最低38学分,其中必修课26学分(4学分校必修),选修课12学分(其中10学分需选本系开设的选修课) 博士生:总学分最低38学分,其中必修课26学分(4学分校必修),选修课12学分(其中10学分需选本系开设的选修课) 硕博连读生:总学分最低41学分,其中必修课29学分(7学分校必修),选修课12学分(其中10学分需选本系开设的选修课); 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总学分最低38学分,其中必修课27学分(5学分校必修),选修课11学分(其中9学分需选本系开设的选修课)。 序号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英文名称课程 类型 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1 硕士生外语Foreign Language 校必修 2 硕博连读生、硕士生 2 61410006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 学方法论 Methodology of Marxism and Social Science 校必修 1 1 硕博连读生、硕士生、与 “自然辩证法”二选一 3 61410007 自然辩证法概论 Generality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校必修 1 1 硕博连读生、硕士生、 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 学方法论”二选一 4 02811810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 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Economics 校必修 2 2 硕博连读生、硕士生 5 61400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 代 The Theory of Marxism 校必修 2 1 博士生、直博生 6 博士生外语Foreign Language 校必修 2 博士生、直博生、硕博连 读生 7 02803280 统计运算与数据分析 Statistical Computing and Data Analysis 必修 3 1 8 02813010 应用统计学Applied Statistics 必修 3 1 9 02803320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for management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for management 必修 2 1 10 02801592 Sociological foundation for management Sociological foundation for management 必修 2 2 11 02801591 Economics foundation for management Economics foundation for management 必修 2 2 12 02814540 Methods and Design in 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s and Design in Management Research 必修 3 1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表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120202 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1.企业管理专业注重企业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构建了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民商法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研究的范式。从改善企业管理绩效的角度对企业再造、组织文化的群体行为的变革,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企业组织变革与公司董事制度,企业资源规划与电子商务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2.注重职业生涯管理和绩效评价的研究。本专业的研究人员围绕职业生涯管理,对职业规划的发展特点、职业生涯管理的影响因素、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结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薪酬管理、绩效评价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3.注重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本专业的研究人员研究现代信息组织与知识管理的基础理论,以解决各种环境下信息的有效组织与检索问题;本专业研究从信息资源管理的角度探讨信息化企业竞争力的培育问题和信息资源管理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将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MIS)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开发(CAD)、专家系统(ES)、决策支持系统(DSS)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原理指导下,采用数据库、人工智能、多媒体、多元化信息集成等最新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各类企业设计、开发各种能够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二、培养目标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能从事企业的高、中层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或者通过继续学习能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的研究型人才。 2.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了解国内外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发展趋势和现代技术分析方法;具有在企业(公司)中从事调查研究、分析决策、组织管理或者在高等学校及相关研究机构中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的能力。 3.此外,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并鼓励学习第二门外国语(达到初级以上水平)。 三、研究方向简介

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2015级) 一、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 1. 公共必修课:(10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学时 2.0学分 自然辨证法概论18学时 1.0学分 医学统计学36学时 2.0学分Topic Discussion 56学时 3.0学分 医学英语阅读与写作(硕士生)18学时 1.0学分 口语(硕士生)18学时 1.0学分 2. 英语公共必选课:四选一(2学分) 国际学术会议(硕士生)20学时 2.0学分 学术英语写作(硕士生)20学时 2.0学分 影视欣赏(硕士生)20学时 2.0学分 报刊选读(硕士生)20学时 2.0学分 3. 专业基础课:(8学分) 蛋白质组学36学时 2.0学分 基因组学36学时 2.0学分 分子病理学36学时 2.0学分 生物信息学36学时 2.0学分 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 1. 公共必修课(7学分) Topic Discussion 36学时 2.0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学时 2.0学分 自然辨证法概论18学时 1.0学分 临床科研方法36学时 2.0学分 2. 临床、口腔、护理专业学位专业基础课(4学分) 临床诊断学36学时 2.0学分 循证医学18学时 1.0学分 医疗卫生法律法规18学时 1.0学分

3. 公共卫生专业学位专业基础课(10学分) 卫生统计学进展72学时 4.0学分 现场流行病学72学时 4.0学分 卫生经济学36学时 2.0学分4.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基础课(6学分) 公共管理54学时 3.0学分 公共政策分析54学时 3.0学分 公共经济学54学时 3.0学分5. 护理专业基础课(10学分) 护理理论与实践36学时 2.0学分高级护理实践导论72学时 4.0学分护理医学专业英语72学时 4.0学分6. 药学专业基础课(8学分) 临床药理学18学时 1.0学分药物分析技术18学时 1.0学分高级药学英语18学时 1.0学分高级药理学18学时 1.0学分药物开发与研究18学时 1.0学分临床药物治疗学18学时 1.0学分药剂学进展18学时 1.0学分法规与综合18学时 1.0学分7. 翻译学专业基础课(8学分) 医学翻译72 学时 4.0学分第二外国语36学时 2.0学分笔译理论与技巧36学时 2.0学分8. 工程硕士专业基础课 超声治疗学54学时 3.0学分生物医学传感器应用36学时 2.0学分医学信号处理36学时 2.0学分临床超声治疗学36学时 2.0学分医学仪器原理36学时 2.0学分专业外语36学时 2.0学分

材料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材料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学 位 课 程 18 学分 公共 课程 0900M01 自然辩证法 Dialectics of Nature 54 2 秋 必修 第一外国语 First Foreign Language 144 4 春、秋 学科 基础 课程 1302M01 材料物理化学 Physics & Chemistry of Materials 36 2 秋

选修 4-6学分 1000M10 数学物理方程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n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54 3 秋 1000M03 最优化方法 Methods of Optimization 54 3 春 1000M18 数理统计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54 3 秋 专业 基础 课程 1302M02 材料物理 Physics of Materials 36 2 秋 选修 4-6学分 1302M05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Ⅰ) Analyzing &Testing Technology of Materials (Ⅰ) 36 2 秋 1302M03 材料结构与性能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36 2 春 1302M06 物理冶金(双语) Physical Metallurgy 36 2 秋 专业 课程 1302M04 高等材料学(双语) Advanced Materials Science 36 2 秋 选修 2学分 1302M07 材料成形技术 Manufacture Technology of Materials 36 2 秋

北京林业大学 2012年春季研究生课程表

2012年春季研究生课程表 上午下午晚上 1-2节(8:00~9:50)3-4节(10:10~12:00)5-6节(1:30~3:20)7-8节(3:40~5:30)9-11节(7:00~9:50) 周一专业学位英语一外(1-8周), 1班,黄佩娟,研六教室 专业学位英语一外(1-8周), 2班,黄佩娟,研六教室 生物物理Ⅱ(11-16周),高伟, 基础楼205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前沿(2-10 周),宋维明,二教410 林产品市场与贸易专题(11-20 周),宋维明,二教410 水土保持工程学(1-8周),王秀茹, 林业楼505或学院重点实验室 政治学与行政理论前沿(1-8周), 高小平,主楼803 荒漠化防治学(1-11周),张克斌, 研一教室 高级氧化技术(1-6周),孙德智, 研二教室 草地管理高级讲座(4-8周),卢欣 石,研三教室 钢结构稳定性理论(1-11周),谢宝 元,研十教室科技创新方法(1-4周),孙建新,林业楼409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2-9周),杨海龙,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 现代管理专题(1-8周),朱永杰,研一教室 组织信息化研究(11-18周),王武魁,研三教室 旅游规划(1-12周),乌恩,研七教室 植物组织培养(3-7周),沈昕、张俊琦,研八教室 高级数据库技术(11-17周),聂耿青等,研八教室 中西文化史(1-8周),高阳,研九教室 环境因素量测(11-18周),杨建英,研九教室 弹塑性力学(11-18周),周建中,研十教室 Topics of Silviculture(森林培育学专题)(1-8周),刘勇,图书馆 304 生长收获与预估(2-9周),亢新刚,林业楼301 现代林业经营理论与技术(1-5周),张晓丽等,林业楼409 现代城市林业进展专题(6周),杨军,林业楼409 高级软件测试(1-6周),许福,主楼416 汽车结构CAE技术(1-8周),王青春,研一教室 国际金融(11-18周),陈晓倩,研一教室 根系研究法(1-8周),徐程扬,研二教室 高等有机合成(1-6周),何静、王波,研三教室 环境污染的生态修复技术(9-10周),洪喻,研三教室 食品生物技术专题(1-8周),欧阳杰、范俊峰,研六教室 生态旅游学(1-8周),李俊清,研七教室 草坪科学研究方法(11-14周),尹淑霞,研七教室 心理咨询与治疗(1-8周),朱建军,研八教室 思想政治教育学专题(1-8周),戴秀丽,研九教室 现代工程项目管理(1-8周),胡雨村,研十教室 生态环境学(11-18周),王冬梅、王百田,研十教室 周二 文化理论专题(1-11周),阎 景娟,主楼803 专业学位英语一外(1-8周), 3班,吴增欣,研六教室 专业学位英语一外(1-8周), 4班,吴增欣,研六教室 自我心理分析(11-18周),訾非, 三教八层 生物物理Ⅰ(2-9周),张文杰, 基础楼205 自然辨证法概论(1-6周),刘霞, 二教扇形报告厅 植物拉丁文基础(1-9周),王建中, 研一教室 高级运筹学(2-10周),张绍文,研 二教室 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1-11周),金 彦平,研三教室 园林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 (10-11,13-19周),苏雪痕,研四教 室森林资源资产评估(3-6周),彭道黎,林业楼301 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1-8周),骆有庆、贺伟,生物楼 301,305 现代城市林业进展专题(1-6周),杨军,林业楼409 景观规划设计(2-7周),孙保平、王冬梅,研一教室 工程测试技术(10-11,13-16周),张厚江,研一教室 木材机械加工技术(2-9周),李黎,研二教室 寿险精算(11-18周),胡明形,研二教室 高级信息系统(1-10周),陈钊,研三教室 植物分类学专题(11-18周),张钢民,研三教室 多元统计分析(1-8周),一班,张青,研四教室 工程木质材料学(10-11,13-14周),申世杰,研四教室 中国传统园林继承与发展(2-5周),刘晓明,研五教室 教育管理生态学(6-9周),胡涌,研五教室 土壤侵蚀动力学(1-4周),张洪江,研七教室 恢复生态学(5-10周),丁国栋、牛健植,研七教室 摄影理论与实践(7-10周),尹言,研八教室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16-19周),王建新,研八教室 细胞生物学(1-8周),卢存福、荆艳萍,研九教室 细胞生物学进展专题(10-11,13-18周),卢存福、荆艳萍,研 九教室 高级植物营养学(1-6周),戴伟、聂立水,研十教室 多元统计分析实验(1-8周),一班,张青,计算中心机房 森林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1-6周),苏淑钗,林业楼409 高等环境化学(1-8周),王毅力、伦小秀、洪喻,11#楼地下教室 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1-8周),缪东玲,研一教室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10-11,13-18周),曹新,研一教室 信息科学原理(1-10周),李昀,研二教室 交往与沟通(10-11,13-18周),李铁铮,研三教室 虚拟现实理论与算法(1-8周),王少荣,研六教室 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1-8周),陈建成等,研七教室 模式识别(10-11,13-18周),王少荣,研七教室 食品安全专题(1-8周),孙爱东,研八教室 中西室内设计比较(11,13-15周),周越,研八教室 工业机器人及控制技术(1-8周),肖爱平,高道祥,研九教室 金融经济学(13-20周),张宝林,研九教室 生态环境工程规划与设计(1-8周),郭建斌,研十教室 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10-11,13-18周),傅洁茹,研十教室 周三专业学位英语一外(1-7,9周), 1班,黄佩娟,研六教室 专业学位英语一外(1-7,9 周),2班,黄佩娟,研六教 室 生物物理Ⅱ(11-16周),高伟, 基础楼205 硕士生英语一外(6-7,9-11周), 1班,孙莹,研四教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7,9-12周),1班,金鸣娟,二 教扇形报告厅 昆虫生态学研究进展(1-6周),宗 世祥,生物楼3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