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导论 复习资料

海洋科学导论 复习资料
海洋科学导论 复习资料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

一、填空题

1、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据此则东海属于边缘海海,渤海属于内海,地中海属于陆间海海。

2、一只船在极地融冰区通过时, 船只不能前进或进速甚为缓慢,这就是”死水”现象.其原因是在淡咸水的界面上产生内波。

3、海水的沸点和冰点与盐度有关,即随盐度的增大,沸点升高而冰点下降。

4、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及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称为水团,温-盐特性作为分析水团的主要指标。7、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公转所产生的公转惯性离心力与月球引力的合力称为引潮力。

9、海洋中水的收入主要靠降水、径流和融冰;支出主要有蒸发

和结冰

10、大洋西岸流线密集、流速大;而大洋东岸稀疏、流速小,这种现象被称为洋流西向强化。

11、深水波的群速为波速的一半;浅水波的群速与波速相等,群速也可视为波动能量的传递速度。

12、根据潮汐静力理论,在赤道上永远出现正规半日潮;当月赤纬不等于0时,两极高纬地区出现正规日潮;当月赤纬不等于0时,在其他纬度上出现日不等现象,越靠近赤道,半日潮的成分越大,反之,越靠近南、北极日潮的成分越显著。

13、活动型大陆边缘是全球最强烈的构造活动带,集中分布在太平洋东西两侧,故又称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其可进一步分为岛弧亚型和安第斯亚型两个亚型。

14、Wilson旋回将大洋盆地的形成和构造演化归纳为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终了期和遗痕期。据此则东非大裂谷属于胚胎期,而大西洋属于成年期。

3、水分子由水面逃出和同时回到水中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水面上水汽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水汽压。

6、大洋上层西边界流主要有湾流、黑潮。

7、表面波的恢复力主要为重力,而内波的恢复力则为科氏力和弱化重力。

8、海洋向大气提供热量有两种方式分别是潜热输送和感热交换。

9、深层环流的驱动力是海水密度差异。

12、在不考虑海水的湍应力和其它能够影响海水流动的因素时,在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运动的海水,当其水平压强梯度力与科氏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的定常流动称为地转流。

13、海水混合的方式主要有分子混合、涡动混合和对流混合。

14、对小振幅重力波而言,深水波波速取决于波长,而浅水波波速取决于水深。

1. 2.1.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圈层构成。

2. 2.2.2海洋的划分------ 世界大洋通常被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所组成。

3. 2.3.2大陆边缘------ 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活动性可分为(岛弧亚型)和(安第斯亚型)两种类型。

4. 2.3.2大陆边缘------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海洋)之间过度带组成,其构造活动性分为(稳定性)和(活动型)两大类。

5. 2.3.2大陆边缘------ 稳定性大陆边缘是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个部分组成。

6. 2.5.4大洋沉积-----海洋沉积分类具体是指(水深分布)、(成分粒度)和(成因)沉积三种主要形式类型。

7. 大洋盆地形成和演化为(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终了期)、(遗痕期)六个阶段,即Wilson旋回。

8.现代陆架分布的沉积物是(残留沉积)、(现代沉积)、(准残留沉积)三种物质构成。

大洋沉积物按成因分类可划分5种类型,分别为(远洋粘土)、(钙质生物)、(硅质生物)、(陆源碎屑)、(火山碎屑沉积)。

9.边缘海盆的形成演化为(残留型)、(大西洋型)、(陆缘张裂型)、(岛弧张裂型)四个类型。

10. 7 .1.2 潮汐不等和潮汐类型-----海洋学通常将潮汐类型分为(正规半日潮)、(不正规半日潮)、(正规日潮))、(不正规日潮)四种类型。

一、名词解释

1、海洋科学: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与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2、海洋科学分支: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3、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及特点:特殊性与复杂性:

1.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4、海岸:是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大部分时间裸露于海水面上,仅在特大风暴或暴风浪时才被淹没,又称潮上带

5、海湾:是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一般以入口处海角之间的连线或入口处的等深线作为与洋或海的分界

6、海峡: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7、大陆架:邻接海岸但在领海范围以外深度达200m或超过此限度而上覆水域的深度容许开采其自然资源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底土以及邻近岛屿与海岸的类似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8、大陆坡:是一个分开大陆和大洋的全球性巨大斜坡,其上限是大陆架外缘(陆架坡折),下限水深变化较大。

9、大陆隆:又称大陆裾或大陆基,是自大陆坡坡麓缓缓倾向洋底的扇形地,位于水深2000—5000m

10、莫霍面: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

11、岛弧:大陆边缘的岛屿在平面分布上多呈现弧形凸向洋侧。

12、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又称潮间带

13、海沟:是由于板块的俯冲作用而形成的深水狭长洼地,往往作为俯冲带的标志

14、中央裂谷:大洋中脊的轴部都发育有沿其走向延伸的断裂谷地,向下切入约1—2m,宽至十至一百多千米

15、位温:海洋中某一深度(压力为p)的海水微团,绝热上升到海面(压力为大气压P0)时所具有的温度

16、大洋中脊:又称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

17、大洋盆地:是指大洋中脊坡麓与大陆边缘(大西洋型的大陆隆、活动型的海沟)之间的广阔洋底,约占世界海洋面面积的二分之一

18、热容:海水温度升高1k(或1C°)时所吸收的热量

19、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海水热容

20、饱和水蒸气压:水分子由水面逃出和同时回到水中的过程达到动态的平衡时,水面上水汽所具有的压力

21、“死水”现象:一只船在极地融冰区通过时, 船只不能前进或进速甚为缓慢,这就是”死水”现象.其原因是在淡咸水的界面上产生内波.

22、八分算潮法:八分算潮法计算公式为第一高潮时=0.8×[农历日期-1(或16)]+高潮间隙

第二高潮时为第一高潮时+或-12小时25分

23、最小风时:在定常风的作用下,对应于风区内某点,风浪达到定常状态所用的时间是一定的,这段时间称为最小风时。或者说,对应于某一风区(长度),风浪成长至理论上最大尺度所经历的最短时间称为最小风时。。

24、最小风区:当实际风时一定时,当然对应于某一风区(长度)内的波浪达到定常状态,此一风区长度称为最小风区。最小风区的定义为,对应于某一风时,风浪成长至理论上最大尺度所需要的最短距离。当实际风区小于最小风区时风浪为定常状态,反之为过渡状态。

二、简答题

25.风浪与涌浪的区别?形成风暴潮的条件?

风浪:当地风产生,且一直处在风的作用之下的海面波动状态;特征:往往波峰尖削,在海面上的分布很不规律,波峰线短,周期小,当风大时常常出现破碎现象,形成浪花。涌浪:海面上由其他海区传来的或者当地风力迅速减小、平息,或者风向改变后海面上遗留下来的波动;特征:波面比较平坦光滑,波峰线长,周期、波长都比较大,在海上的传播比较规则。

形成风暴潮一般有三个条件:一是有利的地形,即海岸线或海湾地形呈喇叭口状,海滩平缓,使海浪直抵湾顶,不易向四周扩散。二是持续的刮向岸的大风,由于强风或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对海面作用,导致海水急剧升降。三是逢农历初一、十五的天文大潮,它是形成风暴潮的主体。当天文大潮与持续的向岸大风遭遇时,就形成了破坏性的风暴潮。

☆[风浪的三种状态]

?过渡状态:风吹到大洋上,风浪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大。风浪的成长取决于风时长短。

?定常状态:指恒定的风长时间吹在有限的水域上,使海面各点的风浪要素趋于稳定。

?充分成长状态:风速越大,风时越长,风浪就越发展。但风浪的发展不是无限的,当波陡接近1/7时,波浪开始破碎。这是因为风传给风浪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增大波高,一部分消耗于涡动摩擦,当风传给风浪的能量与涡动摩擦消耗的能量相平衡时,风浪不再继续增大,即风浪达到极限状态,这种状态称为风浪充分成长。

风浪成长主要与风速、风区和风时有关。另外,还受水深及海域特征等因素影响。浅水海区风浪不易发展,海底地形可能改变波向

海流部分

描述海流方法

拉格朗日方法—跟踪水质点运动

欧拉方法—同一时间观测海流

海流运动方程

一、运动方程: 牛顿第二定律

二、连续方程: 质量守恒定律

风海流:海面在稳定风场长时间作用下,当垂直湍流引起的水平摩擦力与水平科氏力平衡时,所形成的海水稳定流动

[基本假定]1.稳定风场只沿y 轴吹,切长时间作用。

2.水深无限,海水密度均匀分布,海面水平

3.只考虑垂直湍流引起的水平摩擦力

4.科氏力不随纬度变化

[世界海洋表层(0-1000m)主要海流的分布特征]

1、海流隔赤道大致呈南北对称而流动。

2、亚热带海域存在着高气压性(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大的环流。

3、黑潮、墨西哥湾暖流、东澳大利亚海流、巴西海流那样的强劲海流都存在于大洋的西岸。

4、大部分表层海流一年中的流向基本相同,仅印度洋西北部的索马里海流因季节风的影响夏季流向东 北、冬季流向西南。

28.半日潮时简易算法?

一天内有两次高潮,两次低潮,潮周期约为12小时25分,称作半日潮。 正规半日潮:一个太阴日(24时50分)内,有两次高潮两次低潮,潮差相等。相应的港口称为正规半日潮港。

高潮时=(日差)0.8×【(阴历日子)-1或16)】+高潮间隙低潮时=高潮时

-6平均波高N

为在固定点连续观测到的波高总数。1/p 大波平均波高p 为在固定点连续观测到的N 个波高中前N /p 1/p 表示。当p =3时,H 1/3称为1/3大

波平均波高(有效波高);当p =10时,称为1/10大波平均波高(显

著波高)

。其余依次类推。平均周期N

为在固定点连续观测到的周期总数。1/p 平均周期N 、p 同上。当p =3时称为有效周期T 1/3;当p =10时称为1/10平均周期。依次类推。通常有T 1/3= 1.15平均

周期,T 1/10=1.31平均周期,T 1/10=1.14T 1/3。

时12分

对于正规半日潮海区,将其数值加或减12时25分即可得出另一个高潮时。若将其数值加或减6小时12分即可得低潮出现的时刻—低潮时。

7、海洋中的热收支和海洋全热量平衡方程?

Qw=Qs - Qb + Qe + Qh

Qs:太阳辐射Qb:海面有效回辐射Qe:蒸发潜热Qh:感热交换

Qt=Qs-Q b±Qe±Qh±Qz±Qa

通过海面热收支的主要因子有:太阳辐射(Qs)、海面有效回辐射(Qb)、蒸发或凝结潜热(Qe)、海气间的感热交换(Qh)、铅直方向热输运(Qz)【湍流】、水平方向热输运(Qa)【海流】

18.东、西边界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东边界流流幅宽、流速小、影响深度浅、水色低、透明度小、上升流是东边界流海区的一个重要水文特征。

西边界流与近岸水相比,具有高温、高盐、高水色和透明度大等特征,北强南弱。

海洋科学导论名词解释狂背

海洋科学导论名词解释 (这个是我整理出来的可能会考的名词解释,括号里是历年出过的题目) 第三章 1.海水:是一种溶解有多种无机盐、有机物质和气体以及含有许多悬浮物质的混合液体。 1902年盐度定义(07、09):1kg 海水中的碳酸盐全部转换成氧化物,溴和碘以氯当量置换,有机物全部氧化之后所剩固体物质的总克数。”单位是g/kg,用符号%表示。 2.海水组成恒定性:海水中的主要成分在水样中的含量虽然不同,但它们之间的比值是近似恒定的。 3.氯度(08):1kg 海水中的溴和碘以氯当量置换,氯离子的总克数。单位是g/kg以符号%o来表示。 4.标准海水(09):氯度值为19.374%。,对应盐度值为3 5.000%。。 5.盐度与氯度关系式(07): S%=0.030+1.80500%。 6.热容:海水升高1K「C)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热容,单位J/K,J/C 7.比热容:单位质量海水升高1K (C)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热容,单位 J/Kg/K,J/Kg/ C。 8.热膨胀系数:海水温度高于最大密度温度时,若再吸收热量,除增加其内能使温度升高外,还会发生体积热膨胀,其相对变化率称为海水的热膨胀系数。 9.比容:单位体积的质量。 10.位温(08):海水中某一深度的海水微团,绝热上升到海面时所具有的温度称为该深度海水的位温。此时的相应密度称为位密。 11.比蒸发潜热:使单位质量海水化为同温度的蒸汽所需的热量,称为海水的比蒸发潜热。

12.绝热变化(15):在海水绝热下沉时,压力增大使其体积缩小,外力对海水微团做功,增加了其内能导致温度升高;反之当绝热上升时体积膨胀,消耗内能导致温度降低。上述海水微团的温度变化称为绝热变化。13.饱和水汽压:对纯水而言,所谓饱和水汽压,是指水分子由水面逃出和同时回到水中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水面上水汽所具有的压力。 14.海水渗透压:如果在海水和淡水之间放置一个半透膜,水分子可以透过。但盐分子不能透过。那么淡水一侧的水就会慢慢渗向海水一侧,使海水一侧压力增大,直到达到平衡状态,此时膜两边的压力差,称为渗透压。 15.表面张力:在液体的自由表面上,由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所形成的合力,使自由表面趋向最小,这就是表面张力。 16.海水状态方程:海水状态方程是指海水状态参数温度、压力与密度或比容之间的数学表达式,可根据此用现场实测的温度、盐度及压力来计算海水的现场密度。 17.海冰: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冰称为海冰,但在海洋中所见到的冰除海冰之外,还有大陆冰川、河流及湖泊流滑入海水中的淡水冰,广义上都统称为海冰。 18.极锋(12):大洋冷暖水区在亚极地海面的交汇处,水温水平梯度很大,形成极锋。 19.大洋主温跃层“永久性跃层” (13):海水温度一般随深度而递减,在递减率(或温度梯度)最大处的一定厚度的水层称为“温跃层” 大洋中低纬度和中纬度的海域,大约在200米和1000米水层之间的温跃层,由于它不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纲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纲 1. 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历史,你能够得到那些启示? 当今世界,人口激增,耕地锐减,陆地资源几近枯竭,环境状况渐趋恶化。众多的有识之士,预见到这些危机,并把目光再次投向海洋。一些国家相继制订了21世纪的海洋发展战略,许多知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异口同声地称21世纪为“海洋科学的新世纪”。联合国及有关国际组织,也更加关注海洋事务。仅从1994年算起就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成立国际海底管理局,建立国际海洋法庭,召开“海洋和海岸带可持续利用大会”,“保护海洋环境国际会议”和“世界海洋和平大会”,并把1998年定为“国际海洋年”等大事。何以如此?盖因全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几乎都可以从海洋中寻求出路。如何将上述可能变为现实?海洋科学则是架设在它们之间的桥梁。海洋科学在历经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发展之后,必将迎来一个更为辉煌的新时代。 2. 简述海水密度的表示方法(历史上和现在的)。何谓密度状态方程? 3. 海洋热平衡方程中各项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对海洋的热状况产生作用的? 海洋热平衡方程(Sea thermal equilibrium equation)是指描述海洋中特定海区某一水层热收支的方程。 方程式:Qs-Qc-Qe-Qn±Qw±QA=Qt 式中: Qs为海水吸收的太阳总辐射能; Qc为海水通过与大气的辐射热交换而失去的热量; Qe为海水通过与大气的蒸发热交换失去的热量; Qn为海水通过与大气的接触热交换失去的热量; Qw为该水层与垂直方向上其他水层的涡动热交换; QA为水平方向上的海洋热平流。 如方程左边各项之和大于零,Qt为正,表示给定时间内该水层收入的热量较放出的热量为大,海水的热含量增加,水温因而增高。 反之,Qt为负,表示热支出大于热收入,海水热含量减少,水温随之降低。 因此,Qt是直接体现海洋温度变化的热量要素,可用来说明给定海区的水温变化的过程。 4. 何谓海洋水团?它和水型、水系有何关系? 水型,斯维尔德鲁普1942年首次定义水型,其后广为引用。通常它是指温盐度均匀,在温—盐图解上仅用一个单点表示的水体。由于性质完全相同的水样,其观测值皆对应于温—盐图解中的一个点,故水型实质上是“性质完全相同的水体元的集合”。由此引伸,即可给出水团的集合论定义:“水团是性质相近的水型的集合”。水系原为陆地水文学的术语,在海洋学中水系可定义为“符合一个给定条件的水团的集合”。换言之,水系的划分只考虑一种性质相近即可。在浅海水团分析中,经常提到的沿岸水系和外海水系,就是只考虑盐度而划分的。前者指沿岸低盐水团的集合,后者是指外海(受大陆径流影响较小的)高盐水团的集合。 5.何谓海洋混合?引起海洋混合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在海洋中的各种动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导致海水不断地发生混合。混合是海水的一种普遍运动形式,混合的过程就是海水各种特性(例如热量、浓度、动量等)逐渐趋向均匀的过程。

海洋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2.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 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海洋及与之密切相关联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它们至少有如下的明显特点。首先是特殊性与复杂性。 其次,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水—汽—冰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也是在其它星球上所未发现的。 第三,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 3.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海洋科学研究也有其显著的特点。首先,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其次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第三,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5.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 新中国建立后不到1年,1950年8月就在青岛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1959年扩建为海洋研究所。1952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部北迁青岛,与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1959年在青岛建立山东海洋学院,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1964年建立了国家海洋局。此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又陆续建立了一大批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分别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海洋局等,业已形成了强有力的科研技术队伍。目前国内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海洋资源调查、勘探和开发技术研究,海洋仪器设备研制和技术开发研究,海洋工程技术研究,海洋环境科学研究与服务,海水养殖与渔业研究等等。在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及预报、海洋调查、海洋遥感与卫星海洋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某些方面已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3.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地表海陆分布: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108km2,分属于陆地和海洋。 地球上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而陆地是相互分离的,故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在地球表面,是海洋包围、分割所有的陆地,而不是陆地分割海洋。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

1、 海洋和()关系最为密切。A A,大气B ,生物 C ,地质 2、 基础海洋科学的分支。 A , B , C , D , 物理海洋学、 物理海洋学、 物理海洋学、 物理海洋学、 D 化学海洋学、 化学海洋学、 化学海洋学、 化学海洋学、 D ,太阳 生物海洋学、 生物海洋学、 生物海洋学、 生物海洋学、 渔业海洋学等 军事海洋学及区域海洋学等 海洋地质学及环境海洋学等 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 及区域海洋学等 3、 1687年英国人()用引力定律解释潮汐:B A ,贝努利 B ,牛顿 C,富兰克林 D ,拉普拉斯 4、 中国对海洋科学历史的贡献:早在( )千多年以前,已发明指南针,且至少在1 500年以前就用于航海B A,1 B,2 C, 5宇宙的开始是一个几何点, A100 B150 6海的水文特征:C 3 D, 4 宇宙大爆炸大约在( )亿年前B C200 D250 A, B, C, D, 7, A, C, 8, A, 9, 靠近陆地, 靠近陆地, 靠近陆地, 靠近陆地, 受陆地影响大; 受陆地影响大; 受陆地影响大; 受陆地影响大; D 面积大,水浅; 面积大,水深; 面积小,水浅; 面积小,水深; 无独立的潮波系统; 无独立的潮波系统; 无独立的潮波系统; 无独立的潮波系统; 底质为陆屑 底质为陆屑 底质为陆屑 底质为陆屑 大洋按地理位置划分: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面积最大的洋是:A 太平洋 B,大西洋 渤海属于:B 南大洋 南大洋 B, D, 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B 内陆海 C 边缘海 D 海峡 )米内的范围B 0 D400 A 陆间海 10, 大陆架指海岸线到水深( A100 B200 11, 中国最大的海区 A 渤海 B 黄海 12, 海冰的危害:D C3 D C 东海 D 南海 D 港口,航运,海上油气开发 A 港口 B 航运 C 海上油气开发 13, 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 A 海洋科学属于地球科学体系 B 海洋科学属于地理学体系 C 海洋科学属于地球物理学体系 D 海洋科学属于环境科学体系 14, 海洋科学的分支:C A,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 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 军 事海洋学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B 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 环境海洋学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C 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 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D 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 极地海洋学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海洋地质学, 海洋地质学, 海洋地质学, 环境海洋学, 环境海洋学, 环境海洋学, 海气相互作用, 海气相互作用, 海气相互作用,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1-10)

试题一 一、填空题(2×10=20分) 1、理论上初一、十五为()潮。 2、风海流的副效应是指()和下降流。 3、海水运动方程,实际上就是()在海洋中的具体应用。 4、海水混合过程就是海水各种特性逐渐趋于()的过程。 5、海面海压为0,每下降10米,压力增加()。 6、我们平日所见的“蔚蓝的大海”,蔚蓝指的是大海的()色。 7、引起洋流西向强化的原因是()。 8、开尔文波的恢复力为重力和()。 9、风浪的成长与消衰主要取决于海面对()摄取消耗的平衡关系。 10、根据潮汐涨落的周期和潮差情况,舟山属于()潮。 二、名词解释(2×10=20分) 1、月球引潮力 2、波形传播的麦浪效应 3、黄道 4、浅水波 5、最小风时 6、回归潮 7、南极辐聚带 8、倾斜流 9、波群 10、海水透明度 三、判断题(对——T,错——F)(1×10=10分) 1、大洋深层水因为发源地影响而具有贫氧性质。 2、无限深海漂流的体积运输方向与风矢量垂直,在南半球指向风矢量的左方。 3、浅水波水质点运动轨迹随着深度增加,长轴保持不变。 4、埃克曼无限深海漂流理论中,海面风海流的流向右偏于风矢量方向45度。 5、以相同能量激发表面波与界面波,界面波的振幅比表面波大。 6、小振幅重力波所受的唯一恢复力是重力。 7、风浪的定常状态只与风时有关。 8、当波浪传到近岸海湾时,波向线会产生辐聚。 9、驻波波节处水质点没有运动所以被叫做驻波。 10、水下声道产生的原因是声线会向温度高的水层弯曲。 四、简答题(10×5=50分) 1、试从天文地理两方面解释钱塘潮成因。 2、试描述世界大洋表层水环流的主要特征。 3、有人说“无风不起浪”,可又有人反对说明明是“无风三尺浪”,你说呢?

海洋科学导论分析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海洋科学研究内容:全球海洋总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约3800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球海洋的容积约为13.7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 海洋科学特点:1、特殊性与复杂性;2、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的三态变化无时不刻不在进行,是其他星球上未发现的。3、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耦合的特点。 研究特点:1、明显依赖于直接观测;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益明显。 海洋学研究意义:1海洋与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密切;2.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矿产、化学、生物、动力)3.军事、航运、港工、油气开发;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1、地球外部圈层 (1)按自然地理学观点,地球外部分为五大圈层,从外到内: a、大气圈 b、水圈——97%集中于海洋 2%以固态水存在 c、生物圈——渗透在另三大圈层内部 d、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部分 e、人类圈(智能圈) (2)按环境学观点第五圈层为土壤层 (3)按大气科学的观点,第五层为冰雪圈,冰雪圈可包含在广义水圈中 2、地球内部圈层 海洋的划分 1、洋:辽阔连续巨大的咸水体;全球共4个,远离大陆;占海洋总面积的90.3%;水深>2000m,平均3000m;底质为红粘土和软泥;有独立的潮汐与洋流系统;温、盐要素不受大陆影响;平均盐度35,年变化小。 2、海:陆地边缘的咸水小水体;全球共54个,靠近陆地;占海洋总面积的9.7%;水深<2000m;底质:陆沉积;无独立潮汐和洋流系统,潮波是大洋传入;温、盐要素受大陆影响很大。 3、海湾——外宽内窄,洋或海伸进大陆的一部分。海湾中常出现最大潮差,如杭州湾大潮,最大潮差可达8.9m。 4、海峡——两块陆地之间形成的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海的分类 1、陆间海:大陆之间的,面积深度较大。例如—地中海、加勒比海。 2、内海: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的强烈影响。世家海和波罗的海。 3、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如东海、日本海。 南大洋:三大洋在南极洲附近连成一片的水域称为南大洋,又名南极水域。 2.3 海底的地貌形态 海岸带:水位升高便被淹没、水位降低便露出的狭长地带即是海岸带。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相互交界的一个地带(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 海岸线:陆地与海面的交线。近期大潮平均高潮面与陆岸的交线。 海岸动力学:下界浅海波浪对海底开始起作用的地方,上界最高潮位激浪还能作用到的上限。 潮间带:高潮时的海岸线与低潮时的海岸线之间的带状区域。 一、稳定型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部分组成。 大陆架:大陆周围被海水淹没的浅水地带,是大陆向海洋底的自然延伸。其范围是从低潮线起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延伸到坡度突然变大的地方为止。 大陆坡:大陆坡是一个分开大陆和大洋的全球性巨大斜坡,其上限是大陆架外缘(陆架坡折),

最新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1

《海洋科学导论》 复习 第一章概述 一)选择题 1、整个地球表面海洋的覆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B) A)96% B)71% C)56% D)48% E)29% …….. 8、以下哪个因素影响着二十世纪的海洋学? A、经济; B、商业及交通; C、军事目的 答案:1\B 2\B 3B 4 D 5 B 6 A 7A 8 C 二)重点复习题 1).海与洋的区别是什么? 2).科学能达到真理的高度吗?请说明原因 第二章地球系统及海底地形 二)选择题 1、地球的形状最近似—— A) 标准圆球体B) 标准椭球体C) 长方体D) 梨形球体 ……. 25 海底峡谷的特征:A、是V字形地貌;B、是侵蚀地貌特征;C、常出现在陆坡上;D、常出现在山地海岸的外缘;E、上面都是海底峡谷的主要特征;F、上面没有一个是正确。答案:1\D 2\A 3A 4 B 5 D 6 AD 7BC 8 ADE 9ACD 10E 11 E 12E 13A 14B 15E 16E 17 B 18D 19 B 20ABCDE 21B 22C 23 B 24T 25ABCD 三)重点复习题 什么是海岸带? 什么是大洋中脊体系,它有哪些主要特点? 根据板块构造原理说明大洋盆地和边缘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第三章海洋沉积 二)、选择题 1.在钙补偿深度(CCD)以下, A)具有硅质硬壳的生物不能生存;B)钙质软泥开始形成;C)水温开始升高;D)深海黏土不存在;E)海水中的碳酸钙溶解 ……… 8、深海和浅海沉积物的分布不受下面哪个因素的影响? A、水深B)距离陆源沉积物的源头的远近;C)生物活动性;D)有无海沟的存在;E)以上答案都不是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一、名词解释 1. 海洋科学: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与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2. 大陆架:海岸线到水深200米以内,平均深度133米;宽度1—1000km,平均75km ;平均坡度度;地壳为硅质花岗岩构成。浪、潮、流季节变化,丰富的油气田,渔业,养殖业主要 场所。 3. 海洋科学分支: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4. 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及特点: 特殊性与复杂性:极大的比热容、介电常数和溶解能力,极小的粘滞性和压缩性等。 海洋中水-汽孙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海洋每年蒸发约44X 108t淡水 海水的运动还受制于海面风应力、天体引力、重力和地球自转偏向力等。诸如此类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必然导致海洋中的各种物理过程更趋复杂,即不仅有力学、热学等物理类型,而且也有大、中、小各种空间或时间特征尺度的过程。 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蒸发与降水,结冰与融冰,海水的增温与降温,下沉与上升,物质的溶解与析出,沉降与悬浮,淤积与冲刷,海侵与海退,潮位的涨与落,波浪的生与消,大陆的裂离与聚合,大洋地壳的扩张与潜没,海洋生态系平衡的维系与破坏等等。海洋科学研究 的特点: 1. 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2.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3. 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5. 太阴日 地球上一点由第一次正对月球中心的的二次正对所需的时间 太阴日=平太阳日时=20 h 50 min (由于月球公转速度大于太阳在地球上的视觉运动 速度,当地球转动一周,平太阴日以运行了大约度。地球上一点由第一次正对月球中心的的二次正对约需旋转度角!) 6.新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历程1950 年8月就在青岛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

海洋科学导论 复习资料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 一、填空题 1、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据此则东海属于边缘海海,渤海属于内海,地中海属于陆间海海。 2、一只船在极地融冰区通过时, 船只不能前进或进速甚为缓慢,这就是”死水”现象.其原因是在淡咸水的界面上产生内波。 3、海水的沸点和冰点与盐度有关,即随盐度的增大,沸点升高而冰点下降。 4、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及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称为水团,温-盐特性作为分析水团的主要指标。7、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公转所产生的公转惯性离心力与月球引力的合力称为引潮力。 9、海洋中水的收入主要靠降水、径流和融冰;支出主要有蒸发 和结冰 10、大洋西岸流线密集、流速大;而大洋东岸稀疏、流速小,这种现象被称为洋流西向强化。 11、深水波的群速为波速的一半;浅水波的群速与波速相等,群速也可视为波动能量的传递速度。 12、根据潮汐静力理论,在赤道上永远出现正规半日潮;当月赤纬不等于0时,两极高纬地区出现正规日潮;当月赤纬不等于0时,在其他纬度上出现日不等现象,越靠近赤道,半日潮的成分越大,反之,越靠近南、北极日潮的成分越显著。 13、活动型大陆边缘是全球最强烈的构造活动带,集中分布在太平洋东西两侧,故又称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其可进一步分为岛弧亚型和安第斯亚型两个亚型。 14、Wilson旋回将大洋盆地的形成和构造演化归纳为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终了期和遗痕期。据此则东非大裂谷属于胚胎期,而大西洋属于成年期。 3、水分子由水面逃出和同时回到水中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水面上水汽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水汽压。 6、大洋上层西边界流主要有湾流、黑潮。 7、表面波的恢复力主要为重力,而内波的恢复力则为科氏力和弱化重力。 8、海洋向大气提供热量有两种方式分别是潜热输送和感热交换。 9、深层环流的驱动力是海水密度差异。 12、在不考虑海水的湍应力和其它能够影响海水流动的因素时,在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运动的海水,当其水平压强梯度力与科氏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的定常流动称为地转流。 13、海水混合的方式主要有分子混合、涡动混合和对流混合。 14、对小振幅重力波而言,深水波波速取决于波长,而浅水波波速取决于水深。 1. 2.1.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圈层构成。 2. 2.2.2海洋的划分------ 世界大洋通常被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所组成。 3. 2.3.2大陆边缘------ 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活动性可分为(岛弧亚型)和(安第斯亚型)两种类型。 4. 2.3.2大陆边缘------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海洋)之间过度带组成,其构造活动性分为(稳定性)和(活动型)两大类。

海洋科学导论作业复习(重新整理,精简版)

第一章绪论 2.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 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海洋及与之密切相关联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它们至少有如下的明显特点。 首先是特殊性与复杂性。 其次,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水—汽—冰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也是在其它星球上所未发现的。 第三,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 3.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海洋科学研究也有其显著的特点。首先,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其次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第三,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5.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 书本:新中国建立后不到1年,1950年8月就在青岛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1959年扩建为海洋研究所。1952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部北迁青岛,与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1959年在青岛建立山东海洋学院,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1964年建立了国家海洋局。此后,特别

是80年代以来,又陆续建立了一大批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分别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海洋局等,业已形成了强有力的科研技术队伍。目前国内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海洋资源调查、勘探和开发技术研究,海洋仪器设备研制和技术开发研究,海洋工程技术研究,海洋环境科学研究与服务,海水养殖与渔业研究等等。在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及预报、海洋调查、海洋遥感与卫星海洋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某些方面已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 课外:随着国际国内海洋科学技术一些大计划的推出和国内对于海洋科技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已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主要内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全面部署了科学技术工作,并将海洋技术列入前沿技术,将海水淡化、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大型海洋工程与技术装备,列入重点领域的优先主题,这些都为海洋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并提供了坚强的政策支撑。我们相信,在广大海洋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国海洋科学技术一定能够尽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定能够在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上取得新的进展,也一定能够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3.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全球海陆分布极不均衡,陆地面积为1.49×108km2,占地表总面积的29.2%;海洋面积为3.61×108km2,占地表总面积的70.8%。海陆面积之比为2.5:1,地表大部分为海水所覆盖。北半球海洋和陆地的比例分别为60.7%和39.3%,南半球海陆比例分别是80.9%和19.1%。从全球来看,地球上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构成统一的世界海洋;而陆地是相互分离的,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在地球表面,是海洋包围、分割所有的陆地,而不是陆地分割海洋。根据海洋要素特点及形态特征,可将其分为主要部分和附属部分。主要部分为洋,附属部分为海、海湾和海峡。洋

12年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答案

1、海洋学研究意义何在? 面海而兴,背海而衰。⑴全球海洋总面积约占地表总面积的71%,海洋与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密切,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海洋的一举一动影响着全球的气候环境,并且各种海洋灾害污染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⑵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制品,丰富多彩的生物)、化学资源、动力资源(发电)、矿产资源(油气、锰结核等)⑶军事、航运、港工、油气开发。 2、地球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是怎样划分的?说明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地球是一个具有同心圈层结构的非匀质体,以地球固体表面为界分为内圈和外圈。地球外圈根据物质性状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部圈层被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水圈既独立存在,又渗透于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并在其间不断循环。生物圈中生物通过呼吸或光合作用在大气中进行着必不可少的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提供着必需的水分和矿物养料,这样,在岩石圈上部、大气圈下部和水圈全部到处都有了生命的踪迹,生物所导致的或以生物活动为中心的物质循环不仅是地球各圈层间物质循环的主要内容,还是各圈层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在地表附近相互渗透、相互交错、相互重叠,又使地球上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表层物质结构,在地球表层,通过水、生物以及其它各种物质循环进行着彼此间复杂的能量和物质交换。地球外圈通过岩石圈和地球内圈联系在一起。 地球内部情况主要是通过地震波的记录间接地获得的。地震时,地球内部物质受到强烈冲击而产生波动,称为地震波。它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由于地球内部物质不均一,地震波在不同弹性、不同密度的介质中,其传播速度和通过的状况也就不一样。例如,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都可以传播,速度也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速度比较慢。地震波在地球深处传播时,如果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这突然发生变化所在的面,称为不连续面。 3、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海洋科学: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与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2.大陆架:海岸线到水深200米以内,平均深度133米;宽度1 —1000km平均75km 平均坡度0.1 度;地壳为硅质花岗岩构成。浪、潮、流季节变化,丰富的油气田,渔业,养殖业主要场所。 3.海洋科学分支: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4.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及特点: 特殊性与复杂性:极大的比热容、介电常数和溶解能力,极小的粘滞性和压缩性等。 海洋中水-汽-冰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海洋每年蒸发约44X 108t淡水? 海水的运动还受制于海面风应力、天体引力、重力和地球自转偏向力等。诸如此类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必然导致海洋中的各种物理过程更趋复杂,即不仅有力学、热学等物理类型,而且也有大、中、小各种空间或时间特征尺度的过程。 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蒸发与降水,结冰与融冰,海水的增温与降温,下沉与上升,物质的溶解与析出,沉降与悬浮,淤积与冲刷,海侵与海退,潮位的涨与落,波浪的生与消,大陆的裂离与聚合,大洋地壳的扩张与潜没,海洋生态系平衡的维系与破坏等等。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 1 .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5.太阴日地球上一点由第一次正对月球中心的的二次正对所需的时间 太阴日=24.8412 平太阳日时=20 h 50 min (由于月球公转速度大于太阳在地球上 的视觉运动速度,当地球转动一周,平太阴日以运行了大约12.9 度。地球上一点由第一次正对月球中心的的二次正对约需旋转372.19 度角!) 6.新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历程1950年8月就在青岛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1959 年扩建为海洋研究所。 1952 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部北迁青岛,与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 1959 年在青岛建立山东海洋学院。 1988 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 1964 年建立了国家海洋局。此后,特别是80 年代以来,又陆续建立了一大批海洋科学研究机构( 1 997 年建立湛江海洋大学) . 7.最小风时在定常风的作用下,对应于风区内某点,风浪达到定常状态所用的时间是一定的,这段时间称为最小风时。或者说,对应于某一风区(长度),风浪成长至理论上最大尺度所经历的最短时间称为最小风时。其实从讨论开始的假设条件知,这段时间就是风区上沿所产生的波浪传播至某点经历的时间,因此不同风区,对应于不同的最小风时,当实际风时大于最小风时时,波浪为定常状态,反之为过渡状态。 8.最小风区 当实际风时一定时,当然对应于某一风区(长度)内的波浪达到定常状态,此一风区长度称 为最小风区。最小风区的定义为,对应于某一风时,风浪成长至理论上最大尺度所需要的最短距离。当实际风区小于最小风区时风浪为定常状态,反之为过渡状态。 二、简答题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1、陆半球陆地约占47%,海洋占51%;水半球海洋占89%,陆地占11%。 2、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795米,陆地的平均高度为875米,地球的平均球面深度 为2646米。 3、南大洋是三大洋在南极洲附近连成一片的水域,是从南极大陆到南纬40°为 止的海域,或从南极大陆起到亚热带辐合线明显时的连续海域。 4、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如地中海和加勒比海 属于陆间海,渤海和波罗的海属于内海,东海和日本海属于边缘海。 5、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也称之为潮上带、潮间 带和潮下带。 6、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大陆边缘和活动型大陆边缘。稳定型大陆边缘也称之为 大西洋型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部分组成。活动型大陆边缘也称之为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分为岛弧亚型和安第斯亚型两类,结构上都有深邃的海沟与大洋底分界。 7、中国的渤海和黄海海底地形为大陆架,东海海底有2/3大陆架和1/3的大陆坡, 南海海底有大陆架、大陆坡和深海盆地。 8、大洋中脊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大西 洋大洋中脊位居中央,与两岸平行,边坡较陡;印度洋大洋中脊大致位于中央呈“入”字型展布;太平洋大洋中脊偏居东侧且边坡平缓。 9、海底的矿物资源主要有滨海砂矿、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磷钙石和海绿石、锰 结核和富钴结壳、海底热液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 10、海水的盐度定义经历了三个阶段:1902年基于化学方法的首次定义、1969 年的电导盐度定义、1978年的实用盐度定义。实用盐标PSS78采用了浓度为 32.4356‰的氯化钾溶液作为电导标准。 11、海水的比热容约为3.89×103J.kg-1.℃-1在所有固体和液态物质中是名列前茅 的。海水的热膨胀系数较小,当其为负值时说明当温度升高时海水收缩;海水压缩系数小,所以在动力海洋学中为了简化求解常把海水看作不可压缩的流体;海水在绝热下沉时温度升高,绝热上升时温度降低;位温就是指海洋中某一深度的海水微团,当绝热上升到海面时所具有的温度。 12、海水的冰点是盐度的函数,随着盐度的增大冰点下降。 13、海水的密度是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函数,其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一般海水 密度在1020-1030千克每立方米,目前使用密度超量表示海水密度,使它与历史上使用的条件密度在数值上一致,保持了资料使用的连续性。 14、海冰的形成通常比纯水冰困难,其盐度一般为3-7,盐度的高低取决于冻结 前海水的盐度、冻结的速度和冰龄等,结冰时气温越低,结冰速度越快,海冰的盐度要大。海冰由冰晶、卤汁和气泡组成,因此其抗压性要比纯水冰差。 15、影响海面热收支的主要因子有太阳辐射、海面有效回辐射、蒸发或凝结潜热 以及海气之间的感热交换。海面有效回辐射是热量主要支出部分,其大小与海面水温、海上的水汽含量和云的特征有关;其次是蒸发,有利于蒸发的条件是水汽的铅直梯度大、海面水温高于气温以及海面风大等。 16、影响水平衡的因子有蒸发、降大陆径流、结冰与融冰等。大洋的表面盐度分

2013年最强大的《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第二章、地球系统和海底科学 一、水半球、陆半球? 根据陆地(海洋)面积超过任何一个半球,可以将地球分为陆半球(水半球)该半球内陆地占海洋占集中全球中心 极点 陆半球47%(<50%)53%陆地的81%西班牙东南沿海经度0°、38°N 水半球11%89%海洋的63%新西兰东北远海经度180°、47°S 二、陆地平均高度,海洋平均深度,平均球面深度? 陆地平均高度:875米 海洋平均深度:3795米 平均球面深度:2646米 三、南大洋? 三大洋在南极洲附近连成一片的水域称为南大洋,又名南极水域。 海洋学意义:它有自成体系的环流系统和独特的水团结构,既是世界大洋地层水 团的主要形成区,又对大洋环流起着重要作用。 三继续海的分类? 陆间海 大陆之间的,面积深度较大,由海峡与洋相连。例如—地中海、加勒比海 内海 大洋在陆地的延伸,面积小。例如—渤海、波罗的海 边缘海 大陆边缘,由岛链与大洋相连。例如—东海、日本海 四、海岸带的分类? 海岸带:海岸线变化的地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地方。海岸地貌是在波浪、潮汐、 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包括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 1、海岸:是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仅在特大高潮或暴风浪时才被淹没) 又称潮上带。 2、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又称潮间 带 3、水下岸坡:是低潮线以下直到波浪作用所能到达的海底部分,又称潮下带, 其下限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处,通常约10~20m 。 五、大陆边缘的分类和其组成?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大洋之间的过渡带,按构造活动性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

类。 稳定型大陆边缘:没有活火山,也极少地震活动;以大西洋两侧的美洲和欧洲、非洲大陆边缘比较典型,故也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此外也广泛出现在印度洋和北冰洋周围。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部分组成。 1、大陆架(continental shelf):大陆周围被海水淹没的浅水地带,是大陆向海洋底的自然延伸。 1)范围:是从低潮线起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延伸到坡度突然变大的地方为止。宽度不定,外缘深度平均200米。例如,北冰洋宽1000km;东中国海 500km,外缘深130~150m 2)坡度:平均坡度只有0°07′,其内侧比外侧更缓。 3)地形:(1)沉没的海岸阶地;(2)中、低纬地带沉溺的河谷和高纬地带沉溺的冰川谷;(3)海底平坦面,如大西洋陆架上可划分出6~9级海底平坦面;(4)水下沙丘、丘状起伏和冰碛滩等微地貌形态。 2、大陆坡(continental slope)大陆坡是一个分开大陆和大洋的全球性巨大斜坡。 范围:其上限是大陆架外缘(陆架坡折),下限水深变化较大。平均2000m。 坡度:平均坡度为4°17′。稳定型陆缘的大陆坡一般宽度大、坡度小,如大西洋为3°05′,印度洋为2°55′,坡度均小于世界平均值;但全球陆坡最陡的海域却分布在稳定型陆缘,如斯里兰卡岸外陆坡达35°~45°。 地形:海底峡谷和深海平坦面。峡谷常呈“V”字形;下切深度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由浊流侵蚀作用所致,是把陆源物质从陆架输送到坡麓及深海区的重要通道。深海平坦面是大陆坡表面坡度接近水平(<0°30′)的面,宽数百米至数千米,长数十千米。 3、大陆隆(裙)(continental rise or continental apron) 范围:位于水深2000~5000m处 地形:表面坡度平缓,沉积物厚度巨大 在贫氧的底层水中堆积,富含有机质,具备生成油气的条件。地震探查证实富含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1、海洋和()关系最为密切。A A,大气 B,生物 C,地质 D,太阳 2、基础海洋科学的分支。D A,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渔业海洋学等 B,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军事海洋学及区域海洋学等 C,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及环境海洋学等 D,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及区域海洋学等 3、1687年英国人()用引力定律解释潮汐:B A,贝努利 B,牛顿 C,富兰克林 D,拉普拉斯 4、中国对海洋科学历史的贡献:早在()千多年以前,已发明指南针,且至少在1500年以前就用于航海B A,1B,2C,3D,4 5宇宙的开始是一个几何点,宇宙大爆炸大约在()亿年前B A100B150C200D250 6海的水文特征:C A,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大,水浅;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B,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大,水深;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C,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小,水浅;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D,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小,水深;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7,大洋按地理位置划分:D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大洋B,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大洋

C,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大洋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8,面积最大的洋是:A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9,渤海属于:B A陆间海B内陆海C边缘海D海峡 10,大陆架指海岸线到水深()米内的范围B A100B200C300D400 11,中国最大的海区D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12,海冰的危害:D A港口B航运C海上油气开发D港口,航运,海上油气开发 13,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 A海洋科学属于地球科学体系B海洋科学属于地理学体系 C海洋科学属于地球物理学体系D海洋科学属于环境科学体系 14,海洋科学的分支:C A,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军事海洋学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B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环境海洋学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C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区域海洋学等

最新海洋科学导论名词解释

海洋科学导论名词解释(考研整理-超全版)(每章都分为重要部分和非重要部分(重要部分考的几率70%,非重要30%)) 第三章重要部分 1.海水:是一种溶解有多种无机盐、有机物质和气体以及含有许多悬浮物质的混合液体。 1902年盐度定义(07、09):1kg海水中的碳酸盐全部转换成氧化物,溴和碘以氯当量置换,有机物全部氧化之后所剩固体物质的总克数。”单位是g/kg,用符号‰表示。 2.海水组成恒定性:海水中的主要成分在水样中的含量虽然不同,但它们之间的比值是近似恒定的。 3.氯度(08):1kg海水中的溴和碘以氯当量置换,氯离子的总克数。单位是g/kg以符号‰来表示。 4.标准海水(09):氯度值为19.374‰,对应盐度值为3 5.000‰。 5.盐度与氯度关系式(07):S‰=0.030+1.8050Cl‰ 6.热容:海水升高1K(℃)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热容,单位J/K,J/℃。 7.比热容:单位质量海水升高1K(℃)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热容,单位J/Kg/K,J/Kg/℃。 8.热膨胀系数:海水温度高于最大密度温度时,若再吸收热量,除增加其内能使温度升高外,还会发生体积热膨胀,其相对变化率称为海水的热膨胀系数。 9.比容:单位体积的质量。 10.位温(08):海水中某一深度的海水微团,绝热上升到海面时所具有的温度称为该深度海水的位温。此时的相应密度称为位密。

11.比蒸发潜热:使单位质量海水化为同温度的蒸汽所需的热量,称为海水的比蒸发潜热。 12.绝热变化(15):在海水绝热下沉时,压力增大使其体积缩小,外力对海水微团做功,增加了其内能导致温度升高;反之当绝热上升时体积膨胀,消耗内能导致温度降低。上述海水微团的温度变化称为绝热变化。 13.饱和水汽压:对纯水而言,所谓饱和水汽压,是指水分子由水面逃出和同时回到水中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水面上水汽所具有的压力。 14.海水渗透压:如果在海水和淡水之间放置一个半透膜,水分子可以透过。但盐分子不能透过。那么淡水一侧的水就会慢慢渗向海水一侧,使海水一侧压力增大,直到达到平衡状态,此时膜两边的压力差,称为渗透压。 15.表面张力:在液体的自由表面上,由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所形成的合力,使自由表面趋向最小,这就是表面张力。 16.海水状态方程:海水状态方程是指海水状态参数温度、压力与密度或比容之间的数学表达式,可根据此用现场实测的温度、盐度及压力来计算海水的现场密度。 17.海冰: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冰称为海冰,但在海洋中所见到的冰除海冰之外,还有大陆冰川、河流及湖泊流滑入海水中的淡水冰,广义上都统称为海冰。 18.极锋(12):大洋冷暖水区在亚极地海面的交汇处,水温水平梯

海洋科学导论 海洋学基础 重点知识

海洋科学导论重点知识 第一章 1.海洋科学: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以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研究对象:海洋---海水、海水的组成、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的边界(海洋沉积、海底岩石圈,河口、海岸带,海面上的大气等)。 研究内容:海水的运动规律、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军事活动应用研究等。 2. 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是什么? 1)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相似问题:海洋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①海洋科学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②海洋中水---汽---冰的转化时刻都在进行; ③海洋作为一个自然体系,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 3. 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类型? ·分布特点: 深海锰结核以锰和铁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为主要组分,富含锰、铜、镍、钴等多种元素。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和印度洋水深超过3000米的深海底部。以太平洋中部北纬6°30′~20°、西经110°~180°海区最为富集。 世界96%的锆石和90%的金红石产自海滨砂矿。复合型砂矿多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斯里兰卡、巴西及美国沿岸。金刚石砂矿主要产于非洲南部纳米比亚、南非和安哥拉沿岸;砂锡矿主要分布于缅甸经泰国、马来西亚至印度尼西亚的沿岸海域。 中国近海水深小于200米的大陆架面积有100多万公里,某中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有7个:渤海、南黄海、东海、台湾、珠江口、莺歌海及北部湾盆地,总面积约70万公里,并相继在渤海、北部湾、莺歌海和珠江口等获得工业油流。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广东和台湾沿岸有丰富的海滨砂矿,主要有金、钛铁矿、磁铁矿、锆石、独居石和金红石等。 ·主要类型:滨海砂矿、海底石油、磷钙石和海绿石、锰结核和富钴结壳、海底热液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