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2春中国法制史单选题_(按拼音排序)(DOC)

最新2012春中国法制史单选题_(按拼音排序)(DOC)
最新2012春中国法制史单选题_(按拼音排序)(DOC)

中国法制史单选题

1906年的《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首次确定辩护制度。

1911年全国各省依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规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又被称作“贿选宪法”。

1948年,国民党为加强镇压、压迫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设立(特种刑事法庭)。

B---“被庐之法”是(晋国)国制定的

北齐时,将廷尉改为(大理寺)

北洋政府的审判机构除了有特别法院、普通法院外,还有---兼理司法法院

北洋政府的平政院系主管(行政)诉讼的法院。

北周的中央审判机关叫做(秋官大司寇)

八议”最早规定在(魏律)

“八议”中有“议宾”一项,指的是(前朝皇帝的后代)。

保存至今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具有封建国家行政法典性质的文献是(《大唐六典》)。

C---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将刑罚条写在(铜鼎)上

春秋时期郑国的邓析将刑罚条写在(竹简)上。

春秋时期最早公布成文法的是(郑国)

充军最早创设于(明朝)

D---第一次将儒家的“服制”列入律典的是(晋律)

《大理院审判编制法》模仿资产阶级国家制定的我国第一个单行法院组织法规。

《大明律》最后完成(洪武三十年)

《大明律》编修体例上的一大变化是(篇目改为七篇)

《大明律》规定,对于执行监察职务的所谓“风宪官”的御史,若犯贪污罪比其他官吏加重处罚,加重的等级为(二等)。《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取自(德国)民法典。

《大清民律草案》是在修订法律馆组织下,由日本法学士松冈正义起草民律总则、债权、物权三编,礼学馆负责起草亲属和继承两编。

典卖法律关系制度化,始于(宋朝)

担任《大清民律草案》的总则、债权、物权三篇起草的外国法学家的(日本人)。

F---封建法典的(十恶)源于“重罪十条”

法典体例在宋朝发生了变化,采用(刑统)作为法律形式。

G---改“法”为“律”是战国时期的(商鞅)

改具律为刑名,冠于律首的法典是(魏律)

根据唐律规定,图谋侵害皇帝的宫殿、宗庙、山陵的行为是(谋大逆)。

工农民主政权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刑事法规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工农民主政权时期适用时间最长的土地法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工农民主政权土地革命中期的土地立法以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为代表。

H---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杀)

皇帝制度的理论化、神秘化,开始于(汉朝)

汉朝规定,吏民如知有人犯法,必须举告,否则就是(见知故纵)

汉律规定,女子犯罪量刑,可以不亲自服徒刑,每个月出钱三百以顾人,此刑罚叫做(女徒顾山)。

汉律规定,如果官吏不执行而且阻碍皇帝诏令,侵犯皇权,则定为(废格诏书罪)。

汉朝律典的代表是(九章律)。

汉朝首次下诏废除肉刑的皇帝是(汉文帝)

汉朝以典型判例作为法律形式的一种,称作(决事比)

汉朝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叫做(科)

汉朝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同秦朝一样,叫做(廷尉)。

汉代的买卖契约叫做(券书)

汉代的起诉叫(告劾)

汉代对被告人进行审讯叫(鞫狱)

汉代对当事人进行判决叫(断狱)。

汉代对特定人才的任用方式叫做(征辟)

汉代经过审讯,得到口供,三日后再行复审,叫做(传复)。

汉代诸侯百官的器用、服饰、乘舆各有规制,如有“逾制”,即构成(僭越罪

汉代致仕的年龄是(七十)

汉初至文景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的主导是(黄老思想)

汉武帝之后,法制指导思想的核心是(德主刑辅)

汉武帝之后,汉朝的法制指导思想的主导是(儒家思想)

汉唐以来,虽然盐禁法网日密,但正式将榷盐列入正律始于(《大明律》

J---晋国公布成文法时遭到(孔子)的反对。

晋国的“常法”是(赵盾)制定的

君权神授”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董仲舒)

晋律规定买卖田宅牛马要向国家缴纳总价值4%的税收,称为(契税)

加役流作为死刑的减刑始于(《贞观律》)。

集封建行政法典之大成的法典是(大清会典)

旧中国起草的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法典是--- 《大清民律草案》

蒋介石借助(《中华民国宪法》)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将“法”改为“律”,是在(战国时期的秦)。

解放战争时期创设的刑种是(管制)。

K---开始区分律和令的是(晋律),其中规定“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

《开皇律》规定的笞刑分(五)等。

《开皇律》的篇章体例主要依据(《北齐律》)。

抗日民主政权调解工作的范围是(民事纠纷和轻微刑事案件)。

L---《吕刑》的作者是( 吕侯)。

两汉的立法活动始于汉朝建立前的(约法三章)。

六科给事中始创于(明)朝。

M---明《大诰》共(四篇)

明朝制定的行政法典是(《大明会典》)

明朝(都察院)是监督法律执行、维护封建吏治的最高监察机关。

“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最早规定在(西周)。

模仿资产阶级国家制定的我国第一个单行法院组织法规是(《大理院审判编制法》)。N---南京国民政府的刑法典有(二)部

南京国民政府一共公布了(二)个刑事诉讼法。

南京国民政府一共公布了(二)个民事诉讼法。

南京国民政府普通法院实行(三级三审)制。

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七)章。

P---炮烙之刑出现于(商朝)

Q---秦朝多对麻风病人犯罪所适用的刑罚是(阬)

秦朝的法廷成例叫做(. 廷行事)

秦朝的鬼薪适用于男犯,它的刑期为(三年)

秦朝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叫(廷尉)。

秦朝关于案件的调查、勘验、审讯等程序的文书程式的法律形式是(式)

秦律规定,禁止偷偷地移动田界的的标志,否则构成(盗徙封罪)。

秦律规定,宣判后,如果当事人不服,可以上诉,秦朝叫做(乞鞫)。

秦朝有一种将罪犯活着投入水中使其淹死的刑罚,叫做( 定杀)

秦朝有一种徒刑,即强制男犯白天修筑长城。这种刑罚是(城旦)。

秦朝有一种以极端残忍的死刑与肉刑并用的刑罚,是( 具五刑)。

秦朝有一种罪名,即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时的各项政策和制度,此罪叫作(以古非今罪)

清朝创立的将罪犯发到边远地区为驻防官兵充当奴隶的刑罚为(发遣)。

清朝每年复审刑部判决的或京师附近的斩监候、绞监候案件的制度,叫(朝审)

清朝正式颁布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大清律集解附例》

清朝中央司法机关专掌复核的是(大理寺)

清代秋审对案情属实,但危害较小,可留待下一次秋审再作决定的案件一般为(缓决)。

清末成立----修订法律馆,进行大规模的修律。

清末设立的谘议局,依其章程规定,其性质是(地方咨询机构)。

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清政府设立的中央咨询机构是---资政院

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清政府设立的地方咨询机构是(谘议局)。

清末最早颁行的带有商法总则性质的法规是(《商人通例》)。

清政府1908年宣布立宪预备期为--- 九年.

《钦定宪法大纲》的附录是(臣民权利义务)。

《钦定宪法大纲》关于君权的条款抄自(日本宪法)。

S---商纣王曾囚周文王于(羑里)。

商朝初期王位继承实行(兄终弟及),辅以父死子继。

商朝法律制度的的总称叫做(汤诰)

商朝有一种罪名相当于后世的诈伪、内乱、谋反等罪名,这个罪叫做(暂遇奸宄)。

商汤讨伐夏桀时发布的命令是(《汤誓》)

商汤讨伐夏桀时,宣布了夏桀的一条罪名,即(舍弃啬事)。

商汤灭夏之后,吸取夏桀灭亡的教训,告戒他的诸侯们,禁止(不有功于民)。

商鞅入秦国变法改革,携带了李悝的(法经)

宋朝规定了一种法律,即在开封府诸县加重处罚犯罪,强化京畿地区的治安,这种法律叫做(重法地法)。

宋朝将判案的成例叫做(断例)

宋朝尚书省和中央其他官署对某事所作的指示或决定,对以后同类事件具有约束力,与敕、令并行,这种法律形式叫做(指挥)。

宋朝用以制裁“口语狂悖致罪者”的刑罚是(凌迟)。

宋朝中央官署可依就某项法令作解释,所作的解释叫做(申明)

宋朝中央官署根据过去敕文或其他案卷所作出的决定,叫做(看祥)

宋代初年出现了官府承认土地私有权的凭证是(红契)

宋太祖统治后以宽恕死罪为借口,为了赦免死罪者的死刑,而用其它刑代替,推行(刺配之法)

宋太祖为了巩固新建立的政权,缓和阶级矛盾,取得民心,制定了旨在改革“五刑之苛”、减轻刑罚的(折杖法)。

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司法权的控制,在皇宫内设置了一种司法机关,即(审刑院)。

《宋刑统》与《唐律疏议》的重大区别之处在于(《宋刑统》将敕、令、格、式中的刑事规范附于律文之后)。

隋朝以(刑部)为中央司法行政机关

隋唐时期最高行政机关是(三省六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纳礼入律的典型代表是(服制入律)。

史料记载,商朝的九侯触犯了商王,而受到(醢)的刑罚。

《十九信条》公布于(1911)年。

T---唐朝全国设十个监察区,监察区的名称叫(道)。

唐律关于户籍、赋役、土地、婚姻方面的内容规定在(《户婚》)律

唐律规定,不同国家侨居中国的外国人相犯,处理的原则是适用(唐朝的法律)。

唐律中的五刑制度分为(二十)等。

《唐律疏议》中相当于现代法典总则的篇名为(名例律)。

《唐律疏议》的第十二篇的篇名为(断狱律)。

唐律中凡是不列入其他“分则”篇的犯罪,都归于(《杂律》)。

唐律为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不受损失,允许其扣押债务人的财产抵债,这叫做(牵掣)。

唐代官吏退休的年龄是(七十)。

唐宣宗时期编成的《大中刑律统类》共(121)门。

唐宣宗时期,将刑律分类为门,附以有关的令、格、式,编成(《大中刑律统类》

太平天国的结婚证书称作(合挥)。

太平天国后期的施政纲领是(《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制定的刑事法典是(《太平刑律》)。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颁行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基本纲领,它规定了平等平均的土地制度和天国政权体制等其它一些重要制度。

太平天国在形式上采用的是中央集权的(君主)政体。

《天朝田亩制度》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原则,废除了(私有制)。

W---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初具体系的法典是(《法经》)

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是的人是春秋郑国的(子产)

我国奴隶制国家的第一个国王是(启)。

“威侮五刑,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战争动员令)。

为防止臣下结党,最早设置奸党罪名的是(大明律)

为了平均分配田土,太平天国把田土按产量的高低分成(九)等。

X---夏朝出现了一种制度,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这种制度叫做(赎刑)。

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据叔向解释:“杀人不忌为( 贼)”。

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据叔向解释:“己恶而掠美为( 昏)”。

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据叔向解释:“贪以败官为( 墨 )

夏朝有五种刑罚,共(三千)条。

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动员令叫做(甘誓),它也是夏朝的法律。

夏商时期将死刑称为(大辟)

夏、商、周三代的法律用来命名的是(刑)。

西周初期,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将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定使之成为法定的典章制度的那个人是(周公)。

西周的拘役来于( 坐嘉石)

西周的判例叫(成).

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明德慎罚与以德配天)。

西周的买卖契约叫(质剂).

西周的民事诉讼叫做(讼)

西周的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田里不鬻)”

西周法律规定,民事案件要缴纳诉讼费,形式为(束矢)。

西周法律规定,刑事案件要缴纳诉讼费,形式为(钧金)。

西周规定了“寇攘与杀越人于货罪”,即后世的( 强盗罪)

西周结婚要遵循“六礼”的程序。其中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备上其它礼物前去求婚,请求女家收下的程序是(纳采)

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即成文刑书是(《周礼》)

西周时期,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为(小司寇)。

西周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朝统治的那些内容,即(殷彝)

西周自后成王以后,王位继承开始实行(嫡长继承制)

“刑名从商”是(荀子)总结商朝的刑事法律制度而总结的

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夏台)”

辛亥革命后,清廷仅用三天时间便制定和通过了---《十九信条》

辛亥革命后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共四章----21 条。

狭义上的唐律,指(《唐律疏议》)

Y---鸦片战争后清朝专门负责来司法行政的机关是(法部)

鸦片战争后清朝最高审判机关是(大理院)。

御史台发展为独立的中央监察机关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

《永徽律疏》的篇目共(十二篇)。

以下确立封建制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是(北齐律)

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作为断案的依据,最早规定的时间在(西周)。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规定在(《天朝田亩制度》)中原始社会部落首领的继承实行(禅让制)。

元朝地方上的司法审判权掌握在蒙古人手中,其长官为(达鲁花赤)。

元朝有一部法典,它不是元朝中央政府颁布的法典,而是当时地方政府所纂集的自元初至英宗至治二年五十余年间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圣旨、条画的汇编。这部法典是(《元典章》)。

袁世凯借助(《中华民国约法》)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时间是1912年(3月10日)。

Z---战国时期楚国在悼王时任用(吴起)任令尹,实行变法

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中心是(取消旧奴隶主贵族在法律上享受的特权)战国时期魏国制定了一部法典,其作者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这部法典是(法经)。

《周礼》规定,丈夫可以以多种理由休弃妻子,叫做(七出)。

周朝统治者吸取商场灭亡的教训,要求官吏勤于政务不要饮酒,规定了一条罪名叫做(群饮罪)。

《竹书纪年》记载:“夏后芬三十六年作( 圜土)”。

竹刑的作者是春秋郑国的(邓析)。

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贵族

最早确立“十恶”罪名的封建法典是(《开皇律》)

最早确立外国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不平等条约是(《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税则》)。

最早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思想的人是(孔子)。

朱元璋编制大诰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法制宣传)

朱元璋将重典治乱世的重点放在(重典治吏)

中国古代设置“登闻鼓”始于(西晋)

中国近代律师公证制度,始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中国封建王朝最后而且是最进步的一部刑法典是---《大清现行刑律》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分总则和分则的刑法典是(《大清新刑律》)。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的刑法典是(《大清新刑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认定反革命罪的要件包括客体和--- 目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政体上改总统制为(内阁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宣告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央行政机关实行(总统制)。

《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于(1947年)。

《谘议局章程》和《谘议局议员选举章程》是由下列哪有机关草拟的(宪政编查馆)。

在秦朝,多用于惩罚轻微犯罪官吏的刑罚是(谇)

在汉朝,如为农民起义通风报信、提供饮食,则构成(通行饮食罪)

在历史上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是(董仲舒)

在明朝,主管审判的中央司法机关是(刑部)

在奴隶制五刑中,破坏犯罪者的生殖器官,进而残害机能的刑罚是(宫刑)。

在秦朝中央的三公中,掌管军事的是(太尉)

在秦朝,多用于惩罚轻微犯罪官吏的刑罚是(谇)

在“十恶”中,将侵犯皇帝尊严的行为称为(大不敬)。

在唐朝遇重大案件,常由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叫做(三司推事)。在我国,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清朝)。

在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夏朝)

在政权组织方面实行“三三制”原则的宪法性文件是(《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中国法制史单选题(1)

1.将“法”改为“律”,是在()。C A夏朝B西周C战国时期的秦 D汉 2.夏朝有五种刑罚,共()条。D A五百B一千C二千D三千 3.“威侮五刑,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 扈式时发布的()。B A习惯B战争动员令C祭祀D礼仪 4.“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 ()。D A昏B墨C贼D杀 5.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据 叔向解释:“杀人不忌为 ()”。C A昏B墨C贼D杀 6.在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A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7.《竹书纪年》记载:“夏后芬三十六年作 ()”。D A囹圄B夏台C均台D圜土 8.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据 叔向解释:“己恶而掠美为 ()”。A A昏B墨C贼D杀 9.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据 叔向解释:“贪以败官为 ()”。B A昏B墨C贼D杀 10.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 ()”。A A夏台B均台C囹圄D圜土11.夏朝出现了一种制度,可以用财物折抵 刑罚,这种制度叫做()。C A禹刑B甘誓C赎刑D圜土12.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 动员令叫做(),它也是夏朝的法 律。B A禹刑B甘誓C赎刑D圜土13.我国奴隶制国家的第一个国王是 ()。D A舜B禹C有扈氏D启 14.14、原始社会部落首领的继承实行 ()。A A禅让制B世袭制C占卜制D天命制 15.夏、商、周三代的法律以()命名。 A A刑B法C律D法律 16.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法产生于(A) A. 夏朝 B.商朝 C.秦 D.汉 17.奴隶制国家最早的刑法(C) A. 吕刑 B.九刑 C.禹刑 D.汤刑 18.下列哪个含义是不正确的(A) A. 不吉不迪:不顺应天命,不去执行。 B. 颠越不恭:指狂妄放肆,不遵守法纪,不恭敬国王。 C. 暂遇奸宄:诈欺、奸邪、外乱、内乱。 D. 舍弃啬事:不事农业。 不吉不迪:为人不善,不行正道 19.夏朝的刑罚有(D) A.墨、劓、膑 B.劓、膑、宫 C.墨、劓、宫 D.劓、墨、膑、宫 20.商汤灭夏之后,吸取夏桀灭亡的教训, 告戒他的诸侯们,禁止(D)。 A舍弃啬事B不从誓言C不吉不迪D不有功于民 21.下列哪个为夏朝的法律形式(C) A.秘密刑法 B.誓 C.习惯法 D.王命 22.下列哪个不是夏朝的刑罚种类?(C) A.死刑 B.肉刑 C.徒刑 D.流刑 23.商朝的肉刑中哪一个与夏朝的执行方式 不同?(C) A.墨刑 B. 劓刑 C. 膑刑 D. 宫刑 刖刑:断足的刑罚 膑刑:去膝盖骨的刑罚 24.夏商时期地方与基层司法官叫什么? (D) A.司寇 B.正、史 C.大理 D.士、蒙士 25.在夏朝的死刑中,哪一个有两种解释? (D) A.诛 B. 杀 C.戮D孥戮.

中国法制史习题

第一章夏商周法律制度 1.xx《xx刑》、《汤刑》? 2.xx奴隶制五刑? 3.试述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 4.xxxx? 5.xx《九刑》? 6.xx《xx》? 7.何为“礼”和“五礼”?西周礼的实质是什么(亲亲、尊尊原则)? 8.试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9.简述西周的xx制度。 10.试述西周的婚姻制度。(重点掌握婚姻“六礼”) 11.简述西周的家庭制度。 12.简述西周的继承制度。 13.何为“五听”? 第二章xx时期的法律制度 1.举例说明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意义。 2.论述李悝《法经》的篇目、内容、特点及其颁布意义。 3.试述xx在xx的法制改革 第三章秦朝法律制度 1.xx《法律答问》? 2.xx《封诊式》?

3.xx廷行事。 4.秦朝定罪量刑的原则有哪些? 5.何为“具五刑”? 6.何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 7.秦朝对司法官吏规定了哪些责任制度? 第四章汉朝法律制度 1.试述汉朝立法指导思想的演变。 2.何为“约法三章”? 3.何为汉律六十篇? 4.汉朝的法律形式有哪些? 5.何为“通行饮食法”? 6.何为“上请制度”? 7.何为“亲亲得相首匿”? 8.试述汉文、景帝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9.xx“xx”? 10.xx“酎金律”? 11.何为“读鞫”、“乞鞫”? 12.何为“录囚”? 13.何为秋冬行刑? 14.试述“《春秋》决狱”? 第五章xx南北朝法律制度

1.三国两晋南北朝有哪几部重要法典?成就如何?(如:《xxxx》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2.何为“八议”? 3.何为“准五服以制罪”? 4.何为“重罪十条”? 5.何为“官当”? 6.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儒家化的表现。 7.何为“xx博士”? 8.何为“死刑奏报制”? 第六章隋唐法律制度 1.试述《开皇律》在体例上和内容上的特点。 2.论述唐初的法律指导思想。 3.试述唐朝主要的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4.简述《贞观xx》的主要变化及成就。 5.简述xx的影响。 6简述xx关于五刑的规定。 7.简述xx关于十恶的规定。 8.简述xx关于贵族官吏特权的规定。 9.唐代是如何处理赃罪的? 10.简述唐律中关于共犯处理原则的规定。 11.何为“同居相为隐”?

中国法制史作业,案例分析。

中国法制史作业要求: 全班分为5组;各组重点研究下列案件之一,即第一组研究案例1、第二组研究案例2,第三组研究案例3,以此类推。 查找资料,理解案例全文,多角度分析,回答案例性质特点影响等问题,写出书面文稿。每组派代表在讨论时发言。 要求全体同学理解其他四个案例,准备对其他同学发言的做补充。 发言文稿须写明本组人员。发言后交给老师评阅。 案例1:复仇 元和六年九月,富平县人梁悦,为父杀仇人秦果,投县请罪。敕:“复仇杀人,固有彝典。以其申冤请罪,视死如归,自诣公门,发于天性。志在徇节,本无求生之心,宁失不经,特从减死之法。宜决一百,配流循州。” ——《旧唐书·刑法志》 案例2:原情 二年四月,刑部员外郎孙革奏:“京兆府云阳县人张 莅,欠羽林官骑康宪钱米。宪征之,莅承醉拉宪,气息将绝。宪男买得,年十四,将救其父。以莅角 首见血,后三日致死者。准律,父为人所殴,子往救,击其人折伤,减凡斗三等。至死者,依常律。即买得救父难是性孝,非暴;击张莅

是心切,非凶。以髫丱之岁,正父子之亲,若非圣化所加,童子安能及此?《王制》称五刑之理,必原父子之亲以权之,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春秋》之义,原心定罪。周书所训,诸罚有权。今买得生被皇风,幼符至孝,哀矜之宥,伏在圣慈。臣职当谳刑,合分善恶。”敕:“康买得尚在童年,能知子道,虽杀人当死,而为父可哀。若从沉命之科,恐失原情之义,宜付法司,减死罪一等。” ——《旧唐书·刑法志》 案例3:哀其老 广州都督赏仁弘尝率乡兵二千助高祖起,封长沙郡公。仁弘交通豪酋,纳金宝,没降獠为奴婢,又擅赋夷人。既还,有舟七十。或告其赃,法当死。帝哀其老且有功,因贷为庶人,乃召五品以上,谓曰:"赏罚所以代天行法,今朕宽仁弘死,是自弄法以负天也。人臣有过,请罪于君,君有过,宜请罪于天。其令有司设藁席于南郊三日,朕将请罪。"房玄龄等曰:"宽仁弘不以私而以功,何罪之请?"百僚顿首三请,乃止。 ——《新唐书·刑法志》 案例4:近于义 太和六年,兴平县民上官兴以醉杀人而逃,闻械其父,乃自归。京兆尹杜悰、御史中丞宇文鼎以其就刑免父,请减死。诏两省议,以为杀人者死,百王所守;若许以生,是诱之杀人也。谏官亦以为言。文宗以兴免父囚,近于义,杖流灵州,君子以为失刑。 ——《新唐书·刑法志》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 A.夏 B.商 C.周 D.秦 2、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A、圜土 B、夏台 C、畿内 D、社 3.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 B.断手、刖、劓、宫、大辟 C.墨、劓、刖、宫、大辟 D.醢、脯、劓、墨、大辟 4、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审讯方法被称为() A、五刑 B、五听 C、五行 D、九刑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 A、竹刑 B、《法经》 C、《宪令》 D、《大府之宪》 6.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 ) A.《具律》 B.《盗律》 C.《杂律》 D.《厩律》 7、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始于()

A、宋 B、清 C、唐 D、明 8、在汉朝,由秦的“课”发展而来的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称为() A、律 B、令 C、科 D、比 9、三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 A、“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B、“拨乱之政,以礼为先” C、“拨乱之政,以德为先” D、“拨乱之政,以律为先” 10.将《新律》之《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两篇的律典是( ) A.《九章律》 B.《晋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11.隋朝的律有《开皇律》和( ) A.《大律》 B.《泰始律》 C.《武德律》 D.《大业律》 12.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 ) A.《名例》 B.《刑名》 C.《法例》 D.《具律》 13.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规定于() A.《北齐律》B.《晋律》C.《唐律疏议》D.《开皇律》 14.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A.不孝B.恶逆 C. 大不敬D.不义

中国法制史简答题

中国法制史简答题 第二章商朝的法律制度 1、汤刑 汤刑是商朝刑罚的总称,因"乱政"而作。它并非汤所作,而是商朝统治着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而以汤命名。其内容已无可考。 2、商朝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 商统治者立法的指导思想,仍沿袭了夏朝的神权思想。这种神权思想,把统治阶级的一切活动,包括他们运用法律的活动,都说成上帝和鬼神的力量。这是同当时的历史条件有着密切关系的。夏商时期,刚刚从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原始氏族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奴隶主贵族便利用人们对自然界的愚昧无知而形成的对原始图腾和祖先神崇拜的习俗,把自己的统治说成是"受天命",是代表上天对人间进行统治,把他们对奴隶和平民的镇压,以及对其他不服从统治的惩罚,说成是"恭行天罚"。从而给他们的统治和对人民的镇压,披上一层宗教迷信的保护色。 3、商朝继承制度的前后变化。 继承制度也是私有制的产物,王位继承与财产关系的继承是一致的。商初,王位继承是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并行,但以弟及为主,也就是说,在商初,主要是兄死后,其王位由弟继承,而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商末则完全实行父死子继,以后又逐渐实行了嫡长继承制。 4、商朝的肉刑。 商朝的肉刑有: (1)墨刑,也叫黥刑,即在犯罪者的面部或额上刺刻后,染以墨色的刑罚。 (2)劓刑,割鼻的刑罚。 (3)剕刑,也叫刖刑,断足的刑罚。 (4)宫刑,割掉男子的生殖器,破坏女子生殖机能的刑罚。 第三章西周的法律制度 1、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 (1)义刑义杀 即是针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的形势,选择最适宜的刑罚手段来对付社会犯罪,反对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刑杀的方法。 (2)明德慎罚 这一思想要求,在对付社会犯罪问题上,要提倡德治,提倡伦理道德的强行灌输,有效预防可能发生的犯罪。同时在镇压时,采取审慎的方针,即区分严重犯罪与一般犯罪的界限,对一般犯罪采取宽缓的原则,对严重犯罪才施以重刑。 2、简述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 (1)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意即7岁以下,80岁、90岁以上的人犯罪,不处以刑罚。这一原则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原则已初步确立。这表明西周统治者重视犯罪主体的意识能力,并据此考虑用刑问题。 (2)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即故意或一贯犯罪从重处罚,过失或偶然犯罪从轻处罚的原则。西周统治者已经开始区分犯罪者主观形态的差别,灵活地运用刑罚手段。 (3)“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断狱时,首先要考虑犯罪者的罪行严重程序,谨慎测度罪犯的动机,以此区别量刑的轻重。西周统治者将犯罪主观动机与对社会危害性结合起来考虑。 (4)罪疑从赦:即对于定罪有一定根据,不定罪也有一定理由的案件,从轻处罚

中国法制史》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法律史》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刑名从商:是荀子总结商朝刑事法律制度而言的,意思说商朝刑罚种类多,而且残酷,对后世影响较大。 2、九刑:是西周成文刑书的统称。《左传•昭公六年》说:“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3、质剂:西周时出现的买卖契约,《周礼•天官•小宰》“听买卖以质剂”。据郑玄注释,把两份买卖的内容写在一片竹简上,然后一分为二,买卖双方各执一半,半而字全。这种竹简分为两种,长的叫质,短的叫剂;大买卖,如买卖奴隶或牛马等用长券,即用质;小买卖,如买卖兵器或食品用短券,即用剂。 4、田里不鬻:在西周,周王有权把土地和奴隶封赏给诸侯和臣属,使他们“受民受疆土。”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即“田里不鬻”。 5、六礼:中国古代的六道结婚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指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后,男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指男家请媒人额外内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纳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纺结婚姻。纳征指男家向女家送聘礼,又叫纳市。请期指男家选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其同意。亲迎指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六礼始于奴隶社会,对后世影响很大,是包办婚姻与买卖婚姻相结合的体现,并充满浓厚的迷信色彩。 二、问答题 1、简述商朝的继承制度。 商朝继承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并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商朝刚才建立不久,实行兄终弟及,辅以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指的是兄长死后,其王位由弟弟继承,而儿继辅之,无弟则传子。兄终可以弟及的情况下,还不致发生纠纷,但到了最后一个弟弟死后,王位应该传给谁呢?所以武乙之后,又规定了父死子继。 商朝实行父死子继以后,又逐渐实行了嫡长继承制,所谓嫡长继承制,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意即王位的继承必须是正妻所生的长子,不管他贤与不贤。如果妻没有生子,就立庶妾之子,但妾也有高低贵贱之分,能继承王位的妾之子是其母最贵的那个,所有“子以母贵”,是非为长子则不再考虑。后世的王位和财产继承基本上沿用商朝末期确立下来的嫡长继承制。 2、述法经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2)是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各国公布成文法的经验的基础制定的。(3)它在篇目结构上分为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六篇。(4)从其历史作用和对后世的影响来看,它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首先,《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其次,《法经》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法经》颁布的本身,就是封建制胜利的标志。 三、思考题 1、请分析奴隶制时期立法指导思想的发展演变。 (1)从夏朝开始,奴隶主就利用“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对奴隶进行欺骗,给他们的统治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合法的外衣。 (2)商朝全部继承了夏朝的神权法思想,并且较夏更进一步,发展为一种典型的神权法思想。商朝奴隶主把上天说成是商王的祖先,商王受上天之命来到人间统治一切,商王的所作所为就是上天的意思,商朝的统治者将对人民的惩罚说成是上天的意志,就连对人民的宽容也说成是奉天之意。 (3)西周初期的统治者在夏商“王权神授”“天讨”“天罚”的基础上,发展了“德治”、“礼治”的思想原则,形成了奴隶主贵族较为完备的立法思想体系。“君权神授”说依然是周朝法律统治的理论武器,但在具体宣传上却发生了某些变化,即“以政为德”是“获天命”的关键,从而形成了以德为核心的新理念。当这种主张行用于法制方面,便产生了“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表明周初神权学说与现实政治、天上的至上神与地上的君主专制融为一体,标志着奴隶主阶级政治上的成熟与思想理论体系的严密。另外,起源于原始社会祭祀

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

中国法制史期末复习题 中国法制史—X晋藩—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31元客观题请见在线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法律答问(2.1) ?折杖法(5.3) ?枷号(8.4) ?春秋决狱(3.2) ?领事裁判权(9.6) ?廷杖(8.4) ?九卿会审(8.5) ?五听(1.7) ?五权宪法(11.4) ?六法全书(11.4) ?八议(4.2) ?三司推事(5.6) 二、简答题 ? 1.简述《北齐律》的基本内容。(4.1) ? 2.简述XX国民政府立法原则和立法特点。(11.3) ? 3. 简述唐律中老少废疾犯罪减免处罚的原则。(5.3)? 4.简述《法经》的基本内容。(1.8) ? 5. 简述汉代文景时期的刑罚改革(3.1) ? 6. 简述元代刑事立法的基本特色。(7.4) ?7. 简述《大清民律草案》的制定和基本内容。(10.5)

?8. 简述西周实行同姓不婚的原因。(1.5) ?9.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11.1) ? 三、论述题 ? 1.试述明初重典治国成效和后果。(8.1) ? 2.学习中国法制史有哪些历史和现实意义?(本书未涉及) ? 3.试述汉代刑罚制度改革的原因、内容及意义。(3.1) ? 4.试述古代中央司法体系的特点。(本题综合) ? 5. 试论明朝初年的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8.1) ? 6.试述汉代刑罚制度改革的原因、内容及意义。(3.1) ?7.试论唐律的特点与影响。(5.4) ?8. 试述唐律的主要特点。(5.4) ?9. 试述清末法律制度变革的原因。(10.2) ?10. 试述唐律中有关违律为婚的规定。(书中未涉及) ?封建法律规定:①同宗共姓不准通婚。唐律规定:“诸同姓为婚者,各徒二年,缌麻以上,以奸论”。封建婚姻制度明、清律都有同样的规定。②严禁良贱通婚。封建社会的所谓贱民 名称历代并不划一,唐代主要包括部曲、客女、乐人、杂户、 官户、奴婢。清代以士、农、工、商四民为良,“奴仆及倡优 隶卒为贱”(《清会典·户部》)。良贱通婚为违律婚。按唐律,“诸与奴娶良人女为妻者,徒一年半。女家减一等离之,其奴 自娶者亦如之。主知情者杖一百,因而上籍为婢者,流三千里。 即妄以奴婢为良人,而与良人为夫妻者,徒二年,各还正之。” 良贱不能通婚,是封建等级制度在婚姻关系上的反映。

最新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军法)。 2、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了(《吕刑》)。 3、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称为廷理。 4、战国时期,商鞅“改法为律”。 5、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是在1975年发现的。 6、汉代规定:“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令”。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三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 8、唐朝给授农民土地的法律称为均田法。 9、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习惯法,而无成文法。 10、元朝设置行中书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11、明朝简化税制“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1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合称“科道”,使监察机构一体化。 13、《资政新篇》是洪仁玕提出的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太平天国后期纲领性文件。 14、1906年,清政府制度了《大理院审判编制法》,就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加以规定。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16、北洋政府奉行特别法应先于普通法原则。 17、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在形式上实行三级立法体制。 18、1934年1月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同中农巩固地联合”的内容。 19、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人权条例规定,除_公安司法机关以外,任何机关团体不得进行逮捕、审问、死刑。 20、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审判机构的体制不断完善,审判机构一律改称人民法院。 二、单项选择题 1、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B )A、圜土 B、夏台 C、畿内 D、社 2、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审讯方法被称为(B ) A、五刑 B、五听 C、五行 D、九刑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B ) A、竹刑 B、《法经》 C、《宪令》 D、《大府之宪》 4、秦统一天下后,继续推行法家思想,对秦始皇政权和法制活动影响极大并成为其指导思想的是( C ) A、商鞅的思想 B、李斯的思想 C、韩非的思想 D、李悝的思想 5、为了限制士族对清议的操纵,南朝法律中设有( B ) A、重罪十条 B、清议禁锢之科 C、八议 D、准五服以制罪 6、唐律中的“谋危社稷”是指( B ) A、谋大逆 B、谋反 C、恶逆 D、谋叛 7、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始于( A )A、宋 B、清 C、唐 D、明 8、元朝由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C ) A、《大元通制》 B、《泰和律》 C、《元典章》 D、《至正条格》 9、明朝统治者为加重对官吏贪赃受贿罪的处刑,在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于( B ) A、《名例律》 B、《吏律》 C、《礼律》 D、《刑律》 10、清代以“四格”为标准考核官吏,其中品德操行方面的内容称为(A)A、守 11、清末设立的咨议局,依其章程规定,其性质是( B ) A、地方立法议会 B、各省采取舆论之所 C、督抚的咨询机构 D、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12、南京临时政府依据“天赋人权”理论,制颁一系列法令,其中意义最为深远的是(B ) A、禁止买卖人口令 B、权利平等令 C、禁烟法令 D、禁赌法令 13、《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行使统一解释法令及变更判例之权的是( B ) A、立法院 B、司法院 C、最高法院 D、行政院 14、中国宪政运动史上劳动人民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 B ) A、《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抗日救国十纲大纲领》 15、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确立于( C ) A、工农民主政权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建国后 三、多项选择题 1、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公布成文法后,反对者有(CE )A、邓析 B、子产 C、孔子 D、赵鞅 E、叔向 2、唐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四种即( ABCE )A、律 B、令 C、格 D、比 E、式 3、元代不动产买卖必须具备的要件是(ABCD)A、经官给据 B、先问亲邻 C、印契税契 D、过割赋税 4、《资政新篇》在社会改革方面提出的措施有( ABCDE ) A、革除迷信 B、禁吸鸦片 C、禁止溺杀子女 D、兴建医院 E、禁骄奢之习 5、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社会改革方面的法令有(ABE ) A、禁烟令 B、禁赌令 C、权利平等令 D、慎重农事令 E、改革称呼旧制法令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禹刑:传说为夏朝法律的总称。大抵是启及其后继者根据氏族晚期习俗陆续积累的习惯法,具体内容无

中国法制史习题

中国法制史习题 前言 一、问答题 1.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中国法制史的基本发展线索及基本特点是什么? 二、论述题 1.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制 一、选择题 1.讨伐有扈氏时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 )。 A.周武王B.秦始皇C.黄帝D.夏启 2.夏朝的法制观是( )。 A.奉"天"罚罪 B.威侮五行 C.禹刑 D."昏、墨、贼、杀" 3.“昏、贼、贼,杀”是夏朝法律内容,其中“杀人不忌为( )”。 A.昏B.杀C.墨D.贼 4.中国古代以羞辱、恐吓为特征的象征性惩罚称为() A.象刑B.赎刑C.鞭刑D.流刑 5.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先后实行了( )。 A.禅让制B.父死子继B、兄终弟及 D.嫡长继承制E.遗嘱继承制 二、问答题 1.简述中国法的起源。 2.什么是《禹刑》、《汤刑》? 3.夏商时期的刑法原则主要有哪些? 4.什么是奴隶制五刑? 三、论述题 1.试述夏商法制中的神权法思想。 第二章西周的法制 一选择题 1.《吕刑》的制定者是( )。 A.李悝B.商鞅C.邓析D.吕侯 2.汉代学者认为西周已经对民、刑诉讼作了一定区分。根据这种见解,西周时,民事诉讼称为( )。 A.质剂 B.傅别 C.狱 D.讼 3.西周时期全面负责中央司法事务的是()。 A.司寇B.小司寇C。大司寇D。士师 4.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5.西周的主要立法有( )。 A.《工律》B.《誓命》 C.《吕刑》D.《九刑》E.《九章律》 二、问答题 1.什么是宗法制?其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2.西周礼与刑的关系是什么? 3.西周刑法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4.什么是"五听"? 三、论述题 1.试述西周的法制指导思想。 2.什么是"礼"?西周礼的实质是什么? 第三章春秋战国的法制 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首次公布的成文法是在( )。 A、竹简上 B、鼎上 C、纸上D.帛上 2.《竹刑》是郑国大夫( )私自编撰的。 A.子产 B.邓析 C.赵鞅 D.赵盾 3.春秋时期,郑国公布成文法,提出反对的是( )。 A.孔丘B.商鞅C.魏文侯D.叔向 4.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叫( )。 A.司寇 B.廷理 C.廷尉D.大理 5.春秋时期,首次公布成文法典的国家是( )。 A.郑 B.晋 C.齐 D.楚 6.战国时期,提出"刑无等级"法治主张的是( )。 A.韩非 B.商鞅 C.李俚 D.吴起 7.《法经》共( )。 A.三篇B.七篇C.六篇D.九篇 二、问答题 1.春秋时期法家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法经》的篇目及内容是什么?它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如何? 3.试述商鞅在秦国的法制改革。 三、论述题 1. 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意义是什么? 第四章秦朝的法制 一、选择题 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提出的立法原则有()。 A.约法省刑B。礼法结合C.独尊儒术D。法令由一统 2.秦时主张在全国实行郡县制的是( )。 A.李斯 B.韩非 C.商鞅 D.李悝

中国法制史专题整理

中国法制史专题整理 刑罚 夏商五刑:墨、劓、膑、宫、大辟 周初《九刑》:墨、劓、刖、宫、大辟、流、赎、鞭、扑 西周中后期赎刑是《吕刑》的核心内容 秦“具五刑”:秦朝最残酷的死刑 “赀别”:秦朝经济刑之一,经济制裁惩罚官吏一般失职和百姓一般违法行为汉“亲亲得相守匿”原则 废除肉刑 魏晋《北齐律》标志着初步形成封建五刑制,分为:死、流、徒、杖、笞 唐以五刑为主:死、流、徒、杖、笞 《贞观律》中出现“加役流” 五代“刺配”(杖刑、流刑、刺面三刑合一);凌迟 宋宋真宗时期刺配刑上升为法定刑罚之一;南宋时以国家大法肯定凌迟 明《大诰》规定许多律外适用的酷刑;充军有终身(本人)和永远(子孙)定罪量刑“轻其所轻,重其所重” 清“发遣为奴”即将犯罪者发往边疆某地为八旗官兵或贵族私家之奴隶 五礼与六礼 五礼周礼名目即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吉礼:祭祀;凶礼:悼念;宾礼:天子诸侯;军礼:征伐;嘉礼:节庆 六礼西周婚姻仪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求婚;问名:姓氏出生;纳吉:祭祀; 纳征:聘礼;请期:婚期;亲迎:迎亲 八议 魏晋八议制度《曹魏律》: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勤、议贵、议功、议宾隋《开皇律》进一步完善八议制度 唐确定八议制度: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勤、议贵、议功、议宾) 十恶 南北朝《北齐律》确定重罪十条: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 隋《开皇律》改“重罪十条”为“十恶” 唐《名例律》规定“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 谋反:图谋、参加推翻封建政权; 谋大逆:图谋、毁坏皇帝宗庙、陵墓和宫殿;谋叛:图谋、背叛国家; 恶逆:一种殴打、谋杀尊亲属;不道:杀人、邪术诅咒; 大不敬:危害皇帝人身安全和尊严;不睦:亲族互相侵害; 不义:侵犯长官和夫权;内乱:亲族之间犯奸 五听与六赃 五听西周审问方式: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00

一、各章重点难点——二各章复习题及答案——三形成性考核答案 1.禹刑 禹刑是夏朝法律制度的总称。它虽然以禹命名,但并不是大禹所作,而是夏朝统治者制 定的,为了追念其祖先而名为“禹刑”。文献记载,禹刑规定了五刑,共三千条。 2.甘誓 甘誓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在“甘”(陕西省户县西南)发布的战争动员令。 《甘誓》里规定了“威侮五刑,怠弃三正”的内容。 3.圜土 圜土是夏、商、西周监狱的名称。因其在地下挖成圆形土牢,或是在地上用土筑成圆形土墙而得名。 4.夏朝的监狱。 夏朝已建立囚禁罪犯的监狱。据《竹书纪年》载:“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圜者,圆也”,“圜土”,是监狱的形象称呼,在地下挖成圆形的土牢,或是在地上用土筑成圆形的土墙。 夏朝在都城阳翟“均台”(今河南禹县)这个地方还设有中央直辖的监狱。相传夏桀曾把商汤“囚之夏台”。均台也叫夏台。所以后来“均台”和“夏台”都成为夏朝监狱的代称。 5.《甘誓》的发布及其主要内容。 甘誓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在“甘”(陕西省户县西南)发布的战争动员令。 其中规定了: (1)“有扈氏威侮五刑,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罚。”夏启向他的臣民宣告有扈氏的罪行,有扈氏不学习黄帝、尧、舜、禹四世的德行与政绩,不走正道,逆天而行,引起天怒人怨,因此上天要灭绝他,夏启奉上天的意志对他进行讨伐。 (2)“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意思是说,在战车左边的兵士,如果不好好从左边攻杀的人,你们就是不奉行命令;在战车右边的兵士,如果不好好从右边攻杀的人,你们就是不奉行命令;驾驭战车的兵士,如果不好好驾驭战马,你们就是不奉行命令。在先祖的神位前赏赐那些奉行命令的,在社神面前惩罚那些不奉行命令的。 6.夏朝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1)“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禹刑是以禹命名的夏朝法律制度的总称,其具体内容已无从查证。据后人追述,夏朝已经有了“五刑”,共三千条。 (2)“威侮五行,怠弃三正”。这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令,即军令《甘誓》中一条罪名。 (3)“昏、墨、贼,杀”。其中的昏、墨、贼是夏朝的三个罪名,杀是刑名。“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每空0.5分,30空,共15分) 1、周朝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提出了“__以配天,明德慎__”的思想。 2、西周时,司法官员贪赃枉法之类的犯罪,称为“五过之疵”,主要指“惟官、惟反、_______、_______、惟来”等五种行为。 3、周代有所谓“三赦”之法,即赦幼弱、赦老耄、_______。又有“三宥”之法,即宥不识、_______、宥遗忘。 4、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在财产权利方面基本上是诸子平均分配遗产,出嫁女一般没有继承权。在政治特权及宗法权利的继承方面实行的是_______。 5、在秦代,一些判案成例也有法律效力,称之为_______。 6、汉景帝时曾规定,老幼、孕妇、师、侏儒等“当鞫系者,_______之”。意即不戴刑具、不加桎梏。 7、自汉代开始,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国家正式确定了按照季节执行赏罚的制度,此即“_______、_______”。 8、曹魏时,受《周礼》“八辟”的影响,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八议”制度,八议分别是议亲、议故、议贤、_______、议功、议贵、_______、议宾。 9、南北朝时,法律首创以_______或_______抵当徒刑的制度,称为“官当”。 10、《唐律》由十二篇组成,即名例、卫禁、职制、_______、厩库、擅兴、盗贼、_______、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11、唐律首次将六种非法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归纳到一起,称为“_______”。即强盗、窃盗、枉法(赃)、不枉法(赃)、受所监临、坐赃。 12、_______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雕版印行的法典。 13、_______是世界史上的第一部法医学著作,其作者是南宋人宋慈。 14、清代,每年秋天在北京由九卿、詹事、科道、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进行两次大的会审,其中对当年各省上报的死刑案件及往年的死刑监候案件进行的会审称为;对京师刑部狱中在押死囚进行的会审称为_______。 15、清代,每年夏天要进行一次集中审录轻罪囚犯的会审活动,旨在“断薄囚、出轻系”,称为_______。 16、明清时代省级专职司法官员是_______,它是由宋元时代的各路专职司法官员_______演变而来的。 17、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正式宪法文本——《中华民国宪法》。这是贿选总统_______当政时颁布的,人称_______。 18、中国近代第一部民法典草案产生于_______时期,第一部正式民法典颁布于_______时期。 19、中国法律近代化完成的标志是******南京政府时期体系的形成。 二、判断正误并作出更正或简单说明理由:(每题2分,15题,共30分) 1、《周礼》是周朝的礼仪教材,后人把周代的所有礼仪习惯称为“周礼”。 2、“神判”的意思是神的裁判,“天罚”的意思是天的惩罚。

中国法制史答卷

《xx法制史》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试述《法经》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 公元前5世纪魏文侯任李悝为相,制定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部法典。《法经》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比较完善的封建成文法典,它的内容包括盗、贼、囚、捕、杂、具六篇。盗法是针对危害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的法律;贼法是规定危害人身安全的犯罪行为的法律;囚法和捕法主要是规定抓捕、审判、囚禁犯罪人的法律;杂法是规定其他危害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六禁;具法是规定刑罚的加减方面的法律。历史意义: a.《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六篇的内容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包括总则性的规定和分则性的规定,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及法典的体系,此后秦朝和汉朝等封建王朝的法律无不受其影响。所以《法经》是封建律典的蓝本。 b.《法经》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秦代的法律形式有哪些? 答: 秦朝的法律形式,从史书记载和出土的秦简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律。商鞅改法为律。律为当时最主要的法律形式。 2、令(制、诏)。xx曾宣布: “命为制,令为诏。”当时命、制、令、诏,从法律意义上说并无区别。律与令经常并列使用。

3、式。“式”作为一种法律形式,最早出现于秦,如上述《封诊式》,其中也有对司法官吏“治狱”的要求。 4、法律答问。《法律答问》对秦律的某些条文、术语和律义以问答的方式作了明确的解释。这对正确运用法律,更有效地贯彻立法意图,具有重要作用。 5、廷行事。是司法审判的成例。《法律答问》中多次提到“廷行事”,这说明《廷行事》在当时的司法实践中已成为律文之外可以援引的成例。 此外还有“程”、“课”等法律形式。 《法律答问》是以问答形式对秦律某些条文、术语以及律文的意图所作的解释。 3、简述春秋决狱。 答: 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西汉中期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来的,是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判断方式,主要用孔子的思想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即除了用法律外,可以用《易》、《诗》、《书》、《礼》、《乐》、《春秋》六经中的思想来作为判决案件的依据。《春秋》是孔子修订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 4、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地位。 答: (1)在政治上,它不仅宣判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死刑,而且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2)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帝制非法、民主共和合法的观念;

最新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好资料学习-----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在每小题每小题(本大题共30小题,1分,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前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1.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A.夏 B.商 C.周 D.秦 2、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A、圜土 B、夏台 C、畿 内 D、社 ( ) 3.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 B.断手、刖、劓、宫、大辟 C.墨、劓、刖、宫、大辟 D.醢、脯、劓、墨、大辟 、西周时期,法官在审讯中要察言观色,注意当事人的表情,这种4 审讯方法被称为() B、五听 C、五行 D、九刑A、 五刑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5 是()《宪令》 D、《大府之宪》、A、竹刑 B《法经》 C、《兴律》6.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 ) 和《杂律》 D.《厩律》A.《具律》 B.《盗律》 C. 、凌迟刑作为法定刑始于()7 D、明、宋 B、清 C、唐A 、在汉朝,由秦的“课”发展而来的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8 )

单行法规称为(、比、科 D、令A、律 B C 9、三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 A、“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B、“拨乱之政,以礼为先”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C、“拨乱之政,以德为先” D、“拨乱之政,以律为先”( ) 《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10.将《新律》之两篇的律典是 A.《九章律》 B. D. C.《北魏律》《北齐律》《晋律》 ( ) 11.隋朝的律有《开皇律》和 A.《大律》 B.《泰始律》 C. D.《武德律》《大业律》 ( ) 12.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 A.《名例》 B.《刑名》 C.《法例》 D.《具律》 13.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规定于().《开皇 D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律》 )14.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 大不敬A.不孝 B.恶逆 C. D.不义 )15.充军作为正式刑名,始自( .清朝.宋朝 B.明朗 C D.元朝A )16.明代中央的审判机关是( .刑部 B.都察院 C D.御史台A.大理寺

2018年电大中国法制史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中国法制史考试试题及答案 简答题 简述中国法制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 1.“礼”源于祭祀; 2.“刑”起于兵; 3. 礼刑结合; 4. 家族本位 简述夏代“天讨”、“天罚”的神权政治法律观。 在中国文明史的初期,“天”的观念在人们思维中占有重要位置。“天”被视为万物的最高主宰和本源。这种“天道”观被统治者用来作为解释行使政权、适用法律的最终依据。他们声称自己是奉“上天”之意来治理天下;适用法律、实施刑罚也是奉行“天意”;即所谓“天讨有罪”,“天命殛之”,“恭行天之罚”等。以此来加强其政权和法律制度的威慑力量。在夏及以后的商周时期,“天讨”、“天罚”的观点是当时最为流行的官方政治法律观,直接影响到当时的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 简述商朝的罪名与刑罚。 1.罪名: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舍弃啬事、不有功于民等; 2.刑罚种类:死刑、肉刑、徒刑、流刑四种。其中五刑包括墨、劓、剕、宫、大辟。 简述奴隶制“五刑”。 1.“五刑”是指长期存在于中国奴隶制时代的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常用刑。这五种刑罚由轻至重,构成了中国早期法律中完备的刑法制度。 2.墨刑:在罪人面上或额头上刻刺并涂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劓刑:割去受刑人的鼻子;剕刑:砍去受刑人足的重刑;宫刑:破坏受刑人生殖器官的残酷刑罚;大辟:死刑 商朝的法律制度在夏朝的基础上继承了些什么,发展的又有些什么? 在法律思想上,商朝继承了夏朝天讨、天罚和神判的特色,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发展出与占卜巫术相结合。上网在哦喂上帝申领在人间的代表和祖先神灵在当世的代表,为了取得天命神意,往往借助占卜,从而在宗教思想上对人进行统治,所以这也成了法律上进行判决的一大依据,这有利于统治者权力的巩固。法律制度方面,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制度,同样仿夏朝的禹刑制定了汤刑,但在此基础上的刑法,商朝的刑罚制度相当严酷,具有“临时制刑”的特点。主要罪名也比之于夏朝更为丰富,刑罚种类也多了徒刑这一种。出现了类似于后世的族诛的刑罚。商朝还出现了一些行政法律、民事法律,如婚姻、继承制度。 夏朝的法律主要规定可哪些罪名? 夏朝法律中虽然尚未形成完整的罪名体系,但是统治者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定型化的罪名。夏朝确定的罪名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据史书所载,夏朝初期的司法官皋陶对“昏”、“墨”、“贼”三种犯罪均处以死刑。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 (二)夏朝的军事法令中规定有“弗用命”、“不恭命”之罪,即在作战中对于不努力执行君王诰命、不服从君王诰命的人处以死刑。 (三)为保护血缘关系的稳定,夏朝法律中规定了不孝罪。据史书记载,不孝罪是夏朝最严重的犯罪之一,所谓“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简述商朝“内外服”的司法机构。 商朝的政治、司法统治比夏朝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商王的权威进一步加强外,商朝将中央与地方的统治关系以“内服”、“外服”的方式加以确定。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为“内服”;与商部落联盟、听从商王命令的其它地区为“外服”,在这些地区生活的部落,其首领被商王封为诸侯、伯,有很大的独立性。在司法机构的设置上也是如此,“内服”地区由商王直接控制,“外服”则由诸侯实施司法统治。商朝的司法官由高级贵族以世袭的方式担任。 简述春秋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

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

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国法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 1.中国法的起源:“刑起于兵,礼源于祀”的含义 2.刑罚的原则和主要罪名 2.1天罚神判的法治指导思想(自然神到人格神) 2.2刑罚的原则: (唐虞)“眚灾肆赦,怙终贼刑”-过失减免刑罚,故意或惯犯加重处罚 (夏)“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反对错杀无辜和滥罚轻罪 (商)“殷罚有伦,义刑义杀” 2.3 罪名 夏-不孝,违命,昏,墨,贼 商-乱政,疑众,巫风 第二章:西周的法律制度 “明德慎罚”“刑兹无赦”“刑罚世轻世重”的法律思想 1.“五过之疵” 西周关于法官责任制度的规定,严禁司法人员徇私枉法。“五过之疵”指司法人员应当杜绝的徇私枉法,出入人罪的五种弊端,分别是惟官(同僚关系)、惟反(敲诈勒索囚犯令其翻供或隐瞒实情)、惟内(亲属关系)、惟货(索贿受贿)、惟来(勾结往来)。这五种行为依法与涉案罪犯同等处罚。 2.周礼与吕刑 周礼集西周的政治法律制度与伦理道德规范之大成;调整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维护宗法等级秩序;预防违法犯罪;周礼贯穿着一条“亲亲”“尊尊”的原则。以孝和忠为核心。 l 了解礼与刑的关系:1.出礼入刑,礼的功能在于正面的积极指导,刑的功能在于处罚及遏制犯罪;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3.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1】婚姻的原则 一夫一妻原则,男尊女卑原则 【2】婚姻的成立 l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l 唐律规定了卑幼在外的合法婚姻受到一定的法律保护。 【3】成立要件 l “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l 唐律规定只要有“报婚书”或“受聘财”之一,婚姻即有效力。 【4】婚姻关系的限制 l 同姓不婚 l 良贱不婚

中国法制史单选题

1、将“法”改为“律”,是在(C战国时期的秦) 2、夏朝有五种刑罚,共(D三千)条。 3、“威侮五刑,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B战争动员令) 4、“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D杀) 5、夏朝“昏、墨、贼,杀”的制度。据叔向解释:“杀人不忌为(C贼)” 6、在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A夏朝) 7、《竹书纪年》记载:“夏帝芬三十六年作(D圜土) 8、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据叔向解释:“已恶而掠美为(A昏)” 9、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据叔向解释:“贪以败官为(B墨)” 10、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A夏台)” 11、夏朝出现了一种制度,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这种制度叫做(C赎刑) 12、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动员令叫做(B甘誓),它也是夏朝的法律。 13、我国奴隶制国家的第一个国王是(D启) 14、原始社会部落首领的继承实行(A禅让制) 15、夏、商、周三代的法律用来命名的是(A刑) 16、商汤讨伐夏桀时发布的命令是(B《汤誓》) 17、炮烙之刑出现于(D商朝) 18、夏商时期将死刑称为(A大辟) 19、大奴隶制五刑中,破坏犯罪者的生殖器官,进而残害机能的刑罚是(D宫刑) 20、商朝法律制度的总称叫做(B汤刑) 21、“刑名从商”是(A荀子)针对商朝的刑事法律制度而总结的。 22、商朝初期王位继承实行(B兄终弟及),辅以父死子继。 23、商纣王曾囚周文王于(B 里)。 24、商汤讨伐夏桀时,宣布了夏桀的一条罪名,即(A 舍弃啬事) 25、史料记载,商朝的九侯触犯了商王,而受到(C醢)的刑罚。 26、商汤灭夏之后,吸取夏桀灭亡的教训,告诫他的诸侯们,禁止(D不有功于民) 27、商朝有一种罪名相当于后世的诈伪、内乱、谋反等罪名,这个罪叫做(D暂遇奸宄) 28、《吕刑》的作者是(D吕侯) 29、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即成文刑书是(A《九刑》) 30、西周的判例叫(C成) 31、西周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朝统治的那些内容,即(D殷彝) 32、西周初期,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将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定使之成为法定的典章制度的那个人是(C周公) 33、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A明德慎罚与以德配天) 34、西周规定了“寇攘与杀越人于货罪”,即后世的(B 强盗罪) 35、周朝统治者吸取商场灭亡的教训,要求官吏勤于政务,不要饮酒,规定了一条罪名收做(D群饮罪) 36、西周的拘役来于(C坐嘉石)37、西周的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 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D田里不鬻) 38、西周的买卖契约叫(A质剂) 39、西周结婚要遵循“六礼”的程序。其中男家请媒人 到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备 上其他礼物前去求婚,请求女家收下的程序是(A纳采) 40、《周礼》规定,丈夫可以以多种理由休弃妻子,叫做 (B七出) 41、西周自成王以后,王位继承开始实行(D嫡长继承 制) 42、西周时期,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为(D小司寇) 43、西周的民事诉讼叫做(A讼) 44、西周法律规定,民事案件要缴纳诉讼费,形式为(B 束矢) 45、西周法律规定,刑事案件要缴纳诉讼费,形式为(A 钧金) 46“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最早规定在(C西周) 47、“以五声听狱讼”中“五听”作为断案的依据,最早 规定的时间在(C西周) 48、晋国赵鞅公布成文法时遭到(A孔子)的反对。 49、子产是春秋时期(A郑国)的贵族。 50、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人是春秋郑国的(D子产) 51、春秋时期最早公布成文法的是(B郑国) 52、竹刑的作者是春秋郑国的(A邓析) 53、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将刑罚条写在(C铜鼎)上。 54、春秋时期郑国的邓析将刑罚条写在(A竹简)上。 55、晋国的“常法”是(B赵盾)制定的。 56、“被庐之法”是春秋(B晋国)制定的。 57、战国时期魏国制定了一部法典,其作者认为“王者 之政莫急于盗贼”,这部法典是(D法经) 58、改“法”为“律”是战国时期的(C商鞅) 59、商鞅入秦国变法改革,携带了李悝的(D法经) 60、战国时期楚国在悼王时任用(B吴起)任令尹,实 行变法。 61、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不别亲疏,不殊贵贱, 一断于法”的中心思想是(A取消旧奴隶主贵族在法律 上享受的特权) 62、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初具体系的法典是(A《法 经》) 63、《法经》共(C六)篇。 64、《法经》的作者是(A李悝) 65、秦朝关于案件的调查、勘验、审讯等程序的文书程 式的法律形式是(B式) 66、秦朝的法廷成例叫做(B廷行事) 67、在秦朝中央的三公中,掌管军事的是(B太尉) 68、秦朝对官吏考课的内容是(B五善五失) 69、秦朝有一种将罪犯活着投入水中使其淹死的刑罚, 叫做(A定杀) 70、秦朝有一种以极端残忍的死刑与肉刑并用的刑罚, 是(D具五刑) 71、秦朝多对麻风病人犯罪所适用的刑罚是(C定杀) 72、秦朝一种徒刑,即强制男犯白天修筑长城。这种刑 罚是(C城旦) 73、秦朝的鬼薪适用于男犯,它的刑期为(C三年) 74、在秦朝,多用于惩罚轻微犯罪官吏的刑罚是(D谇) 75、秦朝有一种罪名,即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时的各项 政策的制度,此罪叫做(D以古非今罪) 76、秦律规定,禁止偷偷地移动田界的标志,否则构成 (B盗徙封罪) 77、秦朝关于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立法主要是(A《田 律》) 78、秦朝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叫(C廷尉) 79、秦律规定,宣判后,如果当事人不服,可以上诉, 秦朝叫做(C乞鞫) 80、“君权神授”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D董仲舒) 81、皇帝制度的理论化、神秘化,开始于(C汉朝) 82、汉初至文景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的主导是(A黄老 思想)。 83、汉武帝之后,汉朝的法制指导思想的主导是(C儒 家思想) 84、汉武帝之后,法制指导思想的核心是(B德主刑辅) 85、在历史上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是(D 董仲舒) 86、两汉的立法活动始于汉朝建立前的(D约法三章) 87、汉朝律典的代表是(C九章律) 88、汉朝以典型判例作为法律形式的一种,称做(C决 事比) 89、汉朝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叫做 (C科) 90、汉代对特定人才的任用方式叫做(C征辟) 91、汉代致仕年龄是(C七十) 92、最早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思想的人是(B 孔子) 93、汉朝首次下诏废除肉刑的皇帝是(C汉文帝) 94、汉律规定,女子犯罪量刑,可以不亲自服徒刑,每 个月出钱三百以顾人,此刑罚叫做(A女徒顾山) 95、在汉朝,如为农民起义通风报信、提供饮食,则构 成(D通行饮食罪) 96、汉朝规定,吏民如知有人犯法,必须举告,否则就 是(D见知故纵) 97、汉代诸侯百官的器用、服饰、乘各有规制,如有“逾 制”,即构成(B僭越罪) 98、汉代的买卖契约叫做(C券书) 99、汉代的起诉叫(A告劾) 100、汉代对被告人进行审讯叫(C鞫狱) 101、汉代对当事人进行判决叫(D断狱) 102、汉代经过审讯,得到口供,三日后再行复审,叫做 (D传复) 103、汉朝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同秦朝一样,叫做(B 廷尉) 104、汉律规定,如果官吏不执行而且阻碍皇帝诏令,侵 犯皇权,则定为(D废格诏书罪) 105、“八议”最早规定在(A魏律) 106、开始区分律和令的是(A晋律),其中规定“律以 正罪名,令以存事制”。 107、以下确立封建制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是(C北齐律)。 108、北周的中央审判机关叫做(D秋官大司寇) 109、中国古代设置“登闻鼓”始于(B西晋) 110、封建法典的(A十恶)源于“重罪十条”。 111、改具律为刑名,冠于律首的法典是(A魏律)。 112、第一次将儒家的“服制”列入律典的是(B晋律) 113、晋律规定买卖田宅牛马要向国家缴纳总价值4%的 税收,称为(A契税)。 114、北齐时,将廷尉改为(D大理寺) 115、御史台发展为独立的中央监察机关是在(C三国两 晋南北朝)。 11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纳礼入律的典型代表是(D服 制入律) 117、最早规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B《开皇律》) 118、唐宣宗时期,将刑律分类为门,附以有关的令、格、 式,编成(B《大中刑律统类》) 119、唐律关于户籍、赋役、土地、婚姻方面的内容规定 在(C《户婚》)律。 120、最早确立“十恶”罪名的封建法典是(D《开皇律》) 121、在唐朝遇重大案件,常由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 御史中丞共同审理,叫做(B三司推事) 122、《开皇律》规定的笞刑分(C五)等。 123、隋朝以(B刑部)为中央司法行政机关。 124、狭义上的唐律,指(A《唐律疏议》) 125、《永徽律疏》的篇目共(C十二篇) 126、《唐律疏议》中相当于现代法典总则的篇名为(D 名例律) 127、《唐律疏议》的第十二篇的篇名为(D断狱律) 128、隋唐时期最高行政机关是(B三省六部) 129、唐代官吏退休的年龄是(C七十) 130、在“十恶”中,将侵犯皇帝尊严的行为称为(D大 不敬) 131、唐宣宗时期编成的《大中刑律统类》共(D121) 门。 132、“八议”中有“议宾”一项,指的是(D前朝皇帝 的后代)。 133、加役流作为死刑的减刑始于(C《贞观律》) 134、唐律中凡是不列入其他“分则”篇的犯罪,都归于 (A《杂律》) 135、唐朝全国设十个监察区,监察区的名称叫(A道) 136、《开皇律》的篇章体例主要依据(B《北齐律》) 137、唐律中的五刑制度分为(C二十)等。 138、根据唐律规定,图谋侵害皇帝的宫殿、宗庙、山陵 的行为是(D谋大逆) 139、唐律规定,不同国家侨居中国的外国人相犯,处理 的原则上适用(B唐朝的法律) 140、一部保存至今最早的、最完整的、具有封建国家行 政法典性质的文献是(A《大唐六典》) 141、唐律为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不受损失,允许其扣押债 务人的财产抵债,这叫做(C牵掣) 142、法典体例在宋朝发生了变化,采用(C刑统)作为 法律形式。 143、宋朝将判案的成例叫做(C断例) 144、宋朝尚书省和中央其他官署对某事所作的指示或决 定,对以后同类事件具有约束力,与敕、令并行,这种 法律形式叫做(B指挥) 145、宋朝中央官署可依就某项法令作解释,所作的解释 叫做(C申明) 146、宋朝中央官署根据过去敕文或其他案卷所作出的决 定,叫做(D看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