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雾霾现状及产生原因

我国雾霾现状及产生原因
我国雾霾现状及产生原因

我国雾霾现状、产生原因

一、雾霾现状

2013年12月伊始,我国的中东部城市的天空被蒙上一层厚厚“面纱”。空气质量较差,能见度较低,天气污染较重。人们面对天气突然变化的“袭击”,措手不及又无可奈何,网友在微博中调侃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街头牵着你,却看不见你。”很多网友感叹,想在雾霾中把城市看清,更想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今天的空气变得如此糟糕。

去年全国平均雾霾日数52年以来是最多的一年。国家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在2013年11月1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道“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2.4天)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其中,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重庆、天津均为历史同期最多。”

2013年10月中东部雾霾呈现高发态势,我国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中部和北部、华南中西部及四川东部、重庆等地雾霾日数在5天以上;其中山西南部、河南、江苏、浙江中北部、安徽北部、湖北中北部、四川中东部、湖南中部、广东西部和广西东部、北京、天津达10至15天;山西东南部、河南大部、江苏大部达15至20天,部分地区超过20天。

2014年春节期间,北京等人群密集的大中型城市迎来了又一轮雾霾天气,过年不敢出门,出门必须带口罩。北京连续十多天看不见太阳,人们天天看着伸手不见五指的天空,只能无可奈何的感叹。进入4月,随着气候变暖,国家的治理,西北风的来临,一些城市的天空终于变得万里无云。

二、雾霾产生原因

1、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

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2、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3、PM2.5是“罪魁祸首”

PM2.5的主要来源有多种。一是汽车尾气。二是道路扬尘和建筑施工扬尘。三是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四是冬季取暖时燃烧煤炭低空排放的污染物。五是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以及垃圾焚烧产生的烟尘,这也是PM2.5的重要来源。

英国伦敦又称“雾都”,其缘由就是以前的伦敦上空烟雾缭绕,

迷茫一片。尽管街头路灯明亮,但能见度却相当差,人们甚至看不清10米以外的东西,总感到眼前模模糊糊。但现在以“雾都”形容伦敦却已经名不副实,现在的伦敦上空已经看不到昔日的浓烟滚滚,黄雾弥漫,而是如同一个生态公园,生机盎然。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增长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存在资源大量消耗,并且利用效率低等问题。而这些对资源的不合理消耗以及对环境保护的不注重,也使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雾霾天气,尤其是北京,俨然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雾都”。越来越严重的雾霾问题已使人民怨声载道,也使政府将推出解决措施提到了日程。现在中国也已经有了一些措施,如私家车限号行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雾霾问题,但距离解决问题还较远。因此,我国可以借鉴英国伦敦治理雾霾的经验,为我国治理雾霾提供借鉴。下面使我们小组讨论出来的一些解决办法。

第一,中国应制定出台治理雾霾的相关法律。法律是规范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有了法律制度的约束,人们的行为便会依法而行,效果也会更加显著。英国1956年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规定城镇要使用无烟燃料,推广使用电力和天然气,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被迁至郊外等。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英国相关法律的出台和执行对英国治理雾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整个社会都按照防治污染法行事,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中国也应效

仿英国,制定相关法律,并且严格推行,加大力度,这样才能加快治理雾霾的步伐。

第二,中国应改变传统的资源使用方式,加大使用清洁能源。相关数据表明,在过去的十年,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增长迅速,已经于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持平,在2011年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而英国当时与中国现在的情况相似,英国19世纪的霸主地位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其庞大的煤炭矿床之上。由于煤炭消费量直线上升,英国各城镇上空的雾越来越浓,而过量的煤炭消耗让英国人深受其害,仅1952年12月的“大烟雾”就导致上万人死亡,数不清的工业和家用烟囱向空气中喷射的烟尘与本来就湿重的雾气混合形成有毒的雾霾,而之后英国煤炭的消费也在1952年达到峰值。但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能源开始走向多元化,最先是使用水电,之后陆续使用天然气、原油以及再后来的可再生能源,煤炭消费量显著下降。所以现在中国应加大控制煤炭的消费量,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并且使用更加清洁的能源,如天然气等,并且要尽快找到相关能源,可以替代我国的火电发电。

第三,中国要扩展绿地,加大治理交通污染的力度。伦敦的绿化做得相当好,伦敦的人均绿化面积有24平方米左右,在伦敦市中心也保留着海德公园、詹姆斯公园等大片绿地,在伦敦周围也有大片的环形绿化带。这些绿化对于治理空气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伦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业,限制私家车数量。中国也应该加大城市绿化面积,减缓房地产事业发展速度,使房地产降温,将一些用地分配给城

市绿化而非建造楼房。对于交通问题,应鼓励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给乘坐者一定的价格优惠;并且加大建设力度,减缓公共交通工具的拥挤问题,缓解道路拥堵问题。

第四,中国应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英国治理雾霾措施中,产业转型是关键。英国不再单纯依赖制造业,而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以绿色经济产业为例,如今的英国绿色经济产业是为数不多的持续增长行业,年均增长率超过4%,每年可以容纳40万人就业,而且这一数字还将不断上升。中国现在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也已经世界闻名,产业结构调整也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我国应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雾霾成因调查报告

“霾”之殇 ——关于雾霾天气的调查报告 目录 一、调查背景 二、雾霾天气景象 三.调查问卷数据 四、雾霾天气的成因 五、雾霾天气危害 六、防护措施及建议 七、总结 一、调查背景 伴随着马年春节的来临,不断出现的雾霾天气,使很多人不能如期回家过年,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空气污染?怎样去治理这种污染呢?为此,我通过实地观察、上网查资料等方法,对此进行了调查。 二、雾霾天气景象 霾罩兰溪,不见天日 总之,2013学年的寒假,我们是在严重的雾霾天包围中艰难生存。那么,这可恶的雾霾天是怎么会形成的呢?我带着这个问题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 三.调查问卷数据 那么,什么是雾霾?雾霾是怎么形成的?雾霾对人体有什么样的危害?对于雾霾,我们应该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于是,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问卷及数据如下: 关于对雾霾天气的小调查(问卷及数据) 三.调查问卷数据 那么,什么是雾霾?雾霾是怎么形成的?雾霾对人体有什么样的危害?对于雾霾,我们应该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于是,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问卷及数据如下: 关于对雾霾天气的小调查(问卷及数据) 1、您对本次雾霾天气是否关心?( ) A.关心 79% B.不关心 6% C.没想过 15% 2、你是否知道雾霾对人体的危害?() A.非常清楚 15% B.有所了解 67% C.不太清楚 18% 3、PM2.5的标准中文名是( ) A..悬空细尘 14% B.微尘 21% C.超细悬空尘颗 65% 4、您是否对本次雾霾天气采取了防御措施?( ) A.未采取 55% B.已采取 21% C.打算采取 24% 5、雾霾天气对您有何影响?() A.出行 22% B.健康 32% C.心情 46% 6、在雾霾的天气下,您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出行?() A.步行 48% B.自行车 4% C.私家车 5%

雾霾与国内空气污染现状解析

雾霾与国内空气污染现状解析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烟霞)。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白天湿度小时,霾占据主力,相对湿度在80%到90%之间。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空气中水汽氤氲。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雾霾天气的形成是主要是人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旭莱特空气净化器能很好的让室内空气清洁如新。 2014年1月4日,国家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2014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基本含义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这也是2013年1月份全国大面积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 霾(mái),也称灰霾(烟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和灰色。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组成成分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旭莱特新风系统能让室内室外空气循环,滤除雾霾等杂质,让空气新鲜,洁净。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PM2.5,也就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雾霾形成的原因及措施(整理版)

雾霾形成得原因及措施 一、雾 定义;雾就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得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得气溶胶系统,就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得产物。 物理本质:雾与云都就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得产物。所以雾升高离开地面就成为云,而云降低到地面或云移动到高山时就称其为雾。 多发季节:深秋至来年初春,早晨。 雾形成得条件:一就是冷却,二就是加湿,三就是有凝结核,四就是逆温,五就是静风与微风。 雾消散得原因 一就是由于下垫面得增温,雾滴蒸发;二就是风速增大,将雾吹散或抬升成云;再有就就是湍流混合,水汽上传,热量下递,近地面雾滴蒸发。 雾得类型: 1、辐射雾:晴朗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失热多,气温低,水汽凝结形成得雾; 2、平流雾:暖而湿得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得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得雾; 3、混合雾:兼有上述两种原因形成得雾叫混合雾; 4、蒸发雾: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

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得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上层空气存在逆温现象。沿海,暖流经过得地区,多蒸发雾,寒流经过得地区,多平流雾;盆地多混合雾。地势低,雾日多。 二、霾(mái) 也称灰霾(烟霞) 指空气中得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这得非水物质得气溶胶系统造成得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 时间:秋冬季节,它可在一天中任何时候出现。 灰霾成因有三: 1.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与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得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与近郊区周边积累;例如,冬季,影响我国得冷空气活动较常年偏弱,风速小,风力弱,大气层比较稳定。 2、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得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得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得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与近地面。 3、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得增加。随着城市人口得增长与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与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形成在城市及其郊区。PM2、5就是形成雾霾天气得主要原凶,使用柴油得大型车就是排放PM2、5得“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单位得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使用汽油得小型车虽然排放得就是

雾霾的现状及其难点

雾霾的现状及其难点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雾霾已成为一种环境污染,甚至是环境灾害。它对人体健康、生产生活、交通安全等方面带来诸多危害,因此,笔者通过对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治理雾霾现象建言献策。 针对一个或两个感兴趣的灾害天气类型,收集造成严重气象灾害的历史个例。关键词:雾霾危害综合防治 引言 雾,本来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现象,然而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社会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气溶胶污染日益严重。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危害民众健康、引发交通事故,进而危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来我国部分地区大都遭受雾霾天气影响,雾霾现象已成为当前的热点焦点问题,中国长江河谷、四川盆地、黄淮海地区和珠江三角洲是目前我国存在的4个霾天气比较严重的地区。因此,本文通过对雾霾天气进行研究,指出其含义、原因及危害,提出控制措施,以预防雾霾天气的发生,减少雾霾天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对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雾霾天气的相关知识介绍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显然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世界气象组织以及中国观测规范对此也都有明确规定。雾是指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的自然现象。而在中国气象局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灰霾天气被这样定义:“大量极微细的干性尘粒、烟粒等(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均匀悬浮于空中,使空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当水平能见度低于10.0km、相对湿度小于80%时,排除降水、扬沙、浮尘、烟雾、吹雪、雪暴、沙尘暴等天气现象造成视程障碍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得远处光亮物略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以上即为雾霾的气象学定义。

论雾霾环境产生的原因及治理策略

论雾霾环境产生的原因及治理策略 研1527班 摘要: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加剧,颗粒物“隐形杀手”群体逐渐变得庞大,成分变得复杂,“杀伤力”也渐渐增强。不管是常见的灰蒙蒙的天空,还是不时出现的天气这些其实都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浮游在空中,使能见度降低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本质上正是无处不在的颗粒污染物造成的。如何降低雾霾出现的几率,减轻雾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已经成为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我国现阶段雾霾天气的现状分析了雾霾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借鉴发达国家如何应对雾霾天气的经验,提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治理雾霆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字:雾霾产生原因治理策略 一、引言 回溯历史,伦敦市于1952年由光化学烟雾致使4000多人死亡的画面仍清晰可见。犹记得受此事件影响,短短的两个月内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历史惨痛的经验教训,使我们不得不严肃对待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诚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雾霾范围不断扩大、程度持续加重,仅在2013年1月份就出现了4次雾霾,覆盖范围多达30个省(区、市)。据相关报道,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更有数据表明,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有7个在中国(比如南京,2013年内雾霾天数高达242天,更甚至于2015年还出现了雾霾自带颜色的“奇景”)。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工作学习,社会交往等等一系列日常生活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产生雾霾的原因 若不想让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永远成为记忆里的画面,就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探究雾霾天气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从根源上阻断其产生蔓延,还我们一个自由呼吸的美好环境。通过对以往学者研究成果以及近几年历史报道数据的研习,本文将引发雾霾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汽车尾气

雾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文献综述穆迪

1.雾霾污染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1)雾霾的概念 雾霾中的雾是近地面的云,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硫酸、灰尘等组成的气溶胶。在一定光照,温度,湿度和动力因素雾和霾相结合就形成了雾霾。雾霾的主要成分是直径不大于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称为。首先 PM 是“particulate matter”的英文缩写,是指可吸入颗粒物质,在环境领域被称为颗粒物,在大气科学领域被称为大气溶胶粒子。按气象学定义,雾是水汽凝结的产物,主要由水汽组成;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的定义,霾则由包含 PM 在内的大量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形成。通常将相 对湿度大于 90%时的低能见度天气称之为雾,而湿度小于80%时称之为霾,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则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形成的,称之为雾霾。 (2)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 雾霾污染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既有人为原因,也有大气原因。人类活动中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使得污染物大量排放,为雾霾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说“污染是元凶”;大气运动包含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在雾霾污染形成过程,空气运动扮演“帮凶”的角色。根据中国科学院最新调查发现,中国大陆雾霾污染源主要是燃煤、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生物质燃烧以及扬尘沙尘。其中是主要污染物,其污染源所占比重如图 1-1 所示。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排放物形成的一次颗粒物通过地面的界面反应,形成二次无机颗粒;同时其他废气通过大气输送和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有机颗粒物,这样就形成雾霾的物质基础。气溶胶与湿润的空气在大气条件出现水平方向连续静风和垂直方向逆温时,就产生雾霾,而雾霾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雾或轻雾。 图 1-1 主要来源占比图 (3)雾霾污染的危害 1-3-1雾霾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国民经济运行、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居民身心健康。雾霾天气发生时,空气湿度低于百分之六十,可吸入颗粒物质均匀浮游在于空中,颗粒物质对大气具有一定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空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通讯,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可吸入颗粒物,尤其是可入肺颗粒物通过进入人体循环系统,造成呼吸道炎症、肺炎等病症,加重了人们对于雾霾污染的恐惧感,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雾霾天气发生后,严重的视程障碍威胁着城市道路、高速公路、航空港、海港、航道的安全。2013年1月北京雾霾事件中,曾发生多起交通事故,1月31日雾霾天气加 冻雨双重影响,导致望京往太阳宫方向高架桥上发生100多辆车追尾事故。 (4)雾霾的分类及物理特征 根据能见度和含水量将雾霾过程划分为雾、轻雾、湿霾、霾 4 个不同阶段。雾、湿霾阶段的相对湿度平均为 95%、91%,轻雾和霾阶段平均相对湿度接近,均为 79%。4 个阶段的主要发生顺序为霾?轻雾→湿霾→雾→湿霾→轻雾?霾,雾前湿霾阶段持续时间长于雾后。尺度>2μm 以雾滴为主的粗粒子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在雾阶段均显著大于其他 3 个阶段,其中霾阶段浓度最低。雾滴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谱在 5μm、13μm 及μm 处分别存在峰值,对雾水体积和液水含量的贡献最大的尺度范围为 10~30μm,而轻雾、湿霾和霾阶段粗粒子谱均为单峰型。尺度>μm 的细粒子表面积浓度谱形在雾和湿霾阶段、轻雾和霾阶段分别相似,雾和湿霾阶段数浓度占优势的尺度范围分别为 ~μm 和 ~μm,轻雾及霾阶段数浓度优势粒子尺度范围均为~μm。4 个阶段数浓度最大差异出现在 ~μm 范围,从高到低依次为轻雾、霾、湿霾、雾。<μm、~μm 和>μm 的气溶胶粒子最高数浓度分别出现在霾、轻雾和雾阶段。从霾、轻雾、湿霾到雾的转换过程中,以 ~μm 为界,小粒子减少,大

雾霾现状分析及解决思路

雾霾现状分析及解决思路 1、产业结构不合理+粗放性经济依然持续:中国正处于工业化阶段,许多地方的经济支柱就是第二产业,这个历史阶段只能加快速度通过而不能回避。中国是一个追求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从国家安全考虑各种产业都要具备。有很多行业确实就是属于重污染行业,而生产生活中也需要用到,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增加企业排污成本,我们是有降低不良影响的较大空间。发达国家的很多做法是将许多污染环节迁移至其他国家,成果却依旧可以享用,但中国的工业化阶段尚不能进化到此。中国的第三产业比重仍然较低(一线城市较好但不具备全国意义),大部分企业的发展依赖的不是创意、创造力而是低附加值生产。中国产业的能耗高、粗放,同样创造一万元产值,消耗的资源会是发达国家的若干倍甚至几十倍,实际上加大了环境的承载压力。 2、产业布局不合理:高污染企业受政策限制只能迁徙到亟需财政支持的落后县市工业园区集中排放,不利于及早扩散被环境消纳。以北京为例,北京要建设宜居城市,于是将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迁移到河北,这些企业并没有因为北京要办奥运会而发生质的改变,它们在河北生根发芽,扎堆生存,使得河北总是与北京走向一条相反的道路,更加蜕变成一个只能依赖重工业生存的省份(那些上的了台面的产业早就被北京和天津吸纳走了),以致于人们笑称,世界的钢产量看河北,所以现在的雾霾反而比开奥运会之前更重了,因为北京再怎么宜居、再怎么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也无法单独享受空气,反而要忍受周边省份飘来更多的污染物。 3、垄断企业的负面影响:国有垄断企业缺少变革动力,中石油中石化的油品质量近年来并没多大提升,因为他们已经占有了全部市场,额外的研发费用和治理环节完善只会无形中增加他们的企业成本。以致于机动车排放尾气往往因为油品质量不合格而多排放污染物。 4、生活方式的亟需完善:许多人买车喜欢买大排量豪车,这在国外是要通过税收加以克制的。外国人的机动车保有量不比中国低,但他们有更加健全的公共交通以及昂贵的停车费用(配以有效的法律约束),以致于私家车多用于周末野游而非上班。此外,中国的排放标准我尚不清楚落实的如何,至少加装净化装置是必备之举。 5、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我国法治建设尚不完善,且缺少普通人民和各行各业人士参与途径的多样化。人民对法律认同度不高,参与意愿不强。法律规定的内容太过模糊,制定过程和制定内容的合理性大打折扣(比如说前段网约车细则),法律环节不完善(多是单一指向,而非每个主体均需承担责任和义务),因此法律的惩处力度含糊不清、苍白无力。 6、企业税负确实太重:与西方国家比较,我们国家的企业所得税相当重(曹德旺事件发酵后,有人估算过,中国企业的实际税负是40%)。咱们国家的税基本定型了,但还有各种各样的费,在地方上更是乱象丛生。加上中国经济处于下行压力和互联网时代的冲击,工厂生存现状确实不易。其实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地方企业为什么会容忍污染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那还不是因为地方政府的羊毛都仰仗这只乱放臭屁和乱拉屎的羊?我们必须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地方政府或排污企业,想象自己如何能够承受治理环境所带来的代价,而非一骂了之。 建议: 1、将本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示例如:降低二产、提高三产比重)及财政来源

雾霾的现状及治理措施

雾霾的现状及治理措施 随着我国空气质量的恶化,我国阴霾天气逐渐增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危害,我国把阴霾和大雾天气一起作为灾害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白天湿度大时, 霾占据主力,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虽然以灰尘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 一、雾霾天气成因 (一)气象原因 根据我国气象中心的数据来看,秋冬季节是我国雾霾天气频发的主要季节。秋季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冷空气势力较弱,风力较小,大气层结构稳定,不同密度大气的高度分层状况十分稳定,在这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不容易向外扩散,相似的污染物在空气的浅层集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同时,青藏高原南部暖湿空气强度较强,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异常活跃,这股暖湿气流顺着西南方向将丰富的水汽运送到我国中东部地区,从而引起了这些地方空气湿度大,促进了地层逆温的产生,给雾霾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城市内部,城市高层的建筑物, 当风流经过市区时被建筑物阻碍,出现了摩擦力并降低了风的速度,

风力的减小不利于污染物的分解和扩散,从而长期积累在城市或者郊区的上空及附近。 (二)人为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煤、石油等为主要原料的工业逐渐增多,我国人均汽车的拥有量也在逐年增加。化学工厂污染物的排放、汽车尾气增多、农作物秸秆的燃烧等行为都可以引起空气中颗粒物含量增多,从而引起空气质量不断恶化,造成我国雾霾天气呈上升趋势,目前 PM2.5成为空气质量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家庭装修的过程中,家庭中粉尘的弥漫,也会产生粉尘雾霾”给房主和装修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人均消费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在享受着汽车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不知产生了大量的污染气体和悬浮颗粒,从而大大降低了能见度。 二、雾霾天气的危害 (一)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雾霾天气中的颗粒物很微小,肉眼几乎不可见,当被吸入人体后进入支气管中,会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当空气中的污染物加重时,心血管病人的死亡率会增高,雾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塞,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者损伤。雾霾天气还容易使人产生悲观情绪,如果不及时调节,很容易造成人情绪失控,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二)危害生态环境 空气中的颗粒物较小的时候,它的沉降速度慢,在大气中存留的时间比

雾霾天气调查报告

雾霾天气调查报告 雾霾天气导致道路管制、企业停工、机场关闭、港口停运,并使得市民的工作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下面小编跟大家分享一篇关于雾霾天气的调查报告,以供参考! 什么是“雾霾”: 雾: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霾: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雾霾: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雾霾的危害: 1、雾霾天气极易使哮喘复发。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和变异性咳嗽等,多与近期气温下降、雾霾天气有关。雾霾天气时,空气中漂浮着粉尘、烟尘,尘螨也可能悬浮在雾气中,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这些过敏原,就会刺激呼吸道,出现咳嗽、闷气、呼吸不畅等哮喘症状。人们每次呼吸,往肺部

深处吸入大约50万个微粒,可是在受到污染的空气中,吸入的微粒比这多100倍。 2、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可能诱发病情,甚至心脏病发作,引起生命危险。专家指出,之所以说雾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是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在雾天出门,更不宜在雾天晨练,以免发生危险。 3、事实上,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并不是今年的新现象。近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国内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遭遇类似的情况,当中虽有一定的气象因素,但最主要还是粗放式无序发展带来的恶果。应该看到,雾霾并非一般空气污染,它可能对公众生活和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952年伦敦大雾中,据官方统计就有逾4000人丧生,有环保专家分析,灰霾很可能取代吸烟成为肺癌头号致病“杀手”。 4、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另外,浓雾天气压比较低,人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血压自然会有所增高。再一方面雾天往往气温较低,一些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热胀

雾霾课题研究报告

雾霾课题研究报告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同呼吸共担当 ——关于治理雾霾大气污染的调查研究 课题组:游丽琼(组长)、付萌萌、孙青、陈玉超、李燕萍 指导老师:郑谦老师 摘要: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本文对此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发现大气污染治理存在许多不科学的问题。研究表明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方法需要完善,设计要可行、科学,规划要合理,才能达到和谐环境。 关键词:雾霾治理、依法治理、改善水环境、大气监测网络、重金属污染治理前言: 一.研究背景: 年初,笼罩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对我市上下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我市的环境污染治理已经到了背水一战、非抓不可的时候了,必须像抓发展环境一样抓生态环境,坚决甩掉重污染城市‘黑帽子’。面对历史罕见的天气状况,我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及广大市民齐心协力,综合施策,全力以赴,最大程度减少了雾霾造成的影响。于是我们对中东部地区的雾霾天气的治理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二.研究目的 1. 寻找并探究中东部地区严重的大气污染的原因;

2.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提出合理建议 三.研究时间: -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文献资料法。 正文: 经过组内分工,五位组员分三成组,分别对北京、沈阳、南京等地进行调查,于是我们得到了很全面的数据。 雾霾天气现状 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环保部门数据显示,从东北到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导致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 在这场遍及全国的雾霾中,北京污染尤甚。11日上午8时北京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无论城区、郊区还是交通环境评价点,其代表的全部区域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指数达到340到446之间,属六级严重污染。不仅北京的空气质量被称为“史上最脏”,小半个中国都脏兮兮的。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检测站点检测数据超过300,即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北京甚至口罩兜售一空;多地的濒临“爆表”,山东、湖北等省份的高速公路封闭,北京至武汉的动车被雾霾“拦停”……对此,外媒称这是“最严重雾霾”,“雾情令人窒息”;坏消息还上了新闻联播头条,罕见地就雾霾说了8分钟。 解读

我国雾霾现状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

我国雾霾现状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案(说明:此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使用)

一、雾霾现状 2013年12月伊始,我国的中东部城市的天空被蒙上一层厚厚“面纱”。空气质量较差,能见度较低,天气污染较重。人们面对天气突然变化的“袭击”,措手不及又无可奈何,网友在微博中调侃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街头牵着你,却看不见你。”很多网友感叹,想在雾霾中把城市看清,更想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今天的空气变得如此糟糕。 去年全国平均雾霾日数52年以来是最多的一年。国家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在2013年11月1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道“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2.4天)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其中,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重庆、天津均为历史同期最多。” 2013年10月中东部雾霾呈现高发态势,我国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中部和北部、华南中西部及四川东部、重庆等地雾霾日数在5天以上;其中山西南部、河南、江苏、浙江中北部、安徽北部、湖北中北部、四川中东部、湖南中部、广东西部和广西东部、北京、天津达10至15天;山西东南部、河南大部、江苏大部达15至20天,部分地区超过20天。 2014年春节期间,北京等人群密集的大中型城市迎来了又一轮雾霾天气,过年不敢出门,出门必须带口罩。北京连续十多天看不见太阳,人们天天看着伸手不见五指的天空,只能无可奈何的感叹。进入

4月,随着气候变暖,国家的治理,西北风的来临,一些城市的天空终于变得万里无云。 二、雾霾产生原因 1、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 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2、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3、PM2.5是“罪魁祸首” PM2.5的主要来源有多种。一是汽车尾气。二是道路扬尘和建筑施工扬尘。三是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四是冬季取暖时燃烧煤炭低空排放的污染物。五是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以及垃圾焚烧产生的烟尘,这也是PM2.5的重要来源。 英国伦敦又称“雾都”,其缘由就是以前的伦敦上空烟雾缭绕,迷茫一片。尽管街头路灯明亮,但能见度却相当差,人们甚至看不清10米以外的东西,总感到眼前模模糊糊。但现在以“雾都”形容伦

高考地理微专题4 雾霾

微专题训练4雾霾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2月,一部纪录片《穹顶之下》探讨了对我们生活带来显而易见却隐忧不断的环境问题——雾霾,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1)指出雾霾发生的主要季节,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2)说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可行措施。(4分) 2.图甲为2013年11月2日雾霾分布图,图乙为2013年12月8日雾霾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甲中雾霾天气分布的一般特点。 (2)两次雾霾天气中,渤海西部地区都未能幸免,试分析该地霾日较多的 原因。 3.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浓度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是使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的自然现象。霾又称灰霾,是指大量细微的干尘粒(灰尘、硫或氮氧化合物等粒子)悬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霾的形成条件出现后,会导致空气中有大量尘埃、烟粒等凝结核存在,水滴容易凝结在上面而起雾,因此,雾和霾往往相伴出现。图为我国2013年1月7~13日雾霾日数实况图。 (1)根据文字信息,简要说明雾和霾的异同。 (2)概述此次我国连续5天以上发生雾霾天气的空间分布特点。 (3)改善雾霾天气的关键是减少污染源。说明我国减少大气污染源应采取的主要措施。4.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年11月辽宁省出现大范围空气重度污染,11月8日, 全省14个城市中11个市空气严重污染。 材料二沈阳雾霾致店牌“消失”,网友戏侃:天空“飘”来五个字(见下图)。 (1)简述雾霾天气形成的气象条件和雾霾天气的主要危害。 (2)分析形成雾霾天气的人为原因。 (3)请为防治雾霾天气提出合理化建议。 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雾霾分为“一次颗粒”和“二次颗粒”。柴油燃烧时尾气直接排放的颗粒就是“一次颗粒”,占雾霾总量的24%。“二次颗粒”是化石燃料燃烧尾气中的NOx、SOxVOC(挥发性有机物)进入大气后,在一定水雾状态下与 空气中的氨及VOC等发生气溶胶反应形成的颗粒,占雾霾总量的50% 以上。散煤燃烧的污染是集中燃烧污染的10-20倍。 运城市已成为雾霾污染的重灾害区。请从发展的角度,针对雾霾的形成提出防治雾霾对策。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PM2.5(10)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中直径≤2.5(10)微米的微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它作为水汽的凝结核,是云、雾、霾的形成因子。雾与霾可相互转化,其区别在于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低于80%的为霾。 材料二2013年1月7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相继多次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有专家指出,中国部分地区的雾99.9%的情况是霾。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冬半年自北向南大范围爆发雾霾天气的原因。 (2)专家称,我国走出“霾”伏至少还需20年。请对治理雾霾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 7.阅渎材料,回答问题。 长沙的天空在进入2015年后的短短十几天内,再次被灰蒙蒙的雾霾所笼罩,大部分地区的能见度只有200米。1月13日雾霾袭城,城区进 入了“捉迷藏”模式。上午9点左右,雾霾持续升级,AQI(空气质量指数)一度以336“爆表”成为当天全国雾霾最严重的地区。 分析此次雾霾持续时间长且污染严重的原因。(10分)

雾霾调查报告范文3篇

雾霾调查报告范文3篇 雾霾调查报告(1) 摘要: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环境却日益化,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和出行,必须要生活中的人们去保护。 关键词:健康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未来,我们每个人必须高度重视。 前言 实践时间:201x年寒假 实践地点:中国 实践人员:护理1237班 实践内容:调查中国雾霾天气日益严重的原因、现状、危害及政府的解决措施。 实践方式:关注新闻媒体、走访有关部门、向有经验的前辈询问。了解、自己观察登记 一什么是雾霾 1、雾: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霾: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雾霾: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二雾霾的危害 1、雾霾天气极易使哮喘复发。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和变异性咳嗽闷气、呼吸不畅等哮喘症状。人们每次呼吸,往肺部深处吸入大约50万个微粒,可是在受到污染的空气中,吸入的微粒比这多100倍。 2、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可能诱发病情,甚至心脏病发作,引起生命危险。专家指出,之所以说雾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是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在雾天出门,更不宜在雾天晨练,以免发生危险。

雾霾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教学内容

雾霾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雾霾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摘要 2013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发生多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雾霾严重威胁了人们身体健康,雾霾天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雾霾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雾霾;形成原因;危害;应对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我国京津冀、华东等地区雾霾天气频发,特别是在2013年1月,多地遭遇大范围持续雾霾,北京市有26天为雾霾天气,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都带来了日益显著的影响。雾霾是空气污染和气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能见度下降,大气中的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PM2.5)是导致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因素,城市大气PM2.5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威胁人群健康,是具有区域性特征、危害严重的大气污染物。 1 雾霾形成的原因 雾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化物、NOx等使大气混浊、并在雾气存在下组成的气溶胶,从而导致能见度下降,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1]。李金岚[2]指出雾霾是污染物和特殊天气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主要污染物包括PM2.5、PM10、硫氧化物、NOx等,尤其是PM2.5。在2013年首次雾霾天气中,北京空气中硫氧化物、NOx等污染物质浓度增加了10~20倍。城市有毒颗粒物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比如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焚烧垃圾道路粉

尘工业污染森林火灾花粉细菌等。2011年,全国SO2排放总量为2218万吨,工业源排放占91%;NOx排放总量为2404万吨,工业源排放占71.9%,机动车排放占26.5%。 二是气候条件的影响。雾霾的产生,特别是二次气溶胶的形成有赖于特定的气象条件,如温度湿度辐射强度等; 雾霾发展与消除也受风力降水降雪等因素影响[3].水雾不仅为气态污染物NOx、SO2迅速转化为硫酸盐、硝酸盐粒子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而且为细颗粒物的吸湿、凝聚长大与累积提供了适宜条件。同时, 极端静稳天气形成了低空大气的“逆温层”,使空气在水平、垂直方向的交换流通能力变弱,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从而导致空气污染的累积效应,形成了霾。高湿静稳的天气条件又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致使二次粒子迅速转化与积累,从而加重了雾霾的程度,造成本次雾霾天气出现了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4]。 2 雾霾的危害 形成雾霾天气的有毒、有害颗粒物散播在空气中,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雾霾天气中的PM2.5比重较大,其颗粒物较小,比表面积相对较大,可吸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随PM2.5能轻易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直接进入肺部,甚至渗进血液,而引发包括心脏病、动脉硬化、肺部硬化、肺癌、哮喘等各种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雾霾中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达 20 多种,包括了酸、碱、盐、胺、酚等,以及尘埃、花粉、螨虫、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大气中可吸入性悬浮物颗粒可随呼吸而进入支气管、细支气管,最后沉降于肺泡,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

我国雾霾现状及产生原因

我国雾霾现状、产生原因 一、雾霾现状 2013年12月伊始,我国的中东部城市的天空被蒙上一层厚厚“面纱”。空气质量较差,能见度较低,天气污染较重。人们面对天气突然变化的“袭击”,措手不及又无可奈何,网友在微博中调侃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街头牵着你,却看不见你。”很多网友感叹,想在雾霾中把城市看清,更想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今天的空气变得如此糟糕。 去年全国平均雾霾日数52年以来是最多的一年。国家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在2013年11月1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道“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2.4天)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其中,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重庆、天津均为历史同期最多。” 2013年10月中东部雾霾呈现高发态势,我国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中部和北部、华南中西部及四川东部、重庆等地雾霾日数在5天以上;其中山西南部、河南、江苏、浙江中北部、安徽北部、湖北中北部、四川中东部、湖南中部、广东西部和广西东部、北京、天津达10至15天;山西东南部、河南大部、江苏大部达15至20天,部分地区超过20天。 2014年春节期间,北京等人群密集的大中型城市迎来了又一轮雾霾天气,过年不敢出门,出门必须带口罩。北京连续十多天看不见太阳,人们天天看着伸手不见五指的天空,只能无可奈何的感叹。进入4月,随着气候变暖,国家的治理,西北风的来临,一些城市的天空终于变得万里无云。 二、雾霾产生原因 1、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 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2、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3、PM2.5是“罪魁祸首” PM2.5的主要来源有多种。一是汽车尾气。二是道路扬尘和建筑施工扬尘。三是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四是冬季取暖时燃烧煤炭低空排放的污染物。五是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以及垃圾焚烧产生的烟尘,这也是PM2.5的重要来源。 英国伦敦又称“雾都”,其缘由就是以前的伦敦上空烟雾缭绕,

雾霾分析与生态环境保护

雾霾分析与生态环境保护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雾霾分析与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近来,我国北方部分城市和地区严重的雾霾现象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能源消费以及它们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些讨论认为,应该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提高环境保护标准并研拟对能源消费征收环境税。对于环境污染的讨论,不应当仅停留在对“碧水蓝天”的渴望上。讨论环境政策,要建立在对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三者的关系上来,“美丽中国”既不能过度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利益,也不能过度强调环境保护而错失发展机会。关键字:雾霾现象危害环境保护经济发展 一、雾霾的定义 雾霾其实是雾与霾的统称,雾与霾的区别十分大。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二、雾霾现象产生的原因 这种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和空气质量下降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我国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都超过22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烟粉尘排放量超过千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冬季取暖北方大部分地区燃煤大幅增加,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上升。 2、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 3、机动车污染问题更加突出。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汽车尾气排放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开始呈现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 4、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物持续累积。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污染

雾霾天气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雾霾天气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时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2. 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3. 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4. 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5. 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雾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出现雾时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当有效水平能见度1-10KM时称为轻雾。 “…雾?和…霾?实际上是有区别的。”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室高级工程师孙冷指出,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而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 ——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原因: 1. 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时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2. 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3. 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天气的一个因素。 4. 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5. 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危害: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及可入肺颗粒物(PM2.5)。在工业生产中,燃烧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煤炭都可以放出大量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在排入空气中后能在空中停留很长的时间,而且容易被陆空生物的呼原因:1.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来自西亚干燥地区的风沙进入北京2.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冬季干燥少雨3.大气污染严重,不利于空气的循环。 影响:引发呼吸道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吸行为吸入肺部,当肺部堆积的颗粒物过多时会对生物体的健康造成影响。 如何应对雾霾天气? 1尽量少出门:由于雾霾天气中存在着大小颗粒物,严重危害身体健康,颗粒物进入身体后会粘附在呼吸道,造成支气管炎,咽炎。尤其是抵抗力相对比较弱的老年人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更应该减少出行,或户外运动时应戴口罩防护身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