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统计学考试大纲

2019统计学考试大纲
2019统计学考试大纲

统计学导论》考试大纲

二、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目的

《统计学》是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本课程的基本目标是:系统地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及其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统计思想,培养对统计的兴趣,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和应用这些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该门课程的特点是不着重于统计方法数学原理的推导,而是侧重于阐明统计方法背后隐含的统计思想,以及这些方法在实际各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

1.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

2.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

3.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能够熟练应用常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清楚统计方法所隐含的统计思想,以及各种统计方法的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最好是结合实际案例,运用计算机进行分析。

二、考试内容

本课程考试的内容如下: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第三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第五章抽样估计

第六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七章时间数列

第八章统计指数

备注:教材中的其他章节,考试不做要求!

考试重点(必须掌握):

1、第二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分组数据均值、标准差、变异系

数等指标计算

2、第三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六种常用的相对指标计算方法

3、第五章抽样估计第一套模式和第二套模式(参见 PPT)

4、第七章时间序列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增长量、累积增

长量、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等指标的计算

5、第八章统计指数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计

算、指标体系多因素分析

第一章总论

本章对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统计数据类型及其研究方法和统计学中的有关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具体要求:①理解统计的含义与本质;②对统计学产生与发展的简要历史,特别是对主要学派有所了解;③比较全面地认识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和作用;④熟知统计数据的各种类型、特征以及计量尺度,掌握统计数据的研究过程和基本方法;⑤对总体、个体、样本、标志、变量、指标和指标体系等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有比较系统、全面的掌握。

第一节什么是统计学

一、统计的含义与本质“统计学”是统计一词的三个含义之一。

统计泛指:统计数据、统计活动和统计学。

统计数据是统计活动的成果,统计学则是统计活动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

统计的本质: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

二、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从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看,经历了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和现代统计学三个阶段,主要的学派有政治算术学派,国势学派(记述学派),数理统计学派,社会经济统计学派等。

三、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统计学是一门以现象的数量方面作为研究对象的独立的方法论

科学。

四、统计学的作用

第二节统计数据类型与研究方法

一、统计数据类型

可以分为定性数据与定量数据;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观测数据与实验数据;原始数据与次级数据;时序数据与截面数据。

二、统计数据研究过程

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环节:统计设计,数据搜集,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与解释。

三、统计数据研究方法

基本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推断法和统计模型法。

第三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样本

(一)总体总体是有许多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个别事物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大量性、同质性和差异性三个特征。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个体,也叫总体单位。

总体的种类分为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具体总体和抽象总体;可相加总体和不可相加总体;个体可自然确定的总体与个体是人为划定的总体。

总体和个体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

(二)样本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集合,也称子样。样本容量是指样本所包含的个体数。

样本与总体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

二、标志和变量

(一)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个体)特征的名称。

(二)变量

狭义的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广义讲,变量不仅指可变的数量标志,也包括可变的品质标志。变量有确定性变量和随机性变量;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之

第四节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

一、统计指标

(一)、统计指标的概念,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或范畴。

统计指标具有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的特点。

(二)指标与标志的关系

(三)统计指标的种类

1、分为总量指标(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第四章介绍);

2、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3、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四)统计指标的设计

确定指标的名称和涵义;计算范围和计算方法,计量单位;确定指标的资料搜集方法和统计量化尺度等。

二、统计指标体系

(一)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及表现形式,反映同总体或样本多个方面数量特征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形成的体系称统计指标体系。

表现形式有:数学等式关系;相互补充关系;原因、条件与结果关系等。

(二)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目的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层次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等。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本章阐述统计数据收集、整理与显示的理论与方法,具体要求:①理解统计数据收集的含义与要求,掌握统计数据收集方案设计;②熟悉统计数据收集的各种方式、方法并能加以应用;③基本掌握调查问卷设计技能;④理解统计数据整理的含义、要求与步骤;

⑤理解统计分组的意义,正确掌握统计分组方法;⑥掌握分布数列、尤其是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⑦了解统计表的结构、种类和编制方法;⑧了解统计图的意义,掌握常用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第一节统计数据的收集

一、统计数据收集的含义和要求统计数据收集也称为统计调查阶段。基本要求是准确

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二、统计数据收集方案设计

确定数据收集目的、数据及其类型、数据收集对象和观测单位、观测标志和调查表、数据收集方式与方法、数据所属时间和数据收集期限、数据收集地点、数据收集的组织。

三、统计数据收集方式有两种:统计调查方式和实验方式。

(一)统计调查方式统计调查就是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对象搜集资料的过程。

1、普查普查的概念和特点;普查的组织方式;普查的组织原则。

2、抽样调查抽样调查可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

(1)概率抽样概率抽样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即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已知的、非零的概率被抽取到样本中来,它有五个特点。

概率抽样从抽样方法上看,可以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两种。概率抽样从抽样组织形式上看,可分为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和多阶段抽样五种。

(2)非概率抽样是非随机抽样调查,有任意抽样、典型抽样、定额抽样和流动总体抽样等几种。

3、重点调查重点调查的含义和特点。重点调查目的是掌握总体基本情况,关键是选

好重点单位。

4、统计推算统计推算的概念和特点;统计推算方法。

(二)实验方式含义和原则;常用的实验设计。

(三)数据收集误差

存在两种误差:观测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观测性误差也叫登记性误差或调查性误差,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是一种非一致性误差;代表性误差是指在抽样调查中,因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总体而产生,又分为系统性代表性误差和偶然性代表性误差两种。

四、统计数据收集方法

统计数据收集方法,是指获取被调查对象数据的渠道或途径,常用的方法有直接观察法、通讯法、采访法、登记法等几种。

五、问卷设计问卷一般由引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问题和答案、结语四个部分组成。设计时应考虑三个方面问题:问题的编排顺序;提问方式和措辞要点;问卷调查说明等。

第二节统计数据的整理

一、统计整理的含义与要求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步骤

分组、汇总、编表(图),其中汇总是中心内容。

三、统计分组

(一)含义和性质统计分组是根据事物内在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任务,按一定的标志,将统计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类型或部分(组)的一种统计方法。分组之后应保持组内资料的同质性和组间资料的差异性。

(二)统计分组的种类: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

四、分布数列

(一)分布数列的概念与种类当总体按一个或几个标志分成若干个不同的组之后,形成了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总体单位数在各组间的分布,即为次数分配或分配数列。

分配数列的基本要素:组别、次数(频数)或比重(频率)分布数列的种类有品质分布数列和数量分布数列(又称变量数列)。变量数列有单项式数列和组距式数列两种,组距式数列还有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之分。

(二)分布数列的编制

1、单项数列的编制

2、组距数列的编制

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1)组距和组数。各组上限与下限之差,称为组距。所划分的区间数,则称为组数。组距与组数呈反比关系。单项式与组距式的定义与适用条件。

(2)组限与组中值

(三)频率分布

1、频率分布的性质::一是各组频率都是一个介于0 与1 之间的分数,即大于0 而小于1 ;二是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

2、累计频率分布

各组累计频数与总频数之比,就形成累计频率分布。

累计分布有向上累计分布与向下累计分布两种。

第三节统计图表

一、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经过统计整理、汇总所得的统计资料,按一定的次序和格式列在一定的表格上,就形成了统计表。

(二)统计表的结构统计表从形式上看,包括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及数字资料。统计表从内容上看,包括主词和宾词两部分。

(三)统计表的种类按主词是否分组及分组的程度,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复合表。

(四)宾词指标的设计

(五)编制统计表应注意的问题。

二、统计图了解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累计曲线图(介绍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茎叶图和箱形图。

第三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此章重点参考 PPT和讲稿)

通过本章学习,要理解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特征;了解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熟练掌握六种常用的相对指标计算方法。

第一节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的概念统计数据收集也称为统计调查阶段。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确定数据收集目的、数据及其类型、数据收集对象和观测单位、观测标志和调查表、数据收集方式与方法、数据所属时间和数据收集期限、数据收集地点、数据收集的组织。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意义

二、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三、相对指标种类以及计算

第三节统计图表

一、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经过统计整理、汇总所得的统计资料,按一定的次序和格式列在一定的表格上,就形成了统计表。

(二)统计表的结构统计表从形式上看,包括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及数字资料。统计表从内容上看,包括主词和宾词两部分。

(三)统计表的种类按主词是否分组及分组的程度,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复合表。

(四)宾词指标的设计

(五)编制统计表应注意的问题。

二、统计图了解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累计曲线图(介绍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茎叶图和箱形图。

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本章介绍如何对变量分布的特征进行描述,具体要求:①理解变量分布三大特征的含义;②理解平均指标、离散指标和形状指标的意义与作用;③熟练掌握各种平均数的计算

方法并加以正确的应用,科学理解加权平均数中权数的意义,正确认识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之间的应用关系,以及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④熟练掌握各种离散指标的计算方法并加以正确的应用,尤其是要深刻理解方差、标准差和离散系数的内涵;⑤熟练掌握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加以正确的应用。

第一节集中趋势的描述

一、集中趋势与平均指标

集中趋势亦称为趋中性,是指变量分布以某一数值为中心的倾向。平均指标是将变量的各变量值差异抽象化、以反映变量值一般水平或平均水平的指标,其数值表现平均数。

平均指标是度量统计总体分布集中趋势或中心位置的指标。

平均指标的作用表现在五个方面。

平均数因计算方法不同可分为数值平均数和位置平均数两类。数值平均数有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位置平均数有中位数、众数和分位数。

二、数值平均数

(一)算术平均数(x )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数。

1 、简单算术平均数:x=∑ x/n

2、加权算术平均数:x =∑xf/ ∑f= ∑[x ·(f/ ∑f)]

3、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

(二)调和平均数(H)

它是变量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又称倒数平均数。它是算术平均数的变形。

1 、简单调和平均数:H=n/∑ (1/x)

2、加权调和平均数:H=∑m/∑ (m/x)

(三)由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

当掌握了一个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分母资料而不知道分子资料时,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其平均数;反之,当掌握了一个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分子资料而不知道其分母资料时,应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法计算其平均数。

(四)几何平均数(G)几何平均数是若干项变量值的连乘积开项数次方根的结果,它是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1、单几何平均数的计算:

G=n x 1x 2x 3 x n n

x

2、加权几何平均数的计算:

3、几何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的数学关系

H ≤G ≤ X

三、位置平均数

(一)中位数 (M e ) 将总体单位的某一数量标志的各个数值按大小顺序排列, 居中间位置的那个 数值即为中位数。

中位数的计算。 分位数:将变量的数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并等分为若干部分后, 处于等分点位 置的数值。

二、众数 (M o ) 众数是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标志值。 众数的计算。

三、众数、中位数和算术平均数的关系 在对称分布(即正态)时, X =M e =M o

第二节 离中趋势的描述

一、离中趋势和离散指标

所谓离中趋势, 就是变量分布中各变量值背离中心值的倾向。 用离散指标来 反映。常用的离散指标主要有:全距(亦称极差) 、四分位差、异众比率、平均 差、标准差、离散系数等。

二、离散指标的测度

(一)全距 全距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 全距计算公式。特点。 (二)四分位差

f

3

f

n

x n

f

x

在右偏时,

在左偏时, 并且,适

度偏态时,

X >M e > M o X

( X -M o )=3( X -M e )

f

1

x 2f2

x 3

四分位差是四分位数中第一个四分位数与第三个四分位数之差,也称为内距或四分间距。

计算公式及作用。

(三)异众比率异众比率是分布数列中非众数组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计算公式及作用。

(四)平均差(A·D)平均差就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

A.D.= x i x n (简单式)

A.D. x i x f i / f i (加权式)

(五)方差和标准差方差是变量的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标准差的计算方法:

(x i x)2

1(根据未分组数据)

n

(x i x)2 f i

s i 1k(根据变量数列)

i k

1f i

根据组距式数列计算的方差和标准差只是一个近似值;二是在根据样本数据(甚至是有限总体数据)计算方差和标准差时,分母应该是n 1 。

方差和标准差的性质。

(六)离散系数相对离散指标也叫离散系数变异系数或标准差系数,是变量的标准差与均值之比,通常用V s 来表示,即:

三、是非标志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是非标志,又称交替标志,它是用“是” “否”或“有”“无”来表示的。是”或“非”的单位数在全体

单位数中所占比例,称为“成数” ,分别记为p 和q 。q=1-p

是非标志的均值为p( 对于“是”而言) 是非标志的方差为p(1-p)=pq 。

第三节分布形状的描述

一、分布形状和形状指标变量分布的形状要用形状指标来反映。形状指标就是反映变量分布具体形状,即左右是否对称、偏斜程度与陡峭程度如何的指标。

二、偏度系数偏度指

变量分布偏斜的方向

及其程度。偏度系数

来实现的,通常用S k 来表

示。

偏度系数的计算主要有三种方法。

三、峰度系数

1、概念峰度通常是指钟型分布的顶峰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偏扁平或偏尖陡的程度。

分为三种情况:标准正态峰度、尖顶峰度和平顶峰度。

峰度系数通常用K 来表示。

2、峰度系数的计算

第五章抽样估计

本章介绍抽样估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体要求:①理解抽样分布的含义及总体分布、样本分布和抽样分布三者的关系,掌握常用的抽样分布定理;②通过对抽样中误差构成的了解,正确理解抽样误差的含义及三种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深刻领会抽样极限误差、抽样概率度与抽样标准误三者之间的关系;③了解优良估计量的评价标准,熟练掌握区间估计的基本原理;④掌握简单随机抽样形式下总体均值、总体成数的区间估计,了解其他抽样组织形式的含义和特点;⑤ 掌握确定样本容量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抽样分布

一、抽样分布的基本问题

(一)总体分布及其特征总体分布的含义。常用的总体参数:总体均值和总体方差(标

准差)

(二)样本分布及其特征样本分布的含义。常见的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标准差)。

(三)抽样分布及其特征

1、抽样分布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抽样分布就是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它由样本统计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和与之对应的概率所组成。

取决于五个因素:总体分布、样本容量、抽样方法、抽样组织形式、估计量构造。

2、抽样分布形式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和样本成数的抽样分布。

3、抽样分布特征样本统计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

二、常用的抽样分布定理

第二节抽样误差

一、抽样中的误差构成抽样中的总误差可以分为两类: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二、抽样误差的表现形式

(一)抽样实际误差抽样实际误差是指样本估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间的离差,表示为?。

(二)抽样标准误抽样标准误即抽样分布的标准差或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表示为SE (?) = V (?)。抽样标准误能衡量抽样误差大小的一般水平。

(三)抽样极限误差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以样本估计总体所允许的最大误差范围,?。它取决于两个因素:抽样标准误和抽样估计概率保证程度(置信水平):

1 。抽样极限误差、抽样标准误和抽样概率保证程度三者关系:= z SE(?)。其中,z 称为抽样概率度。

第三节参数估计方法

、估计量的评价标准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和充分性。二、参数估计的方法

(一)点估计用样本指标的实际值直接作为相应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即X? x ,P? p ,S?2 s2

(二)区间估计指用一个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区间范围来估计总体参数。区间估计的特点和要求。

第四节各种抽样组织形式的参数估计

一、简单随机抽样1、总体均值的估计重复和不重复抽样方法下抽样标准误差的计

算。抽样极限误差和估计区间的计算。

2、总体成数的估计重复和不重复抽样方法下抽样标准误差的计算。抽样极限误差和

估计区间的计算。

3 、样本容量的确定重复和

不重复抽样方法下样本的计

算。

二、分层抽样定义及特点

三、等距抽样定义及特点、种类

四、整群抽样定义

及特点。

五、多阶段抽样定义及特点。

第六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本章对相关关系的概念、种类及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具体要求:①了解相关关系的概念及种类;②掌握相关分析的原理、几种常用相关系数的测定方法及相关系数取值含义;③掌握回归分析的原理、方法及应用,重点掌握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及应用,明确直线回归方程中待定参数的含义。

第一节相关分析的基本问题

一、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

(一)函数关系是指现象之间存在的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y f (x)

(二)相关关系是指现象之间存在的非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y f (x)

(三)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二、相关关系的种类

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不相关;正相关、负相关;线性相关、非线性相关;单相关、多元相关。

三、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相关关系的测度

一、相关关系的判断

(一)根据定性认识的判断

(二)利用相关表进行判断

(三)相关图

二、相关系数的测定

(一)直线相关系数的计算直线相关系数就是在线性相关的条件下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直线相关系数的各种计算公式。

直线相关系数r 的取值和意义。

(二)等级相关系数的测定方法

1、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系数

2、肯德尔(Kendall)等级相关系数(自学)

第三节回归分析的基本问题

、回归分析的含义

在研究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测定变量之间相关的具体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统计方法,称为回归分析法。

二、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

三、回归分析的特点

四、回归分析的种类

简单回归和多元回归;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

第四节回归分析的模型

、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一)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1、估计模型:y c a bx

2 、模型的经济含义

(二)参数估计方法:最小平方法

y na b x

xy a x b x2 或公式求解:

n xy x y

n x2( x)2

a= y bx

最小平方法的要求

(三)回归估计标准误具体衡量回归估计值精确度高低或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

析指标, 称 为回归估计标准误,记为 Sy.x 。

回归估计标准差: (y y c )2

y 2

a y

b xy

S yx

n 2 c

n 2

(四)

回归方程判定系数 总变差 =回归变差 +剩余变差 2 (y c y)2 (y y c )2

r

2 1 2 (y y)2

(y y)2

(五)回归方程的统计检验

(六)因变量的置信区间估计 置信区间的公式为: y c tS yx y y c tS yx 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三、非线性回归分析

第七章 时间数列

本章重点讨论动态变化的统计数据分析方法问题, 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 ① 了解时间

数列的含义、 构成要素与编制原则, 注意不同类型时间数列的区别与联 系; 掌握水平指标的计算, 特别是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掌握各类速度指标的 计算,特别是平均速度指标的计算; 了解时间数列变动要素的分解, 掌握长期 趋势的测定方法, 重点是基于最小平方法的趋势方程拟合; 了解季节变动的含 义及测定方法。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基本问题

一、时间数列的含义

将某一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不同数值, 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 即 为时间数列。又称动态序列。时间数列的基本要素:现象所属时间及指标数值。

时间数列分析的意义 二、时间数列的种类 (一)绝对指标时间数列

1、时期数列

含义及特点

2、时点数列

含义及特点

(二)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三)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三、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

长期趋势(T)、循环变动(C)、季节变动(S)和不规则变动(I )

时间数列的分解模式: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

四、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总的原则是一致性。具体表现在时间规定方面、总体范围和经济内容方面、计算方法及计量单位方面等的一致性。

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分析

一、发展水平(a i )

又称发展量或时间数列水平,它实际就是时间数列中每一项指标数值。有最初水平、最末水平和中间水平之分。

二、平均发展水平( a)是将时间数列中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的平均数,又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

(一)绝对指标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1 、时期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

2、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间隔相等连续时点数列,间隔不等连续时点数列。间隔相等

间断时点数列,间隔不等间断时点数列。

(二)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和平均指标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总的计算原则是:分子分母分别平均。

三、增长量

增长量是时间数列中两个发展水平之差。环比增长量;定基增长量。二者相互关系。

年距增长量。

四、平均增长量指标平均增长量是说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的增长量。平均增

长量的计算公式。

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速度分析

、发展速度指标

发展速度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相对比而得到的相对数指标,用来说明报告期发展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多少或百分之几。又称动态系数。

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二者相互关系。

年距发展速度。

二、平均发展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是说明某种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平均逐期发展变动的相对程度。根据计算目的的不同,有两种方法。

1 、水平法(几何平均法)

表示从基期发展水平(a o)出发,平均每期以多大的速度(x )发展,才能达到最末期发展水平(a n)

2 累计法(方程式法)

表示从最初水平(a o)出发,平均每期以多大的速度(x )发展,才能使各期计算水平的累计总和与实际水平总和相等。

三、增长速度增长速度是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说明现象增长的相对程

度。增长速度的计算。

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年距增长速度,弹性系数,增长1%的绝对值。

四、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第四节长期趋势的测定

一、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是一种简单的修匀方法。它是对原有时间数列进行平均修匀,以削弱短期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动影响,从而呈现时间数列的基本发展趋势。

移动平均法的思想。

二、数学模型法

(一)半数平均法它是将时间数列划分成若干段(段数与趋势方程未知参数个数相等),求出t 和y 的平均,据之构成联立方程组来求解参数的一种拟合趋势方程的简易方法。

半数平均法的思路

(二)最小平方法

这是拟合长期趋势方程的最常用方法,又称最小二乘法。其中心思想是:寻找一条理想的趋势方程y c =a+bx ,使得原数列指标值y 与由该趋势线推算值y c 之间的离差总和为

零,且离差平方和是同类型线中最小的。

直线趋势方程的判断与求解。

第五节季节变动的测定

一、按月(季)平均法

若时间数列中没有明显的长期趋势时,可采用按月(季)平均法计算季节指数。该法的基本思想是:先求月(季)平均值x ,再求总平均值X ,将同月平均与总平均相除,即得季节指数。

二、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

第八章统计指数

本章介绍统计指数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具体要求:①全面理解统计指数的含义、作用、基本分类与性质;②熟练掌握综合指数的含义、特点、基本形式(公式)和编制的一般原则,能正确地加以应用;③熟练掌握平均指数的含义、特点、基本形式(公式)和编制的一般原则,熟知其与综合指数的关系,能正确地加以应用;④正确理解平均指标指数、尤其是固定构成指数与结构变动影响指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⑤深刻理解统计指数体系的意义,熟练掌握如何利用统计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⑥了解现实中一些重要经济指数的意义与编制方法。

第一节统计指数的基本问题

一、统计指数的含义统计指数泛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同类指标数值变动的相对数。狭义的统计指数仅指综合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一种特殊的相对数。

、统计指数的作用

1 、综合反映不能直接相加总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2、分析受多因素影响的总变动中,各因素影响的方向、程度和绝对效果

三、统计指数的主要分类

总指数和个体指数;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及平均指标指数。

四、统计指数的性质

第二节综合指数

一、综合指数的含义和特点通过两个具有经济意义并紧密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求得的

指数。

特点是:先综合,后对比。

二、综合指数的种类

基本思路:一是利用同度量因素,使不能直接相加的现象数值转化为可以相加,二是固定同度量因素。

(一)基期加权综合法(拉氏公式)

计算公式及特点。

(二)报告期加权综合法(派氏公式)

计算公式及特点。

(三)其它加权综合指数

我国统计指数理论关于同度量因素选择和固定的一般原则(贯例):编制数量指数指数,宜采用基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即I q q1p0采用拉氏q0p0 公式),编制质量指标数时,宜采用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即

I q采用派氏公式)。

p0q1

三、综合指数的应用

第三节平均指数

、平均数指数的含义与特点

平均数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另一形式,是根据个体指数采用加权平均法编制

的。特点:先对比后平均。

二、平均数指数的基本形式

(一)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计算公式

(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计算公式

三、平均数指数的应用

第四节平均指标指数一、平均指标指数的含义两个平均指标直接对比形成的统计指数。二、总平均指标指数含义与计算公式三、固定构成指数含义与计

算公式

四、结构变动影响指数含义与计算公式

第五节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一、统计指数体系(一)统计指数体系的含义若干个统计指数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二)构建统计指数体系的基本原则二、因素分析

(一)因素分析的意义

(二)综合指数因素分析

1. 两因素分析相对数体系与绝对数体系

2. 多因素分析相对数体系与绝对数体系

(三)平均指标指数因素分析

本课程考核方式和要求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是考试,闭卷,计算机机考。

2019高考考试大纲

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 (思想政治) 教育部考试中心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微信搜索:爱尚政治课(aszzk888),了解更多)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容。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容。 选考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考试容及题型示例 思想政治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围与要求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 货币

2019年高考数学理科全国三卷

2019年高考数学理科 全国三卷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全国三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1,0,1,2A =-,{} 2|1B x x =≤,则A B =() A. {1,0,1}- B.{0,1} C.{1,1}- D. {0,1,2} 2.若(1)2z i i +=,则z =() A. 1i -- B. 1i -+ C. 1i - D. 1i + 3.《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瑰宝,并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某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情况,随机调查了100名学生,其中阅读过《西游记》或《红楼梦》的学生共有90位,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共有80位,阅读过《西游记》且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共有60位,则该校阅读过《西游记》的学生人数与该校学生总数比值的估计值为() A. 0.5 B. 0.6 C. 0.7 D. 0.8 4.24(12)(1)x x ++的展开式中x 3的系数为() A. 12 B. 16 C. 20 D. 24 5.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的前4项和为15,且a 5=3a 3+4a 1,则a 3=() A. 16 B. 8 C. 4 D. 2 6.已知曲线ln x y ae x x =+在(1,)ae 处的切线方程为y =2x +b ,则() A.,1a e b ==- B.,1a e b == C.1,1a e b -== D.1,1a e b -==- 7.函数3 222 x x x y -=+在[6,6]-的图像大致为() A. B. C. D.

2019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

2018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出现新考点题型有变化考纲摘录 知识要求 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分别用A,B,C 表示。(1)了解(A):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2)理解(B):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并加以解决;(3)掌握(C):要求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 试题类型 全卷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解答题要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文、理科全卷题型、题量和赋分分别如下: 试卷结构 文科卷: 1.全卷22道试题均为必做题; 2.试卷结构为选择题10道,每道5分,共50分;填空题7道,每道5分,共35分;解答题5道,每道分值不低于10分同时不高于14分,共65分。 理科卷: 1.全卷22道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20道试题为必做题,在填空题中设置2道选做题(需要考生在这2道选做题中选择一道作答,若两道都选,按前一道作答结果计分),即考生共需作答21道试题; 2.试卷结构为选择题10道,每道5分,共50分;填空题6道,每道5分,考生需作答5道,共25分;解答题6道,每道分值不低于10分同时不高于14分,共75分;试题按难度(难度=实测平均分/满分)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 难度在 0.70以上的题为容易题,难度在0.40-0.70之间(包括0.40和0.70)的题为中等题,难度在0.40以下的题为难题。控制三种难度的试题的合适分值比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题型变化对文科生影响更明显

2019年高考数学考纲与考试说明解读

2019年高考数学考纲与考试说明解读 专题一:函数、极限与导数的综合问题(一)不等式、函数与导数部分考查特点分析与建议

全国课标卷考查内容分析(考什么) (一)结论: 考查的核心知识为: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象、导数的应用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分段函数); 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对称性、周期性; 函数的图象:包含显性与隐性; 导数的应用: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利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 与零点;结合函数的单调性解不等式或证明不等式、求参数范围. (二)试题题型结构:全国卷基本上是2道选择题或填空题、1道解答题,共3道题.分值为22分. (三)试题难度定位:全国卷对函数与导数的考查难度相对稳定,选择、填空题中,有一道为中等难度,另一道作为选择、填空的“压轴题”进行考查;解答题均放置于“压轴”位置. 小题考点可总结为八类: (1)分段函数;(2)函数的性质; (3)基本函数;(4)函数图像; (5)方程的根(函数的零点);(6)函数的最值; (7)导数及其应用;(8)定积分。 解答题主要是利用导数处理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等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往往放在解答题的后面两道题中的一个.纵观近几年全国新课标高考题,常见的考点可分为六个方面:(1)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2)证明不等式的问题; (3)方程的根(函数的零点)问题;(4)函数的最值与极值问题; (5)导数的几何意义问题;(6)存在性问题。

考点: 题型1 函数的概念 例1 有以下判断: ①f (x )=|x | x 与g (x )=? ?? ?? 1 x -x 表示同一函数; ②函数y =f (x )的图象与直线x =1的交点最多有1个; ③f (x )=x 2-2x +1与g (t )=t 2 -2t +1是同一函数; ④若f (x )=|x -1|-|x |,则f ? ?? ??f ? ????12=0. 其中正确判断的序号是________. 题型2 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和零点(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理科第8题) 例 2、已知函数()() 211 2x x f x x x a e e --+=-++有唯一零点,则a = A. 12- B. 13 C. 1 2 D. 1 C 【解析】函数()f x 的零点满足() 211 2e e x x x x a --+-=-+, 设()1 1 e e x x g x --+=+,则()()211 1 1 1 1 1e 1 e e e e e x x x x x x g x ---+----=-=- = ', 当()0g x '=时, 1x =;当1x <时, ()0g x '<,函数()g x 单调递减; 当1x >时, ()0g x '>,函数()g x 单调递增,当1x =时,函数()g x 取得最小值,为 ()12g =.设()22h x x x =-,当1x =时,函数()h x 取得最小值,为1-,若0a ->, 函数()h x 与函数()ag x -没有交点;若0a -<,当()()11ag h -=时,函数()h x 和 ()ag x -有一个交点,即21a -?=-,解得1 2 a = .故选C. 例3、 (2012理科)(10) 已知函数 1 ()ln(1)f x x x =+-;则() y f x =

2019年高考理科全国1卷数学(含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本试卷共4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2 42{60M x x N x x x =-<<=--<,,则M N ?=( ) A. }{43x x -<< B. }{42x x -<<- C. }{22x x -<< D. }{23x x << 2.设复数z 满足=1i z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x ,y ),则( ) A. 2 2 +11()x y += B. 22 (1)1x y -+= C. 22 (1)1x y +-= D. 2 2(+1)1y x += 3.已知0.20.3 2log 0.2,2,0.2a b c ===,则( ) A. a b c << B. a c b << C. c a b << D. b c a << 4. ≈0.618,称为黄金分割比例),著名的“断臂维纳斯”便是如此.此外,最美人体 .若某人满足上述两个黄金分割

2020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新解理.docx

2020 年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新解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国家教育部有关部门每 年都邀请专家,依据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国家课程标准调整以及考生实际水平变化,对《考试大纲》进行 修订,以适应高校对新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 日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函件《关于 2020 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教试中心函﹝2020﹞ 179 号),公布了 2020 年高考各学科考试大纲的修订内容,其中数学学科的修订内容如下: 1.在能力要求内涵方面,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同时 对能力要求进行了加细说明,使能力要求更加明确具体. 具体内容详见(二)考纲综合解读中的第二点内容. 2.在现行考试大纲三个选考模块中删去“几何证明选讲”,其余 2 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坐 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 2 个模块中任选 1 个作答 . 具体内容详见(二)考纲综合解读中的第三点内容 . “一不变”:核心考点不变 2020 年的高考中,核心考点仍然是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 与统计、选考内容等. 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集合、复数、程序框图、三视图、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线性规划、平面向量、数 列的概念与性质、圆锥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解三角形、导数与不等式的结合、函数的性质仍然是高频 考点 . 在解答题中,除数列和三角函数轮流命题外,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解析几何、函数导数与不等式、选 考内容仍然是必考内容 . 备考锦囊 1.函数或方程或不等式的题目,先直接思考后建立三者的联系. 首先考虑定义域,其次使用“三合一定理”;2.选择题与填空题中出现不等式的题目时,优选特殊值法; 3.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时,应该建立关于参数的等式或不等式,用函数的定义域或值域或解不等式完成,在 对式子变形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分离参数的方法; 4.恒成立问题或它的反面,可以转化为最值问题,注意二次函数的应用,灵活使用闭区间上的最值,分类 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应该不重复、不遗漏; 5.圆锥曲线的题目优先选择它们的定义完成,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若与弦的中点有关,选择设而不 求点差法,与弦的中点无关,选择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使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必须先考虑是否为二次方 程及根的判别式; 6.求椭圆或双曲线的离心率,建立关于a、 b、 c 之间的关系等式即可; 7.求三角函数的周期、单调区间或最值,优先考虑化为一次同角弦函数,然后使用辅助角公式解答;解三 角形的题目,重视内角和定理的使用;与向量联系的题目,注意向量角的范围; 8.数列的题目与和有关,优选作差的方法;解答的时候注意使用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体会方程的思想; 9.导数的常规题目一般不难,但要注意解题的层次与步骤,如果要用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可从已知或者 前一问中找到突破口,必要时应该放弃;重视几何意义的应用,注意点是否在曲线上;

(完整word版)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9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2019年高考化学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

2019年高考真题理科数学(全国II卷)

AB=(2,3),AC=(3,t),|BC|=1,则AB?BC=( ) M233 3

7.8.9.10.11. 12.13.设α,β为两个平面,则α∥β的充要条件是( ) 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 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行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 若抛物线y =2px(p>0)的焦点是椭圆x 23p +y 2p =1的一个焦点,则p=( ) 2348下列函数中,以π2为周期且在区间(π4,π2 )单调递增的是( )f(x)=|cos2x| f(x)=|sin2x|f(x)=cos|x|f(x)=sin|x|已知α∈(0,π2),2sin2α=cos2α+1,则sinα=( )15553325 5设F为双曲线C:x 2a 2-y 2b 2 =1(a>0,b>0)的右焦点,O为坐标原点,以OF为直径的圆与圆x +y =a 交于P,Q两点.若|PQ|=|OF|,则C的离心率为( )2325 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R,满足f(x+1)=2f(x),且当x∈(0,1]时,f(x)=x(x-1).若对任意x∈(-∞,m],都有f(x)≥-89 ,则m的取值范围是( )(-∞,94](-∞,73](-∞,52](-∞,83 ]我国高铁发展迅速,技术先进.经统计,在经停某站的高铁列车中,有10个车次的正点率为0.97,有20个车次的正点率为0.98,有10个车次的正点率为0.99,则经停该站高铁列车所有车次的平均正点率的估计值为 . A. B. C. D. 2A. B. C. D. A. B. C. D. A. B. C. D. 222A. B. C. D. A. B. C. D.

2019年新高考新考纲-数学理科

数学(理)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试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说明》)的数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数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指导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Ⅰ.命题指导思想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2.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体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求.3.命题注重试题的创新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开放性.既要考查考生的共同基础,又要满足不同考生的选择需求.合理分配必考和选考内容的比例,对选考内容的命题应做到各选考专题的试题分值相等,力求难度均衡. 4.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 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12个选择题,全部为必考内容.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题由4个填空题和5个解答题组成;选考部分由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各命制1个解答题,考生从3题中任选1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 1.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解答题要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三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40%左右,填空题10%左右,解答题50%左右. 2.难度控制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难度在0.7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为0.4—0.7的试题是中等难度题,难度在0.4以下的试题界定为难题.三种难度的试题应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2019年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

理科数学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的内容,确定理工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 一、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做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 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 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种观点或某个结论. 抽象概括能力是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经过分析提炼,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做出新的判断.

2019年高考文科数学考试大纲

文科数学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的内容,确定文史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 一、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做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 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 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种观点或某个结论. 抽象概括能力是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经过分析提炼,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做出新的判断.

2019年语文高考大纲

2019年《语文高考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 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019年江苏高考数学考试说明

2019年江苏省高考说明-数学科 一、命题指导思想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学科(江苏卷)命题,将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既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又考查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所必须的基本能力.试卷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1.突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 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贴近教学实际,既注意全面,又突出重点,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在试卷中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的考查,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注重对中学数学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2.重视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数学基本能力主要包括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这几方面的能力. (1)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要求是:能够根据题设条件想象并作出正确的平面直观图形,能够根据平面直观图形想象出空间图形;能够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并能够对空间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2)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要求是:能够通过对实例的探究,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能够从给定的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 (3)推理论证能力的考查要求是:能够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经获得的正确的数学命题,

运用归纳、类比和演绎进行推理,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的真假性. (4)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要求是:能够根据法则、公式进行运算及变形;能够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够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或近似计算. (5)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要求是:能够运用基本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数学综合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要求能够综合地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较为困难的或综合性的问题. 3.注重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 数学的应用意识的考查要求是: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构造适合的数学模型,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创新意识的考查要求是: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数学试卷由必做题与附加题两部分组成.选修测试历史的考生仅需对试题中的必做题部分作答;选修测试物理的考生需对试题中必做题和附加题这两部分作答.必做题部分考查的内容是高中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1的内容;附加题部分考查的内容是选修系列2(不含选修系列1)中的内容以及选修系列4中专题4-2《矩阵与变换》、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4-5《不等式选讲》这4个专题的内容(考生只需选考其中两个专题). 对知识的考查要求依次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在下表中分别用A、B、C

2019年 高考大纲解读

2019年高考大纲解读 一、总体分析 2019年高考英语大纲并没有发生变化,也和往年的命题角度和命题方向保持一致。从题型上来看,依然会是我们已经非常熟知的听力,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七选五,语法填空,短文改错和写作。那么我应该从什么方面备考呢?我认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清楚的了解高考英语侧重考查学生什么水平。 2003年试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我们的英语教学的重心从原来的知识技能转变为综合语言使用水平,所以高考的侧重点也势必随之调整。2019年,全国卷取消了单选题,增加了语法填空,这使语言知识与语言使用更加紧密结合在一起,明显突出综合语言使用水平。 在试卷上表现为: (1)理解英语口语的水平; (2)理解书面语言的水平; (3)词汇、语法和语用知识使用水平; (4)书面表达水平。 二、考纲变化 与2019年高考大纲相比无明显变化 三、近年高考全国卷回顾分析 近年来,英语试题总体上是稳中求变,保持高考英语学科命题的一贯思路和风格。充分体现了“注重基础,强调使用,突出水平,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在立足于应用的前提下,试题更加侧重对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考查,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考查渗透在对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考查中,也体现了新课改的趋势和要求。整个试卷分为听力部分、阅读理解部分、完形填空部分、语法填空部分、短文改错部分和书面表达部分。 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都体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进一步强化语境因素,增加了语法知识与语言环境的综合使用,体现了高考试题“注重语境,强调使用”

的指导思想。 2.涉及知识面广,涵盖了交际、时态、语态、冠词、形容词、副词、动词(词组)、非谓语动词、定语从句以及状语从句。 3.总体难度略有下降,基本剔除了以前的偏题、怪题。 4.语境设置更为真实、自然、巧妙。词汇、语法知识越考越活。 完形填空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词汇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通读全文,掌握文章大意,使用词汇、语法等知识,选择最佳答案,使文章意思通顺,结构完整。记叙型完形填空是高考和备考的重点。语法填空这个题型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用单项填空来考查语法的形式,代之以在短文或者在以具体生活情境为内容的对话中考查语法的灵活使用,难度显然要高于原来的单项填空。短文改错的文章内容浅显,词数为100左右,多采用记叙文文体,偶尔也有说明文和应用文。短文改错试题检测考生在改错和书写的过程中,在语篇和上下文理解中使用语言知识去解决实际的语言问题。具体来说,短文改错主要检测考生发现、判断、纠正文章中错误的水平,以考查考生在语篇中综合使用英语知识的准确性。考点涵盖知识的领会、使用、分析、综合等诸多方面,考查目标既涉及语言知识的多个方面(词法、句法、语篇结构、行文逻辑等),又涵盖理解、分析、使用和整体思维等诸方面水平。书面表达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语言的综合使用水平。近两年全国卷书面表达都是书信体的文章,学生都有可写的东西。 四、高考改革对2019年高考卷的影响 2019年的高考英语大纲是准备背靠方案的关键,根据大纲的走向和趋势,积极一道学生实行备考和复习,应从一下两大方面着手: 词汇 词汇是构成语言最基本的材料,扩大词汇量是提升学生听、说、读,写水平的前提,所以,词汇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呢?唯一的途径就是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音是学生接触一个词的最初印象,如果读不出音就记不住形,无音无形就谈不上什么义,所以,要牢记一个单词首先应把音念准。听是语音教学的根本方法,先听音,后开口和发准音是语音教学的基本步骤。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行“听”的训练呢?采取模仿性的听和辨音性的听,有助于学生准确掌握语音知识。

(完整版)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语文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2018年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019年全国III卷理科数学高考真题

2019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 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1,0,1} B.{0,1} C.{-1,1} D.{0,1,2} 2.若z(1+i)=2i,则z= A.-1-i B.-1+i C.1-i D.1+i 3.《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瑰宝,并成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某中学为了了解本小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情况,随机调查看了100位学生,期中阅读过《西游记》或《红楼梦》的学生共有90位,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共有80位,阅读过《西游记》且阅读过《红楼梦》的学生共有60位,则该学校阅读过《西游记》的学生人数与该学校学生总数比值的估计值为 A.0.5 B.0.6 C.0.7 D.0.8 4.的展开式中的系数为 A.12 B.16 C.20

D.24 5.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的前4项和为15,且,则 A.16 B.8 C.4 D.2 6.已知曲线y=+xlnx在点(1,ae)处的切线方程为y=2x+b,则 A.a=e,b=-1 B.a=e,b=1 C.a= ,b=1 D.a=,b=-1 7.函数y= 2x3 2x+2-x ,在[-6,6]的图像大致为 A.B.

2019年高考理科数学 (全国II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 卷) 理科数学 本试卷共5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A ={x |x 2-5x +6>0},B ={ x |x -1<0},则A ∩B = A .(-∞,1) B .(-2,1) C .(-3,-1) D .(3,+∞) 2.设z =-3+2i ,则在复平面内z 对应的点位于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已知AB u u u r =(2,3),AC u u u r =(3,t ),BC uuu r =1,则AB BC u u u r u u u r = A .-3 B .-2 C .2 D .3 4.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又一重大成就,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是地面与探测器的通讯联系.为解决这个问题,发射了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鹊桥沿着围绕地月拉格朗日2L 点的轨道运行.2L 点是平衡点,位于地月连线的延长线上.设地球质量为M

(完整版)2019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2019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2)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3)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3.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按照既保证与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要求基本一致,又有利于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原则,参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