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九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视觉部分

1.近点(near point):可用来表示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指眼作充分调节时眼所能看清

楚的眼前最近物体所在之处。(近点离眼越近,晶状体的弹性越好,眼的调节能力越强。

正常人随年龄的增长,近点将逐渐移远。9,11,83)近点移远,老视,凸透镜。

2.远点(far point):当眼注视6m以外的物体(远物)时,从物体发出的所有进入眼内的

光线可被认为是平行光线,对正常眼来说,不需做任何调节即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通常将人眼不作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物体所在之处称为远点。理论上可无限远但由于光线太弱或被视物体太小可看不清。

3.暗适应(dark adaptation)和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在明亮环境中而突

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提高,能逐渐看见在暗处的物体,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是视色素特别是对光敏感度较高的视杆色素在暗处合成增加的结果);当人长时间在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也不能看清物体,稍等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几秒内即可完成;机制:视杆细胞在暗处蓄积了大量的视紫红质,遇强光迅速分解,产生耀眼光感。只有在较多的视杆色素迅速分解之后,对光相对不敏感的视锥色素才能在亮处感光而恢复视觉)。

4、视杆细胞感暗光,无色觉。视锥细胞感强光,为什么会产生色觉?阐述三原色学说。

1)颜色视觉(color vision):对不同颜色的识别是视锥细胞的功能特点之一。颜色视觉简

称色觉,是指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刺激人眼后在脑内产生的一种主观感觉,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心理现象。正常人眼可分辨波长380~760nm之间的150种左右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与一定波长的光线相对应。在可见光谱的范围内,波长长度只要有3~5nm的增减,就可被人视觉系统分辨为不同的颜色。

2)三色学说(trichromatic theory):在视网膜中存在分别对红、绿和蓝光敏感的三种不同

的视锥细胞,分别含有视红质、视绿质和视蓝质为其感光色素,当某一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可以一定的比例使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发生兴奋,信息传至中枢,就产生某一种颜色的感受。如果红、绿、蓝三种色光按各种不同的比例作适当的混合,就会产

生任何颜色的感觉。可解释色盲、色弱。(色盲:一种对全部颜色或某些颜色缺乏分辨能力的色觉障碍,分为全色盲和部分色盲。)

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正因为所含视色素的不同,两种感光细胞在功能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神经系统部分

1.皮层诱发电位(evoked cortical potential):指刺激感觉传入系统或脑的某一部位时,在

大脑皮层一定部位引出的电位变化。皮层诱发电位可由刺激感受器、感觉神经或感觉传入通路的任何一个部位而引出。诱发电位一般包括主反应、次反应和后发放三部分。

相关概念

1)平均诱发电位(averaged evoked potential):诱发电位的波幅较小,又发生在自发脑

电的背景上,故常被自发脑电淹没而难以辨认出来。应用电子计算机将诱发电位叠

加和平均处理,能使诱发电位突显出来,经叠加和平均处理后的电位称为平均诱发

电位。已成为研究人类感觉功能、神经系统疾病、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方法之一。

2)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体感诱发电位是指刺激一侧肢

体,从对侧对应于大脑皮层感觉投射区位置头皮引出的电位。

3)听觉或视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AEP;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

以短声或光照刺激一侧外耳或视网膜,分别从相应头皮(对应于颞叶和枕叶皮层位

置)引出的电位则为听觉或视觉诱发电位。

2.突触的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指突触的形态和功能可发生较持久改变的特性或现

象;但从生理学的角度看,突触的可塑性主要是指突触传递效率的改变。突触的可塑性普遍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与未成熟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成熟后的学习、记忆和脑的其他高级功能活动密切相关。形式:

1)强直后增强(posttetanic potentiation,PTP):重复刺激突触前神经元使突触后电位

幅度短时性发生改变。强直刺激使大量钙离子进入突触前末梢内,细胞内钙库暂时

饱和,钙离子积蓄且可激活对其敏感的酶,使递质持续大量释放。(通常数分钟,

多则数小时)

2)习惯化(habituation)和敏感化(sensitization):前者由反复的平和刺激而引起,

由于突触前末梢钙通道逐渐失活,钙离子内流减少,递质释放减少所致;后者是对

原有刺激反应增强和延长的表现,一般由伤害性刺激所触发,一次或多次外加的伤

害性刺激可使平和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增强。由于突触前末梢中钙通道开放时间延长,钙离子内流增多,递质释放增加所致,实质是突触前易化。(短时程,有时可持续

数小时或数周)

3)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和长时程压抑(long-term depression,LTD):

前者指突触前神经元在短时间内受到快速重复的刺激后,在突触后神经元快速形成

的持续时间较长的EPSP增强,由突触后神经元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增加所致,多见

于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是脊椎动物学习和记忆的细胞学基础。后者指突触强

度的长时程减弱。

3.突触前易化(presynaptic facilitation):如果到达神经末梢的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则钙通

道开放的时间延长,进入神经末梢的Ca2+量增多,释放递质就增多,最终使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增大,即产生突触前易化。

神经末梢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可能是轴突-轴突式突触的突触前末梢释放某种递质(如5-羟色胺),使神经末梢内cAMP水平升高,钾通道发生磷酸化而关闭,结果导致动作电位的复极化过程延缓。敏感化发生机制就是突触前易化。感觉传导通路中多见,可调节感觉传入活动。

4.感觉柱(sensory column):中央后回皮层的细胞呈纵向柱状排列,从而构成感觉皮层最

基本的功能单位,称为感觉柱。同一个柱内的神经元对同一感受野的同一类感觉刺激起反应,是一个传入-传出信息整合处理单位。一个细胞柱兴奋时,其相邻细胞柱则受抑制,形成兴奋和抑制镶嵌模式。

5.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在麻醉动物,于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当麻

醉药作用过去后,动物即表现为抗重力肌(伸肌)的肌紧张亢进:四肢伸直,坚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呈角弓反张状态,这一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产生原因:在中脑水平切断脑干后中断了大脑皮层、纹状体等部位与脑干网状结构之间的功能联系,造成抑制区和易化区之间的活动失衡,使抑制区的活动大为减弱,易化区的活动明显占优势。类型:γ僵直(网状脊髓束);α僵直(前庭脊髓束)

6.感觉性记忆:指由感觉系统获取的外界信息在脑内感觉区短暂储存的过程,这个阶段一

般不超过1秒。没有进行加工处理的记忆信息会很快消失,人们往往感觉不到。这种记忆大多属于视觉和听觉的记忆。

大题

1、牵张反射的类型和特征:

1)定义: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是指有完整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外力牵拉伸长时引

起的被牵拉的同一肌肉发生收缩的反射。

2)类型:腱反射和肌紧张

A.腱反射(tendon reflex):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如叩击股四头肌肌

腱引起股四头肌收缩的膝反射、叩击跟腱引起小腿腓肠肌收缩的跟腱反射等。腱反

射的效应器主要是收缩较快的快肌纤维。完成一次腱反射的时间很短,据测算兴奋

通过中枢的传播时间仅约0.7ms,只够一次突触传递所需的时间,可见腱反射是单

突触反射。

B.肌紧张(muscle tonus):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

的肌肉处于持续,轻度的收缩状态,但不表现为明显的动作。例如:在人取直立

体位时,支持体重的关节由于重力影响而趋向于弯曲,从而使神级的肌梭受到持续

的牵拉,引起被牵拉的肌肉收缩,使背部的骶棘肌、颈部以及下肢的伸肌群肌紧张

加强,以对抗关节的屈曲,保持抬头、挺胸、伸腰、直腿的直立姿势。因此,肌紧

张是维持身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也是随意运动的基础。肌紧张的效应器主

要是收缩较慢的慢肌纤维。肌紧张常表现为同一肌肉的不同运动单位交替进行收

缩,故能持久进行而不易疲劳。肌紧张中枢的突触接替不止一个,所以是一种多

突触反射。

2、脊休克(spinal shock)的定义及表现:

1)定义:当人和动物的脊髓在与高位中枢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

态的现象,简称脊休克。

2)表现:脊休克的主要表现为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躯体与内脏反射均减退以致消

失,如骨骼肌紧张降低,甚至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消失,粪、尿潴留。在发生脊休克后,一些以脊髓为基本中枢的反射可逐渐在不同程度上恢复。其

恢复的速度与动物进化程度有关,因为不同动物的脊髓反射对高位中枢的依赖不同。

例如:蛙在脊髓离断后数分钟内反射即可恢复;狗可于数天后恢复;而人类因外伤等原因引起脊休克时,则需数周以至数月反射才能恢复。各种反射的恢复也有先后,比较简单和较原始的反射(如屈肌反射和腱反射)恢复较早,相对较复杂的反射(如对侧伸肌反射、搔爬反射)恢复则较慢。血压也回升到一定水平,排便、排尿反射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复。但此时的反射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机体生理功能的需要。离断面水平以下的知觉和随意运动能力将永久丧失。

3、脊休克产生恢复能说明什么问题?

脊休克恢复后的动物在第一次离断水平下方行第二次脊髓离断术,脊休克现象不再出现,说明脊休克的发生是因为离断面下的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调控,而非切断脊髓的损伤刺激本身。可见,脊髓具有完成某些简单反射的能力,但这些反射平时受高位中枢的控制而不易表现出来。脊休克恢复后,通常是伸肌反射减弱而屈肌反射增强,说明高位中枢平时具有易化伸肌反射和抑制屈肌反射的作用。

4、睡眠分哪些时相,不同时相的表现以及生理意义。

人在睡眠时会出现周期性的快速眼球运动,因此,根据睡眠过程中眼电图、肌电图和脑电图的变化观察。可将睡眠分为非快眼动睡眠和快眼动睡眠。

1)非快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NREM sleep):

A.特征:NREM睡眠中,感觉传入冲动很少,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趋向步调一致,脑

电以频率逐渐减慢、幅度逐渐增高、δ波所占比例逐渐增多为特征(慢波睡眠),表现出同步化趋势。视、听、嗅和触等感觉以及骨骼肌反射、循环、呼吸和交感神

经活动等均随睡眠的加深而降低,且相当稳定。

B.意义:此期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明显增多,有利于体力恢复和促进生长发育。

2)快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 sleep):快速眼球运动期间的脑电波和觉

醒期的脑电波类似,表现为低幅快波,故又称快波睡眠(fast wave sleep,FWS)或异相睡眠(paradoxical sleep,PS)。

A.特征:机体的各种感觉进一步减退,肌紧张减弱;交感神经活动进一步降低;下

丘脑体温调节功能明显减退,表明其睡眠深度要比慢波睡眠更深。此外,REM睡

眠阶段尚有躯体抽动、眼球快速运动、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快而不规则等间

断的阵发性表现。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耗氧量和血流量加多,生长激素分泌减少。

B.意义:REM睡眠与幼儿神经系统的成熟和建立新的突触联系密切相关,因而能促

进学习与记忆以及精力恢复。REM睡眠期间出现的阵发性表现可能与某些疾病易于在夜间发作有关,如哮喘、心绞痛、阻塞性肺气肿缺氧发作等常发作于夜间。

睡眠是NREM和REM两个时相周期性交替的过程

5、小脑的功能

根据小脑传入、传出纤维联系,可将小脑分为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皮层小脑三个主要功能部分。

1)前庭小脑:主要由绒球小结叶构成。接受前庭核纤维的投射,其传出纤维又经前庭神经

核换元,再通过前庭脊髓束抵达脊髓前角内侧部分的运动神经元,控制躯干和四肢近端机肉的活动。因此,前庭小脑参与身体姿势平衡功能的调节。此外,前庭小脑可通过脑桥核接受外侧膝状体、上丘和视皮层等处的视觉传入信息,调节眼外肌的活动,从而协调头部运动时眼的凝视运动。

2)脊髓小脑:由蚓部和半球中间部组成。主要接受来自脊髓和三叉神经的传入信息,也接

受视觉和听觉的信息。主要功能是调节进行过程中的运动,协助大脑皮层对随意运动进行适时的控制。还可以调节肌紧张。损伤后,运动笨拙而不准确,表现为随意运动的力量、方向及限度发生紊乱。如:患者不能完成精巧动作,肌肉在动作进行过程中抖动而把握不住方向,尤其在精细运动的终末出现震颤,称为意向性震颤;行走时跨步过大而躯干落后,以致容易倾倒,或走路摇晃呈酩酊蹒跚状,沿直线走路则更不平稳;不能进行拮抗肌轮替快复动作,且动作越迅速则协调障碍越明显,但在静止时则无肌肉运动异常的表现。以上统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

3)皮层小脑:半球外侧部。皮层小脑与大脑皮层运动区、感觉区、联络区之间的联合活动

与运动的策划和运动程序的编制有关。熟练运动,皮层小脑内储存起一套程序,当大脑皮层发起精巧运动时,首先通过大脑-小脑回路从皮层小脑提取程序,并将它回输到运动皮层,再通过皮层脊髓束发动运动。受损后,无明显运动缺陷。

6、神经的营养性作用概念、体现及机制。

1)概念:神经末梢经常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持续地调整所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

响其持久性的结构、生化和生理的变化,这一作用称为神经的营养性作用(trophic action)。

2)体现:切断神经后,它所支配的肌肉内的糖原合成减慢、蛋白质分解加速,肌肉逐渐

萎缩。如:脊髓灰质炎患者一旦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死亡,它所支配的肌肉将发生萎缩。

用局部麻醉药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一般不能使所支配的肌肉发生代谢改变,表明神经的营养性作用与神经冲动关系不大。

3)机制:营养性作用是由于末梢经常释放某些营养性物质,作用于所支配的组织而完成的。

营养性物质由神经元胞体合成,再借助于轴浆流动运输到神经末梢加以释放。轴浆流动与神经冲动传导无关,因为持续用局部麻醉药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并不能使轴浆流动停止,其所支配的肌肉也不会发生代谢改变而萎缩。轴浆经常在流动,而且流动是双向性的:一方面部分轴浆由细胞体流向轴突末梢,另一方面部分轴浆由末梢反向地流向胞体。顺向快速轴浆主要运输具膜的细胞器。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十章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 2.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IPSP) 3.non_synaptic chemical transmission 4.presynaptic inhbition 5.presynaptic facilitation 6.neurotransmitter 7.neuronal type nicotinic receptor 8.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 9.non_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 10.ascending activating system 11.referred pain 12.paradoxical sleep(PS) 13.motor unit 14.spinal shock 15.stretch reflex 16.decerebrate rigidity 17.γ_rigidity 18.pyramidal system 19.biologic rhythm 20.muscle tonus 21.second signal system 22.long term potentiation(LTP) 23.synapse 24.dominant hemisphere 25.neuromodulator 26.reflex 27.reinforcement 28.evoked cortical potential 29.receptor 30.after discharge 二、填空题 1.根据电生理学特性,可将哺乳动物神经纤维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类。其中,_____________是有髓纤维,_____________是无髓纤维。 2.根据电生理特性分类,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最快的是 纤维,传导速度最慢的是_____________纤维。 3.Postsynaptic inhigition是由_____________神经元引起的一种抑制,其突触后表现为____________ 。 4.神经纤维对其支配的组织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方面作用。 5.经典的synapse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6.乙酰胆碱失活的主要途径是被_____________水解成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7.Cholinergic receptor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型,阿托品是_____________型受体的阻断剂。

神经系统的功能概述

神经系统的功能概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神经系统的功能概述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神经系统,功能,概述,,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医药卫生中查看更多范文。 神经系统的功能概述 「考纲」 1.神经系统的功能:①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②突触传递的特征;③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及其受

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2.神经反射:①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②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③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负反馈和正反馈。 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①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②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4.脑电活动: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5.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①牵张反射;②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③小脑的主要功能;④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②脊髓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7.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考点」 1.突触传递过程: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

膜对ca2+通透性增强,ca2+进入末梢,引起突触前膜以出胞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如果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na+的通透性,na+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大,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epsp小,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如果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cl-的通透性,cl-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2.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布;突触延搁;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3.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主要包括:①全部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除去少数肽能纤维);③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胆碱能受体包括两种:m受体和n受体,m受体阻断剂为阿托品;n受体阻断剂为筒箭毒。 4.肾上腺素能受体包括:α受体、β受体。α受体阻断剂是酚妥拉明;β受体阻断剂是普萘洛尔。

生理学(本科)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随堂练习与参考答案

生理学(本科)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随堂练习与参考答案 10.1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10.2 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10.3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10.4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0.5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0.6 脑的高级功能 1. (单选题)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 ) A. 肌紧张反射 B. 屈肌反射 C. 翻正反射 D. 对侧伸肌反射 E. 腱反射 参考答案:A 2. (单选题)左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受损,引起躯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是( ) A. 左半身 B. 右半身

E. 左侧上肢和右侧下肢 参考答案:B 3. (单选题)脑干网状结构损伤将导致( ) A. 感觉过敏 B. 极度兴奋 C. 深度睡眼 D. 内脏活动增强 E. 内脏活动减弱 参考答案:C 4. (单选题)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 ) A. 刺痛 B. 慢痛 C. 必有牵涉痛 D. 定位不精确 E. 对温度、牵拉及化学刺激不敏感 参考答案:C

5. (单选题)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下列哪项不会出现( ) A. 肠蠕动抑制 B. 肾素分泌 C. 胰岛素分泌 D. 瞳孔开大肌收缩 E.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参考答案:C 6. (单选题)下列哪项属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 A. 瞳孔散大 B. 逼尿肌收缩 C. 糖原分解增强 D. 骨骼肌血管舒张 E. 消化道括约肌收缩 参考答案:B 7. (单选题)帕金森病的产生是由于下列哪个递质系统受损所致( )

A.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 B. 脑干网状结构胆碱能系统 C. 纹状体-黑质Υ-氨基丁酸能系统 D. 中缝核5-羟色胺能系统 E. 蓝斑上部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 参考答案:A 8. (单选题)刺激视上核可以引起( ) A. 尿量减少 B. 出现糖尿 C. 瞳孔扩大 D. 生长素释放增多 E. ADH释放减少 参考答案:A 9. (单选题)脊髓突然与高位中枢离断后,离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的紧张度( ) A. 基本不变 B. 增强,不能恢复正常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教材首先简述了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以及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从宏观上介绍了神经系统的概况。通过对神经系统的微观结构——神经元的介绍,引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从而引出动作电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深入介绍了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最后教材描述了体温调节的方式和机理,进一步说明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所有内容在编排上逻辑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从地位和作用上看,本节课是承接了内环境与稳态之后的一节课,阐述了动物如何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生命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调节与内环境稳定的关系,也为之后的体液调节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了神经系统的基础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构建新知。从生活经验上看,学生对于许多神经活动都有所体验,比如瞳孔反射、膝反射等等,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些简单活动中涉及的器官和原理,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反射。从能力起点上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较强,教师可利用文字资料和图表引导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高中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渐成熟,所以能够通过示意图模拟动作电位的变化这一抽象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 2.说出动作电位的概念 3.阐明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表格和文字资料,逐步提高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学习神经系统的功能,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 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难点:动作电位 五、教学方法 基于问题的教学法。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一、选择题 (一) A型题 1. 下列关于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直径越大,传导越慢 B. 增加细胞外K+浓度可加快传导 C. 髓鞘越厚,传导越慢 D. 一定范围内升高温度可加快传导 E. 麻醉不影响传导速度 *2. 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只能从胞体至末梢单向传导 B. 神经干中各纤维之间互不干扰 C. 只要结构完整就能正常传导兴奋 D. 不受内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 E. 连续刺激时,传导能力很快下降 3. 一条神经干中许多纤维在同时传导兴奋时互不干扰,其主要原因是 A. 髓鞘对电流的绝缘作用 B. 细胞膜的膜电阻很大 C. 细胞外液对电流的短路作用 D. 生物电很微弱,干扰也很微弱 E. 动作电位只沿膜内侧传向远处 *4. 关于神经纤维轴浆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轴突内的轴浆并非经常在流动 B. 顺向和逆向轴浆运输的速度相等 C. 狂犬病病毒可经顺向轴浆运输而扩散 D. 与神经的功能性和营养性作用有关 E. 与维持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无关 5. 顺向快速轴浆运输主要运输 A. 具有膜的细胞器 B. 递质合成酶 C. 微丝和微管 D. 神经营养因子 E. 细胞代谢产物 6. 在轴浆运输中,驱动蛋白的作用与肌细胞中的哪种蛋白极为相似? A. 肌凝蛋白 B. 肌动蛋白 C. 原肌凝蛋白 D. 肌钙蛋白 E. 钙调蛋白*7. 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A. 指神经对受支配组织功能活动的影响

B. 通过神经末梢释放递质或调质而实现 C. 依靠经常性释放神经营养因子而实现 D. 能被持续应用局部麻醉药所阻断 E. 不易觉察,切断神经后能明显表现出来 8. 脊髓灰质炎患者发生肢体肌肉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A. 病毒对患肢肌肉的直接侵害 B. 患肢肌肉血液供应明显减少 C. 失去支配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D. 失去高位中枢对脊髓的控制 E. 运动神经元受损而患肢长期废用 *9. 神经营养性因子 A. 只有神经胶质细胞能产生 B. 是神经营养性作用的物质基础 C. 可影响受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 D. 可影响神经胶质细胞的代谢和功能活动 E. 可影响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完整性 10. 神经营养性因子进入神经末梢的方式是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原发性主动转运 D. 继发性主动转运 E. 受体介导式入胞 11. 下列关于神经生长因子的描述,错误 ..的是 A. 广泛存在于人和多种动物体内 B. 由2个α、2个β和2个γ亚单位构成 C. α亚单位是其促进神经生长的主要活性部分 D. 与其亲和力较高的受体是Trk A受体 E. 对交感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的生长和存活是必需的 12. 下列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既有树突又有轴突 B. 与相邻细胞有突触联系 有随细胞外Na+浓度改变的膜电位 C. 细胞间普遍存在缝隙连接 D. E. 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3. 当神经胶质细胞受损而过度增生时,可因下列哪项功能减弱而形成局部癫痫病灶? A. 营养性作用 B. 绝缘作用 C. 屏障作用 D. 泵K+能力 E. 支持作用 14. 在需要时,能转变为巨噬细胞的神经胶质细胞是

复习总结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复习总结生理学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时间: 2010年04月06日来源:不详作者: 佚名浏览次数: 21 【字体:大中小】 【考纲要求】 1.神经系统的功能:①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②突触传递的特征;③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2.神经反射:①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②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③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负反馈和正反馈。 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①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②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4.脑电活动: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5.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①牵张反射;②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③小脑的主要功能;④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②脊髓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7.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xuehhttps://www.360docs.net/doc/4419166986.html,-学$慧%教~育~网/交|流_社/区/bbs.xuehuiedu.com 【考点纵览】 1.突触传递过程: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强,Ca2+进入末梢,引起突触前膜以出胞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如果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Na+的通透性最大,Na+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大,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EPSP 小,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如果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受体结合,使后膜对Cl-的通透性最大,Cl-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学_慧教育请访问xuehuiedu.com 2.突触传递的特征:单向传布;突触延搁;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性。 3.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主要包括:①全部交感和副交感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除去少数肽能纤维);③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胆碱能受体包括两种:M受体和N受体,M受体阻断剂为阿托品;N受体阻断剂为筒箭毒。 4.肾上腺素能受体包括:α受体、β受体。α受体阻断剂是酚妥拉明;β受体阻断剂是普萘洛尔。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

10.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目录 1.浅感觉功能检查 2.运动功能检查 2.1.肌力 2.2.肌张力 2.3.不自主运动 2.4.共济运动 3.神经反射检查 4. lasegue征检查 复习思考题

1.浅感觉功能检查 (一)浅感觉检查注意事项: 1.检查前向受检者解释检查的目的与方法以取得充分合。 2.作检查过程中始终要求受检者闭目以避免主观或暗示作用。 3.注意左侧与右侧肢体对比以及近端肢体与远端肢体。 (二)检查内容与方法:痛觉检查、触觉检查。 (三)正常:对痛觉刺激能准确回答或手示,对轻触刺激反应灵敏。 (四)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1.痛觉:痛觉过敏:对微弱的痛觉刺激发生强烈的反应;痛觉减 退:对痛觉刺激回答模糊;痛觉消失:对痛觉刺激无反应;见于脊髓丘脑侧束病损。 2.触觉:触觉减退:对触觉刺激反应不灵敏;触觉消失:对触觉 刺激无反应;见于脊髓丘脑前束和后索病损

2.运动功能检查 2.1.肌力 1.概念:肌力是指主动运动时肌肉的最大收缩力。 2.检查方法:注意两侧比较,显著不等时有重要意义。上肢肌 力检查,下肢肌力检查。 3.肌力分级:。 4.正常:正常人肌力5级,有较强的拮抗阻力的力量,双侧肢 体肌力相等. 5.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肌力减退或消失瘫痪。类型:按程度 分为不完全瘫痪和完全瘫痪(完全瘫痪者肌力为0级不完全瘫痪者肌力为1~4级);按不同部位分为单瘫、偏瘫、截瘫和交叉瘫; 按性质分为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

2.2.肌张力 1.概念:肌张力是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肌张力的实质 是一种牵张反射,即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产生的收缩反应。检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 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 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 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 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 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 可概括为: 神经元: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脑: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1)大脑 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皮层是覆盖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大脑皮层表面具有许多深浅不同的裂或沟以及沟裂之间隆起的回,因而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总面积和神经元的数量。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关,为人类特有)、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 (2)小脑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人喝酒喝醉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小脑被酒精麻痹而引起的。 (3)脑干 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如果这一部分中枢受到损伤,会立即引起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 脊髓: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1)脊髓的结构 从脊髓的横切面可以看出,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各部分之问以及脊髓和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2)脊髓的功能 反射功能:人的脊髓灰质里有许多低级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等。但是,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 传导功能: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反之,脑的活动也要通过脊髓才能传递到身体各部位。因此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

10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人体重要的调控系统,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人体各系统和器官可以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从而维持整个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神经系统的组成 既然神经系统的功能如此重要,那么它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①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由胞体和轴突、树突组成,这个结构与神经纤维的功能相适应的。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是兴奋传递,从树突传入局部电位,经胞体在轴丘汇总,爆发动作电位,经轴突传播。而除了传导电位外,还具有轴浆运输的功能。 轴浆运输指的是轴突内轴浆的运输物质的过程,耗能轴浆运输具有双向性.1.顺向运输是自胞体向轴突末梢运输,有快速和慢速两种。快速的轴浆运输依赖的动力分子是驱动蛋白,兴奋传递所需要的递质囊泡就是该途径运输的。慢速的轴浆运输依赖动力蛋白,可运输与细胞骨架有关的微丝和微丝蛋白。2.逆向运输是由胞质动力蛋白将一些物质从轴突末梢向胞体方向运输,通过微管移动。包括标记蛋白、病毒、神经营养因子等。标记神经走向,病毒感染CNS、神经营养因子的运输都依赖这个途径。(神经营养因子是靶组织和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的调控因子,可以支持神经细胞发育、分化、成熟) 神经还具有营养性作用:神经末梢经常释放一些营养因子,可以持续调节所支配靶组织的代谢活动,影响其结构和功能。 ②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另一类组成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有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外周神经系统有卫星细胞、施万细胞等。 神经胶质细胞同样有很多作用:1.支持、绝缘、屏障作用(星形胶质细胞构成支持神经元支架、少突胶质细胞形成神经纤维髓鞘、参与构成血脑屏障等)。2.对神经元营养作用,运输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产物、产生大量神经营养因子以维持神经元结构功能。3.调节、维持细胞外K+浓度,维持神经元电活动正常进行(星形胶质细胞利用Na+-K+泵可将细胞外过多的K+泵入胞内)。4.参与神经递质代谢。5.免疫应答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抗原提呈细胞。6.对神经修复、再生的影响。 神经系统的活动 知道了神经系统的结构后,那么神经系统是如何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神经反射:感受器接受信息并通过传入神经传递达各级中枢,经分析整合,发出指令信息经传出神经传递到达各效应器官和细胞。因此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以及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基础。有电突触传递和化学突触传递。电突触传递是指携带神经信息的带电离子如Na+、K+等通过细胞间缝隙连接直接以电信号方式进行的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其阻抗低,电传递速度快,几乎没有潜伏期,可进行双向传递。但是哺乳动物体内分布不多,主要是化学突触。分为经典突触性化学传递突出和非定向突触性化学传

9、神经系统查体考核评分标准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标准分100分) 考号:姓名: 项目评分标准标准分实得分 1.查体前准备(5分)1.查体前准备5分1)仪表端庄,着装整洁,站于患者右侧(1分); 2)患者体位正确(1分); 3)自我介绍,告知检查目的、内容、消除顾虑,取得同意和配合(1分);4)准备查体物品(听诊器、叩诊锤、音叉、棉签等)(1分); 5)手卫生(1分)。 2.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步骤(80分)2.1 一般检查 10分1)意识状态(1分); 2)体味及呼吸气味(1分); 3)发育及体型(1分); 4)营养状态(1分); 5)面容表情(1分); 6)语言、语调、语态和构音(1分); 7)姿势与步态(1分); 8)认知功能检查: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检查(3分) 2.2颅神经检查22分1)嗅神经(1分); 2)视神经:(1)视力(2)视野(3)眼底(3分); 3)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 (1)外观(1分); (2)眼球运动:是否受限及程度和方向、复视、眼震(2分); (3)瞳孔及其反射(1分)。 4)三叉神经:混合神经 (1)面部感觉(1分); (2)咀嚼肌运动:肌容积、颞肌咬肌肌力、翼状肌肌力(1分); (3)反射:角膜反射、下颌反射(1分);

5)面神经: (1)面肌运动:观察额纹、眼裂、鼻唇沟、口角,有无痉挛,然后做皱眉、瞬目、示齿、鼓腮、吹哨(1分); (2)味觉:舌前2/3味觉(1分); (3)反射:角膜反射(同三叉神经中)掌颌反射(1分); (4)副交感神经:膝状神经节病变泪液减少(1分)。 6)位听神经: (1)蜗神经:听力,Rinne试验(比较骨导与气导的听敏度)。Weber试验,比较双侧骨导(1分); (2)前庭神经:观察自发症状,冷水试验和转椅试验(1分); 7)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1)运动:发“啊”音,软腭抬举、腭垂是否偏斜(1分); (2)感觉:触及咽喉壁粘膜,询问感觉(1分); (3)味觉:舌后1/3味觉(1分); (4)反射:咽反射(1分)。 8)副神经:向对侧转颈和同侧耸肩(1分); 9)舌下神经:伸舌有无偏斜、舌肌萎缩、肌束颤动(1分)。 2.3运动系统检查15分 1)肌容积:比较双侧对称部位肌肉体积,周径相差大于1cm为异常(1分);2)肌张力检查:嘱患者肌肉放松,触摸感觉肌肉硬度,并被动屈伸肢体感知阻力(2分); 3)肌力检查:嘱患者做肢体屈伸动作,检查者从相反方向给予阻力,测试患者对抗阻力的克服力量,两侧比较(6分); 4)不自主运动: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震颤等。以及出现的部位、范围、程度(2分); 5)共济运动 (1)指鼻试验(1分); (2)跟膝胫试验(1分); (3)轮替动作(1分); (4)闭目难立征(1分)。 6)膀胱叩诊:在耻骨联合上方进行,从上往下,由鼓音转浊音,判断膀胱充盈情况(2分)。 2.4感觉系统检查10分 1)浅感觉:痛觉(1分);触觉(1分);温度觉(1分); 2)深感觉:运动觉(1分);位置觉(1分);振动觉(1分); 3)复合(皮层)感觉:定位觉(1分);两点辨别觉(1分);图形觉(1分);实体觉(1分); 2.5反射检查23分 1)深反射检查: 肱二头肌反射(1分);肱三头肌反射(1分);挠骨膜反射(1分);膝反射(1分);踝反射(1分);阵挛:髌阵挛,踝阵挛(1分);霍夫曼征(1分)。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

最新浙科版必修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案 【教材分析】 (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神经系统的功能,是神经系统结构的延伸,并为神经系统内容做个总结。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反射,并在日常生活中机体有体现体温调节的现象,但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对体温调节等并没有鲜明的认识,故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一个同化的过程。与此同时,本节课学生已是高中二年级,其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其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等都有明显的提高。结合以上特征,我将采用循序渐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能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2、简述大脑皮层的功能 3、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 4、描述体温调节 能力目标: 1、学生培养了看图提炼信息能力 2、模仿寒冷时机体调节情况,描述炎热时机体调节情况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对日常案例的分析,形成生物与生活相联系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 1、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 2、描述体温调节 教学难点: 1、举例说明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 2、描述体温调节 【教学方法】 结合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我主要采用循序渐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对于本节课重难点神经系统对机体的分级调控以及体温调节,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排尿反射、体温调节),结合日常生活,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第二章第二节共分为三课时,本小节为第三课时,时间为45min 【教学过程】 【过渡】谁还记得反射的概

第十章神经系统

第十章 第一节(22) 10-1 156.当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出现2008 A.骨骼肌收缩颤动 B.瞳孔缩小 C.大汗淋漓 D.心率加速 10-1 19 .支配小汗腺的自主神经和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分别是2007 A.交感神经,乙酞胆碱 B.副交感神经,乙酞胆碱 C.副交感神经,肤类递质 D.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加. 10-1 155下列选项中,主要与毒蕈缄样有关的是2007 A.心脏活动加强B.支气管痉挛C.胃肠道D.瞳孔扩大 10-1 158当刺激感受器时,如果刺激仍在持续,但传入神经冲动频率已开始下降,此现象称为2007 A.传导阻滞B.衰减性传导C.疲惫D.适应 10-1 162影响突出前膜递质释放量的主要是2007 A.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B.突触蛋白Ⅰ磷酸化的程度 C.进入前膜Ca2+的量 D.突触小泡大小 10-1 19.下列药物或毒物中,可阻断N型胆碱能受体的物质是2006 A.筒箭毒B.心得安C.酚妥拉明D.阿托品E.烟碱 10-1 20.完成一个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2006 A.传人与传出纤维的传导速度 B.刺激的强弱和性质 C.经过中枢突触的多少 D.感受器的敏感性 E.效应器的敏感性 10-1 21.下列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2006 A.是局部去极化电位 B.具有“全或无”性质 C.是局部超极化电位 D.由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减少所致 E.由突触后膜对钠通透性增加所致 10-1 18.在周围神经系统,毒蕈碱受体分布于2005 A.自主神经节 B.骨骼肌终板膜 C.多数副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 D.多数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 E.消化管壁内神经丛所有的神经元

第9章神经系统 (教研版 )

第九章神经系统 重难点解析 1. 神经系统结构复杂,名词较多,抽象难懂,而且中枢神经的许多内部结构直观性差,也给学习、理解有关内容增加了难度,学习时应认真预习有关知识,充分利用图片、模型、标本等直观教具及活体,提高学习效果。 2. 周围神经分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分布到全身每一个器官,在许多方面与脉管类似,多数与血管伴行,学习时给结合脉管理解、记忆。 3. 掌握的内容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脊髓的位置、功能;脑干、间脑、小脑的组成;大脑半球的分叶、主要功能区、脑和脊髓的被膜、脑脊液循环;脊神经各丛的主要分支和分布,脑神经的分布概况 4. 熟悉的内容:神经系统的组成;脊髓、脑干的外形,各脑室的位置;脊神经的组成、分支;主要脑神经的性质、分支和分布。 5. 了解的内容:脊髓、脑干的内部结构,脑的动脉,小脑的位置、外形;内脏神经的组成;深、浅感觉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锥体外系。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 一. 单项选择题 相同知识点:神经系统的概述(1-2) 1. 神经系统( ) A. 活动的基本方式是联络 B. 在调节各系统中起辅助作用 C. 可以调节内环境的平衡 D. 包括脑、脊髓及周围神经 E. 位于颅腔和椎管内 答案: D 2. 中枢神经系统( ) A. 是指端脑、间脑、小脑和脑干 B. 包括脑和脊髓 C. 指脊神经和脑神经 D. 是指脊髓和脑干 E. 又称内脏神经 答案: B 知识点:神经系统术语(1) 3. 在中枢神经内,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形成的结构为() A. 灰质 B. 神经 C. 神经节 D. 白质 E. 神经核 答案:E 相同知识点:神经细胞的结构(1-3) 4.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 ) A. 神经胶质 B. 神经节 C. 神经元 D. 神经核 E. 以上都不对 答案: C 5. 神经元( ) A. 由胞体和突起两大部分组成 B. 突起分为树突、轴突和树突棘 C. 分为单极、双极和多极神经元 D. 多极神经元属感觉神经元

第十章神经系统

第九章神经系统 学习要求 1熟悉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包括经典的突触概念,外周神经递质,受体学说,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2掌握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包括反射与反射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中枢抑制,中枢兴奋传布。 3熟悉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包括脊髓、丘脑、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内脏痛、牵涉痛。理解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包括牵张反射,肌紧张的调节,小脑、基底神经节的调节功能。 4掌握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调节及脑的高级功能。 各型试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结构的完整性B功能的完整性 C单向传导D相对不疲劳性 E绝缘性 2神经冲动抵达末梢时,引起递质释放主要有赖于哪种离子的作用? A cl- B Ca2+ C Mg2+ D Na+ E K+ 3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双向传递B不易疲劳 C突触延搁D不能总和 E刺激停止后,传出冲动也立即停止 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电位变化为: A极化B超极化 C后电位D复极化 E去极化 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ACa2+BCl- CK+ D Na+和K+,尤其是Na+ ECl-和K+,尤其是Cl- 6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应B正反馈调节 C负反馈调节D反射 E适应 7C类神经纤维包括: A有髓鞘的躯体传入纤维 B有髓鞘的躯体传出纤维 C有髓鞘的自主神经的节前纤维 D无髓鞘的躯体传入纤维及自主神经的节后纤维

E支配骨髓肌的传出纤维 8关于神经纤维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传导信息的功能 B神经纤维主要指轴突而言 C传导速度最慢的是B类纤维 D传导速度最快的是Ⅰ类或Aα类纤维。 E根据纤维直径和来源分为Ⅰ、Ⅱ、Ⅲ和Ⅳ类。 9关于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具有快速的顺向运输方式 B具有慢速的顺向运输方式 C具有逆向运输方式 D缺氧对轴浆运输无影响 E狂犬病病毒可以轴浆运输方式从外周转运至中枢 10反射活动后放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之间的: A会聚式联系B辐散式联系 C环状联系D链锁式联系 E侧支式联系 11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正确的叙述是: A突触前轴突末梢超极化 B突触后膜对Ca2+、K+通透性增大 C突触后膜去极化 D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 E突触后膜出现复极化 1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增加所致?ANa+、Cl-、K+,尤其是K+ BCa2+、K+、Cl-,尤其是Ca2+ CNa+、K+,尤其是Na+ DK+、Cl-,尤其是Cl- EK+、Ca2+、Na+,尤其是Ca2+ 13突触后抑制时,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出现? 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B突触后膜Cl-内流 C突触后膜超极化D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14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 A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突触后膜超极化 D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的结果 E以上原因综合的结果 15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 B一般是在神经末梢突触小泡中合成 C曲张体是非突触性化学传递释放递质的部位 D受体阻断剂可阻断递质的传递作用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十章神经系统 一、选择题: 1、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5-HT D.多巴胺 E. 肾上腺素 2、以下有关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哪一项是错误的 A.单向传递 B.总和 C.突触延搁 D.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E.不易疲劳 3.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 B.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C.调节内脏功能 D.协调肌紧张 E.维持觉醒 4.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 B.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C.调节内脏功能 D.协调肌紧张 E.维持睡眠 5.把脊髓与延髓的联系切断,动物会处于下列哪种状态 A.脊休克 B.去大脑僵直 C.运动共济失调 D.觉醒 E.昏睡 6.体表感觉的皮层代表区主要位于 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边缘系统 D.颞叶皮层 E.岛叶皮层 7.下列哪一项是内脏痛的主要特点 A.刺痛 B.定位不明确 C.必有牵涉痛 D.对电刺激敏感 E.牵涉痛的部位是内脏在体表的投影部位 8.牵涉痛是指 A.内脏疾患引起体表特定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 B.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皮肤痛觉感受器引起的痛觉 C.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内脏痛觉感受器引起的痛觉 D.肌肉和肌腱受牵拉时产生的痛觉 E.内脏和腹膜受牵拉时产生的痛觉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脊休克的表现 A.大小便失禁 B.血压下降 C.发汗反射消失 D.断面以下脊髓反射活动消失 E.断面以下脊髓支配的骨骼肌肌紧张降低 10.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是 A.外伤所致的代谢紊乱 B.横断脊髓时大量出血 C.横断脊髓的损伤性刺激 D.断面以下脊髓丧失高位中枢的调控 E.失去了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的始动作用 11.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 A.腱反射 B.肌紧张 C.翻正反射 D.屈肌反射 E.对侧伸肌反射 12.对牵张反射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感受器是肌梭 B.基本中枢在脊髓 C.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 D.横断脊髓后永远消失 E.反射引起的是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收缩 13.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将出现 A.脊休克 B.去大脑僵直 C.肢体麻痹 D.腱反射加强 E.动作不精确 14.帕金森病的病变部位在 A.小脑 B.红核 C.黑质 D.新纹状体 E.丘脑底核 15.人类的皮层运动区主要在 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额叶 D.枕叶 E.颞叶 16.副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是 A.心跳加快加强B.支气管平滑肌舒张C.胃肠运动加强 D.瞳孔散大E.胰岛素分泌减少

神经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和反思-公开课

第六章第二节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的组成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有关生理结构组成及其功能的知识,我们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组成神经系统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在身体上的位置以及初步认识他们的功能。所以学生在学完此课之后,应该至少有如下收获:第一层次:对着别人的身体或自己的身体能指出大脑,小脑和脊髓的部位。知道神经分布于全身各处;第二层次:知道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在功能上的差别;能够想象由神经细胞如何组成神经系统,如何作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在其中行使作用;第三层次:会用以上的知识初步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本节内容教材上提供了许多实用和生动的资料,比如说87页上的资料分析中的病例、88页上的图片等等,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这些资料,既充分利用了教材,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尚不足,本节的知识大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故教学中应尽量化抽象为具体,通过较多的模型和真实事例让学生感性地认识神经系统。神经元模型可以让学生提前制作,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节约了课堂时间。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4.初步学会在踩踏事件中避险。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完成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教学难点】 预测使学生认识到神经系统在身体中的切实存在并能和日 常生理活动联系起来。 【教具】 课件;人脑模型;小锤子;糖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组织学生做“传糖果”的游戏,来创设紧张的游戏气氛, 引导学生体验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二、资料分析(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学生活动] 读教材第87页《资料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并 对问题作出假设。(每小组4人,每人分析一个病例,尝 试说出病人症状和病因) 讨论完毕后,请同学对以上发言作出小结。

神经元的结构 分类和功能

神经元的结构、分类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细胞构成包括两类细胞: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一般将神经细胞称作神经元(neuron),被认为是神经系统行使功能、信息处理最基本的单位。而胶质细胞则主要起支持、营养和保护的作用,但随着人们积累知识的增加,逐渐发现胶质细胞也能够行使一些特殊的生理功能。 在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中约含有1011个神经元,其种类很多,大小、形态以及功能相差很大,但它们也具有一些共性,例如突起。我们以运动神经元为例介绍神经元的典型结构,如图2-37所示。与一般的细胞一样,神经元也是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组成的胞体(cell body)和一些突起(neurite)构成的。胞体为代谢和营养的中心,直径大小在μm级别。除胞体外,与神经元行使功能密切相关的结构是各种各样的特异性突起,也称为神经纤维。其中自胞体一侧发出、较细长的圆柱形突起为轴突(axon),每个运动神经元一般只有一个轴突,其功能是信息的输出通道,代表着神经元的输出端;同时还可以借助轴浆进行物质的运输,主要包括由胞体合成的神经递质、激素以及内源性的神经营养物质,这种运输称为轴浆运输。轴突从胞体发出的部位呈椎状隆起,称为轴丘(axon hillock),并逐渐变细形成轴突的起始段(initial segmeng),这一部分的功能及其重要,它是神经元产生冲动的起始部位,并随后继续沿着轴突向外传导。轴突通常被髓鞘(myelin)包裹,但并非是完全的将其包裹,而是分段包裹,髓鞘之间裸露的地方为郎飞结(node of Ranvier),其上含有大量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轴突末梢(aoxn terminal)膨大的部分称为突触小体(synaptic knob),这是信息在某个神经元传递的终点,它能与另一个神经元或者效应器细胞相接触,并通过突触结构(synapse)进行信息的传递。 神经元中另一类重要的突起为树突(dendritic),一般是从胞体向外发散和延伸构成,数量较多,由于与树枝的分布类似而得名,是神经元进行信息接收的部位。树突表面长出的一些小的突起称为树突棘(dendritic spine),数目不等,它们的大小、形态数量与神经元发育和功能有关。当神经元活动较为频繁时,树突棘的数量和形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是神经元可塑性研究的重要方面。轴突和树突的作用反映了功能两极分化的基本原理。 图2-37神经元的一般结构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神经元进行如下分类: (1)根据细胞形态分类 神经元形态的多样性令人印象深刻,根据树突和轴突相对于彼此或胞体的方向形态进行的分类如图2-38所示,可分为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级神经元。形态学相似饿神经元倾向于集中在神经系统的某一特定区域,并具有相似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考核知识点】 1、熟悉:神经纤维的传导特征和营养性作用。 2、掌握:中枢突触传递的基本原理;外周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的概念、分布及其递质和受体分类。 3、熟悉:中枢突触兴奋传布的特征; 4、掌握: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概念和作用及其它们主要特征与区别; 5、熟悉:体表痛和内脏痛的特点和区别; 6、掌握:牵张反射类型及产生原理;掌握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7、熟悉: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基底神经节有关疾病的原因、小脑对运动功能的调节;皮层脊髓侧束和皮层脊髓前束的不同作用。 8、掌握: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整体活动的重要意义); 9、熟悉:自主神经对心血管、呼吸、消化等系统的功能调节; 10、熟悉: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在觉醒维持中的生理意义;脑电图的基本波形;睡眠时 相分类及其它们特点。 11、了解:条件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大脑皮层语言中枢和一侧优势等内容 【重点与难点】 1、EPSP与IPSP的形成原理。 2、支配心脏和汗腺的自主神经的名称,及其节前纤维、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受体和作用。 3、比较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定义和意义,以及两者之间有何区别? 4、比较腱反射与肌紧张反射、特点和意义的区别。 5、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整体活动的重要意义。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一、单项选择题 1.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有()

A. 具有接受信息、分析整合和传导信息的功能 B. 神经纤维指轴突而言 C. 轴丘始段是引发动作电位的部位 D. 轴突末梢释放递质的部位 E. 以上都是 2. 无髓纤维的传导速度() A. 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B. 与纤维直径成正比 C. 比有髓纤维传导快 D. 与温度无关 E. 以跳跃的方式扩布 3.关于神经纤维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具有传导兴奋的功能 B.神经纤维可发出侧支 C.传导速度最慢的是B类纤维 D.通常传导速度最快的是Ⅰ类或A 类纤维E.具有营养性作用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是人体主要的调节系统 B.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C.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D.神经元的功能只能起传导兴奋作用E.神经系统是机体重要的信息传递系统 5. 冲动传到轴突末梢,由于哪种离子内流,导致递质释放() A. Na+ B. Ca2+ C. K+ D. Cl- E. H+ 6. 下列对突触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间隙约为20~40nm B. 前膜释放递质 C. 后膜直接产生动作电位变化 D. 通常为单向传递 E. 突触间隙为细胞外液 7.兴奋通过一个化学性突触所需时间通常为() A. 0.01~0.05 ms B. 0.05~0.1 ms C. 0.1~0.3 ms D. 0.3~0.5 ms E. 3~5 ms 8. 突触前抑制是由于突触前膜() A. 超极化 B. 不能去极化 C. 释放抑制性递质 D. 兴奋性递质释放减 少 E. Na+ 内流减少 9. 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是() A. 生理完整性 B. 双向传导性 C. 绝缘性 D. 相对不疲劳 性 E. 以上都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