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第一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第一课时)

基础作业

1.填空。

(1)物体的()或围成的()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2.涂色:用阴影部分表示下面图形的面积。

3.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4.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①1平方米②1平方分米③1平方厘米

(2)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是()。

①长度单位②重量单位③面积单位

(3)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

①长度②面积③重量

(4)一个图形由9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它的面积是()。

①9厘米②9平方厘米③18平方厘米

5.把括号内不合适的单位名称划去。

(1)一支铅笔长20(厘米平方厘米)。

(2)课桌面的面积是25(分米平方分米)。

(3)教学楼占地1500(米平方米)。

(4)一棵大树高12(米平方米)。

6.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各有多少平方厘米?(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图①面积是()平方厘米;

图②面积是()平方厘米;

图③面积是()平方厘米;

图④面积是()平方厘米。

培优作业

7.先用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一摆,再填空。

(1)在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中摆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一排可以摆()个,一共摆了()排。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在长为4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中摆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一排可以摆()个,一共摆了()排。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参考答案

7.(1)3 3 9 (2)4 3 12

面积和面积单位(第一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第一课时) 基础作业 1.填空。 (1)物体的()或围成的()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2.涂色:用阴影部分表示下面图形的面积。 3.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4.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①1平方米②1平方分米③1平方厘米 (2)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是()。 ①长度单位②重量单位③面积单位 (3)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 ①长度②面积③重量 (4)一个图形由9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它的面积是()。 ①9厘米②9平方厘米③18平方厘米 5.把括号内不合适的单位名称划去。 (1)一支铅笔长20(厘米平方厘米)。 (2)课桌面的面积是25(分米平方分米)。 (3)教学楼占地1500(米平方米)。 (4)一棵大树高12(米平方米)。 6.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各有多少平方厘米?(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图①面积是()平方厘米; 图②面积是()平方厘米; 图③面积是()平方厘米; 图④面积是()平方厘米。 培优作业 7.先用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一摆,再填空。 (1)在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中摆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一排可以摆()个,一共摆了()排。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在长为4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中摆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一排可以摆()个,一共摆了()排。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参考答案 7.(1)3 3 9 (2)4 3 12

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郑红梅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实践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观念。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能自选面积单位来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练习。 4.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难点: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个。 课件:“面积和面积单位”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进行一个男女生涂色的比赛,老师这里有两张卡片,下面各请一名代表上前面来涂,谁先涂满谁获胜。(教师给女生一个小的卡片,给男生一个大的多的卡片。) 女生涂完老师就宣布女生获胜并把卡片在投影仪上展示。 男生你们服气吗?为什么? 男生:不服,不公平!因为女生的卡片面积小,我们的卡片面积大。 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而且我听见同学们提到一个词非常好“面积”,那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动手探究,认识面积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比如课本、讲桌、黑板等。这些物体都有表面,比如教师手上这个课本像这些面都是这个课本的表面。(教师逐一摸课本的表面)。今天我们要认识面积,就要从认识物体的表面开始。(教师板书:物体的表面) 请同学们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感觉一下。(学生动手摸)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桌的面(学生动手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滑滑的! 你们再摸摸自己的脸,手背的面,你有什么感觉? 生:不平,坑坑洼洼的。 师小结:对,生活中有些物体的表面是平的,有些物体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平平的面。这些物体的面有大小吗?让我们比比看吧!(课件出示) 师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小,那么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将这句话板书完整,并让学生读一遍) 像书的封面的大小就是书的封面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刚才通过比较,我们知道课桌面比书的封面大,我们就说课桌面的面积比书的封面的面积大。你能像老师这样用谁的面积比谁的面积大或谁的面积比谁的面积小说一句话吗? 生1:黑板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大。 生2:门面的面积比书的封面的面积大。 2.通过封闭的平面图形感知面积。 我们还学过一些图形,请大家看屏幕。(屏幕逐一出示5个平面图形) ①②③ ④

面积和面积单位1

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 二、教材简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三下第六单元《面积》的教学内容。这个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理解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理解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理解常用的面积单位。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学习水平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也正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学生已经学过周长,初步理解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并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和特征,为学习面积单位做好了准备。在此基础上,我安排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

观点。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理解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初步形成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准确表象。 (二)方法与过程: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点。 (三)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水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五、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六、教学难点: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取的的教学方法是观察、实验探究法,情景引入、直观演示等方法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上课开始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指导学生在使用学具、动手操作与合作探究中真实地感受什么是面积,获得直接经验。采用活动教学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石马小学龙美华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学具:两人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说教法和学法 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doc

学校班级姓名

第五单元面积 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教学重难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 (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 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 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四、思维训练 1、下图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请你写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动脑筋:先估算哪个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算一算。(单位:厘米) 反思:

【学霸笔记】第5章 面积 第1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三年级下册数学同步重难点讲练 人教版(含解析)

【学霸笔记】三年级下册数学同步重难点讲练 第5章面积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 1、面积的意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当两个图形的面积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时候,就要借助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作为标准进行测量比较,即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作比较。 3、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cm²)、平方分米(dm²)、平方米(m²) 4、平方厘米(cm²):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dm²):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平方米(m²):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例1.涂一涂,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 【分析】根据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围成平面图形大小,叫做它的面积;由此分别涂出即可.【解答】解: 【点评】明确面积的含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例2.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请把面积最大的图形涂上绿色,面积最小的涂上红色,并按面积大小排序. ②>③>①. 【分析】分别数出每个图形中小方格的个数,再比较大小即可.

【解答】解:图①中有9个小方格, 图②中有14个小方格, 图③中有11个小方格, 因为14>11>9, 所以:②>③>①; 故答案为:②,③,①. 【点评】分别数出每个图形中小方格的个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例3.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①〇② 【分析】数出两个图形所占的小方格的多少,然后比较即可. 【解答】解:图①的面积是16个小方格的面积,图②的面积小于16个小方格的面积,所以图①的面积大,即①>②; 故答案为:>. 【点评】数出两个图形中小方格的个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例4.谁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圈一圈. 一张名片的正面 1元硬币的正面 电脑键盘上一个字母键的上表面 一段1厘米长的修正带 【分析】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由此判断即可.

清河县某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5面积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教案新人教版

5 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解答,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强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4.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教学指导】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1.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的图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里教材内容包括面积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7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1) 1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2) 1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1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1课时 练习课1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 1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 1课时 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 【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材第61~62页例1、例2及“做一做”,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4.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挂图、口算卡片、电教媒体 【情景导入】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多媒体:射靶)这个游戏同学们喜欢玩吗?今天咱们来比比赛。老师选择大靶,你们选小靶,同意我的安排吗?为什么? 师:你们说的大小指的是靶的什么? 师:是指面积。它就是我们这节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第一课时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第一课时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面积和面积单位》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 2、经历“从线到面”的飞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初步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体验到数学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二、学习任务 1、能表述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 三、检测工具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个纽扣的面积大约是1() (2)、一张邮票的面积大约是6() (3)、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 (4)、教室的面积是80 (5)、课桌高7() 2、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每个方框代表1平方厘米) 3、比一比,谁的眼睛亮! 出示小马虎写的一篇数学周记“放学回家后,我们一家三口坐在1平方分米的方桌旁吃饭,一不小心一粒沙子把我那颗约1平方米的大门牙磕掉了。顿时,鲜血直流,妈妈赶紧掏出4平方厘米的手帕,捂住嘴巴往医院跑去……”相信学了这节课,大家都能像小马虎一样写数学日记,并且帮小马虎找出其中的错误! 四、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米尺、1平方米的布。

学具:两生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绿色16×8红色12×10黄10×10),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新课 (1)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2)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 2、明确目标: (1)、知道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 3、预期效果: 生活中到处用到有关面积的知识,这儿有一篇小马虎的日记:“放学回家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拼一拼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单位的必要性。熟悉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感知它们的大小,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3、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熟悉常用的面积单位。 难点: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教学预备:教具: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 学具:三张不同颜色的图形纸片,若干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纸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今日能和大家上一节课,教师真快乐!教师特别想和你们击一下掌,情愿的举手。这么多同学情愿啊,教师真荣幸!就让这位同学当代表吧!

教师和他击掌时,你发觉了什么?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1、什么是面积 (1)物体的外表 教师的手大其实是指手掌的外表大,你的手小其实是指手掌的外表小。那教师的手和黑板外表比,谁大谁小? 请你摸一摸课本的封面和桌面,感觉一下谁大谁小?刚刚我们通过摸和看知道了物体外表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外表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外表···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黑板外表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那课桌外表的大小叫什么?铅笔盒面的大小叫什么?(2)封闭图形的面积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以前我们也学过不少的图形,长方形(课件大),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课件大)这些图形有大小吗?你能看出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谁大谁小?圆形和三角形呢? 像这样首尾相连、封闭起来的图形,叫封闭图形(板书) 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那圆形的大小叫什么呢?三角形的大小叫什么呢?(课件出示没封闭的图形)同学们看看这个图形,它是不是封闭图形?有没有面积?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一、说教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整个小学数学几何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体会。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一是结合四个具体实例,通过“摸一摸、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同时摆方格或画方格的方法所蕴含的思想,为后继学习面积的度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因此,教学中采用了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逐步感知,逐步体验,通过师生、生生相互间的互动作用来完成。 二、学习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学习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四、学习难点: 能够正确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 在教学中,对重难点采用分层突破。 1、摸一摸、比一比 利用学生周边的事物,通过摸一摸表面,再比一比大小,比较自然的从生活中引到数学中面积的含义。 2、小组探究 在小组探索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环节中,积极参与,体验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了解面积的真正含义 3.说一说,练一练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仿照老师的说法说一说面积,在练习中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也是突破教学重难点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五、说教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第一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附属中学小学部王静。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这次说课活动的主题是:有效开发与利用资源落实全面育人目标。为了体现这节课的设计意图我将以“妙用环境与学具资源帮助学生对“面积”的深刻理解和统一面积单位必要性。”为主题进行说明。下面我从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效果评价以及设计特点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指导思想于理论依据 先说一说本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环境中与数学信息有关的信息,开发成为教学资源。 教师应当努力开发制作简单实用的教具,学具供学生使用,以拓展他们的学习领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发展起个性品质与创新精神,促进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将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现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理解面积的概念和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发展思维和研究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下面对教材进行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的内容。整个单元有8个例题,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学习例1、2的内容。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本课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上册的长度单位以及三年级上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是由长度单位到面积单位的过渡,学生学习本部分内容为四年级学习平行四边

形与梯形、三角形和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来认识面积,从而归纳出面积的概念,再通过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引出统一的面积单位(包括使用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 为了充分了解学生情况,针对几个重点问题,我对以往的教学进行了回顾:在这学期的目标上有一道题:花坛面积占整块面积的几分之几?对于面积学生能用自己心中的理解解决这题,但具体问什么叫面积学生能用指出的方法告知.具体说不出来,对于表面也不是很清楚。由此看来,学生面积学习不是一无所知。我的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第一从认识面,表面理解面积再通过认识封闭图形进一步认识什么是面积。第二,以学生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为主体,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需要,引发方法上的矛盾冲突——我将提出问题: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一些,用重叠的方法也很难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引导学生尝试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比较。通过亲身体验与讨论交流,

三年级数学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市一等奖】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概述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是属于图形与几何的领域。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教材内容注重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逐步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学好这一单元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面积和面积单位作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转化的开始,更是以后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面积单位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的起始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单位的形成过程,注重面积单位的表象的形成。注重直观操作与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安排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在归纳总结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以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学生对面积这种让量单位是第一次接触,难免会与长度单位混淆。因此,本节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有关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度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三年级时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度阶段,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更需要老师关切的眼神、真诚的帮助和热情的帮助。同时三年级是孩子形成自信的关键时期,所以在上课时,老师的评价必须积极、到位、准确。 三、教学目标分析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为此我设计了做游戏---摸面积---初感悟---理概念---设矛盾---同探究---得结论---亲体验---巧应用这条主线,作为教学思路。具体目标设置如下; 知识技能: 1、通过实例认识面积,并理解面积的含义。 2、通过自学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通过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站一站等活动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第一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70—7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拼一拼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引进体会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有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 4、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师:每当我看到精彩的表演时,两个人高兴得不由自主的击掌,现在老师问你们,两人击掌时你发现了什么? 生:手掌接触在一起、大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明确学习目标(此处明标) 1、认识并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进行计算。 三、指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一)学习要求 1、学习教材71页的情景图,归纳出什么是面积? 2、面积是指物体的()或封闭图形的()。

3、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二)出示标杆题 1、什么是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后反思】:面积中的关键字是表面或大小。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要用面积单位。(三)出示类比题 P74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 【练后反思】:计量一个图形的面积要用面积单位。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P76页练习十八,第1题和第2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的知识是什么?是面积(面积是指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和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同学们要把它们记熟练。

小学五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 五年级数学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第四名) 山东省____(省、市、区、县)七路第一小学 面积和面积单位(第四名)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七册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涵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和必要性,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并创立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面积单位。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创立面积单位的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硬币、方格纸、正方形纸片、桌布、橡皮 学具准备: 铅笔盒、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大家都是浙江的小朋友。我这儿有一幅地图,谁能在上面找到浙江?老师是从哪个省来的,谁能在地图上找到我家乡(山东)的位置?谁还知道其他省、区的位置? 生:新疆、内蒙古…… 教师小结:在地图上,不同颜色的面表示不同的省区。 ●二、初步感知面积的意义 地图上,这些省区哪个大,哪个小?我们说的大小是比较的什么? 老师手掌面的大小是手掌的面积。 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什么是面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面,边说边摸,感受面的大小就是面积。(生1:书本封面的大小就是书本封面的面积 生2:桌面的大小就是桌面的面积。……) ●三、创立面积单位 我发现了地图上的两个省(出示____(省、市、区、县)和浙江省的模型卡片),大家来比比谁的面积大?让学生用眼睛观察、比较。

2021年人教新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重难点题型训练第五章《面积》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解析版)

2021年人教新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重难点题型同步训练 第五章《面积》 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020秋•武昌区期末)学校准备新建一个足球场,下面是四块地的面积,选()块地比较合适.A.1平方千米B.1公顷C.10平方米D.100平方分米 【解答】因为选项A,1平方千米1000000 =平方米,数据太大,不符合实际; 选项B,1公顷10000 =平方米,数据适合,符合实际; 选项C,10平方米,数据太小,不符合实际; 选项D,100方分米,数据太小,不符合实际; 故选:B. 2.(2020•永州模拟)1平方米的正方形可以剪成()个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A.10个B.100个C.10000个 【答案】 =分米, 【解析】1米10 ⨯=(个), 1010100 即1平方米的正方形可以剪成100个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 故选:B. 3.(2020•岳阳模拟)测量文具盒表面的面积,用()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A.平方厘米B.平方分米C.平方米 【答案】 【解析】测量文具盒表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故选:A. 4.(2020秋•长阳县校级期末)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土地面积是() A.1平方米B.1公顷C.1平方千米 【答案】 ⨯=(平方米) 【解析】10010010000

=公顷 10000平方米1 答:正方形的土地面积是1公顷. 故选:B. 5.(2020秋•宁都县期中)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1100() A.米B.平方米C.公顷D.平方千米 【答案】 【解析】由分析可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1100平方千米; 故选:D. 6.(2020•衡阳模拟)飞机跑道的面积约20() A.平方米B.公顷C.平方千米 【答案】 【解析】飞机跑道的面积约20公顷. 故选:B. 7.(2020•重庆模拟)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A.1公顷B.4000平方米C.1平方千米 【答案】 =千米, 【解析】1000米1 111 ⨯=(平方千米); ⨯ 或10001000 =(平方米) 1000000 =(平方千米); 1 故选:C. 8.(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学业考模拟)()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分米. A.指甲B.粉笔盒底面C.课本封面D.方凳面 【答案】 【解析】根据生活经验由分析可知,粉笔盒底面接近1平方分米; 故选:B. 二.填空题 9.(2020秋•诸暨市校级期末)北京奥运会主场“鸟巢”的占地面积约是20公顷,个“鸟巢”的占地面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