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手术步骤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手术步骤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手术步骤

2014年手术室12月份护理查房讲课稿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手术步骤

讲课人:王岩青

一广泛性子宫切除术适应症:

1. Ⅰ期子宫颈癌ia期以上。

2.子宫内膜癌。

3.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效果不好,子宫病灶持续存在。

4.子宫肉瘤。

二术前准备:

1.术前清洁灌汤

2.余同“子宫切除术”

三物品准备:

探查包,敷料,手术衣,三叶拉钩,大S拉钩,分离钳,电刀,吸引器,四层纱布,引流管,4号线,7号线,10号线,华丽康2-0线。

四麻醉:腰硬联合麻醉或全麻。

五手术时机:

对术前行放疗者,手术应选择在放疗结束后2周左右进行。

六体位:仰卧位。

七手术范围:

1.高位结扎骨盆漏斗韧带。

2.沿盆侧壁切除阔韧带及圆韧带。

3.切除宫骶韧带和主韧带在2cm以上。

4.切除阴道长度至少2cm或在癌瘤下缘下2cm以上

八手术步骤:

1.切口下腹正中直切口。

2.探查对子宫内膜癌,开腹后先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送细胞学检查。然后自上而下探查腹腔和盆腔情况。

3.处理骨盆漏斗韧带于骨盆入口处骨盆漏斗韧带表面,打开盆腹膜,向前沿腰大肌剪开,达圆韧带外1/4外,切断缝扎圆韧带。再沿阔韧带前叶继续向中线剪开,达膀

胱侧窝止。另于骨盆入口处距输尿管外1cm沿输尿管走向,向内下方剪开盆腹膜至骶韧带外侧。锐性分离输尿管外侧直肠侧窝,至输尿管与子宫动脉交叉处即隧道入口。注意在分离输尿管时,使其内侧面紧贴盆腹膜不予分离,以保证输尿管血供。游离骨盆漏斗韧带,高位双重结扎或缝扎,切断后将其游离至卵巢根部。

4.处理宫骶韧带将子宫提向耻骨联合,并把直肠向上、向后推压,暴露并打开子宫直肠窝腹膜。分离直肠阴道隔至相当于宫颈外口下4~5cm水平。在输尿管进入隧道前,将其游离5~6cm,并拉向外侧,暴露宫骶韧带,视病期切除适当长度的宫骶韧带,一般不少于2cm。

5.切开输尿管隧道打开膀胱腹膜反折,锐性分离膀胱阴道隔至相当于宫颈外口下4~5cm水平,将膀胱拉向耻骨联合,暴露并切断宫颈膀胱侧韧带。将子宫拉向头侧,用压肠板将膀胱轻轻压向耻骨联合,暴露输尿管隧道入口,用血管钳从隧道口向内、前方穿出。钳夹、切断膀胱宫颈韧带前叶。此时,输尿管内侧已暴露部分,依法分次剪开膀胱宫颈韧带前叶,直达输尿管进入膀胱处。锐性分离膀胱宫颈韧带后叶,使输尿管隧道段完全游离。

6.切除主韧带将输尿管向盆侧壁拨开,分次切除、缝扎主韧带,至阴道穹窿水平。切除主韧带长度视病期或浸润程度而定,通常应在2.5cm以上。

7.切除阴道旁组织及阴道沿阴道壁两侧切除阴道旁组织。游离阴道直至宫颈外口下4~5cm,闭合式切断阴道。

8.缝合阴道残端用可吸收线连续锁扣缝合阴道残端。中央留孔置1~2条引流胶管,从阴道口引出。

9.关腹冲洗术野,做好预防肠粘连的措施,逐层关腹。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

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 目的:观察医用透明质酸钠与保守治疗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66例诊断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取再次手术并配合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一般疗效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症状缓解情况相关指标(排水样便的时间、胃液变清亮时间)等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3%,且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排水样便的时间和胃液变清亮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迅速改善患者临床表现,加速临床恢复。 标签: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医用透明质酸钠;保守治疗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患者中较多遇到的一类手术并发症,以往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往往采用再次手术或保守治疗[1]。但再次手术的风险较高,而且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延长。此外,在一些高龄患者中,再次手术容易引发一些的并发症,严重时甚至能够造成患者死亡[2-3]。而保守治疗虽然无创伤性,但是其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率较低[4]。透明质酸钠(HA)在创伤患者的临床使用较为多见。研究表明,其能够有效加快创口的愈合[5-6]。本院采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普外科收治入院的6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观察组34例患者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9~73岁,平均(44.2±16.2)岁,患者发病前均行开放腹腔手术,其中阑尾切除术13例、小肠破裂修补术3例、肝破裂修补术2例、卵巢囊肿切除术5例、胆囊切除术10例、胃切除术1例。对照组32例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1~72岁,平均(44.1±15.9)岁,患者发病前均行开放腹腔手术,其中阑尾切除术11例、小肠破裂修补术4例、肝破裂修补术5例、卵巢囊肿切除术5例、胆囊切除术6例、胃切除术1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反复发作的慢性腹痛。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观察组术前禁食6 h以上,手术取仰卧位,手术部位常规碘伏消毒,麻醉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在手术、病灶以及相应腹膜区域涂抹1 mL左右的医用透明质酸钠。术后常规缝合,并给予患者抗生素静滴3 d,预防感染。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手术配合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手术配合 查房目的 1、结合手术病例讲解手术入路、器械准备、麻醉及手术体位要求等。 2、强调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在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3、熟悉掌握手术全过程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通过查房使全科护士得以及时掌握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专科护理知识,使重大手术得以顺利开展。 接到手术通知单,确认手术。 手术访视——术前访视 主要访视内容为: ①了解病人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术前诊断、拟行麻醉方式、拟行手术。 ②基本病情:乌兰其其格,女性,45岁,7病室18床,住院号:20140418 。诊断:子宫肌瘤。因“B超发现子宫肌瘤1月”入院。入院体查;T36.4C,P84次/分,R19次/分,Bp130/80mmHg,面色正常,心肺阴性,腹软,检查配合,妇检:外阴阴性,阴道畅,内见少量黄色分泌物,宫颈Ⅰ度糜烂,子宫平位,正常大小,无压痛,活动可,双附件未及,无压痛。辅助检查:腹部B超(2013-12-20本院)提示:慢性宫颈炎,宫颈Ⅰ度糜烂,子宫肌瘤。白细胞3.5x109/L,血红蛋白128g/L,血小板122x109/L,血型A型Rh阳性。无药物过敏史、传染病史、手术史,无活动性假牙;神志清醒。拟于2014-1-22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 ③全身皮肤完整,预行套管针穿刺部位血管状况良好(若为血管状况欠佳,可建议麻醉医生行深静脉置管,以保证手术安全) ④交代术前注意事项(清洁术区皮肤--擦拭,防止术后感染;晚八点后禁食,晚十点后禁饮,勿随身带金属及贵重物品入手术室,以免使用电刀时因金属导电烧伤皮肤或贵重物品受到损坏;穿病员服,以免影响监护) ⑤已备血,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 ⑥交代麻醉体位配合要求及了解病人手术诉求 手术器械及物品准备 准备敷料包、手术衣、剖腹探查包、电刀(备长刀头)、吸引器连接管、1、4、7号丝线、手套无菌切口敷贴、可吸收线1-0、3-0 23号手刀片、手套若干副。 台下配合——巡回流程 1、检查手术间内各种药物是否齐备,室内固定设备(电源、无影灯、吸引器等)是否完善、安全、适用。根据手术的需要,落实、补充及完善一切物品,调节好室温及光线。 2、接手术病人要热情,以消除病人恐惧、紧张心理。并按手术通知单核对病人姓名、年龄、性别、手术部位、麻醉方式等。详细清点病房送来的物品(病历、X线照片、药物等)是否齐备。验证病人血型、交叉试验结果,以做好输血的准备。 3、检查病人术前的准备工作,如皮肤清洁剃毛是否合乎要求、义齿、饰物、发夹及贵重物品是否取下,必要时代为补充或保管,给病人戴好帽子后,送入手术间。 4、做好保温措施应提前调节好手术间的温度,保持在24 ℃~28 ℃,湿度保持在50%~60%。 5、做好静脉穿刺,患者皮肤弹性差,血管硬化,静脉穿刺有一定困难,巡回护士要有过硬的技术,常规使用静脉留置针,静脉穿刺部位尽量选择在未受压的上肢,血流充沛、弹性好、容易固定的血管。预防术中输液不畅影响液体的进入,严格掌握输液速度,防止心衰。

粘连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常见地疾病。约占44%。粘连性肠梗阻多表现为单纯性肠梗阻,少数也转化成绞窄性肠梗阻,甚至以后者为首要表现。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粘连性肠梗阻除少数为腹腔内先天性因素,如先天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外,大多为获得性。常见原因为腹腔炎症、损伤、出血、腹腔异物,如腹部手术、腹膜炎、腹腔内滑石粉或遗留纱布等。腹腔放疗和腹腔化疗也可导致粘性肠梗阻。 腹腔内粘连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但已公认粘连是腹膜自身生理功能的正常反应。腹膜除有润滑、吸收和渗出作用外,其防御和修复功能是形成粘连的内在因素。腹膜在受到上述原因刺激时,发生急性炎症反应而渗出大量含有纤维蛋白原的液体,在几小时内即可凝固成纤维素性疏松的粘连,这种纤维素性粘连如未被吸收,24小时侯就有血管和成纤维细胞长入,最后形成牢固的纤维性粘连。 肠粘连大部分不出现临床症状,因粘连不一定形成梗阻,少部分可有轻度阵发性腹痛。只有当肠曲粘连成团影响蠕动波通过,或当粘连牵拉肠曲折叠成锐角、扭转,或粘连带压迫肠曲,或形成内疝,才产生肠梗阻。 (二)诊断 ⑴机械性肠梗阻

⑵有既往腹部手术、创伤、腹膜炎病史 ㈢治疗 年连性肠梗阻多数为单纯性梗阻,并且术后必然会形成新粘连。故首先应用非手术治疗。 对于粘连较重、反复梗阻、多次行粘连松解术,分离粘连后为防再次粘连梗阻,有必要附加一种小肠排列固定术。 (四)预防 预防粘连是解决粘连性肠梗阻的关键。但至今仍无公认的有效可靠方法。 肠扭转 是指一段肠曲以其系膜的纵向为轴旋转1800以上造成的肠梗阻。腹腔内各游离的肠段均有扭转的可能;但以小肠和乙状结肠为多。肠段扭转时造成系膜血管受压,是为绞窄性肠梗阻,同时导致肠段两端受压,形成闭袢性肠梗阻;因而肠扭转容易造成肠坏死穿孔。 肠扭转的发生首先具有解剖因素,如系膜过长、过窄,肠内容物积聚 诊断 小肠扭转发病急聚,表现为中上腹或脐周持续性腹痛伴阵发性加剧。恶心呕吐。腹透可见扩张的小肠肠袢成小跨度并有位置和排列的紊乱。 乙状结肠扭转的腹痛多见于左下腹,恶心呕吐轻而腹胀明显,

广泛全子宫切除术

广泛全子宫切除术 别名:根治性子宫切除术;韦太姆手术;WertheimOperation 概述: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用于宫颈癌的手术治疗。为宫颈癌手术治疗的基本术式,关键在于全部清除区域淋巴结,以及进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必须彻底而细致地清除,包括髂总、髂外、髂内、闭孔、主韧带组,必要时清除腹主动脉旁、腰骶前及深腹股沟组。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必须打开膀胱侧窝,分离、切断前后及两侧各连接子宫的韧带及结缔组织,切除主韧带周围的脂肪组织,近盆壁处切断,在全部切除阴道旁结缔组织后,切除阴道,切缘一般距离病灶3~4cm。手术相关解剖及病理、影像学表现。 适应症: 1.适用于宫颈癌Ⅰb~Ⅱa期(包括合并妊娠或产后)。 2.Ⅰa期中有脉管浸润及融合性浸润者。 3.子宫内膜癌。 4.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效果不好,子宫病灶持续存在。 5.子宫肉瘤。 禁忌症: 1.年龄在65岁以上,又有其他不良因素者。 2.体质虚弱或伴有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者。 3.盆腔有炎症或子宫内膜异位症,且有广泛粘连者。 4.宫颈旁有明显浸润,或膀胱、直肠已有转移的Ⅱa期以上病人。 5.过分肥胖者。 麻醉: 一般采用持续性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较长,在盆底深部的操作较多,为保证肌肉松弛,手术野得以充分暴露,又要确保病人安全,采用持续性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最为理想。 体位:平卧位,进腹后取头低脚高位。 消毒范围: 上至剑突,下至大腿1/3处,两侧至腋中线。 物品准备: 大器械、广泛全宫包、大敷料、大洞巾、盆包、手术衣四件、手套数双、妇科自动拉钩、镊子筒、灯手柄、电刀(长、短各一)、电刀清洁擦、针盒、腔镜组合针、1#、4#、7#、10#慕丝线、薇乔W9215、VCP345、VCP359、23#刀片、吸引管、吸引器头各2个、钡线纱块2包、大纱垫4包、中纱垫4包、小纱垫4包、26#心包引流管、8#硅胶尿管、棉垫2包、无菌标本袋、引流袋、导尿包2个。 手术步骤: 1)按规范铺台、摆台、清点物品并准确记录。 2)常规碘酊、酒精消毒皮肤,常规铺治疗巾,切口铺四块治疗巾,巾钳固定,切口上下各两块中单,最后按照箭头朝上铺大洞巾。 3)连接固定吸引管、电刀、灯手柄,猪笼取下放在台上,电刀清洁片贴于术者方便使用处,干纱两块放于切口两侧用于拭血。 4)再次酒精消毒切口,递23#刀片切开皮肤,一般采用腹部纵切口向脐左旁延长3-5cm,下达耻骨联合,电刀切断皮下组织,纵向切开腹白线,分离筋膜及肌肉,电刀止血,弯钳钳夹,两个皮肤拉钩上或下牵拉皮肤。 5)切开腹膜,用△10×28和7#慕斯线缝于治疗巾将腹膜吊起,洗手探查腹腔,用妇科自动拉钩将腹膜牵开,四块大纱垫打湿卷成条状塞入腹腔,防止大网膜和肠挡住术野,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6例。所有患者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出现肠狭窄的情况时,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特殊的护理。结果86例患者中,有60例患者在给予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占69.77%;其余26例患者均采用再次的手术治疗,再次手术后,24例患者痊愈出院,占27.91%,2例患者发生死亡,占2.33%。结论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同时给予患者综合性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并可以确定非手术治疗及再次手术的时机。 标签: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术后;护理 腹部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术后约有9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而其中有超过40%的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约占所有类型的肠梗阻的30%。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6例进行特殊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6例病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龄8~71岁,平均(47.8±7.6)岁;腹部手术类型:41例患者为肠切除吻合术后,占47.67%,15例患者为阑尾切除术后,占17.44%,13例患者为胃大部切除术后,占15.12%,9例患者为妇科手术术后,占10.47%,5例患者为外伤脾切除术后,占5.81%,3例患者为胆道手术,占3.49%。梗阻发生时间为:37例患者为4天后,占43.02%,23例患者为1个月后,占26.74%,11例患者为1年后,占12.79%,8例患者为5年后,占9.30%,5例患者为10年后,5.81%,2例患者为20年后。 1.2?梗阻的原因 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急性炎症渗出、局部的水肿、腹腔内黏膜组织的创伤、组织细胞的缺血、局部的炎症刺激、腹腔内化疗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当患者术前伴有肠梗阻、肠穿孔以及肠破裂时,手术治疗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更高。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采用非手術治疗,给予患者持续胃肠减压,常规禁食水、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联合应用抗生素及胃肠外营养。如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出现肠狭窄的情况时,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如果选择手术时机需要在护理过程中严密的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 1.4?护理 1.4.1?心理护理?腹部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因为担心再次进行手术而产生恐惧及焦虑等负面的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向患者耐心的讲解治疗的各种相关知识,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治疗[1]。 1.4.2?一般护理?禁食水并给予持续的胃肠减压,同时观察胃管内的液体性质,如发现液体呈血性,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1.4.3?综合性护理?积极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失衡,同时给予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护理)

六、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的护理 (一)术前准备及护理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入院后尽最大可能给患者一张术后可改变体位的三折床,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医院和科室规章制度、病区环境、主管医生及护士、同病房的病友,消除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增加与患者的亲切感。 2、心理护理首先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分别给予正确的指导,如讲解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让患者明白卵巢是维持女性生理的主要器官,子宫切除不影响女性的内分泌,对性生活和女性特征等没有明显影响。,解除上述方面的心理障碍,使患者心情放松,消除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和一切不利因素,根据护理程序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和评价,了解其对疾病知识掌握的情况,鼓励患者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手术,积极主动配合医疗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3、观察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是机体活动的客观反应,所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是衡量机体状况的重要标志,如体温过高提示患者体内有感染可能,所以术前、术晨必须认真观察测量。 4、术前常规准备协助患者做好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肝肾功能、阴道涂片、胸透、心电图等术前检查,并讲解做上述检查的目的及意义, 5、术前指导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向家属和患者简介各种手术方式及该手术方式为最佳方案,麻醉方式和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和处理对策。因术后卧床时间长,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如何使用便器,并教会患者在床上锻炼肢体方法,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静脉栓塞等)。另外,该手术多附加前后阴道壁修补术,或盆底修复术,术后患者过早增加腹压,将影响血液循环、切口创面愈合及手术效果,所以患者尽力避免增加腹压,如术前教会患者做胸式呼吸运动和有效咳嗽、咳痰。 6、阴道准备因手术切口及阴道残端均在阴道内,因此阴道准备尤为重要。(1)术前3日,根据情况选择1/1000苯扎溴铵、1/5000的高锰酸钾进行阴道冲洗,或用碘伏棉球擦洗阴道,每日2次。 (2)术晨常规冲洗阴道,完毕后用无菌大棉球醮干,并进行宫颈及阴道消毒。 阴道冲洗、擦洗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阴道黏膜及宫颈,并耐心解释说明阴道准备的重要性,减轻患者不适,使患者能够很好地配合。阴道准备要严格、充分,确保阴道清洁,是预防残端感染的关键,也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成功的保障。 7、肠道准备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切口距离肛门近,同时多附加前后阴道壁修补术,与膀胱、直肠关系密切、直接,术中的剥离面有剥坏膀胱、肠道的的危险。肠道准备不佳易污染手术切口,引发感染,因此,术前做好肠道准备工作也很重要。 (1)术前3日进食无渣半流质饮食, (2)术前一天进流质饮食、术前禁食水12h,减少粪便产生, (3)尊医瞩给肠道抗生素(甲硝唑、庆大霉素等)。

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前术后护理心得

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前术后护理心得 【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分析粘连性肠梗阻 26例的术前术后护理对策。结果 26例患者中15例术后 1周内治愈, 8例 2周内治愈,3例 20 d内治愈出院。结论通过术前术后严密的护理,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肠梗阻复发,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治愈。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护理;腹部外科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病 ,占各类肠梗阻 40%左右[ 1 ]。资料显示,我实习的医院自 2003~2005年收治粘连性肠梗阻 40例 ,其中手术治疗 26例 ,占粘连性肠梗阻的 65% ,均收到良好的疗效。现将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26例 ,男性 16例 ,女性 10例 ,年龄在 20~98岁 , 60岁以上 10例 ,平均 43岁 ,有手术史 20例 , 2例伴有高血压病。手术方式均采用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 2 护理对策 2.1 术前护理 2.1.1 禁饮食补液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静脉输液以纠正脱水及电解质酸碱平衡 ,详细记录出入量、体温及腹痛的变化及呕吐物、大便情况。 2.1.2 留置胃管遵医嘱给予留置胃管 ,维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保持胃管通畅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 ,如果引流液的颜色由褐色转为黄色 ,表明梗阻解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病人的一般情况 , 2~4 h测生命体征 1次。 2 .1. 3 心理护理病人多有紧张、焦虑及恐惧感 ,有的病人猜测病情 ,因为病情难治而产生自卑感 ,有的不配合治疗。针对病人的这些心理特点 ,予以心理护理。 2.1.4 作好术前准备做血、尿、大便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查 ,进行心电图、 B超、胸腹透视及肝功能、肾功能和血糖检测等。 2.1.5 防止并发症本组病人多伴有高血压病 ,应及时观察病情 ,叮嘱病人按时服药 ,以防伴随病症复发。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术后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低流量吸氧 ,氧流量 2 L /min,及时纠正低

全子宫切除术手术记录

可编辑 姓名王淑敏性别女年龄46岁手术日期2008.8.14. 手术前诊断1.子宫肌瘤 2.慢性宫颈炎 3.胆囊息肉 手术中诊断1.子宫肌瘤 2.慢性宫颈炎 3.胆囊息肉 手术者刘晓霞助手王月 拟施手术全子宫切除术 已施手术全子宫切除术 麻醉方式连硬麻醉麻醉者柯长山 手术经过:麻醉后,取仰卧位,常规碘伏消毒腹部皮肤,铺无菌巾单,取耻上横切口长约10cm,依次切开腹壁各层进入腹腔。 探查:子宫增大如4月孕大小,表面不规则,质硬,结节样,双侧附件未见异常。决定行全子宫切除术。 切除子宫:两把长弯止血钳钳夹两侧宫角部,提子宫出切口,大腹纱排垫肠管。 弧形剪开子宫膀胱腹膜反折向两侧达园韧带处并下推至宫口下。在左侧阔韧带无血管区打洞,3把止血钳依次钳夹输卵管峡部、卵巢固有韧带、圆韧带,切断,10号丝线单扎后,贯穿缝扎一次。同法处理对侧。10号丝线缝合两侧子宫骶骨韧带,留线牵引,待子宫切除后打结结扎。弧形剪开阔韧带后叶腹膜,分离左侧宫旁组织,暴露子宫血管,一把弯扣、两把止血钳于子宫峡部斜向上450依次钳夹子宫血管,切断血管,10号丝线缝扎两次。同法处理对侧。平行宫颈一把中弯钳钳夹左侧主韧带,切断,10号丝线缝扎一次。同法处理对侧。干纱布围绕宫颈,沿穹隆附着部环形切除子宫交台下,阴道塞纱布1块,术毕自阴道取出。 缝合阴道残端、关后腹膜:碘伏消毒残端,1号可吸收线8字缝合残端3次。查术野无渗血,4号丝线连续缝合后腹膜并包埋残端。 关腹:清点敷料、器械无误,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后逐层关腹。 麻醉满意,手术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留置尿管通畅,尿液清亮,尿量约200ml。共输液1000ml。手术历时55分钟。

2017WSES粘连性小肠梗阻诊断与治疗指南(更1)

2017WSES粘连性小肠梗阻诊断与治疗指南(更新版) 背景: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症,可引起高发病率甚至部分死亡.导致这种肠梗阻的粘连通常由以前的腹部外科手术引起。本文提出了《博洛尼亚指南》修订本,以证据为基础诊断和治疗ASBO,此外,专家组还增加了部分关于防止ASBO和特殊患者群体的内容。 背景 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是导致外科急症,尤其是需要急诊手术的外科急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英国,51%的急诊剖腹手术起因于小肠梗阻。Scott等人报告了七项急诊外科手术,这些手术占美国所有普通外科急诊住院、发病率、死亡和医疗保健支出的80%。粘连性小肠梗阻是前2(小肠切除)和前5(粘连松解)手术最常见的诊断。术后粘连是导致小肠梗阻的主要原因,占60%。 ASBO造成相当大的伤害,平均住院时间为8天,每次住院死亡率为3%。20 -30%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住院时间和发病率取决于手术干预的需要。ASBO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6天,而非手术治疗后住院时间为5天。2016年荷兰的一项研究估计手术治疗患者的相关费用大约为€1630,非手术治疗还的费用为€2227. 虽然粘连性小肠梗阻是常见病,但预防和治疗通常以外科医生的个人经验为特征,而不是标准化的循证策略。在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文献中存在着大量相互矛盾且低质量的证据。 因此,世界急诊外科学会(WSES)的专家小组在ASBO制定了循证指南,以支持ASBO诊断和管理的临床决策。在指南的当前版本中,所有建议都根据医学文献中的最新证据进行了更新。此外,我们引入了两个新的部分:ASBO的预防和特殊患者群体。 证据评价 使用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发布的证据水平对所选择的用于支持推荐的文章进行评估(表1).文章根据文章类型进行分类,并使用GRADE工作组提出的GRADE方法对方法学质量进行单独评估。该工作组制定了一种共同的、明智的和透明的方法来评估证据的质量和推荐的强度。每个相关主题的结论所依据的主要文献都附有结论,并附有证据水平(表2)。 表1每篇文章的证据等级

全子宫切除术前准备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接诊患者后,予以热情接待,介绍医院环境、科室情况,主管医生、护士,同病房的病友,一张笑脸,一声亲切的问候,送上一杯开水,消除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住院期间尊重患者,称呼亲切适当,态度和蔼,对人真诚,言行一致,一切为患者着想,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尽可能多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了解其心理变化,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努力予其解决问题,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缩短与患者的距离,增加与患者的亲切感。 2.心理护理:首先,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分别给予正确的指导,做好疾病的相关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明白卵巢是维持女性生理的主要器官,子宫切除只会导致绝经和失去生育能力,对性生活和女性特征等没有明显影响。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解除双方在上述方面的心理障碍,向家属和患者讲解各种手术方式,并告知该手术方式为最佳方案。简单介绍麻醉方式和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和处理对策。使患者情绪放松,消除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和一切不利因素,根据护理程序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和评价,了解其对疾病知识掌握的情况,鼓励患者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手术,积极主动配合医疗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3.阴道准备:因手术切口及阴道残端均在阴道内,因此阴道准备尤为重要。术前3日,用10:1碘伏棉球擦洗阴道,每日2次,合并有阴道前后壁脱垂的患者,术前3天应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阴道擦洗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阴道黏膜及宫颈,并耐心解释说明阴道准备的重要性,减轻患者不适,使患者能够很好地配合。阴道准备要严格、充分,确保阴道清洁是预防残端感染的关键,也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成功的保障。 4.肠道准备: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切口距离肛门近,且术中有破坏肠道的危险。肠道准备不佳易污染手术切口,引发感染;另外,盆底修复术后患者过早增加腹压,将影响手术效果。因此,术前做好肠道准备工作也很重要。术前3日进食无渣半流质饮食,减少粪便产生。 5.皮肤准备: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应在术前1日,沐浴更衣。重点准备会阴部及肛周皮肤。备皮范围:耻骨联合上10厘米,会阴部及肛门周围,大腿上三分之二处。

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06T14:03:19.627Z 来源:《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5期作者:黄冬海 [导读] 及时诊断粘连性肠梗阻十分重要,在粘连性肠梗阻中采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方案具有更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12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治疗,研究组则采取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研究组患者术后腹腔囊肿、切口感染、再梗阻以及肠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可比性(P<0.01)。结论:及时诊断粘连性肠梗阻十分重要,在粘连性肠梗阻中采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方案具有更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诊断,治疗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surgical treatment,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intrapulmonary intestinal align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anal exhaust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bdominal cyst, incision infection, reobstruction and intestinal fistula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ata differences were comparable (P<0.01). Conclusion: timely diagnosis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the use of small intestinal inset intestinal alignment treatment scheme has a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fewer complications,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analysis 粘连性肠梗阻通常是因腹腔内小肠发生粘连,进而影响肠道内容物正常通过[1]。一般多发生在腹部手术,炎症创伤和放疗后,在腹部手术中为常见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各种梗阻的20%-50%。反复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中较为常见[2]。因此对粘连性肠梗阻和术后再发粘连性肠梗阻的及时诊断与治疗一直都是胃肠外科的难题,为了预防和治疗该病,选取我院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体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120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3.6±2.8)岁。对照组患者6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4.7±3.5)岁,其中6例腹腔结核患者,6例腹茧症患者,22例患者均做过1-3次腹部大手术,其中肠扭转术后患者7例,消化道穿孔术后患者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4例,妇科术后患者5例,直、结肠患者2例;研究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42.4±2.2)岁,其中5例腹腔结核患者,7例腹茧症患者,21例患者均做过1-3次腹部大手术,其中肠扭转术后患者6例,消化道穿孔术后患者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5例,妇科术后患者6例,直、结肠患者3例。经入院诊疗之后,全部患者均确诊为粘连性肠梗阻[3],在年龄、性别、病症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标准:X线检查:腹部立位片发现大小不均的液气平面。腹部存在压痛、膨隆,听诊肠鸣音亢进。 1.2方法 常规术前处理,具体措施如下:①禁食与胃肠减压:被怀疑为粘连性肠梗阻时,应立即禁食;一旦被确诊是粘连性肠梗阻,应实施胃肠减压。②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和水紊乱。③防治毒血症与细菌感染:肠梗阻时间如果过长会引发细菌感染、产生细菌毒素,应给予适量的抗生素防治。④营养护理:若病患禁食超过48小时应立即进行营养治疗。⑤对症处理:适时采用麻醉性止痛剂、解痉剂及镇静剂。手术方法,对照组采取探查切口或者原切口进行常规性的肠粘连松解术[5];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入腹后开始全面探查,先将全部肠管游离,进行锐性或钝性分离粘连,肠管扩张严重的患者先采取减压处理;取一根乳胶管直径在0.5cm左右,由术中肠管长度决定乳胶管的具体长度,大约3-4米长,常规消毒,实施小肠内置管固定空肠造口术操作。在乳胶管中间部位剪几个侧孔,侧孔间距在5-10cm之间,其范围通常在乳胶管道的三分之一左右比较合适。在距离空肠上部Treitz韧带13-16cm处选择入口,按空肠回肠到回盲部再到阑尾的顺序放置提前准备好的肠内置管,最终从阑尾根部穿出,在阑尾根部进行双层荷包的缝合固定,若已切除回盲部,便在结肠任意处的肠壁造口。在空肠肠排列管处引出8cm隧道式包埋,再从壁层腹膜引出。于腹壁引出处固定肠管与腹壁,缓慢把肠道送回腹腔中,最好与生理性排列相似,但无需强求以免过度操作,在放置引流之后关腹。通常内置管保留10-15天,待病患开始肛门排气且恢复肠蠕动时便可拔管。术后处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后患者不可以过早进行活动,防止发生由缝线撕脱、肠管窜动及系膜损伤引发的越位性粘连;②其余处理措施与术前相同。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患住院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详细观察并记录术后腹腔囊肿、切口感染、再梗阻以及肠瘘等并发症的情况。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通过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病患住院天数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住院天数及肛门排气时间显著减少,两组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4-08-25T15:17:50.7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0期供稿作者:伍瑛 [导读] 所有患者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给予患者持续胃肠减压,常规禁食水、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联合应用抗生素及胃肠外营养。伍瑛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二科 637000) 【摘要】目的总结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总结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观察及护理要点,重点及原则,及治疗的各项护理经验。结果 56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在给予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余6例患者均采用再次的手术治疗,再次手术后,患者痊愈出院。结论腹部术后肠梗阻患者经过密切的观察及综合性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315-01 肠梗阻(ileus)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不能顺利通过和运行。当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时,则可产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排便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肠壁血供障碍,继而发生肠坏死,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死亡。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腹部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术后约有9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而其中有超过40%的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约占所有类型的肠梗阻的30%。现对我科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6例进行特殊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6例。其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8~71岁。 1.2梗阻的原因 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急性炎症渗出、局部的水肿、腹腔内黏膜组织的创伤、组织细胞的缺血、局部的炎症刺激、腹腔内化疗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当患者术前伴有肠梗阻、肠穿孔以及肠破裂时,手术治疗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更高。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给予患者持续胃肠减压,常规禁食水、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联合应用抗生素及胃肠外营养。如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出现肠狭窄的情况时,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如果选择手术时机需要在护理过程中严密的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 1.4护理 1.4.1心理护理腹部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因为担心再次进行手术而产生恐惧及焦虑等负面的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向患者耐心的讲解治疗的各种相关知识,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治疗。 1.4.2一般护理禁食水并给予持续的胃肠减压,同时观察胃管内的液体性质,如发现液体呈血性,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敷料及引流情况,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 1.4.3综合性护理积极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失衡,同时给予患者全身抗感染治疗。当患者突然体温升高时伴有腹壁肌紧张时,应考虑肠梗阻的发生。 1.4.4针灸与按摩采用针刺足三里、天枢等穴,同时按摩患者的大杼穴及白环俞等穴,可以促进患者的肠道蠕动。减少患者术后肠梗阻的发生。 1.4.5中药治疗术后可以给予患者大承气汤灌肠,以促进肠管的收缩和肠道蠕动,从而减少肠梗阻的发生。 2.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需要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对于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以确定最佳的手术时机。(1)腹部术后3~4d肠蠕动会逐渐恢复正常,在此之前,患者会出现腹胀的情况。如果术后4~5d,患者仍未出现肛门排气的情况,并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则应考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2)如果患者经过持续胃肠减压及全身抗感染治疗之后,患者的病情仍未好转,并且患者出现持续性的腹痛、压痛、血压下降、心律加快、腹穿抽出血性液体等急腹症的症状,应做好急诊开腹手术治疗的准备。因此,对腹部术后患者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可以及时的对粘连性肠梗阻做出诊断,以决定患者是持续的非手术治疗,还是进行再次的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措施主要有:术后尽早开始各种适应性的运动,包括主被动的变换体位,并让患者尽早的下床活动;术后每日用温水泡脚,通过刺激足底反射区,可以有效的促进肠道的血液循环,从而增强肠道的蠕动力,促进肛门尽早的排气;术后可以采用药物刺激患者的肛门,以促进肛门排气的发生,达到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通过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给予特殊的护理,可以减少肠梗阻的发生,减少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 综上所述,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同时给予患者综合性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并可以确定非手术治疗及再次手术的时机。 ?参考文献 [1]范小华,任东林,梁学敏,等.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辽宁中医杂志. [2]朱维铭,李宁.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子宫全切手术记录

子宫全切手术记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子宫全切手术记录 姓名:××× 性别:××× 年龄:××× 手术时间:××××年×月×日 术前诊断:多发性子宫肌瘤 术后诊断: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 手术方式:经腹子宫全切术 手术者:××× 助手:××× 麻醉方式: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者:××× 器械护士:××× 输血量:××× 手术经过: 麻醉成功后,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开放尿管,常规碘酒酒精消毒术野皮肤,铺无菌手术单。取下腹正中纵切口长约10cm,逐层开腹,妥善止血达腹腔,洗手探查:见子宫如孕3个月大小,表面不平,宫底部突出约5*5CM大小,质硬。双侧附件无明显异常。决定行全子宫切除术。两把血管钳分别提起子宫两角,排垫肠管。两把血管钳钳夹右侧圆韧带中内1/3处,两钳间切断,7号丝线缝扎断端。于阔韧带无血管区打洞,三把血管钳依次钳夹右侧输卵管近宫端、右侧卵巢固有韧带,于第一、二把钳间切断,10号丝线缝扎断端,7号

丝线贯穿缝扎加固。打开阔韧带前后叶及子宫膀胱腹膜返折,下推膀胱至宫颈外口下。艾利斯于子宫峡部搂夹子宫血管上行支,10号丝线紧贴艾利斯尖部缝扎子宫血管,于缝扎线上方约处两把血管钳钳夹子宫血管,切断,7号丝线缝扎。两把血管钳夹右侧主韧带及宫旁组织切断,7号丝线缝扎,直至穹隆部。同法处理左侧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输卵管、子宫动脉及主韧带。分别钳夹阴道残端两侧组织(指示点),向上提拉子宫,纵行切开宫颈,沿阴道穹隆部环形剪断阴道壁,切下子宫,碘伏棉球消毒阴道残端4遍。7号丝线8字缝扎两侧指示点,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阴道残端,查无渗血,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逐层关腹。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中出血约60毫升,未输血,术中输液1200毫升,尿量600毫升,色清。术毕病人安返病房,回房血压110/70mmHg. 大体标本:子宫增大如孕3个月,表面不平,宫底部可见5*5CM结节,切开子宫可见多个肌瘤结节,肌瘤结节切面成漩涡状结构,子宫内膜粗糙。标本请家属看过后送病理。 记录:××× ××年××月××日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病史资料 2013-10-17 妇产科、40床,盛林珍、女、55岁,住院号13207998。已婚,2-0-0-2。因“发现盆腔包块12年,绝经后出血3天”入院。体格检查:T36.2,P76次/分,R20次/分,Bp135/72mmHg。 妇检、B超示:子宫肌瘤。建议住院,门诊拟“子宫肌瘤、绝经后出血”收入病房。完善各项检查,拟10-25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 2013-10-25 12.00 术后第一天 患者安返病房,T37,P78次/分,R20次/分,BP132/74mmHg。SPO2 99%。监护示:窦性心律、规则。患者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切口敷料干燥,无阴道流血,无皮下气肿。遵医嘱予补液、抗炎、止血对症治疗。鼻塞吸氧3L/分。去枕平卧、禁食水6小时。保持外阴清洁,床上多翻身。高危跌倒评分2分,压疮评分18分。带回留置导尿管1根,尿色清黄。皮肤完整,情绪稳定。 2013-10-26 术后第二天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腹部切口敷料干燥,无阴道流血,听诊双肺呼吸音清。留置导尿管通畅,尿色清黄,24小时尿量2380ml。肛门未排气。切口疼痛评2分。患者睡眠可,下午15点左右患者肛门已排气。 2013-10-27 术后第三天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腹部切口敷料干燥,无阴道流血。切口疼痛评1分。下午15点拔掉导尿管。 护理诊断 1:焦虑与切口疼痛/担心术后愈合有关 2:知识缺乏与缺乏相关疾病知识有关 3: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肠粘连、肠梗阻、深静脉血栓、阴道残端出血感染脱垂等。护理措施 1.关心安慰患者,鼓励家属多与患者沟通,解除紧张焦虑情绪。 2.术后6小时后可以改为低半卧位,减轻切口张力,缓解疼痛。 3.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清洁干燥。鼓励患者床上多翻身、活动。 4.鼓励患者活动按摩下肢,或将下肢稍抬高,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5.患者肛门排气后,指导患者进食由流质、半流质、再过度到普食。保持良好睡眠。 6.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或使用宣传单、栏,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护理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148例经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临床观察和综合护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通过护理人员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护理以及出院后健康指导,没有因护理不当而出现并发症的病例发生。结论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实施良好的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康复速度,是保证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得以成功,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几率的重要因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标签: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护理;临床观察;并发症 子宫切除术作为众多妇科疾病当中时常会应用的一种手术,子宫全切除术通常有三种术式,它们分别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腹式全子宫切除术(TAH)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 VH)三种类型。然而经腹子宫全切除手术为妇科最为常见的一种手术方式,为临床上彻底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恶性肿瘤等妇科疾病的重要手段[1]。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可以通过盆腹腔探查,手术视野暴露清晰,操作容易,止血确切,断段包埋完整,感染机会少等优点[2]。在2012年2月~2013年1月,我科148例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在术前、术后给予针对性的观察与综合护理,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经腹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148例,年龄33~46岁,平均年龄为41岁,子宫肌瘤98例、子宫腺肌瘤3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8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瘤7例、合并卵巢肿瘤的例数分别为5例。术后住院时间为(8.0±1.5)d。经精心护理,均顺利出院,没有并发症病例发生。 2护理 2.1手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手术前感到恐惧是患者最容易出现的一种心理反应,主要包括害怕出现手术危险、麻醉意外、疼痛等情况发生。由于一般患者缺乏相关腹式全子宫切除的相关知识,对手术治疗的需要,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后恢复过程和预后的不了解與疑惑,往往产生担忧、焦虑和恐惧心理,所以大多数的患者在手术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针对患者的恐惧情绪进行调节,首先应当将手术的具体方法和原理向患者讲明,同时告知患者在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相应解决措施,还可以给患者讲解主导医生的技术水平,麻醉师会采取的麻醉方式,以及本院历年手术成功的案例等,尽量排解患者的恐惧,令其获得信心,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治疗,帮助患者树立手术治疗成功的信心。因此,在手术前护士应该和患者建立比较良好的沟通关系,通过在手术前了解患者病情,并同患者进行沟通,护理人员在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