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肉制品加工基础知识(二)

2肉制品加工基础知识(二)
2肉制品加工基础知识(二)

旧知复习:

肉的化学成分。

课题引入:

我们用什么指标来衡量肉的质量呢?

第三节肉的物理性质与品质评定

肉质的性状包括许多内容,最重要有颜色、气味、嫩度、持水性、酸度等。

这些性状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肉的优劣,对肉制品的质量影响很大。

一、肉色

是肌肉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变化的外部表现。主要取决于肌肉的色素物质——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血液中,如果放血充分,则由肌红蛋白的含量决定肉的颜色深浅。

1、肌红蛋白的三种存在形式及相互转化关系:P20 图1-2

2、影响肉色稳定的因素

(1) 影响肉颜色的内在因素

①动物种类、年龄及部位。(老龄动物肉色肌红蛋白含量高,颜色较深;公畜、运动多的动物或部位其肌红蛋白含量较高,颜色较深。)

②肌红蛋白(Mb)的含量

③血红蛋白(Hb)的含量深红色。(还原肌红蛋白和亚铁血色素结合)(为氧合肌红蛋白)鲜红色(亚铁血色素的2价铁被氧化为3价铁)褐色。

⑵外部因素

①氧分压

氧分压越高,愈有利于氧合,颜色越鲜红,氧分压越低,越有利于其氧化,颜色越暗。如真空包装的分割肉,由于缺氧呈暗红色,当打开包装后,接触空气很快变成鲜艳的亮红色。

②湿度

湿度低,褐变速度快。可以通过增加湿度的方法防止肉色的变化。

③微生物

细菌繁殖,使肉色暗

细菌消耗氧气。

微生物污染细菌会分解蛋白质使肉色污浊;污染霉菌,则在肉表面形成白色、红色、绿色、黑色等色斑或发生荧光;有些细菌的代谢产物中含有硫化物会与肌红蛋白结合生成硫代肌红蛋白呈绿色,是一种异质肉色。

④温度

温度升高,有利于细菌繁殖,加快肌红Mb氧化

⑤pH值

动物宰前糖原消耗多,宰后最终pH值高,DFD肉,表现在牛肉则称为DCB(Dark Cutting Beef),切面颜色发暗。

pH值下降过快会使肉色灰白

低pH值有利于氧合肌红蛋白对O2的释放,使其氧化加快。

⑥其他因素

光线

冷冻:快速冷冻肉,冰晶小,颜色浅白

慢速冷冻肉冰晶大,肉色深红

盐:促进色素氧化,对护色不利。

3、保持肉色的方法

真空包装:使肌红蛋白保持在还原状态呈紫红色

零售时需重新包装或双层包装

气调包装:CO2、O2和N2,CO2:40%~60%

抗氧化剂:V E、V C

4、肉色的评定P21

精确测定:用分光光度计精确测定肉的总色度,也可按肌红蛋白含量来评定。

目测法:4℃存放24时目测

二、保水性

1、概念:是指肌肉受到外力作用时,其保持原有水分与添加水分的能力。

2、意义:

影响肉的色香味、营养成分、多汁性、嫩度等食用品质,失水率越低,表示持水性越强,肉质越柔嫩

影响出品率

3、理化基础

肌肉中水分的存在状态

结合水:冰点很低,不易解离和蒸发对肌肉的系水力没有影响。

不易流动水:占水量的80%决定了肌肉的系水力

其保持性取决于肌原纤维蛋白质的网状结构及蛋白质所带净电荷的多

少。

自由水:靠毛细管的凝结作用而存在于肌肉中

4、影响肌肉保水性的因素

(1)蛋白质

蛋白质的净电荷效力:

净电荷是蛋白质吸引水分子的中心

增加蛋白质分子间净电斥力,使结构松散,扩大空间。

(2)pH值

与蛋白质的静电荷效应有关P22

PH大于等电点时,可提高系水力;PH值小于等电点时,降低系水力,盐起脱水作用。

(3)金属离子

盐起脱水作用。钠除外。

(4)动物因素(内在因素)P22

(5)宰后肉的变化

尸僵时由于肌肉处于收缩状态,空间减少,保水性下降。僵直期后,肉开始成熟,蛋白质静电荷效应,保水性增加。

(6)添加剂

①食盐

氯离子的存在增加了负电荷引起的静电斥力,导致肌原纤维膨胀,是保水力增加。

与浓度有关,浓度在4.6%~5.8%时,保水性达到最强。

②磷酸盐

5、测定方法

加压称重法: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测定被压压出水分的多少来判断肉的失水率。

加压滤纸法:测定一定压力下被滤纸吸收的水分

离心法:将肉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测定肉样失去水分的量

三、嫩度

1、概念:P23

是指肉在食用时口感的老嫩,反映了肉的质地,由肌肉中各种蛋白质的结构和结缔组织的特性决定。

2、影响肉嫩度的根本因素:

肌纤维的粗细与质地

结缔组织的质与量

(1)宰前因素

物种、品种及性别:畜禽体格越大,肉越老

公畜肌较母畜肉粗糙

年龄:年龄越老,肉的嫩度下降

肌肉部位:运动越多,肌肉负荷越大的肌肉因其有强壮的致密的结缔组织支持,肌肉则老。

(2)宰后因素

正常状态下,僵直期的肉嫩度最差。

?温度

?15 ℃以上,与温度呈正相关,温度越高,收缩越剧烈。

?15 ℃以下,与温度呈负相关,温度越低收缩程度越大,即冷收缩。

?应控制在15 ℃左右的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

?成熟

?肉成熟后,嫩度改善

?熟化过程降解了一些关键性蛋白破坏了原有的结构体系,结缔组

织变得松散。

?烹调加热

?40 ℃~50 ℃之间,肉硬度增加。肌动蛋白凝聚。

?60 ℃~75 ℃之间,切割力进一步增加。肌内膜和肌束膜变性而引

?75 ℃以上,肉的硬度下降。肽腱的水解胶原蛋白交联的破裂,纤

维蛋白的水解。

3、肉的人工嫩化

(1)酶

?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等多种酶制剂

?技术

?将肉浸渍在含酶溶液中

?将含酶溶液直接泵入肌肉的血管系统

(2)电刺激

?由于电刺激引起肌肉痉孪性收缩,导致肌纤维结构的破坏;加速尸僵的发展,防止冷收缩,并使成熟时间缩短。

(3)醋渍法

?酸性溶液可以改善肉的嫩度,PH值4.1-4.6时最佳。且可增加肉的风味。

?酸性红酒和醋浸泡

(4)压力法

?高压可破坏肌纤维中亚纤维结构,使大量Ca2+释放,使组织蛋白酶活性增强。

(5)钙盐嫩化法

?理论依据:钙激活酶学说。添加外源酶可激活钙激活酶。

?嫩化剂:CaCL2

?注意CaCL2的浓度和用量。浓度过高或用量过大,会使肉呈现苦味和金属味,肉的色泽变得不均匀,并且存放过程中肉色容易加深。

(6)碱嫩化法

?可以显著提高肉的PH值和保水能力,使结缔组织的热变性提高。并使PSS 型猪转变为正常品质的猪肉。

?用碳酸氢钠或碳酸钠溶液对牛肉等进行注射或浸泡腌渍处理

4、嫩度的评定

(1)评定内容

?柔软性

?舌头和颊接触肉时产生的感觉

?易碎性

?指牙齿咬断肌纤维的容易程度

?可咽性

?咀嚼后肉残渣剩余的多少及吞咽的容易程度

(2)客观评定指标

?切断力、穿透力、咬力、剁碎力、压缩力、弹力和拉力等。

?主要用剪切力。大于4千克时即较老。

四、风味

1、生肉味

?咸味、金属味和血腥味

2、肉的滋味

非挥发性物质

(1)甜味

?葡萄糖、核糖、果糖等

(2)咸味

?无机盐、谷氨酸盐、天门冬氨酸盐等

(3)苦味

?游离氨基酸和肽类

(4)鲜味

?谷氨酸钠及核苷酸等

3、香味

(1)芳香物质的来源

芳香前体物的变化:

?脂肪氧化:90%

?美拉德反应:10%

?硫胺素养降解:微量

后两者起重要作用

(2)芳香物质的种类

?主要有十几种

?基本风味物质

?脂肪氧化产物:对禽肉的影响最大

(3)产生途径

美拉德反应

?氨基本酸与还原糖反应生成香味物质

脂质氧化

?常温氧化产生酸败味,加热氧化产生香味物质

?美拉德反应给脂质氧化提供大量的底物。

硫胺素养降解

?硫胺素降解产生H2S

?H2S

?与呋喃等杂环化合物反应生成含硫杂环化合物(如2-甲基于-呋喃

硫醇),赋予肉强烈的香味。

腌肉的风味

?亚硝酸盐的作用,体现肉的基本滋味和香味,减少了脂肪氧化产生

的特色风味和过热味。

4、肉的风味物质

?共性的风味物质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独特的风味

?来源于脂肪的氧化

?异味物质

?脂肪酸和激素代谢产物

4、影响因素

年龄、物种、脂肪、氧化、饲料、性别、腌制、细菌繁殖等。

五、肉的热学性质

1、肉的冰点

?肉中水分开始结冰的温度称做冰点,也叫冻结点。它随动物种类、死后的条件不

同而不完全相同。

?另外.肉的冰点还取决于肉中盐类的浓度。浓度越高,冰点越低。通常猪肉、牛肉

的冰点在-0.6~-1.2℃之间。

2、肉的导热系数

P25

六、多汁性

1、主观评定

(1)评价内容

?开始咀嚼时肉中释放出的肉汁的多少

?咀嚼过程中肉汁释放的持续性

?咀嚼时刺激唾液分泌的多少

?肉中的脂肪在牙齿、舌头及口腔其他部位的附着给人以多汁性的感

(2)评价的指标

?口腔的用力度

?嚼碎的难易程度

?润滑程度

2、影响因素

(1)肉中脂肪的含量

?脂肪含量越多,肉的多汁性越好

?脂肪本身能产生润滑作用;刺激口腔释放唾液

(2)烹调

?烹调结束时温度越高,多汁性越差

(3)加热速度和烹调方法

?加热速度越慢,多汁性越好

?不同烹调方法对肉多汁性的影响(由高到低)

?烘烤蒸煮油炸加压烹调

(4)肉制品中的可榨出成分

?能较为准确地衡量肉的多汁性。呈现较强正相关七、大理石纹

反映可见脂肪的分布状况

1、评定方法:第一腰椎部背最长肌鲜肉样,切片

2、评分标准:

痕迹1分

微量:2分

少量3分

适量4分

过量5分

八、熟肉率

1、概念:指肉熟后与生肉的质量比率

2、测定方法:

?熟肉率(%)=(蒸煮后肉样质量/蒸煮前肉样质量)×100

作业

1、简述影响肉嫩度的因素。

2、肉制品风味产生的途径有哪些?

3、简述影响肌肉系水力的因素。

几种肉制品的加工工艺技术

中式肉制品的加工方法技术和工艺 (一)腌腊肉制品腌腊制品是用盐和香料在较低的温度下经自然风干腌制而形成的风味独特的肉制品。具代表性的有金华火腿、南京板鸭、广式腊肠等。 1.金华火腿金华火腿是我国著名的肉制品。它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曾多次在我国和世界获奖。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鲜腿修整→腌腿→洗腿→整形→晒腿→上架发酵→落架堆叠→成品 (1)原料选择选择经兽医卫生检验合格的金华猪,屠宰后前腿沿第二颈椎将前颈肉切除,在第三肋骨处将后端切下,将胸骨连同肋骨末端的软骨切下,形状为方形;后腿是先在最后一节腰椎骨节处切开,然后沿大腿内斜向下切。 (2)鲜腿修整除去前、后腿上的残毛和脚蹄间的细毛,挤出血管内残留的淤血,削平耻骨,斩去脊骨,割去浮油和油膜,将腿修成"琵琶"形。 (3)腌腿腌制时应根据季节、气温等条件确定用盐量。在金华地区,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间,气温为3~8℃,是比较适宜的腌制温度,在此条件下用盐量为鲜腿重的9%~10%,分7次上盐,早冬和春节还要加硝石。气温升高时,用盐量增加,但腌制期缩短。第一次上盐,撤盐应均匀,但不能过多,撒盐后平叠堆放12~14层;经24小时后上第二次盐,这次用盐约占总盐量的一半,重点在腰荐骨、耻骨关节、大腿上部三个部位多撤盐;第二次上盐后4~5天上第三次盐,同时将堆码的上下层倒换;再经5~6天上第四次盐,用盐量为总盐量的5%左右,此时可以检查腌制的效果,用手按压肉面,有充实坚硬的感觉,说明已经腌透;第五、六次上盐分别间隔7天左右,火腿的颜色变为红色;经六次上盐后,重量小的可以进入洗腿工序,较大的腿可进行第七次上盐。腌制的总时间为30~35天。 (4)洗腿腌制结束后将腿放在清水池中浸泡,然后用清水洗去火腿表面的血水和油污。洗后晾晒至表面无水后,打印商标。 (5)整形将腿骨校直,脚爪校成弯曲状,皮面压平,腿头与脚对直,使其外形美观。 (6)晒腿将整形好的腿吊挂,暴晒4~5天,使腿皮呈黄色、油亮,并产生香味。 (7)上架发酵发酵的目的是使肉中的蛋白质及脂肪发生变化,使火腿产生独特的风味。发酵时间为4~5个月,发酵期应注意调节温度、湿度,保证通风。在发酵过程中,用刀将突出的骨头削平,将火腿表面修割整齐,保证其外形美观。 (8)落架堆叠将发酵好的火腿从架上取下,进行堆叠。一般为15层,堆时肉面向上,皮面朝下,要根据气温不同,定期倒堆一次。 (9)成品规格根据金华火腿的颜色、气味、咸度、肌肉丰满度、重量、外形等进行分级,一般分为四级,其中香味是很重要的指标。评定时用竹签插入火腿不同部位,嗅竹签带出的香味进行分级。

钣金折弯人员必备学习知识

折弯中常遇见的问题 作为一名钣金行业折弯机操作工来说,对一些基础知识必须要知道。当然折弯操作工要会看工件图纸这是首要条件,同时在这个岗位工作经验也很重要。折弯机械设备类型很多,但一些设备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也是要懂得。 对于在工作中折弯工艺的学习,首先应该从基础知识先了解。 1、折弯模具的选择 折弯模具按折弯工艺分为标准模具和特殊折弯模具。在标准的折弯情况下(直角和非直角折弯)折弯时一般都是用标准模具,折弯一些特殊的结构件(如:段差折弯、压死边等)时采用特殊模具。另外折弯不同厚度板料时,对折弯下模具的开口尺寸“V”形槽尺寸选择有所不同。一般所选用“V”形槽开口尺寸为板材厚度的6-10倍(0.5~2.6mm为6t、3~8mm为8t、9~10mm为10t、12mm 以上为12t)。当板材较薄时选择取向于小数,板材较厚时取向于大数。如:折弯2mm板时可选用12mmV槽即可。标准的折弯一般所弯的角度不小于90度,标准的折弯机模具上模和下模的尖角通常为88度。在不标准的折弯情况下,可选择不同的上模具形状,可折弯板材不同的角度和形状。若特殊的形状板金件,可要选择特殊的折弯模具成形折弯。 特殊模具折弯图 2、模具的分段

通常折弯机模具标准长度为835mm一段,原则上只可折弯大尺寸的工。如果将模具分割为长短不同的小段,通过不同的模具长度自由组合,就可方便于不同长短的盒形工件或箱体等折弯。在行业内对折弯模具的分段有一个标准的分割尺寸,如:标准分割835分段:100(左耳),10,15,20,40,50,200,300,100(右耳)=835mm。当然也可按用户的要求分割。 折弯模具分段图 3、折弯力的计算 如果我们要折弯一件比较大以及板材比较厚的板材时,先要了解所需的折弯吨位力。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出折弯所需的吨位(建议工件折弯的所需压力在设备额定吨位的80%以内),通过计算我们也可确定折弯所需的吨位设备,模具V槽合理的选择而对折弯力也有影响。计算方法如下: 计算公式: P = 折弯力(KN) L = 板料长度(M) T = 材料抗拉力(软钢: 45Kg/mm2)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复习题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在车外圆时,工件的回转运动属于C 主运动,刀具沿工件轴线的纵向移动属于B 进给运动。 2.车外圆时,车刀随四方刀架逆时针转动θ角后,工作主偏角κr将 A 增大,工作副偏角κr’将A减小。 3.积屑瘤发生在第C Ⅱ变形区,加工硬化发生在第C Ⅲ变形区。4.在加工条件相同时,用A 陶瓷刀具刀具产生的切削力最小。 5.下列哪种切屑屑形不属于可接受的屑形A 带状切削。 6. 生产中常用的切削液,水溶性的切削液以C冷却为主,油溶性切 削液以C润滑为主。 7.加工塑性材料、软材料时前角A 大些;加工脆性材料、硬材料时前角A小些。 8 .高速钢刀具切削温度超过550~600时工具材料发生金相变化,使 刀具迅速磨损,这种现象称为A 相变磨损磨损。 9.不能用于加工碳钢的是C PCD刀具。 10.主偏角、副偏角、刀尖角,三个角之和等于 B 180° 二、填空题 1.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速度Vc、进给量f、背吃刀量a p (切削深度)。2.刀具材料种类繁多,当前使用的刀具材料分4类:工具钢,硬质合金,陶瓷,超硬刀具材料。一般机加工使用最多的是高速钢和硬质合金。

3.切削力由于大小与方向都不易确定,为便于测量、计算和反映实际作用的需要,将合力F分解为3个分力:切削力F c(主切削力F z),背向力F p(切深抗力F y),进给力F f(进给抗力F x)。 4.切削液的作用有冷却作用、润滑作用、排屑和洗涤作用、防锈作用。5.在切削过程中,当系统刚性不足时为避免引起振动,刀具的前角应大些,主偏角应大些。 6.外圆车削时,在刀具4个标注角度中,对切削温度影响较大的角度是γ和K r。 三、判断题 1. 车外圆时,切削刃上各点的切削速度相同。(×) 2.工件材料相对加工性指标Kr越小,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越好,材料越容易加工。(×) 3.水溶性切削液以冷却为主,常用于精加工和复杂刀具加工中。(×) 4.高速切削时,切削液对表面粗糙度影响不明显。(√) 5.背向力F p(切深抗力F y)不消耗功率。(√) 6.刀具的寿命等于刀具的耐用度(耐用度指一次刃磨到下一次刃磨的切削时间)。(×) 7. 钨钴类硬质合金(YG)因其韧性、磨削性能和导热性好,主要用于 加工脆性材料,有色金属及非金属。 (√ ) 8. 刀具寿命的长短、切削效率的高低与刀具材料切削性能的优劣有关。(√) 9. 切屑在形成过程中往往塑性和韧性提高,脆性降低,使断屑形成了

羊肉制品加工工艺

羊肉制品加工工艺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牛肉产品 1.清真酱牛肉 (1)配料标准。主料:生牛肉100公斤。辅料:黄酱10公斤,食盐3公斤,桂皮250克,丁香250克,砂仁250克,大茴香500克。 (2)加工方法。 选料整理:选用不肥不瘦的新鲜牛肉,先用冷水浸泡,清除淤血,用板刷将肉洗刷干净,剔除骨头。然后切成0.75~1公斤左右的肉块,厚度不超过40厘米。切好的肉块,放在清水中冲洗一次,按肉质老嫩分别存放。 调酱:锅内加入清水50公斤左右,稍加温后,将食盐的一半用量和黄酱放入。煮沸1小时,撇去浮在汤面上的酱沫,盛入容器内备用。 装锅:先在锅底和四周垫上骨头,使肉块不紧贴锅壁,按肉质老嫩将肉块码在锅内,老的肉块码在底部,嫩的放在上面,前腿、腔子肉放在中间。 酱制:肉块在锅内放好后,倒入调好的酱汤。煮沸后加入各种配料,用压锅板压好,添上清水,用旺火煮制4小时左右。煮制第1个小时后,撇去汤面浮沫,再每隔1小时翻锅1次。根据耗汤

情况,适当加入老汤,使每块肉都能浸在肉汤中。再用微火煨煮4小时,使香味慢慢渗入肉中。煨煮时,每隔1小时翻锅1次,使肉块熟烂一致。 出锅:出锅时为保持肉块完整,要用特制的铁拍子,把肉一块一块地从锅中托出,并随手用锅内原汤冲洗,除去肉块上沾染的料渣,码在消过毒的屉盘上,冷却后即为成品。 (3)产品特点。色泽酱红,油润光亮。切片后保持完整不散,切面呈豆沙色,肌肉中的少量牛筋,色黄而透明。食之咸淡适中,酥嫩爽口,香味浓郁。 2.五香牛肉 (1)配料标准。主料:牛肉5公斤。辅料:食盐300克,白糖150克,花椒10克,大茴香10克,丁香2.5克,草果5克,陈皮5克,鲜姜50克,硝酸钠5克。 (2)加工方法。 原料整理:选用卫生合格的鲜牛肉,剔去骨头、筋腱,切成200克左右的肉块。 腌制:切好的牛肉块加入食盐、硝酸钠,拌和均匀,放入缸内在低温下腌制12天,期间翻倒几次。腌好的肉块在清水中浸泡2小时,再冲洗干净。

钣金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钣金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计划3个课时,共6小时)一、 1、 主视图。 左视图。 右视图。 俯视图。 仰视图。 后视图。 重点:观察点定位。图(1)国内图纸以I 国内右视图对应国外左视图;国内左视图对应国外右视图。 国外图纸均有图2的图标表示。 2、一般而言,一个物件,有三个视图足以表达其结构;简单的物件只需二 个视图,则完全能表达其结构;复杂的物件需要更多的视图表示,此外还可以引进剖视图,进行表达局部结构。另外,某些局部小位置需引进局部放大图,重点表达尺寸及结构。(图2)

3、展开图:在钣金加工过程中,由许多物件是由板材经剪切后折弯成型的,其最初为一块平面板材,在复杂的物件中,工程设计人员均给出其加工路线图,即展开图;

4、图纸分类 (1)零件图 (2)部件图 (3)总装图 举例说明:各种图纸的区别与联系5、各种图纸必须具备的图纸术语 (1)零部件名称、图号: (2)用料的规格、尺寸、数量:(3)图纸所反映的物件结构;(4)物件的尺寸、标注; 重点介绍:尺寸标注的基准线,对尺寸链概念、举例说明。

(5)物件的加工精度要求; a:表面粗糙度:衡量表面最高点与最低点之差数值,分14级。 b:尺寸公差与配合: (1)公差: A:基本尺寸 B:上公差 C:下公差 (2)公差等级:1-14级;级数大,精度低;制造按图纸上标注等级产生,图纸未标注, 按S14级(自由公差)产生。 (3)配合形式: a: 间隙配合 b: 过渡配合 c: 过盈配合

c:形位公差:直线度,平行度、同心度、垂直度、同轴度、平面度、真园度、单向跳动、双向跳动。 二、钣金加工的设备介绍 1、剪板机 2、折弯机 3、卷板机 4、压力机 5、以及各类小型设备、工具介绍。使用及保养 三、钣金加工工艺特点 (一)、落料、剪料及开胚 1:剪料:通过剪板机开料、形成规则板料 要求:a:开料前的检验 (1):使用料是否符合要求,厚度、颜色等 (2):表面质量情况 (3):尺寸情况 b:开料过程中的控制 (1):尺寸控制、长、宽、对角线、角度: (2):数量控制 (3):排料控制 C:开料后物件的控制: (1):物件的标识

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熟悉切削加工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应用。 2.理解切削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3.掌握切削用量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切削运动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切削用量的选择方法及依据。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材料,介绍了碳素钢、合金钢等材料,不同金属材料的性能差别很大;那么这些金属如何进行加工呢?围绕着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 二、新课讲授 1.切削加工概述 金属切削加工就是利用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切削)运动,从毛坯或半 成品上切去多余的金属材料,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加工质量的零件的过程。 (1)切削加工的分类 金属切削加工方式很多,一般可分为车削加工、铣削加工、钻削加工、镗 削加工、刨削加工、磨削加工、齿轮加工及钳工等。 (2)切削加工的特点及应用 工件精度高、生产率高及适应性好,凡是要求具有一定几何尺寸精度和表 面粗糙度的零件,通常都采用切削加工方法来完成。 2.切削运动和切削用量 (1)切削运动 切削加工时,为了获得各种形状的零件,刀具与工件必须具有一定的相对运动, 1

2 即切削运动,切削运动按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 ① 主运动 由机床或人力提供的运动,它是刀具与工件之间产生主要的相对运动。在切 削运动中,主运动的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大。如车削时,主运动是工件的回转 运动,如下图所示。 车削运动和工件上的表面 ② 进给运动 使被切金属层不断地投入切削的运动称为进给运动,是刀具与工件间产生的 附加相对运动。如车削外圆时,进给运动是刀具的纵向运动;车削端面时,进给 运动是刀具的横向运动。 主运动的运动形式可以是旋转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主运动可以由工件 完成,也可以由刀具完成;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间歇进行; 主运动通常只有一个,而进给运动可以有一个或几个。 (2)切削用量 切削用量是用来表示切削加工中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参数的数量。切削用 量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三个要素。 ① 切削速度v c 在切削加工时,切削刃选定点相对于工件主运动的瞬时速度称为切削速度, 它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工件和刀具沿主运动方向相对移动的距离,单位为m/min 或 m/s 。 主运动为旋转运动时,切削速度v c 计算公式为: )/min /(1000s m m n d v c 或??=π

折弯基本知识

折弯基本知识 一、折弯机的功能:折弯机是一种将板材加工成各种角度的设备;加上数控功能后,有效地提高了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二、常用折弯刀具分类: 1.上模 模具类型 外形示意图 主要用途 备注 直刀 见下图 加工大于或等于90°的角度 弯刀 见下图 加工大于或等于90°的角度 尖刀 见下图 加工大于或等于30°的角度 2.下模 模具 类型 外形示意图 主要用途 备注

单V 下模 见下图 1.当V 型角度为86°(参考值)时,可加工 大于或等于90°的角度 2.当V 型角度为30°(参考值)时,可加工 大于30°的角度 通快折弯机所用下模为此类型 双V 下模 见下图 AMADA 折弯机所用下模为此类型 三、折弯刀具的分割: 正常情况下刀具的长度为 835mm ;为便于折弯不同的长度,常将整长的刀具分割为以下几段: 10+15+20 +40+50+100+100+200+300=835 四、板厚与槽宽的对应关系: 按常规来说,槽宽为板厚的6倍。万嘉源现规定的板厚与槽宽对照表如下: 材料厚度(mm) 1.0 1.2 1.5 2.0 2.5 折弯机下模宽 (mm) 6 6 8 12 16 五、按上面的对照表加工时的最小可折弯尺寸(所注折弯尺寸含板厚): 板厚(mm) 1.0 1.2 1.5 2.0 L 型折弯时最小尺 4.5 4.7 6 8.5

寸(mm) 7 7.4 9 12 Z型折弯时最小尺 寸(mm) 六、常规折弯顺序: 1. 先短边后长边:一般来说,四边都有折弯时,先折短边后折长边有利于工件的加工和折弯模具的拼装 2. 先外围后中间:正常情况下,一般是从工件的外围开始向工件的中心折 3. 先局部后整体:如果工件内部或外侧有一些不同于其它折弯的结构,一般是先将这些结构折弯后再折其它部分 4. 考虑干涉情况,合理安排折弯顺序:折弯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折弯的形状或工件上的障碍物适当调整加工顺序 七、折弯操作注意事项: 1. 折弯操作时,时刻要注意人身安全,需注意以下几点: A. 设备开启状态时,不要从折弯机的刀口伸手进去调节后挡位;应直接走到设备的后面调节 B. 加工零件时,人体应在零件的活动范围外,避免零件刮到人体 C. 加工大工件时,人体最好站在工件的侧面,以便操作 D. 应随时扶好工件,避免摔坏工件或砸伤人体 E. 操作时人体要站稳,不能因工件的移动而影响身体的平衡 F. 与刀口近距离的操作时,双手必须抵靠在下模的适当位置,避免手指因意外伸入刀口 G. 拆下的刀具不能放在折弯机上,也不能靠在折弯上,避免刀具掉落砸伤人体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习题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切削运动可分为两种,即和。 2、零件的技术要求一般包括、、、度。 3、刀具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能 有、、、、。 4.利用机械力对工件进行加工称为加工。通过手持工具对工件进行加工称为加工。 5.机械零件的表面形状按形体可归纳为三种基本表面,这三种基本表面可组合成各种类型的零件。三种基本表面是、和成形表面 6.车削加工时,应选择合理的,适当的,一定的背吃刀量。这是切削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切削用量三要素。 7.切削加工刀具中,常见的刀具材料如:高速钢、硬质合金等属于 刀具材料,陶瓷、人造聚晶金刚石等属于刀具材料。 8.车刀切削外圆时,主、副偏角越大,残留面积越,刃倾角越大,刀尖强度越。 9. 车刀切削部分组成的三个面:;二个刃:。 二、判断题 1.切削运动中,主运动通常只有一个,进给运动的数目可以有一个或几个。 () 2.车削外圆时,进给运动是刀具的横向运动。() 3.当切削刃安装高于工件的中心时,其实际工作前角会变小。() 4.在基面内测量的角度是刃倾角。() 5.在主切削平面内测量的角度是主偏角。() 6.刃倾角的正负影响切屑的排出方向。当刃倾角为正时,切屑流向已加工表面。() 7.一般来说, 刀具材料的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 8.背吃刀量对刀具寿命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切削速度最小。() 9.低碳钢硬度低,切削加工性最好,中碳钢次之,高碳钢最难切削。()三、单项选择题 1.车削时,主运动是_。

A. 工件的回转运动 B. 工件的直线运动 C. 刀具的回转运动 D. 刀具的直线运动 2.牛头刨床刨削时,主运动是_。 A. 工件的回转运动 B. 工件的往复直线运动 C. 刀具的回转运动 D. 刀具的往复直线运动 3.在基面内测量的角度是_。 A.前角 B.后角 C.主偏角 D.刃倾角 4.在主切削平面内测量的角度是_。 A.前角 B.后角 C.主偏角 D.刃倾角 5.当切削刃安装高于工件中心时,其实际工作前角会_。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6.刃倾角的正负影响切屑的排出方向。当刃倾角为正时,切屑流向_。 A.已加工表面 B.待加工表面 C.切削表面 7.加工细长轴时,为减小Fy力,车刀主偏角应取_。 A.450 B.750 C.900 D.都可以 8.在切削铸铁等脆性材料时,得到切屑类型是_。 A.带状切屑 B.节状切屑 C.粒状切屑 D.崩碎切屑 9.在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影响切削力的主要因素是_。 A.Vc B.f C.ap 10.刀具材料要求有高的硬度,通常要求硬度在以上。 A.50HRC;B.60HRC;C.70HRC 11、切削用量对刀具耐用度影响最大的是(A )。 A切削速度; B 切削深度; C 进给量。 12、切削用量选择的一般原则,应首先选择的是: ( C ) A切削速度;B 进给量;C背吃刀量。 四、多选题 1、车削加工中的切削用量包括:( ) ①主轴每分钟转数,②切削层公称宽度;③背吃刀量(切削深度)④进给量; ⑤切削层公称厚度;⑥切削速度。 2、对刀具前角的作用和大小,正确的说法有:( ) ①控制切屑流动方向;②使刀刃锋利,减少切屑变形;③影响刀尖强度及散

(完整版)金属加工《金属切削基础知识》练习题

金属加工《金属切削基础知识》练习题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33小题) 1.金属切削加工是用切削刀具将坯料或工件上多余材料切除,以获得所要求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方法。() 2.主运动是切下切屑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运动。任何切削过程,通常只有一个主运动,最多不超过两个主运动。() 3.钻削加工时,钻头旋转是主运动,钻头的轴向移动是进给运动。() 4.进给运动可以有一个或几个,运动形式有平移的、旋转的,有连续的、间歇的。() 5.从几何学角度看,各种形状机械零件的表面都是由圆柱面、圆锥面、平面和各种成形面组成。() 6.切削加工时,主运动通常是速度较低,消耗功率较小的运动。() 7.切削速度是指切削加工时,刀具切削刃选定点相对工件主运动的瞬时速度。车削加工的主运动为旋转运动,切削速度为最大线速度。() 8.车削时,工件每转一转刀具沿进给方向移动的距离为切削速度。() 9.车削时,待加工表面与已加工表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进给量。() 10.切削加工时,切削热传入刀具使刀头温度升高,刀头温度称为切削温度。() 11.刀具两次刃磨之间实际切削的时间称为刀具寿命。() 12.有经验的操作者常根据切削过程中切屑变色发毛、切削力突然增大、振动与噪声以及表面粗糙度值显著增大等异常现象,来判断刀具是否已磨钝。() 13.对低碳钢进行退火,对高碳钢进行正火,可改善切削加工性。() 14.硫、硅、铅、铝元素能改善切削加工性,常用来制造易切削钢。() 15.当切削余量太大时,可分几次切削,第一次进给应尽量将背吃刀量取小些。() 16.车削加工时形成待加工表面、已加工表面、未加工表面三种表面。() 17.车削加工时,切削用量三个基本参数是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 18.金属切削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包括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19.车刀切削部分三面是指前刀面、后刀面和副刀面。() 20.常用的刀具材料有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和超硬材料等。() 21.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包括切削力、切削热、切削变形和积屑瘤等。() 22.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是由于金属变形和摩擦引起的。() 23.根据切削材料和切削条件不同,常见的切屑种类有带状切屑、节状切屑、崩碎切屑三种。() 24.切削过程中所消耗的功绝大部分转变为热,称为切削热。切削热通过切屑、工件、刀具以及机床传散。() 25.切削过程中,刀具两次刃磨之间实际切削的时间,称为刀具耐用度。() 26.刀具耐用度与刀具重磨次数的乘积称为刀具寿命。() 27.V T称为一定刀具耐用度下的切削速度,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越好,则V T越低。() 28.在钢中添加适量的硫、铅等元素,可减小切削力、易断屑,提高刀具的耐用度和工件的表面质量。() 29.切削用量选得越大,生产效率越高。() 30.从提高生产率或降低成本的观点看,刀具耐用度越高越好。() 31.粗加工时允许产生一些积屑瘤,精加工时应避免产生积屑瘤。() 32.车削加工时,工件的旋转运动是主运动,车刀的纵向、横向移动为进给运动。() 33.为确定车刀切削部分空间位置,设想三个辅助平面,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垂直于切削速度方向的平面,称为基面。()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 1.成形面是以曲线为母线、以圆或()为运动轨迹所形成的表面。 A、椭圆 B、折线 C、直线 2.车削时,车刀的纵向或横向移动是()。 A、主运动 B、进给运动 3.车刀切削部分由三面、两刃、一尖组成。两刃是指副切削刃、()。 A、前切削刃 B、后切削刃 C、主切削刃 4.车削中设想的三个辅助平面,即主切削平面、基面、正交平面是相互()。 A、垂直的 B、平行的 C、倾斜的 5.当切削速度确定后,增大进给量会使切削力增大,表面粗糙度Ra值()。 A、变小 B、变大 C、不变6.车刀上过切削刃选定点垂直于假定的主运动方向的辅助平面是()。 A、主切削平面 B、正交平面 C、基面 7.以车刀为例,刀具上切屑流过的表面称为()。 A、前刀面 B、主后面 C、副后面 8.主切削刃与基面间的夹角称为()。 A、前角 B、后角 C、主偏角 D、刃倾角 9.主后面与主切削平面的夹角称为后角,粗中工时后角一般取6o~8o;精加工时后角可取()。 A、12o~14o B、10o~12o C、8o~10o D、6o~8o E、4o~6o 10.强力切削时,外圆车刀的主偏角选用()。 A、45o B、55o C、65o D、75o E、85o 11.机械制造中应用最广的刀具材料是高速钢和()。 A、合金工具钢 B、硬质合金 C、陶瓷 12.刀具材料要求有高的硬度,通常要求硬度在()以上。 A、50 HRC B、60 HRC C、70HRC 13.高速钢的热硬性可达()。 A、500~550℃ B、550~600℃ C、600~650℃ D、650~700℃ 14.热硬性可达1300℃的刀具材料是()。 A、硬质合金 B、陶瓷 C、立方碳化硼 D、人造金刚石 15.切削力是设计、计算机床动力,夹具、刀具强度等的依据,其大小约占总切削力的()以上。 A、60% B、70% C、80% D、90% 16.硬质合金车刀耐用度大致为()。 A、60~90 min B、90~180 min C、180~360 min D、360~720 min 17.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中,影响最大的是()。 A、切削速度 B、进给量 C、背吃刀量 18.工件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越高,切削力就()。 A、越大 B、越小 C、一般不变 19.当刀具前角增大时,切屑容易从前刀面流出,且变形小,因此()。 A、增大切削力 B、降低切削力 C、切削力不变 20.合理选择切削液,可减小刀具的塑性变形和刀具与工件间摩擦,使切削力()。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21.当工件的强度、硬度、塑性越好时,刀具寿命()。 A、越高 B、越低 C、不变 22.衡量材料最常用的切削加工性指标是相对加工性()。 A、一定刀具耐用度下的切削速度 B、切削力的大小 C、已加工表面质量 D、切屑控制或断屑的难易 23.相对加工性K T是衡量材料切削加工性的常用的指标,当材料加工性比45钢好时,K T()。 A、>1 B、=1 C、<1 24.刃倾角一般在()选取。 A、-10o~-5o B、-5o~+10o C、+10o~+20o 25.精加工时,刃倾角常取()。 A、正值,切屑引向待加工表面一侧 B、负值,切屑推向已加工表面 C、零,切屑沿垂直于主切削刃方向流出

钣金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钣金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一、视图知识讲解 1、介绍六视图形成: 主视图。 左视图。 右视图。 俯视图。 仰视图。 重点:观察点定位。图(1) 国内图纸以I、III象现为基准,国外图纸以II、IV象现为基准, 国内右视图对应国外左视图;国内左视图对应国外右视图。 国外图纸均有图2的图标表示。 2、一般而言,一个物件,有三个视图足以表达其结构;简单的物件只需二个视图,则完全能表达其结构;复 杂的物件需要更多的视图表示,此外还可以引进剖视图,进行表达局部结构。另外,某些局部小位置需引 物件中,工程设计人员均给出其加工路线图,即展开图; (1)零件图

(2)部件图 (3)总装图 举例说明:各种图纸的区别与联系 5、各种图纸必须具备的图纸术语 (1)零部件名称、图号: (2)用料的规格、尺寸、数量: (3)图纸所反映的物件结构; (4)物件的尺寸、标注; 重点介绍:尺寸标注的基准线, 对尺寸链概念、举例说明。 (5)物件的加工精度要求; a:表面粗糙度:衡量表面最高点与最低点之差数值,分14级。 b:尺寸公差与配合: (1)公差: A:基本尺寸 B:上公差 C:下公差 (2)公差等级:1-14级;级数大,精度低;制造按图纸上标注等级产生,图纸未标注,按S14级(自由公差)产生。

(3)配合形式: a: 间隙配合 b: 过渡配合 c: 过盈配合 c:形位公差:直线度,平行度、同心度、垂直度、同轴度、平面度、真园度、单向跳动、双向跳动。 二、钣金加工的设备介绍 1、剪板机 2、折弯机 3、卷板机 4、压力机 5、以及各类小型设备、工具介绍。使用及保养 三、钣金加工工艺特点 (一)、落料、剪料及开胚 1:剪料:通过剪板机开料、形成规则板料 要求:a:开料前的检验 (1):使用料是否符合要求,厚度、颜色等 (2):表面质量情况 (3):尺寸情况 b:开料过程中的控制 (1):尺寸控制、长、宽、对角线、角度: (2):数量控制 (3):排料控制 C:开料后物件的控制: (1):物件的标识 (2):物件的堆放 (3):不合格品及返工品的处置 (4):边角料及废料的处置 2:开胚 a:使用模具冲裁开胚。适用于大批量、小件物开胚。 b:使用模块、模型、划线、剪切开胚 要求:(1):排料要求: A:搭边量》2mm;间距》2mm。 B:折弯方向首先考虑避免与板材扎制方向平行,尽量与板材扎制方向垂直。 (2):开料前、过程中及开料后的控制。(同上)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复习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复习

第七章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 本章重点有三个: ①刀具几何角度的标注; ②六点定位原理; ③机床的机械传动。 金属切削加工:利用切削工具从工件上切除多余材料的加工方法。 金属切削加工: 钳工:手持工具、划线、錾、锯、锉、刮、钻孔┅┅ 机械加工:操作机械、车、钳、铣 、刨、磨、镗┅┅ 7.1 刀具的几何形状及刀具材料 一、刀具的几何形状 因各种切削加工方法所用的刀具的切削部分几何形状很相似,以外圆车刀为例研究刀具的几何形状。 1.刀具的标注角度 * 在设计和制造刀具时,图样上标注的角度、刃磨刀具时测量的角度称为刀具的标注角度或静止角度。 (1)外圆车刀的标注角度。 ①外圆车刀切削部分的组成:三面、两刃、一尖。 前面 主后面 副后面 主切削刃 副切削刃 刀尖 ②确定外圆车刀几何角度的坐标平面(辅助平面) a .基面P r b .主切削平面P s c .正交平面P o (主剖面) ③外圆车刀的标注角度 a . 在正交平面上测量: 前角0 01550-V 后角 001260 -α b .在基面上测量: 主偏角 γκ40o —90o 副偏角 γκ5o—15o c .在主切削平面上测量:刃倾角 S λ-5o—+5o ④外圆车刀角度的作用 a .前角r °:影响切削刃的锋利程度。0V ↑刀刃锋利。0V 刀刃钝。但0V 不能过大,否则削

弱刀头的强度。 b .后角0α:减小主后面与工件过渡表面间的磨擦,并配合前角调整切削刃的锋利与强固。 选择后角的原则是在保证加工质量和刀具耐用度的前提下,取小值。 c 主偏角kr 副偏角kr : 主偏角影响切削层截面的形状和几何参数,影响切削分力的变化,并和副偏角一起影响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副偏角还有减小副切削刃和副后面与已加工表面磨擦的作用。 如上图所示,当a p 和f 一定时,kr 愈小,切下薄而宽的切屑。主切削刃单位长度上的负荷较轻,且散热条件较好,有利于刀具耐用度的提高。 Kr 小,切深抗力将增大,工件的刚性不好(如细长轴),就可能产生弯曲变形,并引起振动。 总之,主、副偏角的选择原则应为在不产生振动的条件下,取小值。 d 刃倾角λS :主要影响刀头的强度,切削分力和排屑方向。 二、刀具材料 1.对刀具材料的性能要求: (1)较高的硬度。 (2)良好的耐磨性。 (3)良好的耐热性。 (4)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5)良好的工艺性。 7.2 金属切削过程及其伴生的物理观象 一、切削过程及切屑种类。 1. 金属切削过程。 四个阶段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挤裂——切离 三个变形区 2.切屑种类: (a )带状切屑、(b)节状切屑、(c)粒状切屑、(d)崩碎切屑 二、切削力及切削功率。 1. 切削力的产生及切削分力。 影响因素 工件材料的塑性 刀具几何角度(前角) 切削用量

金属切削刀具基本知识

技师学院 机械安装与维修系金属切削刀具基本知识郝赫(编)

金属切削刀具基本知识 1 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1.1 机械制造过程概述 机器是由零件、组件、部件等组成的,一台机器的制造过程包含了从零件、部件加工到整机装配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用图1所示的系统图来表示。 首先,从图中可以看出机器中的组成单元是一个个的零件,它们都是由毛坯经过相应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变为合格零件的,在这一过程中要根据零件的设计信息制订每一个零件的适当加工方法,加工成在形状、尺寸、表面质量等各方面都符合加工使用要求的合格零件。 其次,要根据机器的结构和技术要求,把某些零件装配成部件,部件是由若干组件、套件和零件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配而成的,部件在整个机器中能完成一定的、完整的功能,这种把零件和组件、套件装配成部件的过程称为部装过程。部装过程是依据部件装配工艺,应用相应的装配工具和技术完成的,部件装配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机器的性能和质量。 最后,在一个基准零部件上把各个部件、零件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机器,我们把零件和部件装配成最终机械产品的过程称为总装过程,总装过程是依据总装工艺文件进行的,在产品总装后,还要经过检测、试车、喷漆、包装等一系列辅助过程最终形成合格的产品,如一辆汽车就是经过这样的机械制造过程而生产出来的。 图1 机械制造过程的构成

1.2机械加工工艺系统 从机械制造的整个过程来看,机器的最基本组成单元为零件,也就是首先要制造出合格的零件,然后组装成部件,再由零、部件装配成机器,因此,制造出符合要求的各种零件是机械加工的主要目的,而机械加工中绝大部分材料是金属材料,故机械加工主要是对各种金属进行切削加工。 零件的表面通常是几种简单表面如平面、圆柱面、圆锥面、球面、成形表面等的组合,而零件的表面是通过各种切削加工方法得到的,其中在金属切削机床上利用工件和刀具彼此间协调的相对运动切除被加工零件多余的材料,获得在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都符合要求的这种加工方法称为金属切削加工。 金属切削加工常作为零件的最终加工方法,它需要用金属切削刀具直接对零件进行加工,它们之间要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和承受很大的切削力,通常需在金属切削机床上进行加工,零件和刀具需通过机床夹具和刀架与机床进行可靠的联接,带动它们做相对的运动,实现切削加工,这种由金属切削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构成的机械加工封闭系统称为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如图2所示),其中金属切削机床是加工机械零件的工作机械,起支承和提供动力作用;刀具起直接对零件进行切削加工作用;机床夹具用来对零件定位和夹紧,使之有正确的加工位置。本章就围绕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四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阐述机械零件加工的整个过程。 图2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构成 1.3主要切削加工工艺简介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试题

第一章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切削运动包括 ________________ 运动与 _______________ 运动。 ____ 运动消耗功率最 大 2、切削三要素有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____ 。 3、切屑的种类有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_ 。 4、切削力由于大小与方向都不易确定,为便于测量、计算和反映实际作用的需要,将合力 F 分解为 3 个分力: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 5、在切削过程中,当系统刚性不足时为避免引起振动,刀具的前角应大些 ____________ ,主 偏角应 _________ 。 6、指出什么加工表面 7、在车外圆时, 工件的回转运动属于 _____ ,刀具沿工件轴线的纵向移动属于 _________ 8、影响切削力的因素有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 。 9、车细长轴时,长采用 90 度 ________ 车刀,以减少弯曲振动与变形。 10、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 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 。 二、选择题 A 、 第Ⅰ变形区 B 、 第Ⅱ变形区 C 、 第Ⅲ变形区 D 、 第Ⅳ变形区 2、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为( )。 3、切屑类型不但与工件材料有关,而且受切削条件的影响。如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 若 加大前角,提高切削速度,减小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 )。 A 、 带状切屑 B 、 单元切屑 C 、 崩碎切屑 D 、 挤裂切屑 4、切屑与前刀面粘结区的摩擦是( )变形的重要成因。 A 、 第Ⅰ变形区 B 、 第Ⅱ变形区 C 、 第Ⅲ变形区 D 、 第Ⅳ变形区 5、切削用量中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是( )。 A 、 切削速度 B 、 背吃刀量 C 、 进给量 D 、 切削余量 6、精车外圆时采用大主偏角车刀的主要目的是降低( )。 A 、 主切削力 F c B 、 背向力 F p C 、 进给力 F f D 、 切削合力 F 7、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切削温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8、积屑瘤是在( )切削塑性材料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 1、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屑的形成主要是( )的材料剪切滑移变形的结果。 A 、 前角 B 、 后角 C 、 主偏角 D 、 刃倾角 A 、 v c a p f B 、

板材折弯基本知识

折弯基本知识 一、折弯机的功能:折弯机是一种将板材加工成各种角度的设备;加上数控功能后,有效地提高了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二、常用折弯刀具分类: 1.上模 2.下模

三、折弯刀具的分割: 正常情况下刀具的长度为 835mm;为便于折弯不同的长度,常将整长的刀具分割为以下几段: 10+15+20 +40+50+100+100+200+300=835 四、板厚与槽宽的对应关系: 按常规来说,槽宽为板厚的6倍。万嘉源现规定的板厚与槽宽对照表如下: 五、按上面的对照表加工时的最小可折弯尺寸(所注折弯尺寸含板厚): 六、常规折弯顺序: 1. 先短边后长边:一般来说,四边都有折弯时,先折短边后折长边有利于工件的加工和折弯模具的拼装 2. 先外围后中间:正常情况下,一般是从工件的外围开始向工件的中心折 3. 先局部后整体:如果工件内部或外侧有一些不同于其它折弯的结构,一般是先将这些结构折弯后再折其它部分

4. 考虑干涉情况,合理安排折弯顺序:折弯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折弯的形状或工件上的障碍物适当调整加工顺序 七、折弯操作注意事项: 1. 折弯操作时,时刻要注意人身安全,需注意以下几点: A. 设备开启状态时,不要从折弯机的刀口伸手进去调节后挡位;应直接走到设备的后面调节 B. 加工零件时,人体应在零件的活动范围外,避免零件刮到人体 C. 加工大工件时,人体最好站在工件的侧面,以便操作 D. 应随时扶好工件,避免摔坏工件或砸伤人体 E. 操作时人体要站稳,不能因工件的移动而影响身体的平衡 F. 与刀口近距离的操作时,双手必须抵靠在下模的适当位置,避免手指因意外伸入刀口 G. 拆下的刀具不能放在折弯机上,也不能靠在折弯上,避免刀具掉落砸伤人体 H. 安装刀具时,要确认刀具已被紧固后才能让上下模分离 I. 拆卸刀具时,要双手扶稳刀具后才能让上下模分离 J. 考虑穿劳保鞋 2. 折弯操作时,注意保证模具和设备的完好: A. 安装刀具时,时刻注意上下模的间隙需在正常范围内 B. 安装刀具时,要确认刀具已被紧固后才能让上下模分离 C. 模具装好后,要及时检查下模是否被紧固,避免因下模移位而损伤刀具

折弯基础知识

折弯模具的基础知识 目的:为了提高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掌握模具的基础知识!

折弯基础知识 1. 回弹和收缩 折弯就是在一张板材的正反两面存在着压缩应力和拉 伸应力的变形。 因此、即便折弯加工到所需的角度,随着压力的消失,材料会因反作用力圧产生反弹。 我们将这种现象叫做回弹。 回弹量一般通过角度来表示、其回弹量、因材质、板 厚、加压力、折弯半径等条件发生变化、所以很难正 确估计。 根据加压力的不同反作用力也会发生不同变化、当解 除压力时、也会存在角度变小的情况。 我们将这种现象叫做收缩。 回弹现象的倾向 1.同一模具?同一板厚???????SPCC<AL<SUS 2.同一模具,板厚越薄回弹就越大 3.因折弯角度不同而不同 4.对于相同板厚的折弯R越大回弹就越大 压缩应力 相反的拉伸力 加压状态θ θ 解除压力状态θ θθ

2. 中立面和它的移动 假设我们已经加工完成了一个V字形折弯、内侧会产生压缩变形、外侧会产生拉伸变形。 其变形量,按顺序板材表面的变形量最大、接下来是板材内部逐渐变小、我们可以假想在靠近中心部存在一个无压缩无拉伸变形的面。 我们称这样的面叫做中立面(中立线)通过X-X线来表示。 中立面的位置当折弯半径ir大于5倍的板厚时位于板厚的中央、当折弯半径小于5倍时板厚减少t变为がt′中立面偏向内侧。 中立面半径作为P 参考如下 i r≧5t???????P-i r=0.5t i r<5t???????P–i r=(0.25~0.4)t 因中立面无拉伸无收缩、所以用来计算加工产品的展开长度。 压缩变形 拉伸变形中立面

3. 三种类型的折弯●折弯种类 折弯方法 悬空折弯 剪切折弯普通折弯 点接触折弯 1.点接触折弯2.普通折弯3.剪切折弯

钣金折弯人员必备知识

金折弯人员必备知识 折弯中常遇见的问题 作为一名钣金行业折弯机操作工来说,对一些基础知识必须要知道。当然折弯操作工要会看工件图纸这是首要条件,同时在这个岗位工作经验也很重要。折弯机械设备类型很多,但一些设备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也是要懂得。 对于在工作中折弯工艺的学习,首先应该从基础知识先了解。 1、折弯模具的选择 折弯模具按折弯工艺分为标准模具和特殊折弯模具。在标准的折弯情况下(直角和非直角折弯)折弯时一般都是用标准模具,折弯一些特殊的结构件(如:段差折弯、压死边等)时采用特殊模具。另外折弯不同厚度板料时,对折弯下模具的开口尺寸“V”形槽尺寸选择有所不同。一般所选用“V”形槽开口尺寸为板材厚度的6-10倍(0.5~2.6mm为6t、3~8mm为8t、9~10mm为10t、12mm 以上为12t)。当板材较薄时选择取向于小数,板材较厚时取向于大数。如:折弯2mm板时可选用12mmV槽即可。标准的折弯一般所弯的角度不小于90度,标准的折弯机模具上模和下模的尖角通常为88度。在不标准的折弯情况下,可选择不同的上模具形状,可折弯板材不同的角度和形状。若特殊的形状板金件,可要选择特殊的折弯模具成形折弯。 特殊模具折弯图 2、模具的分段 通常折弯机模具标准长度为835mm一段,原则上只可折弯大尺寸的工。如果

将模具分割为长短不同的小段,通过不同的模具长度自由组合,就可方便于不同长短的盒形工件或箱体等折弯。在行业内对折弯模具的分段有一个标准的分割尺寸,如:标准分割835分段:100(左耳),10,15,20,40,50,200,300,100(右耳)=835mm。当然也可按用户的要求分割。 折弯模具分段图 3、折弯力的计算 如果我们要折弯一件比较大以及板材比较厚的板材时,先要了解所需的折弯吨位力。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出折弯所需的吨位(建议工件折弯的所需压力在设备额定吨位的80%以内),通过计算我们也可确定折弯所需的吨位设备,模具V槽合理的选择而对折弯力也有影响。计算方法如下: 计算公式: P = 折弯力(KN) L = 板料长度(M) T = 材料抗拉力(软钢: 45Kg/mm2) S = 板材厚度(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