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控规阶段的生态规划方法探析

城市控规阶段的生态规划方法探析
城市控规阶段的生态规划方法探析

ANALYSIS OF ECO-PLANING AT THE CITY REGULATORY PLANING STAGE

城市控规阶段的生态规划方法探析刘利刚 袁镔/ LIU Ligang, YUAN Bin

1城市控规阶段生态规划的必要性与内容构成目前我国的城市生态规划大多只限于城市的总规阶段,并没有针对城市控规阶段的生态规划。由于城市总规的时间周期长、空间尺度大等原因,该阶段生态规划中的许多重要内容只能是比较宏观和粗略的,难以有效地控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和以需定供的能源、水资源利用方式。

随着城市控规法定地位的确立和控规对城市局部地段建设管理力度的加大,城市局部地段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急需得到控规的引导,城市生态规划亟待延伸到城市控规阶段,确保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能够落实到后续的土地开发建设中去。

为了与城市规划的编制层次匹配,城市生态规划需要在城市总规和城市详规两个层面展开,以保证生态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充分体现在城市规划各个层次的编制成果中,并得以实施。城市总规与控规阶段生态规划的差别主要是内容差别、深化程度差别、空间尺度与时间尺度差别。

城市生态规划在城市总规阶段和城市控规阶段主要的区别在于总规阶段城市生态规划的尺度更为宏观,而控规阶段的生态规划为中观尺度。

城市总规阶段的城市现状图和城市总体规划图的图纸比例为1/10000或 1/25 000①。在这个尺度上,对生态要素的形态控制只能是极为宏观和粗略的。城市控规阶段的用地现状图、土地使用规划图和各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的图纸比例为1/1 000或1/2 000。在这个中观尺度上,可以对各种生态要素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与规划。

城市控规阶段的生态规划以量化的指标将城市总规阶段生态规划对生态要素的平面、定性、宏观和粗略的控制进一步细化为对城市建设三维空间、定性、定量、微观和详细的控制。

总规阶段生态规划与总规一样是长远的规划,一般规划期限为20年,而控规阶段生态规划则与控规一样,虽然没有法定的编制周期规定,但是应该根据经济、社会、环境变化,或者重大建设情况变化,及时调整规划,一般规划期限为5~10年左右。控规阶段生态规划较短的时间尺度决定了它的控制内容、资源环境系统采用的技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加灵活地变化,提升了规划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城市总规阶段生态规划的内容一般包括如下5个方面人口适宜容量规划、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生物保护与绿化规划、环境污染防治规划、资源保护利用规划。

控规阶段生态规划的内容也包含这5个方面:差别在于总规阶段生态规划为宏观尺度,控规阶段生态规划为中观尺度,因此各项内容作了细化。主要差别如表1所示。

以生物保护和与绿化规划为例,总规阶段的生态规划致力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保证生物的迁移和物种多样性。而城市控规阶段的生态规划首先要使规划区融入整个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中,然后结合地块土地利用功能设置,进一步细化生态安全格局,通过次一级的斑块和廊道设置,尽量减低人为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扰动,最后根据生态补偿原则,采用绿量率等指标对各地块的绿地质量进行约束,形成质与量并重的绿地系统。

一些学者认为城市控规阶段的生态规划将总规阶段生态规划的5个方面内容细化为:土地利用生态规划、绿色交通规划、绿地系统与生物多样性规划、能源规划、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绿色建筑规划

摘要:目前我国的城市生态规划只限于城市的总规阶段,由于城市总规的时间周期长、空间尺度大等原因,该阶段生态规划中的许多重要内容只能是比较宏观和粗略的,难以真正贯彻落实,也难以有效地控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和以需定供的能源、水资源利用方式。随着城市控规法定地位的确立和控规生态化趋势的日益明显,生态规划亟待延伸到城市控规阶段,确保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和环境保护能够落实到后续的土地开发建设中去。本文通过苏州中新生态科技城生态规划的实际案例,对城市新区控规阶段生态规划的规划方法、规划步骤和生态指标进行了探讨和实证检验,初步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探讨了控规阶段生态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Abstract: Eco-planning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the stage of regulatory planning and be combined with the advance of green building. It should provide efficient and secure ecological sustainable system.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chances, and challenges of eco-city at the regulatory planning stage.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the eco-planning of Sino-Singapo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city of Suzhou, the paper studies how to integrate the land-use planning, ecological landscape planning, energy planning, water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planning, gree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 planning with the region-specific environment of Suzhou.

关键词:城市控规 生态规划 中新苏州生态科技城

Key Words: City Regulatory Planning, Eco-planning, Sino-Singapo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city of Suzhou

078

表1 城市总规与城市控规阶段生态规划的内容比较

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总规阶段的生态规划

(宏观尺度)

城市控规阶段的生态规划

(中观尺度)

人口适宜容量规划人口容量对总规确定的人口与建设量及在各地块上的空间分布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土地建设分区,划分禁建区、

限建区和适建区范围

1 结合绿色交通的地块划分,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2 土地强度的合理分配,保护重要的植被斑块

3 土地利用功能的混合,增加生活便利性,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生物保护与绿化规划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保

证生物的迁移和物种多样性

1 要融入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中

2 结合地块土地利用功能,进一步细化生态安全格局,通过次一级的斑块和廊道设置,尽量减低人为活动对自然生态系 统的

扰动

3 根据生态补偿原则,采用绿量率指标对各地块的绿地质量进行约束,形成质与量并重的绿地系统

环境污染防治规划1 对大气、土壤、水体、噪声等

各种可能的污染进行分析

2提出规划方面(土地利用功

能安排、绿化带设置)的应

对措施

1 通过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能源利用增加的环境负荷

2 提高固体废弃物的分类收集水平,减少废弃物总量

3 采取生态化的措施屏蔽可能的噪声污染

4 对水环境进行生态修复,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

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水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与保护规划

1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

2 能源规划

3 固体废弃物的分类收集与利用

4 具体结合各地块建筑功能、开发强度设置能源水资源与水资源的耗用量指标,并且通过各种技术措施的引导,确保这些

指标的实现

表2 我国城市新区生态规划的特点

特点内容

引入城市生态

规划的原因

面临资源或者环境的限制,传统的规划和建设方式难于应对

变革变革传统的城市规划程序与方法,引入城市生态规划方法

位置位于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上,依托老城及周边现有发达城市

土地类型非传统建设用地

开发背景常有国际合作和外资背景

技术类型

普遍采用较为先进的交通、能源、水资源利用、垃圾处理系统

与技术

主要问题

部分新区规模浩大,投资巨大,实施难度较大。在初期投资拉

动的经济增长后需要不断后续的技术创新

生态规划成败

关键

是否符合国情和当前的发展政策;产业发展状况、经济是否有

活力;是否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规划的目标、措施与生态指标

意义

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土地、能源、水资

源)的高效与节约利用

和环境保护规划7个部分(刘利刚、袁镔,2010)。

应对生态和低碳的发展要求,总体上城市控规阶段的生态规划应提倡紧凑、适当高密度、功能复合、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倡导可持续交通方式,利用集聚效应降低对土地、资源、能源的消耗,使城市充满活力。同时通过绿色城市设计营造人性化街道、高质量公共开放空间、高效生态基础设施来抵消较大的环境负荷,使城市更加宜居。

2城市控规阶段生态规划的案例研究

由于资源(土地、能源、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等各方面的压力,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很多城市新区逐步开始采用了有别于传统城市规划的规划设计方法(顾朝林,2008)。它们更加关注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采用了城市生态规划的一些方法与步骤。

城市新区生态规划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变革传统的规划建设方法与程序,强调生态要素的保护,采用了一些先进的交通、能源、水资源利用、垃圾处理系统的规划方法与技术。由于上述因素导致的相对高昂的开发成本,城市新区生态规划往往占据有利地理位置,结合产业转型机遇,在具有极高开发价值用地上,进行有别于传统城市规划的探索。城市新区生态规划的特点如表2所示。

中新天津生态城位于滨海新区,距天津中心城区45 km,距北京150 km,中新苏州生态科技城则是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仅剩的一块土地,位于阳澄湖南岸,景色优美。它们均可依托周边母体(天津、北京、苏州)相对成熟的产业链和便利的交通设施,承接“母体”产业升级转型的重任,探索更加集约、高效的发展方式;它们均有中外合作背景,吸收外方先进的技术、资金与管理经验,外方转让先进的技术与产品,同时通过资本入股开发公司分享土地升值与地产开发的收益。

中新苏州生态科技城生态规划②,规划面积约4km2,规划始于2008年年初,完成于2010年。中新苏州生态科技城规划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城市新区控规阶段生态规划的方法与步骤,在该规划中,生态规划团队通过与控规编制团队的密切配合,较好地将生态规划的内容与指标落实到城市控规的编制成果中。

生态规划的方法包含两个层面:系统规划层面和指标设置层面。系统规划层面的应用包括采用景观生态规划方法制定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背景下的绿地系统与生物多样性规划,应用综合资源规划方法制定能源规划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在指标设置层面的应用是利用生态补偿方法制定各系统的生态指标。

2.1景观生态规划方法

针对目前城市详规阶段常忽视场地自然因素,土地利用功能忽视场地自然条件,绿地系统生态效益不佳,难以形成稳定生态安全格局

079

的问题,应该在土地利用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中,认识到目前城市环

境是人工—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

采用景观生态规划方法,综合考虑规划区各种自然资源(水系、植被、生物多样性、景观)和生态服务功能。充分保护重要的自然因素,在土地利用规划中,有意识地采用一些空间规划策略使绿地系统与保留的自然因素相互联系,同时嵌入规划区周边的生态系统,形成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保护物种多样性。由于城市环境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属性,绝对保护不但难以实现,而且未必最好,所以应当探索结合土地利用功能,将保护与利用适度结合。

埃亨(Ahern, 1995)提出一个保护和修复景观的空间策略(图1)对生态规划的绿地系统与生物多样性规划具有启发作用,该空间策略由4个规划策略组成:A保护(Protective),B防卫(Defensive),C创建(Offensive)和D机会(Opportunistic)。

这4种策略分成两类:保护和防卫策略用于保护现有的植被斑块;创建和机会策略用于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

A保护策略。保护现状原有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廊道,将原有的支持性景观基质替换为非支持性景观基质。成都郫县兰园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就是采用这种景观空间规划策略。

B防卫策略。为了保护景观核心区,在其外围设置缓冲区,减弱部分直通核心区的廊道联系。

C创建策略。针对不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核心区外围设置缓冲区,建立多方向的廊道连接周边的生态系统。

D机会。这对需要修复和重建的生态系统,在核心区外围设置缓冲区,建立多方向的廊道连接现有的廊道和周边的生态系统,在廊道间设置支持性景观基质。

以中新苏州生态科技城为例,由于场地的生态原貌在生态规划前已被破坏, 生态规划的目的是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因此采用C创建策略(图1)。

通过将原先驳岸与底面硬化的水面恢复为中央湿地生态公园,将其作为核心区加以保护,外围设置植被作为缓冲区来充分保护核心区,通过由林网、水网编织而成的与周边水系、绿地连通的绿地系统和地面、水面、空中(屋顶绿化)立体化的生态廊道,构筑成生态安全网络来保障生物的迁徙和生物多样性(图2)。

以成都郫县兰园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为例(图3),规划保留位于规划区东侧茂盛的兰园植被作为核心植被斑块;有意识地通过道路规划,把原本散落在规划区各处的小型植被斑块规划在各地块的中央,作为居住区集中绿地;利用相互连通的水系网络,沟通核心斑块和各处小型植被斑块。采用这种方式,70%土地用来开发建设的规划区内,建立了生态安全格局,保持一定的生物多样性(图1中的A模式)。

2.2综合资源规划方法

针对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提出综合资源规划,通过开源节流,提高需求侧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资源来源多样性,积极采用可再生资源,末端采取节约措施减少资源需求。

采用综合资源规划方法制定能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提倡开源节流,通过在城市控规阶段考虑多渠道选择水资源、能源,提高水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能够显著降低水资源、能源耗用。

综合资源规划方法(Integrated resources planning, IRP)是“需求侧管理”概念与传统能源规划结合的产物。综合资源规划方法可以应用到区域建筑能源规划中来。文中的“区域”并非城市级别,而是指社区、街区、成片开发区等规划单元,规划面积在数平方公里以下,建筑能耗指终端能耗即采暖、空调、通风、生活热水、设备用能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建设和区域开发还会持续相当长时间,建筑能耗增长的趋势明显。作为建筑节能的基础,应当使区域建筑能源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占据必要的位置(龙惟定,2008),通过规划控制性指标来约束。

区域建筑能源规划共分7步:第一步,因地制宜设定建筑能耗目

" ??

??ī??

# ??

图1 景观空间策略

(资料来源:Planning strategies and future scenarios: a framework method for integrating landscape ecology and landscape planning)

图3 成都郫县兰园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分析

(资料来源:成都郫县兰园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

/

??

-FHFOE

????

3PBE DPSSJEPS

????

4IFMUFS CFMU

????

3VO%F -BO QBSL

Ⅱ㈨

3JWFS TZTUFN

????

0QFO TQBDF

????

3JWFS HSFFO CFMU

标和区域环境目标;第二步,确定区域内可利用的能源资源量;第三步,区域建筑能源(冷、热、热水)的负荷预测;第四步,区域建筑能源规划的合理性预判;第五步,严格制定区域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准入条件;第六步,选择合适的能源系统和技术路线,实现能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第七步,分析区域能源系统的环境影响(龙惟定等,2008)。

采用综合资源规划方法制定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的7个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规划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和质量,对规划区水资源状况作详细调研,内容包括地表、地下水质量、容量、降雨量、蒸发量等数据。确定区域内可利用水资源量;确定规划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量问题、水质问题还是兼而有之。第二步,设定水资源耗用目标

/

????

????

图2 生态安全框架分析

(资料来源:中新苏州生态科技城生态规划2009)

动物迁徙示意

080

嗣 ??

???

Ⅱ㈨

/

N

和区域水环境目标。第三步,对建筑、景观、环卫等各类水需求进行负荷预测和水资源平衡测算。第四步,预判规划区建筑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合理性,综合考虑节水、节能、环保等多重因素,广泛听取专家与公众意见,采用科学的决策分析方法,预判规划区建筑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合理性。第五步,选择合适的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系统和技术路线,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第六步,制定规划区内严格的节水设计标准和准入条件,积极引导高资源耗用建筑与高舒适标准生活承担更高的环境指标与责任。第七步,分析区域水资源利用的环境影响。

2.3生态补偿方法

目前城市控规缺乏指导性与鼓励性措施来激励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生态规划中可以通过生态补偿方法来制定指导性与鼓励性措施,引导耗用较多资源的建筑承担更高的环境指标与责任。在城市控规各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建立多层次生态补偿机制(自然与社会角度的生态补偿),采用积极的生态补偿措施。

生态补偿是一个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概念。从自然属性角度,生态补偿也可称为自然生态补偿(Natur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其内涵被界定为生物有机体、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所表现出来的缓和干扰、调节自身状态使生存得以维持的能力,或者可以看作生态负荷的还原能力(中国环境科学大词典编委会,1991)。

生态补偿从社会属性角度来看是通过调整损害或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将生态环境外部性进行内部化,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自然资本或生态服务功能增殖的目的的一种制度安排(俞海、任勇,2008)。其实质是通过资源重新配置,调整和改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或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中的相关生产关系,最终促进自然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

生态规划中的生态补偿既体现为人—物,物—物又体现为人—人关系。本文认为生态补偿方法可以应用到城市详规阶段中,用以抵消部分人工环境对自然环境的损害,改善和维护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和生态服务功能。生态补偿方法可以应用到城市控规各系统生态控制性指标制定,以及从生态角度出发,协调各系统之间关系,以达到更好的生态效果。

在城市控规中,从社会属性出发的生态补偿是指通过指标设置等制度安排,促进资源节约利用与自然环境的改善。具体体现在生态规划中,表现为两种形式的生态补偿:(1)单一系统的生态补偿;(2)跨系统的生态补偿。

2.3.1单一系统的生态补偿

顾名思义,单一系统的生态补偿是指体现生态规划在某一系统之内的生态补偿。以中新苏州生态科技城为例(图4),高层建筑所在的规划区北侧地块,由于开发强度大(容积率为3),对场地的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对其提出了较高的绿量率要求(绿量率为3~3.5),而联排别墅所在的规划区西侧地块,由于开发强度较小(容积率为0.7),对场地的自然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对其提出了较低的绿量率要求(绿量率为2~2.5)。这意味着前者每平方米绿地的叶面积约为后者的1.5倍左右。

2.3.2跨系统的生态补偿

顾名思义,跨系统的生态补偿是指体现在生态规划各系统之间的生态补偿。以中新苏州生态科技城规划为例,住宅用地类型包括联排别墅用地、多层住宅用地、高层住宅用地。别墅类住宅售价最高,资源耗用量(土地、能源、水资源)相比最高,由于较大的占地面

图4 中新苏州生态科技城规划绿量率分析

(资料来源:中新苏州生态科技城生态规划2009)

081

082

图5 中新苏州生态科技城分图图则

(资料来源:中新苏州生态科技城生态规划说明)

积,屋顶面积,能源利用与资源回收条件最好,因此相应地要求该类建筑所在的地块采用积极的生态补偿措施。具体包括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采用直饮水系统,屋顶全面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和太阳能利用系统。高层住宅资源耗用量相比最低,生态指标也相对最宽松。通过这种方法引导高资源耗用建筑与高品质生活承担更高的环境指标与责任。

3城市控规阶段生态规划的步骤及与城市控规的结合

城市新区控规阶段生态规划的规划步骤与城市控规一样分为现状调研、规划方案确定和指标引导3个阶段,应该与城市控规同时进行,将生态要素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城市控规的各系统规划与控制性指标中去,切实指导城市控规的制定。

3.1生态调查与评价

3.1.1调查各种生态要素

生态规划全面调研各种生态要素现状,包括自然生态要素和人工

生态要素。将调研成果纳入城市新区控规生态规划的调研成果中,辅助其规划方案的确定。除了传统空间规划中强调的社会、经济等因素外,还包括地理、地质、气候、土壤、动植物、水系、自然景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蕴含量以及水资源状况等等自然生态要素。

3.1.2分析上位规划(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和总规阶段的生态规划

包括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生物保护与绿化规划,针对上位城市规划及上位生态规划的不合理之处,提出调整建议和方案。如果上位城市总规缺乏上述分析,则利用生态规划方法,自行对规划区进行分析。

3.1.3确定生态要素的保护策略

确定各种生态要素的保护策略。以生物多样性为例,需要对规划区自然生态状况作出评价,确定需要采取的景观空间规划策略。例如是通过保护场地的植被斑块,保持现有良好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还是修复与重建自然生态系统。

地块指标控制表用地编号用地性质代码用地面积(m 2)

建筑面积(m 2)

容积率建筑密度(%)

绿地率(%)

建筑限高(m)

配建车位(辆)

居住户数(户)

A1-01道路用地S1507.00———————A1-02一类居住用地R1112 452.0090 0000.80354540 1 200600A1-03二类居住用地R282 741.00132 400 1.60304560883

883A1-04防护绿地G2 2 195.00———80——

—A1-05一类居住用地R164 952.0052 0000.80354520693347

A1-06小学用地R5236 312.0029 1000.8025351815A1-07托幼用地R537 896.00 4 700

0.602535123

0A1-08防护绿地G2 1 482.00———80——

—A1-09商业金融用地C29 942.0011 900 1.204030242320A1-10公共绿地

G1

7 118.00

400

0.05

15

80

3

2

生态控制性指标表地块编号能耗指标要求绿量可利用屋顶绿化百分比(%)

节水率(%)

绿色建筑要求

备注(可再生能源利用)

A1-0265%节能33030必须生活热水:太阳能光热≥30% 采暖空调:各类热泵≥30%A1-0365%节能 3.23030建议生活热水:太阳能光热≥15% 采暖空调:各类热泵≥25%A1-0565%节能33030建议生活热水:太阳能光热≥40% 采暖空调:各类热泵≥50%A1-0655%节能 3.23030必须生活热水:太阳能光热≥50% 采暖空调:各类热泵≥25%A1-0755%节能 2.55060必须生活热水:太阳能光热≥40% 采暖空调:各类热泵≥25%A1-10

55%节能

2.5

60

必须

生活热水:太阳能光热≥50% 采暖空调:各类热泵≥25%

"

"

"

" " "

"

"

"

"

??

?????ま????????????

??????Ⅱ㈨?????

?????????????????

备注

??Ⅱ㈨??????В????喑??? N喑???????Ⅱ㈨?????????喑Ⅱ㈨?????≮????????ま???????

??Ⅱ㈨???Ⅱ㈨???????????Ⅱ????????ぶ??喑?????????????喑????Ⅱ??????

??Ⅱ㈨???5???喑????????????????? ??" ?" ???Ⅱ㈨??ま????倅?????????喑????喑????????

??" ?" ?" ?" ?????????????喍(# 喎??????????

街坊位置示意

083

注释

①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建规[1995]333号.2006.

② 课题组主持人:秦佑国、袁镔。成员:土地利用生态规划:刘利刚;能源规划:林波荣、戴威;景观生态规划:李湛东、曾洪立;绿色交通规划:马强、张阳;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马金;环卫规划:金宜英、李欢。

参考文献

[1] 刘利刚,袁镔. 中国低碳型生态城市规划趋势探索[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低碳城市,2010,3(2).

[2] 顾朝林.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J].2008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论文集,

2008.

[3] Ahern J. Spatial Concepts, Planning Strategies and Future

Scenarios: A Framework Method for Integrating Landscape Ecology and Landcape Planning[M].New York:Springer-Verlag Inc.1999.

[4] 龙惟定.建筑节能管理的重要环节——区域建筑能源规划[J].暖通空调

HV&AC. 2008,38(3).

[5] 龙惟定,白玮,张改景,等.区域建筑能源规划:建筑节能基础[J]. 建设

科技.绿色建筑特刊.节能篇.2008(6).

[6] 中国环境科学大词典编委会. 环境科学大词典[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社, 1991.

[7] 俞海,任勇. 中国生态补偿:概念、问题类型与政策路径选择[J].中国软科

学. 2008(6).

作者简介

刘利刚,博士,讲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袁镔,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收稿日期2011-09-183.2生态规划方案与城市控规方案的确定

进行城市新区生态规划的7大系统规划:包括土地利用生态规划、绿色交通规划、绿地系统与生物多样性规划、能源规划、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绿色建筑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

参照生态规划各系统规划的成果,最终确定城市控规的用地规划图、市政设施配套和公共设施配套。在保证控规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3城市新区控规的生态指标与城市控规引导指标的确定

根据生态规划的7大系统规划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方案,编制对整个规划区和其中各地块具有约束力的生态指标,然后将生态指标分类,划分为规划区生态指标总表和各地块生态指标表。指导城市控规的指标(土地使用、设施配套、建筑建造和行为控制)确定。

生态指标结合进控规的文本和地块导则中,指导和约束后续的土地开发和建设。通过制定量化的生态指标约束规划区的3大资源(土地、能源、水资源)的耗用量,鼓励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和良好的利用结构。对区内的建筑提出绿色建筑要求,鼓励高效、节约、循环利用资源与绿色的生活方式。

3.4与城市控规结合的案例分析

城市新区生态规划的成果最后落实到城市控规的用地规划图、市政设施配套和公共设施配套、控制指标和备注中。

以中新苏州生态科技城生态规划为例,可以看到在控规的分图图则(图5)中,除了常规的用地指标控制表外,还增加了生态控制性指标表。其中包含各地块的能耗指标要求、绿量、节水率和绿色建筑要求等指标。

在备注中,对自然生态要素——场地内的水系进行了约定。场地水系的设置有两个目的:(1)作为兼具景观、生物迁移、雨水收集、场地排水的自然廊道,与周边的生态系统连成一体,同时将过大的A1-02、A1-03地块划分为大小适宜、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组团。(2)利用水系的挖方在场地北侧构筑生态声屏障,尽量屏蔽场地北侧京沪高铁的噪声,减少对周边建筑的干扰。

在备注中还提出水系连同两侧的绿化以及步行道路一共9m 宽,并确定了水系在场地的出入口位置,但是水系在场地中的流向与形态需具体结合建筑组团的设计,灵活布置;并提出水系应当采取T 形断面,充分考虑到平时游览和暴雨时行洪的需要。

4 结论

由于生态规划目前不是法定规划,没有法律的约束力,需要和具有法律效力的城市控规相结合才能得到贯彻落实。结合的时间点非常重要,生态规划的编制最好与控规同时进行,因地制宜地为城市控规科学地制定物质空间规划的原则、目标和各系统的规划原则与目标。生态规划控规的编制同时进行,有助于控规更全面更系统地考虑规划范围内的土地、交通等问题,有利于生态规划的内容全面落实到控规的文本和图则中来。

中新苏州生态科技城的案例由于控规编制单位和生态规划的编制单位均为清华大学系统内单位(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因此生态规划得以在控规修编的时候进入,并且与其紧密结合,保证一定的实施效果。然而其他的规划编制单位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约束,很难尊重并采纳生态规划的成果。

目前生态规划的审查与实施单位是环保局,城市控规的审查与实施单位是规划局。然而城市控规阶段的生态规划重点在于物质空间规划和资源、能源的节约与可持续利用,因此与规划局的关系更加密切。规划局拥有贯彻落实生态规划所必需的行政能力和技术手段,可以将生态规划的目标和各项生态指标纳入法定的城市控规,而环保局缺乏上述的手段来保障生态规划的成功实施,因此由规划局负责审查和实施生态规划是更好的选择。

由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城市控规阶段的生态规划受到总规阶段生态规划的制约,无法独善其身,因此限制了城市控规阶段的生态规划的积极作用。但是城市控规阶段的生态规划的积极作用不能抹煞,实践证明它可以显著提升规划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集约、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

生态理念下的城乡规划设计分析

生态理念下的城乡规划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09T11:53:36.5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作者:王才华李国凯 [导读] 摘要:在近些年中,城乡的发展迅速,但是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十分严峻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土壤污染问题、空气污染问题、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正在逐渐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在城乡的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融入生态理念能够解决日益凸显的生态问题,逐渐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摘要:在近些年中,城乡的发展迅速,但是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十分严峻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土壤污染问题、空气污染问题、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正在逐渐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在城乡的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融入生态理念能够解决日益凸显的生态问题,逐渐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生态理念;城乡管理 1城乡规划设计要点 1.1融入多种元素和体现时代感 按照传统的城乡规划设计理念思路,城乡规划设计往往就是对于城乡具体发展的规划与设计,很多时候就是一张简单的发展示意图。以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北方某地的城乡规划设计文件蓝本为例,其关注的重点就是城乡的建筑设计、道路设计和市政规划,与其说是规划设计,倒不如说是建筑示意图。在具体的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硬件方面的发展以外,还需要将更多的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在城乡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密切考虑城乡人口的发展情况,对于可能出现的人口增长地区预留出足够的土地、对于人口密集区域做好合理的疏导工作。另外还要考虑地区经济发展、尤其是特色经济的发展情况,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硬性保障;对于城乡之间的道路连接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也要做好设计以及判断,争取较为长远的考虑问题,避免出现规划设计“出台就过时”的情况出现。 1.2解决好城乡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土地资源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已慢慢地演变为稀缺资源;市场供需的不均衡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出现,比如地价高企、房屋建筑过程偷工减料等。在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其间的关系,对所在地区的城市和乡村发展仔细认真的开展相关的调研工作;与相关的专家学者商讨合理的解决方案,将讨论的结果纳入到实际的城乡规划设计发展纲要当中,提升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预见性,协助解决城乡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间比较紧张的关系。 1.3规划设计要以环境友好为首要考虑对象 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前提,没有好的环境,一切的发展都是空谈,这些问题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却没有得到人们足够重视,以至于大气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土壤已经无法收获庄稼。保护环境资源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在城乡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以环境友好作为首要的考虑对象,不论发展任何形式的产业,都应当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努力改善城乡的环境,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避免工业污染,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争取实现可持续发展。 2乡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现状 2.1规划设计和管理中耗费资源较多 城乡的建设中一定是需要相应的资源加以支撑,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浪费的情况。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耕地的减少,不合理的城市扩张的规划不但不能给居民以便捷,反而损失了大量的耕地。科技的逐渐进步,汽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交通工具,而我国的石油资源主要依赖于从国外进口,大量的能源进口降低了我国能源的安全性,汽车的大量应用对我国的石油资源提出较高的需求。水资源是人们生活赖以需求的资源,城市人口较多,且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城市的需水量巨大,城市通过加深汲水的深度实现水资源的补充,长此以往诱发地表沉降等现象。 2.2规划设计和管理中污染较多 城乡的发展速度过快,缺乏统一、整体的规划,在这个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问题比较严重,空气、水源、土地等资源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空气中的可吸入微粒(PM2.5)就是空气的污染,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十分严重的空气污染的问题。水资源的污染现象也较为严重,水资源的污染容易扩散且不易处理,容易诱发土地污染和空气污染等问题的发生。土壤的污染能够将土壤的污染通过种植过程转移到植物之中,可能诱发食品安全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直接的影响。 3何进行生态型城乡规划 3.1树立生态城乡规划的理念 一个地区拥有较好的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与这个地区的城乡规划是分不开的,即合理的城乡规划对保护当今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因此,为了保证广大人民都能够树立良好的生态理念,并且相关建设单位能够合理的进行城乡之间的规划建设活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出发进行完善。首先相关建设单位要树立生态建设理念,即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自然并保护自然,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人地关系;其次就是要在建设过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尽可能少的排放二氧化碳等污染性气体,在施工中多使用现代的节能高效资源;最后就是要努力治理城乡污染。只有这样以建设“生态城市”、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目标来规划人与自然建的和谐发展才能够达到生态平衡。 3.2合理规划城市空间 在我国一般来讲城市地区相对于农村来讲无论是在交通上还是信息获取上都比较发达,因此城市是我国向前发展的重要地区,也是许多人民赖以生存的环境,但城市污染也是当今影响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所在,因此要想建设生态型城乡规划也必定要以城市作为中心来进行完善。 3.3健全生态意识 首先在我国的城市空间结构建设系统应该和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系统有相对较高的契合度,即国家应加大对“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宜居城市”、“健康城市”等一系列城市课题的研究力度,在人民心中种植“生态文明”的意识。而我国地大物博,国家可以先设置一个试点,在对人们普及生态文明的观点之后,在适当时机在对搞试点进行环境状况的评定工作,从而再次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从而可以更加细致的划定地区资源的承载能力,最后就是要仔细分析这些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从而最大限度的控制污染环境的因素,当然在这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一)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一) 内容摘要现代城市是一个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如何维持并促进其不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新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概念的解释以及对景观规划与生态规划之间关系的比较,阐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间的可协调性与一致性。 1.前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指导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 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3.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样,任何一个正在营造的城市景观环境又不得不考虑时间的意义:“过去时”的历史延续,“现在时”的应用意义和“未来时”的理想追求。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一种物质表达,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正确合理的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理念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4.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

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综述

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综述 发表时间:2017-11-13T10:06:37.9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作者:刘蓉谭菲菲 [导读]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非常快,因此,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保问题更加的重视,这也是建设生态和谐城市的重要措施。文章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探讨。 北京中环世纪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分公司山东青岛 266033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非常快,因此,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保问题更加的重视,这也是建设生态和谐城市的重要措施。文章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对生态规划设计进行重视,对推动整个城市的生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分析,对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面临着水土严重流失,森林植被锐减、水资源匮乏、水体、大气污染严重等现象,这些现象同时又影响了城市化发展进程,也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生态城市化建设是本着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环境良好的规划,既减轻环境负担又给人们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城市不仅要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还要满足生理、精神生活需求,是居民生活的重要载体。所以,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考虑环境与生态协调和谐发展,从而,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随着人类文化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态自然的追求和品质生活的向往也越来越高,生态城市的发展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进步、经济稳步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计划,更是一项利国利民、时间久远、意义重大的任务。 二、城市规划中规划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在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时候,城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编制城市规划的时候要非常的科学,这样能够更好的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在新的时代,城市规划发展也要与时俱进,现在,人们对生态保护是非常重视,因此,在城市规划方面要对生态环境进行重视。生态城市建设不仅仅能够在经济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在生态经济方面也能够获得更好效果。在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改善都非常重视,这样就使得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城市生态建设目标,同时,对不同的城市进行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的时候都有不同特点。在进行基本设计的时候,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设计方面要实现建筑和园林共同发展,可以将街道建筑景观设计和生态环境进行有力的结合,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江河湖泊进行保护,同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能更好的对生态环境和城市文化进行更好的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更好的结合。对生态示范园区建设也要进行重视,可以以高科技产业作为主导,建设循环经济,同时在旅游、教育、医疗和文化建设方面也要进行重视,建立生态产品开发,同时也能对产业格局进行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能够提高生态经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比重,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要进行环境信用评级,这样能够保证企业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对环境保护更加重视。 3、绿色容积率是城市建筑和规划的生态量度 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将植物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更全面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扩展建筑景观,还能同时为建筑物降温,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不利影响。在水文方面的优势则表现为,能够有效的锁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此外,建筑物周围的植物还能够有效的改善周围空气质量,降低污染。因此,城市绿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质量的考核指标,并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成绩的绿色容积,即综合绿化面积,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就目前来看,城市绿色容积率的确定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实现:首先,可以根据设计师的对整个城市规划所期望的绿化效果来确定;其次,也可以根据有地块预设的绿化功能的比例来确定;再次,可以根据地块未来发展方向的绿地面积指数来确定。 4、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我们的祖先将城市建在有水的地方,大江大河的沿岸都是城市的聚集地。所以,我们的城市都有很好的生态基础。对于这样的状况,对我们建立生态型城市是十分有利的,我们不仅要利用,而且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任何人工建造的都不可能比它更好,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的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还有在保护的基础之上,对原有的生态资源进行提升,通过人工来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完善。只有充分的利用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型城市,才可以更好地建设城市的发展。 5、保护城市内外生态廊道体系 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包括城市内外环境的设计。在城市层面主要内容应包括确定城市的发展边界和缓冲区、保护城市内外联系的生态廊道,具体到更小尺度上应涵盖控制地块的绿色容积率,绿色容积率是城市规划和建筑的生态量度。近些年,规划设计者已经认识到了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渐的将绿色生态概念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将植物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更全面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扩展建筑景观,还能同时为建筑物降温,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在水文方面的优势则表现为,能够有效的锁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城市绿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质量的考核指标,并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城市的绿色容积率,即综合绿化面积,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6、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 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合理地制定完善城市整体规划,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程度小的产业。规划应按照城市区域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遵循生态规律,优化产业布局,控制城市工业规模,进行生态监管,重点搬离市区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同时,加强城市上风方向、城市水源及环境脆弱地带的保护,严禁项目建设,堵住污染源头,达到城市规划的思维超前、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环境优美的良好效果,为人们工作、学习、居住提供良好环境。

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

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 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 摘要: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必须注重统筹发展,搞好城市规划,需要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在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谋划城市发展。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与设计原则、规划内容及设计要点等,以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设计;城市化;设计原则;设计要点 Abstract: the urban ecosystem is a major part of the human ecosystem, urban planning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do a good job in urban planning, need from the strategic needs of urban development,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lanning the urban development. Carefully prepared, therefore,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city ecological urban design.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planning content and design key points, etc.,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Key words: ecological design; Urbanization;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 points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生态化建设实践正在我国蓬勃展开,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到其中,是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将自然、人、城市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利共生结构。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要保证城市建筑在整体规划设计中的协调及统一,并使建筑成为生态城市中的一部分。

城市生态住区规划设计分析

城市生态住区规划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6-08-11T16:55:26.2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1期作者:房晓明郭雅娜 [导读] 城市生态住区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课题,生态住区的建设任务也非常艰巨。 1营口市城市规划设计院产业基地分院 115003;2营口沿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115003 摘要:城市生态住区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课题,生态住区的建设任务也非常艰巨,它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探索与努力。本文主要对城市生态住区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住区;生态规划;设计 引言 住宅建设的发展,从国际上来讲,一般需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注重数量阶段,这时房屋短缺,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建造尽可能多的房子。其次是数量与质量并重阶段,这时数量虽然仍不足,但己不再紧张,人们开始对质量有新的要求,于是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工业化,发展通用体系,以部件为中心组织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在此期间住宅产业获得了高度的发展。最后是注重质量阶段,在住房数量己满足人们需求的基础上,出现了空房,这时的人们对住宅的质量和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高科技应用技术大量进入住宅,以满足其个性化、多样化和更高环境质量的要求。 只有社会进步了,人类才会从居住中得到享受,恢复尊严,也同时增加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需求。这些生活的欲望同时改变了建筑的设计和城市的形态。人们更注重于居住建筑中自我享受的成分,而对于环境保护和城市生态的保护关注不够。过去我们把建筑仅仅看成是一个工作和生活的容器,现在看来建筑应该是全球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全球生态系统是由无机元素、有机生命体和人类组成的,靠空气、土壤和水来维持,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住宅建筑也是一样的。所以要把住宅按照一个生态系统来考虑。 1、总体布局 “生态住区”特别体现对人的关怀和对环境的尊重,而人的健康舒适感还体现在心理上。国外的设计师在规划时注重住区的空间形态,讲究多中高层的建筑配比,特别是人在其中的感受。人们在其中感到空间丰富,尺度宜人,环境设计实用精致。在公认的一些优秀的住区中,没有不顾朝向的围合和曲线,人们的家园在花草的掩映下,有高有底,各具表情,空间效果十分生动,但实际上每栋楼仍然整齐的排列,有很好的通风和日照。而国内的设计人员往往更追求气派和图案化平面形态,大面积的广场与草坪,有意的围合和花哨的表现图。在节地问题上,应从三方面着手:(1)容积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非越低越好;(2)停车场架空或入地,即建造立体化的多层停车场或地下、半地下停车场;(3)从节地与节能两个因素综合考虑,宜建造多层和小高层公寓,控制建设单门独户的别墅。 2、户型设计 居住建筑的设计应该考虑未来使用功能变化的多种可能性,甚至应当考虑到把住宅改变成大型公寓、小型公寓或办公室的可能性。即使是居住社区中的公共建筑也应考虑未来使用功能变化的需求,如改变成居住建筑或零售店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大拆大建的现象,减少资源的浪费,才能使居住社区更具适应性,更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小区提供多样性住宅,以保证各种经济收入的人与各种年龄层次人们的需求,这样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居民才有可能生活在同一社区中,才有助于形成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才有助于形成稳定的社区结构。 在住宅总体布局时,要力争采用当地的最佳朝向,满足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要求,尽量不出现西向住宅和北向住宅,尽量使住户能通过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而形成较好的内部物理环境,减少使用空调的次数和时间,从而降低整个社区的能源消耗,达到节能的目标。同时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并运用轻易修复或替换的简便技术;使用无污染、易降解、可再生的环境材料,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 3、生态技术 采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能等自然资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降湿等,达到节能的目的。 3.1 风的利用 设计中应当考虑创造利于热压和风压通风的条件,尽量满足住区内建筑的自然通风。风能应用技术主要为小型风能电能转换技术,风力发电是一种重要的利用方式。 3.2 合理开发太阳能 太阳能的充分利用是未来住宅能源的利用方式,其应用包括两大方面:第一,太阳热能应用系统,即用太阳辐射热加热水,以供给建筑生活热水、采暖及制冷;第二,太阳能光电(PV)系统,将太阳辐射直接转换为电能,为建筑的供暖、空调、照明等功能要求提供清洁的能源。 3.3 地热资源的利用 地热能不仅适用于单栋建筑,同时也适用于像农场、工业区、居住小区等成片的建筑。生态住区中利用地热能既没有污染、对生态和环境有利。同时运作费用极低,只需进行初始投资回收的评估。 3.4 节水与水循环 使用低用水量的部件或设备(如节水型的龙头、喷头和抽水马桶),甚至尝试使用无水型小便器和无水型马桶。将停车场、广场、游戏场所等处的硬质不透水铺装改为植草砖等透水或半透水铺装,以便使雨水能渗入地层而成为地下水,保持城市的水体循环。 4、环境景观与道路设计 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仅为建筑创造了绚丽多变的空间环境,架起了人与自然交流的桥梁,同时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形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在规划设计时应弱化过去常设的规模庞大的中心绿地花园的作法,避免将住区公共空间做成城市公园。因为那里虽然气势宏伟,景观诱人,但实用性较差,领域性和归属性也弱,应尽可能强化围合性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静安全的院落空间,它能供老人和孩子休息游乐,供居民亲切交往,从而达到归属领域均好的效果。此外还应强调的是物理环境的均好,即每家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采

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探讨

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08-27T17:21:21.62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作者:陈善婷 [导读] 生态城市的内涵包涵很广,它与绿色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环保城市这些发展模式联系紧密。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伊宁 835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周围环境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工作的主要环境,对于人类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同时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对象。城市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同步进行。在环境保护理念日渐强烈的今天,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要求和发展方向。文章围绕关于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一、生态城市的特征 生态城市的内涵包涵很广,它与绿色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环保城市这些发展模式联系紧密,但是也有一定区别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它具有以上城市发展模式的一些特征,但是以上各种发展模式都不足以表现生态城市发展的全部特征。具体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生态城市应当使城市的发展与自然和谐 生态城市的建设应当使人和自然都能够和谐发展,使人的生活能够与自然联系更加紧密,城市的发展中应当有更多的自然因素,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系统中的转化二氧化碳功能、多种生物之间共生共赢、优化改善水资源环境功能、适度自动调节容量功能和生态风尚功能。在环境的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不影响经济的发展,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良性发展。使生态城市的环境优美,空气质量良好,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同时还能使人文气息浓厚,使这两者之间互惠互利,充满活力地共同互相促进发展。 1.2生态城市的发展是可持续而又高效的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资源与能源的消耗,但是生态城市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城市的发展不能只注意周围自然环境的保护,还应当在注意资源和能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注意更多的使用可再生资源,加强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能力,注意保护自然界中的自我循环系统和物种生态多样性,使人类活动科学合理的使用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能够使子孙后代也能够有一个满足其发展需求的资源环境与自然环境,而不是只顾眼前的欲望需求而不顾后果的满足一时的繁荣而造成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损害的后果。 1.3生态城市系统应当达到整体协调 生态城市的发展并不能只追求环境或者是经济的单一保护或发展,应当是使经济、社会与环境这三个方面作为一个系统来整体考量效益,在整体协调的视角下处理经济发展、人类生活质量提高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在更大地域空间的整体,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这个地域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支持,所以应当运用整体系统的生态理念来指导发展符合这个地区特点及本地人类特点的城市,从而使这个城市的发展能够与这里的人口、物质、资源和文化良好的联系起来,使城市能够真正的实现生态型发展。 二、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 2.1自然生态环境规划设计 生态环境是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对自然生态基础进行充分利用,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现象。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要对其进行保护,避免对城市原有生态自然环境产生破坏,然后根据区域性特征,对生态环境进行针对性的规划设计。 同时,也要改善和管理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借助生态学原理和设计原理,合理改造原始生态环境,更好的将其应用到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并提升其生态价值,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以西北为例,牧草充足,可以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对其进行应用,既能够优化该地区生态环境,又能够对人们的居住环境进行充分绿化。 2.2人口容量规划设计 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大量资源和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建设规模逐渐增加,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城市用地、能源使用以及城市用水压力越来越大,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城市人口容量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借鉴国内外先验经验,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城市空间布局、交通体系以及基础设施等对产业以及人口碳排放量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合理规划土地分配方式、交通发展模式以及城市布局,减少城市碳排放量。 2.3生态建筑规划设计 生态建筑注重自然能源的高效利用,生态建筑技术也追求高效、环保、无污染的能源利用技术,从而创造出舒适的、和谐的、与自然共存的生态建筑。生态建筑不仅与环境相融合,而且主动的利用生态环境与气候效应带来的有利条件,充分使用自然环境及气候所适合的适宜技术改善生态建筑的舒适度及减少对于资源的浪费及提高对于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所以在生态建筑规划设计时,一方面为城市原有地区改造建设及城市向周边延伸建设。在这两个方面加强发展利用生态建筑技术,将有效改善城市建设与土地资源紧张关系、城市水资源循环及城市建设及改造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在城市原有城区改造方面,根据建筑特点,探索和引进合理的绿色建筑改造技术加快现有城区建筑的节能改造,并且在城市建筑拆除过程中,推广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回收技术和设备。在新城区的建设中,以公共建筑及公益建筑为突破口推广绿色建筑标准,在新城市建筑中推广利用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并且在新城区建设中注意排水管道的设计建造,在城市建筑中加强节水及用水设施的普及,提高城市水资源流通及利用率。 2.4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积极推广使用清洁型的公共客车、出租汽车,并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提高新能源公共汽车的数量及普及率和传统燃油公共汽车的替换速度。在良好的基础上发展智能交通,利用当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系统中人、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之间的有机联系,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真正意义上提高公交的吸引力,促进公交的发展,并且注重自行车及人行的设施、站点及道路规划设计。在新城区的建设中,加强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联系,引入TOD等绿色交通理念,合理配置土地及城市功能,以减少城市内部的长途交通,形成以交通节

浅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浅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并分析了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然性,并对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提出了发展构想,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并阐述了创建绿色生态城市的有关观点和手法。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资源的减少,工业化的大量生产,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以人口、资源、环境为重点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土地的大量开发,在山河壮丽的祖国大地上,令人痛心疾首的那些恣意开山毁林、削石、拓直路、填河塘、掘古树、破坏自然环境的事件时有发生,在钢筋混凝土的从林里蜗居“鸽笼”,在被“现代文明”污染的空间里惶恐于“城市病”的人们心底的声音呼唤着返朴归真,寻求协调经济发展、资源供应、环境保护、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建设绿色生态城市、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城市规划人员的伟大使命。 ? 一、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须性 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发展战略,在当今世界已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人类享有追求健康而富有的生活权利,但在发展中应坚持环境、社会、经济三者的和谐统一,而不是凭借人们手中的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经济的发展,当代人的创造和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的时候,应当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的机会相平等,不能允许当代人一味片面的追求短期的超高速发展与消费而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发展与消费机会。具体而言,可持续发展就是使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资源能得有效使用,城乡发展有序推进。由此可

浅谈对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

浅谈对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14T18:46:55.9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作者:彭彦湄 [导读] 生态城市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观,是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1]。 清远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摘要:生态城市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观,是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1]。然而,当前我们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过于强调经济效益的高效性,而忽视了生态建设和环境效益,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阻碍了现代城市才和谐发展。因而,将生态城市概念引入到城市规划设计全过程,极力打造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良好、人们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城市,非常有必要,且势在必行。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研究 前言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领,是实现生态城市的重要前提,在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从目前形势上看,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存在盲目追求眼前经济效益而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现象,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不仅阻碍了现代城市化进程,还对社会生产及人们生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而,须强化对生态城市的认识,提高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视,通过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为现代绿色城市、宜居城市的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本文主要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进行研究。 1.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生态城市注重的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其目标主要包括:(1)和谐性。这是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主要强调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可持续性。针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错误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3)高效性。这主要是改变了“高能耗”、“非循环”的传统城市发展模式,更加注重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和相互关系的协调共生。(4)整体性。生态城市是在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效益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社会建设与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生活质量之间的整体协调。 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主要有:(1)城市区域规划。这需要对城市进行准确定位,通过对土地、能源、交通、绿地及水资源等方面的科学规划,实现城市区域间的资源互补,优势互补,相互协调发展的目的。(2)城市人居规划。更突出人在城市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城市生态建设,通过生态建筑、生态景观、生态产业及生态教育等方面,为城市居民打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的高度和谐。 2.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 2.1大气污染 据中央气象台统计,2013年12月以来,我国已有25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出现过雾霾天气,尤其是华北地区出现的大量雾霾天气,引发了社会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大气污染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城市中,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排放到大气层中的有毒物质越来越多,导致了大气层不断恶化,不仅给工农业带来极大的损失和破坏,甚至危害到人们身体健康。 2.2水污染 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发,水环境持续恶化。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的人口大幅度增长,工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造成严重的水污染。近几年来,由于水污染导致的缺水事故不断发生,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威胁到人们的生存。不仅如此,地下水资源污染的形势同样不容乐观,这些都是生态城市规划所面临的难题。 2.3噪音污染 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各种机械设备的创造和使用,特别是各类交通运输工具的使用,成为城市噪音污染的主要噪声源,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等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通过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噪音污染对城市居民带来的危害。 2.4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城市中较为常见的污染,若不加妥善收集、处理和利用,将会对大气、水体及土壤造成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被垃圾包围的城市,绝不属于生态城市。因而,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还应综合考虑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治理问题。 3.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 3.1重视城市绿化建设 城市绿化建设是打造现代城市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城市绿化建设,主要是充分利用城市绿化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还原功能,从而改善城市居民环境,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规划建设。充分重视城市绿化建设,主要包括:城市绿地系统的合理规划;绿化用地范围的科学划定;城市绿化结构的合理布局;城市中心区域绿化率的综合提高;城市绿化点、线、带的布局的不断优化等[2]。同时,还要大力提高广大群众的植绿、爱绿、护绿、兴绿意识,唱响“以人为本,共建绿色家园”的主旋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城市提供强有力保障。 3.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新的形势下,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已不再单纯地要求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是要求从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转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制定城市发展整体规划,着力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程度小的产业[3]。同时,还要加强生态

浅谈生态城市规划与传统城市规划的差异

浅谈生态城市规划与传统城市规划的差异 ——以大丰市生态城市规划为例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是依然没有阻止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局部好转但整体恶化的严峻现实。城市是人类活动最集中、最频繁的地方,城市中的自然过程、经济过程、文化过程构成一个复杂的城市生态环境复合体,城市规划应该遵循生态系统的基本运行原理和规律。而以往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反自然”模式不但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因此,需要以生态城市规划概念代替传统城市规划概念。 一、传统城市规划的弊端: 传统的城市规划总是先预测近中远期的城市人口规模,然后根据国家人均用地指标确定用地规模,再依此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布局,这一传统途径有许多弊端,包括: 第一、法定的“红线”明确划定了城市建设边界和各个功能区及地块的边界,甚至连绿地系统也是在一个划定了城市用地红线之后的专项规划。它从根本上忽视了大地景观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缺乏区域、城市、及单元地块之间应有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第二、城市是一个多变的复杂的巨系统,城市用地规模和功能布局所依赖的自变量(如人口)往往难以预测,从而规划总趋于滞后和被动(周干峙,2002;陈秉钊,2002),当然,也有“超前”的规划使大量土地撂荒。实际上都导致了城市扩张的无法和无序以及土地资源的浪费。 第三、从本质上讲传统的城市规划这是一个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城市的绿地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事实上是被动的点缀,是后续的和次级的。从而使自然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障。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内容及方法 生态城市规划,是根据生态学的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中经济系统与生物系统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达到既能满足人类生存、享受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又能保护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目的。生态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具有根本的区别,实际上,生态城市规划可以看作是复合生态系统观念在各层次的城市规划中的体现,而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着眼于“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其实质是从人类生态学的基本思想出发,把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并采取行政、科技等手段,促进系统向更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维持城市系统的动态平衡,与传统城市规划方法有了很大的区别。生态城市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体系。明确的指标有利于规划过程中合理协调自然、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不同要求,实现生态城市的调控与管理的高效运作。 (2)城市、区域和国家不同层次规划的结合。“平衡的城市概念现在必须扩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分析 摘要:在本文之中,我们首先分析了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探究了我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了城市规划设计中开展生态城市规划的有效方法和对策,希望能对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起到应有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建设水平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社会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在我国城市建设活动不断开展的今天,也出现了多种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的问题,这也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严重不符,需要我们能够不断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融入生态城市建设理念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和谐的城市环境,为城市发展注入全新的动力。 一、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设计之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想要确保升天城市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就应该对其主要内容有着更加全面的把控。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一项系统性较强,综合程度和复杂程度较高的工作,涉及到诸多方面的规划内容。土地资源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所在,在生态城市构建过程之中,要求能够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要求对土地资源加以优化配置,

从而使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全面提升。除此之外,也要能够不断加大城市绿化建设,拓展城市绿地的覆盖面积并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使大气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然后也要不断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较为先进的技术推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民众树立节约用谁的理念和意识。除此之外,也要不断树立节能减排的发展理念,杜绝资源浪费情况的产生,对城市能源的使用结构加以合理优化,引入可再生资源进行利用,最后也要对城市交通体系进行合理规划,提升交通路线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使城市交通压力得到缓解,进而使城市交通的通畅性得到全面提升[1]。 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实际情况 (一)生态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生态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是当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之中存在的最为主要的问题,而这种问题也普遍存在于各个城市之中。生态环境污染包含了大气污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等诸多方面,而在工业不断发展,城市居民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多的今天,城市空气污染的问题得到了家具,这也导致城市的大气环境被破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城市垃圾处理不够科学和彻底的问题也较为严重,导致城市废弃物数量在不断提升,而在工业生产过程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也会对城市水循环体系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严重的威胁。除此之外,城市建设活动之中多种机动车辆也会发生刺耳的噪音,这也是城市噪音污染的主要来源[2]。

浅谈城市规划与生态建设

浅谈城市规划与生态建设 摘要:当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也同时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如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等问题。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交流的整体协调,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就城市生态规划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重点和注意事项,提出个人看法。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生态建设;生态系统;环保理念 一、引言 城市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产、积累和传播的中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化也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阶段,城市化一方面对社会经济、交通、生产以及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和高度集中,消耗水平的不断增长,城市特有的代谢功能正在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产生重大的影响和冲击,并对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是百年大计,关系到城市的未来,联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每个人、每个家庭息息相关,不合理的规划设计,既浪费大量资金,又占居了大量土地面积,妨碍居民生活,给后人留下极大的缺憾。个别城市的规划、设计方面与现代化城市生态建设极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用地效率低。多数城市更注重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表现在工业用地比例偏高,公共绿地及公共配套设施用

地比例偏低,用地结构不合理。 2、城市发展目标的盲目性。改革开放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机遇,增加了城市发展的期望值,但同时也出现了不顾客观条件,热衷于城市发展的泡沫现象,盲 目照搬别国的布局模式和建筑风格,结果搞得乌七八糟、不伦不类,脱离了本城市自身的实际,抹杀了本身的发展潜力。 3、城市环境不断恶化。一些地方乱占耕地、违法批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资源流失;过度采用地下水,水资源面临污染和枯竭。 三、对城市规划的几点认识: 经过20 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人们从过 去追求温饱转向追求高素质的生活。人们当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便利的交通、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秩序、整洁优美的市容市貌,具有时代特色的、以人为本的、高品位的城市艺术,在更好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保持健康的身体素质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制定好切实符合有本城市特点的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 城市规划用地起到引导和控制作用,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一是城市规划与土地政策衔接,以繁荣土地市场和土地交易,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土地出让制度为目标;二是在城市规划的编制上,要综合考虑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要重视市场经济下来自土地需求方面的拉力, 避免城市规划受到市场的扭曲和破坏;三是要将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的一种调节控制手段,作为调节土地市场的政策杠杆,强化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导向性。 2、抓好高标准规划的制定,严格按照规划分步建设,注重质量。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权威性、长远性决定了在制定规划过程中对建设大业、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高标准、高起点、克服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要确保城市规划落到实处,严格按规划办事,以规划大局为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