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第十章练习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第十章练习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第十章练习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第十章练习与答案

第十章课外活动

第一节课外活动概述

一、课外活动的含义与特点

(一)课外活动的含义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

《学记》指出:“时教必有止业,退息必有居学。”说明古代学校就既有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

在现代学校教育工作中,课外活动是课程体系中的—个重要织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发展和发展个性特长教育的—条音分重要的途径。为了使课外活动更加规范化,更有口的性和计划性,在我国1986年公布的《义务教台全日制小学、初级小学教学计划(初稿)》中,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总计划。

(二)课外活动的特点

(1)学生参加深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课外活动基本上是个别化、个性化的,不具备强制性。这和课堂教学的标准化、同步化相比是一个显著的不同。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也不受班级教学这种组织形式的限制。

(3)学生对课外活动的组织、方法有独立自主性

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辅导者,对学生活动的组织起辅助作用。

二、课外活动的任务和作用

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它的任务在于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课外活动有其自身特点,有独特的教育作用:

(一)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

(一)不仅加深、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而且不断获得新的知识

(二)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

(三)发展受教育者的体力、审美能力、劳动能力

第二节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确定小学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兴趣、爱好。

一、课外活动的内容

(1)科技活动。这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各种科技实践性作业的活动。

(2)学科活动。学科活动是一种学科性的课外学习和研究活动,一般按学科分别组织活动。这类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

(3)文学艺术活动。文艺活动种类多样,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他们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主要目的。

(4)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是以发展学生健康体魄及体育文化修养为目标的。

(5)社会活动。社会活动是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实际状况的教育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考察、访问以及各种无偿的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

(6)传统的节假日活动。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良好形式。

二、课外活动的形式

学校的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类。

(一)群众性活动

群众性课外活动是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的活动。

(1)报告和讲座。这是普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知识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常用的一种形式。

(2)各种集会。群众性集会能迅速有效地传播知以和思想,形成一定声势,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3)各种比赛。体育竞赛、学科竞赛、智力竞赛、书法比赛等等,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群众性活动。这些活动最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形成集体荣誉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4)参观、访问、调查、旅行。这是组织学生进行群众性实地学习的良好形式。

(5)社会公益活动。在节假日和日常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宣传交通安全,绿化、美化环境等是很有意义的。

(二)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小组是以自愿结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而组成的,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

1.学科小组

按照学科建立的各种兴趣小组,是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形式。

2.技术小组

这是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

3.艺术小组

4.体育小组

(三)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学生在课外进行单独活动的形式。个人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础,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好学生的课外个人活动,是课外活动不可忽视的重要形式和方法。

第三节课外活动的指导

一、开展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组织小学课外活动必须从全面贯彻教育目的,落实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高度确定每一项课外活动的具体目标要求,目标的确定要明确、具体。

(2)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要使学生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就要使活动本身具有吸引力。吸引力来自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和组织形式的变化多样,能符合学生的各种兴趣和需要。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课外活动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因此要充分依*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主动性。

二、课外活动的组织对教师的要求

第一,教师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兴趣爱好,有能使学生叹服的“绝招”,这是指导教师的地位能否在学生心目中真正确立的保证。

第二,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足够的、超出于学生的了解,包括历史与现实、知识与人物,这样才能发挥咨询的作用。

第三,教师要调整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外活动中,师生间的关系更具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特点。

第四,课外活动要求教师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一般倾向,而且要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五,为了丰富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经验,为了深入开展有关课外活动的教育研究,教师还需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和认真记录、总结自己所指导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三、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一)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制订

制订小学课外活动计划,既要考虑小学课外活动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又要考虑上级机关有关的指示建议和本校的实际情况。计划确定的目标要有实现的可能,活动内容要具体而不空泛,采取的措施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二)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实施

1、做好计划实施的发动工作

2.加强计划实施中的检查与指导

3.搞好计划实施的总结工作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根据学生的意愿,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利用课余时间为期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称为( )。

A.体育活动来源B.课余活动

C.课外活动 D.群众活动

C

2.课外活动不包括( )。

A.社会活动来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D

3.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

A.教师来 B.学生

C.少先队组织 D.学校管理人员

B

4.相对而言,既能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轻松地让学生愉快地学习的课外活动内容是( )。

A.文体活动

B.游戏活动

C.社会活动

D.科技活动

B

5.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A

6.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B

7、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学习化社会对每个成员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现实要求,( )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A.课堂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活动

D.游戏活动

B

8、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增长学生对某一领域的知识经验和动手能力的课外活动是()。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B

9.课外活动中具有普及性,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组织形式是()。

A.个人活动 B.小组活动来

C.群众性活动 D.社会活动

C

二、填空题

1.小学课外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的确定主要依据的是学生的和身心发展特点。

兴趣爱好

2.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以为原则,学校搞社会活动一般以为主。

自愿;社会公益活动

3.根据课外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将课外活动分为_ 、和个人活动三类。

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

4.课外活动的教育学基础是、和。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代儿童发展观;小学教育基本目标

5.学生是课外活动的,教师在课外活动中主要起_ 作用。

主体;辅助

三、名词解释

1、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

2、学科小组

按照学科建立的各种兴趣小组,是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形式。

四、简答题

1.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课外活动的特点有:

(1)学生参加深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3)学生对课外活动的组织、方法有独立自主性

2.简述课外活动的作用。

课外活动的教育作用是:

(一)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

3.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科技活动

(二)学科活动

(三)文学艺术活动

(四)体育活动

(五)社会活动

(六)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4.课外活动的组织对教师有哪些要求?

第一,教师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兴趣爱好,有能使学生叹服的“绝招”,这是指导数师的地位能否在学生心目中真正确立的保证。

第二,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足够的、超出于学生的了解,包括历史与现实、知识与人物,这样才能发挥咨询的作用。

第三,教师要调整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外活动中,师生间的关系更具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特点。

第四,课外活动要求教师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一般倾向,而且要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五,为了丰富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经验,为了深入开展有关课外活动的教育研究,教师还需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和认真记录、总结自己所指导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秋阅读题及阅读答案

《秋》阅读测试题 《秋》作者巴金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 《秋》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中国杰出的 2.《秋》与 _________ 、__________ 合称为《》。 3.《秋》是 _________ 的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也就是结局。 4.《秋》主要讲了 _______ 家的艰苦生活。 5.《秋》这一故事中写了一位叫 _____ 的父亲连续将自己的 _________ ___________ 推入火坑。 6.在 _________ 和_________ 的威胁下,惠才得到存身之地。 7.惠的弟弟叫 ________ ,才17岁就患上___________ 。 8.淑英的丫头叫 ______ ,她敬佩觉新的为人,觉新娶了她。 9.觉民是个 _________ 的人,他的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 10.《秋》这本书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秋》里,巴金给了()一个幸福的结局。 A.觉新 B .觉民C .觉慧D .四小姐淑贞 2.在高家,()一死,整个家里就乱了。 A.克定B .克明C .枚少爷D .惠 3.姑母因五叔在居丧期中将()收房。 A.喜儿 B .婉儿C .海儿 4. 觉新抱着()的愚蠢念头,别人就会谅解他,感激他。 A. —切总会过去的B .往后混C .牺牲我一人,幸福全家人 5. 觉民是个()的人。 A.唯唯诺诺B .默默承受C .独立的,有自己信仰和追求 6. 倩儿生病了,主人的态度是( )。 A.积极治疗B .撒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C .请四小姐照顾

第十章 重积分练习题(答案)

1.填空: (1)设D 是由x 轴,y 轴及直线1=+y x 所围成的三角形闭区域,则比较二重积分的值的大小,有2()D x y d σ+??≥3 ()D x y d σ+??. (2)设??++=D d y x I σ)94(22,其中(){} 4,22≤+=y x y x D ,则估计二重积分的值,有 36π≤≤I 100π. (3)交换积分次序:=??-2210),(y y dx y x f dy ????-+222021 010),(),(x x dy y x f dx dy y x f dx . (4)设D 是由直线y x 2=及抛物线2y x =所围成的闭区域,化二重积分σd y x f D ),(??为两个不同次序的二次积分是????x x y y dy y x f dx dx y x f dy 24022 0),(),(2,. (5)在极坐标系中,面积元素为d d ρρθ。 2.选择: (1)设平面区域(){}(){} 0,0,1,,1,22122≥≥≤+=≤+=y x y x y x D y x y x D ,则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C ). (A)????=1),(4),(D D dxdy y x f dxdy y x f . (B)????=1 4D D xydxdy xydxdy . (C)14D D =. (D)????=1 4D D xdxdy xdxdy . (2)设平面区域(){}(){}a y x a x y x D a y x a x a y x D ≤≤≤≤=≤≤≤≤-=,0,,,,1,则=+??D dxdy y x xy )sin cos (( A ). (A)??1sin cos 2 D ydxdy x . (B)??12D xydxdy . (C)??+1 )sin cos (4D dxdy y x xy . (D)0. (3)设?? ????+=+=+=σσσd y x I d y x I d y x I D 2223222221)cos(,)cos(cos ,,其中 (){} 1,22≤+=y x y x D ,则( A ). (A)123I I I >>. (B)321I I I >>.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第四套) (一) -06-26 18:20:57 来源:信阳考试网作者:编辑组信阳考试网【大中小】浏览:802次评论:0条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共20分) 1.1632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 A.培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 3.中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 A.”诗、书、礼、乐、射、数” B.”诗、书、礼、乐、御、数” C.”礼、乐、射、御、书、数” D.”礼、乐、射、御、诗、画”

4.提出”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等口号的现代教育派的代表是 A.卢梭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6.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7.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社会生产 B.人口数量 C.科学技术 D.自然环境

8.”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是中提出的。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9.马克思主义认为,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0.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1.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第四章 基本概念:潜在GDP,总供给,总需求,AS曲线,AD曲线。 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写出每个主要目标的简短定义。请详细解释 为什么每一个目标都十分重要。 答:宏观经济学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只有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一国经济才能生产出潜在的GDP,从而使一国拥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 (2)物价稳定,即把通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十以下。物价稳定可以防止经济的剧烈波动,防止各种扭曲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3)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的。只有经济不断的增长,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矛盾。在开放经济下,一国与他国来往日益密切,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才能使一国避免受到他国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3,题略 答:a.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作为一种不利的供给冲击,将会使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AS将向左上方移动。 b.一项削减国防开支的裁军协议,而与此同时,政府没有采取减税或者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将减少一国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使总需求曲线AD向左下方移动。 c.潜在产出水平的增加,将有效提高一国所能生产出的商品和劳务水平,从而使总供给曲线AS向右下方移动。 d.放松银根使得利率降低,这将有效刺激经济中的投资需求等,从而使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AD向右上方移动。 第五章 基本概念:GDP,名义GDP,实际GDP,NDP,DI,CPI,PPI。 思考题: 5.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美国的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 b购买一块土地; c购买一幅伦勃朗的绘画真品; d某人在2009年播放一张2005年录制的CD所获得的价值; e电力公司排放的污染物对房屋和庄稼的损害;

“我爱秋天”阅读训练及答案

“我爱秋天”阅读训练及答案 我爱秋天 炎热的夏季总算过去了,几缕凉风吹过,便顿生了几丝惬意。“秋天来了!”我的心中全然是对秋的喜爱。我要高呼:“我爱秋天!” 秋天,极富绚丽色彩的季节;秋天,极富累累果实的季节。 每当秋天悄然而至,我都要去田野里、山坡上,欣赏秋赐予大地的新装。瞧这边的田野,脱去了绿裙子,换上了金黄的头篷,又是一种别样的美。天是那么(),那么();流水是那么(),那么()。还有路边的排排杨树,这会儿也洋洋洒洒地飘落下片片叶子,宛如只只飞旋的黄蝴蝶,翻转着、抖动着,伴着优美的舞姿停落在地面之上,流水之间……加之“一”字排开,或是“人”字排开的南飞大雁,呵,这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卷哪!天色渐渐晚了,再看着那边的山坡,一棵棵的红枫树,红的多好看啊!像少女羞红的脸庞,像醉汉涨红的面颊,跟天边的红霞连在一起,简直是一团团的火焰在燃烧。烧得我心中暖意融融,烧得我甚至忘记了将要到来的寒冬。 每当秋天悄然而至,总是要伴着飒飒的秋风,挟着柔长的秋雨。秋雨淅沥,连绵不断,像串串珍珠,在天地之间织起了一层层迷蒙的雨帘。每每这时,我总是抛开雨伞,就在这样的雨中行走。任雨水吻

着我,拥着我,任雨水沾湿我的头发,任雨水尽情地散发它的种种温情,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秋雨的凉爽……每每这时,一切的烦恼与忧愁,一切的猜忌与狐疑,都在雨水的轻抚下逃走了,留下的,是一个纯粹的我,一个美丽的我。 每当秋天悄然而至,我都会怀着一颗充满希冀的心走进花园。瞧,那株株菊花,一夜过后,便一团团、一簇簇地zhàn开了笑脸。有红的、白的、黄的,艳丽多姿,香气宜人,在凉凉的秋风之中,不畏寒霜,尽展着花之优美。我的心,也会随之而激动不已,从未有过的信心,从未有过的勇气,此时也都一chū即发,让我决心要像菊花那样傲然吐蕊。 每当秋天悄然而至,田间垄上,果园之间,到处都是忙碌收割的人们,到处都是笑语声声。看,地里的那亩亩庄稼,都结满了饱满的果实;瞧,果园里的株株果树,也同样是硕果累累。“春华秋实”,丰收的时候终于来到了1农田里,那沉甸甸的稻谷笑弯了腰,麦子甩出了大穗子,一棵棵的大白菜像卫士一样站在田地里,还有那香气扑鼻的苹果……真是数不胜数。农民们可是乐坏了,他们从早到晚地忙着收割,还一边唱着小曲:“大玉米哎大高粱,收割完了送回家……”农家人秋收的喜悦,在这个迷人的季节里传向了祖国大地…… 我爱秋天——它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如画的秋色! 我爱秋天——它给我勇气,给我力量! 我爱秋天——它给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辛苦忙碌了一年的人们

第十章练习题参考解答

第十章练习题参考解答 练习题 10.1下表是某国的宏观经济数据(GDP——国内生产总值,单位:10亿美元;PDI——个人可支配收入,单位:10亿美元;PCE——个人消费支出,单位:10亿美元;利润——公司税后利润,单位:10亿美元;红利——公司净红利支出,单位:10亿美元)。 某国1980年到2001年宏观经济季度数据

(1)画出利润和红利的散点图,并直观地考察这两个时间序列是否是平稳的。 (2) 应用单位根检验分别检验两个时间序列是否是平稳的。 10.2下表数据是1970-1991年美国制造业固定厂房设备投资Y和销售量X,以10亿美元计价,且经过季节调整,根据该数据,判断厂房开支和销售量序列是否平稳? 10.3 根据习题10.1的数据,回答如下问题: (1) 如果利润和红利时间序列并不是平稳的,而如果你以利润来回归红利,那么回归 的结果会是虚假的吗?为什么?你是如何判定的,说明必要的计算。 (2) 取利润和红利两个时间序列的一阶差分,确定一阶差分时间序列是否是平稳的。 10.4 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取得1978年-2005年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时间序

列数据,检验其是否平稳,并确定其单整阶数。 10.5 下表是1978-2003年中国财政收入Y和税收X的数据(单位:亿元),判断lnY 和lnX的平稳性,如果是同阶单整的,检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如果协整,则建立相应的协整模型。 (1)10.6下表是某地区消费模型建立所需的数据,对实际人均年消费支出C和人均年收人Y(单位:元)

分别取对数,得到lc ly 和: (2) 对lc ly 和进行平稳性检验。 (3) 用EG 两步检验法对lc ly 和进行协整性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分析该模型的经济意义。 练习题参考解答 练习题10.1参考解答 利润和红利的散点图如下: 从图中看出,利润和红利序列存在趋势,均值和方差不稳定,因此可能非平稳。下面用ADF 检验是否平稳。选择带截距和时间趋势的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如下:

代课教师转正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代课教师转正考试小学教 育学试题及答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世界上最早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解析】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国家,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解析】孔子所说的“学”即“学习”,“思”即“思考”,因此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 A.强制性、发展性、基础性 B.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C.强制性、发展性、普及性 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解析】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普及性、基础性和强制性。 4.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教育原则 B.教育规律 C.教育任务 D.教育目的 【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5.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 )的反映。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另外一种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平衡性。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 )。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完整版)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第2章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在AT89S51单片机中,如果采用6MHz晶振,一个机器周期为。答:2μs 2. AT89S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等于个时钟振荡周期。答:12 3. 内部RAM中,位地址为40H、88H的位,该位所在字节的字节地址分别为 和。答:28H,88H 4. 片内字节地址为2AH单元最低位的位地址是;片内字节地址为A8H单元的最低位的位地址为。答:50H,A8H 5. 若A中的内容为63H,那么,P标志位的值为。答:0 6. AT89S51单片机复位后,R4所对应的存储单元的地址为,因上电时PSW= 。这时当前的工作寄存器区是组工作寄存器区。答:04H,00H,0。 7. 内部RAM中,可作为工作寄存器区的单元地址为 H~ H。答:00H,1FH 8. 通过堆栈操作实现子程序调用时,首先要把的内容入栈,以进行断点保护。调用子程序返回指令时,再进行出栈保护,把保护的断点送回到,先弹出的是原来中的内容。答:PC, PC,PCH 9. AT89S51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寻址范围是由程序计数器PC的位数所决定的,因为AT89S51单片机的PC是16位的,因此其寻址的范围为 KB。答:64 10. AT89S51单片机复位时,P0~P3口的各引脚为电平。答:高 11. AT89S51单片机使用片外振荡器作为时钟信号时,引脚XTAL1接,引脚XTAL2的接法是。答:片外振荡器的输出信号,悬空 12. AT89S51单片机复位时,堆栈指针SP中的内容为,程序指针PC中的内容为 。答:07H,0000H 二、单选 1. 程序在运行中,当前PC的值是。 A.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前一条指令的地址 B.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地址。 C.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下一条指令的首地址 D.控制器中指令寄存器的地址。 答:C 2. 判断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现代文阅读题)秋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秋阅读训练及答案 代文 秋 你悄悄地走来,默默无声。你向人展示出一幅美的秋景,你人来 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悄悄地走来,走花园。刹wàn zǐ qi āhnóng ()、千姿百的菊花开了。它有的把波浪似的金 披在肩上,有的把美的裙系在腰上,光彩目,měi b ù sh èng shōu()。 你悄悄地走来,走田。秋,五谷香。那一片片庄稼,看,好像翻 着的千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梁了,玉米开了。,地里的人 可忙了,到笑歌,机声。 你悄悄地走来,走果园。看,上 shuò guǒ l éi l éi()。有小灯似 的柿子,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 梨,珍珠似的葡萄?? 扑扑、黄澄澄、紫盈盈??好可啊!大大小 小,五光十色, shǔ b ù sh èng (shǔ)。孩子在园中嬉, 他爬上去,摘一果子,咬一口,甜、脆生生、酸溜溜?? 你悄悄地走来,走上山坡,来了一件黄衣裳、一件衣裳。瞧山上, 黄花遍地与稻田相接,像上了一金色;瞧那的山上,霜叶如醉,遮盖了 半个天,得像火焰在燃。一黄一,分合,人一种不出的美感。

我迷恋你啊,秋!我赞美你啊,秋!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根据文章内容连线。 花园 ------ 正确答案 :花园 ------菊花 田间 ------ 正确答案 :田间 ------高粱 果园 ------ 正确答案 :果园 ------柿子 山坡 ------ 正确答案 :山坡 ------霜叶 2.根据文章内容连线。 玛瑙似的 ------ 正确答案 :玛瑙似的 ------山楂 葫芦似的 ------ 正确答案 :葫芦似的 ------鸭梨 珍珠似的 ------ 正确答案 :珍珠似的 ------葡萄

电子电路第十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十 10-1 在数字系统中,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如何用二—十进制表示十进制数 答:在数字系统中采用二进制数有许多优点,其主要优点有:①对元件参数的要求较低;②不仅具备算术运算功能,而且具备逻辑运算功能;③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④便于长期保存信息;⑤安全、可靠;⑥通用性强。 通过二进制的编码来表示十进制数,这种编码称为BCD 码,BCD 的编码方式有很多种,最容易理解、最直观的编码是“8421”码,这是一种有权码,常用的BCD 有权码还有“2421码等,除此之外,在BCD 码中还有无权码。如格雷码、余3码等。 10-2 什么叫编码用二进制编码与二进制数有何区别 答:由于数字系统中用0、1两个数表示所有的信息,对于数字信息可以直接用二进制数表示,但是对于一些图形、符号、文字等信息,要用0、1来表示,就必须按照0、1的一定规则组合来代表。这种按照一定规则组合的代码,并赋予一定含义就称为编码。 二进制编码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或代表图形、符号、文字、颜色等),而二进制数就是一个具体的数值,它代表了数值的大小和正负。 10-3 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① ② .1001 ③ 111111 ④ 解:①()B =(27+26+22 +1)D =(128+64+4+1)D =(197)D ②(.1001)B =(27+25+22+21+2-1+2-4 )D =D ③(111111)B =(26 -1)D =(63)D ④()B =(211+210+27+26+23+22 )D =(3276)D 10-4 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 ① 57 ② ③ ④ 解:①(57)D =(111001)B =(71)O =(39)H ②D ≈B =O =H ③D =B =O =H ④D ≈(0.)B =O =(E7)H 10-5 把下列十六进制数转化成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进制数: ① H ② H ③ (3AB6)H ④ H 解:①H =B =O =D ②H =(.)B =O ≈D ③(3AB6)H =(0)B =(35266)O =(15030)D ④H =B =O ≈D 10-6 什么是模2加它与逻辑代数加法有何区别 答:模2加就是一位二进制加法的运算规则(不考虑进位)、而逻辑代数的加是逻辑关系的一种表述。。它们的规则分别如下: 模2加:011110101000=⊕=⊕=⊕=⊕ 逻辑加:1111101010 00=+=+=+=+ 10-7 将下列十进制数用8421BCD 码表示。 ① D ② D 解:①D =(0011 0111. 1000 0110)8421BCD ②D =(0110 0000 0101. 0000 0001)8421BCD 10-8 根据格雷码与二进制数的关系式,列出四位二进制数所对应的格雷码。

小学教育学试卷试题及标准答案.doc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 2010-08-07 20:57:18|分类:默认分类|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1、在 17 世纪,埘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捕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 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答案: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沦上二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 理论基础。 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答案: C.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教育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 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答案: A. 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 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答案: C.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 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 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答案: B.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 他在教学中主张教师中心,课程中心和课堂中心。 6、在 1951 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 赫尔巴特 B. 瓦根舍因 C. 怀特海 D. 克伯屈 答案: B.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范例教学。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 1 1- 1 回答以下问题: ( 1)半导体材料具有哪些主要特性? (2) 分析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的来源; (3) P 型半导体中空穴的数量远多于自由电子, N 型半 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数量远多于空穴, 为什么它们对外却都呈电中性? (4) 已知温度为15C 时,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 I s 10 A 。当温度为35 C 时,该PN 结 的反向饱和 电流I s 大约为多大? ( 5)试比较二极管在 Q 点处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的大小。 解: ( 1)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会随着温度、光照的变化或掺入杂质浓度的多少而发生显着改变, 即半导体具 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和掺杂特性。 ( 2)杂质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由杂质原子提供的,例如 供一个自由电子,P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供一个空穴, 浓度;少数载流子则是由热激发产生的。 (3) 尽管P 型半导体中空穴浓度远大于自由电子浓度,但 P 型半导体中,掺杂的杂质原子因获得一个价电子而变成带负电的杂 质离子(但不能移动),价 电子离开后的空位变成了空穴,两者的电量相互抵消,杂质半导体从总体上来说仍是电中性的。 同理, N 型半导体中虽然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但 N 型半导体也是电中性的。 (4) 由于温度每升高10 C ,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约增大 1倍,因此温度为 35C 时,反向 饱和电流为 (5) 二极管在 Q 点处的直流电阻为 交流电阻为 式中U D 为二极管两端的直流电压, U D U on ,I D 为二极管上流过的直流电流, U T 为温度的 电压当量,常温下 U T 26mV ,可见 r d R D 。 1- 2 理想二极管组成的电路如题 1- 2图所示。试判断图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确定 各电路的输 出电压。 解 理想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压降为零, 截止时的反向电流为零。 本题应首先判断二极管的工 作状 态,再进一步求解输出电压。二极管工作状态的一般判断方法是:断开二极管, 求解其端口 电压;若该电压使二极管正偏, 则导通; 若反偏, 则截止。 当电路中有两只或两只以上二极管时, 可分别应用该方法判断每只二极管的工作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 当多只二极管的阳极相连 (共阳 极接法)时,阴极电位最低的管子将优先导通;同理,当多只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共阴极接法) 时,阳极电位最高的管子将优先导通。 (a) 断开二极管 D ,阳极电位为12V ,阴极电位为6V ,故导通。输岀电压 U O 12V 。 (b) 断开二极管 D 1、D 2, D 1、D 2为共阴极接法,其阴极电位均为 6V ,而D 1的阳极电位 为9V , D 2的阳极电位为5V ,故D 1优先导通,将 D 2的阴极电位钳制在 7.5V ,D 2因反向偏置而 截止。输岀电压 U O 7.5V 。 N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 因此 多子浓度约等于所掺入的杂质 P 型半导体本身不带电。因为在

秋故事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秋故事阅读测试题及答 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春秋故事》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褒姒是褒珦的亲生女儿。(×)订正:不是亲生女儿,是买回来的丫环。 2.“暗箭伤人”是指颍考在人群中对准子都偷偷放了一箭,使得子都从城头摔下死亡。(×)订正:是子都偷偷向颍考放了一箭 3.“管鲍之交”中的两位主角在合伙做生意时,管出的本钱少,得利多;鲍出钱多,却得利少。即使这样,鲍并没有责怪管,而且理解和接受管的行为。(√) 4.“一鼓作气”中的将军曹刿等到齐兵响起二通鼓后,才下令出战,结果曹刿将军大胜而归。(×)订正:三通鼓后 5.晋公子重耳即将回到晋国当国王,一下子变成了富贵人的作派,完全记住了曾经受过的苦,是狐毛让重耳重新“饱不忘饥”。(×)订正:是狐偃 6.“放虎归山”是指晋襄公在后母文赢的建议下,放了战败的秦国的俘虏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人,后来晋国却被这三人所打败。(√) 二、选择题 1.“兄弟相残”这个成语中的兄弟是谁( A) A寤生段B郑庄公寤生 C郑庄公段 2.“仙鹤驾车”这个故事中,原先谁一心养仙鹤,不打理朝政,也没把心思放在治国上。后来,虽改过自新,但为时已晚,还是被北狄所杀。(B) A郑庄公B卫懿公 C卫文公 3.“唇亡齿寒”也称“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唇”和“齿”是指哪两个国家?

A虢国虞国B晋国虢国C虞国晋国 4.秦国用“五张羊皮”换来的一个奴隶,这个奴隶是谁? A蹇步B百里溪C孟明视 5.“退避三舍”是指晋公子重耳为答谢楚成王,说如果将来晋国与楚国发生战争,晋国将主动后退三舍,以报答楚成王之恩,这里的三舍指什么? A三间房子B九十里C舍弃三样东西 三、填空题 1.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开起了烽火戏诸侯的玩笑,并赏赐小人虢石父千金。这是故事的后来叫作(“千金一笑”)。 2.“管鲍之交”中的管是指(管仲),鲍是指(鲍牙叔)。 3.,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这个故事后来被称作&——(老马识途)。 4.“桃园打鸟”的国王是晋国的(晋灵公),成天只知道玩。 5.“一鸣惊人”是指(楚庄王)在大夫申无畏的提醒下,下定决心,改革政治,调整人事,招兵买马,最后成为了一鸣惊人的春秋的霸主。 一鸣惊人:相传(另一说为)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走进微观 一、选择题 1、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这是因为() A、组成原子的所有微粒都不带电 B、原子核带负电 C、中子不带电 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2、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C、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外 3、阴极射线的发现说明() A、原子核有内部结构 B 、原子有内部结构 C、电子有内部结构 D 、质子有内部结构 4、细胞是由生命的基本单位,直径范围一般在() A、10-9—10-10m B 、103— 107m C 、 10-15 m D 、10-5—10-6m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 C、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 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一、填空题 . 6 、人们在对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探索时,常常是在 _____ 的基础上,先提出某种 ______ ,它一旦被众多的实验事实所证实,就可转化为 ____________ 。 7、物质是由 ______或 _________ 组成的。我们把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 ______ 不变的是最小微粒叫分子。 8、有的分子,如铁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 _____________ ,叫做。(选填“单原子分子”或 “多原子分子” ) 9、原子核由带正电的 _____ 和不带电的_________ 组成。 10、20 世纪 60 年代,科学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粒子 __ 组成的。 11、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的粒子,人们已经知道这个最小电荷量为1.6 ×10-19C,并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B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B A.汉武帝 B.董仲舒 C.郑玄 D.朱熹 3.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C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4.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A

A.“兼爱、非攻” 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5.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B A.普及教育 B.普及义务教育 C.普及基础教育 D.普及国民教育 6.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A A.小学教育目的 B.小学教育目标 C.小学教育原则 D.小学教育内容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D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D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0.小学生的思维C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1.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A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 12.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B

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 管理:协调工作活动过程(即职能),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2、效率与效果 效率:正确地做事(如何做) 效果:做正确的事(该不该做) 3、管理者三层次 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4、管理职能和(或)过程——职能论 计划、组织、控制、领导 5、管理角色——角色论 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人、联络人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6、管理技能——技能论 用图表达。 高层管理概念技能最重要,中层管理3种技能都需要且较平衡,基层管理技术技能最重要。 7、组织三特征? 明确的目的 精细的结构 合适的人员 第二章 泰罗的三大实验: 泰罗是科学管理之父。记住3个实验的名称:1、搬运生铁实验,2、铁锹实验,3、高速钢实验 4、吉尔布雷斯夫妇 动作研究之父 管理界中的居里夫妇 5、法约尔的十四原则 法约尔是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记住“十四原则”这个名称就可以了。 6、法约尔的“跳板” 图。 7、韦伯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组织理论之父。6维度:劳动分工、权威等级、正式甄选、非个人的、正式规则、职业生涯导向。 8、韦伯的3种权力 超凡的权力 传统的权力 法定的权力。 9、巴纳德的协作系统论 协作意愿 共同目标 信息沟通 10、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之父。职业经理人的先驱 11、福莱特冲突论 管理理论之母 1)利益结合、 2)一方自愿退让、 3)斗争、战胜另一方 4)妥协。 12、霍桑试验 1924-1932年、梅奥 照明试验、继电器试验、大规模访谈、接线试验 13、朱兰的质量观 质量是一种合用性 14、80/20的法则 多数,它们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少数,它们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 15、五项修炼 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 共同愿景 团队学习 系统思考 第三章 1、管理万能论 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 2、管理象征论 是外部力量,而不是管理,决定成果。 3、何为组织文化 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成员的行为方式。 4、组织文化七维度

《读秋》阅读题及答案

《读秋》阅读题及答案 ①我还是小学生时,读到过这样的句子:“稻子笑弯了腰,高粱笑红了脸。”那是小时候我对秋天的印象。在小小心灵里,秋天是喜滋滋的,有点暖烘烘的甜味,连空气里都流动着作物成熟的气息。后来我才知道“春耕秋收”,这是我们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习惯。因了成熟与收获的期许,我们觉得秋天是一个有内涵的季节。春华秋实既是对季节的礼赞,更是对生命完满的向往,一个生命在春天的萌发和夏天的绽放后一定要在秋天结出果实,才不会失于轻飘,才不会虚于此行。②长大以后,我开始看到秋天的美,这样的美逐渐清晰起来。 ③其实,漫长的少年时代,我也隐约感觉到了秋天的美丽,我时常在暮色四起的田野里游荡,收割后的田野空空荡荡的,夕阳像薄纱一样。那时,能闻见一种稻禾的气味,混着空气里衰草的香。那样的气息总是让心变得空落起来,变得忧伤起来,像一个山谷,里面储满了寂静。我知道这是秋天的况味,许多年后,这样的味道被我封存在记忆里了,看到“秋天”这个词语,或者一阵阵微凉的风开始在大地上跑动,它们就氤氲开来,缭绕在心里。现在,听过春天华丽的喧响,看过夏天盛大的热情,我能深切体会到秋天的美。秋天的美是收敛的,沉静的,不事张扬的,像一个艺术家,有宽广的内心,却在眉眼间藏着那么些让人琢磨不透的忧郁。 ④如果你有时间凝视一棵树,你会看到我说的静美,它在秋天里呈现出一种历经风雨和青涩后的祥和,它的叶慢慢变黄,那些叶很从容地落下来,没有一丝慌乱的感觉。同样,这样的祥和经了秋天的传达,呈现在许多事物上面。天空突然高远,夕阳变得彤红,像枝头丰盈的柿子,仿佛随时都流出香甜的汁来。岸边的苇丛,此刻有了花白的芦花,在秋风里摇曳,它们也是不急不躁的,一茎芦苇,就是一个悄然独立的思想者。河水不再暴涨了,一条河度过夏天就恢复了冷静,它有了一种舒缓的节奏,有了处变不惊的阅历,像柴可夫斯基琴键下流淌出来的音乐,像马友友的大提琴独奏曲。 ⑤这是时间上的秋天,她以一个季节的形式出现,从九月的眸光里开始。 ⑥秋天有更多内涵。有时她在一张古琴的弦上荡漾,像夕阳下的水波那样,有着一圈又一圈丝绸般的涟漪;有时,她又以几朵白菊的形象落到一盏茶里,那是一个白瓷杯,在一张原木的茶几上独自入定。这么说秋天并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现在我更倾向于认为“秋天”是一个关乎文化和心灵的词汇。真正的秋天,在时间的远方,在古老的典籍里,在脆薄的纸页间。从屈原写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开始,从庾信写下“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开始,从马致远写下那首著名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开始,秋天就有了另外一种形式。她不仅仅是时间的概念,我们古老中国的秋天,其实住在诗行里,住在文字里,住在游子绵长的乡愁里。 ⑦现在,在我看来秋天已是一种气象了,像一条流到开阔处的大河,像一座

第十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章数据库恢复技术 一、选择题 1.一个事务的执行,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做,一个事务中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序列的属性是(A )。 A. 原子性 B. 一致性 C. 独立性 D. 持久性 2.表示两个或多个事务可以同时运行而不互相影响的是(C)。 A. 原子性 B. 一致性 C. 独立性 D. 持久性 3. 事务的持续性是指(B ) A.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B.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 C.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 D.事务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4.SQL语言中的COMMIT语句的主要作用是(C)。 A. 结束程序 B. 返回系统 C. 提交事务 D. 存储数据 5.SQL语言中用(B)语句实现事务的回滚 A. CREATE TABLE B. ROLLBACK C. GRANT和REVOKE D. COMMIT 6.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某种硬件故障,使存储在外存上的数据部分损失或全部损失,这种情况称为(A )。 A. 介质故障 B. 运行故障 C. 系统故障 D. 事务故障 7.在DBMS中实现事务持久性的子系统是(B D )。 A. 安全管理子系统 B. 完整性管理子系统 C. 并发控制子系统 D. 恢复管理子系统 8. 后援副本的作用是(C)。 A. 保障安全性 B. 一致性控制 C. 故障后的恢复 D. 数据的转储 9.事务日志用于保存(D C)。 A. 程序运行过程 B. 程序的执行结果 C. 对数据的更新操作 D. 数据操作10.数据库恢复的基础是利用转储的冗余数据。这些转储的冗余数据包括(C)。 A. 数据字典、应用程序、审计档案、数据库后备副本 B. 数据字典、应用程序、审计档案、日志文件 C. 日志文件、数据库后备副本 D. 数据字典、应用程序、数据库后备副本 选择题答案: (1) A (2) C (3) B (4) C (5) B (6) A (7) D (8) C (9) C (10) C 二、简答题 1.试述事务的概念及事务的四个特性。 答: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事务具有四个特性: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续性(Durability)。这个四个特性也简称为ACID特性。 原子性:事务是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事务中包括的诸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一致性:事务执行的结果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隔离性: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即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其他并发事务是隔离的,并发执行的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2.世界上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C )。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3.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B )。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4.下列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D )。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5.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D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6.“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的说法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D )。 A.连续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7.下列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将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C )。

B.布鲁纳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8.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理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D )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9.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 )。 A.说服教育法 B.示范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C)。 A.成立了班委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