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中心校学校情况分析报告

宜居中心校

学校情况诊断分析报告

一、基础与现状

1、学校基本情况

宜居中心校位于酉阳西部龙头山下,下辖董河完小(含初中部,学生人)以及6个村小教学点。附设两所幼儿园。全乡学校占地总面积4286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934 平方米,现有个教学班,学生名。教职工人,中心校校本部占地10250平方米,建筑面积3903平方米,教师人,学生632人,住校生135人,是规模比较大的乡镇中心校。

2、师资现状分析

数量结构

总体编额115,人,实际在编在岗人,借调出本乡人,学校专任教师共有人,学生共有人,学生师生人数庞大,说明我乡学校是规模较大、班额较多的学校,生师比较高。呈现出教师的教学压力大,工作量多的情况。

职称结构:

小学高级教师人,一级教师人,二级人,特岗教师人。没有副高职称,职称比例不合理。

年龄结构:

平均年龄岁,其中50周岁以上人,35岁以下人,35至49岁是绝大多数,总体上看,工作中没有创新意识。

学历结构

本科学历人,大专学历人,中师学历人。大专学历占%。只有体育专职教师1人,英语专职教师1人,无音乐、美术专职教师。学校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执教能力,而且要求教师提高学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促进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3、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来源情况

本校虽然地理位置处于乡政治经济中心,但是机关干部的子女占不到学生总人数的2%。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至于农村及外地。寄宿制学生约占%,绝大多数学生走读,每天基本行路时间4小时。留守儿童568人,他们缺少家庭教育,行事无束缚,并性格各异,管理难度太大。

学习风气情况

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知道自觉学习,有积极向上的学风。而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大多学习缺乏自觉性,对学习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行路时间较长导致精神状态普遍不佳,课上听讲习惯较差,不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上遇到困难表现出的是不完成作业或者是抄同学的作业,抑或是拖着不写。

4、硬件设施

普通教室刚好够用,无电脑教学室、音乐室。没有运动场。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没有场地进行活动,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不佳。

5、教学工作分析

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校教科所的安排,立足学科建设,切实搞好课堂教学工作。围绕有效课堂提出的自学、展示、反馈的基本教学流程,构建课堂文化氛围和课堂生态,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虽然经过各年级教研组的实践,都是大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真谛,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起到激励、引导、点拨的作用,努力打造低碳高效课堂等方面基本上还处于蒙昧状态。

问题分析

由于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经历也不同,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教师年龄的老龄化。由于到多数教师的年龄段都在35—50岁,51岁以上的10个,身体的健康状况正处于亚健康的状态,生活中也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在工作中就产生了消极怠慢的思想,使得教师普遍缺乏敬业、乐业、奉献精神。学校急需要补充一些年轻的教师,让年轻人充沛的敬业精神来打开学校被动的教学工作局面。

⑵部分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教师用书,盲目以为使用优质课教案上课一定会好,有的教师根本什么都不学不看不了解,这样就导致对教材的自我挖掘、深入研究较少,备学情更少,出现了一些课堂上不和谐的现象,教师在课上使尽招数引导、鼓励,学生无动于衷、启而不发。教师急的没办法,只好以讲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以问答式代替讲解。

⑶部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能力非常重要,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重视细节,课堂教学也是一样,一节课好课往往是有无数精彩的细节组成的。如果教师缺乏教育机智,就会出现学生回答的答案在老师预料之外,教师就不知所措,不置

可否或者给予错误的判断,这样既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又影响教学的效果。

⑷许多教师知识单一,专业水平不高,缺乏教育研究能力,缺乏批判性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缺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特别是许多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思想陈旧,没有真正地从传统的教育观、陈旧的教学观和传统的师生观中解放出来。

6、学校管理状况

目前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仅是一个执行系统,上级是决策、指挥、人物信息等资源的控制者,又是教育目标、质量、成效的监管评估者。重视的是静态的终结性的结果。这大大的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很难创新管理模式。

目前学校内部已经具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积分管理制度,各项工作开展有序。

学校发展思路

办学理念:做文化人,建和谐校园。

学校特色文化的内核是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既是学校的灵魂,又是办学目标的凝炼。更新教育理念,清晰育人目标是我乡校打造文化品牌的思想基础。措施:学校立足于本地实际,将校园文化打造与本土“茶叶文化”有机结合、突出育人主题的思路。从绿化、美化方面,以“茶”为主体,校园就是茶园。从人文方面,以“茶”的淡泊宁静,不张扬,渗透到学校:办学理念、制度建设、活动文化、行为规范、课堂结构、校园环境,进而营造——入口清香,回味甘甜——茶如人,人如茶的“茶乡之校”,使“茶乡之校”成为我乡重要的教育品牌。

二、学校发展中的困难,需要进行改善和帮扶

1、观念方面:

新课程改革之风已经吹了很多年,作为边远地区的小学教育,已经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的教育进程,固步自封观念很难移除。但是在大环境,大背景的指导下,新教育理念的落实渗透已是势在必行,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角色,学校必须引导教师摸索着前行。不能片面的理解学校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辨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求学生发展,最终学生发展也只是空中楼阁。因此,转变观念、角色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学校发展理念方面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挖掘内涵、制定比较详尽的可操作的持续的措施、管理制度方面进行帮扶。

3、师资结构方面:教师队伍有老龄化倾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基本功没有很好的与时代接轨,教师的学术水平有待提高,需要不断有新鲜的血液注入,更需要有更高层次学校的对接扶持。

4、教育科研方面:目前的教育科研还处于萌芽状态,科研的方向不明确,没有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教学研究还没有形成合力。没有能力很好地引领教师们走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之路,需要有经验的学校指导引领。

5、课堂教学中,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不够及时,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理解不够深入,没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创新能力低,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没能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向开放而又活力的课堂,距离高效卓越课堂的路还很远。不然对于新的教育理念很难践行,难以走出传统教育模式。也

就是说必须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能力方面进行帮扶。

6、从设备设施方面进行帮扶。

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文档,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