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试题

d《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试题
d《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试题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试题

1、试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建设和发展

2、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试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产生,发展,新成果

4、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

5、试述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基本经验

6、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7、?试论国有产权的行政代理及其代理成本

8、?试述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

9、?试述大型竞争性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10、试述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按劳分配原则

11、为什么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依赖经济体制的转换

12、试述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

13、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4、?试述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

15、?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适度政府干预

要求:

1、选择其中的两道试题进行解答;

2、写成小论文形式,题目自拟;

3、每一道试题字数不少于三千;

4、要求结构合理、条理清晰。

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究竟是一时救急的权宜之计,还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邓小平同志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做出非常明确的回答:对外开放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根本政策,要变只能变得更加开放,否则我们自己的人民也不会同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因为它是实现四化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要求,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对外开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开放实践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和中国人民把握历史时代发展规律的科学选择。坚持对外开放战略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它是一项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方面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对外经济关系是整个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点。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为主体,带动其他方面的对外交流,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一个政策体系。实行对外开放,不是暂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20世纪中后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状态也随之改变,现代社会生产力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强,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也更加明朗,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也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世界之间相互开放,依存度也在增强。据此邓小平同志结合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当时国情在1984年提出了“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两个重要观点。互相开放,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需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对外开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纵观中国历史,早在春秋时期,孔夫子就主张“三人行 , 必有我师焉”,反对固步自封,鼓励向别人学习。秦始皇统一六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大开放和大发展;汉武帝派张赛出使西域,开辟中国通向中亚至欧洲的丝绸之路;成吉思汗建立横跨欧亚的大帝国;明代郑和7次下西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等等,都促进和扩大了中国对外开放,促进和扩大了中外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在十六、七世纪以前长达900年时间,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国家。这同我们祖先实行对外开放,注意学习和吸收其它国家民族的长处有很大关系。但是产业革命以后,中国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自明朝中后期起,我国的封建统治者们推行的闭关自守政策,严重阻碍了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建设、思想文化无法传入我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在封建社会的状态下发展受到严重阻碍。闭关锁国的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但它却阻碍了自身的长远发展,导致了近

代中国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多方面落后的局面,致使我国遭受列强宰割的百年屈辱。

建国初期,国内也想搞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但是由于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军事封锁,经济禁运,政治对立,使新中国的国门无法敞开,影响了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进入七十年代,随着中日、中美邦交正常化的实现,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禁运制裁被打破,为我国对外开放创造了外部条件。但是,当时国内“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四人帮煽动的极“左”思潮影响很深,使我们无法充分实行对外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迎来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在这个历史的伟大转折关头,邓小平同志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阐述了对外开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在我国的条件下要实现我们的第一步目标和第二步目标,不开放不行,不加强国际交往不行,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资金不行。”

我们14年来实践已经证明:改革的步伐越大,开放的政策越宽,发展就越快。沿海的发展快于内地,东部的发展快于西部,重要的原因,就是沿海改革开放的步伐大于内地,东部改革开放的步伐大于西部。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最大的失误是没把上海划为特区,这就限制了上海的改革开放,影响了上海及长江中下游的发展。

历史经验证明了,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起来也是不利的。实行对外开放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历史经验进一步说明了不开放不行。

二、对外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选择

经济全球化使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世界各个经济主体,全部参与到社会化大分工中来,使得生产领域、分配领域、交换领域和消费领域呈现全球化的状态,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彼此渗透,共同构成一个全球范围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世界各国发展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是追随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选择。在当前,随着世界通讯技术和交通工具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交往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快捷话,大大缩短了国际经济生活交往的时空,同时,随着各种资源、人力、技术、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普遍进入国际化的经济生活中,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的社会化、国际化、一体化普遍要求各国打开国门,采取更加开放的经济政策,既发展自己,也能推动全世界的发展。

三、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要取得与资本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的生产方式、科学技术、思想观念。世界一切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世界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得来的,是人类世界的共同财富。各国人民通过自身的发展同时借鉴综合其他人的成果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发展。纵观世界历史,所有国家的跳跃式发展同吸收引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分不开的。我国也曾是文明古国,丰富了世界文明宝库。后来,由于统治者长期固步自封,夜郎自大,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同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相背,致使我国同西方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新中国建立后,

我们应该学习世界各国积累起来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我国还是相当长时期处于封闭状态。文革时期,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被称作“崇洋媚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进一步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反复强调我们要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知识,要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并在次基础上创新。科学技术是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本身并不具有阶级性,对任何国家和社会而言都是有用的。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这都是我们的现实情况,实行改革开放,才能提高生产力水平,国家才能昌盛。对外开放,发展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利用国外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打破了过去封闭的状态,人民群众的思想也得到了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也极大提高。在对外开放的三十多年间,我国的工业、农业、科技、教育、军事、文化、卫生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跨越性的发展,为我国未来顺利实现现代化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充分证明,对外开放,利国利民。但是,对外开放并不是没有原则的开放,必须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的,要把坚持对外开放四项基本原则放在同等最重要的地位,如果只抓对外开放而放松了四项基本原则,就会使对外开放迷失了方向,甚至会断送对外开放的成果。如果只搞基本原则,不抓对外开放,就无法发挥社会主义自身的优越性,闭门造车只会使之停滞不前。只有两手都抓,不偏不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对外开放是与自力更生相辅相成的

“社会主义建设不是要靠自力更生吗”不错。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不可能事事依靠外力,而且我们的人才和资源等条件也能够自力更生建设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但是,自力更生绝不是闭关自守。只要掌握得准,它和对外开放不但不会相互排斥 , 而且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在对外开放当中,我们能吸收别人的长处,避开别人的短处和失误,这样反而能更好的自力更生。有人爱把对外开放和殖民地联系起来。这不单是混淆了两个时代,而且也太缺乏自信。殖民地自己是没有主权的或虽有主权却是残缺不全。旧中国确实是如此。但新中国是具有充分主权的独立国家。包括开辟特区、开发区在内,我们的主权是丝毫不受损害的。至于外国人要从我们的开放当中得到好处这是正常的。“外国人不会把最先进的技术转让给我们,这就使我们只能跟在他们后头爬行。”是的,在一般情况下,外国人当然不会把最先进的技术转让给我们。不过我们不是躺在别人身上过日子,引进是为了更快地缩短差距。能拿到80年代的技术水平总比自己原有的70年代或 60年代的水平高一些。有了80年代的技术做起点,再向90年代的尖端前进总是要更快一些! 事实上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客观规律对每个国家的科技工作者都是一视同仁。只要理论上和应用技术上处于差不多水平,不同的国家几乎都可以在差不多的时间内各自攻下某个尖端。在这种竟争当中,决定谁快谁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谁从国际上得到更多的信息。不会有哪个国家蠢到这种程度,拒绝外来的知识和技术,一切都要关起门来,从钻木取火做起。

五、在开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我们打开大门,一定会有腐败没落的思想文化进来。怎么办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但是不应该也不可能把它放到一间“无菌室”里关起来坚持和发展。那样将使马克思主义变得苍白无力,并且最后难免枯萎。正确的方针是把它放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来坚持和发展。一方面从丰富多彩的现实当中包括其它科学当中吸收各种营养,一方面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斗争。这种斗争并不是用行政命令去强制,而是用真理的力量去批判、去说服。当时,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在思想领域搞“自由港”,随便什么污七八糟的东西都让他自由泛滥。这里只是说,客观上不可能有绝对的纯,要相信人民群众判断是非的能力,尤其要相信马克思主义的力量。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都是在斗争中发展的。在剥削阶级统治条件下,马克思主义都不曾被压倒,如今在社会主义国家,难道马克思主义遇到一点不同观点就会败下阵来吗如果真有败下阵来的事情,它肯定是假马克思主义,或者是已经过时的结论,这并不是我们所要坚持的科学真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用符合实际的新的结论代替过了时的旧结论。对外开放使我们有机会更多接触世界范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了解到更多的新材料新观点,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不但马克思主义不能关起门来坚持,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不能关起门来建设。社会主义人们的精神生活应该更丰富而不是更贫乏,眼界应该更开阔而不应该更狭隘。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遗产,都应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受到重视。马克思主义并不是离开人类文明大道的一种宗派学说,它本身就是人类思

想的光辉结晶,并且总像大海一样欢迎每一条带来真理的细流。在对外开放中,不管来自哪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思想和文化,都不应该害怕,而应该欢迎。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它应该是纯洁的,同时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纯洁性绝对不能靠闭关自守来保持,而丰富多彩恰恰需要对外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样离不开对外开放,怎么能够设想世界上会有一种离开全人类进步文化的社会主义闭关锁国也好,夜郎自大也好,和社会主义毫无共同之处。“对于国外敌对势力还要不要提防呢”当然要提防。对于一切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势力,不管来自国内还国外,我们都要严格提防,坚决打击,决不手软。这是坚持对外开放不可缺少的条件。在这方面防守得越是严密,对外开放就越有保障。不过防守是为了开放,而不是为了关门。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大厦只有面向世界才能建造起来,我们的祖国只有面向世界才能赶上和超过最发达的国家共产主义社会不会降临在哪个锁上大门的院子里。对外开放绝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让我们毫不可惜地抛弃那些压了我们多年的陈腐观点,从狭隘的小生产的眼光中解放出来,打开门窗,走向世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