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机化学中的溶剂问题

浅谈有机化学中的溶剂问题
浅谈有机化学中的溶剂问题

浅谈有机化学中的溶剂问题

众所周知,在有机化学中往往需要使用溶剂.研究有机物的酸碱性强弱、有机反应历程、有机反应速度、有机反应中的立体化学等问题都离不开溶剂,然而,过去人们往往认为溶剂仅是惰性载体,但事实远不如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溶剂对反应有时比催化剂的影响还大。甚至有时起主宰作用。下面从几个方面讨论了溶剂在有机化学中的影响。

l 溶剂对有机物酸碱性的影响

在有机物的酸碱性测定中,如果所用溶剂不同,即使是同一物质,其酸碱性往往有着明显的差异。

1.1对酸性的影响

对同种物质乙酸而言。在25℃测定其酸性时.所用溶剂不同,其Ph的变化也是比较明显的f11,随着溶剂水量的减少,乙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减小,酸性减弱。主要原因是,在不同的溶剂中酸的强度决定于溶剂的介电常数及溶剂对离子的溶剂化能力。水是一种介电常数大(25℃,£=78.5)、溶剂化能力强的常用溶剂.由于水的较大的介电常数,使得存在于它里面的离予对之间的静电吸引力较小.成为离子后在溶剂中也较稳定,也就是说不容易重新结合成分子。另~方面。在溶剂中,由于水分子的极性使它能形成~个溶剂分子外壳,使离子得到稳定。同时,氢键也是使水具有强溶剂化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上面的溶剂中,溶剂化能力的强弱顺序是:水>甲醇>二氧六环,所以随着质子性溶剂用量的减少,酸的离解减小.溶剂化能力也减弱.酸性也减弱。就不同物质的酸性比较而言,也要考虑测定酸性时的溶剂是否相同。例如,在水中,苯酚的Ph-10,乙酸的Ph-4,但在非质子溶剂中,二者的酸性相近。

1.2对碱性的影响

在有机碱性物质中.我们讨论得最多的是胺类物质的碱性问题。就胺类物质而言,在非质子溶剂和水中测得的碱性强弱顺序是不一样的。如在氯仿、乙腈。氯苯等非质子溶剂中,测得脂肪胺的碱性强弱顺序是:R,N>&NH>RNH2,原因是烷基是斥电子基,氨分子中的氢被取代的越多,则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增加也越多,也就更容易与质子结合,其碱性也就越强。但在水溶液中测定时,其碱性强弱顺序为:R04H>RNH2>R3N。

2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我们以亲核取代反应为例来说明溶剂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2.1对SN1的影响

在SN1反应中,决定速度的步骤是作用物的电离,如反应物为中性分子,共价健的异裂引起电荷的分离,过渡态的电荷比反应物增加:胁一f R.—叫1一醉竹一(过渡态)。在此反应中,溶剂极性的增加,对反应物影响不大,但使过渡态的能量大大降低。结果是使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反应速度加快。如反应:Ph2CHCl;=【Ph2CH+?C厂】;==兰Ph2CH++Cr,Ph2CH++CH,CH20H—Ph2CHOHCH2C+H+此反应是一个典型的SN反应,反应的第一步是决速步骤,如果在乙醇中加入少量水,则反应速度迅速加快,原因是,加入水时,使溶剂极性增加,由于极性溶剂的溶剂化作用。使决速步骤中过渡态的能量降低.结果使二苯氯甲烷迅速离解,反应速度迅速加快。

2.2对SN2反应的影响

SN2反应有不同的电荷类型,一种情况是,过渡态的电荷比作用物有所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溶剂的极性增加,由于溶剂化的作用使过渡态的能量降低.从而使反应速度加快。另一种情况是,过渡态的电荷比作用物有所减少,或过渡态的电荷比作用物更加分散,在这种情况下,溶剂极性的增加,对作用物溶剂化作用强.而对过渡态的溶剂化作用相对较弱,这样,增加溶剂的极性,使作用物更加稳定,反应活化能加大,反应速度减慢。反应如在丙酮中进行.比在甲醇中快500倍

2.3溶剂对有机反应历和立体化学的影响

改换溶剂能引起各种类型反应的反应历程和立体化学的变化,例如,氯苄的水解反应,在水中,水能与Q一有效地发生溶剂化作用,使苯氯甲烷离解迅速,其动力学表现为一级反应,按S。历程进行;但在极性弱的丙酮中进行水解时,反应速度与氯苄,碱的浓度都有关系,即表现为二级反应,按%历程进行;就仲卤代烷而言,一般按S旭历程进行,但在极性较大的溶剂中进行进行水解时是按SM历程进行的,又如,在共轭二烯烃的加成反应中,可得1,2一加成产物和1,4一加成产物,何种产物占优势,决定于反应物本身的结构的反应条件.有实验表明1,3一丁二烯和溴在各种不同溶剂中进行加成反应时,1,4一产物的百分数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升高。不同溶剂下1,3一丁二烯的1,4一产物的百分数在非质子溶剂中反应时,溴不发生离解而以溴分子和共轭二烯的一个双键直接加成,主要得1,2一产物,在极性溶剂中,溴容易被极化,加成分两步进行,是按亲电加成历程进行,由此可见,溶剂对反应历程是有影响的。溶剂对产物的立体结构也是有影响的,实验表明,以甲醇为溶剂时,堤主要产物,以乙酰氯为溶剂时,腱主要产物。

总之,溶剂在有机化学中是相当重要的。在解释有机反应现象、酸碱性强弱、反应历程、有机反应速度及有机产物的立体问题等时,一定要注意溶剂的影响。这一点,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要让学生了解溶剂在有机化学中的影响的重要性。参考文献

1 袁履冰.基础有机化学问答.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70

2刑其毅,徐瑞秋,周政,裴伟伟.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42

3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41

4俞凌狲.基础理论有机化学.北京,人民教育m版社,1981:246

大学有机化学B知识点总结(精编版)

有机化学期末复习总结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命名是学习有机化学的“语言”,因此,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有机合物的命名包括俗名、习惯命名、系统命名等方法,要求能对常见有机化合物写出正确的名称或根据名称写出结构式或构型式。 1.俗名及缩写:要求掌握一些常用俗名所代表的化合物的结构式,如: 甘油、石炭酸、蚁酸、水杨醛、水杨酸、草酸、呋喃、吡咯、吡啶、甘氨酸、丙氨酸、葡萄糖、果糖等。 2、习惯命名法:要求掌握“正、异、新”、“伯、仲、叔、季”等字头的含义及用法,掌握常见烃基的结构,如:烯丙基、丙烯基、正丙基、异丙基、异丁基、叔丁基、苄基等。 3、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重点,必须熟练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其中烃类的命名是基础,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是难点,应引起重视。要牢记命名中所遵循的“次序规则”。 4、次序规则:次序规则是各种取代基按照优先顺序排列的规则 (1)原子:原子序数大的排在前面,同位素质量数大的优先。几种常见原子的优先次序为:I>Br>Cl>S>P>O>N>C>H (2)饱和基团:如果第一个原子序数相同,则比较第二个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类推。常见的烃基优先次序为:(CH3)3C->(CH3)2CH->CH3CH2->CH3(3)不饱和基团:可看作是与两个或三个相同的原子相连。不饱和烃基的优先次序为: -C≡CH>-CH=CH2>(CH3)2CH- 次序规则主要应用于烷烃的系统命名和烯烃中几何异构体的命名 烷烃的系统命名:如果在主链上连有几个不同的取代基,则取代基按照“次序规则”依次列出,优先基团后列出。 按照次序规则,烷基的优先次序为:叔丁基>异丁基>异丙基>丁基>丙基>乙基>甲基。 (4)、几何异构体的命名:烯烃几何异构体的命名包括顺、反和Z、E两种方法。简单的化合物可以用顺反表示,也可以用Z、E表示。用顺反表示时,相同的原

有机化学缩写-名称-结构大全word版本

有机化学缩写-名称-结构大全 DINZ 壬二酸二异壬酯 DIOA 己酸二异辛酯 diphos(dppe) 1,2-双(二苯基膦)乙烷diphos-4(dppb) 1,2-双(二苯基膦)丁烷DMAP 4-二甲氨基吡啶 DME 二甲醚 DMF 二甲基甲酰胺 dppf 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 dppp 1,3-双(二苯基膦基)丙烷 dvb 二乙烯苯 E e- 电解 E/EA 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 E/P 乙烯/丙烯共聚物 E/P/D 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 E/TEE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E/V AC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E/V AL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EAA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EAK 乙基戊丙酮 EBM 挤出吹塑模塑 EC 乙基纤维素 ECB 乙烯共聚物和沥青的共混物 ECD 环氧氯丙烷橡胶 ECTEE 聚(乙烯-三氟氯乙烯) ED-3 环氧酯 EDA 乙二胺 EDC 二氯乙烷 EDTA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EDTA 乙二胺四醋酸 EE 乙氧基乙基 EEA 乙烯-醋酸丙烯共聚物 EG 乙二醇 2-EH 异辛醇 EO 环氧乙烷 EOT 聚乙烯硫醚 EP 环氧树脂 EPI 环氧氯丙烷 EPM 乙烯-丙烯共聚物 EPOR 三元乙丙橡胶 EPR 乙丙橡胶 EPS 可发性聚苯乙烯 EPSAN 乙烯-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EPT 乙烯丙烯三元共聚物 EPVC 乳液法聚氯乙烯 Et 乙基 EU 聚醚型聚氨酯 EV A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EVE 乙烯基乙基醚 EXP 醋酸乙烯-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乳液 F F/V AL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F-23 四氟乙烯-偏氯乙烯共聚物 F-30 三氟氯乙烯-乙烯共聚物 F-40 四氟氯乙烯-乙烯共聚物 FDY 丙纶全牵伸丝 FEP 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 FMN 黄素单核苷酸 FNG 耐水硅胶 Fp 闪点或茂基二羰基铁 FPM 氟橡胶 FRA 纤维增强丙烯酸酯 FRC 阻燃粘胶纤维 FRP 纤维增强塑料 FRPA-101 玻璃纤维增强聚癸二酸癸胺(玻璃纤维增强尼龙1010树脂)FRPA-610 玻璃纤维增强聚癸二酰乙二胺(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10树脂)FVP 闪式真实热解法 FWA 荧光增白剂 G GF 玻璃纤维 GFRP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GFRTP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促进剂 GOF 石英光纤 GPS 通用聚苯乙烯 GR-1 异丁橡胶 GR-N 丁腈橡胶 GR-S 丁苯橡胶 GRTP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 GUV 紫外光固化硅橡胶涂料 GX 邻二甲苯 GY 厌氧胶 H h 小时 H 乌洛托品 1,5-HD 1,5-己二烯 HDI 六甲撑二异氰酸酯 HDPE 低压聚乙烯(高密度)

电子效应及位阻效应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电子效应及位阻效应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刘晓 (西北大学化学系06级材料化学专业 西安 710069) 摘要:电子效应及位阻效应贯穿着整个有机化学的学习,故其在有机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所掌握的知识有限,我仅将所学的具有代表性的知识进行整理小结,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电子效应 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 位阻效应 一.引言 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我们应该都碰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的答案需要我们死记硬背,但有些问题的解答则有章可循.比如亲电加成的方向性,芳香族化合物的酸性,消去反应的方向性等,只要我们掌握了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在这些反应中所起的作用,那么这类问题便迎刃而解了.那么电子效应,位阻效应到底在有机化学中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呢? 二.电子效应与位阻效应的简介 电子效应是指电子密度分布的改变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电子效应可以根据作用方式分为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两种类型。 诱导效应 1.诱导效应的定义 一般以氢为比较标准,如果电子偏向取代基,这个取代基是吸电子的,具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用-I (Inductive effect )表示; CR 3 X Y H 3 CR 3 -I 效应 标准 +I 效应 2.诱导效应的特点 诱导效应是沿σ键传递的,离吸(或斥)电子基团越远,效应越弱。大致隔三个单键后,诱 导效应就很弱,可忽略不计了。例如C H 3CH 2 CH 2CH 2 CH 2 Cl δ δ δ δ δ δ + ++, 其中δ表示微 小,δδ表示更微小,依此类推。 诱导效应有叠加性,当两个基团都能对某一键产生诱导效应时,这一键所受的诱导效应是这几个基团诱导效应的总和。方向相同时叠加,方向相反时互减。 诱导效应只改变键的电子云密度分布,不改变键的本质。无论所受诱导效应的大小和方向如何,σ键仍是σ键,π键仍是π键。 3.诱导效应的强弱,取决于基团吸电子能力或斥电子能力的大小。 下列是一些能产生诱导效应的基团 吸电子基团:带正电荷的基团,如:-OR2+、-NR3+ ;卤素原子,如:-F 、-Cl 、-Br 、-I ;带氧原子或氮原子的基团,如:-NO2、>C =O 、-COOH 、-OR 、-OH 、-NR2;芳香族或不饱和烃基,如: -C 6H 5、-C ≡R 、-CR =CR 2 斥电子基团:带负电荷的基团,如:-O-、-S-、-COO-;饱和脂肪族烃基,如: -CR 3、-CHR 2、-CH 2R 、-CH 3

(完整版)有机化学复习(人卫第八版)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立体化学 1、费歇尔投影式书写原则 连接原子或原子团的水平线代表伸向纸面前方的化学键,垂直线代表纸面后方。 2、外消旋体、非对映异构体、内消旋化合物概念(区别和联系) 3、R/S构型标记法 第四章烷烃和环烷烃 一、烷烃 1、构象异构(锯架式和纽曼投影式的书写) 2、化学性质①稳定性 ②卤代反应(自由基的反应)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 二、环烷烃 1、化学性质取代、开环加成(一般为三元环或四元环)原则(连氢最多和连氢最少的两个碳原子之间) 2、构象环己烷的构象:椅式和船式(书写<两种>椅式的顺式和反式以及取代反应的稳定性即优势构象) 第五章烯烃和炔烃 一、烯烃 1、顺反异构及其命名 2、化学性质①亲电加成反应 (1)与卤素加成(在四氯化碳中进行):反应机制烯烃与氯或溴的加成反应通常生成反式加成产物 (2)与卤化氢的加成反应的活性顺序:HI>HBr>HCl>HF 不对称加成(马氏规则)正碳离子的稳定性诱导效应 (3)与硫酸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烷基硫酸氢酯在水中加热可以水解生成醇稀硫酸下即可反应,硫酸越浓越不易加成不对称加成也遵循马氏规则 (4)与水加成在酸催化下(如磷酸或硫酸)与水加成生成醇 ②催化加氢常用Pt、Pd、Ni等金属作催化剂主要生成顺式加成产物取代基增多空间位阻增大越不利于加成 ③自由基加成反应 (1)过氧化物存在下加溴化氢只有溴化氢反马氏规则 (2)烯烃的自由基聚合反应 ④氧化反应 (1)高锰酸钾氧化酸性条件下、稀冷条件下(顺式、褐色MnO2沉淀) (2)臭氧氧化最终生成醛或酮以及过氧化氢

常用有机化学试剂缩写和中英文对照

常用有机化学试剂缩写和中英文对照 关键词:缩写 AMP Aminomethyl Propanol 氨甲基丙醇 AMPD Aminomethyl Propanediol 氨甲基丙二醇 BHA Butylated Hydroxyanisole 丁基化羟基茴香醚 BHT 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丁基化羟基甲苯 CAS 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化学文摘》服务 CD Completely Denatred 完全变性 CFR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U.S.) (美国)《联邦法典》 CHDM Cyclohexanedimethanol 环六烷二甲醇 CI Colour Index 染料索引 Colipa The European Cosmetic, Tioletry, and Perfumery Association 欧洲化妆品、盥沐品和香料协会CTFA Cosmetic, Toiletry, and Fragrance Association 化妆品、盥沐品和芳香品协会 DBM Dibutyl maleate 马来酸二丁酯 D&C Drug and Cosmetic 药品和化妆品 DEA Diethanolamine 二乙醇胺 DEDM Diethylol Dimethyl 二羟乙基二甲基 DIBA Dihydroxyisobutylamine 二羟基异丁胺 DIPA Diisopropaanolamine 二异丙醇胺 DM Dimethyl 二甲基 DMAPA Dimethyl Amionopropylamine 二甲基氨丙基胺 DMDM Dimethylol Dimethyl 二甲羟基二甲基 DMHF Dimethyl Hydantoin Formaldehyde Resin 二甲基乙内酰脲甲醛树脂 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 脱氧核糖核酸 DVB Divinylbenzene 二乙烯苯 EDTA 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乙二胺四乙酸 EDTHP Ethylenediamine Tetrahydroxy Propylene 乙二胺四羟丙烯 EEC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欧洲经济委员会 EINECS European Inventory of Existing Commercial Chemical Substances 《现行贸易化学物质欧洲目

溶剂概述和溶剂效应

溶剂概述和溶剂效应 摘要:对化学反应中溶剂的种类和作用做概述,以及溶剂效应在紫外,荧光,红外,核磁波谱和液相色谱中的作用。 关键词:溶剂溶剂效应吸收光谱液相色谱 1,溶剂 1.1溶剂的定义 溶剂是一种可以溶化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的液体,继而成为溶液,最常用的溶剂是水。 1.2溶剂的分类 溶剂按化学组成分为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 有机溶剂是一大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分子量不大,常温下呈液态。有机溶剂包括多类物质,如链烷烃、烯烃、醇、醛、胺、酯、醚、酮、芳香烃、氢化烃、萜烯烃、卤代烃、杂环化物、含氮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等等,多数对人体有一定毒性。(本文主要概述有机溶剂在化学反应以及波谱中的应用) 2,溶剂效应 2.1溶剂效应的定义 溶剂效应是指溶剂对于反应速率,平衡甚至反应机理的影响。溶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常数 的影响依赖于溶剂化反应分子和相应溶剂化过渡态的相对稳定性。 2.2溶剂效应在紫外,荧光,红外,核磁中的应用 2.2.1溶剂效应在紫外吸收光谱中的应用[5] 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的吸收带波长和吸收强度,与所采用的溶剂有密切关系。通常,溶 剂的极性可以引起谱带形状的变化。一般在气态或者非极性溶剂(如正己烷)中,尚能观察 到振动跃迁的精细结构。但是改为极性溶剂后,由于溶剂与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增强,使谱 带的精细结构变得模糊,以至完全消失成为平滑的吸收谱带。这一现象称为溶剂效应。例如, 苯酚在正庚烷溶液中显示振动跃迁的精细结构,而在乙醇溶液中,苯酚的吸收带几乎变得平 滑的曲线,如图所示

2.2.1.1溶剂极性对n→π*跃迁谱带的影响[2] n→π*跃迁的吸收谱带随溶剂的极性的增大而向蓝移。一般来说,从以环己烷为溶剂改为以乙醇为溶剂,会使该谱带蓝移7nm:如改为以极性更大的水为溶剂,则将蓝移8nm。增大溶剂的极性会使n→π*跃迁吸收谱带蓝移的原因如下: 会发生n→π*跃迁的分子,都含有非键电子。例如C=O在基态时碳氧键极化成Cδ+=Oδ-,当n电子跃迁到π*分子轨道时,氧的电子转移到碳上,使得羰基的激发态的极性减小,即Cδ+=Oδ-(基态)→C=O (激发态)。所以,与极性溶剂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强度基态大于激发态。被极性溶剂稳定而下降的能量也是基态大于激发态。跃迁能量增加而发生吸收峰蓝移,如图2所示;溶剂对n→π*跃迁的另一个影响是形成氢键,例如羰基与极性溶剂发生氢键缔合的作用程度,极性强的基态大于极性弱的激发态,致使基态的能级的能量下降较大,而激发态能级的能量下降较小,使吸收峰蓝移。 2.2.1.2溶剂极性对π→π*跃迁谱带的影响[2] π→π*跃迁的吸收谱带随溶剂极性的增大而向红移。一般来说,从以环烷烃为溶剂改为以乙醇为溶剂,会使该谱带红移10 20nm.增大溶剂的极性引起π→π*跃迁的吸收谱带红移的原因如下。大多数会发生π→π*跃迁的分子,其激发态的极性总是比基态的极性大,因而激发态与极性溶剂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降低其能量的强度,要比极性小的基态与极性溶剂发生作用降低的能量大。也就是说,在极性溶剂的作用下,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别变小了,因而要实现这一跃迁所需要的能量相应地小了,故引起吸收峰红移,2图可以加以说明。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小窍门—有机化学知识的应用 摘要: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小麻烦,但是运用学过的有机化学知识就可以迎刃而解,比如说指甲油,油渍,圆珠笔印记等的清洗,还有冬天手皲裂可以用甘油。诸如此类的小问题却很恼人,我们能够巧妙的利用有机化学排忧解难。 关键词:酒精甘油蛋白质相似相溶原理 内容: 1.布伞和绸布伞溅上泥水以后,要张开晾干,然后用软刷子沾酒精溶液洗刷;深色布伞应用刷子蘸浓茶水或常青藤茶水洗刷,花色布伞用氨水洗刷,可保持其原有的色泽。布伞切忌用汽油、煤油、丙酮和其他有机溶剂洗刷。 2.维生素C治疗口腔溃疡。如果嘴里有溃疡,就用维生素C贴在溃疡处,等它融化,溃疡基本就好了。 3.鸡蛋清巧粘玻璃或瓷器:用棉棒蘸取少量蛋清(做菜后鸡蛋壳内剩下的就够用了),涂抹要粘和的两块玻璃的边缘,将两块玻璃用力挤压在一起,放置24小时即可粘牢。同样适用于部分摔掉的瓷器。 4.高烧患者除药物治疗外,最简易、有效、安全的降温方法就是用25%-50%酒精擦浴的降温方法。用酒精擦洗患者皮肤时,不仅可刺激高烧患者的皮肤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散热能力;还由于其具有挥发性,可吸收并带走大量的热量,

使体温下降、症状缓解。具体方法是:将纱布或柔软的小毛巾用酒精蘸湿,拧至半干轻轻擦拭患者的颈部、胸部、腋下、四肢和手脚心。擦浴用酒精浓度不可过高,否则大面积地使用高浓度的酒精可刺激皮肤,吸收表皮大量的水分 5.毛巾使用久了,会散发一种怪味而且发粘。通常人们习惯用肥皂洗涤,这种有机化学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反而越洗越粘。此时,可用浓盐水搓洗(一条毛巾可放一小勺细盐),然后用温水烫一下再搓洗,最后用清水洗净。这样,毛巾就没有怪味,也不发粘。还有,擦脸毛巾用久想恢复到柔软的样子,最好的办法是用水加洗衣粉用锅煮三十分钟即可。 6.一般洗甲水,特别是劣质洗甲水的成分就是丙酮.常涂指甲油对指甲健康不利,所以,每天晚上都要清洗指甲油,缩短它待在指甲上的时间,让指甲能透口气,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指甲油对身体的伤害。那么,怎样能有效又安全地清洗指甲油呢?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洗甲水。当洗甲水中含有丙酮成分时,它会让指甲表面的角质层因干燥而变得粗糙及脆弱。清洗指甲油时,只要让洗甲水浸透化妆棉上一个甲面大小的地方就够了。洗甲水不能用来猛擦指甲。尤其是那些洗甲功效比较显著的产品,用它猛擦甲面,会使甲面变得黯淡、无光泽。正确的做法是,将蘸了洗甲水的化妆棉压在指甲上5秒钟,指甲油自然就脱落了。如果仍未清除,可以再做一次。

有机化学中常见缩写

Ac Acetyl 乙酰基 DMAP 4-dimethylaminopyridine 4-二甲氨基吡啶 acac Acetylacetonate 乙酰丙酮基 DME dimethoxyethane 二甲醚 AIBN Azo-bis-isobutryonitrile 2,2'-二偶氮异丁腈 DMF N,N'-dimethylformamide 二甲基甲酰胺 aq. Aqueous 水溶液 dppf bis (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 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 9-BBN 9-borabicyclo[3.3.1]nonane 9-硼二环[3.3.1]壬烷 dppp 1,3-bis (diphenylphosphino)propane 1,3-双(二苯基膦基)丙烷 BINAP (2R,3S)-2,2’-bis (diphenylphosphino)-1,1’-binaphthyl (2R,3S)-2.2'-二苯膦-1.1'-联萘亦简称为联二萘磷 BINAP是日本名古屋大学的Noyori(2001年诺贝尔奖)发展的一类不对称合成催化剂dvb Divinylbenzene 二乙烯苯 Bn Benzyl 苄基 e- Electrolysis 电解 BOC t-butoxycarbonyl 叔丁氧羰基(常用于氨基酸氨基的保护 ) %ee % enantiomeric excess 对映体过量百分比(不对称合成术语) %de % diasteromeric excess 非对映体过量百分比(不对称合成术语 ) Bpy (Bipy) 2,2’-bipyridyl 2,2'-联吡啶 EDA (en) ethylenediamine 乙二胺 Bu n-butyl 正丁基 EDTA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Bz Benzoyl 苯甲酰基 EE 1-ethoxyethyl 乙氧基乙基 c- Cyclo 环- Et Ethyl 乙基 FMN Flavin mononucleotide 黄素单核苷酸 CAN Ceric ammonium nitrate 硝酸铈铵 Cat. Catalytic 催化 Fp flash point 闪点 CBz Carbobenzyloxy 苄氧羰基 FVP Flash vacuum pyrolysis 闪式真实热解法 h hours 小时 Min Minute 分钟 hv Irradiation with light 光照

浅谈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515447555.html, 浅谈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 作者:冯高峰刘福建 来源:《文理导航》2017年第29期 【摘要】结合《有机化学》教学现状,本文通过教学内容、模式以及讲授方法对化学专业学生《有机化学》的教学提出建议,力求改善大学生教育的不足,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将来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改革;讲授方法 《有机化学》是化学专业学生必修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的成果与否对学生专业体系的形成和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有重要影响。在大多数有机化学教学的课堂上,都是班级授课制,主要的教学方式一般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很难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该种方式教师授课时也比较累,学生也需要靠死记硬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掌握知识,对其理解不够透彻。如何使学生更快的学会学习,怎样的有机化学课堂会更加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怎么样的教学方式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本文重点从教学现状、教学内容及模式和讲授方法对以上问题进行简单阐述。 一、教学现状 学生刚从高中进入大学学习,适应了高中时一个知识点分成好几节课进行传授的授课方式,同样是教师主导,但高中时期,学习的有机化学内容相对较少,难度较小,同时还会在课外通过完成练习册的形式加深理解,因此学生理解问题相对容易。而大学时期,教师讲解速度较快,学习内容较多,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并不多,课后,许多学生也不愿意花时间在巩固练习上,易导致上课听不懂,考试不会做的情况。 二、教学内容与模式选择的原则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在选择教材内容的时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教材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要和实验相结合,加深学生的印象。 1.无论是哪门学科,都要有科学性,这是教学的前提条件。有机化学更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它与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有机化学的课程设置应当体现科学性,有机化学涉及了多种类型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及其反应机理,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将“化合物——反应——机理”这三方面科学、系统地融入到教学中。

学习参考: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

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 电子效应是影响有机化合物反应活性和反应规律的重要因素之一,深入理解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可以对有机化学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方向发展。 电子效应包括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有时三种效应同时存在,表现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 一、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 ) 诱导效应是电子效应的一种,是由路易斯(Lewis )首先提出。路易斯认为,对于有机化合物,诱导效应是由一个电负性较强的原子X 取代了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后,在C -X 键上产生一个极性分布,这个极性分布通过电性诱导作用,在分子中其它键上引起一系列的极性变化,结果在整个分子中产生一个向着X 原子方向的较大范围的电子运动,这种电子运动称为诱导效应: C δ- 电负性比碳弱的元素原子也可以在分子中引起一系列的极性变化,只是所产生的诱导效应的方向刚好相反。 诱导效应是指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一个基团或原子后,由于原子的电负性差异,导致σ键电子的移动,使分子中的电子云密度分布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不但发生在直接相连的部分,也可以影响到不直接相连的部分。这种因某一原子或基团的极性而引起电子沿碳链向某一方向移动的效应,称为诱导效应。 如氯丙烷分子中,取代在碳上的氯原子的电负性较强, C -Cl 键产生偶极,使与氯原子连接的第一个碳原子(α-碳原子)产生部分正电荷(δ+),也使第二个碳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第三个碳原子带有更少的正电荷,依次影响下去。这种影响的特征是沿着碳链传递,并随着碳链的增长而迅速减弱或消失,一般传递到第三个碳原子就可忽略不计。诱导效应是一种静电作用,共用电子并不能完全转移到另一原子,只是电子云密度分布发生变化,亦即键的极性发生变化。 δ + δ+ δ+ δ- CH 3—CH 2—CH 2→Cl 1.静态诱导效应(I s ) 诱导效应分为静态诱导效应和动态诱导效应。静态诱导效应是由分子本身结构决定的,是分子本身所固有的极化效应,与由极性溶剂或反应试剂等产生的外电场无关。 ⑴ –I 效应和+I 效应 静态诱导效应通常采用烷烃H -CR 3上的氢作为比较标准,规定其为0。如果用电负性较碳原子大的X 取代了H -CR 3中的氢原子后,化合物X -CR 3中-CR 3部分的电子云密度比在H -CR 3中小,X 叫做吸电子基团。由吸电子基团引起的诱导效应,叫做吸电子诱导效应,用-I 表示。如果用电负性较碳原子小的Y 取代了H -CR 3中的氢原子,化合物Y -CR 3中-CR 3部分的电子云密度比在H -CR 3中大,Y 叫做给电子基团。由给电子基团引起的诱导效应,叫做给电子诱导效应,用+I 表示。

有机化学中常见缩写

Ac Acetyl乙酰基 DMAP4-dimethylaminopyridine4-二甲氨基吡啶 acac Acetylacetonate乙酰丙酮基 DME dimethoxyethane二甲醚 AIBN Azo-bis-isobutryonitrile2,2'-二偶氮异丁腈 DMF N,N'-dimethylformamide二甲基甲酰胺 aq.Aqueous水溶液 dppf bis(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 9-BBN9-borabicyclo[3.3.1]nonane9-硼二环[3.3.1]壬烷 dppp1,3-bis(diphenylphosphino)propane1,3-双(二苯基膦基)丙烷BINAP(2R,3S)-2,2’-bis(diphenylphosphino)-1,1’-binaphthyl (2R,3S)-2.2'-二苯膦-1.1'-联萘亦简称为联二萘磷 BINAP是日本名古屋大学的Noyori(2001年诺贝尔奖)发展的一类不对称合成催化剂dvb Divinylbenzene二乙烯苯 Bn Benzyl苄基 e-Electrolysis电解 BOC t-butoxycarbonyl叔丁氧羰基(常用于氨基酸氨基的保护 ) %ee%enantiomeric excess对映体过量百分比(不对称合成术语) %de%diasteromeric excess非对映体过量百分比(不对称合成术语 )

Bpy(Bipy)2,2’-bipyridyl2,2'-联吡啶 EDA(en)ethylenediamine乙二胺 Bu n-butyl正丁基 EDTA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乙二胺四乙酸二钠Bz Benzoyl苯甲酰基 EE1-ethoxyethyl乙氧基乙基 c-Cyclo环- Et Ethyl乙基 FMN Flavin mononucleotide黄素单核苷酸 CAN Ceric ammonium nitrate硝酸铈铵 Cat.Catalytic催化 Fp flash point闪点 CBz Carbobenzyloxy苄氧羰基 FVP Flash vacuum pyrolysis闪式真实热解法 h hours小时 Min Minute分钟 hv Irradiation with light光照 COT1,3,5-cyclooctatrienyl1,3,5-环辛四烯 1,5-HD1,5-hexadienyl1,5-己二烯 Cp Cyclopentadienyl环戊二烯基 HMPA Hexamethylphosphoramide六甲基磷酸三胺

[过程,教学]浅谈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浅谈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有机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分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紧密相连,同时也与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国防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学科密切相关。作为高校化工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材料学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有机化学涉及内容繁多,包括多种有机物质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典型反应机理及相关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无所适从,在面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时不知从何着手,渐渐产生排斥心理,在学习上变得松懈、被动。 有机化学课程是高校化学及相关专业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对后继课程的学习,为了保证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现将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1结构决定性质 有机化学涉及的化合物很多,而且每一个化合物中的官能团也很多,有的是一个,二个,三个乃至更多,各种反应千差万别。许多同学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不知道如何入手?有些同学单纯的去记反应,这样记忆力在好的学生也不能把有机化学中的几百个甚至几千个反应都记住。即使记住了,还有搞混淆的情况存在! 在讲授每一类化合物(这类分子里只有一个官能团)的化学性质时,首先对它的结构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对某一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得知该类化合物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例如在讲到醛酮的化学性质时我们首先来分析它的结构:羰基氧上有孤对电子可以与质子结合,所以它有弱碱性;羰基碳由于氧的电负性比碳大使得羰基碳具有电正性,因而可以与亲电试剂结合,发生亲核取代反应;醛氢由于直接与羰基相连可以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氢由于羰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使得-氢具有弱酸性,可以被碱夺去形成碳负离子,进而作为亲核试剂发生反应。这样学生就可以把醛酮可能发生的反应记住了,而不用单纯的去背反应了。 单一官能团的性质讲清楚了,当讲到含有多官能团化合物时,单一官能团所引发的反应就不用再讲了,只要将两个官能团结合在一起所引起的新的反应讲一下就可以了。这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时只要刻意的去记住某些化合物的某些特殊反应和特殊性质就可以了,这样学起有机化学就轻松多了。 2通过提问式教学来引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由于有机化学内容涉及面相当广泛,对每一问题要求学生理解,单靠任课教师的讲解学生未必理解得很透彻。采用提问式教学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主动思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首先给出对学生一些实验事实,让学生从事实中发现问题,进而有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来解决。如烯烃与卤素加成反应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首先给出学生这样一个反应事实,然后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烯烃与卤化氢加成的碳正离子中间体历程来解释。解释不了?学生就要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样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不单单停留在反应方程式的表面,更加深了对反应机理的理解。并可以把这一理论进行扩展,在其他章节的学习中进行应用。这样教师在讲解其他的亲电加成反应时就会轻松多了。 3采用对比迁移式教学手段节省课时;采用课后作业的形式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

溶剂对有机化学反应的影响

溶剂对有机化学反应的影Ⅱ向 摘要介绍1溶剂对反应速率反应历程竞争反应产物比例和选择性的影 在有机化学中,大多数反应是在溶剂中进行的,溶剂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合成中如何有效的使用溶剂,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般可以把溶剂分为 质子溶剂、极性非质子溶剂非极性非质子溶剂三种。同一反应使用不同的溶剂,反应效果相差 甚大。例如,1一溴辛烷和氰化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但是如果简单地把1 溴辛烷和氰化铺的水溶液混在一起,既使于100 C回流两个星期也不反应。这是因为溴代烷不溶于水,底钧不能 接触试剂,因而不发生反应}如果用醇类做溶剂,反应虽可以进行,但反应速率很慢,产率低;若改用DMF作溶剂.其反应速度比以醇作溶剂时快10 倍。可见溶剂,对反应速率有很大影响。 不仅如此,溶剂对反应历程、竞争反应产物比例立体化学选择性也有很大的影响。 l 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1 溶剂对离解反应的影响 当化合物在溶剂中溶解时,溶剂和溶质之间就会产生持殊的作用力,这些作用力包括:库 仑引力、色散力感应力、氢键和电荷的传递作用等。不同的溶剂知溶质之间产生的作用力也有 区别,由于这些作用力的存在,使溶质改变原来的状态成为溶液对于在溶剂中进行的反应,溶剂的改变,必然强烈地影响反应物和过渡态的稳定性,强烈地影响反应过程和反应速度.影响反应的活化能。 在所有涉及离子的反应中,极性溶剂对参与反应的离子都有很大的稳定化作用。溶剂的离 子化能力主要决定于质子溶剂的给质子能力和极性非质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在气相中没有溶 剂的离子反应是高度活泼的,反应一般按自由基历程进行。例如:在气相中,HC1离解为自由基只需要430.95kJ/tool,离解为离子需要1393.27kJ/tool,而HC1在极性溶剂中极易离解。又如叔丁基溴在溶液中离子化疑需要83.68kJ/tool的能量.而在气相中离子化则需要836.8kJ/ mol的能量,二者相差10倍。由于极性溶剂如水和乙醇能有效地溶剂化和稳定化离子,因此能 降低离解反应的活化能,促进离解反应的进行。而在非极性溶剂如苯和环已烷中离子不能很好的溶剂化,因此离解反应需要较大的活化能。因而阻碍离解反应的进行。 1.2 溶剂对取代反应速率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效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根据溶剂效应理论概述如下:①对过渡态涉及电荷 的产生与集中的反应,提高溶剂的极性将促进反应的进行;②对过渡态涉及电荷的消失与分散 的反应,提高溶剂极性将压抑反应的进行。 对于按s l历程进行的反应,增加溶剂的极性和离子化能力(如使用质子溶剂)反应速度 显著增大。因为溶剂的极性有利于碳正离子的形成,溶剂极性越大,电离作用越大,对反应越有利。 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进行的s l反应,反应速度较慢.因为反应中的碳正离子形成时,需 要吸电子溶剂的“帮助”才能使c—x键异裂,而极性非质子溶剂是给电子的,无助于反应物的价键的异裂,因而影响s 1反应的反应速率。 对于按s 2历程进行的反应有三种情况:在第l类中.反应物和产物的电荷相等,但在过 渡态时有电荷分散.溶剂极性对反应速度有微小的影响,降低溶剂极性对反应略微有利。在第 类中,由中性反应物变为离子型产物.过渡态中有电荷产生.溶剂极性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极 性越强,对反应越有利。在第1V类中,电荷变化情况与第1I类相反,溶剂的极性使反应速度减 小,极性越大.对反应越不利 对于亲电取代反应.s 1历程为离子型历程,中间体为负离子。溶剂的极性有利于碳负离子 的形成,所以增加溶剂极性或离子化强度能使反应加速。二级历程不涉及离子.溶剂对se2(前

(浙江选考)2017高考化学 第16题 有机化学与生活

第16题:有机化学与生活 满分:70分 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C7H8O含有苯环且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B. 乙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发生了氧化反应 C. 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D. 乙酸乙酯少量乙酸杂质可加饱和NaOH溶液后经分液除去 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个苯环上已经连有-CH3、-CH2CH3、-OH三种基团,如果在苯环上再连接一个-CH3,其同分异构体有16种 B. 裂化汽油可用于萃取溴水中的溴 C. 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方法是加入新制生石灰,经过滤后即得乙醇 D.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杂质,可加入足量烧碱溶液,通过分液即得乙酸乙酯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够燃烧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 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C、易溶于汽油、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D、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4.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B.汽油、乙烯均为石油分馏产品 C.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硝基苯和苯 D.有机化合物都能燃烧 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的液化过程为物理过程 B.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 C.酸性高锰酸钾可以氧化苯和甲烷 D.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 6.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淀粉、油脂、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 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 聚乙烯、苯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 硝基苯分子中苯环上的一个H被—C4H9取代后形成的有机物共有9种 7.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乙醇 B.己烷(C6H14)有四种同分异构体 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8.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B.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和蔗糖互称同系物 B. 蔗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 C. 光导纤维、聚乙烯、油脂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常用有机化学试剂缩写和中英文对照

AMP Aminomethyl Propanol 氨甲基丙醇 AMPD Aminomethyl Propanediol 氨甲基丙二醇 BHA Butylated Hydroxyanisole 丁基化羟基茴香醚 BHT 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丁基化羟基甲苯 CAS 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化学文摘》服务 CD Completely Denatred 完全变性 CFR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U.S.) (美国)《联邦法典》 CHDM Cyclohexanedimethanol 环六烷二甲醇 CI Colour Index 染料索引 Colipa The European Cosmetic, Tioletry, and Perfumery Association 欧洲化妆品、盥沐品和香料协会CTFA Cosmetic, Toiletry, and Fragrance Association 化妆品、盥沐品和芳香品协会 DBM Dibutyl maleate 马来酸二丁酯 D&C Drug and Cosmetic 药品和化妆品 DEA Diethanolamine 二乙醇胺 DEDM Diethylol Dimethyl 二羟乙基二甲基 DIBA Dihydroxyisobutylamine 二羟基异丁胺 DIPA Diisopropaanolamine 二异丙醇胺 DM Dimethyl 二甲基 DMAPA Dimethyl Amionopropylamine 二甲基氨丙基胺 DMDM Dimethylol Dimethyl 二甲羟基二甲基 DMHF Dimethyl Hydantoin Formaldehyde Resin 二甲基乙内酰脲甲醛树脂 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 脱氧核糖核酸 DVB Divinylbenzene 二乙烯苯 EDTA 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乙二胺四乙酸 EDTHP Ethylenediamine Tetrahydroxy Propylene 乙二胺四羟丙烯 EEC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欧洲经济委员会 EINECS European Inventory of Existing Commercial Chemical Substances 《现行贸易化学物质欧洲目录》 ELINCS European List of Notified Chemical Substances 《欧洲申报化学物质名录》 EU European Union 欧洲共同体

浅谈中职有机化学课程改革的“加”“减”法

浅谈中职有机化学课程改革的“加”“减”法-中专中职论 文 浅谈中职有机化学课程改革的“加”“减”法 文/张新胜庞芬只 摘要:本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中职有机化学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提出构建与中职学校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密切校企协作,探索具有中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中职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医药产业一直是国家和苏州市规划发展的重点产业。2013年的统计报告显示,医药产业已成为苏州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的经济支撑。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必然带来人才需求的增长。为了与经济建设的发展相适应,同时与苏州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笔者在学院的领导下,在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在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课程改革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 中职药剂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药剂专业技术,具有从事医药工程岗位工作的操作能力,能够适应生产、经营、管理一线要求的技能型、操作型初级专业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三个。 一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课程改革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理实一体化教学工作还不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进。二是实验、实训条件与生产企业有一定差距,设备类型及先进性均需进一步完善。三是该专业师资不足,专业教师职称结构失衡,青年教师中具备生产实践经验的较少,双师型教师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二、有机化学专业课改措施 从2013年至今,笔者学校对有机化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以下六点改进措施,力求通过课程改革,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1.以“够用”为度,增加实用的教学内容,减少不必要的理论知识 笔者学校根据课改“16字方针”(德育为先、因材施教、贴近企业、突出能力),在专业课程大纲、教学目标及专业课校本教材的选用上首先进行改革。专业课程大纲设置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广泛调研,使开设的课程能满足企业岗位知识、技能的要求,又使学生具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经过两年的摸索,将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分为四大块:基础内容,专业相关内容,人文和社会科学相关内容,实验及实践内容。 教材是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没有创新的教材,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会困难重重。传统教材有严重本科化的痕迹,对技校学生来说知识太难、太深,内容太多。学生拿着厚厚的教材一筹莫展,严重影响了学习的兴趣,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在课程改革中,笔者学校对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够用”为度,减少不必要的理论知识,将学习内容更为实用作为目标。在实践中,通过校本教材逐步实现这一目标。校本教材中精简和更新了教学内容,进行了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按照内容少而精、增加学生自主性的原则,根据课程的特点,在精、新、易懂上做文章。还以实施实验选修和设计为切入点,推动教学改革,完善以技能培养为主线的课程结构。 2.增加实践性课程,减少理论授课时间 实验室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笔者学校加

有机化学中用来研究反应机理的方法

有机反应机制的研究方法 有机化学中用来解释反应机理的传统方法主要集中在Kinetics和Dynamics两方面,即理解势能面、深入研究分子运动和碰撞、测定活化参数、测定速率常数、确定某个反应机理中一系列化学步骤的顺序、确定反应限速步骤和决速步骤。 研究机理的关键目的是反应机理知识可以对如何在原子或分子水平上操纵物质给出最快速的洞察,而不是依靠运气来获得偶然性的变化从而获得想要的结果。由于动力学在辨别机理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动力学是整个有机反应机理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 传统的反应机理研究方法除了动力学分析之外,还有同位素效应、结构-功能分析等。这些都是研究有机反应机理的标准实验工具,然后实验化学家可以根据其想象力和化学创造性,设计出一些完全不同于之前出现过的研究方法。因此,本文总结了一些最为常见的方法。首先分析最简单的实验,例如产物和中间体的鉴定。但也会分析一些更为微妙、精细的实验,如交叉和同位素置乱(cross-over and isotope scrambling)实验。 1.改变反应物结构以转变或捕获预想的中间体 有时可以通过合成一种类似于所研究的反应物的新反应物来破译中间体的性质,但是这需要所预测的中间体能以一种可预想的方式进行反应。没有标准的方式来处理这一类实验,所以实验者必须根据具体实验情况来设计实验。下面以酶反应作为此方法的应用实例。 Lin[1]等人设计了一种转变中间体的方法。扁桃酸消旋化酶可使扁

桃酸根离子的对映体(2-羟基苯甲酸)互换。位于羧酸跟α位的碳负离子被认为是中间体。为了测试此中间体是否存在,作者合成设计了扁桃酸跟离子的类似物i,并用酶对其进行了外消旋化。其过程是首先形成碳负离子,然后经过溴化物的1,6-消除,最后经过互变异构化,分离得到产物ii。此结果支持了在扁桃酸根离子路径中碳负离子中间体iii的存在。 2.捕获实验和竞争实验 鉴定中间体的一种常见方法是通过加入额外的试剂来捕获中间体。目前存在着几种自由基不伙计,许多好的亲核试剂是半衰期很短的亲电试剂(如碳正离子)的可行的捕获剂。必须以自己的化学知识来设计捕获中间体(如碳正离子、卡宾等)的捕获剂。但是活泼中间体的半衰期很短,所以捕获剂必须是具有很高的活性,并能与活泼中间体的标准反应路径进行竞争。同样,因为捕获反应是典型的双分子反应,所以要求捕获剂具有高的浓度。另外,还可以将捕获剂与反应物共价结合,以便更容易地捕获活泼中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