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放射生物学(冯炎)

临床放射生物学(冯炎)

临床放射生物学(冯炎)

放射生物学课件

临床放射生物学分次照射中的生物因素4R

放射治疗中的分次照射 分次照射的治疗模式是以时间—剂量因子对生物效应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为基础的,通过调整每次照射的时间间隔和照射剂量,达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并最大限度的杀灭肿瘤组织,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放射治疗中的分次照射 放射治疗从一开始基本就是一种分次治疗的模式: ?1896年1月29日芝加哥报道开始为一位乳腺癌病人进行了每天一次,共18次的治疗。?第一例单纯采用放射治疗治愈的肿瘤病人是一位49岁的患鼻根部基底细胞癌的妇女。治疗开始于1899年7月4日共照射了99次。治疗30年后也没发现有残余病灶的证据,说明完全治愈了。

放射治疗中的分次照射?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以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次照射治疗方法(每周5次,每次2Gy)已被认为是标准方法。?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基本上符合大多数情况下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对射线反应差异的客观规律,起到了保护正常组织和保证一定肿瘤细胞群杀灭率的作用。

分次照射中的生物因素(4R)?放射损伤的修复(R epair of radiation damage) ?再群体化(R epopulation) ?细胞周期的再分布(R edistribution within the cell cycle) ?乏氧细胞的再氧化(R e-oxygenation of hypoxia cel

(一)放射损伤的修复 (R epair of radiation damage) 1.细胞的放射损伤 ?任何活体组织及细胞都会有其耐受剂量,人体正常组织也不例外,当肿瘤致死剂量超过了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时,治愈肿瘤将会使正常组织出现不可接受的放射损伤。 ?放射损伤的关键靶是DNA,造成DNA链的断裂(SSB和DSB) ?放射损伤概括为亚致死性损伤·潜在致死性损伤和致死性损伤

肿瘤放射生物学期末复习

肿瘤放射生物学 一、名解 1、核反应:指在具有一定能量的粒子轰击下,入射粒子(或原子核)与原子核(称靶核)碰撞导致原子核状态发生变化或形成新核的过程。 2、核衰变:原子核自发射出某种粒子而变为另一种核的过程。 3、半衰期:放射性核素衰变其原有核素一半所需的时间。 4、原初效应:指从照射之时起到在细胞学上观察到可见损伤的这段时间内,在细胞中进行着辐射损伤的原初和强化过程。 5、继发效应:是指在原发作用发生的基础上,因原发作用形成的各种活性基团不断攻击生命大分子,导致生物显微结构的破坏,继而发生一系列生物学、生物化学的损伤效应。 6、直接作用:电离辐射的能量直接沉积于生物大分子,引起生物大分子的电离和激发,破坏机体的核酸、蛋白质、酶等具有生命功能的物质,这种直接由射线造成的生物大分子损伤效应称为直接作用。 7、间接作用:电离辐射首先作用于水,使水分子产生一系列原初辐射分解产物(H·,OH·,水合电子等),再作用于生物大分子引起后者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8、确定性效应:指发生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随着电离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生物效应。这种生物效应存在剂量阈值,只要照射剂量达到或超过剂量阈值效应肯定发生。 9、随机性效应:指生物效应的发生概率(而不是其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有关的生物效应。这种效应在个别细胞损伤(主要是突变)时即可出现,不存在剂量阈值。 10、辐射旁效应:电离辐射引起受照细胞损伤或功能激活,产生的损

伤或激活信号可导致其共同培养的未受照射细胞产生同样的损伤或 激活效应,称辐射旁效应。 11、十日法规:对育龄妇女下腹部的X射线检查都应当在月经周期第1天算起的10天内进行,以避免对妊娠子宫的照射 12、复制叉:DNA在复制时复制区域的双螺旋解开所产生的两条单链和尚未解开的双螺旋形成的“Y”形区。 13、半保留复制:一个DNA分子可复制成两个DNA分子,新合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每个子代DNA 中有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链,这种合成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14、分子交联:生物大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发生互相连结,电离辐射作用后,可通过自由基的作用,产生DNA-DNA交联、DNA-蛋白质交联。导致DNA正常分子结构的破坏。 15、亚致死损伤修复:将预定的照射剂量分次给予,生物效应明显减轻,表明在两次照射间隔中细胞有所修复,这种修复称作SLDR 16、潜在致死损伤修复:照射后改变细胞所处的状态和环境,如延长接种或给予不良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均能提高存活率。 17、损伤的“耐受”:DNA分子的损伤有时不能立即修复。特别是在复制已经开始,而损伤又在复制叉附近时,细胞会通过另一些机制,使复制能进行下去,待复制完成后,再通过某种机制修复残留的损伤。复制时损伤并未消除,故称“耐受”。 18、原癌基因:在正常细胞内,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的重要基因,当受到物理、化学、病毒等生物因素作用被活化而失调时,才会导致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

临床放射生物学基础

临床放射生物学基础 临床放射生物学是研究电离辐射对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效应以及研究这两类组织被射线作用后所引起的生物反应的一门学科。它是放射肿瘤学的四大支柱(肿瘤学、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和放射治疗学)之一,因此从事肿瘤放射治疗的医生必须掌握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物理和化学基础 第一节线性能量传递 一、概念 线性能量传递(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是指射线在行径轨迹上,单位长度的能量转换。单位是KeV/um。注意,LET有两层含义,其物理学含义为带电粒子穿行介质时能量的损失即阻止本领,而LET的生物学含义则强调带电粒子穿行介质时能量被介质吸收的线性比率。例如,γ射线在穿过细胞核时,以孤立单个的电离或激发形式将大部分能量沉积在细胞核中,引起DNA损伤,其部分损伤又能够被细胞核中的酶修复,1Gy的吸收剂量相当于产生1000个γ射线轨迹,故γ射线属于低LET;α粒子在穿过细胞核时产生的轨迹少,但每条轨迹的电离强度大,因而产生的损伤大,这种损伤常常累及邻近的多个碱基对,于是损伤难以修复,1Gy的吸收剂量相当于产生4个α粒子轨迹,故α粒子属于高LET。一般认为10KeV/um是高LET和低LET的分界值,LET值<10KeV/um时称低LET射线,如X、γ、β射线,LET 值>10KeV/um时称高LET射线,如中子、质子、α粒子。 二、高LET射线特性 1.物理学特点:高LET存在Bragg峰,即射线进入人体后最初的阶段能量释放(沉积)不明显,到达一定深度后能量突然大量释放形成Bragg峰(即射线在射程前端剂量相对较小,而到射程末端剂量达到最大值),随后深部剂量又迅速跌落。 2.高LET生物效应特点:(1)相对生物效应(RBE)高,致死效应强,细胞生存曲线的陡度加大;(2)氧增强比(OER)小,对乏氧细胞的杀伤力较大;(3)亚致死性损伤的修复能力小,细胞生存曲线无肩部;(4)细胞周期依赖性小,高LET能够杀伤常规放疗欠敏感的G0期和S期细胞。 图01不同LET的细胞存活曲线 如图01所示,1.相等照射剂量的情况下,随着LET值的增加,细胞杀伤作用增强,2.随着LET值的增加,细胞存活曲线变得越来越陡峭,曲线肩部越来越小。 表不同类型和不同能量的电离辐射的传能线密度 辐射类型粒子动能 (MeV) 传能线密度 (keV/μm) 辐射类型 粒子动能 (MeV) 传能线密度 (keV/μm) γ线 1.17~1.33 0.3 中子 4 17 8 0.2 14 12 X线250kVp 2 质子0.95 45 3 0.3 2.0 17 β粒子0.0055 5.5 7.0 12 0.01 4.0 340 0.3 0.1 0.7 α粒子 3.4 130

辐射生物效应-放射生物学 夏寿萱主编 知识点复习

辐射生物学效应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布喇格电离峰P6:粒子的速度控制着能量丧失的速度。快速运动的粒子的电离能力要比慢速运动的小。ɑ粒子质量较大,运动较慢,因此,有足够的时间在短距离内引起较多的电离。当ɑ粒子穿入介质后,随着深度的增加和更多电离事件的发生,能量耗失,粒子运动变慢,而慢速粒子又引起了更多的电离,这样就形成了通常称为的布喇格电离峰。 2.活性氧P24 :从强调O2对机体不利一面的角度出发,将那些较O2的化学性质更为活跃的O2的代谢产物或自由衍生的含氧物质称为活性氧。 3.靶学说P46 :靶学说认为辐射生物效应是由于电离粒子包括电磁波击中了某些分子或细胞内的特定结构(靶)的结果。 4.细胞凋亡P178: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死亡。既包括生理性的程序死亡,又指由外来因素诱发的细胞自杀。 5. 辐射增敏剂P270:主要指那些能够增加机体或细胞的辐射敏感性的化学物质,临床上用于增强射线对肿瘤的杀伤能力。 6.染色体畸变P319:当人员受到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后,在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中早期即可见到染色体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之为染色体畸变。 7.辐射的遗传效应P413:辐射对生物体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的损伤,即诱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可能会在子一代(F1)中表达为各种先天性畸形,而且还会在以后的许多世代中出现,这就是辐射的遗传效应。 8. 水的辐解反应P26:辐射可使水分子分解为·OH和·H两种自由基,这一过程与液相中水分子的自发性电解有着明显区别,因此称为水的辐解反应。 9. 细胞坏死P178:通常是由突然及严重的损伤所造成的细胞意外死亡。 10. 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P28:是指来自放射源的能量或粒子直接作用于溶质分子、并造成结构与功能损伤的过程。 11. 电离辐射的间接作用P28:指的是水的辐解反应产物与溶质分子之间发生的可能导致溶质分子结构变化的各种反应。 12. 氧效应:P12:受照射的生物系统或分子的辐射效应随介质中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氧效应。

放射生物学复习重点

1、名词解释:间期死亡、增殖死亡、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骨痛症候群, 衰变常数、半衰期、氧效应、相对生物学效应; 间期死亡:指细胞受较大剂量(100Gy或更大)照射后,不经有丝分裂,在几个小时内就开始死亡。 增殖死亡:即细胞受照后经历1个或几个有丝分裂周期后,丧失了继续增殖的能力而引起的死亡。 急性放射病:机体在短时间(数秒-数天)内受到大剂量(>1Gy)电离辐射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慢性放射病:指机体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歇受到超当量剂量限值的电离辐射作用,达到一定累计计量后引起多系统损害的全身性疾病,通常以造血组织损伤作为主要表现。 骨痛症候群:受亲骨性核素损伤的病人,出现四肢骨、胸骨、腰椎等部位的疼痛,其特点是疼痛部位不确切,与气候变化无一定关系。 衰变常数λ:每秒衰变的核数为原有放射性核数的几分之几 半衰期T?=0.693/λ:放射性核数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氧效应:受照组织、细胞或者溶液系统,其辐射效应随周围介质中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相对生物学效应:由于各种辐射的品质不同,在相同吸收剂量下,不同辐射的生物效应也是不同的,反映这种差异的量称之为相对生物效应。 2、熟悉哪些是电离辐射(直接、间接),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凡能引起物质的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作用的辐射,均称为电离辐射。(不仅包括粒子辐射,还包括了部分电磁辐射X、γ) 紫外线及能量低于紫外线的电磁辐射都属于非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实质是电磁波,相对于粒子辐射而言的。 3、熟悉传能线密度的概念 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穿行单位路程时,由能量转移小于能量截止值的历次碰撞所造成的能量损失 4、熟悉元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 元素:原子核内具有相同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 核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和能态完全相同的一类原子。 同位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多种核素。 同质异能素:中子数和质子数都相同而仅仅是能量状态不同的两种核素。

临床放射生物学的现状和未来

临床放射生物学的现状和未来 摘要:临床放射生物学是研究射线引起的生物学效应的一门学科,1940年以来,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有关领域内的显著技术进展为放射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泛而精细的手段。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临床放射生物学也取得很大进步,并直接推动放射治疗的进展,提高放射治疗的疗效。关键词:细胞凋亡放射敏感性放射增敏剂 前言:研究放射生物学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放射对肿瘤和正常组织的生物效应,与放射效应相关的因素即规律肿瘤杀灭和正常组织损伤的机制。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和回答,发现和发展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肿瘤的局控率,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本文系统综述了临床放射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包括对放射敏感性的预测,放射治疗效价的修饰措施,放疗中正常组织损伤的防治,新的治疗手段和此学科领域的热点以及对临床放射生物学未来的展望。 临床放射生物学历史 在X射线发现不久,人们开始研究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对放射线产生的各种效应,这些早期的放射生物学工作多侧重于动物实验和组织病理学的研究。 进入五十年代,由于细胞生物学的进步,精确的放射计量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创立了定量地研究细胞放射损伤的方法——细胞存活曲线,发现有关哺乳动物细胞的放射损伤和修复的许多问题及乏氧细胞的放射性抗拒等问题,引起了临床放射治疗中对高LET高能射线、氧和其它放射增敏剂及加温疗法的应用和研究。 六十年代以来,有不少学者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来探讨放射损伤修复及与

DNA单链和双链断裂的关系,这让放射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组学和后基因组学的兴起使生命科学的发展实现了飞跃,从研究思维和研究手段深刻影响了整个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使放射生物学在组织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各方面都有不少系统的理论和精辟的阐述。 1.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一种主动的由基因导向的细胞消亡过程,属于普遍存在的生物学现象,在保持机体内稳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机体的生理过程中,在一定的信号启动下,凋亡相关基因有序地表达,制约着对整体无用或有害细胞的消除,因此这种活动被命名为程序化细胞死亡,简称程控死亡。 1.1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 细胞凋亡不同于细胞坏死,其形态特征是胞体缩小,染色质浓缩成块状,并沿核膜聚积,形成许多固缩的核素片,而细胞器与膜系保持完整,质膜出芽,形成膜包被染色质碎片的凋亡小体。可被周围细胞吞噬清除或排出管腔。细胞坏死的特征则是细胞器肿胀,膜系破坏,整个细胞崩解。由于以上的特征性区别,细胞凋亡不引发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而是静悄悄地死去,就地清除,保持组织的完整性。 1.2细胞凋亡的生化特征 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特征是染色质DNA裂解,裂解发生于核小体联结区,一个或数个核小体从DNA母链裂解,形成小的片段。这一过程受基因调控,为细胞的主动代谢反应,需要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在某些细胞中已证实有Ca2+,

放射生物学复习重点

精心整理 1、名词解释:间期死亡、增殖死亡、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骨痛症候群,衰变常数、半 衰期、氧效应、相对生物学效应; 间期死亡:指细胞受较大剂量(100Gy或更大)照射后,不经有丝分裂,在几个小时内就开始死亡。 增殖死亡:即细胞受照后经历1个或几个有丝分裂周期后,丧失了继续增殖的能力而引起的死亡。 一定 疼 的现象2、 3、 4、 5、 结合能:由若干个核子结合成原子核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叫做该原子核的结合能。 平均结合能: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出的能量叫做该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 原子核的稳定性指标:平均结合能 6、熟悉核衰变的类型及其反应式,会简单计算。 α衰变:X→Y+He+Q主要在重核中发生,由重核原子衰变成轻核原子,释放出氦的原子核。 Β正衰变:X→Y+e++v+Q(e为正电子v为中微子,质子数为0,质量数为0) 原子核中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同时释放出一个正电子 β负衰变:X→Y+e-+v+Q(e为负电子v为中微子,质子数为0,质量数为0) 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负电子

γ衰变:X→Y+γ+Q原因:原子核处于激发态 7、带电粒子;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方式。 带电粒子: 1电离带电粒子通过介质时,直接与介质的原子核的壳层电子碰撞,或者发生静电库仑作用,带电粒子将一部分能量或全部能量传给壳层电子,使壳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这个过程也叫做电离。而这个自由电子和相对应的正离子通常被称为离子对。脱离出原子核束缚的自由电子又可以作为一个带电粒子继续在介质中引起其它原子或分子的电离称为次级电离。 2激发在上述过程中如果壳层电子获得的能量还不够大,不能成为自由电子,而只是从较低的能态跃迁到较高的能态,这个过程称为激发。一个原子经过激发后的状态我们把它叫做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他必定会向稳态跃迁,跃迁时还会放出其它的电磁辐射。 3散射质量很轻的带电粒子在介质中通过时,由于它们和核或核外电子的电场相互作用而产生运 电离辐射可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引起生物分子的电离和激发,大致经过物理、物理化学、化学、生物化学和早期生物学五个阶段造成生物分子的损伤,表现出严重的放射生物学效应。 1自由基(freeradical)独立存在、带有不成对电子(一个或多个)的原子、离子、分子或基团。形成自由基的方式:直接作用、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电离辐射直接引起靶分子电离和激发而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生成生物分子自由基的作用称之为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电离辐射作用于水分子产生的自由基在与生物分子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生成生物分子自由基的作用称之为间接作用。(有加成,抽氢,电子俘获) 10、细胞辐射敏感性的特点。能分辨不同细胞,不同细胞周期辐射敏感性的差异。

放射生物学复习重点

放射生物学复习重点

1、名词解释:间期死亡、增殖死亡、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骨痛症候群, 衰变常数、半衰期、氧效应、相对生物学效应; 间期死亡:指细胞受较大剂量(100Gy或更大)照射后,不经有丝分裂,在几个小时内就开始死亡。 增殖死亡:即细胞受照后经历1个或几个有丝分裂周期后,丧失了继续增殖的能力而引起的死亡。 急性放射病:机体在短时间(数秒-数天)内受到大剂量(>1Gy)电离辐射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慢性放射病:指机体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歇受到超当量剂量限值的电离辐射作用,达到一定累计计量后引起多系统损害的全身性疾病,通常以造血组织损伤作为主要表现。 骨痛症候群:受亲骨性核素损伤的病人,出现四肢骨、胸骨、腰椎等部位的疼痛,其特点是疼痛部位不确切,与气候变化无一定关系。 衰变常数λ:每秒衰变的核数为原有放射性核数的几分之几 半衰期T?=0.693/λ:放射性核数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氧效应:受照组织、细胞或者溶液系统,其辐射效应随周围介质中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相对生物学效应:由于各种辐射的品质不同,在相同吸收剂量下,不同辐射的生物效应也是不同的,反映这种差异的量称之为相对生物效应。 2、熟悉哪些是电离辐射(直接、间接),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凡能引起物质的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作用的辐射,均称为电离辐射。 (不仅包括粒子辐射,还包括了部分电磁辐射X、γ) 紫外线及能量低于紫外线的电磁辐射都属于非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实质是电磁波,相对于粒子辐射而言的。 3、熟悉传能线密度的概念 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穿行单位路程时,由能量转移小于能量截止值的历次碰撞所造成的能量损失 4、熟悉元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 元素:原子核内具有相同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 核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和能态完全相同的一类原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