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物理宇宙的基本结构

上海高考物理宇宙的基本结构
上海高考物理宇宙的基本结构

上海高考物理知识备忘录

宇宙的基本结构

1、地月系

(一)、地球:是一颗直径约为12756km 、质量约为6.0*1024kg 的行星,以约30km/s 的平均速率绕太阳高速旋转。

⑴地球球形的证明:

①船只出海时渐渐没入地平线,最后完全消失在地球的弧线下方。

②人们向南旅行和向北旅行时所见的星空是不同的

③月食时观察到地球投到月球上的影子,正好符合地球与月球两者都是球状时所预期的形状

④1519至1522,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第一次环球航行成功,实践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⑤现代,外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证实地球是球形的

⑵北极星附近的星星经长时间曝光摄得的照片说明什么?

由于地球的自转,星星在天极附近画出美丽的弧线

每隔1h 或15min 观察一次星星。看到星星和月球一样在东方升起,西方落下,不同的星星彼此相对位置不变而成群地穿越天空,而北极星几乎不动,它周围附近的星星环绕着它做圆周运动。

(二)月球:月球走径约为3476km ,质量约为地球的1/81,平均密度几乎和地球地壳的密度相等。1609年伽俐略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望远镜看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⑴从地球上看,我们总是看到同样的一些月海,因此我们推断月球总是以同一个面来对着地球。 ⑵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潮汐

①潮汐现象产生的原因:由于月球对地球同同部分施加不同的万有引力

而产生的

②潮汐:

A 点是离地球最近的点。在这一点上,月球对地表水的引力要大于它对地球其他部位的引力,于是水流向A 点,形成高潮。

B 点是离月球最远的点。在这一点上,月球对地表水的引力要小于它对地球其他部位的引力,加上地球本身的运动,水被抛在其后,这些被抛在身后的水形成另一个高潮。

C 点和

D 点为两个低潮点。

*⑶月球的成因:碰撞论的假说

A B C D 月球

2、恒星和行星

(一)太阳系

⑴太阳: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的直径约为1.4*106km,总质量约为2*1030kg。太阳的能源为:内部的热核反应(轻核聚变)

⑵太阳系的结构:行星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几乎在同一平面内绕太阳公转。距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公转速度越大。

行星的分类:常按照行星离太阳的远近及其结构对行星进行分类

以地球轨道为界,把水星和金星称为地内行星;把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称做地外行星。

根据行星的轨道序列,以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为界,把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称做带内行星;而把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称做带外行星。

根据有无坚硬个壳,把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称类地行星,把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称为类木行星。

(二)恒星

⑴恒星就是象太阳一样本身能发光发热的星球

⑵有一些是3颗、4颗或更多颗恒星聚在一起,称为聚星,如果是十颗以上,甚至成千上万颗星聚在一起,形成一团星,这就是星团

⑶有时侯天空中会突然出现一颗很亮的星,在两三天内会突然变亮几万倍甚至几百万倍,我们称它们为新星

⑷有一种亮度增加得更厉害的恒星,会突然变亮几千万倍甚至几亿倍,这就是超新星

⑸除了恒星之外,还有一种云雾似的天体,称为星云。星云由极其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组成,形状很不规则,如有名的猎户座星云

3、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星系:星系是由宇宙中一大群运动着的恒星、大量的气体和尘埃组成的物质系统。宇宙中的星系估计可达1000亿个以上,银河系就是其中一个。银河系以外的星系统特称为河外星系。

⑴、星系按外形大致分为:旋涡星系、椭圆星系和不规则星系

⑵、银河系是一种旋涡状的星系,太阳处于其中的一个旋臂上。

⑶恒星距离的测量

除太阳外,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大约位于4.3l.y.(光年,光在一真空中运行一个所行进的距离。1l.y.=9.46*1015m)处。

周年视差法:利用地球绕太阳运动的性质来测量恒星的距离。

4、大尺度结构

宇宙:天文学家把所有的空间及其中的万物定义为宇宙。

⑴、星系团:上千个以上的星系构成的大集团叫星系团,直径达上千万光年。

⑵、超星系团:若干个星系团组成的更大的超星系团

⑶、大尺度结构:从更大尺度上看,宇宙中的可见物质分布在一些巨大的空洞周围,呈纤维状态或薄膜状分布,这就是大尺度结构。

⑷宇宙在膨胀

天体的演化

1、恒星的分类(根据恒星的物理特征来分类,用来分类的主要特征是恒星的体积、温度和

亮度)

我们观测到的恒星有超巨星、巨星、主序星、自矮星(像地球一样大小)和中子星(只有几千米到几十千米)

⑴、恒星的颜色和温度

恒星的颜色显示了它的温度,温度较低的恒星,在天空中呈现暗红色。表面温度达55000C 的太阳发出白光。更热的恒星(表面温度高于100000C)则会呈现比太阳稍蓝的颜色。⑵、恒星的亮度

恒星的亮度取决于它的体积、温度以及离地球的距离。

“视星等”:在地球上所见的星体亮度

“绝对星等”:该星体在离地球个标准距离情况下所具有的亮度

“标准距离”:假想把星体放到10秒差距(即32.6光年,秒差距也是天文学上常用的单位,1秒差距等于3.26光年)远的地方,所观察到的视星等就是绝对星等

⑶、恒星的温度和亮度(绝对星等)的关系

天文学家把已经发现

的恒星的温度和亮度建立了

相互关系,称为赫罗图。在赫罗图中,大部分恒星

构成了一个天文学上称为主序对角线,在这个主序对角线中,恒星的亮度越大,说明恒星表面的温度越高。

在赫罗图中处于主序对角线中的恒星称为主序星。现在观测到的恒星中,90%都是主序星(包括太阳),恒星一生中在这个阶段停留时间最长。

2、恒星的演化

恒星演化为分诞生期、存在期、和死亡期

⑴、恒星的寿命

①一颗恒星的寿命取决于它的质量,质量越大,寿命

更短。

②太阳的寿命大约为100亿年,太阳正值“壮年”。

③当恒星变为红色的巨星或超巨星时,就意味着这颗恒星将要度过它光辉的一生了。 ⑵、恒星的演化

恒星的质量(与太阳相比) 5 恒星的寿命(×10亿年) 15 10 0 太阳

小质量的恒星:星云→原恒星→主星序→红巨星→行星状星云→白矮星

大质量的恒星:星云→原恒星→主星序→超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黑洞

随着燃料的耗尽,恒星的核心将开始收缩,而其外层部分则开始膨胀,于是这个恒星就会成为一颗红色的巨星或超星。

小型或中型的恒星,在其膨胀成红巨星之后,其外层部分最终会进太空中,那个被留下来的内核变成一颗白矮星。当白矮星不再发出光芒时,就成为一颗完全死寂的黑矮星。

如果行将就木的巨星或超巨星突然发生爆炸,这种爆炸就会形成超新星,超新星形成后,外层物质会继续扩散到太空中,成为星去的组成部分,这些星支而后会坍缩成为一个新的恒星。由于爆炸的反作用为,超新星中心的物质被进一步压缩,电子也会陷入到原子核内部,与质子结合形成中心,最终成为一颗中子星。

物质的结构

*一、晶体和非晶体(知道)

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⑴、外形:晶体(大多数固体)具有规则的外形、非晶体(玻璃)没有规则的外形

⑵、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全没有一定的熔点

⑶、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力学、热学、电学、光学性质等——是不尽相同的,这种现象称为晶体的各向异性。而非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2、单晶体和多晶体

整个物体就是一个晶体的叫做单晶体。整个物体是同大量不规则排列的小晶体组成的,就叫做多晶体。多晶体的物理性质表现为稳中有各向同性。但多晶体仍有一定的熔点。

二、固体的微观结构

1、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物质是由大量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所组成,分子间

还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复杂,为了处理方便,采用简化的

模型进行研究:假设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作用,且斥

力的有效作用距离比引力小。

2、空间点阵

⑴、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离子)依照一定

的规律在空间整齐地排列,构成“空间点阵”。(固体中分子或原子间距离在零点几纳米左右,相互作用比较明显)

微粒在一定的平衡位置附近不停地做微小的振动。

⑵、晶体的各向异性的解释:在不同的方向上,物质微粒的数目均不同,使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力学性质、导热性、对光的折射率等物理性质都会不同。

三、液体的微观结构

1、液体与固体和气体的区别

(1)、液体和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是流动的。

(2)、液体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而气体的体积可以变化

千万倍;

(3)、液体和固体都很难被压缩;而气体可以很容易的被压

缩;

液体的性质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它与固体一样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压缩,同时又像气体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2、液体的微观结构

跟固体一样,液体分子间的排列也很紧密,分子间的作用力也比较强,在这种分子力的作用下,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做有规则的排列,因此具有一定的体积,且不昴被压缩。但这种区域是不稳定的,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边界、大小随时改变,液体就是由这种不稳定的小区域构成,只在很小区域内表现出一定的规则性而且这种区域还是暂时形成的,大小、边界随时瓦解,再重新组合,宏观液体是由大量暂时形成的小区域组成,而这些小区域又杂乱无章的排布着,使得液体表现出各向同性。非晶体的微观结构跟液体非常类似,非晶体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软化,流动性也逐渐增加,因此,有时把非晶体看作是过冷液体,而固体往往只专指晶体。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 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 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 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 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2 3 24GT r M π=r GM v =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排版版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GAO ZHONG WU LI GONG SHI ZONG JIE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 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r 表示卫星 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 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 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③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2 3 24GT r M π=

最新最全高考物理公式知识点整理

最新最全高考物理公式知识点整理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 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 θ +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1

高考物理必考公式整理

2019年高考物理必考公式整理高中物理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者科学课程相衔接,主旨在于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科学素养,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研究的重点是力学。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必考公式,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物理网一直陪伴您。 一、平抛运动公式总结 1.水平方向速度:Vx=V 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 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 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 角:tg=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y/x=gt/2V 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与的关系为tg=2tg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二、原子和原子核公式总结

1.粒子散射试验结果a)大多数的粒子不发生偏转;(b)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c)极少数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 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 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E初-E末{能级跃迁} 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P63〕} 5.天然放射现象:射线(粒子是氦原子核)、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衰变与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射线是伴随射线和射线产生的〔见第三册P64〕 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7.核能的计算E=mc2{当m的单位用kg时,E的单位为J;当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E单位为uc2;1uc2=931.5MeV}〔见第三册P72〕。 注: (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 (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 (3)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

一、质点的运动 1.1直线运动 1.1.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 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 t 2 –V o 2 =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 t/2=V 平=(V t +V o )/2 4.末速度V t =V o +at 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 2 +V t 2 )/2]1/2 6.位移S= V 平t=V o t + at 2 /2 7.加速度a=(V t -V o )/t 以V o 为正方向,a 与V o 同向(加速)a>0;反向(减速)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 2 ΔS 为相邻连续相 等时间T 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 )m/s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V t )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 路程米(m )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 t -V o )/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 图/v--t 图/速度与速率/

1.1.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 o =0 2.末速度V t =gt 3.下落高度h=gt 2 /2(从V o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 t 2 =2gh t=(2h/g)1/2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 2 ≈10m/s 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1.1.3竖直上抛 运动 1.位移S=V o t- gt 2 /2 2.末速度 V t = V o - gt (g=9.8≈10m/s 2 ) 3.有用推论V t 2 –V o 2= -2gS 4.上升最大高度H m = V o 2 /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 V o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

高考物理公式、规律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 22 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 12 sin co s θθ+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M m R h m () +=2 V R h m R h m T R h 222 2 24()()()+=+=+ωπ α F 2 F F 1 θ

高中物理必考公式大全

高考必考物理公式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定义式)v = t s 2.加速度a = t v v t 0 -{以v o 为正方向,a 与v o 同向(加速)a >0;反向则a <0} 3.速度v t =v 0+at 4.位移(如图) ⑴ s =v t ⑵ s =20t v v +t ⑶ s = v 0t +2 1 at 2 ⑷ s = a v v t 220 2- ⑸ s =2 1 (v 0+v 0+at ) ⑹ s =-t v t 2 1 at 2 5.有用推论 中间时刻速度v t /2=v = 2 0t v v + 中间位置速度v s/2= 2 220t v v + 6.速度的大小比较: v s/2>v t /2 7.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设T 为时间单位 ⑴ 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 1:v 2:v 3……v n =1:2:3:……:n ⑵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s 1: s 2: s 3……s n =12:22:32:……:n 2 ⑶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s Ⅰ: s Ⅱ: s Ⅲ……s N =1:3:5:……:(2n -1) ⑷ 通过连续相同位移所用时间的比 t 1:t 2:t 3……v n =1:(2-1):(3-2):…:(n -1-n ) 8.实验用推论Δs =aT 2{Δs 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 内位移之差}{证明看图2}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 0):m/s ;加速度(a ):m/s 2;末速度(v t ):m/s ;时间(t )秒(s);位移(s):米(m );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 注: t v 0v t t O 图1 t (n -2)T (n -1)T T 图2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 1.胡克定律: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 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 +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α F 2 F F 1 θ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

高考物理:冲量与动量公式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 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1.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E损=mvo2/2-(M+m)vt2/2=fs相对{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注: (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 (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 (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 (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 (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 | (6)其它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 振动和波公式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 5.机械波、横波、纵波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高中物理知识点 总结17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 总结17 高中物理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f= N (2) 静摩擦力:大小范围O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浮力F 浮= 液 gV 排 ;密度ρ=m V a 万有引力=向心力:F G m m r =?12 2 G Mm R h m ()+=2 V R h m R h m T R h 2 22 2 24()()() +=+=+ωπ b 、近地卫星mg = G Mm R 2(黄金代换);地球赤道上G 2 R Mm -N=mR ω 2 不从心 同步卫星G 2 r Mm =mr ω2 c.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 R 2 V= gR GM R =/ d. 行星密度 = 2 3GT π(T 为近地卫星的周期) V 球=334R π S 球=4πR 2 e. 双星系统 G m m r 12 2 =m 1R 1ω2 =m 2R 2ω2 (R 1+R 2=r) F 合=0或F F x y ==?? ?00 F=o 或F x =o F y =o

共面力的平衡 F M 合合,==00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F 合 = ma 或a F m = 或者 F x = m a x F y = m a y 向心力 F m v R m R ma ===2 2ω向 牛顿第三定律 F F =-'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 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 s vt = 匀变速直线运动 t v v s as v v at t v s at v v t t t ?+==-+ =+=222 102 022 00,, 平均速度: v s t = V t/ 2 =V V t 02 += s t V s/2 = 2 2 2t o v v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一览表(全)

物理公式一览表 一、力学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3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4、两个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F=km 1 m 2 /r 2 7、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一性 8、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 a t 2 几个重要推论: (1) V t 2 -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 ……n 2;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 ()21-:32-)……(n n --1) (6)自由落体:h =1/2gt 2 2gh =v t 2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公式大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大总结(一)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高中物理高考所有公式大全(最全整理)

高中物理现行高考常用公式

平抛运动 速度: V x = V 0 V y =gt 2 2y x v v v += ' 02 0x y 22v gt v v tan 21x x y x y t v gt -=====β ① 位移: S x = V o t 2 y gt 21s = 轨迹:y g v x =20 22 2 2y x s s s += 0 02 gt 21t gt tan 2 1 v v x y = == α ② 斜向上抛运动 v v v v gt x v t y v t gt x y ==-=?=?-00002 1 2 cos sin cos sin θθθθ 轨迹:y x g v x =?-tan cos θθ 2022 2 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 V= t S =T R π2= ωR 角速度:ω= R v f T t === ππφ22 S=R θ 向心力: F= ma = m ωm R v =2 2 R=mv ω= mR 2)2(T π 轨迹:y R x = -22 1.4 冲量与动量、功和能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 公式 动能 E mv k =12 2m p 22 = 重力势能 E mgh p =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弹性势能 E kx p = 12 2 功 W = Fs cos θ (恒力做功) W=Pt (拉力功率不变) W=f S 相对路程 (阻力大小不变) 功率 平均功率:P W t = 即时功率:P F v =??cos α 机械效率 η= = W W P P 有总 有总 动能定理 W mv mv 合= -1212 2212 机械能守恒定律 E 1=E 2 222211122211112222 mv mgh kx mv mgh kx ++=++或者?E p = ?E k 动量 p mv ==K mE 2 冲量 I F t =? 动量定理 F t mv mv ?=-21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 动量守恒 m 1v 1 + m 2v 2 = m 1 v 1‘ + m 2v 2’或?p 1 =一?p 2 或 ?p 1 +?p 2=O m v m v m v m v 11221122++=++……'' 弹性碰撞 ()()v m m v m v m m v m m v m v m m 112122 12 22 1211 12 22''= -++=-++ 完全非弹性碰撞 v m v m v m m = ++1122 12 三. 电磁学

最新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最新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基本的力和运动 Ⅰ。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这些性质力是受力分析不可少的“受力分析的基础”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弹簧的弹力:F= Kx 滑动摩擦力:F 滑= μN 静摩擦力: O ≤ f 静≤ fm 万有引力: F 引=G 2 2 1r m m 电场力: F 电=q E =q d u 库仑力: F=K 2 2 1r q q (真空中、点电荷) 磁场力:(1)、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 F= BIL (B ⊥I ) 方向:左手定则 (2)、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f=BqV (B ⊥V) 方向:左手定则 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Ⅱ。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 F 合=0 V0≠0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初速不为零, ③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 合与V0的方向关系) 但 F 合= 恒力 ④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⑤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匀速圆周运动(关键搞清楚是向心力的来源) ⑥简谐运动:单摆运动,弹簧振子; ⑦波动及共振;分子热运动; ⑧类平抛运动; ⑨带电粒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带电粒子在f 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 Ⅲ。物理解题的依据:(1)力的公式 (2) 各物理量的定义 (3)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 (4)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几何关系 Ⅳ几类物理基础知识要点: 凡是性质力要知: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对于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动能要知参照物; 状态量要搞清那一个时刻(或那个位置)的物理量; 过程量要搞清那段时间或那个位侈或那个过程发生的;(如冲量、功等) 如何判断物体作直、曲线运动;如何判断加减速运动;如何判断超重、失重现象。 A

高考物理常考的重要公式及知识点汇总

平抛运动公式总结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影响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选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原子和原子核公式总结 1.α粒子散射试验结果a)大多数的α粒子不发生偏转;(b)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c)较少数α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 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 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ν=E初-E末{能级跃迁}

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P63〕} 5.天然放射现象:α射线(α粒子是氦原子核)、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γ射线(波长较短的电磁波)、α衰变与β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γ射线是伴随α射线和β射线产生的〔见第三册P64〕 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7.核能的计算ΔE=Δmc2{当Δm的单位用kg时,ΔE的单位为J;当Δ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ΔE单位为uc2;1uc2=931.5MeV}〔见第三册P72〕。 注: (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 (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 (3)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 (4)其它相关内容: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见第三册P49〕/氢原子的电子云〔见第三册P53〕/放射性同位数及其应用、放射性污染和防护〔见第三册P69〕/重核裂变、链式反应、链式反应的条件、核反应堆〔见第三册P73〕/轻核聚变、可控热核反应〔见第三册P77〕/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光的反射和折射公式总结 1.反射定律α=i {α;反射角,i:入射角}

高考物理物理公式大全(扫描版)

2016高考早复习: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2015年高考已经结束,为了帮助高三考生进行 2016年高考物理 的复习,为大家整理了《2016 高考早复习: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供考生参考。 2016高考早复习: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力学 —*力 b 重力:G-mg,方向竖宜向T\ 作用点在物体重g 妇静摩擦力:爲』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芳向相反,仁为最大静摩霖力。 3, 縉动摩擦力:苗回,2物体运动或相对运动舟向相反,.11■是动摩擦或t E 是正压力。 4, 弹力:T=h (胡克定律〉* x 为弹蕃佃长量5) , k 为弹舊的劲度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