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

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
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

目录

一、题目的意义 (1)

二、本人所做的工作 (1)

三、课设要求 (2)

四、课设所需设备及芯片功能介绍 (2)

4.1、所需设备 (2)

4.2、芯片功能介绍 (2)

五、总体功能图及主要设计思路 (5)

5.1、总体功能图 (5)

5.2、主要设计思想 (5)

六、硬件电路设计及描述 (7)

6.1、硬件原理图 (7)

6.2、线路连接步骤 (7)

七、软件设计流程及描述 (7)

7.1、锯齿波的实现过程 (7)

7.2、三角波的实现过程 (8)

7.3、梯形波的实现过程 (9)

7.4、方波的实现过程 (11)

7.5、正弦波的实验过程 (12)

7.6、通过开关实现波形切换和调频、调幅 (13)

八、程序调试步骤与运行结果 (15)

8.1、调试步骤 (15)

8.2、运行结果 (15)

九、课程设计体会 (17)

十、参考文献 (18)

十一、源代码及注释 (18)

一、题目的意义

(1)、利用所学单片机的理论知识进行软硬件整体设计,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我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2)、我们这次的课程设计是以单片机为基础,设计并开发能输出多种波形(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方波、梯形波等)且频率、幅度可变的函数发生器。

(3)、掌握各个接口芯片(如0832等的功能特性及接口方法,并能运用其实现一个简单的微机应用系统功能器件。

(4)、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所学的知识大都是课本上的,在机房的练习大家也都是分散的对各个章节的内容进行练习。因此,缺乏一种系统的设计锻炼。在课程所学结束以后,这样的课程设计十分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系统的总结到一起。

(5)、通过这几个波形进行组合形成了一个函数发生器,使得我对系统的整个框架的设计有了一个很好的锻炼。这不仅有助于大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更可以锻炼大家单片机知识的应用。

二、本人所做的工作

本次课设组员:刘正、邓强、刘志

组长:刘正

经过了这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老师所提出的课程设计要求。其中,我本人是组长整个系统的设计框架和编写代码由我亲自完成。由于我们上课没有接触过正弦波因此通过在图书馆和网络上找资料已经顺利完成。然后通过上机连接线路把电路板和PC 机相连接之后对每一个波形单个调试完成后,再组合起来通过开关控制波形的输出,最后实现老师所要求的功能。

三、课设要求

1、设计接口电路,将这些外设构成一个简单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画出接口的连接图。

2、编写下列控制程序

(1)能输出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方波、梯形波。

(2)由K0-K4键分别控制以上所述波形的产生。

(3)根据开关对输出波形的频率、幅度进行控制调节。

四、课设所需设备及芯片功能介绍

4.1、所需设备

单片机最小开发系统,DAC0832一片,PC 机一台,运算放大器,其他器件任选。

4.2、芯片功能介绍

(1)、DAC0832芯片介绍:

DAC0832为一个8位D/A转换器, 单电源供电, 在+5~+15V范围内均可正常工作。基准电压的范围为±10V, 电流建立时间为1μs,CMOS 工艺, 低功耗20mW 。DAC0832的内部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

< 图4 ―― 1 >

DAC0832的外部引脚及功能介绍图如下:

< 图4 ―― 2 >

(2)、DAC0832的应用:

DAC0832一是用作单极性电压输出,二是用作双极性电压输出,最后是用作程控放大器。

(3)、DAC0832与8031的连接方式:

DAC0832的与单片机的连接方式有三种方式:一、单缓冲

二、双缓冲、三是直通方式。本程序采用的是方式一即单缓冲方式,ILE

为高电平,CS 、WR1、WR2、XFER 为低电平。

< 图4 ―― 3 >

电源及时钟引脚:

Vcc 、Vss ;XTAL1、XTAL2

控制引脚

PSEN、ALE 、EA 、RESET (即RST ).

I/O口引脚:

P0、P1、P2、P3为4个8位I/O口的外部引脚.

RST/VPD(9脚)RST:

单片刚接上电源时,其内部各寄存器处于随机状态,在此脚输入24个时钟周期宽度以上的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单片机正常工作时,此脚应为≤0.5V 低电

平。VPD:备用电源输入端。当Vcc 下降到低于规定的值,而VPD 在其规定的电压范围内(5±0.5V )时,VPD 就向内部RAM 提供备用电源以保持内部RAM 的数据。 ALE/PROG(30引脚)ALE 引脚输出为地址锁存允许信号, 当单片机上电工作后,ALE 引脚不断输出正脉冲信号. 当访问片外存储器时,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出脉冲的负跳沿用于16位地址的低8位锁存信号。不访问片外存储器,ALE 端以时钟振荡器频率的1/6固定输出正脉冲。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执行MOVX 指令),ALE 会丢失一个ALE 脉冲。

MCS-51单片机的片外总线结构

< 图4 ―― 4 >

MCS-51系列单片机片外引脚可以构成如上图所示的三总线结构:地址总线(AB )数据总线(DB )控制总线(CB )8031各个口的功能定义

P0口:双向8位三态I/O口,此口为地址总线(低8位)及数据总线分时复用口,可带8个LSTTL 负载。

P1口:8位准双向I/O口,可带4个 LSTTTL负载。

P2口:8位准双向I/O口,与地址总线(高8位)复用。 P3口:8位准双向

I/O口,双功能复用口。

五、总体功能图及主要设计思路

5.1、总体功能图

< 图5 ―― 1 >

5.2、主要设计思想

从此题的要求我的设计思路分以下几步:

(一)、课设需要各个波形的基本输出。如输出锯齿波、三角波、梯形波、方波、正弦波。这些波形的实现的具体步骤:锯齿波实现很简单,只需要一开始定义一个初值,然后不断的加1,当溢出后又重初值开始加起,就这样循环下去。三角波的实验过程是先加后减,我的一开始的实现方法是先是从00H 开始加1直到溢出后就执行减1操作,就这样不断调用这个循环。梯形波的实现过程是前后加和减的速度不同而已,如你可以在上升加的步数大一些,减时少一些。方波的实现方法是连续输出一个数,到某个时候就改变一下值,可以把值定义为正极性的,也可以是负极性。正弦波的实现是非常麻烦的。它的实现过程是通过定义一

些数据,然后执行时直接输出定义的数据就可以了。在设计之初,我一直都在尝试使用数学的泰勒级数展开来计算输出波形,使用这种方法,实现起来相对来说要比较困难一点,而且会使得频率会下降。要使得它达到更高的频率,就得另辟蹊径了。分析一下为什么频率上不去,主要原因在于,使用单片机进行正弦函数的运算时占去了不少时间,如果去掉这一计算过程波形的频率应该大有提高,另外就是CPU 时钟频率没有调至最高,以及DAC 转换过程需要时间。为了达到更高的频率,首先就要免去单片机的计算负担,我使用的解决方法是人为计算出要输出的点,然后建一个表通过查表来进行输出,这样主要工作任务就落到了建表的过程中。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查表所耗费的时钟周期相同,这样输出的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就相等了,输出的波形行将更趋于完美,当然更让我们感到的高兴的是它输出波形的频率将近达到了100K 赫兹,能够满足我们设计的扩展要求了。为了实现频率的调整,我在一个正弦波周期里建了两百个点,如果我们隔一个取点的话,且在CPU 时钟频率不改变的情形下,正弦波频率将相对于前面的频率提高将近一倍。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解决频率调整的方法,首先进行CPU 时钟频率选择,再调整一个正弦函数一个周期输出的点数,幅度的调节是通过初始幅度设置再通过外部放大电路来调节,设计程序流程图如图所示。

(二)、通过P3口和开关K0-K5相连接来控制各个波形的输出。能根据k0-k5键状态进行波形切换,开关键向上接“1”,产生波形,向下拔接“0”,无波形输出。如K0键向上拔,K1-K4键向下拔,产生锯齿波; K1键向上拔,K0、K2-K4键向下拔,产生三角波;……以此类推。通过K5键来控制调频/调幅。

六、硬件电路设计及描述

6.1、硬件原理图

< 图6 ―― 1 >

6.2、线路连接步骤

(1)D/A区0832片选信号CS 插孔和译码输出Y2插孔相连。

(2)用排线将D/A区D0~D7连到BUS2区XD0~XD7。

(3)将0832的WR 信号线连到BUS3区的XWR 上。

(4)D/A区的±12V 插孔分别与外置电源的±12V 端相连。

(5)W2区的VIN 接+12V,如果电源内置,VIN 插孔和D/A

区的+12V插孔相连。

(6)D/A区的Vref 接W2区 Vref,并调节W2使 Vref=+5V。

(7)K0-K5开关分别接到P3口的P3.0-P3.5

七、软件设计流程及描述

7.1、锯齿波的实现过程

锯齿波的实现过程是首先定义一个初值然后进行加法操作,加的步数的多少则根据要求的频率来进行。然后加到某个数之后

就再重新设置为初值,再重复执行刚刚的操作,如此循环下去。流程图如下所示:

< 图7 ―― 1 >

7.2、三角波的实现过程

三角波的实现是设置一个初值,然后进行加数,同样是加到某个数之后再进行减数,减到初值之后就再返回到先前的操作,这个操作跟锯齿波的实现是相似的。此程序输入的VREF 的电压是+5V ,因此该波形输出的最大频率是初值为00H 和最终值为0FFH ,且步数为1,这样输出的波形是最大的。

程序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 图7 ―― 2 >

7.3、梯形波的实现过程

梯形波输出跟锯齿波和三角波相似,只不过当加到顶峰后的一段时间内不改变A 的值,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减少A 的值,不过先后的步数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然后减到初始的值后也要持续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加数,如此循环下去。

< 图7 ―― 3 >

7.4、方波的实现过程

此波形的实现更加简单,只需开始的时候设置一个初值然后直接输出这个值就行了,输出一段时间后,然后再重新置一个数据,然后再输出这个数据一段时间,

但是此时的时间一定要等于前面那段时间。这样才是一个方波,如果两个时间不相同,那就相当于一个脉冲波了。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 图7 ―― 4 >

7.5、正弦波的实验过程

正弦波的实现则相对比较复杂,因为正弦波的实现是输出各个点的值就行了,可是各个点值则要通过正弦函数来求出,不过这些值直接去网上下载下来使用就可以了。输出的数据刚好是256个数据,这样则可以直接相加就行了。

7.6、通过开关实现波形切换和调频、调幅

通过开关实现波形的切换比较简单只需通过输出波形后不断返回到检测开关的子程序中,判断是否有别的开关拨动,如果有别的开关拨动则执行别的程序,否则输出原来的波形,不过如果要能够识别别的开关发生变化,必须将此开关关掉否则会识别不了别的键按下。当然开关的调频和调幅的实现也一样,不过首先先输出一个波形,然后再检测开关是否需要调频或者调幅,如果需要则转入到相应的程序中,最后再重新输出波形。

下面是调频和调幅:

< 图7 ―― 6 >

下面要实现的各种波形通过开关的切换过程的流程图,按下一个开关通过

P3.0为1则输出锯齿波,P3.1为1输出三角波,P3.2为1输出梯形波,P3.3为1输出方波,P3.4为1输出正弦波。

< 图7 ―― 7 >

八、程序调试步骤与运行结果

8.1、调试步骤

(1、按照实验原理图及电路图和接线步骤连好实验线路。

(2、把设计好的程序放在两个地方:一是在系统监控中,二是在上位机实验系统软件中。

(3、运行“DVCC 实验系统”,稍后出现“DVCC 实验系统”菜单。打开存放的课设程序。

(4、打开实验箱外置电源,显示器显示闪动的“P. ”,按下“RE SET 复位键,然后按下“PCDBG ”功能键,再点击系统菜单中的“联接”,此时出现“寄存器窗口”、“反汇编窗口”和“数据窗口”等,说明联机成功。再点“编译”和“调试”,将目标文件传送到实验系统的仿真RAM 区。最后点击“运行”,将输出端连接到示波器,观察波形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8.2、运行结果

根据P3口内容判断波形输出,P3.0=1时,为锯齿波;P3.1=1时,为三角波;P3.2=1时,为梯形波;P3.3=1时,为方波;P3.4=1时,为正弦波。根据P3.5的值进行频率与振幅的改变,改变当前波形频率,改变当前波形振幅。各个波形的运行情况如下:

(1

(2、三角波原始大小及调频调幅后的波形:

原始三角波

振幅改变后

(3

(4、方波原始大小及调频调幅后的波形:

(4、梯形波原始大小及调频调幅后的波形:

九、课程设计体会

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很快就这样过去了,经过此课程设计我已经了解了

DAC0832的基本的功能的实现和开关的操作。以此在实现这些功能时,我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困扰了我好久。我的实现步骤就是首先能够让示波器能够输出一些基本的波形,首先检查一下示波器是否是好的,检测方法:将探头插到示波器的一个接口处,然后调示波器如果能够出来一个矩形波则说明示波器没有问题,下面就可以编写程序,实现各个波形的输出,不过在实现第二步时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示波器没有问题,可是运行程序时波形就是没有输出,我不断的检查电路,首先从线开始着手,检查一下这些线内部是否时导通的,后来发现没有问题,接着就是检查8031单片机是否有问题,检测方法是将单片机的ALE 端口作为输出端,我检测到有波形输出,这说明单片机没有问题,最后就是检查DAC0832是否有问题,通过运行系统自带的程序,后来发现DAC0832的AOUT 端口能够输出,这又检测到了DAC0832没有问题,后来我就无计可施了,只能请教老师,结果经老师检查发现有一个根线接错了,D/A区的Vref 应该和+5V相连接,还有就是一个开关给拨动了。当然还有一些问题就是系统设置的问题,因为DAC0832的使用要接线实现,所以在运行之前一定要修改系统设置,把它调成“内程序,外数据”,否则波形也不会输出。后来调整一下就能够输出波形了。就这样我整整花1天的时间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在运行程序时必须知道怎样调示波器,否则示波器不会调波形也不会输出。此次设计可以说是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的一次综合演练,它要求我们不但要掌握其设计原理,能编出相应的源程序,还要求我们有一定的硬件知识,能动手设计线路并搭建好。

后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调频调幅的问题,由于我开始在程序当中设置的值过小导致后来我在示波器上看到的波形调频后效果不是非常的明显,后来我检查完了之后我又自己在电脑上进行修改程序调试终于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最后,我觉得一个星期的时间虽然过的很快但是非常的充实。在这里再一次感谢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

十、参考文献

1、主编:张毅刚,副主编:彭喜元,董继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主编:胡辉《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与训练》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主编:周航慈《单片机应用程序设计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十一、源代码及注释

波形输出程序和切换:

ORG 0000H ;程序开始

MOV SP,#60H ;设置堆栈

MOV DPTR,#8000H ;0832的地址

LOP: JB P3.5,TIAO ;是否需要调频

MOV R6,#01H ;设置步长

MOV R5,#01H

START:JB P3.0,JCHI ;输出锯齿波程序

JB P3.1,SJIAO ;输出三角波程序

JB P3.2,TXING ; 输出梯形波程序

JB P3.3,FBO ; 输出方波程序

JB P3.4,ZXUAN ; 输出正弦波程序

SJMP LOP ;循环检测

;------------------------

基于51单片机的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52584708.html, 基于51单片机的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作者:朱兆旭 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7年第02期 摘要:本文所设计的系统是采用AT89C51单片机和D/A转换器件DAC0832产生所需不 同信号的低频信号源,AT89C51 单片机作为主体,采用D/A转换电路、运放电路、按键和LCD液晶显示电路等,按下按键控制生成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同时用LCD显示相应的波形,输出波形的周期可以用程序改变,具有线路简单、结构紧凑、性能优越等特点。 关键词:51单片机;模数转换器;信号发生器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2-0011-01 1 前言 波形发生器,是一种作为测试用的信号源,是当下很多电子设计要用到的仪器。现如今是科学技术和设备高速智能化发展的科技信息社会,集成电路发展迅猛,集成电路能简单地生成各式各样的波形发生器,将其他信号波形发生器于用集成电路实现的信号波形发生器进行对比,波形质量、幅度和频率稳定性等性能指标,集成电路实现的信号波形发生器都胜过一筹,随着单片机应用技术的不断成长和完善,导致传统控制与检测技术更加快捷方便。 2 系统设计思路 文章基于单片机信号发生器设计,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连接示波器,将生成的波形显示在示波器上。按照对作品的设计研究,编写程序,来实现各种波形的频率和幅值数值与要求相匹配,然后把该程序导入到程序存储器里面。 当程序运行时,一旦收到外界发出的指令,要求设备输出相应的波形时,设备会调用对应波形发生程序以及中断服务子程序,D/A转换器和运放器随之处理信号,然后设备的端口输出该信号。其中,KEY0为复位键,KEY1的作用是选择频率的步进值,KEY2的作用是增加频 率或增加频率的步进值,KEY3的作用是减小频率或减小频率的步进值,KEY4的作用是选择三种波形。103为可调电阻,用于幅值的调节。自锁开关起到电源开关的作用。启动电源,程序运行的时候,选择正弦波,红色LED灯亮起;选择方波,黄色LED灯亮起;选择三角波,绿色LED灯亮起。函数信号发生器频率最高可达到100Hz,最低可达到10Hz,步进值0.1- 10Hz,幅值最高可到3.5V。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3 软件设计

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开题报告

1 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随着电子测量及其他部门对各类信号发生器的广泛需求及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信号发生器种类增多,性能提高。尤其随着70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更促使信号发生器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现在,信号发生器带有微处理器,因而具备了自校、自检、自动故障诊断和自动波形形成和修正等功能,可以和控制计算机及其他测量仪器一起方便的构成自动测试系统。当前信号发生器总的趋势是向着宽频率覆盖、低功耗、高频率、精度、多功能、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科学研究、工程教育及生产实践中,如工业过程控制、教学实验、机械振动试验、动态分析、材料试验、生物医学等领域,常常需要用到低频信号发生器。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以及一些科学研究中,锯齿波和正弦波、矩形波信号是常用的基本测试信号。譬如在示波器、电视机等仪器中,为了使电子按照一定规律运动,以利用荧光屏显示图像,常用到锯齿波产生器作为时基电路。信号发生器作为一种通用的电子仪器,在生产、科研、测控、通讯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市面上能看到的仪器在频率精度、带宽、波形种类及程控方面都已不能满足许多方面实际应用的需求。加之各类功能的半导体集成芯片的快速生产,都使我们研制一种低功耗、宽频带,能产生多种波形并具有程控等低频的信号发生器成为可能。 便携式和智能化越来越成为仪器的基本要求,对传统仪器的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也就明显得尤为重要。平时常用信号源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常见波形作为待测系统的输入,测试系统的性能。单在某些场合,我们需要特殊波形对系统进行测试,这是传统的模拟信号发生器和数字信号发生器很难胜任的。利用单片机,设计合适的人机交互界面,使用户能够通过手动的设定,设置所需波形。该设计课题的研究和制作全面说明对低频信号发生系统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低频信号的发生原理要理解掌握,以及低频信号发生器工作流程:波形的设定,D/A 转换,显示和各模块的连接通信等各个部分要熟练联接调试,能够正确的了解常规芯片的使用方法、掌握简单信号发生器应用系统软硬件的设计方法,进一步锻炼了我们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 70 年代前,信号发生器主要有两类:正弦波和脉冲波,而函数发生器介于两类之间,能够提供正弦波、余弦波、方波、三角波、上弦波等几种常用标准波形,产生其它波形时,需要采用较复杂的电路和机电结合的方法。这个时期的波形发生器多采用模拟电子技术,而且模拟器件构成的电路存在着尺寸大、价格贵、功耗大等缺点,并且要产生较为复杂的信

基于单片机的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淮阴工学院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作者: 学号: 学院: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低频 信号发生器 张月红讲师 指导者: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评阅者: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年月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

淮阴工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第Ⅰ页共Ⅰ页4 目录 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信号发生器综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信号发生器的发展历史...............................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硬件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总体设计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单片机最小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数模转换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运算放大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键盘电路设计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显示电路设计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软件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主程序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子程序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系统调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软件调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生成hex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Protues硬件电路仿真调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A 电路原理图.仿真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B 程序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报告

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报告 一.设计要求 (一)设计题目要求 1.分析电路的功能并设计电路的单元电路 2.查找图中相应元件的参数,找出国外对应元件的型号 3.用EWB或Multisim软件进行电路仿真,打印仿真原理图和仿真结果 4.用A3图纸绘出系统电路原理图 (二)其他要求 1.必须独立完成设计课题 2.合理选用元器件 3.要求有目录、参考资料、结语 4.论文页数不少于20页 二.设计的作用、目的 (一)设计的作用 低频信号发生器是电子测量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完成一个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可以达到对模拟电路知识较全面的运用和掌握。 (二)设计的目的 电子电路设计及制作课程设计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该教学环节,要求达到以下目的: 1.进一步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培养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本掌握常用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高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实验能力;3.熟悉并学会选用电子元器件,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设计的具体实现 (一)系统概述 根据课题任务,所要设计的低频信号发生器由三大部分组成: ⑴正弦信号发生部分 ⑵信号输出部分 ⑶稳幅部分 其中由正弦信号发生部分的电路产生所需要的正弦信号,由输出电路将信号放大后进行输出,再由稳幅电路部分从输出的信号采样反馈回信号发生部分进行稳幅。 1.正弦信号发生部分可以有以下实现方案: ⑴以晶体管(晶体管(transistor)是一种固体半导体器件,可以用于检波、整流、放大、开关、稳压、信号调制和许多其它功能。开关速度可以非常快) 为核心元件,加RC(文氏桥或移相式)或变压器反LC(馈式、电感三点式、电容三点式、晶振等)选频网络以及稳幅电路等构成的分立元件正弦波振荡电路。这种电路的优点是简单、廉价,但由于采用分立元件,稳定性较差,元件较多时调节也较麻烦。

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

目录 一、题目的意义 (1) 二、本人所做的工作 (1) 三、课设要求 (2) 四、课设所需设备及芯片功能介绍 (2) 4.1、所需设备 (2) 4.2、芯片功能介绍 (2) 五、总体功能图及主要设计思路 (5) 5.1、总体功能图 (5) 5.2、主要设计思想 (5) 六、硬件电路设计及描述 (7) 6.1、硬件原理图 (7) 6.2、线路连接步骤 (7) 七、软件设计流程及描述 (7) 7.1、锯齿波的实现过程 (7) 7.2、三角波的实现过程 (8) 7.3、梯形波的实现过程 (9) 7.4、方波的实现过程 (11) 7.5、正弦波的实验过程 (12)

7.6、通过开关实现波形切换和调频、调幅 (13) 八、程序调试步骤与运行结果 (15) 8.1、调试步骤 (15) 8.2、运行结果 (15) 九、课程设计体会 (17) 十、参考文献 (18) 十一、源代码及注释 (18) 一、题目的意义 (1)、利用所学单片机的理论知识进行软硬件整体设计,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我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2)、我们这次的课程设计是以单片机为基础,设计并开发能输出多种波形(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方波、梯形波等)且频率、幅度可变的函数发生器。 (3)、掌握各个接口芯片(如0832等的功能特性及接口方法,并能运用其实现一个简单的微机应用系统功能器件。 (4)、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所学的知识大都是课本上的,在机房的练习大家也都是分散的对各个章节的内容进行练习。因此,缺乏一种系统的设计锻炼。在课程所学结束以后,这样的课程设计十分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系统的总结到一起。 (5)、通过这几个波形进行组合形成了一个函数发生器,使得我对系统的整个框架的设计有了一个很好的锻炼。这不仅有助于大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更可以锻炼大家单片机知识的应用。 二、本人所做的工作

基于51单片机的信号发生器

基于51单片机的函数发生器 以STC89C51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一个低频函数信号发生器。信号发生器采用数字波形合成技术,通过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相结合,可输出自定义波形,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角波、梯形波及其他任意波形,波形的频率和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任意改变。波形和频率的改变通过软件控制,幅度的改变通过硬件实现。介绍了波形的生成原理、硬件电路和软件部分的设计原理。本系统可以产生最高频率798.6HZ的波形。该信号发生器具有体积小、价格低、性能稳定、功能齐全的优点。 关键词:低频信号发生器;单片机;D /A转换; 一.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由单片机控制的信号发生器。运用单片机系统控制产生多种波形,这些波形包括方波、三角波、锯齿波、正弦波等。信号发生器所产生的波形的频率、幅度均可调节。 二.系统概述 2.1总体方案: 采用AT89C51单片机和DAC0832数模转换器生成波形,加上一个低通滤波器, 生成的波形比较纯净。它的特点是可产生任意波形,频率容易调节,频率能达到 设计的500HZ以上。性能高,在低频范围内稳定性好、操作方便、体积小、耗电 少。将输出电压通过一个运算放大器的放大来改变幅度。这样还有个优点是幅度 连续可调。 2.2工作原理: 数字信号可以通过数/模转换器转换成模拟信号,因此可通过产生数字信号再转换成模拟信号的方法来获得所需要的波形。89C51单片机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具有组成微型计算机的各部分部件: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I/O接口电路、定时器/计数器以及串行通讯接口等,只要将89C51再配置键盘及、数模转换及波形输出、放大电路等部分,即可构成所需的波形发生器,其信号发生器构成系统框图如下图所示。

低频正弦信号发生器 (1) (1)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低频正弦信号发生器 学院(部)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班级2013320602 学生姓名吴会从 学号201332060225 6 月29 日至 7 月10 日共2 周 指导教师(签字)

前言 正弦交流信号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信号,它通常作为标准信号,用于电子电路的性能试验或参数测量。另外,在许多测试仪中也需要用标准的正弦信号检测一些物理量,正弦信号用作标准信号时,要求正弦信号必须有较高的精度,稳定度及低的失真率。 本次电子课程设计的低频正弦信号发生器的要求为:信号的频率范围为20HZ~20KHZ;输出电压幅度为 5V;输出信号频率数字显示;输出电压幅度显示。 针对以上设计要求,我们从图书馆收集,借阅了大量相关书籍,从网上下载了诸多相关资料,其次安装并学习使用了电路设计中所常使用的Multisim仿真软件。在设计的要求下,画出了整体电路的框图,将其分为正弦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频率和其数字显示,输出电压和幅度数字显示三大部分。其中,正弦信号发生器部分主要由我负责,输出信号频率和其数字显示部分主要由刘琪负责,输出电压和幅度数字显示部分主要由李光辉负责。其次我们对每个单元电路进行设计分析,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介绍,通过对电路分析,确定了元器件的参数,并利用Multisim 软件仿真电路的理想输出结果,克服了设计低频信号发生器电路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使得设计的低频信号发生器结构简单,实现方便。 完成电路的设计与分析后,对资料与设计电路进行整理,排版,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摘要 (4) 关键字 (4) 技术要求 (4) 第一章系统概述 (5) 第二章单元电路设计 (6) 第一节正弦信号产生和放大电路模块设计 (6) 第二节数字的频率显示 (10) 第三节数字电压表设计 (17) 第三章结束语 (23) 参考文献 (23) 鸣谢 (23) 元器件明细表 (24) 收获与体会,存在的问题 (24) 评语 (26)

简易低频信号源的设计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电子系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简易低频信号源的设计 班级09信科2班 指导教师 设计成员 电子系 2012年6 月18 日

一.课程设计意义 二.课程设计任务书

三、课程设计进度计划及检查情况记录表 四、成绩评定与评语

题目: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实现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利用单片机与精密函数发生器构成的程控信号发生器。这种信号发生器能够克服常规信号发生器的缺陷,保证在某个信号的频带内正弦波的失真度小于0.5%。它的输出信号频率调整和幅值调整都由单片机完成。但是,由于数模转换器的非线性误差和函数发生器本身的非线性误差,这种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频率与理论值会有一定的偏差。 二:利用DSP处理器,根据幅值,频率参数,计算产生高精度的信号所需数据表,经数模转换后输出,形成需要的信号波形。这种信号发生器可实现程控调幅,调频。但这种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不能连续可调,计算烦琐,控制也不便。 三:基于单片机,锁相环,可编程分频、相位累加、存储器波形存储以及D/A转换器等组成的数字式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的频率的大小由锁相环和可编程计数器来控制,最终由地址发生器对存储器中的波形数据硬件扫描,单片机提供要输出的波形数据给存储器。这种方案电路简洁,不受单片机的时钟频率的限制,输出信号精度高,频率“连续”,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功耗低,调频,调

幅都很方便,而且可简化软件设计,实现模块化设计的要求。 四:考虑到输出信号的频率较低,使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器使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用中断查表法完成波形数据的输出,再用D/A转换器输出规定的波形信号。方波信号直接由单片机的端口输出。结合功能要求情况,使用80C51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用DAC0832作为D/A转换器。功能按键使用单片机的3个端口。能使输出频率有较好的稳定性,元器件比较常见,价格低廉,电路设计方便。 综合考虑,方案四各项性能和指标都优于其他几种方案,能使输出频率有较好的稳定性,充分体现了模块化设计的要求,而且这些芯片及器件均为通用器件,在市场上较常见,价格也低廉,样品制作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本设计采用方案四。其系统组成原理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 简易低频信号源系统结构框图 3系统电路设计 3.1 系统控制电路 控制芯片选择80C51单片机。芯片为40脚双列直插式封装,工作电压为2.7~6V,具有13个I/O口,完全满足系统设计要求。控制系统按最小化工作模式设计,p3.2为波形选择,p3.3为频率变换。LM324在图中不接电源,只起到跟随器的作用,节能环保。

基于单片机的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唐山师范学院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院系名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号: 摘要 波形发生器即简易函数信号发生器,是一个能够产生多种波形,如三角波、锯

齿波、方波、正弦波等波形电路。函数信号发生器在电路实验和设备仪器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通过对函数发生器的原理以及构成分析,可设计一个能变换出三角波、锯齿波、方波、正弦波的函数波形发生器。在工业生产和科研中利用函数信号发生器发出的信号,可以对元器件的性能及参数进行测量,还可以对电工和电子产品进行指数验证、参数调整及性能鉴定。常用的信号发生器绝大部分是由模拟电路构成的,当这种模拟信号发生器用于低频信号输出往往需要的RC值很大,这样不仅参数准确度难以保证,而且体积和功耗都很大,而由数字电路构成的低频信号发生器,虽然其性能好但体积较大,价格较贵,因此,高精度,宽调幅将成为数字量信号发生器的趋势。 本文介绍的是利用89C52单片机和数模转换器件DAC0832产生所需不同信号的低频信号源,其信号幅度和频率都是可以按要求控制的。文中简要介绍了 DAC0832数模转换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89C52的基础理论,以及与设计电路有关的各种芯片。文中着重介绍了如何利用单片机控制D/A转换器产生上述信号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编程。信号频率幅度也按要求可调。 本设计核心任务是:以AT89C52为核心,结合D/A转换器和DAC0832等器件,用仿真软件设计硬件电路,用C语言编写驱动程序,以实现程序控制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三种常用低频信号。可以通过键盘选择波形和输入任意频率值。

关键词: AT89C52单片机函数波形发生器 DAC0832 方波三角波正弦波 目次 1 引言 (4) 2 系统设计 (6) 方案 (6) 器件选择 (6) 总体系统设计 (6) 硬件实现及单元电路设计 (7)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7) D/A转换器 (8) 运算放大器电路 (10) LED显示器接口电路 (11) 波形产生原理及模块设计 (11) 显示模块设计 (13) 键盘显示模块设计 (14) 软件设计流程 (14) 软件中的重点模块设计 (14) 3 输出波形种类与频率的测试 (18) 测量仪器及调试说明 (18) 调试过程 (18) 调试结果 (22) 结论 (23)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附录A 源程序 (27)

自制低频信号发生器

电子报/2010年/1月/10日/第015版 智能电子 自制低频信号发生器 广东王聪 电子爱好者在日常电子电路设计中,经常要用到各种波形的信号源,本文介绍一款用单片机设计的低频信号发生器。 该低频信号发生器可以产生锯齿波、三角波、正弦波、方波等常用波形,并可以方便地改变各种波形的周期或频率,具有线路简单、结构紧凑、成本低、性能优越、操作方便等优点。 一、系统硬件设计 1.电路组成及芯片选择 本设计的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选用AT89C51单片机作控制器;D/A转换器选用8位D/A 转换芯片DAC0832它与微处理器完全兼容,价格低廉、接口简单、转换控制容易;输出运算放大器选用NE5532P芯片,它的DC和AC特性良好,其特点是低噪声、高输出驱动、高增益、低失真、高转换率,具有输入保护二极管和输出保护电路。 2.电路工作原理 电路如图2所示。单片机的P1口接按键S1~S4和四只发光二极管,S1~S4分别控制产生锯齿波、三角波、正弦波和矩形波(含方波),而四只发光二极管则作为不同波形的指示灯;单片机的外部中断口P3.2和P3.3分别接按键S5、S6,用于调整各信号的频率;D/A转换器的数据输入端与单片机的P0口相连,将单片机产生的各种波形的数字信号送人DAC0832进行数模转换,DAC0832的输入寄存器选择信号CS、输入寄存器写选通信号WR1受单片机P2口控制,DAC0832的DAC寄存器写选通信号WR2和数据传送信号XFER直接接地,单片机与DAC0832形成“单缓冲”方式连接;经DAC0832数模转换的模拟信号送人运算放大器NE5532P进行二级放大输出,得到最终的输出信号波形。 二、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程序流程如图3所示。程序运行时,依次判断S1~S4按键是否按下,当S1按下时输出锯齿波,当按键S2按下时输出三角波,当按键S3按下时输出正弦波,当按键S4按下时输出方波。每个波形输出后都要查询按键S6、S7,看是否进行频率调整。 1.锯齿波设计产生锯齿波的原理,是逐步向单片机P0口加1,同时通过DAC0832进行实时的数模转换输出,直到P0的值溢出为零,这样周而复始,从而输出锯齿波信号。锯齿波程序流程如图4所示。 2.三角波设计 产生三角波的原理,是逐步向单片机P0口加1,到P0的值为FFH时,又逐步递减,直到P0的值为零,同时通过DAC0832进行实时的数模转换输出,这样周而复始,从而输出三角波信号。三角波设计程序如图5所示。 3.正弦波设计 产生正弦波的原理,是将一个周期的正弦波均匀地取255个值,用这些对应的幅度值构成一个查值表,单片机通过查表,将这些值逐一通过P0口输出到DAC0832进行实时的数模转换输出,这样周而复始,从而输出正弦波信号。正弦波程序流程如图6所示。 4.方波设计 经过实物制作调试,单片机输出的方波信号通过DAC0832进行了数模转换后,再送到NE5532P进行信号放大输出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故将单片机产生的方波信号直接送到NE5532P 进行信号放大输出。当进入正弦波产生程序后,先将P2.0口置高电平,进行延时,再将P2.0口

(完整word版)51单片机函数信号发生器.doc

基于 51 单片机的函数信号发生器 设计报告 队员 1 姓名:杨颉 学号: 2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队员 2 姓名:王鼎鸿 学号: 2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基于 51 单片机的函数信号发生器 摘要 本系统利用单片机AT89C52采用程序设计方法产生锯齿波、三角波、正弦波、方波四种波形,再通过D/A 转换器 DAC0832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滤波放大,最终由示波器显示出来,能产生10Hz—10kHz的波形。通过键盘来控制四种波形的类型选择、拨码开关控 制频率的变化,并通过液晶屏1602 显示其各自的类型以及数值,系统大致包括信号发生部分、数/ 模转换部分以及液晶显示部分三部分,其中尤其对数 / 模转换部分和波形产生和变化部分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单片机 AT89S52、DAC0832、液晶 1602 目录 1.系统设计 1.1 设计要求 1.2 方案设计与论证 1.2 方案设计与论证 1.2.1信号发生电路方案论证 1.2.2单片机的选择论证 1.2.3显示方案论证 1.2.4键盘方案论证 1.3总体系统设计 1.4 硬件实现及单元电路设计 1.4.1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1.4.2波形产生模块设计 1.4.3显示模块的设计 1.4.4键盘模块的设计 1.5 软件设计流程 1.6 源程序 2.输出波形的种类与频率的测试 2.1 测试仪器及测试说明 2.2 测试结果 3、附录

3.1参考文献 3.2附图 1、系统设计 经过考虑,我们确定方案如下:利用AT89C52单片机采用程序设计 方法产生锯齿波、三角波、正弦波、方波四种波形,再通过D/A 转 换器 DAC0832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滤波放大,最终由示波 器显示出来,通过键盘来控制四种波形的类型选择、频率变化,最 终输出显示其各自的类型以及数值。 1.1 、设计要求 1> 、利用单片机采用软件设计方法产生四种波形 2)、四种波形可通过键盘选择 3)、波形频率可调 4)、需显示波形的种类及其频率 1.2 方案设计与论证 1.2.1信号发生电路方案论证 方案一:通过单片机控制D/A,输出四种波形。此方案输出的 波形不够稳定,抗干扰能力弱,不易调节。但此方案电路简单、成 本低。 方案二:使用传统的锁相频率合成方法。通过芯片IC145152,压控振荡器搭接的锁相环电路输出稳定性极好的正弦波,再利用过 零比较器转换成方波,积分电路转换成三角波。此方案,电路复杂, 干扰因素多,不易实现。

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方案

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方案 一. 设计要求 1.方案设计,根据设计任务选择合理的设计设计方案。 2.硬件设计。选择硬件元件,说明其工作原理及设计过程,使用protel软件画出硬件电路pcb 板。 3.要求有目录,参考资料,结语。 4.设计也数不少于20页。 5.按照规范要求,及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并完成课程设计答辩。 二. 设计的作用,目的 1.学习掌握电子电路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2.掌握protel等常用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三?设计的具体实现 (一)系统概述 根据课题任务,所要设计的低频信号发生器由三大部分组成: ⑴正弦信号发生部分 ⑵信号输出部分 ⑶稳幅部分 其中由正弦信号发生部分的电路产生所需要的正弦信号,由输出电路将信号放大后进行输出,

再由稳幅电路部分从输出的信号采样反馈回信号发生部分进行稳幅。 1?正弦信号发生部分可以有以下实现方案: ⑴以晶体管为核心元件,加RC (文氏桥或移相式)或LC (变压器反馈式、电感三点式、 电容三点式、晶振等)选频网络以及稳幅电路等构成的分立元件正弦波振荡电路。这种电路的优点是简单、廉价,但由于采用分立元件,稳定性较差,元件较多时调节也较麻烦。 ⑵以集成运放为核心元件,加RC (文氏桥或移相式)或LC (变压器反馈式、电感三点式、电容三点式、晶振等)选频网络以及稳幅电路等构成的正弦波振荡电路。这种电路的优点是 更为简单,性价比较好,但频率精度和稳定性较差。 ⑶以集成函数信号发生器为核心元件,加适当的外围元件构成正弦波产生电路。例如函数发生器ICL8038芯片加电阻、电容元件,在一定电压控制下,可以产生一定频率的方波、三角波和正弦波。这种电路的优点时调节方便,在所采用的外围元件稳定性好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较宽频率范围的,且稳定性、失真度和现行度很好的正弦信号。 ⑷利用锁相环(PLL )技术构成的高频率精度的频率合成器。其框图如下图所示。 这种电路主要是利用锁相,即使现象未同步技术来获得频率高稳定度,且频率可步进变化的 振荡源。 现在已有集成锁相环电路芯片,例如CC4046,辅以参考频率源、分频器等外围电路后,即 可构成频率合成器。 ⑸直接数字合成(DDS)正弦信号源。下图为DDS的原理框图。

基于单片机的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低频信号发生器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制作低频信号发生器,要求利用单片机产生正弦波,方波及三角波等波形 (1)正弦波 用单片机实现正弦波的输出 输出的波形有1HZ` 10HZ 100HZ 1KHZ 10KHZ 5种可选频率 输出电压范围有0~5V可调(峰峰值) 用六位数码管显示频率 频率误差<1% (2)方波 频率范围:0.01HZ—100KHZ 频率误差:<0.1% 电压范围:0~10 V (3)三角波 频率范围:0.01HZ~10KHZ 频率误差:<0.1% 电压范围:0~20V(峰峰值) 失真率:r≤3%

目录 一绪论 (1) 二信号发生器方案设计与选择 (3) 三主要电路原件介绍 (6) 四单元电路硬件设计 (15) 五系统软件设计 (20) 六软件程序 (26) 七结论 (34) 八致谢 (35) 九参考文献 (36)

第1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波形发生器也称函数信号发生器,作为实验信号源,是现今各种电子电路实验设计应用中必不可少的仪器设备之一。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波形发生器多为纯硬件的搭接而成,且波形种类有限,多为锯齿波,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波形。 信号发生器作为一种常见的应用电子仪器设备,传统的可以完全由硬件电路搭接而成,不用依靠单片机。但是这种电路存在波形质量差,控制难,可调范围小,电路复杂和体积大等缺点。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如工业过程控制,生物医学,地震模拟机械振动等领域常常要用到低频信号源。而由硬件电路构成的低频信号其性能难以令人满意,而且由于低频信号源所需的RC很大;大电阻,大电容在制作上有困难,参数的精度亦难以保证;体积大,漏电,损耗显著更是致命的弱点。一旦工作需求功能有增加,则电路复杂程度会大大增加。因此需要选择其它的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想到了通过单片机来实现所要求的功能,即采用单片机AT89C51还有数模转换DAC0832、运算放大器,此种方法硬件要求简单,编程容易,同时能够实现所要求的功能。 1.2 单片机概述 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3],是典型的嵌入式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常用英文字母的缩写MCU表示单片机,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相当于一个微型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相比,单片机只缺少了I/O设备。概括的讲: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它的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学习使用单片机是了解计算机原理与结构的最佳选择。它最早是被用在工业控制领域。 由于单片机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单片机由芯片内仅有CPU的专用处理器发展而来。最早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将大量外围设备和CPU集成在一个芯片中,使计算机系统更小,更容易集成复杂的而对体积要求严格的控制设备当中。 INTEL的Z80是最早按照这种思想设计出的处理器,当时的单片机都是8位或4位的。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31,此后在8031上发展出了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因为简单可靠而性能不错获得了很大的好评。尽管2000年以后ARM已经发展出了32位的主频超过300M的高端单片机,直到目前基于8031的单片机还在广泛的使用。在很多方面单片机比专用处理器更适合应用于嵌入式

精品课程ATS单片机中基于keilC使用proteus软件低频信号发生器

精品课程ATS单片机中基于keilC使用proteus软件低频信号发生器

低频信号发生器 -------期末课程设计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2010-6-12

第0章实验室基础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章交换机基本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使用交换机的命令行管理界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交换机的全局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交换机端口的基本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查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虚拟局域网VLAN.....................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交换机端口隔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跨交换机实现VLAN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提供交换网络中的冗余链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端口聚合提供冗余备份链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快速生成树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使用命令行界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路由器的全局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路由器端口的基本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查看路由器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单片机的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低频信号发生器设计 摘要 本文设计低频信号发生器,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通过键盘输入控制信号类型和频率的选择,采用DA转换芯片输出相应的波形,同时以示波器进行实时显示信号相关信息,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可实现方波,三角波。锯齿波,正弦波四中波形的产生,且波形的频率可调。经测试该设计方案线路优化,结构紧凑,性能优越,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单片机,DA转换,信号发生器 ABSTRACT Low frequency signal generator design, this paper USES AT89C52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s the core, through the keyboard input control signal type and frequency of choice, with DA conversion chip output corresponding waveform, at the same time, the LED display information real-time display signal, using assembly language programming, which can realize square wave, triangle wave. Production of sawtooth, sine wave 4 waveform, and the frequency of the waveform is adjustable. By testing the design scheme of circuit optimization, compact structure, superior performance,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Key Words: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DA conversion, signal generator 目录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数字式简易低频信号发生器

电子设计应用软件训练总结报告 一、任务说明: 本次课设的任务是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数字式简易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要求实现用程序产生方波、正弦波、锯齿波、阶梯波四种信号,并可以键控切换,而且需在Proteus电子设计平台上对设计方案进行仿真。本次设计采用 了AT89C51 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外围采用数字/模拟转换电路(DAC0832)来实现模数转换,从而输出正确的波形,设计中还连接了按键电路来实现键控。波形的频率为200Hz,用调整延时来实现。设计简单,性能良好,具有一定实用性。 二、原理图绘制说明 1、原理图绘制过程说明 (1)运行proteus7.5,进入绘图页面。 图1 proteus绘图页面 (2)查找元器件,按动键盘按键P,进入Pick Devices页面,在关键字项中输入元件名称。如查找AT89C51。

图2 查找元件 (3)放置元器件并连线。 2、原理图说明 (1)单片机晶振电路 对于MCS-51一般的晶振可以在1.2MHZ-12MHZ之间选择,这时电容C1、C2可以 选择在10pf-30pf之间。在本设计中,电容选择25pf,晶振选择12MHZ。电路如下图: 图3 单片机晶振电路原理图 (2)单片机复位电路 复位时单片机的初始化工作,复位后中央处理器CPU和单片机内部的其他功能部 件都处在一定的初始状态,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电路如下图:

图4 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图 (3)总线电路 本设计中,将P0并行口作为波形数据输出口,通过数据总线与DAC0832的D0-D7连接。P2.7与0832的片选端/CS连接,使用时可由地址译码提供。P3.6与0832的2管脚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相连。电路如下图: 图5 总线电路 (4)键控电路 本设计中的键控部分引入了外部中断0中断来实现对波形的切换,用按键与P3.2连接来实现。在该管脚上加上一10k的上拉电阻,用来提高输出电平,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电路如下图:

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一、系统分析 1、系统实现方案 用80C51单片微型机实现整个系统的控制,并提供指令系统。用可编程接口芯片8255将CPU与外设相连,实现其间数据的并行传输。外设主要有:16*16显示屏——用于显示提示语;数字显示屏——回显键盘输入;波形发生器——显示不同频率的正弦波。通过键盘和显示电路,实现人机对话,执行频率和幅值的输入然后由单片机进行判断分析,最后输出需要的结果。 2、基本功能 屏幕上显示:正弦波 4:50Hz 5:30Hz 6:20Hz 8:停,用户根据提示,从键盘上输入所选参数,在数字显示屏上回显,在波形发生器上显示相应频率的波形。 汇编语言控制程序的结构如下图示,在键盘输入过程中有相应提示。 二、系统硬件设计 1、硬件线路图 见附录一 2、芯片说明 ⑴8051单片机 MCS-51单片机内部结构: MCS-51单片机包括如下功能部件:一个8位中央处理器;4K/8KB的ROM;128/256B 的RAM;32条I/O口;2个和3个(对8032/8052)定时器/计数器;1个具有5个中断源、2个优先级的嵌套中断结构;1个用于多微处理机通信、I/O或全双工UART(通用异步接收发生器)的串行I/O口,此外还有程序寄存器PC,程序状态寄存器PSW,堆栈寄存器SP,数据指针寄存器DPTR等部件,这些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通过内部总线连接,构成完整的微型计算机。 根据8051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把上述各功能部件划分为以下五部分:

①CPU结构:由运算器(ALU)、控制器(定时控制部件等)和专用寄存器三部分电路构成。 算术逻辑部件ALU:既可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也可以进行与、或、非、异或等逻辑运算,还具有数据传送,移位,判断和程序转移等功能。 定时控制部件:起控制器的作用,由定时控制逻辑、指令寄存器(IR)和振荡器(OSC)组成。 专用寄存器组:主要用来指示当前要执行指令的内存地址、存放操作数和指示指令执行后的状态等。 ②存储器结构 存储器地址分配:存储器的地址分配有三个地址空间——ROM存储器地址空间(包括片内ROM和片外ROM);片内RAM地址空间;片外RAM地址空间。 片内ROM:8031内部没有ROM;只有8051才有4KBROM。 片外RAM:MCS-51可以对片外RAM中数据进行读/写。 片内RAM:MCS-51的片内RAM容量只有128个存储单元,可以用来存放操作数、操作结果和实时数据。 ③I/O端口:是MCS-51单片机对外部实现控制和信息交换的必经之路,是一个过度的集成电路,用于信息传送过程中的速度匹配和增强它的负载能力。 并行I/O端口:P0、P1、P2和P3,每个端口都有双向I/O功能,每个I/O端口内部都有一个8位数据输出缩存器和一个8位数据输入缓冲器。并行I/O端口一次可以传送一组二进制信息。 串行I/O端口:既可以在程序控制下把CPU的8位并行数据变成串行数据逐位从发送数据线TXD发送出去,也可以把RXO线上串行接收到的数据变成8位并行数据送给CPU,而且这种串行发送和串行接收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串行I/O端口一次只能传送1位二进制信息。 ④定时器/计数器:8051内部有两个16位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命名为T0和T1,分别由TH0(高八位)和TL0(低八位),TH1和TL1拼装而成,它们均为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中的一个,用户可以通过指令对它们存取数据。T0和T1的最大计数模值为65535。T0和T1有定时器和计数器两种工作模式,每种模式下又分为若干工作方式。在定时器模式下,T0和T1的计数脉冲可以由单片机时钟脉冲经12分频后提供,定时时间和单片机时钟频率有关。在T0和T1的计数脉冲可以从P3.4和P3.5引脚上输入。 ⑤中断系统:8051共可处理五个中断源发出的中断请求,可以对五个中断请求信号进行排队和控制,并响应其中优先权最高的中断请求。8051的五个中断源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外部中断源有二个,通常指外部设备;内部中断源有三个,两个定时器/计数器中断源和一个串行口中断源。8051的中断系统主要有中断允许控制器IE和中断优先级控制器IP等组成。IE用于控制五个中断源中哪些中断请求被允许向CPU提出,哪些被禁止;IP用于控制五个中断源的中断请求的优先级最高,可以被CPU最先处理。 MCS-51单片机引脚功能: 1、端口线(4×8=32条) ①P0.7~P0.0:若8051不带片外存储器,P0.7~P0.0可作为通用I/O使用,传送CPU的 输入、输出数据。 若8051带片外存储器,P0.7~P0.0在CPU访问片外存储器时先是用于传 送片外存储器的低8位地址,然后传送CPU对片外存储器的读写数据。 ②P1.7~P1.0:可作为通用I/O使用,传送用户的输入、输出数据。 ③P2.7~P2.0:可作为通用I/O使用。 可配合P1.7~P1.0传送片内EPROM12位地址中的高4位地址。 ④P3.7~P3.0:可作为通用I/O使用。 可作控制用,专用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