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概论

幼儿园课程概论
幼儿园课程概论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与特质

一、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是指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质

1.基础性与启蒙性

2.全面性与综合性

3.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4.整合性

(1)容上的整合:五个领域

(2)方式上的整合:教学组织形式集体/小组/个人教学

(3)资源上的整合:家庭/社区/学校

5.潜在性

幼儿模仿力强,幼儿园课程不仅体现在教育计划,还体现在环境,生活,游戏以及教师不经意的行为。

隐性课程:蕴含在环境、材料、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幼儿,影响幼儿发展的课程。

第二章幼儿园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

一、目标模式

博比特创始人

泰勒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目标模式经典形成标志——“泰勒模式”

二、过程模式

皮亚杰布鲁纳影响

斯坦豪斯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确立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基本容

容的选择

拉斯的12条鉴别看来是否有在价值的活动标准

1.卢梭自然后果法打破窗户自己承担后果

2.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设计取向

一、学科中心取向

二、学习者中心取向

起源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

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杜威

1.经验中心设计

杜威拉格舒梅科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杜威

经验中心设计强调儿童的兴趣,将儿童视为学校组织教育的基础。

2.人本主义设计

库姆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

人本主义强调个人的潜能,强调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和人际交往技巧,以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3.开放教室设计

三、问题中心取向

1.生活情景设计

斯宾塞斯特拉特梅尔福克纳麦金

鼓励学生学习问题解决的过程

2.核心设计

福恩斯博辛

将社会生活中困扰人的关键问题作为核心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涵与依据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涵

教育目的

指教育的总体方向,体现的是普遍的,终极的教育价值追求。

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目标

教育目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

《幼儿园工作规程》

课程目标

酵母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健康领域的目标等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1.普遍性目标

普遍性目标是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或总括性指导的目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幸福;大演说家;完美生活;

普遍性目标取向体现了课程目标的一般性原则或宗旨。具有普遍性、模糊性、规性特点。局限是模糊,泛化,具有一定随意性

2.行为目标

是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特点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弊端是人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审美经验等是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创始于博比特“活动分析法”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梅杰“行为目标运动”

3.生成性目标

也称形成性目标或者展开性目标,它是在教育情景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根本特点是过程性。

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斯坦豪斯“过程模式”

以生成性目标为取向的早期儿童课程与教育方案

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

美国“项目活动”

这类课程较少带有预设痕迹,课程实施过程能比较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缺点是带有教育的理想主义色彩,教师实施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与额外的努力,而且比较难以实现。

4.表现性目标

是指每个儿童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美国课程论专家艾斯纳

特点是创造性

三、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1.对幼儿的研究

原因: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要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所以课程编制者必须关注幼儿的发展,尤其要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与兴趣、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情感萌发、社会化过程以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规律与特点。

2.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

3.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四、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价值性遴选

1.从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角度审视幼儿园课程目标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应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

所以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使幼儿的主体性不断提升,为其一生发

☆儿童的学习品质

《纲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2.以幼儿心理发展及学习特点为依据进行选择

(1)幼儿学习目的性差,无意学习为主。注意力分散,易走神,开小差。

(2)幼儿往往是在操作、感受、交往、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构建知识。(杜威、皮亚杰)(3)幼儿的学习是整体未分化全身心投入的活动,他们经常从自身经验出发来理解学习新的经验.

(4)幼儿的学习伴随丰富的体验,会引起情感上的变化。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体系与层次结构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两种体系

1.学习容

2.儿童发展领域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与层次

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

美国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动作三大类

2.幼儿园课程目标层次

(1)五大领域目标

(2)学年目标

(3)单元目标

可以以时间(学期、月、周)为单元,也可以以容(主题、节日)为单元。

(4)具体教育活动目标

三.幼儿园课程目标表述

理解、感受、喜欢、尝试、乐意

行为性目标、一般性目标

第四章幼儿园课程容的选择与组织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容的概念及意义

幼儿园课程容是指依照幼儿园课程目标选定的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和组织的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容的围及类型

幼儿园课程容的围指幼儿园课程容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组成部分。即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所组成的区域。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容的选择

《纲要》:第一,既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战性。第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第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

一是全面,不但德智体美缺一不可,每一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的容也要具备。二是在全面的前提下

第八章经典幼儿园课程理论与方案

第一节五指活动

鹤琴1923年鼓楼幼稚园

定义:课程容由五方面组成,它犹如人的五个手指头,是活的、可以伸缩的,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互相联系的。

一、基本理论观点

“活教育”理论体系

(1)活教育的目的论

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活教育的课程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3)活教育的方法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

二、幼儿园五指活动课程

1.课程目标

做人、身体、智力、情绪

2.课程容

健康、科学、社会、艺术、语文

3.课程组织

单元教学法(整个教学法):幼儿园的课程从自然和社会两大环境中选择儿童感兴趣的而且适合儿童的人、事、物作为中心,以单元主题来组织,各项活动都围绕单元进行,使各科之间构成在联系,形成整体。即把儿童所应学的东西整个的、有系统的教给儿童。

4.课程的编制与实施

实施方面强调

(1)采用游戏式教学方法

(2)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方法

(3)通过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引起幼儿的学习动机

5.课程的评价

1925 宗麟鹤琴《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表》

第二节幼稚园行为课程及其方案

雪门南北

1理论来源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福禄贝尔蒙台梭利

2.基本观点

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的生活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这份课程包含了工作、游戏、音乐、故事等材料,也和一般课程一样。然而,这份课程完全根据生活;从生活而来,从生活展开,从生活结束。——雪门

生活和行动是行为课程的基本要素

3.方案

(1)目标

满足儿童心身的需求,养成儿童“扩充经验的方法”和习惯,培养其生活能力与意识。(2)容

儿童自发的诸般活动

儿童的自然环境

儿童的社会环境

(3)组织

特点与要求

第一,整体的

第二,偏重于儿童的个体发育

第三,注重儿童的直接经验

(4)实施

行为课程的宗旨是以行动为中心,强调“做”的价值,提倡“教学做”打成一片。

运用设计教学法来拟定行为课程计划,并用单元教学法进行。

第三节蒙台梭利课程理论及其方案

1907 罗马儿童之家

一、理论基础

.1.儿童观

(1)儿童具有发展的在冲动力——吸收力的心智

一方面,注重遗传和在的生命力;另一方面,蒙台梭利也相信环境对儿童的作用。

《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智》

(2)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

四个阶段1-3,3-6,6-12,12-18。

儿童成长是质变到量变,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为要进行不同的教育。

(3)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

语言敏感期0-5,感觉发展敏感期0-5,行为规敏感期2-6,肢体协调发展敏感期2.5-5。教育应与敏感期相符合,从而促进儿童正常发展,避免延误时期带来儿童心理发展障碍。(4)儿童的发展是通过工作实现的

《教育的自我活动》

她认为,儿童的最主要活动不是游戏,游戏不能培养儿童严肃认真责任感和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与行为习惯,只有工作才是儿童最主要和最喜欢的工作。

2.教育观点

(1)主自由教育

(2)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提供有吸引力的、美的、实用的设备和用具

允许儿童独立的活动,自然的表现,使儿童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

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培养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二、教育方案

1.教育目标

协助儿童开发自己的在潜能,帮助儿童发展出自发性的人格和养成一种独立、自信、自律、自足以及自我管理的活动习惯,并为儿童进入成人世界做准备。

2.教育容

(1)感官教育(核心)

直接目的是使儿童感官敏锐,间接目的是培养儿童观察、判断、区别、比较、归类等能力。并强调:

第一,感官教育的刺激应孤立化。

不同感官训练采用不同材料

第二,感官教育要把握“敏感期”

3-7岁

第三,感官教育要通过具体的步骤和程序

“三段式”练习法

第一,命名。建立感知觉与其名称的联系。

第二,确认。按照教师说出的名称拿出相应的物体。

第三,记忆。自己说出物体的名称。

(2)日常生活练习

(3)语言教育

(4)数学教育

(5)文化科学教育

3.教育容与过程的组织

三.评价

优点:重视儿童的在需要,强调对儿童的尊重和信任,强调儿童个别化学习,倡导教师耐心、细致的观察与指导。

缺点:孤立的感官训练,对创造力的忽视,过度强调读写算,忽视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言的机会。

第四节海伊.斯科普课程

美国韦卡特

第五节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与课程方案

瑞吉欧.艾米莉亚意大利小镇马拉古齐

一、理论基础与基本观点

1.儿童观

(1)儿童是拥有充分生存和发展权的人

(2)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

(3)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

(4)儿童天生都是艺术家

2.教育观

(1)教育不仅仅追求外在的目标,更多的注重在的品质

(2)教学方法上,反对单向灌输,反对把语言文字作为获取知识的途径。他们认为教育在于给儿童创设学习的情境,帮助儿童在与情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3)强调儿童与同伴的相互作用及其价值

(4)在“教”与“学”两者之间,更尊重后者

(5)教师应掌握正确的时机,找到正确的方法,适当地介入,协助儿童发现问题,帮助儿童提出问题

(6)幼儿学校是社会生态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7)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因素

3.课程的实施与组织

4.教师的角色

(1)幼儿的倾听者

(2)幼儿的观察者

(3)幼儿的伙伴与向导

(4)幼儿行为的记录者与研究者

(5)实践的反思者

第六节华德福幼儿教育理念与课程方案

奥地利鲁道夫.史代纳

1.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与容

目标:

努力使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促进幼儿身心灵整体的健康发展,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身体活动能力、感官接受能力、语言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社会能力、动机和专注能力、伦理道德的价值能力。

(1)

自由游戏与远足

艺术活动

故事与晨圈

生活活动

节日庆典与生日会

第九章园本课程

第一节园本课程概述

一、历史与发展

二、特点与功能

特点:

1.课程特性方面,具有特色性

2.课程权力方面,具有自主性

3.课程方面,具有参与性和开放性

4.课程开发方面,具有生成性

功能:

第二节园本课程的开发

一、界定

二、条件与实践

1.条件

办学理念

幼儿园背景

发展机制

师资建设

课程研究

课程容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中 国 文 化 概 论 (习题) ————张令牌 中国文化概 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郡县帝最终得以确立时在位的皇帝是(B )

A.汉景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文帝 2.尧舜时期的都城建立在(A ) A.汾河谷地B.河套地区C.江淮地区D.胶东平原 3.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C ) A.宋朝B.元朝C.清朝后期D.明朝前期 4.唐代被称为世界文化融会场和集散地的是(C ) A.洛阳B.上海C.长安D.开封 5.唐宋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状元乡”、“秀才县”,主要是由于(A )A.典范人物的影响B.自然环境的影响 C.地理条件的影响D.区域意识的影响 6.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能走牛车的路称为(B ) A.径B.畛C.涂D.道 7.京剧脸谱的不同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表示鲁莽豪爽的是(C)A.红色B.白色C.黑色D.紫色 8.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大量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的是( C ) A.浙东学派B.桐城学派C.乾嘉学派D.扬州学派 9.制成最初的指南针——司南的朝代是( A ) A.战国B.东汉C.北宋D.南宋 10.司马迁把现在徐州以东包括苏州、扬州一带称为( C ) A.南楚B.北楚C.东楚D.北楚 11.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避讳之风起源于( D ) A.南朝B.秦朝C.唐朝D.周朝 12.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伶人行的祖师是( A ) A.唐明皇B.秦始皇C.嫘祖D.杨贵妃 13.在中国历史上,农民意识强烈的皇帝当属( C ) A.秦始皇B.汉武帝C.朱元璋D.乾隆 1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后,剪辫子、穿中山装的服饰标志属于( B )A.阶层标志B.政治标志C.职业标志D.信仰标志 15.在我国庆贺婴儿“满月”礼这天,主持“去胎发”仪式的是( C )A.爷爷B.爸爸C.舅父D.族长 16.全盘西化的提出者是( D ) A.李大钊B.郭沫若C.贺麟D.胡适 17.唐代以后通行的文字字体是( B ) A.行书B.楷书C.隶书D.草书 18.我国古代把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称为( A ) A.黄道B.红道C.紫道D.白道 19.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是( C ) A.《针灸甲乙经》B.《千金要方》C.《神农本草经》D.《千金翼方》20.元朝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对待,其中地位最低下的是( D )A.蒙古人B.色目人C.汉人D.南人 21.民间人士对中国烹饪地方差异概括正确的是( A ) A.南甜、北咸、东辣、西酸B.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C.南咸、北甜、东辣、西酸D.南辣、北咸、东甜、西酸 22.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是( B )

2021-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幼儿园课程论》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11)

2021-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幼儿园课程论》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11) 盗传必究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幼儿园课程编制是包括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以及课程评价的实施在内的整个过程。 2.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两种常见取向是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3.就价值定位而言,目标模式是基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在方法论上,目标模式依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4.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主题网和课程论是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常运用的工具。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6.鹰架教学:是维果茨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有效的“鹰架教学”必须发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7.瑞吉欧教育体系中的方案活动具有哪些特点? 答:(1)创造性表现和表达是知识建构的基本要素。(2分) (2)共同建构在方案活动中有重要的地位。(4分) (3)记录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结果。(4分) 8.课程编制过程模式中的目标与目标模式中的目标相比,具有哪些特征7 答:(1)过程模式的目标只是总体教育过程的一般性的、宽泛的目标;(4分) (2)这些目标不构成评价的主要依据;(2分) (3)这些目标是非行为性的,可以以此为依据确定课程编制的指导性原则和方法,使教师明确教育过程巾内在的价值标准及总体要求,而不是课程实施后的某些预期结果。(4分) 四、论述题(共40分) 9.试述日常生活活动、游戏和教学塞间的关系。 答:(1)日常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在幼儿园的课程中都是缺一不可的。(2分) (2)日常生活活动和另两类活动甄相补充,共同构成了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在课程的塞际塞旗过程中,日常生活活动中和另外两类活动是也经常互相融合和互相渗透的。(5分) (3)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莱系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选择题 单选 2、以下课程类型中个,不属于学科课程的是( B )。 A、分科课程 B、核心课程 C、相关课程 D、融合课程 3、依据课程决策的层次标准来分析,任课教师实际理解领会的课程属于( A )。 A、学校层次的课程 B、教学层次的课程 C、观念层次的课程 D、体验层次课程 4、( C )是根据儿童经验或团体生活统整起来的课程,它的理论基础是“经验主义”课程哲学观,所以又称对称经验课程。 A、核心课程 B、广域课程 C、活动课程 D、融合课程 5、( B )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是生成课程,当受教师水平、物质环境条件、幼儿人数等制约时,容易使幼儿的自主、探索、实践流于表面。 A、隐性课程 B、经验课程 C、学科课程 D、分科课程 6、美国斯坦福大学的( A )从课程的功能出发提出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和悬缺课程三种类型的课程。 A、艾斯纳 B、古德莱德 C、普洛佛斯 D、费尼克斯 7、以下哪种课程是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程。( C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悬缺课程 D、经验课程 8、以下哪种课程是属于社会本位的课程类型。( A ) A、核心课程 B、分科课程 C、融合课程 D、广域课程 9、除了活动课程外,以下哪种课程也是属于经验课程。( C ) A、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 C、核心课程 D、广域课程 10、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主导的定义是( B )。 A、经验论 B、活动论 C、过程论 D、体验论 多选 1、以下哪些是幼儿园课程的特点(ABCD )。 A、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 B、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 C、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 D、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2、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斯纳教授从课程功能出发提出以下哪些课程类型( ABC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悬缺课程 D、经验课程 3、关于课程的概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ABCD ) A、课程是教与学的内容 B、课程是教与学的计划 C、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 D、课程是各种活动 4、幼儿园课程由以下哪些要素组成?(ABCD ) A、幼儿园课程目标 B、幼儿园课程内容 C、幼儿园课程实施 D、幼儿园课程评价 5、以下哪些课程属于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划分的(AB ) A、理想课程 B、领悟课程 C、隐性课程 D、悬缺课程 填空题 1、按在不同层次上起作用对课程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观念层次的课程、社会层次的课程、学校层次的课程、教学层次的课程和体验层次的课程。 2、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类型主要是分领域课程,其实质是学科课程。 3、悬缺课程是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课程。 4、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类型主要是分领域课程,其具体样式表现为分科课程和相关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史上最全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正 心、、、、 、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 指、、、、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 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的记录。《》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体通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 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学发达,魏晋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和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名家 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幼儿园课程论》试题及答案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幼儿园课程论试卷 一、填空题(空1分,共10分) 1.幼儿园课程最为核心的方面是----------。 2.光谱方案的理论依据是--------。 3.现在幼儿园课程中,常见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 ---------和------- 两种。 4.直接教案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5.蒙台梭利课程的教育内容由日常生活练习,-------,-------和--------这四个方面组成。 6.结构化程度高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更多地会表现出-------,以课程的行为目标为导向,以-----的课程特征。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张宗麟认为,“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张宗麟对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是从( )的维度来下的。 A.课程即科目 B.课程即经验C.课程即目标 D.课程即计划 2.以皮亚杰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有( )。 A.光谱方案 B.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 C.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 D.海伊斯科普课程 3.“ECCD”(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词汇的出现说明了国外(尤其是西方)幼儿园课程( )的趋势。 A.课程多元文化化 B.保育与教育相整合 C.课程全纳化 D.课程共同化 4.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会( )。 A.强调早期儿童人格的培养 B.强调学龄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C强调教师的直接教案 D.强调儿童的动手能力 5.凯兹等人按活动目的将方案活动中的幼儿活动分为( )。 A.建构活动 B.调查活动 C.日常生活练习活动 D.戏剧扮演活动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五指活动课程 2.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3.目标模式 4.多元文化课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方案活动主题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2.低结构教育活动的一般特点有哪些? 3.简述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三种取向。 4.为什么说心理学理论不能作为幼儿园课程唯一的基础?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谈谈你对幼儿园综合性课程的理解。 2.举例说明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直线式组织和螺旋式组织的特点。 试卷代号:251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幼儿园课程论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课程的教育理念 2.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3.以学科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 4.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或行为理论) 5.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初步知识的学习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 一、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1.课程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幼儿园课程的范畴。 2.课程的要素 课程组织是依据目标的要求,对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或课程实施的各种因素,加以编排、组合、平衡的方式。它包括教育教学计划、学习材料及活动设计、环境创设与布置、教育组织形式、时间与空间的安排等。 (4)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以目标为标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或某阶段终结时,对课程各要素的适宜性以及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估,为教育行政部门鉴定课程方案提供决策的依据,同时也为课程实践者完善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宜性提供调整的信息。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教程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它们相互作用、互相制约、互相调节,从而使课程处于良性循环的动态发展过程之中。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相比较,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较大的区别,这是由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与目标,以及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决定的。 1.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 幼儿在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都包含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幼儿园课程融合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与环节之中,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选活动、转换过渡与收拾整理、进餐、盥洗、午睡以及人(离)园等。 另外,从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来看,由于幼儿教育不是单纯地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而是注重幼儿全面和谐的整体培养。因此,在内容上就不仅仅限于几门学科,还必须能够满足幼儿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性的以及沟通与创造等各方面的发展需要。而如此多的内容只通过作业课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综合利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途径,特别是通过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使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落实幼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科目论述题考试题目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科目论述题考试题目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11-9-30 18:02:42 点击: 6 【点击收藏湖北自考网】 自考论坛
一、试论述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 试论述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
(1)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 传统文化: 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中 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 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 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 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 它不局限于古代, 而是迄 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 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 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 是不能并存的, 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 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 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 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 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 或认为中国传统与 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 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他 文化一旦成为现实,也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 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没有一种文化是纯而又纯的, 吸收外来文化是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 当 然, 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总是有所选择的, 不适应本体文化的外来文化完全应当淘汰也必然 会被淘汰,但这和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的狭隘民族主义是完全不同的。 (2)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 文化传统 性和延续性, 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这种核心 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尽管彼此的表现形式不完全一致。 例如,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 以至近现代的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又如,

幼儿园课程论 1考试答案

幼儿园课程论1 (判断题)婴幼儿人园后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一般来说,1岁以内的婴儿每季度应体检一次;1-3岁的婴儿,每半年体检一次,每季度量体重一次;3岁以上的幼儿,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量身高和视力一次,每季度量体重一次。对 2 (判断题)晨检工作应在婴幼儿每天清晨入园时进行,其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是“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对 3 (判断题)幼儿园应为幼儿建立预防接种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接种种类、剂量、次数、间隔时间等进行预防接种,并防止漏种、错种或重复接种。对 4 (判断题)教师入园前健康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了解的幼儿病史、检查婴幼儿当前的生长发育与健康状况、了解婴幼儿预防接种完成的情况等。不对 5 (判断题)对即将入幼儿园生活的婴幼儿进行健康检查,更好地掌握每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是入园前的健康检查的目的之一。对 6 (判断题)幼儿园应建立和健全健康检查制度。健康检查的对象应包括新人园的婴幼儿、在园的婴幼儿以及幼儿同幼儿的父母。不对 7 (判断题)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标准体重的20%~29%为中度肥胖。不对 8 (判断题)由于神经、内分泌及遗传疾病引起体重超过正常标准,医学上称之为继发性肥胖。对 9 (判断题)卧位测量身高时,身体的中轴应与测量板的中线重叠。对 10 (判断题)晒太阳可预防婴幼儿患佝偻病。对 11 (判断题)物理降温时体温降至不对 12 (判断题)2~3岁婴儿常因呼吸道感染而患扁桃体炎。不对 13 (判断题)幼儿园应为幼儿建立预防接种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接种种类、剂量、次数、间隔时间等进行预防接种,并防止漏种、错种或重复接种。对 14 (判断题)对即将入幼儿园生活的婴幼儿进行健康检查,更好地掌握每名婴幼儿家长小时候生长发育的特点,是入园前的健康检查的目的之一。不对 15 (判断题)肥胖儿童运动时常因肥胖而动作笨拙,心慌气短。对 16 (判断题)帮助肥胖儿童减肥不能太快, 应在孩子能接受的情况下进行,并注意均衡营养,以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对 17 (判断题)2~12岁儿童的标准体重可用公式体重(kg)=年龄×2+7(或8)粗略计算。对 18 (判断题)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标准体重的40%~59%为重度肥胖。对 19 (判断题)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标准体重的20%~29%为中度肥胖。不对 20 (判断题)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标准体重的30%~39%为轻度肥胖。不对 21 (判断题)由于神经、内分泌及遗传疾病引起体重超过正常标准,医学上称之为继发性肥胖。对 22 (判断题)照顾肥胖儿的工作程序是了解肥胖儿的原因;观察肥胖儿饮食起居 的习惯,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加强对肥胖儿的身体锻炼,合理膳食,帮助其减轻体重。对 23 (判断题)体弱儿身体不好的原因主要是先天不足。不对 24 (判断题)幼儿园应为幼儿建立预防接种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接种种类、剂量、次数、间隔时间等进行预防接种,并防止漏种、错种或重复接种。对 25 (判断题)晨检工作应在婴幼儿每天清晨入园时进行,其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是“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对 26 (判断题)婴幼儿人园后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一般来说,1岁以内的婴儿每季度应体检一次;1-3岁的婴儿,每半年体检一次,每季度量体重一次;3岁以上的幼儿,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量身高和视力一次,每季度量体重一次。对 27 (判断题)教师入园前健康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了解的幼儿病史、检查婴幼儿当前的生长发育与健康状况、了解婴幼儿预防接种完成的情况等。不对 28 (判断题)对即将入幼儿园生活的婴幼儿进行健康检查,更好地掌握每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是入园前的健康检查的目的之一。对 29 (判断题)幼儿园应建立和健全健康检查制度。健康检查的对象应包括新人园的婴幼儿、在园的婴幼儿以及幼儿同幼儿的父母。不对 30 (判断题)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标准体重的20%~29%为中度肥胖。不对 31 (判断题)由于神经、内分泌及遗传疾病引起体重超过正常标准,医学上称之为继发性肥胖。对 32 (判断题)摸额头是最简便、精确的测体温的方法。不对 33 (判断题)卧位测量身高时,身体的中轴应与测量板的中线重叠。对 34 (判断题)晒太阳可预防婴幼儿患佝偻病。对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重难点解析 主题词:课程的多元定义;一元化课程;多元化课程;分科课程;活动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幼儿园课程的要素;游戏;教学;日常生活活动(一)课程的定义 1.课程即科目 将课程定义为学科科目(或领域),即主要讨论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教学的各种课程形态(如科学、数学、语言等)。 认为课程即学科科目(或领域),就会注重学科科学体系,会依据科学和学问的逻辑,并根据学习者的发展特征和认识水平编制成一定体系的教材,让学习者进行“系统的”学习。这种课程通常表现为各科目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教材等。我国幼儿园过去普遍实施的分科课程(语言课,常识课,计算课,美术课,音乐课和体育课),即是认同这种定义的表现。 2.课程即经验 课程还被从广泛的意义上定义为学习者的经验,即课程被认为“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所获得的一切经验”,而不是学科科目群。 以经验的维度界定课程,起源于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杜威认为,“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i他主张“把各门学科的教材或知识各个部分恢复到原来的经验。”这种观点即强调从教材转向个人,认为唯有儿童实际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经验,才能称为儿童学习到的课程认为课程即经验,就会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就会“以开发与培养主体内在的、内发的价值为目标,突出地将生活现实和社会课题,或者说是以社区、经验、活动、劳动等等作为内容编成,旨在培养丰富的具有个性的主体。经验课程的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现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经常讲的生活课程、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就是属于这种经验课程。 3.课程即目标 还有一种观点将课程界定为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从这种维度来界定的课程“并不关心学生在学习的情境中将要做什么,而关心的是作为其行为结果——他们将学到什么(或将能做什么)。课程关心的是结果,而不关心发生了什么事。”这就要求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作为课程,之后所有的教和学都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在我国50年代以后,幼儿教育学习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国家对幼儿园课程采取中央集中管理的方式,这时的幼儿园课程较多关注的是儿童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较多关注的是课程预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当时的幼儿园课程认同的就是“课程即目标”。 4、课程即计划

中国文化概论论述题

一、试论述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 (1)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是从不同角度来指称的。中国古代文化是针对现代文化而言,它是对文化的时代划分;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它不局限于古代,而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 有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古代文化,从而认为讲究传统即是复古,甚至认为传统与现代化是不能并存的,或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反传统。这种认识恰恰忽略了现代化进程仍然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部分,~旦否定了传统,现代化与民族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就要脱节,与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也有人认为发扬传统就要拒绝引进和借鉴,或认为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是截然对立的。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 任何一种民族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进和吸收其他文化一旦成为现实,也就是说,这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一旦与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转自环球网校https://www.360docs.net/doc/457641241.html, 没有一种文化是纯而又纯的,吸收外来文化是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当然,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总是有所选择的,不适应本体文化的外来文化完全应当淘汰也必然会被淘汰,但这和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的狭隘民族主义是完全不同的。 (2)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尽管彼此的表现形式不完全一致。 例如,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以至近现代的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又如,中国封建体制形成的等级和特权观念,宗法制形成的血统论,即使在现代社会里,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上层,仍会在人们头脑中时而起着作用。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它是在传承中积淀下来的,是历史的产物,又在每一个时代产生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形式特点,因此,它带有各时代的普遍特性,又综合了不同时代的多方面的内容。 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传统既有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发展起负面作用的。前者是文化精华,是优秀的传统;后者是糟粕,是不良传统。对文化传统一律否定,采取虚无的态度是不对的;不加分析,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也不是正确的态度。 二、试论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和任务。 (1)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长热爱并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识; (2)使学习者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把握中国国情,增强爱国主义的意识; (3)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各分科的具体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运用这些知识来观察社会,认识社会; (4)使学习者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作出积极的努力。 三、论述中国地理的整体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走向统一发展的影响? 1、众多的河流像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联系在一起。 (1)黄河长江贯穿于中国三大阶梯之中,沟通着中国大陆的东西。 (2)汉水、淮河把这两条大河联系在一起。 (3)长江的支流湘江和赣江与属于珠江水系的漓江、北江同发源于南岭山,秦朝时开凿灵渠,正是把湘江和漓江相沟通。 (4)西江则联系着岭南和云贵。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幼儿园课程论试题及答案资料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 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幼儿园课程论试题 一、填空题【空1分, 共10分) 1.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 可是将其归类, 依然大致能够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 ---------一、课程即经验、 ------------、 -------------- 2.蒙台梭利课程的教育内容由一--------- , ---------, 一---------和--------一这四个方面组成。 3.一般认为, 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 ---------一、哲学和--------------。 4.海伊斯科普课程的设计者认定, ____ 是儿童发展过程的核心。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蒙台梭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她是幼儿园的创立者 B.她设计的课程反映了强烈的经验主义的色彩 C.她强调儿童的感官训练 D.她是唯理论的代表人物

2.根据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观点, 家园合作的关系对发展中的幼儿来说, 是一个 ( ) A.大系统 B.中间系统 C.小系统 D.外系统 3.”儿童能够说出其周围环境中东西的颜色、形状、大小和样式。”这个课程目标是 ( ) A.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行为目标 4.如果课程编制者认为课程内容是儿童的学习经验, 那么她们在选择课程内容时, 必然会 ( ) A.关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B.注重使课程内容与儿童发展特征相符合 C.较多考虑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D.强调教师的事先预设 5.幼儿园综合性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I。 A.应与儿童的个体差异相适应 B.应与群体儿童相适应 C.应与文化差异相适应 D.应将发展与学习连结一体 三、名词解释题( 每小题5分, 共20分) 1.单元教学 2.行为课程 3.DI直接教学模式 4.一元化课程 四、简答题( 每小题8分, 共32分) 1.简述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2.课程编制过程模式中的目标与目标模式中的目标相比, 具有哪些特征? 3.当今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呈现出了哪些发展趋势? 4.简述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对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影响作用。 五、论述题( 每小题14分, 共28分)

幼儿园课程概论(20200910165633)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与特质 一、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是指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币种_ 活动的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质 1. 基础性与启蒙性 2. 全面性与综合性 3. 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4. 整合性 (1)内容上的整合:五个领域 (2)方式上的整合:教学组织形式集体/小组/个人教学 (3)资源上的整合:家庭/社区/学校 5. 潜在性 幼儿模仿力强,幼儿园课程不仅体现在教育计划,还体现在环境,生活,游戏以及教师不经 意的行为。 隐性课程:蕴含在环境、材料、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幼儿,影响幼儿发展的课程。 第二章幼儿园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 一、目标模式 博比特创始人 泰勒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目标模式经典形成标志一一“泰勒模式” ☆ 二、过程模式 皮亚杰布鲁纳影响 斯坦豪斯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确立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基本内容 内容的选择 拉斯的12条鉴别看来是否有内在价值的活动标准 1. 卢梭自然后果法打破窗户自己承担后果 2. ☆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设计取向 一、学科中心取向 二、学习者中心取向 起源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 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杜威 1. 经验中心设计 杜威拉格舒梅科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一一杜威 经验中心设计强调儿童的兴趣,将儿童视为学校组织教育的基础。 2. 人本主义设计

库姆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 人本主义强调个人的潜能,强调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和人际交往技巧,以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3. 开放教室设计 三、问题中心取向 1. 生活情景设计 斯宾塞斯特拉特梅尔福克纳麦金 鼓励学生学习问题解决的过程 2. 核心设计 福恩斯博辛 将社会生活中困扰人的关键问题作为核心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与依据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 教育目的 指教育的总体方向,体现的是普遍的,终极的教育价值追求。 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目标 教育目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 《幼儿园工作规程》 课程目标 酵母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健康领域 的目标等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1. 普遍性目标 普遍性目标是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 规范或总括性指导的目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幸福;大演说家;完美生活; 普遍性目标取向体现了课程目标的一般性原则或宗旨。具有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特点。 局限是模糊,泛化,具有一定随意性 2. 行为目标 是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特点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弊端 是人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审美经验等是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 创始于博比特“活动分析法”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梅杰“行为目标运动” 3. 生成性目标 也称形成性目标或者展开性目标,它是在教育情景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根本特点是过程性。 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斯坦豪斯“过程模式” 以生成性目标为取向的早期儿童课程与教育方案 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 美国“项目活动”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幼儿园课程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幼儿园课程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号码:2511; 考试形式及比例: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 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23日。 一、选择题 1.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在更大程度上解决幼儿园课程中的(B)问题。 A.为什么教 B.如何教 C.教什么 D.教得怎么样 2.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现的课程,是(ABC)。 A.经验课程 B.活动课程 C.儿童中心课程 D.学科课程 3.课程编制过程模式的特点有(ABD)。 A.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反对用目标预先指定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B.强调“教师即研究者”所应发挥的作用 C.操作性比较强,比较容易推广 D.提倡儿童主动的学习和建构,淡化教师在教育活动组织中的控制性 4.以皮亚杰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有(ABC)。 A.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 B.瑞吉欧教育体系课程 C.海伊斯科普课程 D.福禄贝尔的恩物教学 5.较多地体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游戏在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更多地以活动区的形式安排教育活动,儿童有较多地选择和参与机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引导和指导等方式影响或指导儿童的活动。它体现了(D)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 A.教师计划为主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B.师生共同计划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 C.教师计划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D.儿童生成为主的综合教育活动 二、填空题 6.蒙特梭利课程的教育内容是由_____、_____肌肉训练和_____这四个方面组成。 日常生活练习、感官训练、初步知识的学习 7.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_____和_____是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常运用的工具。 主题网、课程论 8.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_____和_____、直线组织和螺旋式组织。 纵向组织、横向组织 9.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是_____。 心理顺序 10.在直接教学课程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儿童行为的_____、儿童行为的_____。 训练者、强化者 三、名词解释题 11.五指活动课程:是陈鹤琴创编的。陈鹤琴打破了按学科编制幼儿园课程的方式,以大自然、大社会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课程的概念与类型 1.课程的经典界定: ①课程即学习的科目:六艺. 其实质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只关注教学的科目,不评价学生的情感陶冶、个性培养;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体系、结构、逻辑,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及所学知识对于学生个人的意义。 ②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所有教学活动为目标服务. ③课程即教学计划:课程目标、内容、评价. ④课程即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杜威. 以儿童为中心 这种课程观将课程的重心由学科和教师转移到了学习者身上,实现了课程本质由客体到主体的转变。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⑤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做中学. 活动产生经验,经验依赖于活动,儿童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者在活动中的各种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做中学”是儿童获得经验的主要方式。 ⑥hh 2.课程组织形态视角下的课程的类型:2种分类 ①主体与客体(学科与儿童) ②分与合 3.学科与儿童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 ①学科课程(知识为核心):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如语文、算术、历史、音乐等) ②经验课程(儿童为核心): 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题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

织的课程。 经验课程的特点/优点: [1]以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基点 [2]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 [3]经验课程中,学习者的需要、动机、情感、态度的发展与其智力的发展同等重 要,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 [4]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③hh 4.分与合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①分科课程: 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②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5.课程功能视角下的课程的类型: 艾斯纳教授:从课程的功能出发,提出三种课程类型: ①显性课程:(正式课程/官方课程):即官方规定的外显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意 图的教育影响。 ②隐性课程:即非预期的教育影响。(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③悬缺课程:即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也即存在于“理想的课程” 与“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程,是二者的差距。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与特质 6.幼儿园课程的界定:3种倾向类型 ①学科倾向的界定(历史) ②活动倾向(主导) ③经验倾向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 战国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 戴震 B. 魏源 C. 顾炎武 D. 俞樾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 日坛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 吴道子 B. 米芾 C. 赵孟 D. 张择端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 张衡 B. 沈括 C. 葛洪 D. 王桢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 河姆渡文化时期 B. 屈家岭文化时期 C. 仰韶文化时期 D. 龙山文化时期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 原始公有制时期 B. 家族宗亲制时期 C. 中央集权制时期 D. 奴隶制时期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 道安 B. 慧远 C. 道生 D. 僧肇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元代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 道家学说 B. 魏晋玄学 C. 宋明理学 D. 阴阳五行说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 唐尧 B. 虞舜 C. 夏禹 D. 商汤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2题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A. 敦煌文化 B. 张掖文化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幼儿园课程论》试题及答案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幼儿园课程论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空1分.共10分) 1.就价值定位而言,目标模式是基于------哲学思想;在方法论上,目标模式依据的是一--------。 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逻辑顺序与--------,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直线式组织与--------一。 3.结构化程度高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更多地会表现出_----------,---------,以结果为评价标准的课程特征。 4.蒙台梭利课程的教育内容由--------、-------- 、--------和--------这4个方面组成。 二、选择题 1.被称为“行为目标之父”的是( )。 A.博比特 B.泰勒 C.惠勒 D.斯坦豪斯 2.受经验论哲学思想影响的幼儿园课程实践是( )。 A.蒙台梭利课程 B.瑞吉欧教育方案C.方案教案 D.福禄贝尔的恩物教案3.“儿童能够说出其周围环境中东西的颜色、形状、大小和样式。”这个课程目标是( 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目标 4.以皮亚杰理论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有( )。 A.光谱方案 B.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 C.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 D.海伊斯科普课程 5.下列属于综合性课程的长处的有( )。 A.能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 B.能符合儿童的兴趣与需要 C.能促进儿童系统地把握知识、技能 D.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多元文化课程 2.幼儿园综合性课程 3.目标模式 4.DI直接教案模式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