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滩煤矿一采区矿井动力灾害发生机理

合集下载

东滩煤矿应力集中区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分析

东滩煤矿应力集中区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分析

3.1 模拟方案的确定 (24)3.2 煤柱为10m时的破坏状态模拟 (24)3.2.1 逐步加载条件下弹模图及声发射图 (24)3.2.2 逐步加载条件下声发射能量分布规律统计 (26)3.2.3 逐步加载条件下10m煤柱上的应力变化情况 (27)3.2.4 根据模拟结果分析10m煤柱冲击的可能性 (28)3.3 煤柱为20m时的破坏状态模拟 (28)3.3.1 逐步加载条件下弹模图及声发射图 (28)3.3.2 逐步加载条件下声发射能量分布规律统计 (29)3.3.3 逐步加载条件下20m煤柱上的应力变化情况 (30)3.3.4 根据模拟结果分析20m煤柱冲击的可能性 (30)3.4 煤柱为30m时的破坏状态模拟 (31)3.4.1 逐步加载条件下弹模图及声发射图 (31)3.4.2 逐步加载条件下声发射能量分布规律统计 (33)3.4.3 逐步加载条件下30m煤柱上的应力变化情况 (33)3.4.4 根据模拟结果分析30m煤柱冲击的可能性 (35)3.5 煤柱为40m时的破坏状态模拟 (35)3.5.1 逐步加载条件下弹模图及声发射图 (35)3.5.2 逐步加载条件下声发射能量分布规律统计 (37)3.5.3 逐步加载条件下40m煤柱上的应力变化情况 (37)3.5.4 根据模拟结果分析40m煤柱冲击的可能性 (38)3.6 煤柱为50m时的破坏状态模拟 (39)3.6.1 逐步加载条件下弹模图及声发射图 (39)3.6.2 逐步加载条件下声发射能量分布规律统计 (40)3.6.3 逐步加载条件下50m煤柱上的应力变化情况 (41)3.6.4 根据模拟结果分析50m煤柱冲击的可能性 (42)3.7 本章小结 (42)4 冲击危险的监测及治理方案 (43)4.1 冲击危险的预治理及解危 (43)4.1.1 冲击危险的预治理 (43)4.1.2 冲击危险的解危 (45)4.2 冲击危险的监测 (45)4.3 工作面过NF21断层的冲击危险评价及安全措施 (48)4.3.1 冲击危险性分析 (48)4.3.2 安全回采技术措施 (48)5 冲击危险的防治及效果分析 (49)5.1 冲击危险的检测及结果分析 (49)5.1.1 检测方法 (49)5.1.2 检测结果整理 (51)5.1.3 钻屑法检测记录及分析 (52)5.1.4 电磁辐射仪检测记录及分析 (59)5.2 冲击危险的治理及效果分析 (63)5.2.1 卸压钻孔施工过程 (63)5.2.2 卸压钻孔卸压效果分析 (63)5.3 工作面过断层时的情况及分析 (66)5.3.1 工作面过断层时的情况 (66)5.3.2 工作面过断层时的状态分析 (66)6 结论与展望 (67)6.1 主要结论 (67)6.2 今后工作展望 (67)参考文献 (68)作者简历 (71)学位论文数据集 (73)1 绪论1.1 问题的提出矿井动力灾害一直是岩体力学及矿山压力防治研究难点。

煤岩动力灾害分析

煤岩动力灾害分析

煤岩动力灾害发生机理及监测方法【摘要】通过对冲击矿压具体煤岩灾害的发生分析,总结煤岩灾害发生的一般机理,针对灾害发生的情况,现行的微震监测、地音监测、电磁辐射法、光纤光栅等各种监测方法在监测过程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煤岩动力灾害,冲击矿压,机理,监测引言近年来, 随着煤矿采掘深度和强度的不断加大, 煤岩动力灾害愈发严重。

据1999 年统计, 在全国595处国有重点煤矿中, 有高瓦斯突出矿井347处,冲击地压矿井120余处。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2007- 2008年我国煤矿发生了210次事故,死亡1374人,仅2012上半年全国煤矿先后发生7起重大事故,死亡9 8人,其中包括冒顶事故、煤与瓦斯突出等。

由于这些动力灾害具有突发性、瞬时震动性和巨大破坏性等显现特征, 常常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资源浪费。

因此, 研究煤岩动力灾害的发生机理和监测方法对防治煤岩动力灾害发生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1、煤岩灾害发生机理规律的一般性分析煤岩动力灾害是煤岩在外界高应力作用下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种具有动力效应和灾害后果的现象, 其孕育、形成、发生始终与煤岩体应力状态及能量的积聚和释放密切相关。

煤岩动力灾害主要包括:煤与瓦斯突出、冲击矿压、顶板大面积来压、突水等一系列地质灾害,是煤矿生产中面临的巨大的灾害之一。

在进行地下采掘活动的过程中, 随着开采场所的不断变更,原岩应力发生改变, 煤岩体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遭到破坏,煤岩处于一种动力平衡状态, 当应力超过煤岩的强度极限时, 聚积在煤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 以求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动力平衡条件就会被破坏, 从而引发煤岩动力灾害。

在煤岩体动力灾害发生过程中都伴随着煤体或岩体的破坏,煤岩动力灾害也是煤岩体自身能量聚集释放的一个过程,煤岩动力灾害也取决于煤岩的物理性质,由于岩石在受压状态下,发生的应力应变,包含五个阶段:a4 D图1-1O-A压缩密实阶段A-B线弹性阶段B-C弹塑性过渡阶段C-D塑性阶段D-E 破坏阶段从图可以看出,岩体在受压状态下经历一段时间后最终会达到破坏。

冲击地压培训材料

冲击地压培训材料

2 冲击地压的历史及现状
冲击地压
❖.1) 国内冲击地压历史及现状
❖ 我国最早记录的冲击地压现象于1933年发生在抚顺胜利煤矿,当 时的开采深度为 200 m左右。20世纪50年代以前只有两个矿井发生了 冲击地压。50年代增加到7个,60年代为12个,70年代达到22个,进 入80年代以后,猛增到50多个,截止到现在,累计可达到80多个矿井。 从1949年以来,已发生破坏性冲击地压4000多次,震级ML=0.5~3.8 级,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破坏巷道约30 km。
3)冲击地压的分类
冲击地压
❖ (一)根据显现强度及其对煤和岩层、支架、设备的破坏程度分(分为四类) ❖ 1、弹射 ❖ 单个碎块从煤岩体表面弹射出来,并伴有强烈的声响。 ❖ 2、煤炮(深部冲击) ❖ 深部的煤岩体发生破坏,但煤或岩石不向已采空间内抛出,只有片帮或散落
现象,岩体震动,伴有声响,有时产生煤尘。 ❖ 3.微冲击 ❖ 煤或岩石向已采空间抛出,但对支架和设备无损害,围岩震动,伴有很大声响,
2000 2000 1600 2000 1700 2500
4306切眼
7200 2000
切眼停头位置
4305轨顺
综掘机转载机刮板运输机
28000
C冒顶区
6800 68100
16000
B冒顶区
A冒顶区
5300 6000 6000
距4305运顺巷中124.9m
4305切眼导硐 冲击地压破坏
情况
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
一、冲击地压概述
❖ 概括起来,煤矿冲击地压的主要显现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突发性:冲击地压发生前一般无明显前兆,冲击过程短暂,持续时间几秒到几十秒,难已事

矿井热动力灾害及救援安全性判定

矿井热动力灾害及救援安全性判定

矿井热动力灾害及救援安全性判定2023-11-11CATALOGUE目录•矿井热动力灾害概述•矿井热动力灾害成因•矿井热动力灾害对人体的影响•矿井热动力灾害救援安全性判定•矿井热动力灾害救援措施•矿井热动力灾害预防措施CHAPTER矿井热动力灾害概述01矿井热动力灾害指的是在采矿过程中,由于大量地热能、化学能、机械能等的积聚或外界因素诱发,导致矿山系统内或局部空间热环境发生异常,进而引发火灾、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等事故。

这类灾害具有突发性、高温高压、连锁反应和二次灾害等特点,对矿工生命安全和矿山安全产生重大威胁。

矿井热动力灾害定义矿井火灾瓦斯爆炸煤尘爆炸外因火灾矿井热动力灾害类型矿井热动力灾害特点灾害发生时,高温高压环境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设备损CHAPTER矿井热动力灾害成因02瓦斯爆炸瓦斯爆炸事故是煤矿事故中最为严重的事故之一,常常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瓦斯爆炸的成因包括:通风不畅、瓦斯积聚、遇到火源或静电等。

瓦斯爆炸的威力巨大,可以产生高温、高压和冲击波,对矿井设备和人员造成严重伤害。

010203煤尘爆炸煤尘爆炸的成因主要是煤尘浓度达到一定范围后,遇到火源或静电等。

煤尘爆炸会产生高温、高压和冲击波,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对矿井设备和人员造成伤害。

煤尘爆炸是煤矿中另一类常见的热动力灾害,其破坏力也十分严重。

火灾水灾水灾是矿井中另一类常见的灾害。

水灾的成因包括:地下水突入矿井、采空区积水、降雨等。

水灾会导致矿井被淹没,人员和设备被淹没或冲走,造成重大损失。

CHAPTER矿井热动力灾害对人体的影响03热损伤矿井中的有害气体如瓦斯、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在一定条件下会逐渐释放出来,当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可导致人员中毒甚至死亡。

中毒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心悸等,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和昏迷等。

复合损伤CHAPTER矿井热动力灾害救援安全性判定04灾区安全性判定灾区气体检测灾区结构稳定性评估灾区现场勘查1救援人员安全性判定23在执行救援任务之前,需要对救援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确保其能够适应救援任务。

东滩煤矿六采区大能量矿震发生规律分析

东滩煤矿六采区大能量矿震发生规律分析

东滩煤矿六采区大能量矿震发生规律分析魏焕伟 李 攀 王光民(兖矿集团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究中心,山东 邹城 273500)摘 要东滩煤矿六采区63上04、63上05综采工作面和63上03综放工作面已开采完毕,工作面回采期间均频繁发生大能量矿震事件,引起地面和井下震动。

通过分析六采区已开采工作面大能量矿震发生规律,为采区后续工作面以及类似条件工作面的矿震活动分析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 矿震 微震监测中图分类号 TD3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5-2801.2020.08.049Analysis on Occurrence Law of High Energy Mine Earthquake in No.6 Mining Area ofDongtan Coal MineWei Huan-wei Li Pan Wang Guang-min(Y ankuang Group Coal Mine Impact Ground Pressure Control Research Center, Shandong Zoucheng 273500)Abstract : The full-mechanized face of 63up04, 63up05 and 63up03 in No.6 mining area of Dongtan Coal Mine have been mined out, and the large energy mine earthquake events occur frequently during the mining period of the working face, which causes surface and underground vibration. By analyzing the occurrence law of large energy mine in mining face in No.6 mining area,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of mine earthquake activity in mining face and similar working face.Key words : coal mine mine earthquake micro seismic monitoring收稿日期2020-04-30作者简介 魏焕伟(1987-),男,2010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矿井建设专业,本科,学士,工程师,现主要从事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究管理工作。

东滩矿弱化低位关键层治理矿震技术研究

东滩矿弱化低位关键层治理矿震技术研究

收 稿 日 期 :2 0 2 0 -0 4 -2 7 作 者 简 介 :曹 怀 轩 (1980— ),男 ,重 庆 人 ,高 级 工 程 师 ,现 任 兖 州 煤 业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东 滩 煤 矿 副 矿 长 ,长 期 从 事 综 采 放
顶 煤 、巷 道 支 护 等 技 术 研 究 ,E -m ail: 617180394@ 。
3.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000, C hina)
A bstract :In view of the dynamic disaster of mine earthquake caused by hard roof,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mine earthquake in Dongtan Coal Mine are analyzed by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data analysis. Based on the key strata theory, combining with microseismic detection, the location of the key strata is determined, the technical principle of mine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s discussed, and the technology of segmented hydraulic fracturing weakening and shock absorption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 is proposed and applied in an engineering demonstration proj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ne earthquake occurs periodically, and synergistically with the periodic weighting; the disaster - causing threshold of mine earthquake is 5 x 103J , and the disaster-causing mine earthquake mainly occurs in the sub key strata, a medium grained sandstone 15. 13m away from the coal seam roof. After the segmented hydraulic fracturing weakening, the average daily number of disaster - causing mine earthquake events decreases by 95. 4 5 % , and the average daily number of conventional mine earthquake events (energy less than 5 x l 〇' j ) increases by 80. 5 % . The technology can promote the energy disper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key strata, thus to reduce the energy of single mine earthquake, and protect the mining face. K eyw ords:ultra-thick rock layer;key strata;mine earthquake control;hydraulic fracturing

矿井灾害原因分析(瓦斯、煤尘、火灾、顶板、冲击地压、井下硫化氢、机电运输)

矿井灾害原因分析(瓦斯、煤尘、火灾、顶板、冲击地压、井下硫化氢、机电运输)

矿井灾害原因分析(瓦斯、煤尘、火灾、顶板、冲击地压、井下硫化氢、机电运输)一、瓦斯(一)瓦斯来源1.本煤层瓦斯:主要有: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采空区。

2.邻近层瓦斯: 4上煤( 4上-1、4上-2)。

3.预计揭露的断层:40103工作面DF1、DF2断层;41109工作面DF13、FX13断层。

4.抽采井:40204工作面DFS-05-V、DFS-C02H、DFS-C02V;41213工作面DFS-148、DFS-150、DFS-152。

(二)灾害原因分析1.2020年瓦斯等级鉴定为高瓦斯矿井,预计2021年绝对瓦斯涌出量150m3/min。

2.瓦斯局部积聚瓦斯易积聚的地点有:采煤工作面上隅角,顶板冒落的空间、风速较低的巷道顶板附近、停风的盲巷、钻场、密闭墙前,采煤机附近(刮板输送机机尾、底部溜槽等)。

3.局部瓦斯涌出瓦斯涌出地点主要有:采空区、冒落带、盲巷、正在施工的钻孔、闭墙等。

二、煤尘(一)煤尘来源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运输大巷、胶带大巷、回风大巷、运输系统的各转载点以及巷道锚喷作业等。

(二)灾害原因分析矿井生产或者掘进过程中产生大量煤尘,致使煤尘堆积,进而发生煤尘爆炸是导致煤尘灾害的主要原因。

三、火灾(一)外因火灾1.存在明火:如吸烟、电火焊等。

2.电气设备:电气失爆等。

3.放炮:未按规定放炮等。

4.静电火花:如穿化纤衣服等。

5.瓦斯、煤尘爆炸等引起的火灾。

6.机械摩擦及物体碰撞产生火花。

7.其它。

(二)内因火灾矿井所开采的4、4上煤层均属于容易自燃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30天。

煤矿井下经常发生内因火灾主要有以下地点:1.采空区,特别是大量遗煤而又未及时封闭或封闭不严。

2.巷道两侧受地压破坏的煤柱。

3.巷道中长期堆积的浮煤。

4.巷道发生冒顶后的高冒空洞中。

5.与老窑相连通处。

6.风桥及立交巷道。

7.密闭墙周帮。

8.已封闭区域立交巷道、溜煤眼。

9.煤层含硫化亚铁处。

10.已封闭的不良钻孔。

多工作面连续开采地表沉陷与强矿震联动响应规律

多工作面连续开采地表沉陷与强矿震联动响应规律

多工作面连续开采地表沉陷与强矿震联动响应规律张广超;张广有;周广磊;张照允;吕凯;尹茂胜;闫宪洋;李振国【期刊名称】《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年(卷),期】2024(6)1【摘要】深部矿井多工作面大空间开采导致大能量强矿震事件频发,同时地表伴随剧烈的下沉变形,掌握具体地层条件下地表移动与强矿震时空分布响应规律对于深部矿井动力灾害防控意义重大。

以兖州矿区东滩煤矿63_(上)04,63_(上)05,63_(上)0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基于关键层理论与复合破断原理,对东滩煤矿复杂地层进行了科学划分,现场实测了深井厚硬岩层下多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降规律及强矿震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多工作面连续开采下关键层组运移演化规律,揭示了关键层组破断演化、地表沉陷规律与大能量强矿震分布的联动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1)东滩煤矿六采区地层可以划分出4个关键层组,每个关键层组包含一层关键层和若干坚硬岩层,相比单一关键层,关键层组发生复合破断时的矿震能量更高、破断步距更大,对上覆岩层的运移及地表下沉影响也更为突出。

(2)地表沉陷观测结果显示,63_(上)04,63_(上)05工作面开采结束,地表下沉系数分别为0.189,0.458;63上06工作面当前已开采808.29 m,地表下沉系数为0.492,受多关键层组地质赋存特征影响,东滩煤矿六采区地表下沉系数远小于兖州矿区其他矿井平均地表下沉系数(0.75~0.85),地表未达到充分采动,下沉趋势为:无明显下沉–下沉空间显著–下沉空间逐渐增大。

(3)矿震监测结果显示,63上04工作面开采时,大能量强矿震事件主要集中在低位关键层组Ⅰ,Ⅱ层位,随着多工作面连续开采,大能量强矿震逐渐向高位转移,逐渐集中至关键层组Ⅱ,Ⅲ层位。

(4)由地表沉陷及大能量强矿震实测数据可知,东滩煤矿六采区多工作面连续开采下关键层组复合破断覆岩结构呈“断悬”结构–“铰接”结构交替上升,逐层演化过程验证了覆岩运动、地表沉陷及大能量强矿震3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动效应。

冲击地压案例及发生机理

冲击地压案例及发生机理
该理论有较大局限性。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7
2.5 失稳理论 如果系统状态是非稳定的,在微小扰动下将发生失稳,它
构成冲击地压发生的必要条件。 当系统失稳释放的能量远大于消耗的能量时,才能有多余
掘进迎头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冒顶区
Slide 4
(2)济三煤矿“2004.11.30”6303工作面轨顺冲击地压事故
济三煤矿6303综放工作面于2004年2月份开始回采,到 11月30日,工作面推进1310.7米(辅顺)。11月30日15: 40分左右,在工作面辅顺距煤壁前方66~96米范围内,实体 煤侧煤体瞬间突出,将工作面移动变电站的7个车盘子掀翻, 煤体突出1~2m,突出的煤体与顶板离层100~200mm,向 工作面内延深5米以上。煤体突出的瞬间声响非常大,扬起 大量煤尘,地面都有震感。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9
我国冲击地压矿井分布情况
对中国期刊网中2000年至2010年1O年问公开发表的科技 论文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论文367篇,根据这些论文提 供的现场资料,归纳分析了我国近年来共计67个矿井发生冲 击地压或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相关指标。根据文献资料检索, 我国冲击地压发生最多的地区为山东省,在统计中发生冲击 地压矿井数占总数的39%;其次依次是黑龙江、江苏、河南 、河北、山西、辽宁、甘肃和北京等省市。
Slide 18
高能量的震动诱发冲击地压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9
3 冲击地压发生条件的再认识
(1)浅埋深煤层发生冲击地压; 2010年10月8日,神华新疆宽沟煤矿W1143工作面在下端

矿井动力灾害的地质动力条件和危险性预测

矿井动力灾害的地质动力条件和危险性预测

2.2 模式识别方法
矿井动力灾害模式识别预测方法
矿井动力条件分析与浅源地震 与动力灾害相关性分析
矿井动力灾害影响因素分析及各影响因素 确定
将研究区域划分为有限个预测 单元
用相关研究方法确定各影响因素量值
确定各单元影响因素模式
已开采区域
预测区域
监督及非监督 学习
类比方法
专家意见
确定危险模式 Y 危险区域? N 确定安全模式
3)模糊判别规则条件确定
(a)咨询专家意见; (b)计算机学习
4)概率预测
(a)输入变量模糊化 (b)模糊算子的应用与模糊蕴含
(c)模糊合成
(d)反模糊化
(e)概率预测及结果后处理
中国 阜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质动力区划研究所
2.5 矿井动力灾害及其影响因素确定
(1) 地质构造 (2) 最大主应力 (3) 应力梯度 (4) 顶底板岩层的结构 (5) 煤岩体力学特性 (6) 开采深度 (7) 区域地震特点 (8) 煤层倾角 (9) 煤层厚度 (10) 煤层变异系数
第一种情况下进行煤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采活动等工程活动,不会对人类采矿工程活 动造成动力影响,是安全的;
第二种情况下进行煤矿开采活动等工程活动,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和 解危措施,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第三种情况下进行煤矿开采活动等工程活动,必需采取有效的防治和 解危措施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第四种情况与人类工程活动没有任何联系,地壳中积聚的能量以火山 喷发、地震、海啸等形式释放出来。








姚山







东滩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

东滩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

东滩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摘要】本文对东滩煤矿地质类型进行了综合评定。

在探讨了评定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先进行了煤矿地质条件分析,分析了地质特征和矿井采空区情况。

随后对煤层的赋存特征进行了评价,进一步确定了煤矿地质类型。

最后进行了地质风险评估,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在总结了对东滩煤矿地质类型的综合评定结果,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东滩煤矿的开发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确保矿山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东滩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背景、研究意义、地质条件、矿井采空区、煤层赋存特征、地质风险评估、结论、建议、展望。

1. 引言1.1 东滩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作为主要能源资源之一,其开采和利用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随着煤矿开采的不断加大和加快,对煤炭地质类型的研究和评定也日益受到重视。

东滩煤矿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煤矿资源区,其地质类型的综合评定对于科学开展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有效保障矿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东滩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背景的关键在于对煤炭资源的理性配置和保护,通过对煤炭地质条件的全面分析和煤矿地质类型的确定,可以为煤炭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地质类型的综合评定也可以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东滩煤矿地质类型的综合评定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可以为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1.2 研究意义东滩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煤矿地质条件分析、矿井采空区分析、煤层赋存特征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全面了解东滩煤矿的地质特征,为煤矿的生产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确定煤矿地质类型和进行地质风险评估,可以有效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东滩煤矿143_上14工作面冲击危险分析与研究

东滩煤矿143_上14工作面冲击危险分析与研究
中图分 类号 : D 2  ̄ 文献标 志码 : 文章 编号 :0 9 0 9 (0 2)1 0 2 — 4 T 3 4. 2 A 10 —7 72 1 0 — 04 0
冲击 地压是采 动诱 发高 强度 的煤 ( ) 岩 弹性能 槽 为 运 输 顺 槽 ,与 轨 道 顺 槽 巷 中至 巷 中 的距 离 为 瞬 时 释放 , 相 应 采 动 空 间 引起 强 烈 围岩 震 动 和挤 22 m, 在 1. 两顺槽都沿 3 煤底板布置 。该面切 眼平行 5 上 出的 现象 , 我 国煤 矿 常 见 的重 大事 故 灾 害 。 冲击 于 13 2 是 4 上1 综放工作面 ( 已采 )运输顺槽 ,间距为 地压引起 人员伤亡 和设备损坏 , 不仅发生在推进 的 3 m;该面设计停采线与 13 3 4 上1 综放工作面停采线 工作面现场 ,而且可能波及弹性释放范 围的巷道 、 平齐 。 峒室 , 特别是存在应力集 中的空间部 位。针对 东滩 2 东滩矿发 生冲 击的条件 煤矿生产 中冲击地压 的危害与现状 ,研究 13 1 4 4 工作面冲击危险及治理措施 。 2 1 东 滩矿 底 板 冲击 发 生 条件 . 东滩矿 以往发生 的冲击是煤柱应力集 中型 , 且 l 13 1 4 4工作面 工作面地 质及 生产 条件 巷道及工作面的破坏地点以底板为主。根据东滩矿 13 1 放 工 作 面倾 斜 宽 2 83 走 向长 度 冲击地压 防治项 目研究成果 , 4 4综 0 .m, 结合 已发生 冲击地 点 l7 m, 10 面积 2 3 1m 。 4 7 l 2本工作面 回采 3 煤层 , 西厚 的具体条件 , 东滩矿发生底板 冲击 的条件取决 于以 东薄 , 43~ . m, 均 46m; 厚 . 50 平 2 0 . 6 黑色 , 脂光泽 , 下 三 点 : 油 内生裂 隙发育 , 参差状断 口, 以暗煤为主 , 夹镜煤条 () 1顶底 板结构为 复合岩层 , 即赋存 有相对 硬 带, 为低灰 、 低硫 、 低磷 的气煤 , 系良好的动力用煤 。 软岩层或者为煤岩层 , 冲击地点都是开采 3 煤 , 底 煤 层 结 构 较 简 单 , 板 之 上 22 ~ .0 发 育 一 层 板 为 3E 与 3下 的夹 矸及 3下 ; 底 . 28m, 0 煤 煤 煤 厚 约 00 ~ .3 的粉砂 质 泥 岩 夹矸 , 回采 重要 标 . 00m 2 为 ( ) 造应力对 冲击 的发 生起控制作 用 , 生 2构 发 志层 。工 作 面煤 层 可 采 指 数 为 1 ,变 异 系 数 为 冲击 巷 道 的方 位 与 最 大 水 平 主 应 力 夹 角 较 大 , 在 都 1. %。 68 6 煤层倾角 2 1 。 , 。~ 5 平均 7 , 。 东部煤层倾 7 。 以 上 : 0 角较大 , 局部达 l。。 6 () 3 冲击发生在应力集 中的煤柱区( 两侧或三侧 13P 4综放工作 面的两顺槽相互平行 ,北侧 采空的条件 ) 4 1 或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峰值区附近。 的顺 槽作为轨 道顺槽 , 13 1 综 放工作 面( 与 4 3 已 3 13 1 工作 面轨顺 冲击危 险分析 4 4 采 ) 输 顺 槽 巷 中 至巷 中 的 距 离 为 75 南 侧 的顺 运 . m;

煤矿动力灾害发生机理

煤矿动力灾害发生机理

煤矿动力灾害发生机理【摘要】煤矿动力灾害主要发生在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地应力较大、断裂活动比较显著的矿区。

煤矿动力灾害的发生机理十分复杂,其机理为岩体储存的弹性能大于岩体破坏的塑性耗能,剩余能量以动能形式产生冲击波向周围传播,在动力灾害发生孕育过程变形、应力、电、磁、声等信息发生变化。

本研究通过研究煤矿动力灾害发生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揭示煤矿动力灾害发生的多因素致灾机理。

【关键词】煤矿;动力灾害;因素1动力灾害发生机理煤岩体受载变形破裂过程产生电荷的主要原因是微破裂导致裂隙电荷分离和摩擦作用,任何煤岩体在变形破裂时都会有大量的微破裂产生和破裂面产生摩擦作用。

基于电学原理探索岩石破坏时电荷分离机理,解决煤矿动力灾害预测问题,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设计煤矿动力灾害预测预警系统,达到监测自动化、信号数字化、传输网络化、分析智能化、结果归档化,技术先进化、响应快速化、操作简便化。

岩体在力的作用下,储存的弹性能大于岩体破坏的塑性耗能,剩余能量以动能形式产生冲击波向周围传播。

如图2-1:图1-1:动力灾害发生机理动力灾害的类型包括煤体压缩型、顶板断裂型、断层错动型等几种。

根据扰动响应理论,得到了临界岩体应力公式,揭示了动力灾害发生的内因、外因。

动力灾害发生理论如下:动力灾害是煤岩开挖的围岩支护系统在自重应力、构造应力和地震力的作用,由于有煤体性质、围岩性质、地质构造、灾害扰动自然因素和开采方法、开拓布置、采掘顺序、作业扰动人为因素影响,有固体、液体、气体参与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煤矿动力灾害主要发生定位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地应力较大、断裂活动比较显著,煤矿动力灾害的发生机理和孕育过程十分复杂,其预测十分困难。

实际检测中,其现象是变化期阶段、平静期阶段、回弹期阶段加速期阶段和释放能量期阶段,监测值越大越危险,变化越大越危险,变化速率越大越危险,与动力学流变模型、物理振动模型、pid模型很相似,整个系统的失稳是不确定灰色系统,在整个孕育过程是一个混沌的过程,表现出的信息是模糊的。

煤矿开采中的灾害防治与应急响应

煤矿开采中的灾害防治与应急响应
煤矿开采中的灾害防治与应急响 应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1
目录
• 煤矿开采灾害概述 • 灾害防治措施 • 应急响应机制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建议
01
煤矿开采灾害概述
常见灾害类型
瓦斯爆炸
瓦斯与空气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爆炸 ,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顶板垮塌
矿井顶板在压力作用下突然塌落,造成人员 伤亡和设备损坏。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 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经验,提 高我国煤矿开采的安全水平。
加强灾害防治技术研发和应用, 提高灾害预警和预防能力。
推进煤矿开采的智能化和机械化 进程,减少人工操作,降低事故 发生的风险。
THANKS。
应急救援队伍组建
建立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具 备快速响应和高效救援能力。
配备先进的救援设备和器材,提 高救援效率。
加强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 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
储备足够的应急救援物资,包括救援设备、医疗 用品、生活用品等。
建立应急物资管理制度,确保物资的及时补充和 更新。
对物资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可用。
应急演练与培训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 灾害的实战能力。
对演练进行评估和总结,找出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 措施。
加强员工应急培训,提高员工 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04
案例分析
某矿瓦斯爆炸事故分析
事故经过
某矿在开采过程中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 多人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原因
瓦斯浓度超标,通风系统故障,违规操作等 。
响。
02
灾害防治措施
瓦斯防治
01
瓦斯监测

东滩煤矿一采区矿井动力灾害发生机理分析

东滩煤矿一采区矿井动力灾害发生机理分析

2东滩煤矿一采区矿井动力灾害发生条件
东滩煤矿一采区在巷道掘进和回采期间曾几次出现异 常动力现象,并发生过一次较严重的矿震事故。综合分析 一采区开采地质条件,得出其矿井动力灾害发生条件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J:
2.1
开采深度
东滩煤矿一采区开采深度达到600m。随着开采深度的
增加,煤层的自重应力随之增加,煤岩体中聚积的弹性能 也随之增加,矿井动力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4结论
1)由于形成地垒构造的断层皆为正断层,沿断层向下 逐渐变宽,地层向下运动没有约束,容易造成突然滑动而 释放能量。 2)微震监测系统确定的震源点分布情况和井下采掘活 动具有很好地对应关系,随工作面的采动而推移,随工作 面回采结束而明显减弱。所以,SOS微震监测系统可以很 好地反映出井下岩体的活动规律。 3)利用微震监测技术,可以动态监测构造应力异常区 域,推演构造应力活动的剧烈程度和空间破裂范围,掌握 防治地垒型矿震的最佳时机。 参考文献:
和震动次数急剧升高,分别处于峰值位置,震动总能量达 到3.22×105J,最大震动能量7.89×104J。总震动次数 1582次,以小能量震动为主,中等能量震动(104—105J)仅 18次,其余均为小能量震动。8月1日至10日,当工作面 离开断层时,震动能量和震动次数迅速降低,维持在较低
表4微震数据统计表
3类 强烈冲击倾向
UwQ>100
睨,和K的隶属度各为0.3,由此判定3煤属于2类,为具
有弱冲击倾向的煤层。 2)煤层顶、底板冲击倾向性。煤层顶、底板冲击倾向 性是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岩石冲击倾向性 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中提供的顶、底板冲击倾向性评 判标准(见表2)进行评判的。 表2顶、底板冲击倾向性评判标准

东滩煤矿副立井井壁风化机理及治理措施

东滩煤矿副立井井壁风化机理及治理措施

东滩煤矿副立井井壁风化机理及治理措施侯俊华,张昆(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东滩煤矿,山东邹城273512)摘要:东滩煤矿副立井在井深440m以下基岩段井壁混凝土出现严重的风化现象,混凝土的石子、黄沙与水泥分离,石子坠落,严重威胁井筒装备及检修人员的安全。

通过水质分析发现,风化段井壁原渗漏水中高浓度的硫酸根离子是造成井壁风化的主要原因。

井壁风化治理采用对混凝土壁面进行封闭处理,以隔绝井筒内高流速风的措施,通过对多种封闭材料进行温度、水盐腐蚀环境、高速风、强紫外线劣化条件下的室内对比试验,材料的挥发有害气体、可燃性、粘结强度、腐蚀性测试,最终选择LB-K11型涂层材料进行风化混凝土壁面封闭处理。

目前井壁风化治理已完成,东滩煤矿副立井井壁风化治理经验可为类似工程问题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立井井壁;混凝土风化;壁面封闭;水质分析中图分类号:TD7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797(2021)01-0026-04Mechanism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vice shaft wall weathering in Dongtan coal mineHOU Junhua,ZHANG Kun(Dongtan Coal Mine,Yanzhou Coal Industry Company Limied,Zoucheng273500,China)Abstract:Severe weathering phenomenon occurred in the shaft wall of the auxiliary shaft below440m in dongtan coal mine.The concrete stones separated from cement and sand,and the stones fell down,which seriously threatened the safety of equipment and maintenance personnel.Through water quality analysis,it is found that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sulfate ion in weathered sec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shaft wall weathering.Dongtan coal mine auxiliary vertical weathered the wall closed measures,through a variety of sealing material for salt and water environment,the high speed wind,temperature,strong ultraviolet radi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indoor test,material volatilize harmful gas,combustible,bond strength,corrosion resistance test,finally choose LB-K11coating material for concrete wall closed processing elements. At present,the treatment of shaft wall weathering has been completed.The experience of vice shaft wall weathering in dongtan coal mine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Key words:Shaft wellbore;Concrete weathering;Wall closure;Grouting;Water quality analysis0引言井筒被称为矿井的“咽喉”,承担着运输及通风的双重重要任务,井筒的安全使用是整个矿井安全正常运行的前提[T。

煤矿瓦斯灾难事故频发的原因

煤矿瓦斯灾难事故频发的原因

煤矿瓦斯灾难事故频发的原因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非常严重,瓦斯灾难事故频繁,瓦斯爆炸等重特大事故也时有发生。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些重大的科技题目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没有建立起煤矿安全科学技术研究的平台和煤矿安全监察监管的技术支撑体系与科学的矿山安全治理模式。

由于乡镇煤矿灾难严重,必须认真执行《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等安全生产规程、规定,做到“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

1 我国煤矿安全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煤矿的自然条件复杂,固然我国煤矿的瓦斯灾难防治技术,如煤与瓦斯突出猜测及措施等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防灾抗灾的安全仪表和装备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如安全仪表中的低级仪表敏感元件等的加工水平大大低于国外先进水平,致使监测瓦斯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不足。

由于煤矿井下湿度过大及爆炸气体环境等原因,煤矿的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与其它行业相比要落后10~20年。

2 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煤矿安全的现实需要为了防止煤矿瓦斯灾难事故的发生,煤矿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瓦斯灾难的防治措施方面,对瓦斯灾难事故的发生和发展机理研究不够,防治措施单一,综合配套能力差。

3 随着煤矿生产发展和开采工艺进步,出现了新的瓦斯安全技术题目矿井开采向深部发展,一些矿井的开采深度已超过1000m。

随着深度的增加,煤层瓦斯含量和矿井瓦斯涌出都将随之增大,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增大,从而加大了治理的难度;高产高效矿井的集中生产和综采放顶煤开采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加大了矿井透风与防火综合治理的难度,增大了瓦斯灾难事故发生的几率。

4 矿井瓦斯科学治理模式亟待发展传统的矿井瓦斯治理主要是由治理职员凭主观意识和经验进行工作。

这种治理模式,由于受治理职员的知识、经验和责任心的限制,很难适应矿井瓦斯灾难事故的复杂多变条件,这也是瓦斯灾难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

实现现代化治理,用科学方法治理矿井瓦斯,应建立矿井瓦斯灾难事故数据库、知识库和专家系统,对矿井瓦斯灾难进行科学猜测,以便把握矿井瓦斯动态,正确识别和评价瓦斯事故灾情,及时提出抗灾对策。

东滩煤矿钻屑法检测冲击地压危险的认识

东滩煤矿钻屑法检测冲击地压危险的认识
煤矿现代化
#::9 年第 ! 期
总第 =: 期
东滩煤矿钻屑法检测冲击地压危险的认识
东滩煤矿 邓小林 摘 要 通过实验室测得东滩煤矿发生冲击地压的临界值, 利用钻屑量与应力之间函数关系确定矿井 理论的钻屑量临界值, 根据 钻 屑 量 临 界 量 所 处 钻 孔 的 位 置 确 定 是 否 存 在 冲 击 地 压 危 险 , 并适时采取合适的 解危措施, 检测解危效果。 关键词 钻屑法 检测 冲击地压 用库仑 " 摩尔准则为钻孔后出现非弹性变形的屈服准则, 把 载荷视为静水压力状态下的轴 对 称 问 题 。 但 都 没 有 考 虑 煤 在 非弹性变形区所出现的应变软化性质。为了更符合实际, 考虑 煤的应变软化性质和非弹性变 形 区 的 扩 容 , 来 建 立 煤 体 应 力 和钻屑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考虑应变软化的扩容影响的钻屑量 & 与煤体应力 ’ 之间 的关系式为:
!
钻屑法检测冲击危险的基本理论
钻屑法的基本理论, 受压煤 层 中 钻 小 直 径 钻 孔 , 当钻孔进
入煤体高应力区时, 钻进过程呈现 动 态 特 征 , 孔壁煤体部分可 能突然挤入孔内, 并伴有振动、 声响或微冲击等现象, 单位长 度排出的煤粉量大于正常量, 钻屑 粒 度 增 大 , 可能出现的卡钻 现象。为了及时客观地评价采掘地点的冲击危险程度, 必须适 时确定支承压力带峰值大小和 位 置 。 但 是 直 接 测 定 煤 层 应 力 相当困难, 尚没有可靠方法。一般 采 用 相 对 评 价 的 方 法 , 对处 于极限应力状态的边缘区进行 钻 进 , 研 究 钻 进 过 程 中 的 动 态 效应与煤体应力之间的关系, 从而判定冲击危险。
总第 3< 期
东滩矿判别冲击危险的钻屑量临界指标

东滩煤矿掘进一区开创岩巷快速掘进新局面

东滩煤矿掘进一区开创岩巷快速掘进新局面

东滩煤矿掘进一区开创岩巷快速掘进新局面
佚名
【期刊名称】《煤矿支护》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兖矿集团东滩煤矿掘进一区在实践中探索快掘新模式,保证了矿井安全高效下的采掘关系平衡。

该区712队大断面单头掘进达到181m,开创了岩巷快速掘进新局面。

【总页数】1页(P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263.3
【相关文献】
1.全面开创“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新局面 [J], 曾赞荣
2.风电闭锁控制技术在东滩煤矿掘进工作面的应用 [J], 张朋;王绪友;杨旭伟;石少波
3.东滩煤矿岩巷快速掘进探索研究 [J], 郭刚
4.开创“一区一园”发展的新局面 [J], 刘家平
5.实施“一区一社”改革发展开创供销事业崭新局面——广州市白云区供销合作联社改革发展情况介绍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生瓦斯动力现象的地质因素

发生瓦斯动力现象的地质因素

发生瓦斯动力现象的地质因素
佚名
【期刊名称】《煤矿安全》
【年(卷),期】2007(38)9
【摘要】扎霞吉柯煤矿的地质条件是复杂的。

该煤田具有限制瓦斯移动的封闭形褶皱和断层,还有低透气性的粉砂岩与泥砂岩的砂岩集聚层,这些都使含煤地层呈现高瓦斯饱和度,形成发生瓦斯动力活性的策源地。

含煤岩体的应力状态、大的弯曲挠褶和一些褶皱的动能,以及游离瓦斯的高动能是形成瓦斯动力现象的主要地质因素。

【总页数】1页(P90-90)
【关键词】瓦斯动力现象;地质因素;粉砂岩;地质条件;低透气性;含煤地层;应力状态;游离瓦斯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713.3
【相关文献】
1.钱家营矿深部瓦斯动力现象地质控制因素研究 [J], 刘义生;唐鑫
2.浅埋煤层地质控制因素瓦斯动力灾害发生机理研究 [J], 张淑同;杨志恒;傅道春;王波
3.赵各庄矿9煤层煤与瓦斯动力现象发生机理 [J], 支晓伟;林柏泉;于双海
4.赵各庄矿9煤层煤与瓦斯动力现象发生机理 [J], 支晓伟;林柏泉;于双海
5.晋城成庄矿煤层瓦斯动力现象、地质现象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J], 原明林;杨补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2 - 08 - 20 作者简介: 关 众( 1981 - ) ,男,辽宁沈阳人,工程师,2004 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主要从事煤矿设计工作。
114
2012 年 10 月
煤炭工程
研究探讨
WET 和 KE 的隶属度各为 0. 3,由此判定 3 煤属于 2 类,为具 有弱冲击倾向的煤层。
研究探讨
煤炭工程
2012 年 10 月
东滩煤矿一采区矿井动力灾害发生机理分析
关 众,李 岚
(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 沈阳设计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15)
摘 要: 结合东滩煤矿井田地质条件和工作面开采时矿震情况,分析了东滩煤矿一采区矿井 动力灾害发生条件,确定了回采工作面矿震发生机理,指导煤矿开采过程中矿井动力灾害的预测 与防治。
关键词: 井田地质条件; 矿井动力灾害; 矿震; 发生机理 中图分类号: TD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 - 0959( 2012) S2-0114-03
1 东滩煤矿井田地质概况
东滩井田位于兖州煤田东部峄山断层西侧的兖州向斜 核部和深部,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较简单,以宽缓的褶皱 为主,伴有一定数量的断裂构造。纵观全井田可以京沪铁 路为界分为两大块: 铁路以西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较简单, 勘探程度和地质研究程度较高; 铁路以东地质构造复杂程 度偏中等,勘探程度和地质研究程度较低。东滩煤矿一采 区位于铁路以东块段,地质构造中等,宽缓褶皱两翼倾角 变大,断层增多。采区内深部有一巨大向斜和 F1 、F2 、F3 、 F4 、F5 、F6 、F7 、F8 、F9 、F10 、F12 、F14 、F15 等 13 条 小 断 层,一般落差均大于或等于一次采高,对采煤有一定影响。
107 49 57 63 85 72 1. 51 1. 62 2. 41 2. 43 2. 04 2. 00 12. 8 3. 64 5. 30 6. 43 8. 2 7. 27 弱冲击倾向
133 4. 86 7. 6
由表 1 看出,东滩煤矿 3 煤的弹性能量指数为 7. 6,属 于 3 类,具有强烈冲击倾向。然而,对冲击倾向采用模糊 综合评判时,根据 3 个指数各自特性,DT 的隶属度为 0. 4,
上方坚硬顶板容易形成结构,不易冒落。但当满足失稳条 件时,使顶板突然下落而使能量集中释放,会引起较大的 震动。
2. 4 煤层及顶、底板岩层冲击倾向性
1) 煤层冲击倾向。煤层冲击倾向性鉴定试验所用试件 采自东滩煤矿 3 煤煤层。判定 3 煤冲击倾向类别的各项指 数试验测定结果见表 1。
表 1 3 煤冲击倾向性指数测定结果
表 3 3 煤煤层顶、底板弯曲能量试验结果
单轴抗压 强度 / MPa
131. 44 95. 01 119. 12 107. 17 52. 84 82. 30 44. 03 153. 04
抗拉强度 / MPa 7. 78 5. 73 7. 69 7. 07 5. 10 10. 9 10. 44 9. 40
项目
1
2 动态破
3
坏时间 4
DT / ms
5
平均值
1
冲击能
2
3 量指数
4
KE /KJ
5
平均值
1
弹性数
2
3 量指数
4
/ WET
5
平均值
综合评判结果
3 层煤 14315 3 层煤 14315 3 层煤各项
工作面下部 工作面上部 指数平均值
81 140 78 588 83 194 3. 35 2. 27 9. 19 2. 71 21. 07 7. 72 12. 7 6. 7 6. 3 9. 3 4. 7 7. 9
2) 煤层顶、底板冲击倾向性。煤层顶、底板冲击倾向 性是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岩石冲击倾向性 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 中提供的顶、底板冲击倾向性评 判标准( 见表 2) 进行评判的。
表 2 顶、底板冲击倾向性评判标准
类别 名称 指数 KJ
1类 无冲击倾向
UWQ ≤10
2类 弱冲击倾向 10 < UWQ ≤100
综合以上分析,东滩煤矿一采区煤层为弱冲击倾向煤 层,顶、底板均属于弱冲击倾向性岩层。
样别
南大巷煤层顶板 0 ~ 16m 南大巷煤层顶板 16 ~ 30m
西翼煤层顶板 0 ~ 8. 5m 西翼煤层顶板 8. 5 ~ 13m 西翼煤层顶板 13 ~ 30m 东大巷煤层底板 0 ~ - 5m 东大巷煤层底板 - 6 ~ - 30m 东翼煤层底板 0 ~ - 30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弹性模量 / × 103 MPa
31. 23 20. 43 29. 15 30. 95 8. 55 28. 33 31. 3 36. 5
深度应力 / kg·m - 2 1432 × 103 1583 × 103 1503 × 103 1405 × 103 1320 × 103 1740 × 103 1728 × 103 1759 × 103
2. 2 上覆岩层
一采区上覆岩层多数为厚层的坚硬砂岩岩层。这类岩 层完整性强,本身能积蓄弹性能,破坏时将释放出大量能 量,造成动力灾害的发生。
2. 3 地应力
东滩煤矿一采区最大主应力方向角为 50°左右,最大主 应力是垂直应力的 1. 5 倍左右。一采区工作面推进方向为 41. 7°,所以最大主应力方向与推进方向近似平行,使煤层
2 东滩煤矿一采区矿井动力灾害发生条件
东滩煤矿一采区在巷道掘进和回采期间曾几次出现异 常动力现象,并发生过一次较严重的矿震事故。综合分析 一采区开采地质条件,得出其矿井动力灾害发生条件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1 ~ 5]:
2. 1 开采深度
东滩煤矿一采区开采深度达到 600m。随着开采深度的 增加,煤层的自重应力随之增加,煤岩体中聚积的弹性能 也随之增加,矿井动力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3类 强烈冲击倾向
UWQ > 100
岩石冲击倾向性鉴定试验所用试件采自东滩煤矿 3 煤煤 系的围岩。3 煤煤层顶、底板弯曲能量试验计算结果见表 3。
由表 3 看出: 南大巷煤层复合顶板弯曲能量指数 为 9. 33kJ,西翼煤层复合顶板弯曲能量指数为 13. 78kJ; 东大 巷煤层复合底板弯曲能量指数为 35. 46kJ,东翼煤层底板复 合底板弯曲能量指数为 31. 85kJ。根据表 2 判定 3 煤煤层的 顶、底板底板均属于 2 类,为具有弱冲击倾向性的岩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