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国画的感受讲课稿

我对中国画的感受讲课稿
我对中国画的感受讲课稿

我对中国画的感受

我对中国画的感受

在没有学习中国画之前,我一直以为中国画就是画画山,画画水,最重要的是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根本就不懂中国画,或者说理解的很浅显。虽然说中国画这个课程仅仅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这短短的时间里让我来感受它、走进它、体会他,这让我的时间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我这个从来没有拿过毛笔的来画中国画,这叫我一开始就不知所措。幸好遇到了一位好的专业老师,他教我们画国画时要用意念来画,虽然说我现在还不能够体会到其中的真谛,但在我这些天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的我了解到原来中国画光靠认真仔细是不行的,而是要靠心神一起,就像老师说的中国画里要有一种气,要有一种神韵在里面,画中国画就像在表达一个人的思想,反映着一个人的性格,表达着作者当时的一种心情。

中国画画到现在我感觉到,要想把中国画画好就必须要用心来画,要把你的思想融会贯通到画里,画的要磊磊落落,要潇洒,要浑然天成。画中国画是一种享受,我到现在才明白过来,不享受的状态下画中国画是画不好的。尽管我现在的状态还不是很好,还没

能够领会中国画的精神,但是在几天的学习中我领悟到中国画确实是最伟大的艺术,它是在塑造有灵气的画面,画中的山山水水具有灵性,活灵活现,从中能体现出作者大气磅礴的豪迈与洒脱。

中国画的学习是我所学课程中最叫我放松的一门课程,虽然有时我不在状态,但是我会尽量把心情调节好后再继续进入状态,我认为不在状态的时候最好不要动笔,不然的话会越画越糟糕。中国画让我又一次找到了放松心情的良药,就如写毛笔字一样,虽然我没有写过毛笔字,但是我想应该一样吧。

学国画到最后我才慢慢懂得李老师课上所说的话,心神一致,屏气凝神,专注又不失洒脱,大气又不失凝滞。再画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超脱自然,在笔墨之间把个人的情感个性在无形中流露出来,使个人与画浑然一体。但是在洒脱之余又要格外注意整幅画的笔墨布局以及视觉效果,我认为这是比较困难的。对中国画的感悟在学习美术史后,就知道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绘画:一种是以再现客观世界为主的写实型绘画,它以西方古典油画为代表;一种是以表现主观心绪与情感为主的浪漫、表现型绘画。中国画就是以后者为其基本特征的。一、似与不似之间中国画是一种抒发主管内心情感,不重形似,而追求一种形神兼备艺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中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经谈过中国画的艺术在于“似与不似之间” 而“绘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也正是苏轼对先贤们艺术实践的理论总结。可以看出中国画的创作,高尚的品德,不为名利所动,有理想,有见解,画要有书卷气,有了他,就有文野之分,就是说要有文明的素质,直接反映到画上去,简单地说这样就是好画。而读书也可以明悟,能够辨识,这对于一个中国画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画的发展是数千年文化艺术嬗变的积累和传承的结果。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宗教的影响,哲学的影响,书法的影响,诗文的影响等都促进了中国画的积累,其中蕴涵的共同的中国精神品格引导着传统中国画一步步的自我完善。在我国文化艺术的殿堂中,中国画是瑰宝,是国粹。长期以来,它以独特的表现形式,赢得了东方乃至世界画坛的赞誉。当今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各种画种画材影响着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但越是民族的,越是优秀的,我们可以学习了解其它画种来丰富自己,为中国画的创新服务,但不能照搬。马远、夏圭、范宽、倪瓒、石涛、扬州八怪、齐白石、黄宾

学习中国画的心得与体会

学习中国画的心得与体会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中国文化中的国宝之一。中国画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但是真正能看懂中国画的人还不是很多。我也正是带着一种对中国画的好奇与探求心走进于老师的“中国画赏析”这门课。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我们赏析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虽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了了解,但也在老师的熏陶下对中国画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以前接触过小写意,它比较注重用墨,强调画者的个性发挥。因此,写意画的绘画时,可以纵笔挥洒,墨彩飞洋,能够很直接的抒发画者的情感。这次初次解除了工笔画,深深感受到工笔画是一种锻炼人细致和耐心的画法,每一笔线条的气息都要顺畅,都要柔美,有质感,有连贯性。中国画的用线历经上千年的锤炼,,加之毛笔和墨这种特殊的工具,使线本身的表现力变化万千,无比丰富。只有把具有抽象美意趣的线条与造型的形态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线的表现力更加自由的变现出来,把主观的情,意象的形,表现的线三者完美的结合起来,才是中国工笔画追求的境界。 两位老师在教学期间,不厌其烦的为我们讲解,并做示范。短短的几节课时间里,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东西,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其实我们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国画给我的感受是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情,欲速则不达,要自己慢慢体会。虽然,这段短暂的学习暂时划上了句号,回想起来感觉很短暂也很留恋。同时,学习的道路还在继续,我也会在今后的学习中虚心求学,好好学习中国画。学习中国画的兴

趣会一直支持着我,因为我们还在路上。 我最初对国画的认识是,画家寥寥几笔就画出了生动的画面,盛开的牡丹,有神的山水,雀跃的竹林,圣洁的荷花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电视、书本、报纸、画展。而这些也只是肤浅的感性认识,但它已经深深吸引了我,我反复寻找着生命的起源,苦苦寻觅着心中的向往。悠悠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它的深远,它的博大,也许是我今生都无法彻底的探索,,即使是这样我也会全心全意地去寻找、去发现、去创作。 其实国画的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国画传统美的概念是上留天下留地,繁儿透,空儿厚,水墨容情,色泽单纯,一般不超过三四种,这是一种淳朴而有充满无限灵气的自然美。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向往的是一种复杂的美,绚烂多彩的美,既有西方的色彩又有东方的纯朴。 经过几节课的学习,首先我学会了赏析中国画。要赏析它的意境境界,只有为观者营造出一种意境的作品,才是一幅好画。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含有无穷的韵味在其中,这才有诗意。画也要这样,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这叫画意,这就是意境境界。好画一定要有境界,有一种延伸到画外很远的地方的韵味儿。这就是老师常和我们讲的画外吧。还有老师给我们讲从一幅画仿若能看出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我受此启发,觉得看一幅画仿佛更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品行。古人说:人品不高,落笔无法。这个说法我也赞同。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气度,画就谈不上有什么意境气韵,如果说一个人注重自

浅谈中国画笔墨技法

众所周知,自古而今,“笔墨”对于中国画而言,那就是核心。是根,是本。 一、“笔墨”的本质 知道了笔墨是中国画的根和本,至于“笔墨”是什么或者什么是“笔墨”等等一系列可能提出的问题,想来这种概念性的提问已经没有多少意义。在这里,需要大家真正清楚明了的,即如何去理解“笔墨”的内涵和形式以及技法等等一些实质性的东西也许更加重要。毕竟,形式、内涵和技法,乃一切艺术之必须。想来在这里先读几段前人关于“笔墨”的论述比较有益: 1、“所谓笔墨者,言以笔之气势,貌物之体势,方得谓画。 故当伸纸洒墨,吾腕中若具有天地生物光景,洋洋洒洒,其出也无滞,其成也无心,随手点拂而物态毕呈,满眼机关而取携自便。心手笔墨之间,灵机妙绪凑而发也。文湖州所谓急而取之,少纵即逝者……墨滓笔痕托心腕之灵气以出,则气之在是亦势之在是也。

当代著名学者林木在其《笔墨与笔墨精神》一文中对这段话的理解是:这段极富中国传统哲理意味又颇具当代完形心理学性质的笔墨观念,对笔墨的强烈的表现性作了一种深刻的概括。笔墨实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文化氛围中,个人的情绪气质与对自然的某种深刻的感悟相融相洽时的一种抽象的形式表现。 同样,清人恽南田说:“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才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沈宗骞也说:“笔墨之道本乎性情”,“笔墨本通灵之具”……显然,所有这些话语的脱口,无一不在说明笔墨在运行过程中对画家情绪、修养、气质等等主观精神世界存在表现性。信然,如果我们承认中国画笔墨的存在和运用具有表现性的话,那么,笔墨作为中国画之根本,想必它本身就是一个人性化的东西,至于它是形式的、内涵的、技巧的,看来已经不太重要了。真正重要的,应是画家在创作挥洒之时千万记住笔墨的“用笔千古不易”和“笔墨当随时代”二者那既辩证又统一的关系。 2、笔墨的形式与内涵。 我们知道,形式与内涵二者并不相同,但二者又相互依存。换句话说,即它们当中任何一方脱离了另一方都无法存在。因为,艺术就是运用某种有限的、看得见的形式去传递着那无限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内涵,是故,人们才会说“内涵需要形式去传递”。至于画家们要将全

我对中国画的感受

我对中国画的感受 在没有学习中国画之前,我一直以为中国画就是画画山,画画水,最重要的是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根本就不懂中国画,或者说理解的很浅显。虽然说中国画这个课程仅仅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这短短的时间里让我来感受它、走进它、体会他,这让我的时间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我这个从来没有拿过毛笔的来画中国画,这叫我一开始就不知所措。幸好遇到了一位好的专业老师,他教我们画国画时要用意念来画,虽然说我现在还不能够体会到其中的真谛,但在我这些天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的我了解到原来中国画光靠认真仔细是不行的,而是要靠心神一起,就像老师说的中国画里要有一种气,要有一种神韵在里面,画中国画就像在表达一个人的思想,反映着一个人的性格,表达着作者当时的一种心情。 中国画画到现在我感觉到,要想把中国画画好就必须要用心来画,要把你的思想融会贯通到画里,画的要磊磊落落,要潇洒,要浑然天成。画中国画是一种享受,我到现在才明白过来,不享受的状态下画中国画是画不好的。尽管我现在的状态还不是很好,还没 能够领会中国画的精神,但是在几天的学习中我领悟到中国画确实是最伟大的艺术,它是在塑造有灵气的画面,画中的山山水水具有灵性,活灵活现,从中能体现出作者大气磅礴的豪迈与洒脱。 中国画的学习是我所学课程中最叫我放松的一门课程,虽然有时我不在状态,但是我会尽量把心情调节好后再继续进入状态,我认为不在状态的时候最好不要动笔,不然的话会越画越糟糕。中国画让我又一次找到了放松心情的良药,就如写毛笔字一样,虽然我没有写过毛笔字,但是我想应该一样吧。 学国画到最后我才慢慢懂得李老师课上所说的话,心神一致,屏气凝神,专注又不失洒脱,大气又不失凝滞。再画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超脱自然,在笔墨之间把个人的情感个性在无形中流露出来,使个人与画浑然一体。但是在洒脱之余又要格外注意整幅画的笔墨布局以及视觉效果,我认为这是比较困难的。对中国画的感悟在学习美术史后,就知道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绘画:一种是以再现客观世界为主的写实型绘画,它以西方古典油画为代表;一种是以表现主观心绪与情感为主的浪漫、表现型绘画。中国画就是以后者为其基本特

浅谈中国画笔墨(精)

浅谈中国画笔墨 王千 中国画能够独秀于世界画坛,除了它的收敛众景、计白为黑的构图法则之外,还有一个就是通过丰富多彩、诡谲变幻的笔墨语言表达出独有的画面效果。笔墨,是中国画技法和理论上的术语,亦可作为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单从技法方面来说,“笔”是指勾勒、皴点等笔法,“墨”是指破、积、烘、染等墨法。本文认为笔墨主要有技法和精神气韵两个层面,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是相对独立的。对于笔墨来讲,意象是第一位的,笔墨从属于意象。笔墨是中国式的绘画语言,也是中国写意画独特风格的命脉。无论是写意花鸟画笔墨发展的历程或是中国画家个人笔墨的修炼过程,也都体现着笔墨精神的重要性。经过历代画家对中国画的研究,尤其是笔墨书法化、绘画的终极境界便不再是以优秀的笔墨创造去展现逼真的造型对象,而是以优秀的笔墨创造去抒写适意的主体精神。 笔墨是传统水墨画的主要技巧方式。它原出于对媒介材料的把握,在历史过程中积淀为高度成熟的视觉“语言”。它具有灵活的结构性,稳定的程式性,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文化符号意义。笔墨不同于“肌理”。笔墨受制于造型又超乎造型之外,是手段亦是目的。画史上,笔墨高于并重于色彩。笔墨有高下优劣之分,其衡量标准是有传统共识的。不同的笔墨形态、风格与不同的艺术品位和精神(人格)品位相关联。由这种关联体现的笔墨品质被称为“格调”。它是一种价值判断,也是对笔墨的最高要求。笔墨对于绘画者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一种表现主题的媒材,更重要的是一种带有观念和文化指向的语言,中国画借助线、墨、色等手段,在绘画中表现为一种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从王原祁传统文人笔墨重性情化到现代实验水墨画家徐冰笔墨中的表现性和抽象性的呈显,笔墨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从而使绘画的抽象性与具象性之间存在着"似与不似"的美学观念。“游”是中国封建社会伦理道德、人格力量以及审美情操之间的一个中介,艺术的魅力也全在一个“游”字上。游则动,动则灵,则有生命力,中国艺术的最本质的因素就在于表现人的生命精神、哲学精神。正是在“游”这种美感心态和中国传统艺术思想的渊源下,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才那么韵味无穷,那么轻松、自然、豪放。“观万象达于心而后立象”,“游心”于笔墨,表现出来的才是画家所要塑造的艺术

我对中国画的认识

我对中国画的认识 班级:建筑092 姓名:胡晔 学号:24

我对中国画的认识 -----胡晔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绘画,它扎根于中华民族浓厚的土壤之中,历经数千年文化积累、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之一。它包含了中国人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哲学观念以及技法、理论等程工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特点和风格、气魄,区别于世界各国的绘画艺术,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所赞赏,能与西方没画相媲美,是另一座艺术高峰,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一.中国画的分类: 简单的来讲就是两大类:工笔和写意 严格来说中国画的分类很复杂: 从画的内容来看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卉画、禽鸟走兽虫鱼画、界画等。 从画的形式或颜色上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浅绛等。 从画的技巧上可分为粗笔(泼墨)、细(工)笔、写生、写意、皴法、白描、没骨、指头画等。 从画的时代上可分为:古画、新画、近代画、现代画等。 二. 中国画历史发展过程: 中国画发展和演变分为六个时期: 1.先秦两汉时期民族绘画风格的初步形成 战国时代,那时已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就已经有了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 2.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的发展阶段 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得这一时期绘画形成出现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并提出了一定的品评标准。如南朝画家张僧繇提出“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笔不周而意周”的观念,他画人物吸收了天竺的晕染法,形成了“张家样”的风格特征。北周曹仲达的“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他吸收了印度笈多造佛的特点,有曹衣出水的风格特征,形成了“曹家样”。这时人物画开始重气韵,注重人物的精神气质描写。以谢赫《画论》中的六法为主要的美学规范,超越形似追求传神的传统为后世绘画奠定了发展道路,这种追求神似和气韵的方法,就是中国画意象和写意的表现。 3.绘画趋向全盛的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唐代画家吴道子的作品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他发展了中国画线条的表现力,使其更加的简练生动。画家张萱和周昉的人物画刻画人物内心情绪栩栩如生,这些都奠定了写意表现的基础。 4. 蓬勃兴盛的二宋时期绘画

国画学习感悟

国画学习感悟 南关小学王树梅 中国画是植根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但是真正能看懂中国画的人还不是很多。我正是带着一种对中国画的好奇与探求心加入了潍城区教研室组织的国画学习,在王伟等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赏析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还学习了画工笔画。虽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了了解,但也在老师的熏陶下对中国画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体会。 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 国画在古代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隋唐时期社会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

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以上海为张大千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黄君璧等人。 在没有学习中国画之前,我一直以为中国画就是画画山,画画水,最重要的是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根本就不懂中国画,或者说理解的很浅显。虽然说学习中国画这个课程仅仅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让我来感受它、走进它、体会他,这让我的时间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我这个从来没有拿过毛笔的来画中国画,这叫我一开始就不知所措。幸好遇到了许多专业的老师,他们教我们画国画时要用意念来画,虽然说我现在还不能够体会到其中的真谛,但在我这段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的我了解到原来中国画光靠认真仔细是不行的,而是要靠心神一起,就像王伟老师说的中国画里要有一种气,要有一种神韵在里面,画中国画就像在表达一个人的思想,反映着一个人的性格,表达着作者当时的一种心情。 中国画画到现在我感觉到,要想把中国画画好就必须要用心来画,要把你的思想融会贯通到画里,画的要磊磊落落,要潇洒,要浑然天成。画中国画是一种享受,我到现在才明白过来,不享受的状态下画中国画是画不好的。尽管我现在的状态还不是很好,还没能够领会中国画的精神,但是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领悟到中国画确实是最伟大的艺术,它是在塑造有灵气的画面,画中的山山水水具有灵性,活灵活现,从中能体现出作者大气磅礴的豪迈与洒脱。

浅谈中国画中的“笔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61140997.html, 浅谈中国画中的“笔墨” 作者:王劲松 来源:《教师·上》2014年第06期 1.谈笔墨不可忽视它的本质含义 《中国画》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唐代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必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这句话完整地阐明了中国画的创作特点,形似与骨气相连,形质同一,就是以形写神之意。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此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中国画中“笔墨”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那么“笔墨”的本质含义是什么呢?概括起来:其一是中国画使用的工具毛笔和水墨;其二是中国画中的笔墨技巧。 作为中国画中的“笔墨”技巧,实质就是“用笔”和“用墨”以及处理好它们之间的笔墨关系的技巧。中国画中的用笔很有讲究,行笔时有规律地提按、停顿、转折、轻重、急徐等产生的变化,形成有节奏、有韵律的线条。顾恺之的“春蚕吐丝”,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等都是成功的典范。用墨的方法也很多,有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枯墨、宿墨、积墨破墨之分。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徐谓的《墨葡萄图》等都把用墨发展到了极致。在中国画中无论大写意、小写意还是工笔画,都离不开“笔”与“墨”,用笔的抑扬顿挫,快慢虚实与淋漓尽致的水墨结合,画面就更加婆娑多姿,牵人思绪。可见,“笔”与“墨”的关系如同骨骼和血肉的关系,墨由笔出,笔由墨现。 2.谈笔墨切莫误入歧途 关于中国画中的“笔墨”论述,在各种报刊中屡见不鲜。有真知灼见的很多,但步人后尘、一知半解、断章取义、标新立异的也大有人在。他们大意都是“笔墨当随时代”“笔墨是中国画的代名词”等。这些高深的论调实则都是各持一端,有浅薄和轻薄之嫌。 出现浅薄的原因是人的惰性造成的,他们并不愿意花太多的精力深入研究,只停留在“好像是”的表面上。认为“笔墨是中国画的代名词”“笔墨当随时代”,这都无形地夸大了、曲解了 笔墨在中国画中的作用及其地位,只能是喧宾夺主。“春蚕吐丝”“流水行地”“十八描”“皴擦点染”都只是画家表现当时画境的不可缺少的艺术语言。明代“吴门四家”中文征明以细者为多,宗法赵孟頫,旁参王蒙,每于繁密中见文秀;沈周以粗者为主,其画法师承吴镇而上溯董源、巨然,笔丰墨健意态轩昂;唐寅的艺术在文人画家的风流洒脱中不乏职业的严谨缜密;优英的艺术严谨不苟,在精丽秀美中又闪现着文人画的妍雅温润。可见笔墨并非当随时代,只随画家的个性,近代张大千的“泼墨泼彩”、黄宾虹的“浑厚华滋”、李可染的“浓郁醇厚”都印证了这一点。

我对中国画的认识

我对中国画得认识 班级:建筑092 姓名:胡晔 学号:24 我对中国画得认识 -----胡晔 中国画就是中华民族传统得绘画,它扎根于中华民族浓厚得土壤之中,历经数千年文化积累、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独特得文化瑰宝之一。它包含了中国人得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哲学观念以及技法、理论等程工具有鲜明得中华民族特色、特点与风格、气魄,区别于世界各国得绘画艺术,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所赞赏,能与西方没画相媲美,就是另一座艺术高峰,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一.中国画得分类: 简单得来讲就就是两大类:工笔与写意 严格来说中国画得分类很复杂: 从画得内容来瞧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卉画、禽鸟走兽虫鱼画、界画等。 从画得形式或颜色上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浅绛等。 从画得技巧上可分为粗笔(泼墨)、细(工)笔、写生、写意、皴法、白描、没骨、指头画等。 从画得时代上可分为:古画、新画、近代画、现代画等。 二、中国画历史发展过程: 中国画发展与演变分为六个时期: 1、先秦两汉时期民族绘画风格得初步形成 战国时代,那时已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得绘画——帛画,这之前就已经有了原始岩画与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得基础。 2、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得发展阶段 两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到分裂得急剧变化、域外文化得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得撞击及融合,使得这一时期绘画形成出现以宗教绘画为主得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得把握,并提出了一定得品评标准。如南朝画家张僧繇提出“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笔不周而意周”得观念,她画人物吸收了天竺得晕染法,形成了“张家样”得风格特征。北周曹仲达得“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她吸收了印度笈多造佛得特点,有曹衣出水得风格特征,形成了“曹家样”。这时人物画开始重气韵,注重人物得精神气质描写。以谢赫《画论》中得六法为主要得美学规范,超越形似追求传神得传统为后世绘画奠定了发展道路,这种追求神似与气韵得方法,就就是中国画意象与写意得表现。

书画 获奖感言

书画获奖感言 书画获奖感言参考 “花气熏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付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黄山谷这首诗体现了自然而悠游的生命状态。禅家的境界要求绝虑凝神,空无一物,而我却更多地喜欢思考生命的存在。岁月摇落,流年星转,转眼间已进入了人生的盛年。尤其是作为一个艺人,艺术上的追求、个人的生存状态以及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究,许多问题就会凸现出来,让人无法回避。 沈从文先生说过,一个人想证明他的存在,有两个方法,其一是从事功上由别人承认而证明;其二是从内省上由自己感觉而证明。年轻时,我们都曾那么地关注于别人的认可,少年情怀,激扬澎湃。然而人一旦过了青春这个年纪,韶华如水,岁月悠悠,该来的来了,该去的也终究会离去,更多的内省也就显得多么重要! 四十不惑,经历了岁月的磨蚀,如今的我,开始喜欢上了健康而秩序的生活。为艺之道,在乎明心见性,是一种心性的自然流露,真实地去记录自己的生命状态,愉悦了自己,并通过展览让大家一起分享这份“受活”,在笔会的切磋交流中相互满足,由满足而相互激励,“共期同奋发,更勉致轩昂!”体会鲜活的生命激情在滋润着心田,而艺术的生命也必将在这无常变幻中越发充盈完满。 且让我们弘扬“兰亭雅集”的人文精神,跨越时空的间隔,

与古人对话,向经典学习,洗尽铅华,点燃智慧的心灯,面朝大海,勇荡艺舟双楫,在书画艺术的“水立方”中尽情遨游,朝着“春暖花开”的理想彼岸进发! 书画获奖感言 十届全国展的获奖,是我始料未及的。尤其对于我这样一个80后的年轻作者而言。 八年前,我曾怀揣着我的书法梦想如朝圣般去西安观摩八届全国展。那时我就曾有过这样一个热血沸腾的念想:有一天我也要站在全国展领奖台上! 从此以后,我便面对法帖如至尊,抚去晨光摹月阴。因条件所限,便买旧报纸练习。练后再卖,卖后再买。就是那一张张旧报纸陪着我在经典法帖中流连沉醉,守旧怀古。直到现在,条件虽好却也依然如昔! 我平时很少创作,只是临帖。有时虽因求之不得而苦恼,却也乐此不疲地坚持并实践着。性情偶发时,也把临帖当成创作对待。比如:将《书谱》写出《韭花帖》的散散落落,把二王手札写出怀素般的连绵不绝等等。因为我觉得,这样做可以意与古会,下笔有由。 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是幸运的:有老师的言传身教,有书友的交流指导,有丰富的媒体资源让我们借鉴学习,有众多赛事让我们崭露头角。 圆得当年痴人梦,痴人今犹在梦中。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我

浅谈中国画笔墨

学年论文(设计) (本科) 系(院) 美 术 学 院 专 业 美 术 学 年 级 姓 名 论文(设计)题目 浅谈中国画笔墨 指导教师 职称 成 绩 学号: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中国画的外在形式—笔墨语言 (2) (一)笔墨是画家人格的具体襄理 (2) (二)笔墨是中国画语言的承载者 (3) 二、中国画的笔墨内涵 (3) (一)气质内美 (3) (二)笔墨意境 (4) 三、中国画笔墨的发展 (6) 参考文献 (7)

浅谈中国画笔墨 姓名:李姗学号:20075171039 美术学院美术学 指导教师:李小滨职称:讲师 摘要:中国画是世界画坛艺术之林中一座自成体系的艺术高峰,浓缩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哲理思考的内涵,从而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而这一切又都是通过中国画独特的外在形式——“笔墨”呈现和完成的。中国画笔墨语言作为中国画的外在“形式”与它的内在“内容”的概念变得日益难分。就我们今天的认识而言,“笔墨”既是中国画语言的承载者,又具有其特殊的笔墨内涵,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丰富壮大。黄宾虹说:“画中三昧,舍笔墨无由参悟。”没有笔墨,就无由谈论中国画。中国画的魅力也在于笔墨之美,舍弃了这一点,就等于舍弃了中国画的命脉和灵魂。 关键词:中国画;笔墨;气质;内美;发展 一、画的外在形式——笔墨语言 (一)笔墨是画家人格的具体襄理 中国画是世界画坛艺术之林中一座自成体系的艺术高峰,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反映了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与思考,是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它以笔墨语言为中心,又与中国书法同源又同道的艺术理念,充分展示作者心灵世界最真切的个性宣泄。中国画强调有笔有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现代黄宾虹认为:“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以笔出”。 黄宾虹主张“六法通八法,”即以书法入画,并在总结前人笔墨的基础上提出了“平、圆、留、重、变”的著名五笔法。这无疑为他以后的画风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在实践中提出了“浓、破、泼、淡、焦、积、宿”七墨法,着重在用墨上追求层次的变化,以表现山川的浑厚之气,达求法备气至、元气淋漓的境界。晚期将“五笔法”与“七墨法”并用,提出水法、溃墨法等技法,并创章法之真。 黄宾虹用笔用墨的“五笔法”和“七墨法”,可谓“笔精墨妙;神韵贯通”。他的山水画创作,无论是用笔还是用墨都达到了“尽其灵而足其神”之境地。他

感悟中国画

感悟中国画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作为一门民族艺术,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它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融会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创造了辉煌的民族绘画史,成为我们民族艺术的瑰宝,也是人类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较之世界各国的文化艺术,中国化艺术由于地理、历史、文化传统、意识形态与西方的不同,而独具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体现出独特的艺术规律和美学思想,具有浓厚的民族性、悠久的历史性和优秀的传统,在绵绵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浮星泛月的长江大河。历代杰出的画家,犹如璀璨的星斗,闪耀着夺目的光芒,留下的无数旷世杰作,像一座座高峰,巍然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中国艺术所独具的魅力,不仅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引以为豪,也为世界人民所瞩目和喜爱。 西方艺术思潮的进入,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民族文化艺术的强大优势,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西方艺术这个参照系的映照下亮出了它独特的光辉。诚然,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盲目崇拜西方艺术,轻视名族传统的倾向。有着几千年历史传统的中国画艺术,正经受着强烈的世界现代文化的碰撞。如何恰如其分地介绍与发扬民族艺术精华,做到去其陈腐﹑别开生面,确是一大难题。

在对中国画接触和研究不足的前提下,我们往往会对中国画产生一种误解,即认为它是一门陈旧的﹑过时的和不科学的艺术。确实当我们看熟了那些陈陈相因、毫无生机、气韵全无的山水画;千篇一律、单调无聊、弱不禁风的仕女画;生意索然、毫无情趣、竞相模仿的花鸟画,觉得我们民族绘画并不怎么值得我们热爱和自豪。画家的署名也许不同,朝代也许各异,但那平凡烂熟的风格、格调却无大的异处。 但是,我们民族绘画是有优秀传统的。“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草。”绵延浩荡发展数千年,数不清的名族艺术家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代代相传,光耀千古,形成了能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体系和文化理论体系,是不能一笔抹杀的。中国画在绘画内容、题材、工具、笔墨、色彩、构图、章法和写生创作上,都与西画不同。在观察方法、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处理,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艺术规律、美学思想及风格特点。 花鸟画,是东方的特有画种,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找不到的。西方有两个画种也画花鸟,一个是静物画,一个是标本画。静物画是瓶子里插上花,将死山鸡挂在墙上,将死鱼放在盘子里,名称也起得好,既然是静物,当然是死的东西。标本画如我们在动物园和植物园的指示牌上所见到的,它的着眼点放在形上,只起标识的作用。 这些画的特点是只重视被画物的外在形态,对内在精神是不刻画的。而中国花鸟画则不仅重视形和色,更重视的是内在精神,要求画活,有生命感。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对养育自己的大自然怀有深厚的感情。自然

浅谈中国画笔墨和色彩的关系

浅谈中国画笔墨和色彩的关系 关于中国画笔墨和色彩的关系,自古至今一直议论不断,有的人主张重墨轻色,有的人主张重色轻墨,而中国画笔墨和色彩在数千年来所经历的不同绘画表现形式。在此,我仅以个人体会和看法对中国画笔墨和色彩的关系作一点浅议杂谈。 中国画在数千年以来,经过了从形成至成长到成熟的坎坷路程,其表现形式和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笔墨和色彩的发展,在各个时期并不是齐头并进的。中国画最早采用的表现形式是色彩和线条。早在新石器时期,彩陶就采用了这两种形式。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三鱼纹彩陶盆和马家窑文化的旋涡纹彩陶瓮、舞蹈纹彩陶盆上面绘制的鱼、蛙、鹿、鸟、舞乐、人面以及各种纹饰。彩陶是在橙红色的陶坯上,用、黑、白和天然矿物质颜料赭石进行描绘。古朴的色彩,豪放的纹样,大小不一的点线面的装饰美,显现了色彩与线条相辅相成关系的雏形。可以说,用笔工具是形成中国画艺术表现方式的前提条件。彩陶上各种各样的生动灵动的线条美,是形成中国画用笔技法的源头,而天然矿物质颜料,可以说是今天中国画颜料的鼻祖。 在前古不同时期活跃着青铜器艺术、雕塑艺术、书法篆刻艺术、工艺艺术、建筑艺术,它们对中国画艺术有着启示作用,而与中国画艺术有一定渊源关系的,却是用于送葬仪式的一部分具有旌幡形式的帛画,这些先后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时期楚墓和马王堆汉墓等地方的几幅帛画,都采用了平纹绢。 绢画与帛画有一种渊源关系,是中国画表现形式的底本。这些帛画的表现形式大部分使用以墨线勾描对象,虽然用笔还未定型,但是笔法坚挺质朴。另外,彩绘在西汉的帛画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彩绘帛画中,使用的颜料主要有矿物色朱砂、土红、银粉、黄丹,植物色青黛、藤黄,动物色蛤粉等颜料,色彩种类比以前增多了,更好地丰富了画面的表现能力。如今,这些用大自然材料制作的颜料虽历经几千年的时光,然仍在绢画上依旧闪耀着姿彩。 五代之前,绘画重视色彩。《周礼·考工记》说:“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赤、黄、白、黑为五色,是正色,其它为间色。南朝萧绎《山水松石格》上说:“炎绯(红色)寒碧(青色),暖日凉星”。“丹青”被远古人民指名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专用名词,如《晋书?顾恺之传》“尤善丹青”。“丹青”是古代常用的冷暖两色红、青矿物质颜料,说明了在数千年色彩已经有了冷暖分法,并赋予了意义。《周礼·考工记》又说:“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古人将色彩作了详细的对比法,使中国画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 现存的魏晋南北朝至宋朝的古画中有很多是绢本,绢一般是上过胶矾的,质地挺爽,手感柔和,是作重彩画的理想材质。古代画家们以千锤百炼的用笔功夫勾勒对象,并以五彩六色的天然性颜料在绢上进行平涂和渲染,使画面上的色彩和线条在数千年之后至今依然鲜艳光彩。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卷》、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唐代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卫贤《高士图》、周文矩《重屏会棋图》等,都焕发着不凡的神采。这些重彩工笔人物画,用笔大都采用铁线描和高古游丝描等,或如行云流水,或如曲铁盘丝,或如锥画沙,流畅生动,色彩浓丽丰满,令人叹为观止,百看不厌。 在花鸟画领域,唐代边鸾创立了宫庭富丽一派,至五代,黄荃创立了富丽的重彩工笔花鸟画的“富贵花鸟”派,他作画以“双钩傅色,用笔极精细,几不见墨迹,但以五彩布成”。现存的黄荃《写生珍禽图》,用笔细腻工整,色彩富艳华丽,体现了他深厚的绘画功力。 在山水画领域,隋代展子虔《游春图》,主要以石绿、石青渲染山石树林,并以金线勾勒,用笔坚劲以托出山峦树石,用色浓艳。其山水画被称为“青绿山水”。唐代李思训发展

水墨画入门培训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水墨画入门培训心得 篇一:中国画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画作品欣赏学习心得 中国画是植根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但是真正能看懂中国画的人还不是很多。我正是带着一种对中国画的好奇与探求心选择了“中国画作品欣赏与基本技法”这门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赏析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还学会了画工笔画,水墨画,写意牡丹等。虽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了了解,但也在老师的熏陶下对中国画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体会。我明白了赏析一幅中国画,要赏析它的意境与境界,只有为观者营造出一种意境的作品才是一幅好画。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含有无穷的韵味在其中,这才有诗意。画也要这样,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这叫画意,这就是意境境界。古人说“人品不高,落笔无法”。这个说法我也很赞同。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气度,画就谈不上有什么意境气韵,如果一个人特别注重自己的气质修养,那么他的笔墨之间一定会少几分浮华,多了几分真美。

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 国画在古代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 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隋唐时期社会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 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以上海为张大千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黄君璧等人。 总之,学了这门课,我受益匪浅,既陶冶了情操,又学习了新知识。 1

中国画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画作品欣赏学习心得 中国画是植根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但是真正能看懂中国画的人还不是很多。我正是带着一种对中国画的好奇与探求心选择了“中国画作品欣赏与基本技法”这门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赏析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还学会了画工笔画,水墨画,写意牡丹等。虽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了了解,但也在老师的熏陶下对中国画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体会。我明白了赏析一幅中国画,要赏析它的意境与境界,只有为观者营造出一种意境的作品才是一幅好画。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含有无穷的韵味在其中,这才有诗意。画也要这样,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这叫画意,这就是意境境界。古人说“人品不高,落笔无法”。这个说法我也很赞同。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气度,画就谈不上有什么意境气韵,如果一个人特别注重自己的气质修养,那么他的笔墨之间一定会少几分浮华,多了几分真美。 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 国画在古代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隋唐时期社会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以上海为张大千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黄君璧等人。 总之,学了这门课,我受益匪浅,既陶冶了情操,又学习了新知识。

关于中国书法的一点感想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书法作为汉字的表示形式,一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融入了炎黄子孙的生活中。印象中我最早接触到书法的时候,是我小时候看我外公在家里写毛笔字。外公从十八岁的时候开始教书,毛笔字一直是他的特长,常常会有人拿上几张红纸,请外公写上一副对联或者几个大字。在外公的影响下,我的表姐也从小时候开始练书法。暑假去外公家玩,表姐在写毛笔字的时候,我也会学她拿一本字帖,用一只毛笔沾点墨汁在上面照着描红乱画一通。虽然我那时候什么也不懂,字帖粗糙的黄黄的纸张也一点都不吸引我,但是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书法在生活中也是挺常见的。岁数大点的人,喜欢在家门口贴上一副对联,龙飞凤舞的毛笔字,给他们一丝心灵的寄托。在大厅大堂这些地方,中国人也往往喜欢挂上一副“厚德载物”以示家风端正。过年的时候,我们从小就知道要把福字倒着贴在门上,见得多了,反而忘了这福字也是一个正正经经的毛笔字,忽略了福字的造型稳重、均齐、端庄及其蕴含的书法韵味。 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足迹,我们可以清淅地看到他与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中国书法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高级艺术的特征。书法艺术在群众中以逐步普及,也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睐。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很深的玄妙。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书法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为一代又一代人们所喜爱。 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总之,书法,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正像在西方美术中建筑和雕塑统领着其他门类造型艺术一样,书法和绘画则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而列为中国美术之首。当把书法与绘画并提时,又将书法摆在绘画前面,称之为“书画”,如“书画同源”、“琴棋书画”、“书画缘”、“能书会画”等等。书法与传统中国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特别是在宋元文人画出现以后,绘画用笔讲究从书法中来,水墨写意与书法的行草意趣相通。中国古代雕塑中也蕴含着书法的特征。中国古代雕塑的纹理即是线的组合,造型的装饰性与书法中的篆隶保持着内在联系。中国古代建筑从布局到主体的梁柱结构,都遵循对称、均衡、主从关系等法则,园林建筑中的含蓄、借景,以及亭、台、楼、榭追求的空灵、飞动等都与书法的结体、章法和节奏、气韵密切相关。至于工艺美术和民间美术,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书法的影响。书法可以视为中国美术之魂。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艺术青春常在。在每个时代,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审美欣赏角度不同,又随着文化地发展容入,书法有着自己的特点,并不断完善。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为精辟的总结: 晋人尚韵:晋代书法流美妍媚,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清闲雅逸,流露出一种娴静地美。 唐人尚法:唐代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 宋人尚意:宋代书法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凤,正是在“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

心得体会 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学习《国画》的心得体会 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国画学习,我很感谢为举办这次《长安区中小学教师国画培训班》付出辛苦的老师,特别是杨主任、张主任、李曼老师,还有学识渊博的刘岚老师。我现谈点心得体会。 我琐碎的说三点: 一、近大远小:同样的物像近处的大远处的小,比如人物、树木、房屋、山峰。国画虽然是散点透视,但是国画也是讲究合情、合理。二、虚实:近实远虚,近处清晰色重、线多、点多,远处清淡、模糊线少、虚,一般远处色淡,但是如果不是分两个层次,而是多个层次,如近、中、远景,有时可以近处色重、清晰,中景色淡,远景色较重但是一定要虚,点和线都要虚要少。学画在基本技法掌握后,一定学布局,学整体,要学会虚实、避让,即是一个局部也要有虚实避让,也就是要有变化,在一些美的笔墨的基础上,要有虚实,多少,避让和变化。局部实大部分虚,画有画眼有重点,重点要实,次要点次之,其它要虚。不能对称要有虚实比对,上下、左右、前后的变化。也就是说首先从整个画面上要有大的虚实,不可零散,不可杂乱的虚实,要气韵贯通。 三、勾、皱、擦、点、染是成熟起来的技法,因此初学者一定从此基础开始学习,这是国画成熟的程式,用笔勾、皱、擦、点用硬笔,且用笔适中,染用软笔,且用笔要大,为了画面连贯不留渍痕,而且有

时为了统一灰度,把淡墨一次调好。忌板、刻、结,用笔不活,手腕不灵,或不清楚笔意或所画的对象,拿不定主意。.不能生硬,荒、率,不好好多练,要沉实,要认真沉静的多练。只有当你把法技法学成熟了以后,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始创造自已的作品。 xx年4月25日第二篇、关于中国画笔墨学习心得体会 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感受中国画的笔墨 学校:南马小学 姓名:李文静 职称:中小学二级 完成日期:xx年4月15日 感受中国画的笔墨 摘要: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构成,它传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神。本文通过我对中国画的学习和理解,从对用笔用墨以及写生感受等方面的认识体会,感受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用笔;用墨;写生感受; 目录 一、概述 (1) 二、通过大师感受笔

初学中国画的感受

初学中国画的感受 在没有学习中国画之前,我一直以为中国画就是画画山,画画水,最重要的是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根本就不懂中国画,或者说理解的很浅显。虽然说中国画这个课程仅仅只有32课时的时间,这短短32课时的时间让我来感受它、走进它、体会他,这让我的时间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我这个从来没有拿过毛笔的来画中国画,这叫我一开始就不知所措。幸好遇到了一位好的专业老师,他教我们画国画时要用意念来画,虽然说我现在还不能够体会到其中的真谛,但在我这些天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的我了解到原来中国画光靠认真仔细是不行的,而是要靠心神一起,就像李老师说的中国画里要有一种气,要有一种神韵在里面,画中国画就像在表达一个人的思想,反映着一个人的性格,表达着作者当时的一种心情。 中国画画到现在我感觉到,要想把中国画画好就必须要用心来画,要把你的思想融会贯通到画里,画的要磊磊落落,要潇洒,要浑然天成。画中国画是一种享受,我到现在才明白过来,不享受的状态下画中国画是画不好的。尽管我现在的状态还不是很好,还没

能够领会中国画的精神,但是在几天的学习中我领悟到中国画确实是最伟大的艺术,它是在塑造有灵气的画面,画中的山山水水具有灵性,活灵活现,从中能体现出作者大气磅礴的豪迈与洒脱。 中国画的学习是我所学课程中最叫我放松的一门课程,虽然有时我不在状态,但是我会尽量把心情调节好后再继续进入状态,我认为不在状态的时候最好不要动笔,不然的话会越画越糟糕。中国画让我又一次找到了放松心情的良药,就如写毛笔字一样,虽然我没有写过毛笔字,但是我想应该一样吧。 学国画到最后我才慢慢懂得李老师课上所说的话,心神一致,屏气凝神,专注又不失洒脱,大气又不失凝滞。再画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超脱自然,在笔墨之间把个人的情感个性在无形中流露出来,使个人与画浑然一体。但是在洒脱之余又要格外注意整幅画的笔墨布局以及视觉效果,我认为这是比较困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