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园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摘要

1.1.1 项目名称

生态园

1.1.2 项目性质

新建

1.1.3 项目主管单位

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1.1.4 项目承建单位

重庆两江新区市政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1.1.5 项目技术支撑单位

西南大学

1.1.6 项目建设地点

主要位于慈云镇范围内,总占地1930亩。

1.1.7 项目宗旨

(1)示范带动,加速转化

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拉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地方经济建设的步伐;通过对现代农业的实践和研究,加快农

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突出特色,科技优先

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立地条件,因地规划,突出产业项目的特色性;以经济效益为突破口,带动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共同提高。

(3)循环生态,立体高效

在园区中联合各项产业形成循环机制,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进行立体高效的现代农业种植模式,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4)加强宣传,品质高端

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推广,探索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律;提高农产品品质,大力发展优质农业品牌,着力打造高端生态农业观光基地。

1.1.8 项目定位与特色

重庆两江艺农生态园是以苗木生产、种养殖为基础,集现代生态农业生产示范、农耕文化传播、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园。

(1)项目定位

A.功能定位

结合园区资源条件及地理位置的基础上,将园区功能定位为:以产业为中心,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综合接待、文化推广为一体的“生态农业”。

B.风格定位

以田园风情为景观基调,依托良好的水资源条件,强化特有的山谷相间、鱼塘水田层叠的乡村景观,营造出重庆西部浅丘地区独特的“田园水乡”风格。

(2)项目特色

A.产业特色

以种植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区域发展机遇为托衬,珍稀植物培育、珍禽养殖为亮点,改善当前园区基地的旅游条件,形成不同于周边地区的独特产业项目,加强设施建设,优化资源,带动周边地区经济文化的更新与发展。

B.景观特色

立足于山谷相间、田塘层叠的地貌条件,按照用地环境、景观特点和规划的内容,打造沟谷、环湖、环山景观带,形成“一带一景观、一沟一特色”的格局,构成多层次、多视角的立体景观。利用园林艺术化手段,结合苗木花卉生产与果林经济产业,构筑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生态环境。

C.游憩活动特色

针对不同领域、阶层、年龄的游客,满足“吃、住、娱、游、购、学”六大旅游行为,园内游憩活动的开发着眼于打造核心吸引力,设置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的体验式、参与式活动,力求形成能吸引各

类人群的游憩特色。

1.1.9 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区按照苗木种植区、蔬菜种植区、果树种植区、养殖区进行产业布局。并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主要开展道路、停车场、排水沟、水库、给水管网、建筑等建设,具体内容见附表1。

1.1.10 建设周期

规划五年时间建设完成,分为两期建设:

一期:2013年4月~2015年4月;

二期:2015年4月~2018年4月。

1.2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2.1 可研工作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0〕18号);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国发〔2010〕26号);

(3)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

(4)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

(5)重庆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6)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意见(渝府发〔2012〕72号);

(7)重庆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8)《重庆两江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年)》

(9)慈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

1.2.2 相关政策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1.2.3 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1)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规范(试行);

(2)重庆市蔬菜基地建设标准(试行);

(3)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标准(NY 5010-2002);

(4)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GB3301/T007.1-1999);

(5)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

(6)商品猪场建设标准(DB37 T303-2002);

(7)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

(8)中、小型集约化养猪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GB/T17824);

(9)规模化猪场生产技术规程(GB/T304—2002);

(10)农田水质量环境标准(GB5048-1992);

(11)土壤质量环境标准(GB15618-1995);

(1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13)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1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15)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

(16)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2001)。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自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2006年1月1日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来,中央政府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粮食连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十八大中着重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

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同时,十八大还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因此,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中国的契机下,为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重庆两江新区的快速发展,我市园林苗木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为了响应重庆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的号召,以及满足两江新区市政景观建设对苗木的需要和服务房地产的开发,江津农业园区将成为农业发展的优势区域。以发展苗木生产为契机,重庆两江新区市政景观建设有限公司拟在江津区慈云镇开发苗圃产业为主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园。

江津区慈云镇,地处重庆城区边缘,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慈云镇位于江津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正在打造具有“田园水乡”特色的重庆城乡统筹示范镇,这将为园区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艺农生态园将谨遵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的方向,依托江津的自然条件,建立以花木生产为重点,其他种养殖业为辅的农业生产基地。园区生产突出科技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绿色产品,为企业延伸产业链,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努力将艺农生态园建成现代农业示范点,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当今“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一种时尚追求,并且已形成发展生态旅游的一种趋势,人们梦想回到山青水秀,花朵飘香和风景如画的伊甸园,感受大自然的清新气息,农家游、生态游成为旅游行业的一个新领域,发展非常迅速。从国内生态园市场容量来看,其市场正处于发展期,市场占有率正在迅速扩大。其特点是投资小、赢利大,有良好的经济收益,获利空间较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对食品卫生和质量的监控越来越严,标准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与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有关的环保技术和产品卫生安全标准要求更加严格,食品生产的方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生态农业正是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其发展的必要性简述如下:

2.2.1 符合国家政策

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05年本)》鼓励发展类项目中明确规定:“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包括青贮饮料秸秆氨化养牛、还田、气化、培育食用菌等);森林、野生动物、湿地、荒漠、草原等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生态示范工程”为国家鼓励发展项目。

2.2.2 生态农业将会成为21世纪世界农业的主导模式

生态农业之所以得到广大消费者、政府和经营企业的一致认可,是因为生态农产品可以解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心,这是生态农

业发展的最大市场动力。西欧是全球最大的生态农产品消费市场,2000年生态农产品消费总额达到95.5亿美元,其消费额在未来几年里会连年增长,生态食品已不再是一种时髦,正如有关专家指出的那样,生态农业有朝一日将会成为世界农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2.2.3 市场农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环境、卫生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现在社会对绿色食品的青睐就是最好的证明,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每一个人都有对食品的需求,市场之大可想而知,根据对国内外市场的调查和分析,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将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对优质绿色食品的需求量多且缺口较大。

2.2.4 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现代农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要求生产专业化,程序系列化、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大田种植,畜禽养殖商品化,管理智能化。项目建成后将引进吸收国内外最先进的品种,优化组合生产出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是培育新世纪农业经济增长点的最佳形式之一。

2.2.5 城乡一体,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进行,城市污染严重、绿化面积不足,城市人口回归自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休闲旅游成为消费热点,生态园建成后将成为重庆市及周边城市节假日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第三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3.1 项目概况

3.1.1 项目位置

该项目主要位于慈云镇范围内,慈云镇位于江津主城区西部,处于江津版图的中心,距重庆市中心80公里、江津主城区36公里,是江津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处于白沙、李市、永兴、龙华等镇的交汇处,具有物流聚散的潜在功能。项目总占地1930亩。

3.1.2 自然资源条件分析

(1)气候条件分析

重庆两江艺农生态园区属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尚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8.4℃,冬季平均气温7.7℃,夏季平均气温28.5℃。年日照时数1273.6小时,年降雨量1030.7毫米,无霜期341天,年湿度81%,太阳总辐射量86.5千卡/平方厘米。

(2)地质地貌条件分析

江津地形南高北低,以丘陵兼低山地貌为主,分平阶地、丘陵地和山地,其中丘陵占78.2%,低中山占21.8%。南部四面山区系云贵高原过渡到四川盆地的梯形地带,北部华盖山等系华莹山支脉。

两江艺农生态园区内最高点位于北部,高程向南面逐渐变小。

山脊线连接成带,是典型的山地园。最高高程340.90m,最低高程277.47m,高程差为62.60m。总体地形有利于形成多样化、层次分明的立体景观。

(3)土壤条件分析

园区大部分为紫色土壤。在园区用地范围内随机选取四个取样点调查,对土壤样品进行常规分析后得到:园区内土壤较肥沃,总体情况良好。

(4)水文条件分析

园区水资源丰富,用地范围内塘、库、堰等水利设施完善,水资源环境条件优越,汇水面有利于植物生长;园区北面为叫花岩水库,面积8.2×103m2,常水位海拔309m,距园区1km;南侧为任家槽水库,面积2.67×104m2,库容31万方,常水位海拔326米,距园区454.7m。

(5)植被条件分析

用地范围内现有植被条件良好,植物物种较丰富,主要以大田作物为主,并呈片、块分布有果林、竹林及大片杂林。局部水域有效的改善了局部小气候。金秋时节,满山飘香,果实缀满枝头,呈现一种难得一见的田园风情。

3.1.3 用地现状分析

(1)现状用地构成分析

主要由林地、旱地、稻田等组成,用地构成见表3-1。

表3-1 园区现状用地构成表

规划用地占地约1930亩,主要由水田、旱地、果林地组成。水田主要分布在沟谷地,所占比重最大;旱地主要分布在山坡、山顶等处,所占比重次之;原有果林具有一定规模。

(2)GIS分析

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对园区基地进行高程、坡度及坡向分析,其分析结果见表3-2至3-4。

表3-2 高程分析

表2-3 坡度分析

表2-4 坡向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