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克隆的质粒载体

基因克隆的质粒载体
基因克隆的质粒载体

基因克隆的质粒载体

在大肠杆菌的各种菌体中找到了许多种不同类型的质粒,其中已经作了比较详尽研究的主要有F质粒、R质粒和Col质粒。

①F质粒又叫F因子或性质粒(sex plasmid)。它们能够使寄主染色体上的基因和F质粒一道转移到原先不存在该质粒的受体细胞中去。

②R质粒通称抗药性因子。它们编码有一种或数种抗菌素抗性基因,并且通常能够将此种抗性转移到缺管该质粒的适宜的受体细胞,使后者也获得同样的抗菌素抗性能力。

③Col质粒即所谓产生大肠杆菌素因子。它们编码有控制大肠杆菌素合成的基因。大肠杆菌是一类可以使不带有Col质粒的亲缘关系密切的细菌菌株致死的蛋白质。

第一节质粒的一般生物学特性一.质粒DNA

细菌质粒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一类独立于染色体的自主复制的遗传成份。绝大多数的质粒都是由环形双DNA组成的复制子(图4-1)。

质粒DNA分子可以持续稳定地处于染色体外的游离状,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逆地整合到寄主染色体上,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通过细胞分裂传递到后代。

环形双链的质粒DNA分子具有三种不同的构型:

1.当其两条多核苷酸链均保持着完整的环形结构时,称之为共价闭合环形DNA(cccDNA),这样的DNA通常呈现超螺旋的SC构型;

2.如果两条多核苷酸链中只有一条保持着完整的环形结构,另一条链出现有一至数个缺口时,称之为开环DNA(ocDNA),此即OC构型;

3.若质粒DNA经过适当的核酸内切限制酶切割之后,发生双链断裂形成线性分子(IDNA),通称L构型(见图4-2)。

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不同构型的同一种质粒DNA,尽管分子量相同,仍具有不同的电泳迁移就绪。其中走在最前沿的是SC DNA,其后依次是L DNA和OC DNA(图4-3)。

凡经改建而适于作为基因克隆载体的所有质粒DNA分子,都必定包括如下三种共同的组成部分,即复制基因(replicator)、选择性记和克隆位点。

二.质粒DNA编码的表型

质粒DNA仅占细胞染色体组的1%~3%左右,但却编码着一些重要的非染色体控制的遗传性状。其中对抗菌素的抗性最质粒的最重要的编码特性之一。

三.质粒DNA的转移

(1)质粒的类型

格兰氏阴性细菌的质粒可以分成接合型和非接合型的两种类群。

接合型的质粒(conjugative plasmid),又叫自我转移的质粒。它们除了具有自主复制所必须的遗传信息之外,还带有一套控制细菌配对和质粒接合转移的基因。

非接合型的质粒(non-conjugative plasmid),亦叫不能自我转移的质粒。它们虽然具有自主复制的遗传信息,但失去了控制细胞配骊和接合转移的基因,因此是不能够从一个细胞自我转移到另一个细胞。

(2)F质粒

又叫F因子,即致育因子(fertility factor)的简称,是在某些大肠杆菌细胞中发现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单拷贝的接合型质粒。 F质粒有三种不同的存在方式:

(i)F+细胞:以染色体外环形双链质粒DNA形式存在,其上不带有任何来自寄主染色体的基因或DNA区段。

(ii)F′细胞:以染色体外环形双链质粒DNA形式存在,同时在其上还携带着细菌的染色体基因或DN区段。

(iii)Hfr细胞(高频重组细胞):以线性DNA形式从不同位点整合到寄主染色体。

F因子是雄性决定因子,所以F+细胞又叫雄性细胞,与此相应的F-细胞则叫做雌性细胞。F+细胞的表面可以形成一种叫做性须(pilus)的结构,它促进雄性细胞同雌性细胞进行配对。在合适的条件下,将雄性细胞和雌性细胞混合培养,由于性须的作用,就会形成雌-雄细胞配对。我们称这种过种为细菌的接合作用(conjugation)。配对之后F-受体细胞获得了F因子,也变成为F+细胞。

由F因子整合到染色体而成的Hfr细胞,就可能相发寄主染色体发生高频转移。这是一种可逆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Hfr细胞又可重新变参展F+或F′细胞。

质粒的主要类型见表4-1。

(3)质粒DNA的接合转移

①细胞交配对的形成雄性细胞的性须顶端与受体细胞表面接触之后,便会迅速收缩,把给体细胞与受体细胞拉在一起。因此,性须在确立配对细胞表面间的紧密接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大肠杆菌雄性细胞是不会同其它的亦带有F质粒的细胞发生配对作用的,因为traS和traT编码的“表面排斥”蛋白质,使此种细胞无法成为接合作用的受体。这就决定了雄性细胞只能同不具F因子的雌性细胞配对的特异性。

②质粒DNA的转移 F质粒DNA的转移是从转移起点oriT开始的。当细胞交配对建立之后,TraY和TraI蛋白质首先在oriT位点作单链切割,随后缺口链在其游离的5′-端的引导下转移到受体细胞,并作为模板合成互补链,形成新的质粒分子。于是受体细胞便转变成为具有F因子的雄性细胞如图4-4。

四.质粒DNA的迁移作用

非接合型的质粒,由于分子小,不足以编码全部转移体系所需要的基因,因而不能够自多转移。但如果在其寄主细胞中存在着一种接合型的质粒,那么它们通常也是可以被转移的。这种由共存的接合型质粒引发的非接合型质粒的转移过程,叫做质粒的迁移作用(mobilization)。

ColE1是一种可以迁移但是属于非接合型的质粒。需要质粒自己编码的两种基因参与。一个是位于ColE1 DNA上的特异位点bom;另一个是ColE1质粒特有的弥散的基因产物,即mob基因(mobilization gene)编码的核酸酶。

mob基因和bom基因参与ColE1质粒的迁移作用这个结论,是根据图4-5的实验结果作出的。

相容性的两种质粒F和ColE1共存于同一细菌细胞中,F质粒可以为ColE1质粒提供经所缺乏的结合功能,这样使得ColE1质粒也能够发生转移作用。图

4-5(a)表示位于F-细胞中的ColE1质粒的状,它的mob基因进行了转录,其产物使bom位点发生单链断裂而出现缺口,于是ColE1 DNA 便从超盘旋的的结构转变成为缺口环状的构型。但ColE1质粒缺乏形成性须的能力,无力进行结合配对,所以它的DNA也就不能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正是由于不能够发生转移,这种从超盘旋到缺口环状的构型转变过程,就有可能被回复,所以就出现这两种构型之间的平衡状态。图4-5(b)中的细胞同时含有F和ColE1两种质粒。F因子能够导致性须的合成,为其DNA转移提供了转移装置,因此ColE1可以被转移。而在F质粒提供的这种转移装置被分离掉的情况下,ColE1的mob-突变体便不能够转移。遗传分析证明,mob-突变是隐性的,mob基因编码一种蛋白质。而且当这种突变体质粒被分离出来时,并不是以松弛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图4-5(c)所示,F质粒无力帮助mob-突变体进行转移,其中F性须和转移装置虽已形成,但ColE1 DNA并没有发生缺口。图4-5(d)表示另一种具mob+表型并带有一个顺式显性突变的ColE1突变体,它缺失了bom位点。在这样的寄主细胞中,虽然能够合成mob蛋白质,但由于不能发生缺口,因此仍然不能够转移。

五.质粒DNA的复制类型

根据寄主细胞所含的拷贝数的多少,可将质粒分成两种不同的复制型:一种是低拷贝数的质粒,每个寄主细胞中仅含有1~3份的拷贝,我们称这类质粒为“严紧型”复制控制的质粒(stringent plasmid);另一类是高拷贝数的质粒,每个寄主细胞中可高达10~60份拷贝,这类质粒被称为“松弛型”复制控制的质粒(relaxed plasmid)。

质粒拷贝数,是指生长在标准的培养基条件下,每个细菌细胞中所含有的质粒DNA分子的数目。表4-3列举了若干种通用的质粒复制基因的特性。表4-2

列举了若干种通用质粒复制基因的特性。

六.质粒的不亲和性

(1)质粒的不亲和性现象

所谓质粒的不亲和性(plasmid incompatibility),有时也称为不相容性,是指在没有选择压力的情况下,两种亲缘关系密切的不同质粒,不能够在同一个寄主细胞系中稳定地共存的现象。在细胞的增殖过程中,其中必有一种会被逐渐

地排斥(稀释)掉。这样的两种质粒称为不亲和质粒(图4-6)。

不亲和群(incompatibility group),指具有亲缘关系,但彼此之间是互不相容的质粒。

(2)质粒不亲和性的分子基础

质粒不亲和性的分子基础,主要是由于它们在复制功能之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

大多数质粒都会产生出一种控制质粒复制的阻遏蛋白质,其浓度是与质粒的拷贝数成正比的。阻遏蛋白质通过同其靶序列间的相互作用,使双链DNA中的一条链断裂,从而导致质粒DNA复制的启动,并建立起一种调节质粒拷贝数的负反馈环(negative feedback loop)。当质粒面临高拷贝数和高浓度的阻遏蛋白质时,其复制法动便被抑制了;而当质粒处于低拷贝和低浓度遏蛋白质的条条件下,它的复制反应便会继续进行。

由于每一种质粒的复制速率拷贝数控制,都是由一对不相容质粒产生的阻遏蛋白质总浓度联合调控的,这种交叉抑制的结果,使细胞中质粒拷贝数,比其单独感染状态下的正常拷贝数减少许多。

第二节质粒DNA的复制与拷贝数的控

一.质粒DNA复制的多样性

不同质粒DNA的复制在如下几个方面存多样性:

(i)对寄生酶的依赖性(ii)DNA聚合酶的利用(iii)复制的方向性(iv)复制的终止(v)复制型

二.ColE1质粒DNA复制的启动

ColE1质粒DNA的复制,是从一个特定的复制起点(ori)开始,并沿着环DNA分子单向性地进行。控制此种质粒DNA复制启动的两种关键因素RNAI和RNAⅡ两种RNA分子,都是由ColE1 DNA转录产生的。其中RNAⅡ也叫做复制引物。RNAⅡ分子在转录起点附近同互补的模板DNA形成一种杂交分子,被RnaseH 酶所切割,从而释放出3′-OH末端,作为供DNA聚合酶Ⅰ合成DNA的引物。RNAⅠ可以通过同RNAⅡ结合,以阻止其与模板DNA发生杂交作用。

因此,从本质上讲,ColE1质粒的复制启动显然是受一种负反馈机理控制的。根据这种模型,细胞中RNAⅠ分子的浓度是随着质粒拷贝数的多寡而增减的。例如,若细胞中质粒拷贝数下降到正常数值以下的水平,RNAⅠ的浓度也就相应降低,于是质粒的复制也就受到较少的抑制,结果导致其拷贝数的上升。

三.质粒复制控制的分子模型

目前公认的用于阐释质粒DNA复制控制机理的分子模型有两种:其一是自体阻遏蛋白质模型(autorepressor model),其二是抑制蛋白质稀释模型(inhibitor dilution model)。前者的核心内容是,阻遏蛋白质的合成受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机理调节,而且其浓度是恒定的。后者的关键论点是,阻遏蛋白质是组成型合成,其浓度同质粒的拷贝数成正比。

(1)抑制蛋白质稀释模型

抑制蛋白质稀释模型如图4-7所示。它认为质粒DNA的复制,是受一种由质粒DNA编码的抑制蛋白质Cop调控的。细胞中Cop蛋白质的浓度是同质粒分子的拷贝数成正比,它抑制质粒DNA复制活性的作用方式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同质粒DNA的复制起点(oir)结合,直接地抑制质粒DNA的复制;另一种是通过阻断起始蛋白质Rep的合成,间接地抑制质粒DNA的合成。

(2)自体阻遏蛋白质模型

在抑制蛋白质稀释模型提出若干年之后,L.Sompayrac和O.Maaloe也提出了另外一种解释质粒DNA复制机理的自体阻遏蛋白质模型(图4-8)。

这个模型对质粒DNA复制控制机理有两种解释:

1.质粒DNA的复制是由一种叫做起始蛋白质Rep引发的。Rep蛋白质编码基因rep和自体阻遏蛋白质编码基因atr是属于同一个操纵子,它们共转录成同一个mRNA分子。自体阻遏蛋白质通过同启劝子-操纵基因区(P/O)的结合作用,调节质粒DNA的转录作用,以维持细胞中Arr和Rep蛋白质处于恒定的水平。而后,由Atr蛋白质调节产生的Rep蛋白质,则是通过同复制起点(ori)的结合,来引发质粒DNA的复制[图4-8(a)]。

2. Rep蛋白质是一种具有双重功能的蛋白质。它既具有自体阻遏蛋白质的功能,可同P/O区结合而抑制转录作用;同时又具有起始蛋白质的功能,能对复制起点(ori)发生作用,引发质粒DNA进行复制[图4-8(b)]。

第三节质粒DNA的分离与纯化

应用质粒作为基因克隆的载体分子,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要获得批量的纯化的质粒DNA分子。我们通常是加入溶菌酶或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来促使大肠杆菌细胞裂解的,绝大部分的染色体DNA分子都将以高分子量的形式释放出来,这样便可以应用高速离心的方法使之与细胞碎片一起被沉淀除去,得到了比较清亮的裂解液。

目前已发展出了许多种方法,可用来从清亮裂解液中纯化质粒DNA。一.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

在细胞裂解及DNA分离的过程上,大分子量的细菌染色体DNA容易发生断裂形成相应的线性片段,而质粒DNA则由于其分子量较小、结构紧密,因此仍能保持完整的状态。

氯化铯-EtBr密度梯度离心法,就是根据这一差别建立的纯化质粒DNA的经典技术。当将含有溴化乙锭(EtBr)的氯化铯(CsCl)溶液加到清亮的大肠杆菌裂解液中时,EtBr扁平分子便会通过在碱基对之间的嵌入作用而结合成DNA分子链上,并因此导致双螺旋结构发生解旋反应。线性的或开环的DNA分子,例如

大肠杆菌染色体DNA片段,可结合相当大量的EtBr分子。而像质粒这样的共价闭合环状的DNA(cccDNA)分子, EtBr分子的结合数量相对较少。在DNA-EtBr 复合物中,结合的EtBr分子数量越多,其密度也就越低。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之后,根据它们的不同密度,就会平衡在不同的位置,从而达到纯化质粒DNA的目的(图4-9)。

图4-10表明了分离纯化质粒DNA的程序。

二.碱变性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共价闭合环状质粒DNA与线性染色体DNA片段之间,在拓扑学上的差异而发展出来的。

通过加热,尤其是在pH值介于12.0~12.5这个狭窄的范围内,连接DNA

互补链之间的氢键会被断裂,但由于cccDNA的双螺旋主链骨架的彼此盘绕作用,互补的两条链仍然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致冷或恢复中性pH值更会迅速地复性,复性迅速而准确。

线性的染色体DNA分子,在此过程中彼此已经分离开来的互补链之间的复性作用就不会那么迅速而准确。它们聚集形成的网状结构,通过离心分离便会与变性的蛋白质及RNA一道沉淀下来。仍然滞留在上清液中的质粒cccDNA则可用酒精沉淀法收集。

三.微量碱变性法

微量碱变性法具有简单快速、经济实惠的优点,是当前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研究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分离纯化质粒DNA的方法,现将其操作程序及其原理简述如下:

第一步,取1.5毫升含有质粒的大肠杆菌过夜培养物加在微量离心管中,离心收集细胞沉淀,并用100微升冰冷的溶液I[50mM葡萄糖,25Mm Tris-HCl (Ph8.0),10Mm EDTA,4~5mg溶菌酶/mL]重新悬浮。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静置5分钟,让溶菌酶充分发挥效力,促使大肠杆菌细胞变得脆弱而易于裂解。溶菌酶对反应液的pH值有很大的依赖关系, TrisHCl缓冲体系和适量的葡萄糖而有利于pH的调节。乙二胺四乙酸(EDTA),可抑制酸酶的活性,从而保护质粒DNA免被降解。

第二步,加入200微升冰冷的溶液Ⅱ[0.2N NaOH, 1.0%SDS],缓缓混匀后,置室温下5分钟。SDS的作用在于使细胞裂解,以释放质粒及染色体的DNA。在高pH值(12.0~12.5)的反应体系中,则会使线性缺口的质粒DNA以及线性的染色体DNA片段被选择性地变性,而共价闭合环状的质粒DNA则不会受影响。

第三步,加入150微升冰冷的pH4.8的3M醋酸钠,缓缓震荡10秒钟后,放置在冰浴中5分钟。PH4.8的醋酸钠溶液降低了反应混合物中的pH值,起到中和作用,从而使线性的质粒及染色体DNA复性,并聚集成不可溶的网络状聚合物。同时高浓度的醋酸钠亦会引起蛋白质-SDS复合物和高分子量的RNA分子发生沉淀。通过离心处理,便可把网络状的DNA聚合物同变性的蛋白质-DNA及RNA等以复合物形式沉淀出来,从而使质粒DNA得到纯化。

第四步,将上述离心所得的主要是含有质粒cccDNA上的清液,用苯酚抽提

数次除去蛋白质污染物,最后按酒精沉淀法收集质粒DNA。

按照这种方法制备的质粒DNA,其纯度完全可以满足常规的基因克隆实验要求。如有必要亦可用凝胶过滤法作进一步的纯化。

四.影响质粒DNA产量的因素

(1)寄主菌株的遗传背景

大肠杆菌寄主菌株的正确选择,是获得高产量质粒DNA的重要条件之下。为此一般建议使用endA基因发生突变的(endA1)大肠杆菌寄主菌株,例如DH5α、JM109以及XL1-Blue等。EndA基因突变的结果,使大肠杆菌寄主细胞失去了合成具有功能活性的核酸内切酶I的能力,从而增进了所含有的质粒DNA分子的稳定性。所以从这类寄主细胞中制备的质粒DNA不仅在质量上有所改进,同时在产量上也得到了提高。

(2)质粒的拷贝数及分子大小

细菌培养物中质粒DNA之理论产量,可以根据公布的质粒的拷贝数和分子量大小(bp)及每毫升培养物中的大肠杆菌细胞总数三者相乘得出(表4-3)。质粒分子拷贝数的多寡和质粒分子大小是决定其DNA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四节质粒载体的构建及类型

一.天然质粒用作隆载体的局限性

天然质粒,一般是指那些没有经过以基因克隆为目标的体外修饰改造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常见的要用于基因克隆的天然质粒有ColE1RSF2124和pSC101等。

鉴于于然质粒用作基因克隆载体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性,科学工作者便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修饰改造,首先发展出了一批低分子量、高拷贝、多选择记号的质粒载体。

二.质粒载体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现行通用的基因克隆载体,绝大多数就是以质粒为基础改建而成的。一般说来,一种理想的用作克隆载体的质粒必须满足如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i)具有复制起点 (ii)具有抗菌素抗生基因(iii)具若干限制酶单一识别位点(iv)具有较小的分子量和较高的拷贝数

三.质粒载体的选择记号

在基因克隆中采用的质粒载体的选择记号,包括有新陈代谢特性、对大肠杆菌素E1的免疫性,以及抗菌素抗性等多种。但绝大多灵敏的质粒载体都是使用

抗菌素抗性记号。基因克隆实验中常用的几种抗菌素的作用方式及其抗性机理列于表4-4。

四.不同类型的质粒载体

(1)高拷贝数的质粒载体

适于分离大量的高纯度的克隆基因的DNA片段。如ColE1、pMB1或它们的派生质粒。它们不仅具有低分子量、高拷贝数的优点,而且在没有蛋白质合成的条件下仍能继续复制。因此,若在处于对数生长晚期的含有ColE1一类质粒的大肠杆菌培养物中,加入适量的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讲如氯霉素或壮观霉素处理之后,每个细胞中的质粒拷贝数则可扩增到1000~3000个之多。如果加入高浓度的尿核苷,质粒DNA又可进一步扩增2~3倍。

(2)低拷贝数的质粒载体

适合于克隆含量过高对寄主代谢有害的DNA。例如,pLG338、pLG339及pHSG415。这类质粒载体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是,由于它们体积小、拷贝数低,与此相应的基因剂量也就较少,因此要制备大量的克隆DNA就很困难。

(3)失控的质粒载体

失控的质粒载体(runaway plasmid vectors):是一些低拷贝的质粒,其复制控制是温度敏感型的,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温度下,拷贝数会有显著的变化。

B.E.Uhlin等人(1979)首先发展了失控的质粒载体pBEU1和Pbeu2。这种质粒载体在30℃下,每个寄主细胞中只含有适量的拷贝数,而当培养温度超过35℃时,质粒的复制便失去了控制,每个细胞中的拷贝数便持续上升。在这种高温环境下,细胞的生长蛋白质的合成可按正常的速率持续2~3小时。这期间编码在质粒载体上的基因产物便超过了常量。最后,细胞生长受到了抑制,并失去了存活的能力,但在这个阶段质粒DNA可累积到占细胞总DNA的50%。

(4)插入失活型的质粒载体

选用插入失活型质粒,将外源DNA片段插入在会导致选择记号基因(如tetr、ampr、cmlr等)失活的位点,就有可能通过抗菌素抗性的筛选,大幅度地提高获得阳性克隆的几率。除了pDF471和Pdf42之外,都具有基因插入失活的克隆位点,因此都属于插入失活型的质粒载体。

(5)正选择的质粒载体

正选择质粒载体(direct selection vectors):这种质粒载体具有具有直接选择记号并赋予寄主细胞相应的表型。通过选择具这种表型特征的转化子,便可大大降低需要筛选的转化子的数量,从而减轻了实验的工作量,提高了选择的敏感性。

(6)表达型的质粒载体

使克隆在大肠杆菌中特定位点的外源真核基因的编码序列置于大肠杆菌的转录-转译信号控制之下,并能在大肠杆菌细胞中正常转录并转译成相应蛋白质的克隆载体特称为表达载体(expression vectors)。它分为表达型质粒载体和表达型噬菌体载体两种不同的类型。

一种典型的大肠杆菌表达型质粒载体(图4-11)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大肠杆菌的启动子及操纵全点序列、多克隆位点、转录及转译信号、质粒载体的复制起点及抗菌素抗性基因。

第五节重要的大肠杆菌质粒载体一.pBR322质粒载体

pBR322质粒是目前在基因克隆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大肠杆菌质粒载体。

(1)pBR322质粒载体的构建

在pBR322质粒载体的构建过程中(图4-12)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缩小基因组的体积,移去一些对基因克隆载体无关紧要的DNA片段,限制酶识别位点,同时还要设法使质粒同存在任何易位子统统失去功能。易位子的转移(即易位)有可能导致选择记号的丧失,甚至也有可能使克隆的DNA片段丧失或重排。

构建pBR322质粒的还必须通过体内易位或体外重组加入可选择的抗药性记号。图4-13表示了质粒载体的形体结构。

(2)pBR322质粒载体的优点

pBR322质粒是由三个不同来源的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来源于pBR322质粒易位子Tn3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第二部分来源于pSC101质粒的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第三部分则来源于ColE1的派生质粒Pmb1的DNA复制起点(ori)(图4-14)。

pBR322质粒载体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较小的分子量。pBR322质粒DNA分子为4 363bp。

第二,具有两种抗菌素抗性基因可供作转化子的选择记号。pBR322 DNA分子内具有多个限制酶识别位点,外源DNA的插入某些位点会导致抗菌素抗性基因失活,利用质粒DNA编码的抗菌素抗性基因的插入失活效应(图4-15),可以有效的检测重组体质粒。

第三,具较高的拷贝数,而且经过氯霉素扩增之后,每个细胞中可累积1000~3000个拷贝。这就为重组DNA的制备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二.pUC质粒载体

pUC载体是在pBR322质粒载体的基础上,组入了一个在其5′-端带有一段多克隆位点的lacZ′基因,而发展成为具有双功能检测特性的新型质粒载体系列。

(1) pUC质粒载体的结构

一种典型的pUC系列的质粒载体,包括如下四个组成部分:(i)来自pBR322质粒的复制起点(ori);(ii)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但它的DNA核苷酸序列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含有原来的核酸内切限制酶的单识别位点;(iii)大肠杆菌β-半乳糖酶基因(lacZ)的启动子及其编码α-肽链的DNA序列,此结构特称为lacZ′基因;(iv)位于lacZ′基因中的靠近5′-端的一段多克隆位点(MCS)区段,但它并不破坏该基因的功能(图4-16)。

(2)pUC质粒载体的优点

第一,具有更小的分子量和更高的拷贝数如pUC8为2 750bP,pUC18为2686bP。 pUC8质粒平均每个细胞即可达500~700个拷贝。

第二,适用于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重组体 pUC8质粒结构中具有来自大肠杆菌lac操纵子的:acZ′基因,所编码的α-肽链可参与α-互补作用。因此,在应用pUC8质粒为载体的重组实验中,可用Xgal显色的组织化学方法一步实现对重组体转化子克隆的鉴定。

第三,具有多克隆位点MCS区段 pUC8质粒载体具有与M13mp8噬菌体载体相同的多克隆位点MCS区段,它可以在这两类载体系列之间来回“穿梭”。因此,克隆在MCS当中的外源DNΑ片段,可以方便地从pUC8质粒载体转移到M13mp8载体上,进行克隆序列的核着酸测序工作。同时,也正是由于具有MCS序列,可以使具两种不同粘性末端(如EcoRI和BamHI)的外源DNA片段,无需借助其它操作而直接克隆到pUC8质粒载体上。

第六节质粒载体的稳定性问题一.质粒载体不稳定性的类型

质粒的不稳定性(plasrnid instability)中包括分离的不稳定性(segregational instability)和结构的不稳定性(structural instability)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一个子细胞没有获得质粒 DNΑ拷贝,并最终增殖成为无质粒的优势群体;而后者则主要是指,由转位作用和重组作用所引起的质粒DNΑ的重排与缺失。

(1)结构的不稳定性

DNΑ的缺失、插入和重排都是造成质粒载体结构不稳定性的原因。

(2)分离的不稳定性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的质粒不平均的分配,也是导致质粒不稳定性的重要原因。我们将这种起因于质粒的缺陷性分配(defective Partitioning)所造成的质粒的丢失现象,叫做质粒分离的不稳定性。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质粒拷贝分配到子细胞的途径可分成主动分配(active Partition)和随机分配(random distribution)两种不同的方式。已经提出了两种关于主动分配的机理:其一是平均分配(equipartition)机理,它使每个子细胞刚好获得一半数目的质粒拷贝[图4-17(a)];其二是配对位点分配(pair-partition)机理,它认为只有一对质粒呈主动分配,其余的是随机分配。由于主动分配存在着有效的质粒拷贝数控制系统,从而保证了质粒的高度稳定性。

随机分配,它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质粒拷贝数在两个子细胞之间是随机分配的[图4-17(b)]。由此产生的分离频率(segregation frequency),即形成无质粒细胞的频率相当低,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通过随机分配质粒亦能够得到稳定的遗传。

二.影响质粒载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1)新陈代谢负荷对质粒载体稳定性的效应

含有质粒载体的寄主细胞重了代谢的负荷,降低了生长的速度。因此,尽管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因随机分配而产生无质粒载体细胞的机率相当低,但由于这些细胞生长速度快,经过初始的缓慢累积之后,最终便会取代具质粒载体的细胞,成为培养物中的优势群体。

(2)拷贝数差度对质粒载体稳定性的影响

不同细胞个体之间的质粒载体拷贝数的差异程度,简称差度(variance),可影响质粒载体丢失的速率,也是造成质粒载体不稳定性的原因之一。

具低差度分布(low variance distribution)特性的质粒载体相当稳定,而具有高差度分布(high variance distribution)特性的质粒载体,稳定性则较差。

(3)寄主重组体系对质粒载体稳定性的效应

在野生型的大肠杆菌细胞中,质粒重组的重要结果是形成质粒寡聚体(plasmidoligomer),它同样是造成质粒载体不稳定性的原因之一。

决定大肠杆菌培养物中含质粒寡聚体细胞的比例有两种主要的因素:其一是质粒DNΑ分子间的重组频率,其二是含质粒寡聚体细胞的生长速率。重组的质粒二聚体一旦形成,便会以高出质粒单体分子两倍的速度进行复制,从而导致出现质粒寡聚体的克隆增殖,即所谓的二聚体灾难(dimer catastrophe)。

基因工程原理讲义:基因克隆的质粒载体

第六讲基因克隆的质粒载体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2017年8月

基因克隆的质粒载体 一、导言 1.质粒是一类引人注目的亚细胞有机体 其结构比病毒还要简单,既无蛋白质外壳,也无细胞外生命周期,只能在寄主细胞内增殖,并随着寄主细胞的分裂而被遗传下去。2.质粒的类型多种多样 F质粒:F因子或性质粒(Sex plasmid),它能够使寄主染色体上的基因与F因子(F factor)一道转移到原先不存在该质粒的 寄主受体细胞中去。 R质粒:通称抗药性因子(Resistant factor, R factor),编码一种或数种抗菌素抗性基因,并能将此抗性转移到缺乏该质粒 的适宜的受体细胞中去。 Col质粒:所谓Col质粒,即是一种产生大肠杆菌素的因子,编码控制大肠杆菌素合成的基因。大肠杆菌素可使不带Col 质粒的亲缘关系密切的细菌菌株致死。 3.质粒载体 70年代在实验室构建的一类最普遍使用的基因克隆载体。

二、质粒的一般特性 1.质粒DNA(细菌质粒定义) *1.大肠杆菌的质粒是独立于寄主染色体以外的自主复制的共价、闭合、环形的双链DNA分子(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DNA)。除了酵母的杀伤质粒(Killer plasmid)是RNA质粒外,所有的质粒都是质粒DNA。但是质粒DNA的复制又必须依赖 于寄主提供核酸酶及蛋白质。 *2.质粒DNA分子大小 文献中有3种说法:小的仅有103KD,仅能编码2-3种蛋白质; 大的可达105KD,两者相差上百倍。 1Kb~200Kb (Sambrok et al.) 5Kb~400Kb (Lehninger) MD(megadaltons)=106D (兆道尔顿) 1.5Kb≈1MD *3.质粒DNA与寄主染色体DNA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质粒DNA可持续地处于寄主染色体外的游离状

植物基因克隆实验指导

植物基因克隆实验规则 一、植物基因克隆实验课的目标 根据基因克隆实验操作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特点, 将该实验设计为综合性实验课程,实验内容设计上完全抛弃了原来分散的、孤立的单纯学习某一实验技术的缺陷, 将单个实验综合为系统的、连贯的系列型大实验,注重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们从以往的科研项目中选取了部分研究内容用于学生的综合性实验教学,这是基于教学实验与实际科学研究实验之间的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整套实验围绕洋甘菊倍半萜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HMGR的克隆这一研究课题进 行操作, 设计的实验内容具有极强的连续性和综合性,让学生在独立实践操作中学习基因克隆的基本研究方法和体会科学研究的严密逻辑和培养科研理念。 我们将实验内容设置为8个部分, 实验内容前后衔接紧密, 环环相扣, 不可分割, 前一个实验的结果是下一个实验的材料。该课程使学生获得了整个类似科研实践过程的训练和体验, 学习了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功, 对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及将来从事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科 研基础。 二、实验的进行程序和要求 1、预习学生在课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以及教材有关章节,必须对该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内容、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讲解教师对该实验内容的安排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按实验指导的要求进行独立操作与观察。 3、独立操作与观察除个别实验分组进行外,一般由学生个人独立进行操作和观察。在实验中要按实验指导认真操作,仔细观察,作好记录。有关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按操作程序反复练习,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4、演示每次的实验都备有演示内容,其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某些实验中的难点,扩大在实验课有限时间内获得更多感性知识的机会。 5、作业实验报告参照硕士毕业论文的格式写,必须强调科学性,实事求是地记录、分析、综合。在实验结束时呈交。 6、小结每次实验结束后,由师生共同小结本次实验的主要收获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 三、实验规则和注意事项 1、每次上课前,必须认真阅读实验指导,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熟悉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 2、上实验课时必须携带实验指导、记录本及文具等。进入实验室要按规定座位入座。 3、实验时要遵守纪律,听从教师指导,保持肃静。有问题时举手提问,严禁彼此谈笑喧或随意走动,也不得私自进行其他活动。 4、实验时要遵守实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教师的安排和实验指导的要求进行。操作观察要认真仔细,边做、边看、边想,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5、要爱护仪器和器材设备,注意节约实验材料、药品和水电。如有损坏器材应立即报告并主动登记、说明情况。 6、实验结束后,应清理实验台面,认真清理好仪器、药品及其他用品,放回原处,放好凳子,方可离开实验室。值日生要负责清扫地面,收拾实验用品,处理垃圾,关好水、电、门窗后再离开。

基因克隆载体上的各种常用蛋白标签

基因克隆载体上的各种常用蛋白标签 蛋白标签(proteintag)是指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与目的蛋白一起融合表达的一种多肽或者蛋白,以便于目的蛋白的表达、检测、示踪和纯化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相继开发出了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的蛋白标签。目前,这些蛋白标签已在基础研究和商业化产品生产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美国GeneCopoeia(复能基因)为客户提供50多种蛋白标签,可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包括各种最新型的标签,如:SNAP-Tag?、Halo Tag?、AviTag?、Sumo等;也提供齐全的各种常用标签,如eGFP、His、Flag等等标签。 以下是部分蛋白标签的特性介绍,更加详细的介绍可在查询产品的结果列表里面看到各种推荐的蛋白标签和载体。 TrxHIS His6是指六个组氨酸残基组成的融合标签,可插入在目的蛋白的C末端或N末端。当某一个标签的使用,一是能构成表位利于纯化和检测;二是构成独特的结构特征(结合配体)利于纯化。组氨酸残基侧链与固态的镍有强烈的吸引力,可用于固定化金属螯合层析(IMAC),对重组蛋白进行分离纯化。使用His-tag有下面优点: 标签的量小,只有~0.84KD,而GST和蛋白A分别为~26KD和~30KD,一般不影响目标蛋白的功能; His标签融合蛋白可以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条件下或变性条件下纯化,前者在纯化疏水性强的蛋白得到应用,后者在纯化包涵体蛋白时特别有用,用高浓度的变性剂溶解后通过金属螯和去除杂蛋白,使复性不受其它蛋白的干扰,或进行金属螯和亲和层析复性; His标签融合蛋白也被用于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研究; His标签免疫原性相对较低,可将纯化的蛋白直接注射动物进行免疫并制备抗体。 可应用于多种表达系统,纯化的条件温和; 可以和其它的亲和标签一起构建双亲和标签。 Flag标签蛋白 Flag标签蛋白为编码8个氨基酸的亲水性多肽(DYKDDDDK),同时载体中构建的Kozak序列使得带有FLAG的融合蛋白在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效率更高。FLAG作为标签蛋白,其融合表达目的蛋白后具有以下优点: FLAG作为融合表达标签,其通常不会与目的蛋白相互作用并且通常不会影响目的蛋白的功能、性质,这样就有利用研究人员对融合蛋白进行下游研究。 融合FLAG的目的蛋白,可以直接通过FLAG进行亲和层析,此层析为非变性纯化,可以纯化有活性的融合蛋白,并且纯化效率高。 FLAG作为标签蛋白,其可以被抗FLAG的抗体识别,这样就方便通过Western Blot、ELISA等方法对含有FLAG的融合蛋白进行检测、鉴定。

植物基因的克隆|植物基因克隆的基本步骤

植物基因的克隆 08医用二班姚桂鹏0807508245 简介 克隆(clone)是指一个细胞或一个生物个体无性繁殖所产生的后代群体。通常所说的基因克隆是指基于大肠埃希菌的DNA片段(或基因)的扩增,主要过程包括目标DNA的获取、重组载体的构建、受体细胞的转化以及重组细胞的筛选和繁殖等。本文主要介绍植物基因的特点、基因克隆的载体、基因克隆的工具酶、基因克隆的策略以及植物目的基因的分离克隆方法等内容。 关键词 植物基因基因克隆载体工具酶克隆策略分离克隆方法 Plant gene cloning Introduction Cloning (clone) refers to a cell or an individual organisms asexual reproduction produced offspring. Usually said cloning genes means

based on escherichia coli segment of DNA (or genes), including the main course target DNA, restructuring of the carrier, transformation of receptor cells and reorganization of screening and reproductive cell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gene and gene cloning and carrier, gene clone tool enzyme, gene cloning and plant gene strategy of separation cloning method, etc. Keywords Plant gene cloning tool enzyme gene cloning vector method of separation of cloning strategy 一、植物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基因(gene)是核酸分子中包含了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一般来说,植物基因都可分为转录区和非转录的调控区两部分。 (一)植物基因的启动子 启动子(promoter)是指在位于结构基因上游决定基因转录起始的区域,植物积阴德启动子包括三个较重要的区域,一时转录起始位点,而是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5~40bp的区域,三是转录起始位点上游-75bp处或更远些的区域。 (二)植物基因的增强子序列

植物基因克隆

来自dxy 22003luocong 植物基因全长克隆几种方法的比较 基因是遗传物质基本的功能单位,分离和克隆目的基因是研究基因结构、揭示基因功能及表达的基础,因此,克隆某个功能基因是生物工程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点。经典克隆未知基因的方法比如通过筛选文库等有个共同的弊病, 即实验操作繁琐, 周期较长、工作量繁重,且不易得到全长序列。又由于在不同植物中目的基因mRNA丰度不同,所以获得目的基因的难易程度又不一样,特别是对于丰度比较低的目的基因即使使用不用的方法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近年来随着PCR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已经有多种方法可以获得基因的全长序列, 比如经典的RACE技术,染色体步移法和同源克隆法等,本文主要综述几种重要的克隆方法的原理和运用,并且比较分析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为你的实验节约时间和成本。 1 RACE技术 1985年由美国PE-Cetus公司的科学家Mulis等[1]发明的PCR技术使生命科学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1988年Frohman等[2] 在PCR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一项新技术, 即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 其实质是长距PCR( long distance, PCR)。通过PCR由已知的部分cDNA 序列, 获得5′端和3′端完整的cDNA, 该方法也被称为锚定PCR ( anchored PCR) [3] 和单边PCR( one-sidePCR) [4]。RACE技术又分为3?RACE和5?端RACE。3′RACE 的原理是利用mRNA 的3′端天然的poly(A) 尾巴作为一个引物结合位点进行PCR, 以Oligo( dT) 和一个接头组成的接头引物( adaptor primer, AP)反转录mRNA得到加接头的第一链cDNA。然后用一个正向的基因特异性引物( gene-specific primer, GSP) 和一个含有接头序列的引物分别与已知序列区和poly(A) 尾区退火, 经PCR扩增位于已知序列区域和poly( A) 尾区之间的未知序列,若为了防止非特异性条带的产生, 可采用巢式引物( nested primer) 进行第二轮扩增, 即巢式PCR( nested PCR) [5,6]。5?RACE 跟3?RACE原理基本一样,但是相对于3?RACE来说难度较大。 5'-RACE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常常不能获取全长,因此研究者都着手改进它。这些措施主要是通过逆转录酶、5'接头引物等的改变来实现的,因此出现了包括基于“模板跳转反转录”的SMART RACE技术( switching mechanism at 5′ end of RNA transcript) [7] , 基于5′脱帽和RNA酶连接技术的RLM-RACE技术(RNA ligase mediated RACE)[8], 利用RNA连接酶为cDNA第一链接上寡聚核苷酸接头的SLC RACE技术(single strand ligation to single-stranded cDNA)[9] , 以及以内部环化的cDNA第一链为模板进行扩增的自连接或环化RACE技术(self-ligation RACE or circular RACE)[10],和通过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TdT)加尾后引入锚定引物的锚定RACE技术( anchored RACE)[11]。 笔者主要介绍两种比较新的RACE技术,基于…模板跳转?的SMART RACE 技术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TdT)加尾技术。 1.1基于‘模板跳转’的SMART RACE技术[7,12]

植物基因克隆的策略与方法

植物基因克隆的策略与方法 基因的克隆就是利用体外重组技术,将特定的基因和其它DNA顺序插入到载体分子中。基因克隆的主要目标是识别、分离特异基因并获得基因的完整的全序列,确定染色体定位,阐明基因的生化功能,明确其对特定性状的遗传控制关系。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由于植物发育,生理生化,分子遗传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使人们掌握了大量有关植物优良性状基因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知识,再运用先进的酶学和生物学技术已经克隆出了与植物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逆,育性、高蛋白质及与植物发育有关的许多基因。我们实验室对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作了功能克隆的研究(舒群芳等,1995;舒群芳等,1997),为了克隆植物基因也探讨了其它克隆方法,本文论述基因克隆的策略、方法及取得的一些进展。 1 功能克隆(functional Cloning) 功能克隆就是根据性状的基本生化特性这一功能信息,在鉴定和已知基因的功能后克隆(Collis,1995)。其具体作法是:在纯化相应的编码蛋白后构建cDNA文库或基因组文库,DNA文库中基因的筛选根据情况主要可用二种办法进行,(1)将纯化的蛋白质进行氨基酸测序,据此合成寡核苷酸探针从cDNA库或基因组文库中筛选编码基因,(2)将相应的编码蛋白制成相应抗体探针,从cDNA入载体表达库中筛选相应克隆。功能克隆是一种经典的基因克隆策略,很多基因的分离利用这种策略。 Hain等从葡萄中克隆了两个编码白藜芦醇合成的二苯乙烯合成酶基因(Vst1和Vst2),葡萄中抗菌化合物白藜芦醇的存在,可以提高对灰质葡萄孢(Botrytis cinerce)的抗性,在烟草和其它一些植物中无二苯乙烯合成酶,因此

克隆载体与表达载体教程文件

克隆载体:大多是高拷贝的载体,一般是原核细菌,将需要克隆的基因与克隆载体的质粒相连接,再导入原核细菌内,质粒会在原核细菌内大量复制,形成大量的基因克隆,被克隆的基因不一定会表达,但一定被大量复制。克隆载体只是为了保存基因片段,这样细胞内不会有很多表达的蛋白质而影响别的工作。 克隆载体(Cloning vector ):携带插入外源片段的质粒或噬菌体,从而产生更多物质或蛋白质产物。(这是为“携带”感兴趣的外源DNA、实现外源DNA的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 分子。) 其中,为使插入的外源DNA序列可转录、进而翻译成多肽链而设计的克隆载体又称表达载体。 是否含有表达系统元件,即启动子--核糖体结合位点--克隆位点--转录终止信号,这是用来区别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的标志。 表达载体:有的是高拷贝的,有的是低拷贝的,各有各的用处,是一些用于工程生产的细菌,被导入的目标基因会在此类细菌中得到表达,生产出我们需要的产物,导入的基因是由克隆载体产出的。表达载体具有较高的蛋白质表达效率,一般因为具有强的启动子。 表达载体(Expression vectors)就是在克隆载体基本骨架的基础上增加表达元件(如启动子、RBS、终止子等),是目的基因能够表达的载体。如表达载体pKK223-3是一个具有典型表达结构的大肠杆菌表达载体。其基本骨架为来自pBR322和pUC的质粒复制起点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表达元件中,有一个杂合tac强启动子和终止子,在启动子下游有RBS位点(如果利用这个位点,要求与ATG之间间隔5-13bp),其后的多克隆位点可装载要表达的目标基因。 (RBS位点:1974年Shine和Dalgarno首先发现,原核生物,在mRNA上有核糖体的结合位点,它们是起始密码子AUG和一段位于AUG上游3~10 bp处的由3—9bp组成的序列。这段序列富含嘌呤核苷酸,刚好与16S rRNA 3,末端的富含嘧啶的序列互补,是核糖体RNA的识别与结合位点。根据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Shine-Dalgarno序列,简称S-D序列。 由于它正好与30S小亚基中的16s rRNA3’端一部分序列互补,因此S-D序列也叫做核糖体结合序列。 真核生物存在于真核生物mRNA的一段序列,其在翻译的起始中有重要作用。加Kozark sequence(GCCACC), Kozak sequence是用来增强真核基因的翻译效率的。是最优化的ATG环境,避免ribosome出现leaky scan) 克隆载体目的在于复制足够多的目标质粒,所以常带有较强的自我复制元件,如复制起始位点等,往往在菌体内存在多拷贝,所以抽质粒会抽出一大堆。但不具备表达元件。而表达质粒有复杂的构成,为的是控制目标蛋白的表达,如各种启动子(T7),调节子(LacZ)等,而且以pET为代表的表达载体在菌体内都是低拷贝的,防止渗漏表达。 克隆载体只是把你要的基因片段拿到就可以了,不管读码框什么的,但是表达载体是不但要你的目的基因连在上面,而且要表达蛋白,所以就要求你的读码框不能乱了,否则就不能得到你想到的表达产物。 1.载体即要把一个有用的基因(目的基因——研究或应用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送到生物细胞(受体细胞),需要运载工具(交通工具)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这种运载工具就叫做载体(vector)。 2. 载体的分类 按功能分成:(1)克隆载体: 都有一个松弛的复制子,能带动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扩增。它是用来克隆和扩增DNA片段(基因)的载体。(2)表达载体:具有克隆载体的基本元件(ori,Ampr,Mcs等)还具有转录/翻译所必需的DNA顺序的载体。 按进入受体细胞类型分:(1)原核载体(2)真核载体(3)穿梭载体(sbuttle vector)指在两种宿主生物体内复制的载体分子,因而可以运载目的基因(穿梭往返两种生物之间). 克隆载体顾名思义就是质粒拷贝数比较高,在做上游克隆时比较方便, 其重点在于质粒的复制.

什么是克隆植物的克隆教案-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3

第一节什么是克隆第二节植物的克隆 课标解读 重点难点 1.比较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简述克隆的含义。 2.通过举例,概述克隆的基本条件。 3.结合单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的示意图,理解细胞的全能性 及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程序。 4.联系植物克隆的实例,阐明植物克隆的概念、成就及应用 前景。 1.克隆的定义及其基本条 件。(重点)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的含 义。(重点) 3.植物组织培养。(重难点) 无性繁殖与克隆 1.克隆就是无性繁殖,即只要不通过两个分子、两个细胞或两个个体的结合,只由一个模板分子、母细胞或母体直接形成新一代分子、细胞或个体。 2.在分子水平上,基因克隆是指某种目的基因的复制、分离过程。 3.在细胞水平上,细胞克隆技术应用在杂交瘤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操作中。 4.在个体水平上,植物可由母体的特定部位或结构产生新个体,而动物的克隆较复杂,经历了由胚胎细胞克隆到体细胞克隆的发展过程。 5.克隆的基本条件:具有完整基因组的细胞核的活细胞;能有效调控细胞核发育的细胞质物质;完成胚胎发育的必要的环境条件。 1.克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尝试举例加以说明。 【提示】微生物克隆,如菌落的形成;遗传工程克隆,如DNA克隆或基因克隆;个体水平上克隆,如克隆动物。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基本含义:植物体的每一个生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2.全能性的原因:每个细胞都含有本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 3.特点:不同植物或同种植物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细胞全能性的表达程度大不相同。 2.有人说只要找到秋海棠的一个细胞,就能再生出秋海棠,这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 【提示】能让一个细胞发育成一个个体,依据的是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基因克隆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植物基因克隆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摘要:基因克隆技术是生命科学技术领域里非常重要的部分,为了纵览植物基因克隆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创新历程.对各种技术体系、正向遗传学途径、反向遗传学途径(包含定位克隆和同源序列克隆及随后发展起来的电子克隆)进行了综述。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植物基因克隆技术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基因克隆、定位克隆、转座子标簦法、基因芯片电子克隆 植物基因的克隆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巾最核心的内容,它是随着20世纪70年代初DNA体外囊组技术的发明而发展起来的,其目标是识别和分离特异基因并获得基因完整序列,确定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阐明其生化功能,并利用生物T程手段应用到生产实践巾去。一般来讲,基因克隆的策略町分为两种途径:正向遗传学途径和反向遗传学途径。现对在植物基因克隆过程巾运用的主要技术进行综述.以把握植物基因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定位克隆 定位克隆技术(positional cloning)又叫图位克隆(map—based cloning).是枞据目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基因克隆的一种方法,适合于克隆编码产物未知的基因、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功能基因在基因组巾存在相对较稳定的基因座,在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精确定位的基础上,用与目标基因两侧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含有大的插入片段的基因组义库(如BAC和YAC).用筛选到的阳性克隆构建目的基因区域的跨叠群,再通过染色体步行(chromosomewalking)逐步逼近候选区域或通过染色体登陆(chro—lnosolne landing)的方法获得含有目标基因的大片段克隆,将含有目标基因的大片段克隆进行亚克隆.或以大片段克隆作探针筛选cDNA义库:从而将目标基因确定在一个较小的DNA片段上并进行序列分析.通过遗传转化和功能互补试验分析,签定获得目的基因【1】。 植物巾运用图位克隆技术,从拟南芥、水稻、番茄、大麦、小麦、甜菜、马铃薯等植物巾分离了几十个重要的基因,并以抗病基因的克隆居多.如番茄的埘基因121.Hero基因;马铃薯的Cpa2基因?,拟南芥的RPW8基因?、PBSI基因?、Rppl3基因?和水稻的Pita、Xal、Pi —b等基因。随着比较基因组研究的兴起.利用同科异种植物问染色体的共线性进行比较作图.如以拟南芥、番茄和水稻为巾介来克隆其他十字花科、茄科和禾本科植物的基因,将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2、转座子标签法 转座子(Transposon)是口J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的DNA片段,最早在玉米巾发现的.随后的研究表明,在生物界巾转座子是普遍存在的.并在生物的遗传进化方面有重要作用。转座子标签技术克隆基因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转座子插入到基因内部或邻近位点,会引起相火表型突变的特点.以转座子的已知序列为标签,克隆因转座子捕入而功能失活的基因,如果某基因的突变是巾于转座子插入而造成的,那么以转座子序列为探针就nr从变异株的基因组巾筛选出带有此转座子的部分基因.再以突变基因的部分序列作探针,即口J从野生型义库巾克隆m完整的基因,在植物中利用转座子的有玉米的Ac/Ds.En/Spm和金鱼草的Tn3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AciDs双因子系统【2】。 利用转座子标记技术目前已克隆y-0的植物抗病基因有玉米抗网斑病基因Hml、Hm2“.番船抗叶霉病基因a之、a4d、cf巧、Cf-9、C}9B及cf一磁P型“。1?.烟草抗花叶病毒病基因

基因克隆的质粒载体

基因克隆的质粒载体 在大肠杆菌的各种菌体中找到了许多种不同类型的质粒,其中已经作了比较详尽研究的主要有F质粒、R质粒和Col质粒。 ①F质粒又叫F因子或性质粒(sex plasmid)。它们能够使寄主染色体上的基因和F质粒一道转移到原先不存在该质粒的受体细胞中去。 ②R质粒通称抗药性因子。它们编码有一种或数种抗菌素抗性基因,并且通常能够将此种抗性转移到缺管该质粒的适宜的受体细胞,使后者也获得同样的抗菌素抗性能力。 ③Col质粒即所谓产生大肠杆菌素因子。它们编码有控制大肠杆菌素合成的基因。大肠杆菌是一类可以使不带有Col质粒的亲缘关系密切的细菌菌株致死的蛋白质。 第一节质粒的一般生物学特性一.质粒DNA 细菌质粒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一类独立于染色体的自主复制的遗传成份。绝大多数的质粒都是由环形双DNA组成的复制子(图4-1)。 质粒DNA分子可以持续稳定地处于染色体外的游离状,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逆地整合到寄主染色体上,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通过细胞分裂传递到后代。 环形双链的质粒DNA分子具有三种不同的构型: 1.当其两条多核苷酸链均保持着完整的环形结构时,称之为共价闭合环形DNA(cccDNA),这样的DNA通常呈现超螺旋的SC构型; 2.如果两条多核苷酸链中只有一条保持着完整的环形结构,另一条链出现有一至数个缺口时,称之为开环DNA(ocDNA),此即OC构型; 3.若质粒DNA经过适当的核酸内切限制酶切割之后,发生双链断裂形成线性分子(IDNA),通称L构型(见图4-2)。 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不同构型的同一种质粒DNA,尽管分子量相同,仍具有不同的电泳迁移就绪。其中走在最前沿的是SC DNA,其后依次是L DNA和OC DNA(图4-3)。 凡经改建而适于作为基因克隆载体的所有质粒DNA分子,都必定包括如下三种共同的组成部分,即复制基因(replicator)、选择性记和克隆位点。 二.质粒DNA编码的表型 质粒DNA仅占细胞染色体组的1%~3%左右,但却编码着一些重要的非染色体控制的遗传性状。其中对抗菌素的抗性最质粒的最重要的编码特性之一。

常用的植物目的基因克隆技术

常用的植物目的基因克隆技术 常用的植物目的基因克隆技术 1、通过已知基因产物的分析和鉴定 这类技术主要通过生物化学和病理学研究分离鉴定有关基因的蛋白产物,并对蛋白质氨基酸顺序进行分析,推断出编码该蛋白质的基因序列,然后通过抗体、寡聚核苷酸探针或PCR制备的探针对文库进行筛选来分离目的基因。如植物抗病虫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苏云金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Bt基因)、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基因(Cp TI基因)、病毒外壳蛋白基因(CP基因)等。当其他植物的同类基因已分离到并且核苷酸序列保守性较高时,也可直接用这些已知的基因片段作探针对未克隆到该基因的植物基因文库进行筛选,也可分离到未知的新基因。 2、通过遗传表型分析 (1)基因标鉴法。该法是利用转座子或T-DNA插入植物的基因组中引起某一基因失活产生一些突变体,然后用相应转座子或T-DNA对突变体文库进行筛选,以选到的阳性克隆片段为探针,再筛选野生型植物因文库分离目的基因。如将一株带有功能的转位因子系统的植物与另一株在遗传上有差异的同种植物杂交,在杂交后代中筛选由于转位因子插入到某一特定基因序列中导致表型破坏或改变的突变株,用该纯合突变株构建基因文库,然后将转位因子用同位素标记作探针,从该文库中筛选出带有同源转位因子的目的基因。该法主要限于二倍体的自花授粉作物如玉米、金鱼草等。应用该法已分离出与玉米种子发育有关的Viviparious-1基因及与金鱼草花发育有关的一些基因等。 (2)激发子的寄主受体基因克隆技术。该技术是利用病菌无毒基因(avrgene)编氲募し⒆佑爰闹骺共』 虮嗦氲氖芴逯 浯嬖诓磺缀偷幕プ鞴叵担 圆≡ し⒆拥鞍孜 咚鞣掷牒涂寺〕鲆恍┘付≈士共』 颍 绶 延胛薅净 騛vr9对应的抗病基因cf9,与avrPto对应的抗病基因pto;拟南芥菜与avrRPS2对应的抗病基因rpS2等。 3、以图谱为基础的定位克隆技术 以图谱为基础的定位克隆技术在分离未知产物的基因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法的基本前提是基因定位,然后以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如RFLP等为起点,通过染色体步移逐步向目标基因靠近,最终克隆基因。其主要步骤包括:(1)将目标基因定位在高密度的分子标记连锁群上;(2)利用PFGE将连销标记的遗传图谱距转换成物理距离;(3)构建YAC文库,找到含连锁标记的YAC克隆,并通过克隆的排序获得目标基因的DNA片段;(4)通过转化和功能互补试验证实基因所在的DNA片

植物基因克隆实验总结

2015-2016第二学期生物科学实验 (植物基因克隆)实验总结 班级:13级生物科学2班学号:1312022005 姓名:邓伟强日期:2016年6月10日一、实验原理及方法: 实验原理:基因的克隆就是利用体外重组技术,将特定的基因和其它DNA顺 序插入到载体分子中。基因克隆的主要目标是识别、分离特异基因并获得基因的完整的全序列,确定染色体定位,阐明基因的生化功能,明确其对特定性状的遗传控制关系。 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由于植物发育,生理生化,分子遗传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使人们掌握了大量有关植物优良性状基因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知识,再运用先进的酶学和生物学技术已经克隆出了与植物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逆,育性、高蛋白质及与植物发育有关的许多基因。 实验方法及过程: 1. CTAB法提取水稻基因组DNA 配制CTAB溶液: (2g CTAB ,3.17g Nacl,1mol/L TrisHcl 10ml(PH 8.0),EDTA 4ml,最后定容至100ml.)配制TBE溶液: (24gTrisHcl, 1.488gNa2EDTA.2H2O,11g 硼酸,最后定容至200ml.) 2. 配置琼脂糖缓冲液: 10×TBE Buffer配制方法: 每组需要:称量下列试剂,置于1 L烧杯中 Tris:108 g Na2EDTA·2H2O:7.44 g 硼酸:55 g 向烧杯中加入约800 ml的无菌水,充分搅拌溶解。 加无菌水将溶液定容至1 L后,室温保存。用时稀释。

3. 开发设计引物 LOC_Os02g42310 Chromosome 2: 25,442,875-25,450,093 OsSCP8 - Putative Serine Carboxypeptidase homologue, expressed Oryza sativa Japonica GCA TA TGTCAACA TCTCA TCTCCGTGTTTCTCTTTAGAAAAAAA TCAGAACGAGAGTAACAAAACACAACTAGAGGACACA TACA TA TGTAGCTGCTCTGAGGCGCCGTCCCAGTCGAAA Oryza sativa Indica GCA TA TGTCAACA TCTCA TCTCCGTGTTTCTCTTTAGAAAAAAA TCAGAACGAGAGTAACAAAACACAACTAGAGGACACA TACA TA TGTAGCTGCTCTGAGGCGCCGTCCCAGTCGAAA Oryza sativa Japonica GCGCCGGAGACGAAGAGTTGGAAAA TTGAAGGGTTGGAAAGTAACTAGCTAGTTTGTTCTCTTTAGGAGAAAGTTTGCACGGTCCAGAGTA TAA TTTGTGGTGCCTCAGTTTTTTGCTA T Oryza sativa Indica GCGCCGGAGACGAAGA-----------------A TTGAAGGGTTGGAAAGTAACTAGCTAGTTTGTTCTCTTTAGGAGAAAGTTTGCACGGTCCAGAGTA TAA TTTGTGGTGCCTCAGTTTTTTGCTA T OLIGO start len tm gc% any 3'seq LEFT PRIMER 9 22 59.60 45.45 4.00 0.00 AACATCTCATCTCCGTGTTTC RIGHT PRIMER 168 20 59.77 50.00 5.00 3.00 ACTCTGGACCGTGCAAACTT Length:201 japonica, 193 Indica 4. PCR反应体系 10×扩增缓冲液:每管:2 ul 共需:24ul dNTP混合物:每管:0.8 ul 共需:9.6ul 模板DNA :每管3 ul,共需36ul Taq DNA聚合酶:每管0.3 ul,共需3.6ul 引物1、2 :每管:2 ul(前引物1ul、后引物1ul)共需24ul。两种引物各6管。引物1、2代表的体系分别加灭菌水71.4ul至120 ul,分装6个ep管。 5. PCR反应程序 95℃预加热5分钟, 95℃30秒钟 56℃30秒钟35循环 72℃30秒钟

目的基因片段与克隆载体质粒的连接操作步骤

连接反应总体积为10μL,体系组成如下: 回收纯化的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7.0μL 10×Ligation buffer 1.0μL T载体(10ng/μL) 1.0μL T4 DNA ligase 1.0μL 共10.0ul 混均后,4℃连接18-24小时,连接所得克隆载体命名为TA-VP4-STI。 转化操作方法 1)取一管-80℃保存的感受态细胞,置冰上融化; 一次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建议用量为50-100ul,应注意所用DNA体积不要超过感受态细胞悬液体积的十分之一。以100ul为例: 2)加入连接物(50ul的感受态细胞能够被1ng超螺旋质粒DNA所饱和),轻轻旋转离心管以混匀内容物,冰浴30min;

3)将离心管置于42℃热击60-90秒,然后迅速置冰浴2-3分钟,该过程不要摇动离心管; 4)向每个离心管中加入500ul液体LB培养基(不含抗生素),混匀后置于37℃摇床振荡培养45分钟(150转/分钟);目的是使质粒上相关的抗性标记基因表达,使菌体复苏。 5)将离心管内容物混匀,吸取100ul已转化的感受态细胞加到含相应抗生素的LB固体琼脂培养基上(含50 ug/ml氨苄青霉素),用无菌的弯头玻棒轻轻将细胞均匀涂开。将平板置于室温直至液体被吸收,倒置平板,37℃培养12-16小时。至红、白斑区分明显为止。 涂布用量可根据具体试验来调整:如转化的DNA总量较多,可取更少量转化产物涂布平板;反之,如转化的DNA总量较少,可取200-300ul 转化产物涂布平板。如果预计的克隆较少,可通过离心 (4000rpm,2min)后析除部分培养液,悬浮菌体后将其涂布于一个平板中。(涂布剩余的菌液可置于4℃保存,如果次日的转化菌落数过少可以将剩下的菌液再涂布新的培养板)

植物基因的图位克隆

#综述与专论# 植物基因的图位克隆1 M ap-based Cloning for Pla nts Ge ne 王泽立1戴景瑞2王斌3 WA N G Ze-li1DA I Jing-ru i2WAN G Bin3 1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2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94;3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北京100101 1Shandong Agr icultur al Universit y,Tai-an271018;2China Agr icultur al University,Beijing100094;3Institute of Genetic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Beijing100101,China 摘要:图位克隆是分离基因的有效方法,本文概述了植物基因图位克隆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图位克隆的一般策略、相关技术、发展前景和其它基因组领域研究于其带来的有益借鉴。 关键词:分离群体;分子标记;基因;图位克隆 A bstra ct:Map-based cloning has already become a valuable method for gene isolation.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ro2 gresses of the map based cloning and described the strategies in which should be adopted to clone a gene in plant.And,the main steps for map based cloning are di scussed also. K e y word:Segr egate population;molecular marker;gene;map-based cloning 中图分类号:Q9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2-5464(2000)04-021-07 随着作物遗传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生物新技术的渴求,研究者对诸如育种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亲本选择指标、后裔评价方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表现型选择到基因型鉴别,特别是对有益基因定位、克隆、转移和累加,是人们为获取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系)而应该关注的研究工作。然而无论对于控制质量性状的单(寡)基因还是与大多数农艺性状有关的微效多基因来说,对其进行克隆都需要建立和发展相关的技术和方法。现代遗传学的发展为建立基因克隆新技术提供了理论指导。从遗传学的观点来看,克隆基因的途径可概括为正向遗传学和反向遗传学两种。正向遗传学途径指的是通过被克隆基因的产物或表现型突变去进行;反向遗传学途径则指的是依据被克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来实现。由于绝大多数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产物及调控机制尚不清楚,走正向遗传学之路困难较多,而反向遗传学途径则显示出较好的前景。 循反向遗传学途径克隆基因有三种主要方法可资利用,分别是转座子示踪法、随机突变体筛选法和图位克隆法。其中,转座子受其种类、活性、数量的制约,随机突变体筛选法则随机性较大且不能控制失活基因的种类和数量,也限制了其使用。比较而言,图位克隆法随着相关配套技术的日渐成熟,数十个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作物基因已被成功的克隆[1,2,3,4,17,18,19](表1)。本文拟对图位克隆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以期对植物遗传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有所助益。 1图位克隆的一般策略 图位克隆(Map-based cloning)又称定位克隆(positional cloning),1986年首先由剑桥大学的Alan coulson提出[5],用该方法分离基因是根据目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的,无需预先知道基因的DNA顺序,也无需预先知道其表达产物的有关信息,但应有以下两方面的基本情况:一是有一个根 ) 21 ) 1作者简介:王泽立,1957年生,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玉米遗传育种。 收稿日期:2000-01-20

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构建及功能验证Word版

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构建及功能验证(一般性方法) 一、基因克隆 ★事前三问 a.克隆这个基因干什么?它有什么功能? b.这个基因在哪种材料中扩增? c.材料需要怎么处理? ◎ 实验前准备工作 a.设计引物,准备材料, b.购置试剂:Taq酶、反转录试剂盒、凝胶回收试剂盒、质粒提取试剂盒、连接试 剂盒 c.实验试剂及用具:枪头、离心管、培养皿、滤纸灭菌;Amp+ 、Kan+等抗生素准备 ※ 基本流程 提取和纯化RNA—cDNA第一条链合成—PCR—凝胶电泳—胶回收—连接—转化— 涂平板—挑单菌落—摇菌—提质粒—测序 1.总RNA的提取、纯化及cDNA第一链合成 1.1叶片、根总RNA的提取 Trizol是一种高效的总RNA抽提试剂,内含异硫氰酸胍等物质,能迅速裂解植物细胞,抑制细胞释放出的核酸酶,所提取的RNA完整性好且纯度高,以利于下一步的实验。 1)实验前准备 预先配制0.1%的DEPC水(ddH2O中含0.1%DEPC,V/V,37 ℃过夜处理12 h),高温灭菌后,用DEPC水配制 75%乙醇,研钵、量筒、试剂瓶等需200℃灭菌至少4 h,所用枪头和枪盒均去RNA酶处理(直接购买)。 2)Trizol 法(小麦)叶片或根的总RNA实验步骤如下: (1)提前在1.5 ml离心管中加入1 mlTrizol,然后将200 mg样品液氮中研磨成白色粉末,移入管内,用力摇15 s,在15-30℃温育5 min,使核酸蛋白复合物完全分离。 (2)4℃,12000g离心10min,取上清,离心得到的沉淀中包括细胞外膜、多糖、高分子量DNA,上清中含有RNA。 (3)吸取上清液加0.2 ml氯仿,盖好盖,用力摇15 s,15~30 ℃温育2~3 min。(4)在≤12000g,4℃离心10 min,样品分为三层:底层为黄色有机相,上层为无色水相和一个中间层,RNA主要在水相中,水相体积约为所用TRIzol试剂的60%。(5)将上层水相转移到新的1.5 ml离心管中,加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沉淀RNA,室温静止30 min。 (6)在≤12000g,4℃离心10 min,离心前看不出RNA沉淀,离心后在管侧和管底出现胶状沉淀。

质粒载体

载体主要有病毒和非病毒两大类,其中质粒DNA是一种新的非病毒转基因载体。 一、一个合格质粒的组成要素 a复制起始位点Ori 即控制复制起始的位点。原核生物DNA分子中只有一个复制起始点。而真核生物DNA分子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 b 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便于加以检测,如Amp+ ,Kan+ c 多克隆位点MCS 克隆携带外源基因片段 d P/E 启动子/增强子 e Terms 终止信号 f 加poly(A)信号可以起到稳定mRNA作用 二、如何阅读质粒图谱 第一步:首先看Ori的位置,了解质粒的类型(原核/真核/穿梭质粒) 第二步:再看筛选标记,如抗性,决定使用什么筛选标记。 (1)Ampr 水解β-内酰胺环,解除氨苄的毒性。 (2)tetr 可以阻止四环素进入细胞。 (3)camr 生成氯霉素羟乙酰基衍生物,使之失去毒性。 (4)neor(kanr)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使G418(长那霉素衍生物)失活 (5)hygr 使潮霉素β失活。 第三步:看多克隆位点(MCS)。它具有多个限制酶的单一切点。便于外源基因的插入。如果在这些位点外有外源基因的插入,会导致某种标志基因的失活,而便于筛选。决定能不能放目的基因以及如何放置目的基因。 第四步:再看外源DNA插入片段大小。质粒一般只能容纳小于10Kb的外源DNA片段。一般来说,外源DNA片段越长,越难插入,越不稳定,转化效率越低。 第五步:是否含有表达系统元件,即启动子-核糖体结合位点-克隆位点-转录终止信号。这是用来区别克隆载体与表达载体。克隆载体中加入一些与表达调控有关的元件即成为表达载体。选用那种载体,还是要以实验目的为准绳。 启动子-核糖体结合位点-克隆位点-转录终止信号 a 启动子-促进DNA转录的DNA顺序,这个DNA区域常在基因或操纵子编码顺序的上游,是DNA分子上可以与RNApol特异性结合并使之开始转录的部位,但启动子本身不被转录。b增强子/沉默子-为真核基因组(包括真核病毒基因组)中的一种具有增强邻近基因转录过程的调控顺序。其作用与增强子所在的位置或方向无关。即在所调控基因上游或下游均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