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8信息资源管理-自考通大题

2378信息资源管理-自考通大题
2378信息资源管理-自考通大题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简答题

1.简述信息的性质。

答:(1)信息是普遍的和无限的。

(2)信息依附于媒体且可以独立于源事物。

(3)信息可以共享。

(4)信息可以变换。

(5)信息可以传递但不增值。

(6)信息是动态且有时效的。

(7)信息是具体而可以被感知和处理的。

2.简述广义信息资源。

答:广义信息资源包括信息极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包括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为某种目的而生产有用信息的信息生产者集合,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信息技术集合,即霍顿所说的复数意义下的信息资源。

3.我国国家信息化的含义是什么?

答: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4.简述信息与物质、能量的相互关系。

答:物质、能量和信息是组成世界的三大基本要素,三者中物质是基础,能量和信息都源于物质。信息与物质和能量既相关联又有区别。

信息来源与物质,又不是物质本身(非物质性);它从物质的运动中产生出来,又可以脱离源物质而寄生于另外的物质中,相对独立地存在。

信息也来源于精神世界。精神领域的事物运动(思维过程)当然可以成为信息的一个来源。同物质运动所产生的信息一样,精神领域的信息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被记录下来加以保存。

信息与能量息息相关,获取、传输、处理信息总需要一定的能量来支持,而控制和利用能量总需要由信息来引导。但是信息与能量有本质的区别,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方式,能量是事物做功的本领,提供的是动力。

信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换为物质、能量、时间、或其他。

5.简述资源的概念及其所具有的经济属性。

答: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经济学赋予资源三个内在属性,即需求性,稀缺

性和可选择性。

6.信息资源有哪些类型?

答:从信息开发和利用的角度来看,信息资源习惯上被分为多种类型。

按社会组织属性的不同划分,信息资源被分为政府信息资源、企业信息资源和公共信息资源等三类。

按增值状况划分,信息资源被分为基础性信息资源和增值性信息资源。

按可利用范围的不同划分,信息资源可分为公有信息资源、专有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资源。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组织战略

组织战略是组织为了在外部环境中生产和发展,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和预测未来的基础上,做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

2.信息化战略

描述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重点、步骤和措施等的策略被称为信息化战略,它是组织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整体思路和指导体系。

简答题

1.简述信息化规划的作用。

答:信息化规划的作用包括:

(1)有效管理组织的信息资产,对组织的信息资源进行统筹安排,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避免“信息孤岛”出现。

(2)降低信息化建设的整体风险和投资成本。

(3)使信息技术与组织战略保持一致,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4)改善业务部门与信息部门间的交流和合作,使信息化工作有序进行。

2.什么是主题数据库?

答:主题数据库是一种集约化的数据库环境,构成组织独立于具体应用的数据资源。主题数据库是根据业务主题建库的,而不是按业务报表原样建库的;主题数据库要求信息源的唯一性,即所有源信息一次一处地进入系统;主题数据库结构的稳定性是以基本表作技术保证的,这些基本表具有三个主要特征:原子性(基本表中的数据项是数据元素);

规范性(基本表中的数据结构达到三范式);演绎性(基本表中的数据能生成全部输出数据)。

3.简述主题数据库的特征.

答:主题数据库的特征是经过严格的系统分析,建立数据模型,存储结构与其处理程序相对独立,共享关联性强,维护成本很低。

4.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辅助人们制定信息化战略的规划方法主要有:

(1)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2)价值链分析法。

(3)关键成功因素法。

5.简述信息化项目规划的内涵。

答:信息化项目规划就是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进行精心地安排和科学的计划,以便项目能够在预算内按时、优质的完成。

6.简述CIO的能力。

答:CIO应具备两方面的知识和三方面的能力:

(1)技术知识

(2)管理知识

(3)沟通能力

(4)协调能力

(5)项目管理能力

第三章

名词解释

1.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是指信息系统上线后对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人员、硬件、软件、数据、处理规程等进行管理活动。

2.信息系统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通过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对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护资产的安全、维持数据的完整、使被审计单位的目的得以有效的实现、使组织的资源得到有效使用等方面做出判断的过程。

简答题

1.简述信息系统维护流程。

答:(1)确定维护目标。

(2)建立维护计划方案。

(3)维护的实施。

(4)系统维护档案建立。

(5)维护的验收、总结和评价。

2.IT服务管理的十大流程是什么?

答:(1)事件管理。

(2)问题管理。

(3)变更管理。

(4)发布管理。

(5)配置管理。

(6)服务级别管理。

(7)可用性管理。

(8)能力管理。

(9)财务管理。

(10)持续性管理。

3.什么是信息系统开发管理?

答:信息系统开发管理,是为了使开发的信息系统项目可行并且目标明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和质量顺利完成开发任务,对需求、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管理及控制,保证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有序、经济和优质而进行的一系列工程化的活动。

4.简述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答: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

5.简述信息系统开发管理的内容。

答:信息系统开发管理的内容包括:

(1)信息系统项目开发人员组织。

(2)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过程管理。

(3)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管理的质量控制。

6.信息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信息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有:

(1)程序的维护。为满足用户对程序功能的扩充而修改或重新编写程序。

(2)数据的维护。数据项的增减(最为复杂)、数据的改正。

(3)代码的维护。代码项的增减、代码值的修正。

(4)设备的维护。设备的修理、更新、升级。

7.信息系统评价分为几个方面?

答:信息系统评价分为三个方面:

(1)在管理方面。评价内容主要考虑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流程、完善规章制度、提高人员素质等。

(2)在技术方面。评价内容主要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

(3)在经济方面。评价内容主要是信息系统的成本与效益。

第四章

名词解释

1.信息需求

信息需求是指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为解决不同的问题所产生的对信息的需要。

简答题

1.信息共享涉及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答:信息共享涉及的技术有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信息标准化、信息定位和描述技术、信息转换技术、信息融合技术。数据、系统和环境的异构是影响信息共享的主要技术问题之一。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始终是相互矛盾的,因此,信息安全访问、信息加密以及版权保护等技术也是信息共享中的关键技术。

2.信息采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1)定向采集法。

(2)定题采集法。

(4)主动采集法。

(5)跟踪采集法。

(6)社交采集法。

(7)现场采集法。

(8)委托采集法。

(9)间谍采集法。

3.什么是信息采集?

答:所谓信息采集,是指根据用户的需要,寻找、选择相关信息并加以聚合和集中的过程。

4.分析信息源的目的是什么?

答:分析信息源的目的在于明确信息采集的方向,信息的准确度和可靠度直接影响决策的准确性。

5.信息采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采集到满足需求的信息,在采集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下七个原则。

(1)目的性原则。信息采集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又称针对性)。

(2)系统性原则。所谓系统性,是指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广泛性。尽可能全面地采集符合需求的信息。重点注意需求信息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及时性原则。所采集到的信息能够反映当前社会活动的现状,也包括别人未发现和未使用过的独具特色的信息,以及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事物个性的信息。

(4)经济性原则。采集的信息不一定是越全越好,要根据设计的精度要求采集相应数量的信息,同时,还应该注意优先选用较经济的载体形式。

(5)计划性原则。采集信息时,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照顾未来的发展;既要广辟信息来源,又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

(6)可靠性原则。信息采集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去伪存真,深入细致地了解信息资源的可靠程度。

(7)预见性原则。采集信息时既要着眼于现实需求,也要有一定的超前性,要善于发现新动向,随时了解未来趋势,采集那些对将来发展有指导作用的预测性信息。

6.信息分类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信息分类的具体方法包括地区分类法、时间分类法、内容分类法、主题分类法、以及综合分类法。

7.信息分析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信息分析工作中较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

(1)综合法。

(2)对比法。

(3)相关法。

(4)因果法。

8.信息分析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信息分析工作中较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

(1)文献计量分析法。

(2)插值法。

(3)回归分析法。

(4)决策分析法。

9.什么是数据挖掘?

答: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10.常用的数据挖掘和技术包括什么?

答: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和技术手段有:

(1)关联分析,即利用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挖掘。关联分析的目的是挖掘隐藏在数据间的相互关系。

(2)决策树。以树型结构表示分类或决策集合,产生规则和发现规律,寻找数据库中具有最大信息量的字段,建立决策树的一个人工智能和识别技术。

(3)粗糙集。一种研究不完整、不确定知识和数据的表达、学习和归纳的理论方法。

(4)人工神经网络。仿照生理神经网络结构的非线形预测模型,通过学习进行模式识别。

(5)遗传算法。基于进化理论,并采用遗传结合、遗传变异以及自然选择等设计方法的优化技术。

(6)归纳学习。从大量的经验数据中归纳抽取出一般的规则和模式。

第五章

名词解释

1.信息法

信息法是调整信息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里所说的信息活动包括各种法律主体从事的、与信息的生产、采集、获取、加工处理、传播、利用、保存等事务相关的一切活动。

2.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是指由企业的产品标准和企业内部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企业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简答题

1.简述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制定程序。

答:组织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组→调查研究和实验验证→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意见总汇→标准草案(审查稿)→初审和全审→意见总汇→标准草案(报批稿)→审批、发布→正式批准。

2.简述信息法的特点。

答:(1)信息法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具有普遍约束力、明确性、稳定性和执行的强制性。

(2)法律的规定性。

(3)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

(4)稳定性。

3.目前我国标准分为哪几级?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

4.简述我国国家标准代号的构成。

答:国家标准的代号大写的汉语拼音字母构成,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T”。

5.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答:(1)效益原则。

(2)系统原则。

(3)动态原则。

(3)优化原则。

(4)协商原则。

第六章

名词解释

1.信息资源安全管理

信息资源安全管理是针对普遍存在的信息资源安全问题,人们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组织手段,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管理活动。

简答题

1.以RSA为例,简述公钥加密体制加密解密过程。

答:(1)任意找出两个大素数p、q。

(2)计算n=p×q和Y=(p-1)×(q-1)。

(3)任意取e与Y互质。

(4)使用Euclidean(欧几里德)辗转相除法,求得d满足d×e≡1mod(Y)

(5)(n,e)是公钥,(Y,d)是私钥,构成密钥对。

(6)RSA加解密的算法完全相同。即设M为明文,C为密文,则加密公式为:C=M e mod(n);

解密公式为:M=C e mod(n)

2.简述数字证书包含的信息内容。

答:(1)版本号。

(2)序列号。

(3)签名算法标识符。

(4)认证机构。

(5)有效期限。

(6)主题信息。

(7)认证机构的数字签名。

(8)公钥信息。

3.信息安全技术主要关注哪些方面?

答:信息安全技术主要关注信息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面临的如下方面问题:

(1)可用性。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的使用不会被不正当的拒绝。

(2)保密性也称机密性。保证机密信息不被窃取,或窃取者不能了解信息的真实含义。

(3)认证性也称真实性。对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身份认证),能对伪造来源的信息予以鉴别。

(4)一致性也称完整性。保证信息是一致或完整的,即信息在生成利用全过程中,内容不被非法用户篡改(信息内容认证)。

4.什么是恶意程序?

答:恶意程序是指未经授权在用户不知道的情况下,进入用户计算机系统中,影响系统正常工作,甚至危害或破坏系统的计算机程序。

第七章

名词解释

1.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方面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内外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其经营管理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活动。

简答题

1.简述企业及其分类。

答: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经济活动,通过满足社会效益而获得利益,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制度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对企业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承担经济责任划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

(2)按所有质划分: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等。

(3)按产出性质分:工业企业、商业企业、运输业、服务业等。

(4)按产业性质划分:第一产业企业(农业、矿业……)、第二产业企业(制造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企业(服务业……)等。

(5)按生产、产品及销售形态划分:水泥加砖块的传统企业、鼠标加砖块的传统E 化企业、虚拟企业等。

(6)按生产规模划分: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常以企业集团形式存在,如联想集团有限公司。

(7)按业务范围划分:国际化(也称全球化)或跨国企业、外贸企业、国内企业等。

2.什么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答: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以企业战略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企业信息及其生产者和支持工具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企业信息资源,提高企业各种业务和管理活动效率,实现企业可持续经营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3.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具有哪些特点?

答: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管理目标的多样性。

(2)管理模式的灵活性。

(3)管理手段的多维性。

(完整版)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赖茂生)复习重点整理

信息资源管理 第1章绪论 小题 1、信息: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 和运动状态。 2、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 (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3、依据信息源的层次及其加工和集约程度,信息源可分为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 信息源,四次信息源。 4、依据信息源的内容类别,信息源可分为五类信息源:1. 自然信息源;2. 社会信息源; 3. 经济信息源; 4. 科技信息源; 5. 控制信息源。 5、依据信息源的运动方式,信息源还可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两大类。 6、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1.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 稀缺性3. 使用方 向的可选择性 7、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较特殊性:1. 共享性2. 时效性3. 生产和使用中的 不可分性4. 不同一性5. 驾驭性6. 累积性与再生性 8、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9、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IRM),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 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10、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可以确定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 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1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可相应地划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三个层次。 简答 1、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从其性质来划分,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大类。

信息资源管理02378最新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关键词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递、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信息化:由于信息、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无论是政府还是各行各业都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信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反映。 资源: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 信息资源:人类社会活动中经开发等积累起来的信息及信息工作者和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信息资源管理:管理者为达到目标,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等活动中的利用规律,以此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等的活动。 练习题 1、解释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与应用的主要特点或趋势。 答: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通信、传感和控制等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们的发展与应用呈现出如下特点和趋势:数字化、小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系统化。 2、阐述信息革命及其基本特征。 答: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全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组织、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信息技术的水平、规模和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人们把这种因信息技术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变革称为信息革命。 3、阐述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影响。 答: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应用的过程。 信息化是继农业化、工业化之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其结果是导致人类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1.1 信息技术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 IT )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 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递、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1.2 信息化 :由于信息、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 无论是政府还是各行 各业都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1.3 信息 :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反映。 1.4 资源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 的客观存在形式。 1.5 信息资源 :狭义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的集合。 广义包括 信息及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 1.6 信息资源管理 :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的,运用 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第二章信息化规划与组织 2.1 组织战略 :是组织达到目标、完成使命的综合计划。 2.2 信息化规划 :是信息化工作的前瞻性的全局安排,是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建设重点、 步骤、 人 员技术资金等要素进行统筹谋划。 2.3 信息化战略规划 :是以组织战略为指导, 以各个部门的业务需求为基础, 结合行业信息化方面的 实践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定义出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远景、使命、目标和战略,规划出组 织信 息化建设的未来架构 ---- 组织结构、信息基础设施架构、信息系统及其集成架构等,为组织信 息化建设 的实施提供一幅完整的蓝图,全面系统地指导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进 程。 2.4 信息化战略 :即根据环境分析结果制定或调整组织信息化的指导纲领。 2.5 信息资源规划 :(简称 IRP , information resource panning )是对组织管理或经营活动所需要 的信息,从产生、获取,到处理、存储、传输及利用进行全面的规 划。 2.6 职能域 :也称职能范围、业务范围,是指主要管理活动领域,不同行业和规模的企业或组织,职 能域不同。 2.7 主题数据库 :是一种集约化的数据库环境,构成组织独立于具体应用的数据资源。 2.8 数据标准化 :包括数据元素标准化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 2.9 信息化项目规划 :是信息化项目的实施, 需要精心地安排和科学地计划, 以便项目能够在预算内 按时、优质地完成。 2.10 信息化组织 : 是指为了达到信息化的目标,设立科学的组织机构, 对各类资源 (人员、 资金、 物资、技术等)和活动进行统筹协调,以发挥最大效用。 2.11 信息化组织机构 :广义的是指整个组织机构。狭义的是指组织中专门负责信息化管理的机构,也称信息部门(或 IT 部门)。 2.12CIO 机制 :是以组织 CIO 为核心,以信息技术部门为支撑,以业务部门为信息化实施主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第三章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3.1 信息系统 :(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 IS )是一个完成信息采集、传递、存储、加工、 维护 和使用等信息处理活动的系统 3.2 信息系统资源 :是由各种组成要素或者子系统资源构成。

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期末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信息资源管理期末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钟义信的研究认为:在信息概念的诸多层次中,最重要的有两个层次:本体论层次和(A) A认识论层次 B社会层次 C静态层次 D流动层次 2、信息区别于其他物质、能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可以被共同占有,即信息具有:(D) A普遍性 B时效性 C与物质不可分割性 D可共享性 3、“信息是认识世界的中介,科学思维的材料。”这句话强调的是信息功能中的(D) A经济功能 B管理与协调功能 C选择与决策功能 D研究与开发功能 4、以下属于霍顿 (F. W. Horton) 的信息资源管理思想和观点的是(B)。 A 管理信息系统(MIS)与信息资源管理(IRM)的区别 B信息资源管理的“三E”目标 C信息资源管理发展阶段假说 D IRM是管理思想史上新的里程碑 5、“系统、稳定、易用、时滞”是对(C)类信息源特点的具体描述。 A个人信息源 B实物信息源 C文献信息源 D数据库信息源 6、信息加工组织的目的不包括(B) A减少信息流的混乱,使信息有序流动 B使信息得到充分的共享 C提高信息产品的质量 D节省社会信息活动成本 7、信息检索的类型,按照按用户提问的要求,可分为(A) A文献检索、数据检索、事实检索 B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 C回溯检索、定题检索 D初级检索、高级检索 8、信息政策的最终目标是(D) A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B促进信息技术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C保证有充足的信息资源提供给用户使用 D发挥国家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 9、信息法律规范的客体的具体内容,不包括(C) A信息资源 B信息技术 C信息市场 D各相关主体的信息行为 10、信息资源的配置是指信息资源在(B)方面的合理配置。 A内部和外部 B时间、空间和数量 C质量和效益 D用户和社会 11、对网络信息资源特点的正确描述是(C) A信息来源广泛,发布自由受限制 B信息量大,难以共享 C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D交互性和参与性差 12、网络计量法是指(D) A由信息资源发布者和用户以外的第三方来评价 B用户按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作出评价 C通过对网站的链接特征及站外的链接类型进行调查分析,综合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可行性与局限性D根据网络信息资源自身规律进行定量网络资源评价 13、HTML是指(B) A超媒体 B超文本链接标记语言 C 超文本传送协议 D万维网信息服务系统14、实施标准化的基本原理不包括(B) A简化原理 B多样化原理 C协调原理 D最优化原理 1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我国标准化分级是指(C) A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管理标准 B经济标准、社会标准和文化标准 C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D固定标准和浮动性标准 16、信息的交换不会损失信息量,而且会增加信息量,这反映出信息具有(D) A、与物质的不可分割性 B、可传递性 C、可加工性 D、可共享性 17、信息按照其产生和作用机制,可分为(B)

最新7月全国自考信息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考信息资源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023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信息资源也称为( ) A.可再生资源B.非再生资源 C.第三资源D.第四资源 2.测度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基本信息资源生产储备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指标是( ) A.平均信息量B.人均国民收入 C.计算机数量D.信息资源的丰裕度 3.通过实践或特殊的教育环境获得的知识称为( ) A.技能B.沉默知识 C.直接知识D.原始知识 4.知识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是( ) A.计算机化B.网络化 C.信息化D.高科技人才 5.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阶段首先需要做的是( ) A.系统分析B.系统设计 C.系统实施D.系统运行和维护 6.在对信息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的系统效率指标中,从用户提交批处理作业开始直到执行结果返回用户为止,总共所需要的时间,称之为( ) A.周转时间B.响应时间 C.吞吐时间D.定额时间 7.系统维护工作的对象是( ) A.硬件设备B.源程序 C.数据D.整个系统配置 8.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基本问题是如何按所选择的研制方法,对该项目进行有效的( ) A.分析、设计和实施B.计划、组织和控制 C.规划、开发和维护D.运行、维护和评价 9.以Q开始的标准代号表示这种标准是( ) A.行业标准B.国家标准 C.地方标准D.企业标准

10.标准体系的层次关系反映了标准体系的( ) A.横向结构B.纵向结构 C.空间结构D.时间结构 11.运用统一方法进行标准化时,应注意实施的范围、时机的掌握以及统一过程中的 ( ) A.分散性B.合理性 C.灵活性D.方便性 12.国家标准的制定者是( ) A.国家标准局B.国家专利局 C.国家信息办D.国家科委 13.对于满足一定条件的应用环境,软件都能够维持其正常工作的能力称为( ) A.可维护性B.可用性 C.安全性D.可靠性 14.为使软件从现有运行平台向另一个运行平台过渡所做努力的程度,称为( ) A.可移植性B.可靠性 C.可用性D.可运行性 15.软件设计评审包括( ) A.专家评审和开发者评审B.用户评审和正式评审 C.用户评审和领导评审D.专家评审和厂商评审 16.目前,软件工程所面临的两大问题是( ) A.软件的可理解性和可靠性B.软件的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 C.软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D.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重用性 17.明文的数据加密,有两类主要方式,即( ) A.简单转换和复杂转换B.序列密码和分组密码 C.单密钥和双密钥D.无密钥和有密钥 18.对基本密钥表进行再加密的密钥,称之为( ) A.数据加密密钥B.二级密钥 C、主密钥D.主机密钥 19.衡量网络安全性的指标包括( ) A.保密性、可控制性和抗攻击性B.保密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C.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用性D.可恢复性、可审查性和抗攻击性 20.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涉及技术措施和( ) A.突击检查B.人员素质 C.领导重视D.管理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信息资源管理综合测试(1)

第五章信息资源管理综合测试 说明:本章测试分为两卷。第一卷为客观题,其中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5分,共30分;判断题共14小题,每小题2.5分,共35分;第二卷为分析题和操作题, 其中分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操作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1分,共21分;全卷共100分。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30分) 1.使用Access能按用户的应用需求来设计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效的数据库和配套的应用程序系统,Access属于一种()。 A.数据库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库应用系统 D.数据模型 答案:B 2.数据库是()。 A.以—定的组织结构保存在辅助存储器中的数据的集合 B.一些数据的集合 C.辅助存储器上的一个文件 D.磁盘上的一个数据文件 答案:A 3.学号字段中含有1、2、3……等值,则在Access表设计器中,该字段可以设置成数字类型,也可以设置为()类型。 A.货币 B.文本 C.备注 D.日期/时间 答案:B 4.某同学想使用数据库管理自己班级的图书信息和借阅信息,应选择()软件为最佳。A.Access B.Word C.wps D.Flash 答案:A 5.下列软件中,()不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A.SQLSERVER B.FOXPRO C.ACCESS D.WINDOWS 答案:D 6.Access数据表中的一行称为()。 A.字段 B.属性 C.记录 D.特征 答案:C

7.使用Access表设计器来定义表的字段时,以下()可以不设置内容。 A.字段名称 B.数据类型 C.说明 D.字段属性 答案:C 8.Access常用的数据类型有()。 A.文本、数值、日期和浮点数 B.数字、字符串、时间和自动编号 C.数字、文本、日期/时间和货币 D.货币、序号,字符串和数字 答案:C 9.在创建数据库之前,应该()。 A.使用设计视图设计表 B.使用表向导设计表 C.思考如何组织数据库 D.给数据库添加字段 答案:C 10.采用文件系统方式管理数据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数据联系弱 B.数据冗余大 C.数据不共享 D.数据联系强可共享 答案:D 11.()不属是管理信息资源的行为。 A.使用BLOG管理网上资源 B.使用收藏夹分类管理喜爱的网站 C.使用资源管理器对文件进行管理 D.通过QQ与网友下棋 答案:D 12.人们对于信息资源的管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很多网站都提供同学录或网络日记(Blog)的功能便于同学们对自己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同学们也可以利用Word或Excel制作同学录或编写程序管理自己的信息;还可以采用最传统的方式,把日记或自己需要管理的信息写在纸质本子上。从上面的例子可以了解,目前同学们对信息资源的管理方式大致可以分为()。 A.纸质管理、数字化管理 B.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 C.手工管理、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 D.纸质管理、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 答案:C 二、判断题(每题2.5分,共35分) 13.不管是哪种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信息资源和利用效益,帮助人们提高学习、工作和生产等效率。() 对错

2008年04月份全国自考信息资源管理

2008年04月份全国自考信息资源管理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在工业化时代,社会组织和个人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战略资源是() A. 材料与资金 B. 资金与能源 C. 材料与人力 D. 材料与能源 答案:D 2. 可再生资源又可以称为() A. 第一资源 B. 物质资源 C. 第二资源 D. 人力资源 答案:A 3. 按反映信息内容的数据所占用计算机存储装置的存储空间大小来衡量信息量大小的方法称 为是基于() A. 数据量 B. 数据库 C. 信息量 D. 存储量 答案:A 4.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过程也就是() A. 资源管理过程 B. 信息活动过程 C. 信息管理过程 D. 信息流通过程 答案:B 5. 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负责保证整个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协调开发人员之间、各级最 终用户之间、开发人员和广大用户之间关系等任务的是() A. 项目经理 B. 过程管理小组 C. 项目支持小组 D. 系统工程小组

答案:A 6. 经济效益的分类中,按层次划分可分为() A. 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 B. 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 C. 近期、中期和远期经济效益 D. 有形、准有形和无形经济效益 答案:B 7. 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收集和积累的资料包括() A. 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经济效益评价等信息 B. 系统故障情况、人员培训、服务质量等信息 C. 有关工作数量、系统的维护修改、工作效率等信息 D. 系统故障、人员培训、经济效益评价等信息 答案:C 8. 假定一系统建设需交付60千行源代码(60KDSI),模型参数为C1=3 .0,K1=1 .12,根据COCOMO基本模型计算得开发工作量MM=() A. 201 .6人月 B. 205 .4人月 C. 294. 2人月 D. 335. 7人月 答案:C 9. 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采用的手段是现代() A. 计算机技术 B. 多媒体技术 C. 数据库技术 D. 信息技术 答案:D 10. 在国民经济体制以及管理体制结构中的构造及其内在关系指的是标准体系的() A. 管理结构 B. 内部结构 C. 经济结构 D. 空间结构 答案:D 11. 以Q开始的标准代号表示这种标准是() A. 国家标准 B. 企业标准

全国自考信息资源管理真题

全国2008年4月自考信息资源管理真题全国2008年4月自考信息资源管理真题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8年4月自考信息资源管理真题 课程代码:023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工业化时代,社会组织和个人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战略资源是() A.材料与资金 B.资金与能源 C.材料与人力 D.材料与能源 2.可再生资源又可以称为() A.第一资源 B.物质资源 C.第二资源 D.人力资源 3.按反映信息内容的数据所占用计算机存储装置的存储空间大小来衡量信息量大小的方法称为是基于() A.数据量 B.数据库 C.信息量 D.存储量 4.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过程也就是()

A.资源管理过程 B.信息活动过程 C.信息管理过程 D.信息流通过程 5.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负责保证整个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协调开发人员之间、各级最终用户之间、开发人员和广大用户之间关系等任务的是() A.项目经理 B.过程管理小组 C.项目支持小组 D.系统工程小组 6.经济效益的分类中,按层次划分可分为() A.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 B.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 C.近期、中期和远期经济效益 D.有形、准有形和无形经济效益 7.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收集和 积累的资料包括() A.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经济效益评价等信息 B.系统故障情况、人员培训、服务质量等信息 C.有关工作数量、系统的维护修改、工作效率等信息 D.系统故障、人员培训、经济效益评价等信息 8.假定一系统建设需交付60千行源代码(60KDSI),模型参数为C1=3.0,K1=1.12,根据COCOMO基本模型计算得开发工作量MM=() A.201.6人月 B.205.4人月

信息资源管理试题1答案

信息资源管理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是有效地(1分)确定、获取、综合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2分),以满足当前和未来的信息需求的过程(2分)。 2.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1分)用于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图形、图像、视频以及声频信息(2分),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2分)。 3.文献信息 文献信息就是利用某种符号及其响应的记录方式(1分)记载于一定载体上的人类精神信息(2分),它具有信息的所有性质和功能,又有其自身的特点(2分)。 4.信息组织 信息组织是利用一定的科学规律和方法(1分),通过对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有序化与综合(2分),实现无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转换的过程(2分)。 5.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2分),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求查找有关信息的过程(3分)。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网络信息安全的内容 网络信息安全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存载网络信息的硬件设备和环境安全(2分),二是对网络信息提供支撑的软件系统的安全(2分),三是安全服务(2分)。 2.光盘存储应用在哪几个方面? 光盘存储主要应用在电子出版物(1.5分)、电子图像管理(1.5分)、档案管理(1.5分)、备份管理(1.5分)。 3.简述信息、情报与知识的区别 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是信息中合理的判断或经验性的结果的那部分(1分);情报是一种知识产品,情报的生产凝结着用户或者情报人员的知识和智慧,因而情报是对知识和信息加工而来的知识产品或信息产品(1分),所以情报的范畴又小于知识和信息(1分)。这样,信息、知识与情报的关系,就可以用金字塔模型描述如下:最上层为情报(1分),中层为知识(1分),下层为信息(1分)。 4.简述电子政务的系统构成 网络应用平台子系统(1分)、网络安全管理子系统(1分)、信息发布子系统(1分)、公文运输子系统(1分)、经济计划管理子系统(1分)、项目管理子系统(1分)。 5.简述信息资源配置的形式 时间配置(2分)、空间配置(2分)、品种类型配置(2分)。 三.论述题(共15分) 展开论述信息传播的基本模式及其特征。 (1)拉斯韦尔5W模式(1分):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1分)。该模式提出了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即传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从而明确了

2018年自考《信息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信息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B )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层次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内外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其经营管理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活动。 A、信息化 B、企业信息化 C、国家信息化 D、区域信息化 2、按社会组织属性的不同,信息不包括( D ) A、政府信息资源 B、企业信息资源 C、公共信息资源 D、公有信息资源 3、下列不属于组织战略的是( C ) 。 A、总战略 B、经营战略 C、信息化战略 D、职能战略 4、信息资源规划的步骤不包括( D ) A、建立负责信息资源规划的工作组 B、对职能域数据进行标准化 C、分析职能域及其业务 D、信息化战略目标设计和制定 5、有关信息系统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B ) A、涉及的数据量大 B、绝大部分数据是不持久的 C、数据为多个应用程序所共享 D、信息系统可以向用户提供信

息检索、统计报表 6、信息系统审计的重点环节不包括( A )。 A、代码传输转移环节 B、内部控制环节 C、数据传输转移环节 D、数据环节 7、信息传递的程序不包括( D ) A、完成信息采集检索 B、选择信息传递工具 C、接收使用信息 D、实施信息查找 8、( A )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专门用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和属性,描述和组织信息资源,发现信息资源的的语言和工具。 A、元数据 B、标引 C、主题数据库 D、基本表 9、( A ) 是最重要的部分。 A、标准化技术 B、标准化设施 C、标准化术语 D、标准化管理过程 10、有关标准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标准化可以改善产品、生产过程和服务对于预定目标的适应性 B、标准化可以消除贸易壁垒 C、标准化便利技术协作 D、标准化是一种规范性文件 11、恶意程序的特点不包括( B )。 A、破坏性 B、传染性

2008年-2016-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历年真题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信息资源管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工业化时代,社会组织和个人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战略资源是() A.材料与资金 B.资金与能源 C.材料与人力 D.材料与能源 2.可再生资源又可以称为() A.第一资源 B.物质资源 C.第二资源 D.人力资源 3.按反映信息内容的数据所占用计算机存储装置的存储空间大小来衡量信息量大小的方法称为是基于() A.数据量 B.数据库 C.信息量 D.存储量 4.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过程也就是() A.资源管理过程 B.信息活动过程 C.信息管理过程 D.信息流通过程 5.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负责保证整个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协调开发人员之间、各级最终用户之间、开 发人员和广大用户之间关系等任务的是() A.项目经理 B.过程管理小组 C.项目支持小组 D.系统工程小组 6.经济效益的分类中,按层次划分可分为() A.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 B.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 C.近期、中期和远期经济效益 D.有形、准有形和无形经济效益 7.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收集和 积累的资料包括() A.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经济效益评价等信息 B.系统故障情况、人员培训、服务质量等信息 C.有关工作数量、系统的维护修改、工作效率等信息 D.系统故障、人员培训、经济效益评价等信息 8.假定一系统建设需交付60千行源代码(60KDSI),模型参数为C1=3.0,K1=1.12,根据COCOMO基本模型 计算得开发工作量MM=() A.201.6人月 B.205.4人月 C.294.2人月 D.335.7人月 9.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采用的手段是现代() A.计算机技术 B.多媒体技术 C.数据库技术 D.信息技术 10.在国民经济体制以及管理体制结构中的构造及其内在关系指的是标准体系的() A.管理结构 B.内部结构 C.经济结构 D.空间结构 11.以Q开始的标准代号表示这种标准是() A.国家标准 B.企业标准 C.行业标准 D.地区标准 12.信息资源管理设施是信息资源活动的() A.管理基础 B.数据基础 C.物质基础 D.硬件基础 13.我国有关部门以波拉特的体系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把信息产业分为两大部分,即信息产品制 造业和() A.信息设备业 B.信息服务业 C.信息传播业 D.信息管理业 14.软件质量的主要特性中,整个软件或其中一部分能作为软件包而被再利用的程度是() A.功能性 B.重用性 C.易使用性 D.可扩充性 15.从用户的角度看,软件生存期的阶段是() A.软件开发、软件产品使用 B.软件开发、初期运用、软件产品使用 C.初期运用、维护与扩充 D.初期运用、维护与扩充、移植链接 16.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指南》的14个文件,其中有一个文件的编制是为了使用户和软件开 发人员双方对软件的开发初始规定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使之成为软件开发工作的基础。这是指() A.用户手册 B.操作手册使用说明 C.软件需求说明书 D.项目开发计划 17.信息系统存在潜在的威胁和容易受到攻击,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信息系统的() A.不可靠和难于维护 B.内部复杂性和使用多样性 C.开放性和共享性 D.开发技术水平不高 18.软件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三个阶段中,产品质量开展“三全”管理所要进行的质量管理。这是指() A.全体人员、软件全部文档、全体部门 B.软件全部文档、全体人员、产品形成的全过程 C.全体部门、全体人员、产品形成的全过程 D.软件全部模块、全体部门、全体人员 19.在不同的应用和环境特性中,对于质量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实时系统需要着重考虑的要素是 ()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整理资料(精简版)word版本

第一章 1.材料、能源、信息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P15 2.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P16 3.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P16 4.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特点:小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系统化P16 5.3C革命: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自动控制(Control)P16 6.3A革命:工厂自动化(FA)、办公自动化(OA)、家庭自动化(HA) 7.因为信息技术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变革称为信息革命 8.信息革命具有技术科学化、群体化、智能化、高新性等特征。 9.“高”特征:高驱动、高增值、高智力、高战略、高风险、高时效。 10.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agenda for action) 11.信息化特指一个具体组织实体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

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过程与活动。P19 12.信息化的特点:非物质性、超时空性、可扩展性。P20 13.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简称IRM)是以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等为基础,研究和探索人类信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科学方法,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P20 14.信息的性质:普遍的和无限的、信息依附于媒体且可以独立与原事物、信息可以共享、信息可以变换、信息可以传递但不增值、信息是动态且有时效的、信息具体而可以被感知和处理的P26 15.信息的功能:信息是生存与发展的必要资源、信息是知识和智能的源泉。P30 16.信息的生命周期:信息收集、组织、存储、检索、传输、加工和利用P31 17.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P32 18.资源的内在属性:需求性、稀缺性和可选择性。P32 19.狭义信息资源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P34 20.广义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及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包括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为某种目的而生产有用信息的信息生产者集合,

信息资源管理模拟试题3答案

信息资源管理模拟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 A、信息依附于媒体且可以独立于源事物 B、信息可以变换 C、信息是动态且有时效的 D、信息是抽象而可以被感知和处理的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从管理过程内容看,信息资源管理对信息资源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 B、从管理手段看,信息资源管理手段包括技术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四大类。 C、从管理层次看,信息资源管理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 D、从管理应用领域看,信息资源管理被分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3、( A )是全而分析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寻找满意战略组合的分析工具。 A、SWOT矩阵法 B、波特五力模型 C、价值链分析法 D、关键成功因素法 4、从系统生命周期的角度,信息系统资源管理可分哪两个阶段(B ) A、信息系统数据管理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 B、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 C、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管理和信息系统的评价和审计 D、信息系统数据管理和信息系统文档管理 5、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是(D ) A、引文分析 B、普赖斯指数 C、链接分析 D、影响因子 6、( A )是组织信息化规划的总体设想与安排,是英他规划工作的指导。 A、信息化战略规划 B、信息资源规划 C、信息化项目规划 D、信息化规划 7、下列不属于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人员管理的主要内容的是(D ) A、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人员组织机构建设 B、各类人员的培训 C、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 D、提高人员素质 8、( B )是指以社会用户的特左需求为依托,以泄性和左量研究方法为手段,通过对信息的整理、鉴 别、评价、分析、综合等系列化加工过程,形成新的、增值的信息产品,最终为不同层次的科学决策服务的一项具有科研性质的智能活动。 A、信息加工 B、信息分析

山东大学信息资源管理自考章节作业

信息资源管理章节作业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 1、阐述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影响。 答:(1)、信息化的基本内涵 ①、信息化是特指一个具体组织实体(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过程与活动。 ②、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应用的过程。 ③、信息化是指继农业化、工业化之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其结果是导致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④、信息化是指政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国家信息化包含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与个人信息化等多个层面。 ⑤、信息化是指各级社会组织为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而从事的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活动。 2)、信息化的影响 信息化是一个高度概括、内涵丰富的概念,它揭示了由信息革 命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全面变革的过程、活动和结果。 首先,在信息化的进程中,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化互相融合、 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社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其次,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社会经济形态和就业结构发生 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工业经济形态逐步被新的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形态所改变。 最后,信息化对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方式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2. 什么是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有哪些类型?答:(1)、信息资源 ①、狭义信息资源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

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即霍顿所说的单数意义下的信息资源。 ②、广义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及其产生者、信息技术的集合,包括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为某种目的而产生有用的信息产生者集合,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信息技术集合,即霍顿所说的复数意义下的信息资源。(2)、信息资源的类型 从信息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看,信息资源习惯上被分为多种类型, 它是识别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基础. ①、按社会组织属性的不同划分,信息资源被分为政府信息资 源、企业信息资源和公共信息资源三类。 ②、按增值状况划分,信息资源可分为基础性信息资源和增值 性信息资源。 ③、按可利用范围的不同划分,信息资源可分为公有信息资源、 专有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资源。 3. 全面(多角度)阐述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 答:我们把信息资源管理(IRM)定义为: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信息及其生产者和支持工具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社会发展服务。 1)、从管理对象看,信息资源管理对信息过程中的所有信息要素 信息、人员、信息技术等进行管理。 2)、从管理过程内容看,信息资源管理等同于组织的信息化管理,包括信息化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组织信息化建设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3)、从管理手段看,信息资源管理手段包括技术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四大类。 4)、从管理层次看,信息资源管理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

信息资源管理模拟试题7答案

信息资源管理模练习试题(七)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 D ) A、计算机技术 B、通信技术 C、控制技术 D、微电子技术 2、以下不属于信息化组织机构的类型的是( B ) A、隶属业务部门的信息部门 B、高于业务部门的信息部门 C、由CEO直接领导的信息部门 D、由信息管理委员会直接领导的信息部门 3、认识论衍生出的三类信息不包括( D ) A、实在信息 B、先验信息 C、实得信息 D、偶发信息 4、( D )不是促进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主要因素。 A、“信息爆炸” B、三个应用学科的发展 C、信息资源地位提高 D、信息技术的发展 5、汽车司机在汽车运行中遇到塌方路段,经人指点安全绕过塌方路段顺利抵达目的地,这个过程中司机获得 的信息的层次是( D ) A、迹象 B、事实 C、知识 D、智能 6、美国信息资源管理学家马钱德和克雷斯莱因把19世纪末至20世纪90年代信息资源管理的形成与发展过 程分成四个阶段( A ) A、物的控制阶段、自动化技术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B、电子数据处理阶段、自动化技术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C、物的控制阶段、管理信息系统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D、ES、MIS、DSS 7、下列不属于信息化战略的内容( D ) A、信息化建设的愿景与架构 B、项目方案选择与组织 C、信息化项目规划 D、信息化战略目标设计和制定 8、( B )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核心。 A、信息化战略规划 B、信息资源规划 C、信息化项目规划 D、信息化战略规划书 9、下列不属于信息化规划的战略目标的是(C ) A、业务匹配 B、竞争优势

信息资源管理试题A卷

信息资源管理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非再生资源又称为( ) A.第一资源 B.第二资源 C.第三资源 D.信息资源 2.基本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可以表示成以下两项之和:信息资源的储备潜力和( ) A.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 B.处理信息资源的人数 C.信息资源的处理潜力 D.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 3. 测度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基本信息资源生产储备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指标是( ) A.平均信息量B.人均国民收入 C.计算机数量D.信息资源的丰裕度 4.在知识经济形态下,经济的增长取决于技术的进步和( ) A.加大投资力度 B.扩大生产规模 C.拓展市场份额 D.知识积累的速度 5.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中,负责选择合适人员并选择正确开发方法的,是( ) A.系统分析员 B.项目经理 C.项目支持小组 D.系统工程小组 6.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阶段首先需要做的是( ) A.系统分析B.系统设计C.系统实施D.系统运行和维护 7在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策略中,如果按照系统生命周期的各阶段的次序顺序开发,不需经过某些阶段的反复,即可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方法是( ) A.线性法 B.线性迭代法 C.原型法 D. 复合法 8.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立项,指的是( ) A.项目列入计划 B.已批准项目设计 C.已批准项目投入运行 D.已批准项目开发 9.衡量一个国家生产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是( ) A.专业化的程度 B.系统化的程度 C.标准化的程度 D.自动化的程度10.衡量一个国家生产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是() A.专业化的程度B.系列化的程度C.标准化的程度D.自动化的程度11.不同种类的标准之间和不同专业领域的标准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数量比例上的规定性关系,我们把这种特征称之为( ) A.配套性 B.协调性 C.完整性 D.比例性 12. 国家标准的制定者是( ) A.国家标准局B.国家专利局C.国家信息办D.国家科委13.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一般方法具有鲜明的() A.多样化特征B.标准化特征C.优化特征D.动态化特征 14.当环境改变或软件运行发生故障时,为了使其恢复正常运行所需作出努力的大小程度称为( ) A.可靠性 B.可维护性 C.可用性 D.安全性 15.在6个软件质量要素和24个评价准则的关系中,和模块性存在着关系的软件质量要素有() A.可移植性、可维护性B.易使用性、可维护性 C.易使用性、功能性D.效率、可移植性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 1.1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 一、信息资源的涵义(P1—P2) 1、资源:一个个人或社会组织进行活动必须具备且经过努力获取的物质、非物质条件,统称为这个个人或这个组织的资源。 2、战略资源:对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关键、全局性和长远性作用的资源称为这个组织的战略资源。 物质资源、信息资源 第一资源(可再生资源)、第二资源(非再生资源)、第三资源(信息资源) 二、信息及载体(P2—P4) 1、信息资源 2、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及其载体。 3、信息: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内容描述。 4、载体:又称媒体,是信息从信源(信息发送者)到信宿(信息接收者)的传递者。 5、信息是指描述的内容,以什么形式描述则取决于载体的性质。 信息借助于载体,可以脱离信源而运动或存储,载体上反映信息内容的是物理符号或信号,在信息处理中称为数据。数据的物理物征与载体的性质有关,信息的内容与载体的性质无关,因而信息有传递过程中可以改变载体而不影响信息内容。 6、根据信息对信息接收者活动的影响程度,信息的内容分四个层次: 迹象、事实、知识、智慧。 7、按照信息的载体特点,狭义的信息资源分类: (1)媒体的物理介质:书写介质、磁介质、电介质、光介质、实体介质、气态介质 (2)媒体的运动形式:文本信息、声信息、电信息、光信息、磁信息、形态信息、气味信息 (3)载体运动时人的器官的作用:视觉信息、听觉信息、嗅觉信息、触觉信息。 以上三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而是密切相关的。 三、广义的信息资源(P4) 广义的信息资源包括: (1)信息及其载体; (2)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的各类硬件设备和软件; (3)制造上述硬、软件的关键设施; (4)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利用的各种方法、技术、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政策、法规;(5)从事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存储与利用的技术与管理人员。 四、信息资源的度量(P5—P9) 1、基于数据量的信息度量:(看书) 2、基于概率的信息度量:(看书) 3、信息资源的度量:(看书) 1.2 信息化 一、信息化涵义: 信息化:信息化是指人们的信息活动的规模不断增长以至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这是继工业化之后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 二、信息化与物质生产活动: 工业化为信息化准备了必要的社会、经济与技术条件,信息化又把工业化形成的社会生产力推向更高的阶段。 三、信息化的三要素: 1、三要素:技术、组织管理、人。 人是社会化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2、三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 技术、组织管理和人是信息化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推进信息化的三项关键资源。在上述生产力的诸要素中,技术的进步、组织管理的变革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必须有相互匹配、协同发展,生产力才能达到新水平。也就是说,在一个组织内先进技术的应用必须有相应的组织变革和人的发展相匹配。否则,先进技术就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技术进步的幅度愈大,组织变革就应更深刻,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愈高。这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推进信息化的实践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任务。然而,对于广大应用部门来说,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组织管理和人的因素由于滞后于技术的发展而成为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