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赋鉴赏

归田赋鉴赏
归田赋鉴赏

《归田赋》之鉴赏

辞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种特殊体裁,它兼有韵文与散文之长,既音节浏亮,又汪洋恣肆。其主要特色是不歌而诵,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它勃兴于先秦,兴盛于两汉,丰富于魏晋南北朝,延续于唐宋以下。东汉中后期,由散体大赋演变出的一种抒情小赋,它变体物为写志,由逞辞夸饰转为直抒胸臆。《归田赋》则为主要代表,已向诗体赋接近。

《归田赋》为张衡所作。张衡(公元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县人,家为著姓。他是世所公认的汉代的伟大的科学家,又是一名著名的史学家。他更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学家,然只有一小部分流传至今。《归田赋》收录于《邵明文选》,关于它的写作时间与动机,据唐代李善的注释是:“张衡仕不得志,欲归于田,因作此赋。”然而考察《后汉书*张衡传》,张衡并没有归天隐居的经历。顺帝时,阉竖擅权,豪右骄横,张衡很难有所作为。因而“思图身后之事”,产生了辞官归隐而远祸全身之念,《归田赋》大约也写于此时,以《归田》名赋,不过是失意抒愤,借物写怀,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抒写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同时也表达了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和归返田园从事著述的愿望。

从结构上,可将《归田赋》分为四个部分。即每一段有每一段的特色。第一部分为“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这部分主要写的是归隐田园的原因。“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说自己虽然长久游宦于京都,却没有高明的谋略,去辅佐时君。出仕本为辅君,现却“无名铬”,不堪胜任,这看起来是自谦自嘲之词,实则是反语,含有强烈的讥讽意味和隐含着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据史书记载,张衡对名利非常淡薄,曾经多次拒绝公府征召。直到永初五年(111),安帝“雅闻衡善术学”,用公车专门征召,张衡才应召入朝为郎中,后为太史令。于此可见,张衡本无意于仕进。然而一旦出山,他就尽力而为。他非常关心国事,希望朝廷整顿史治,简选人才,推行礼制,抑制奢靡。但当时已“权移于下”,其主张难以实现,因而自嘲自叹。接着笔锋一转,冲出一股强烈的愤懑不平之气:“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这里采用放、反讽手法,表达对时政的不满。古人以为黄河水清是政治清明的标

志,有“圣人出,黄河清”的说法。现实却是统治者貌似有求贤之心,却没有充贤之实。贤者自然不会到来。作者深感人命危战,要等到政治清明,执政者真能礼贤之时恐难预期,就此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难遇。

“感蔡于之慷慨,从贪生以绝疑”,是借蔡泽失意之事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这里说是自己如今的处境虽与当年未入秦的蔡泽一样,想用自己的才学效世但却不被君主赏识。蔡泽从唐生绝疑后终于有所建树,而自己却仍是穷途末路。难以实现理想和报负;思想及此,心中不由得郁闷万分。“凉天道之微昧,追渔夫以同嬉”,由于天道实在幽暗,透不出一线的光明。因而作者表示要以渔父为榜样。“超埃尘以遐逝,于世事乎长辞”,即超越纷浊的社会现实,远离尘俗而隐居,这在实际上就是对于现实的否定和批判。

接着,作者从三个方面设想和描绘了归隐生活的乐趣,从“于是仲看今日,至聊以娱情”,描写的是在明丽春景中的逍遥游赏之乐,从“尔乃龙吟方泽”,至“悬渊沉之鯋鰡”,表达的是返归自然后的吟啸弋约之乐,从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廻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抒发的是追慕古圣贤,寄情于琴书,文章之乐,三日虽各有侧重,但却有明显的时空联系,而且都有一种厌弃现实,向往田园的感情多流摄着,形成一个抒怀性垫体。

这篇赋在写作上也很有特色。作者先是选取了一年四季中最富生机的春景来描写,而且抓住春景中极具特征的典型物象——气候清平,草木繁茂,白鸟和鸣,精心构构思成一副清新秀媚的风光图画,以与世俗社会的纷乱污浊相对照,使人倍觉田园生活的美好,从而也引发了欣然游观的情致。

接着便从空间上紧承上文的“逍遥娱情”,先用“龙吟方泽,虎啸心林”,作一比喻性点染,在选用弋猫与垂钓两件典型的山泽生活请事进行铺陈,突出地表现了作者超脱世俗约束,追求悠游自得的个性自由的情趣。这与主世之人受拌于名利场,甚至压抑个性的发展形成一个鲜明的对照。

然后,在从时间上承接上文,“曜灵俄景,系以望舒”,指夕阳西下星月将出之时,“极般(盘)游之乐,虽日夕而忘够。感老氏之遗誡,将回驾兮蓬庐”。作者悠游整日,乐不可支,忽感念与老子遗训,感到过分娱乐会惑乱人的心性,

消磨人的意志,因而驾车返回家中,转而寄情翰墨琴书,以抒发人生的旨趣,“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三皇五帝,团公,孔子,都是儒家最为推崇的圣人,儒家讲究进德修业,修身弃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者表示要以这些圣哲为楷模,与时进退,立志著述,宣扬古先王的遗法,共情志之闲逸高雅,态度之从容自然,与世俗之汲汲于荣禄的追求以致明争暗斗,尓虞我诈又形成鲜明对照,通过上述三方面的铺陈,充分体现了作者高洁的人格,对归隐生活的热烈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断然否定。最后两句总结之语,“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这既是苦于时改日非-,自己却无力改变现状的自我宽解之辞;又表现了作者超尘绝俗,不以个人的荣辱得失为念的思想情怀,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的批判。

《归田赋》是现存东汉另一篇以田园生活为题材,专抒作家个人情怀的完整的抒情小赋,它在体制和艺术上都有独创,对以后诗赋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首先,它改变了汉大赋体制上的定格。在赋前,没有散文化的“述主客以首引”的引文,而是开门见山,直接揭示主题,赋后没有“乱以理解”的结尾,而是意尽便止,毫不拖沓,语言清畅明快,没有奢华虚浮之病;篇幅短小却情意尽宜。其次,它改变了汉大赋以“体物”为主的写法而重在抒情。虽然,它仍采用了大赋铺排的手法,但却并不那么宏的夸饰,巨细靡遗,而代之以清丽精炼的文句。鲜明典型的物象来抒发深隐真挚的胸襟,它也有大段的景物描写,但不像大赋那样景情分离,“逸词过壮”,“假象过大”,而能做到寓情于景,即景抒情,借助想象创造出一个完整优美的意境,例如那段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妙文佳作,“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鶊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作者以诗人的敏锐和画家的感觉,只是淡淡的几笔便勾勒出一幅清闲素雅的山水画图。而其中的花草,树木和鸟无不显现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鸟上下翻飞,交颈和鸣,无所拘束,逍遥自在,更映衬出山野的宁谧,枕于此境,怎不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呢?作者对归田生活的殷切向往之情就这样在写景之中自然地透出,而且带有理想注意色彩,充溢着别具一格的浓漫情调。

在语言艺术上,归田赋是通篇騈丽,其句式整稳平齐,而且多用四字与六字句式。其中四字句主要用于写景,六字句则用来叙事写情,具有一种形式美。

其对仗精丽而工整平稳,而且上下联非常协调,如“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又如“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鯋鰡”,“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语调音节抑扬顿挫。具有一种音乐之美。须知当时音韵之学还未兴起,然而张衡已经从自己的往常的创作写作中不断地总结创新,并且对自己手下的作品进行有理的调节和配置,于此也可见其独到的艺术匠心。

在贡献上,归田赋突破了汉大赋的讽诵传统和功利性目的的樊篇,冲决于宫苑,马车,田猎,游观世传流题材的牢笼,开始把眼光折向心野田园以表现人的主题,表现出了对时世,人事,苦乐,生死的咏叹之情。在当时的汉代文坛,这样的文风并不多见,反而越来越僵化。《归田赋》便无疑恰当时的汉代文坛吹进了一股清闲平畅之风。从此以后,抒情小赋兴起而繁荣了。因此可以说,《归田赋》的成就不反成为了汉魏六朝抒情小赋的先声,也是田园文学的开山之作。

与西汉的赋体文学创作相比,东汉赋体文学的文体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在题材上,东汉赋体文学创作以京都大赋与抒情小赋为主。而抒情小赋分为两类:纪行赋与述志赋,纪行赋是通过记述旅途的见闻从而抒发作者个人的感慨。而述志赋是赋家抒发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慨。张衡的《归田赋》就是重要代表。在这样的述志赋中,作家常常流露出个人不能把握命运的怅惘,对人生社会表现了比较深入的思考。

据历代史志记载,张衡著作颇为丰富,却只有一小部分流传至今。但《归田赋》的整篇文字及渗透其中的深刻情感都为中国的文学史留下了厚重浓彩的惊叹一笔。

《张衡传》鉴赏

《张衡传》鉴赏 《张衡传》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范晔继承了司马迁、班固等人关于史传文写作的传统,并因人取事,因事敷文,形成了自己记写人物传记的特色。张衡一生行事众多,成就卓著,品格高尚,如何取其精又不失于偏,虑及全又不流于繁,写其形又得其神,确要费一番匠心。 叙学习,显示其成就的基础。张衡的朋友崔瑗曾称赞他说:“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瑰辞丽说,奇技伟艺,磊落炳焕,与神合契。”张衡多才多艺,德高品洁,是和他的学习、实践分不开的。范晔写他的学习,说他“少善属文”,自幼聪颖明慧,而更突出了他的“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张衡系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而游学到“三辅”之地,并进入京城洛阳太学参观、学习。当时学界盛行的是“章句之学”,完全是一套陈腐的死学问,张衡涉足社会,不惜远游,目标远大,直入太学,这就使他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地步。把五经、六艺都融会贯通了,他不是食而不化,也非固步自封,不仅读书本而且看实际,不只钻典籍而且研技艺,不单捧册页而且知世情。张衡贯古通今,知书识世,明道谙理,可是“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谦虚谨慎,既是取得重大成就的条件,也是为人处世的美德。作者仅用了三十四个字,就概及张衡学习的各个方面:内容、方法、精神、成就。这真可谓用墨精当得能收海于勺,缩龙成寸。作者先叙张衡的学习,为下文叙述他的善为人、善作文、善机巧、善理政奠定了基础。 叙品行,显示其高尚的节操。张衡对为官作宦,“从容淡静”;对贪官酷吏,嫉恶如仇;对科学技术,不遗余力。有的人把学问作为沽名之具,钓利之饵,登官之梯,而张衡参透人生,洁身自守,他辞谢了多次的举荐与征召。作者连用“连辟”“累召”“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强调了他的不慕利禄,无意仕途。后来的出仕,也只是“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一些从事科技、史学方面的业务性职务。“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不想握权柄以抬高地位,居高位以谋私利。 张衡没有官欲,但并非没有官才。他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高明的政治手腕。他看到“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不惜花了十年工夫,模拟班固的《两都赋》,而写了《二京赋》。在《西京赋》和《东京赋》中,极力铺写了二京的所有宫室、动植物、游侠辩论之士、角牴大傩之戏,讽谏当朝的穷奢极侈。这是婉转的讽喻。有时他也挺身而出“上疏陈事”,“讽议左右”,向皇上直言进谏,弹劾奸佞。一旦由他掌握了一定权力,也就大力剪锄奸徒丑类。他出为河间王刘政的相时,看到刘政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他一到任就能“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收到“上下肃然,称为政理”的效果,可见张衡不仅具有如何做官的认识、理论,而且有着实际施行的本领。 张衡上究天文,下穷地理,精于历算,擅于机械,自然也洞察当时社会世情。官场之中,

归田赋原文及翻译

归田赋原文及翻译 归田赋 两汉:张衡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翻译 在京都作官时间已长久,没有高明的谋略去辅佐君王。只在河旁称赞鱼肥味美,要等到黄河水清还不知是哪年。想到蔡泽的壮志不能如愿,要找唐举去相面来解决疑题。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随渔夫去同乐于山川。丢开那污浊的社会远远离去,与世间的杂务长期分离。 正是美好的仲春时节,气候温和,天气晴朗。高原与低地,树木枝叶茂密,杂草滋长。鱼鹰在水面张翼低飞,黄莺在枝头婉转歌唱。河面鸳鸯交颈,空中群鸟飞翔。鸣声吱喳,美妙动听。逍遥在这原野的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欢畅。 于是我就在大湖旁龙鸣般唱,在小丘上虎啸般吟诗。向云间射上箭矢,往河里撒下钓丝;飞鸟被射中毙命,鱼儿因贪吃上钩,天空落下了鸿雁,水中钓起了鱼。 不多时夕阳西下,皓月升空。嬉游已经极乐,虽然夜来还不知疲劳。想到老子的告诫,就该驾车回草庐。弹奏五弦琴指法美妙,读圣贤书滋味无穷。提笔作文,发挥文采,述说那古代圣王的教范。只要我置身于世人之外,哪管它荣耀与耻辱的所在? 鉴赏 寥寥几笔,即勾勒出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一派欣欣向荣的自然风貌,既表达了对归田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寓对官场龌龊的厌恶。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语言清新,优美生动,历来深受人们爱赏。《归田赋》作为迄今最成功的抒情小赋,在赋体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代表了自西汉末叶以来赋体革新转变的最高成就,基本结束了大赋为主流的创作时代,而开辟了灵巧自如的小赋的新时期,

书法创作与欣赏选修课答案.docx

书法创作与欣赏选修课答案 问:In the short story “The Egg”, Sherwood Anderson expressed his feelings towards modern Industrial life, what are his major attacks on modern Industrialization? 答:deadening effect of machines standardization robbing people of their individuality humiliating and dis-spiriting industrial life 问:《教父》三部曲的导演是() 答:科波拉 问:预防危机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信息的收集与监测()。 答:随时收集公众的反馈信息,对可能引起危机的各种因素和表象进行严密的监测。掌握工作业务信息,研究和调整行动思路。研究内外部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比,做到知己知彼。对监测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 问:Who is the author of the poem “Anecdote of the Jar”? 答:Wallace Stevens. 问:在博弈中,实验能够确定规则并且使实验对象复杂化。() 答:错误 问:What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s to the meaning of American Dream? 答:All men can embrace a better and richer and fuller life. 问:机器人的发展大体上重复了生物的进化,变得越来越复杂。 答:正确

古诗疾邪诗·河清不可恃翻译赏析

古诗疾邪诗·河清不可恃翻译赏析 《疾邪诗·河清不可恃》作者为汉朝诗人赵壹。其古诗全文如下:河清不可恃,人寿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肮脏倚门边。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前言】《疾邪诗》见于东汉赵壹所作的《刺世疾邪赋》,原载《后汉书·赵壹传》,共有两首,各托为秦客和鲁生所歌,指斥小人窃据高位,豪强把持一切,刚直有才的贤士多被埋没。诗中用辛辣的对比把那个时代的丑恶与不公正形象地暴露在读者面前,虽然流露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傲之感和一些消极悲观的情绪,但更多的是对当时社会黑暗被揭示以后的一种失望了的愤怒。【注释】河清:语出《左传·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古人传说黄河一千年清一次,黄河一清,清明的政治局面就将出现。这两句是说人的寿命有限,无法等待乱世澄清之时。激:指猛吹。靡:古同“糜”,糜烂。文籍:文章典籍,泛指书籍,代指才学。囊:口袋。伊优:指逢迎谄媚之貌。北堂:指富贵者所居。肮脏:高亢刚直貌。文天祥《得儿女消息》诗:“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倚门边:指被疏离。势家:有权势的人家。《史记·萧相国世家》:“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咳唾自成珠:喻指有权势的人随便说一句什么话,都被视同珍宝。

被褐:指不慕荣利,安于贫贱的高人隐士。《文选》:“林无被褐,山无韦带。”金玉:喻指美好的才德。兰蕙:兰和蕙,皆香草,多连用以喻贤者。《汉书·扬雄传上》:“排玉户而飏金铺兮,发兰蕙与穹穷。”刍:喂牲畜的草。独悟:独自明悟。殷晋安《文殊师利赞序》:“爰自帝胄,尊号法王,无上之心,兆于独悟。”尔:你,你的。分: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驰驱:奔走,效力。苏辙《代张公祭蔡子正资政文》:“声闻于朝,遂付兵枢,剔朽锄荒,许之驰驱。”【鉴赏】这两首诗歌,揭露了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的种种方面,抨击当时正邪不分、黑白颠倒的丑恶现象。其内容涉及门阀威权,戚宦当政,谄媚成风,贿赂公行,卖官鬻爵,用人惟亲,正人受害,学者遭压等等。表现了作者愤世疾邪的正直品格和不屈的战斗精神。在赋的末尾,作者假托鲁生和秦客两个人,各作诗歌一首,以深化主题。这两首诗歌既是赋的一部分,独立出来,又是两首讽刺力很强,完整的五言诗。诗歌精神与全赋是一致的,故应结合鉴赏。诗中,作者已运用许多鲜明的比喻和强烈的对比,以锋利尖刻的语言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揭露与讽刺,所以最后出现的两首诗具有总结归纳的意义,哲理性较强,有哲言式的凝练和概括力,读起来发人深省,令人沉思。第一首起句“河清不可恃,人寿不可延”,相传黄河一千年才清一次,古人常用“河清海晏”来比喻政治清明。人的寿命再长也不可能等到黄河清。这就含蓄而愤慨地道出东汉末年的政治已经腐烂透顶,不可救药。无独有偶,东汉大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在《归田赋》里也感叹过“俟河清而未期”。这

想象在文学创作与鉴赏中的作用剖析

想象在文学创作与鉴赏中的作用剖析 摘要:文学作为传递人类思想及情感的重要艺术形式,其凭借语言文字对作品内涵深意予以表达。但语言文字实际上仅为负载意义的一种醒目符号,人们只有运用自身想象,方可做到对作品真正阅读,从作品中获取深层意义与感受。创作乃是利用充分想象进行创造的一种曼妙过程,而鲜明丰富的想象,则在整个文艺创作当中具有重要而又带有特殊性的地位,基于某种意义层级,若无想象便无文学。 关键词:文学创作;鉴赏;想象;作用 想象在文学艺术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何种文学题材,均需创作者充分发挥自身感知力与想象力。读者通过对表面上的文字进行阅读,然后运用自身想象力,去深入而又准确感知作者流露情感及思想,通过发挥想象力,利用此桥梁促使读者与创作者之间形成思想共鸣,从而真切体会蕴藏于文学作品当中的艺术魅力及形象。 一、文学创造中的想象 各时期的批评家、艺术家及文学家均特别强调文艺创作与想象之间的关系。别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文艺当中,想象起到主导而又最为积极的作用”。黑格尔指出:“想象是人类最为解除的艺术本领”。总之,想象就是人脑记忆下客观的形象,然后再次进行新的形象的组合过程。 想象作为文学写作中一个十分关键且必不可少的心理行为,而文学写作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便是其所具有的虚拟性。其不同于实用写作,并不是单纯性的生活照搬,也不是对人们生活行为的一种如实传达,文学创作的全过程实际上乃是一个利用生动语言文字符号,实施形象的再次组合的并再现形象的一种过程,尽管其具有十分复杂的具体过程,还需运用诸如意识等心理手段,并需实施反复性的改善、更正与修改,但其自始至终均难以分离想象施加的辅助作用,因此,文学语言可谓想象的一种外在符号。文学写作需运用写作主体所持有的主观情感,通过选择、加工、提炼及重新生活改造等过程,将生活转变成专属自身的情感产物及心灵产物。即全部文学作品当中的情节故事。人物形象及生活画面,均为作者通过想象所刻画出的虚拟结果。至此,虚拟需依靠强大的想象动能,而联想及想象等心理能力,便需作用于文学写作整个过程之中。 针对创作主体而言,所有艺术发现均需利用形象给予外现。当创作者在对所需形象进行塑造时,想象便将其作用发挥出来了,轻舞飞扬,跳跃腾挪,好比陆机在《文赋》中所述:“其始也,皆收视反听,……,心游万仞。其致也,……,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从中便可感知到,创作者的艺术发现及感觉,能够向让读者进行感知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转化。许多创作者文学作品完成前夕,就已经完成了内容的构思,即和运用自身想象,已经完成了自身未来作品的设计。在创作小说方面,作品中形象塑造,小说当中形象塑造,以及在作品当中由此些形象所构筑的整个想象体系,基于某种程度而言,对作品的成功起到决定作用,而想象同时也是创作者完成作品构思的核心方式及主体途径,因此,想象对于作品形象,乃至整个形象体系的结构完成,均起到重要的“设计师”作用。鲁迅在《阿Q正传》写作时就是很好的典型,他说道:“阿Q的影象,似乎在我心中已存有很久了”。 想象可对创作者实际经验方面的不足给予有效弥补。众所周知,文学作品并非全部均为创作者真实生活的写照,其中很大程度或部分均为虚拟的,更甚者可认为均为虚假的。其中绝大部分均经过作者深入构思及开展广泛想象而得。比如在《聊斋志异》当中所描绘的狐鬼世界,这些条件并非蒲松龄真实所见,而是在基于社会现实情况的一种感受,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间接反映,创作者运用自身想象力,将读者带至人难以达到或企及的世界当中,进而为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如若无想象之力,则存活于现今的我们,也就难以看到如此多而丰富的文学作品。 文学的创作过程本质上乃是创作主体,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而得出的心理变化过程。对于创作主体而言,其利用想象力的好坏与否,则与作品的优劣息息相关。想象可为创作主体的思想及情感,提供展现形式及重要载体,同时还可推动审美情感的升华,促使作家基于创作框架下,实现此时此地现实生活与自我当中的有效分离,从而步入到我物同画的完美世界之中。此外,在创作文学作品中,作家借鉴于生活经验,从中获取众多表象,然后再以静态方式,将其在头脑中储存。但对于艺术创造过程而言,作家基于审美情感的多种作用机制下,

《张衡传》赏析

《张衡传》赏析 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发布的是《张衡传》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好的学习这篇课文。 张衡(78~139),中国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出身望族,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在洛阳任郎中,元初元年(114)迁升尚书侍郎。元初二年起,曾两度担任太史令,前后共14 在天文学,中国古代宇宙论中的浑天说的代表人物。汉代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有三家学说: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张衡认为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并认为蛋壳之外的宇宙是无限的,在天地未分之前,混混沌沌,既分之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结为地。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互相作用创造万物。由地溢出之气化为星。这些关于宇宙起源的认识具有朴素的变化发展的辩证思想。正确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月球本身不

发光,月光是日光的反射,正确解释月食成因是月球进入地影而造成的)。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采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天球仪)和计时漏壶结合起来,制成漏水转浑天仪,用来演示星空变化,说明浑天说。著有《灵宪》、《灵宪图》、《浑天仪图注》等。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 《张衡传》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范晔继承了司马迁、班固等人关于史传文写作的传统,并因人取事,因事敷文,形成了自己记写人物传记的特色。张衡一生行事众多,成就卓著,品格高尚,如何取其精又不失于偏,虑及全又不流于繁,写其形又得其神,确要费一番匠心。 叙学习,显示其成就的基础。张衡的朋友崔瑗曾称赞他说:“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瑰辞丽说,奇技伟艺,磊落炳焕,与神合契。”张衡多才多艺,德高品洁,是和他的学习、实践分不开的。范晔写他的学习,说他“少善属文”,自幼聪颖明慧,而更突出了他的“游于

张衡《归田赋》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摘要 张衡的《归田赋》是汉代第一篇比较成熟的骈体赋,开创了魏晋小赋的先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不仅对于文学史的发展具有开启风气的意义,对中国山水审美思想发展历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它在中国山水怡情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关键词:张衡;《归田赋》;文学史;意义

Abstract the value of the subject to the han dynasty first article comparatively mature PianTi fu j in, creating a little later, has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not only for the significance, is open to Chinese landscape aesthetic ideology history also has important value in Chinese landscape, it made remarkable contributions to happy. Keywords: Zhang Heng ; "Gui Tian Fu"; Literary History; Meaning.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目录............................................................................................................................................. III 一、张衡简介及《归田赋》的创作背景 (1) 二、《归田赋》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成就 (2) 三、《归田赋》的审美思想——“逍遥”思想 (3) (一)“远游”与“将回驾乎蓬庐” (3) (二)“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3) (三)“合流庄骚,隐归柱史” (4) 四、《归田赋》在汉赋发展流变过程中的地位及其影响 (4) 参考文献 (7) 谢辞 (8)

浅谈文学创作与鉴赏中想象的作用(一)

浅谈文学创作与鉴赏中想象的作用(一) 论文关键词:文学创作;鉴赏;想像 论文摘要:文学是传达人类情感、思想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作品内部所深含的意义。但是语言文字只是负载着意义的符号.人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做到真正地阅读作品.获取作品内部的深层意义。创作也是运用想象进行创造的过程.丰富鲜明的想象在文艺创作的整个过程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 1文学创造中的想象 历来的文学家、艺术家、批评家都十分强调想象与文艺创作的关系。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别林斯基说:“在文艺中起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翻高尔基也曾指出:“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手法之一。翻具体来说,想象就是人脑把客观的形象记忆下来.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 想象是文学写作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心理行为文学写作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虚拟性。它与实用写作不同.不是照搬生活,不是如实传达人们的生活行为.文学创作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运用语言文字符号进行形象的组合、再现的过程.虽然其具体过程很复杂,还会运用意识等心理手段,往往还要经过反复的修改、更正、改善,但它离不开想象的辅助作用,所以,文学语言是想象的符号文学写作必须通过写作主体的主观情感去选择、提炼、加工、重新改造生活,把生活变为自己的心灵产物、情感的产物。也就是说.所有文学作品中的生活画面、人物形象、情节故事都是作者虚拟的结果。而虚拟,是必须依靠想象的.因此,想象、联想等心理能力就必然要在文学写作过程中发生作用。 对于创作主体来说.一切艺术发现都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当创作者在营构形象的时候.想象就开始发生作用了,跳跃腾挪,轻舞飞扬,陆机的《文赋》中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瞳咙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沉醉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从而把创作者的艺术感觉和艺术发现转化为能被读者感知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很多创作者在完成文学作品之前,就已经在大脑中构思了,就是说,创作者借助想象设计未来的作品。在小说的创作上.小说中形象的塑造和作品中形象的塑造和作品中由这些形象所构成的形象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著作品的成功.而想象又是创作者创作构思的主要方式.所以想象对整个作品的形象和形象体系的雏形的孕育起着“设计师”的作用。鲁迅先生写作《阿Q正传》的情况就是突出的例子,他说:“阿Q的影象.在我的心目中似乎确已有了好几年了”。 想象可以弥补创作者实际经验的不足。众所周知.文学作品并不一定是创作者的真实写照.文学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虚拟的.甚至可以说是虚假的其中很多成分就是经过作者的构思、想象而来的。例如《聊斋志异》中的狐鬼世界,蒲松龄并不是亲眼所见.而是对社会现实有感,在对现实反映的基础上运用想象构建出来的.创作者利用想象之力把读者带到了人不能到达的世界.也给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如果没有想象的翅膀.今天的我们是无法见到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学的。 阅读文学作品和创作文学作品是不同的.它们的宏观步骤是相逆的创作者如何运用想象来创作文学作品会对读者在阅读时如何展开想象有着非常有力的影响。创作者将思想和情感深藏于语言文字背后.读者就要充分地利用自己的阅读能力、展开想象力.挖掘这些深层的意义:相反.如果创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并不处于文学语言的深层.读者就可以利用想象和其它鉴赏手段较为轻松地领会。诗歌是想象的艺术,它的语言是高度想象性的语言.叙事性的历史史

归田赋鉴赏

《归田赋》之鉴赏 辞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种特殊体裁,它兼有韵文与散文之长,既音节浏亮,又汪洋恣肆。其主要特色是不歌而诵,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它勃兴于先秦,兴盛于两汉,丰富于魏晋南北朝,延续于唐宋以下。东汉中后期,由散体大赋演变出的一种抒情小赋,它变体物为写志,由逞辞夸饰转为直抒胸臆。《归田赋》则为主要代表,已向诗体赋接近。 《归田赋》为张衡所作。张衡(公元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县人,家为著姓。他是世所公认的汉代的伟大的科学家,又是一名著名的史学家。他更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学家,然只有一小部分流传至今。《归田赋》收录于《邵明文选》,关于它的写作时间与动机,据唐代李善的注释是:“张衡仕不得志,欲归于田,因作此赋。”然而考察《后汉书*张衡传》,张衡并没有归天隐居的经历。顺帝时,阉竖擅权,豪右骄横,张衡很难有所作为。因而“思图身后之事”,产生了辞官归隐而远祸全身之念,《归田赋》大约也写于此时,以《归田》名赋,不过是失意抒愤,借物写怀,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抒写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同时也表达了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和归返田园从事著述的愿望。 从结构上,可将《归田赋》分为四个部分。即每一段有每一段的特色。第一部分为“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这部分主要写的是归隐田园的原因。“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说自己虽然长久游宦于京都,却没有高明的谋略,去辅佐时君。出仕本为辅君,现却“无名铬”,不堪胜任,这看起来是自谦自嘲之词,实则是反语,含有强烈的讥讽意味和隐含着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据史书记载,张衡对名利非常淡薄,曾经多次拒绝公府征召。直到永初五年(111),安帝“雅闻衡善术学”,用公车专门征召,张衡才应召入朝为郎中,后为太史令。于此可见,张衡本无意于仕进。然而一旦出山,他就尽力而为。他非常关心国事,希望朝廷整顿史治,简选人才,推行礼制,抑制奢靡。但当时已“权移于下”,其主张难以实现,因而自嘲自叹。接着笔锋一转,冲出一股强烈的愤懑不平之气:“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这里采用放、反讽手法,表达对时政的不满。古人以为黄河水清是政治清明的标

文学欣赏与创作

散文 1、选材的角度 2、表现手法的角度去鉴赏 衬托、对比、象征、讽刺、铺垫、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文章内涵更为丰富,行文更具特色,表情达意更熟练、更深刻。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去鉴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使文章观点鲜明、论证充分。 4、从内容方面去鉴赏 记人叙事类要注意人事之间的辩证关系 写景抒情类要注意写景的同时流露的情 政论性散文要抓住作者的观点态度 寓言类要透过表面内容把握实质 诗歌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烘托、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三、重点概念阐释 1、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2、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厦门大学2018文学经典欣赏在线练习

《文学经典欣赏》在线练习 交卷时间:2018-11-16 09:34:15 一、单选题 1. (1分)《史记》的体例是() ? A. 纪传体通史 ? B. 编年体通史 ? C. 断代史 ? D. 国别史 答案A 解析 2. (1分)我国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是() ? A. 《典论.论文》 ? B. 《沧浪诗话》 ? C. 《文赋》 ? D. 《文心雕龙》 答案D 解析 3. (1分)《战国策》的整编订者是()。

? A. 孔子 ? B. 左丘明 ? C. 刘向 ? D. 刘歆 答案C 解析 4. (1分)姜夔白石词所创立的词派是() ? A. 清雅词派 ? B. 豪放词派 ? C. 咏物词派 ? D. 田园词派 答案A 解析 5. (1分)被鲁迅称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的著作是() ? A. 《郭子》 ? B. 《西京杂记》 ? C. 《笑林》 ? D. 《世说新语》 答案D 解析

6. (1分)左思诗歌的代表作是() ? A. 《咏史》八首 ? B. 《悼亡诗》三首 ? C. 《拟行路难》十八首 ? D. 《七哀诗》三首 答案A 解析 7. (1分)《诗经》的基本句式是()。 ? A. 四言 ? B. 杂言 ? C. 七言 ? D. 五言 答案A 解析 8. (1分)陆机的文学成就赋胜于诗,其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名作是() ? A. 《登楼赋》 ? B. 《洛神赋》 ? C. 《三都赋》

? D. 《文赋》 答案D 解析 9. (1分)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流派是() ? A. 前后七子 ? B. 唐宋派 ? C. 公安派 ? D. 竟陵派 答案C 解析 10. (1分)提出“童心说”的是:()。 ? A. 袁枚 ? B. 李贽 ? C. 袁宏道 ? D. 朱彝尊 答案B 解析 11. (1分)《诗经》现存的诗歌共()。 ? A. 三百篇

归田赋

《归田赋》张衡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牢骚)。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失望)。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反衬)。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愤懑)。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鰡。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qú)。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注解】 ①蔡子:蔡泽,战国时燕国人,善辨多智,有才而不遇,后入秦,代范雎为秦相。隰(xí) ②唐生:唐举,战国魏人,善相面,蔡泽曾请唐举相面,并询问寿命的长短。 ③王雎:雎鸠,一种水鸟。 ④鸧鹒:黄鹂,也叫黄莺。 ⑤纤缴:系在箭上的细丝绳,这里指代箭。

⑥魦鰡:都是鱼名。 ⑦曜灵:太阳。 ⑧望舒:古神话中月亮的御者,此代指月亮。 ⑨老氏:指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⑩轨模:法则规范。 【译文】 在京都作官时间已长久,没有高明的谋略去辅佐君王。只在河旁称赞鱼肥味美,想要等到河水变清却不可预期。想到蔡泽的壮志不能如愿,要找唐举去相面来解决疑题。知道朝政黑暗,要跟随渔夫去同乐于山川。丢开那污浊的社会远远离去,与世间的杂务长期分离。

正是仲春二月,气候和暖,气象清新。高原与低地,郁郁葱葱,百草生长,一片茂盛。鱼鹰在水面张翼低飞,黄莺在枝头婉转歌唱。河面鸳鸯交颈,空中群鸟飞翔。鸣声吱喳,美妙动听。逍遥在这原野的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欢畅。 于是我就如蛟龙长吟于大泽,如猛虎咆哮于山丘一样,自由自在。仰首上射空中飞鸟,俯身钓起水里的游鱼;飞鸟被射中毙命,鱼儿因贪吃上钩,天空落下了鸿雁,水中钓起了魦鰡。

话剧创作与欣赏考试题

话剧 1、话剧的含义及其特点 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 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舞台性 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直观性 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综合性 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对话性 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2、中国话剧发展历史 话剧是在本世纪初才由外国传入中国的。1907年由中国留学日本东京的曾孝谷据美国小说改编的《黑奴吁天录》,是中国早期话剧的第一个剧本。现代著名话剧家有郭沫若、曹禺、洪深、田汉、老舍等。 一种以对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最早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作“新剧”或“文明戏”。新剧于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和“白话剧”。1928年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它通过人物

性格反映社会生活。话剧中的对话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口语,必须具有个性化,自然,精炼,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能为群众所接受。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馆》,曹禺的《雷雨》苏叔阳的《丹心谱》等,都是我国著名的话剧。 3、相声的由来与发展历史 我国的相声艺术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的最早形式是由“俳优”这种杂戏派生出来的。 “俳优”多在宫廷里演出,用诙谐的说话,尖酸、讥讽的嘲弄,以达到惹人“大笑捧腹”而娱人的目的。但在这笑声中,艺人们往往寄托了对统治者的嘲弄和鞭挞。 唐代的相声叫“弄参军”。参军,即军帐前的幕僚、食客,类似今天的参谋。这种表演相声的演员常常是军营中的幕僚,故称“弄参军”。弄参军是一种对口相声,一个人穿绿色衣服,手持简策,分作机灵滑稽的参军;另一人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扮作愚蠢可笑的苍头,互相笑骂、嬉弄,https://www.360docs.net/doc/462960978.html,甚至扑打。这种相声演员的形象,我们可以从唐墓中出土的戏弄俑上看到。相声艺人多喜欢咒骂和讥讽贪官污吏。宋代的群口相声很时兴。 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年),相声艺术在北京得到充分的发展,日渐成熟,规定用北京方言表演。外地也偶有用地方方言的。当时无论楼堂深院,还是街头市井,都有相声表演的舞台场地。据一些老艺人说,在相声中有两段基本技巧练习的段子,一段叫“学四相”,即指学大姑娘、老太太、哑巴和聋子四种人的动作;另一段叫“学四声”,也就是学山东、山西、北京城里、城外四种的声音。“相声”二字就是由“学四相”和“学四声”的尾字合成的。 4、相声的分类与特点 相声的种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来区分的: (1).根据基本功来分的话,大致分为说、学、逗、唱四种

最新儿童画创作与欣赏

儿童画创作与欣赏

儿童画创作与欣赏 2008-03-31 21:55:21| 分类:理论探讨 |字号大中小订阅1.什么是儿童画? 所谓儿童画,是指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形象、色彩进行创作的绘画。它是儿童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表现自我意识的创造性行为。虽然儿童的绘画技巧稚拙粗朴,思维简单,认识片面,缺乏理性,但儿童在绘画中传达了他们对美好想象的追求和对美丽自然的感受,表现出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画充分地表现了儿童的天性和创造力。(图1) 2.儿童绘画创作对儿童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1)儿童绘画可以提高儿童的美感。儿童在没有掌握运用文字表情达意之前,绘画创作是他们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他们不受拘缚地运用绘画工具,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而,儿童美感的培养不仅要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儿童自身的创造和对美好事物的再现。绘画创作是儿童创造性地再现他们感知到的美好事物的媒介。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将自己的印象和感受表现出来,这不仅加强了他们对事物的感受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对形象的造型能力,从而使儿童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儿童绘画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和创作才能。有资料表明:人的信息80%来源于视觉。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儿童的观察能力决定着他们的认知水平。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手指的动作对脑细胞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手的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从而使认知活动的水平越来越高。因此,儿童经常坚持画画,将有助于他们思维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3)儿童绘画创作能促成儿童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儿童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往往对涉及到的问题更加敏感,对生活更加热情。使他们觉得生活更亲切、更有趣,并能从中体会到自己的作用和力量。同时,美术创造的成功,需要他们的专心和耐心,这对培养孩子的品质和个性有很大帮助,因此,绘画创作是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最佳手段。 3.儿童绘画创作有哪些特点? 儿童绘画属于一种想象绘画,它以表达儿童的主观感受为主,不受客观形态和技术规范的约束,是儿童自然、真实情感的流露,因而同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1)儿童绘画的形式往往具有单纯化、平面化,形象、色彩夸张的特点。例如:画面中人的身体和四肢可以自由弯曲,任意加长或缩短。可以在人的面部画出两个巨大鼻孔,也可在侧面脸上看到一双眼睛。可以把秋千吊到月亮上去,还可造出色彩斑斓、外观奇

归田赋 张衡

归田赋张衡【原文】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①之慷慨,从唐生②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 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③鼓翼,鸧鹒④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⑤,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 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⑥。 于时曜灵⑦俄景,系以望舒⑧;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⑨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⑩。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注解】 ①蔡子:蔡泽,战国时燕国人,善辨多智,有才而不遇,后入秦,带范雎为相。 ②唐生:唐举,战国魏人,善相面,蔡泽层向他问相、问寿。 ③王雎:雎鸠,一种水鸟。 ④鸧鹒:黄鹂,也叫黄莺。 ⑤纤缴:希在箭上的细丝绳,这里指代箭。 ⑥魦鰡:都是鱼名。 ⑦曜灵:太阳。 ⑧望舒:古神话中月亮的御者,此代指月亮。 ⑨老氏:指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⑩轨模:法则规范。 【译文】 在京都作官时间已长久,没有高明的谋略去辅佐君王。只在河旁称赞鱼肥味美,想要等到河水变清却不可预期。想到蔡泽的壮志不能如愿,要找唐举去相面来解决疑题。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随渔夫去同乐于山川。丢开那污浊的社会远远离去,与世间的杂务长期分离。 正是仲春二月,气候和暖,气象清新。高原与低地,郁郁葱葱,百草生长,一片茂盛。鱼鹰在水面张翼低飞,黄莺在枝头婉转歌唱。河面鸳鸯交颈,空中群鸟飞翔。鸣声吱喳,美妙动听。逍遥在这原野的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欢畅。 于是我就如蛟龙长吟于大泽,如猛虎咆哮于山丘一样,自由自在。仰首上射空中飞鸟,俯身钓起水里的游鱼;飞鸟被射中毙命,鱼儿因贪吃上钩,天空落下了鸿雁,水中钓起了魦鰡。 不多时夕阳西下,皓月升空。游玩的快乐到了极点,即使到了夕阳西下也不觉得劳累。想到老子的遗训,就该驾车回到茅屋草庐。弹奏五弦琴意趣美妙,诵读圣贤书滋味无穷。提笔作出精美之文,述说那古代圣王的遗法。姑且放任自己的心神于世之外,哪里能知道眼前的荣辱得失之所归呢?

名篇大赋赏析

白马篇 作者: 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长门赋 作者: 司马相如 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

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伊予志之慢愚兮,怀贞悫之欢心。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奉虚言而望诚兮,期城南之离宫。修薄具而自设兮,君曾不肯乎幸临。廓独潜而专精兮,天漂漂而疾风。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惶惶而外淫。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襜。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訚。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啸而长吟。翡翠协翼而来萃兮,鸾凤翔而北南。 心凭噫而不舒兮,邪气壮而攻中。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正殿块以造天兮,郁并起而穹崇。间徙倚于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洪而似钟音。

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施瑰木之欂栌兮,委参差以槺梁。时仿佛以物类兮,象积 石之将将。五色炫以相曜兮,烂耀耀而成光。致错石之瓴甓兮,象玳瑁之文章。张罗绮之幔帷兮,垂楚组之连纲。 抚柱楣以从容兮,览曲台之央央。白鹤嗷以哀号兮,孤雌跱于枯肠。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眇而复扬。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昂。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舒息悒而增欷兮,屣履起而彷徨。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款殃。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茞香。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诳若有亡。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夜

古诗归田赋翻译赏析

古诗归田赋翻译赏析 《归田赋》作者为东汉文学家张衡。其古诗全文如下: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鰡。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前言】《归田赋》是东汉辞赋家张衡的代表作之一。它形象地描绘了田园山林那种和谐欢快、神和气清的景色,反映了作者畅游山林,悠闲自得的心情,又颇含自戒之意,表达了作者道家思想的超脱精神。《归田赋》文句平淡清丽、结构短小灵活,开了骈赋的先河,是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篇章。是一篇短小明畅的抒情小赋,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一洗汉大赋铺采缛文、繁重凝滞、虚夸堆砌的规矩,转为文句平淡清丽、结构短小灵活的风格,语言自然清新,洗练优美,感情真挚,情景交融,是难得的赋作佳篇。【注释】(1)都邑:指东汉京都洛阳。永:长。久:滞。言久滞留于京都。(2)明略:明智的谋略。这句意思说自己无明略以匡佐君主。(3)徒临川以羡鱼:《淮南子·说

林训》曰:“临川流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用词典表明自己空有佐时的愿望。徒:空,徒然。羡:愿。(4)俟:等待。河清:黄河水清,古人认为这是政治清明的标志。此句意思为等待政治清明未可预期。(5)蔡子:指战国时燕人蔡泽。《史记》卷七九有传。慷慨:壮士不得志于心。(6)唐生:即唐举,战国时梁人。决疑:请人看相以绝对前途命运的疑惑。蔡泽游学诸侯,未发迹时,曾请唐举看相,后入秦,代范睢为秦相。(7)谅:确实。微昧:幽隐。(8)渔父: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引王逸《渔父章句序》:“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而乐。”嬉:乐。此句表明自己将于渔父通于川泽。(9)超尘埃:即游于尘埃之外。尘埃,比喻纷浊的事务。遐逝:远去。(10)长辞:永别。由于政治昏乱,世路艰难,自己与时代不合,产生了归田隐居的念头。(11)仲春令月: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令月:美好的月份。(12)原:宽阔平坦之地。隰:低湿之地。郁茂:草木繁盛。(13)王雎:鸟名。即雎鸠。(14)鸧鹒:鸟名。即黄鹂。(15)颉颃:鸟飞上下貌。(16)于焉:于是乎。逍遥:安闲自得。(17)而乃:于是。方泽:大泽。这两句言自己从容吟啸于山泽间,类乎龙虎。(18)纤缴:指箭。纤:细。缴:射鸟时系在箭上的丝绳。(19)逸禽:云间高飞的鸟。(20)鲨鰡:一种小鱼,常伏在水底沙上。(21)曜灵:日。俄:斜。景:同“影”。(22)系:继。望舒:神话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仙人,这里代指月亮。(23)般游:游乐。般:乐。(24)虽:虽然。劬:劳苦。(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