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维酮K30检验操作规程

聚维酮K30检验操作规程
聚维酮K30检验操作规程

聚维酮K30检验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聚维酮K30检验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适用于聚维酮K30检验操作。

3 职责: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 规程:

4.1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1250。

4.2 质量指标:见《聚维酮K30质量标准》。

4.3 仪器与用具:乌氏黏度计、圆底烧瓶、100ml容量瓶、恒温水浴箱。

4.4 试药与试液:硫酸、盐酸羟胺、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氰化钾、醋酸钠、双硫腙、碘滴定液(0.05mol/L)、枸橼酸铵、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硫酸滴定液(0.05mol/L)。

4.5 操作方法

4.5.1 性状:本品为白色至乳白色粉末;无臭或稍有特臭,无味;有吸湿性。

本品在水、乙醇、异丙醇或氯仿中溶解,在丙酮或乙醚中不溶。

4.5.2 鉴别

4.5.2.1 化学反应:取本品水溶液(1→50)2ml,加1mol/L 盐酸溶液2ml与重铬酸钾试液数滴,即生成橙黄色沉淀。

4.5.2.2 化学反应:取本品水溶液(1→50)3ml,加硝酸钴约15mg与硫氰酸铵约75mg,搅拌后,滴加稀盐酸使呈酸性,即生成浅蓝色沉淀。

4.5.2.3 化学反应:取本品水溶液(1→50)3ml,加碘试液1-2滴,即生成棕红色沉淀,搅拌溶解成棕红色溶液。

4.5.3 检查

4.5.3.1 K值:取本品1.00g(按无水物计算),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在25℃±0.05℃恒温水浴中放置1小时后,加水稀释至刻度,依《黏度测定操作规程》第三法检查,测得相对黏度ηr,按下式计算K值,应为27.0-32.0。

K=[√300C lgηr+(C+1.5Clgηr)2+1.5C lgη

-C]/0.15C+0.003C2)

r

式中C为供试品的重量(按无水物计算),g。

4.5.3.2 pH值:取本品1.0g(按无水物计算),加水20ml 溶解后,依《酸度测定操作规程》检查,pH值应为3.0-7.0。

4.5.3.3 醛:取本品约20.0g(按无水物计算),置圆底烧

瓶中,加4.5mol/L硫酸溶液180ml,加热回流45分钟,放冷;另取盐酸羟胺溶液(取盐酸羟胺6.95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用氨试液调节pH值至3.1)20ml,置锥形瓶中,再将锥形瓶置冰浴中,连接蒸馏装置,将冷凝管下端插入盐酸羟胺溶液的液面下,加热蒸馏,至接受液的总体积约为120ml 时,停止蒸馏,馏出液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在pH值为3.1,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不得过9.1ml。

4.5.3.4 N-乙烯基吡咯烷酮:取本品10.0g(按无水物计算),加水80ml使溶解,加醋酸钠1g,精密加碘滴定液(0.05mol/L)10ml,放置10分钟,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消耗碘滴

定液(0.05mol/L)不得过3.6ml。

4.5.3.5 水分:取本品,按《水分测定操作规程》第一法检验,含水分不得过5.0%。

4.5.3.6 炽灼残渣:按《炽灼残渣检查操作规程》检查,不得过0.1%。

4.5.3.7 重金属: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残渣,照《重金属检查操作规程》测定,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4.5.3.8 含氮量:本品0.1g,精密称定,置凯氏定氮瓶中,依次加入硫酸钾10g和硫酸铜0.5g,沿瓶壁缓缓加硫酸20ml,在凯氏定氮瓶口放一小漏斗,用直火缓缓加热,俟溶液成澄明的绿色后,继续加热30分钟,放冷。转移至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10ml,照《氮测定法检验操作规程》测定,馏出液用硫酸滴定液(0.005mol/L)滴定,

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按无水物计算,含氮量应为11.5%-12.8%。

4.5.4 微生物限度:按《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检验,结果应符合规定。

4.6 结果与判定:全部符合上述项目范围为符合规定,若有一项不符合上述范围,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聚维酮K30批检验记录见附件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