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教材梳理篇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作业北师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教材梳理篇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作业北师
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教材梳理篇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作业北师

课时训练(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基础夯实练|·

1.[2017·岳阳]岳阳市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想去参观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的某远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浙江河姆渡 D.陕西半坡村

2.[2017·南京]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粟粒,据此,该处原始居民可能( ) A.种植粮食作物 B.制造陶器

C.发明舟车 D.铸造青铜器

3.[改编题]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房屋是我国农耕时期居民的房屋,造成这两种房屋建筑结构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建筑理念不同 B.生活习惯不同

C.使用工具不同 D.所在环境不同

4.[原创题]关于黄帝时期的传说,我们可从考古实物中得到验证。右图为陕西半坡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它印证了( )

A.大禹治水

B.嫘祖缫丝

C.仓颉造字

D.伶伦谱曲

5.“以酒为池尽作乐,炮烙之刑极淫威”,这副对联描绘的分别是夏朝和商朝最后两位君王的暴政,他们分别是( )

A.启、桀 B.桀、纣

C.汤、纣 D.武王、纣

6.[改编题]为了方便记忆,小明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7.[2017·聊城]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列成语中源自晋楚争霸的是( )

A.问鼎中原 B.纸上谈兵

C.卧薪尝胆 D.三顾茅庐

8.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的国家分别是( )

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燕、齐、秦、楚 D.燕、齐、楚、秦

9.[2017·苏州]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 )

A B C D

10.[2017·江西]“他希望人们通过学习和‘克己’修养,认识‘道’,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调整自己的言行活动,进而推己及人,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提高自己的素质。”材料中的“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

11.[2017·义乌]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讲述诸子百家时,将某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概括为“构建理想社会:平等、互利、兼爱”。这一学派最有可能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2.著名作家余秋雨曾写道:“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若去游览都江堰,应到( )

A.四川 B.湖北 C.云南 D.陕西

|能力提升练|·

13.[改编题]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

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2017·西宁]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从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

A.奴隶制开始形成 B.封建制开始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15.[2017·宿迁]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 )

①勤于耕织的人②经商的人③战场立功的人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17·德州]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

A.鱼纹彩陶盆B.司母戊鼎

C.毛公鼎D.兵马俑

17.[原创题]战国时期,为了保证在土地和人口的争夺中获胜,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可以说,变法是这一时代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破旧立新】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表明了商鞅的什么思想?

【重农兴邦】

材料二

(2)材料二与商鞅变法哪一项改革措施有关?商鞅哪一改革举措为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起了关键作用?

【富国强兵】

材料三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3)材料三秦军战绩辉煌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感悟认识】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

【基础夯实练】

1.B [解析] 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山洞里的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2.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粟粒”可知,该处原始居民可能种植粮食作物。B、C、D三项与题意无关。故选A项。

3.D [解析] 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房屋分别是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所属区域的环境的不同造成了建筑风格的迥异。

4.C [解析] 陕西半坡出土陶器上的带有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与仓颉造字的记述相符。

5.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夏朝最后一个君王是桀,商朝最后一个君王是纣,他们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6.D [解析] 西周初年,周王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诸侯,形成了分封制。

7.A [解析] B项“纸上谈兵”与秦赵长平之战有关;C项“卧薪尝胆”与吴越争霸有关;D项“三顾茅庐”来源于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的典故。与“晋楚争霸”的史实有关的成语是“问鼎中原”。

8.D [解析] 战国位置按口诀记:东南西北到中间,齐楚秦燕赵魏韩。因而①②③④所示位置的国家分别是燕、齐、楚、秦。故选D项。

9.C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