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巩固提升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作业(人教版)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巩固提升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作业(人教版)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巩固提升练习: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作业(人教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化石和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时代的地层也可能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B.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生物的化石

C.研究地层是研究地球生命演化的重要途径

,生物遗体或者遗迹保留下来形成化石

;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研究地层是研究地球生命演化的重要途径;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遗体或者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2~4题。

2.在①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主要发展过程是()

A.物理演化

B.化学演化

C.大气演化

D.生物演化

3.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A.原核生物

B.爬行动物

C.真核生物

D.海洋无脊椎动物

4.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B.②

C.③

D.④

2题,在①时期以前,生命尚未出现,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第3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是海洋无脊椎动物。第4题,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晚古生代中期,即③。

3.D

4.C

科学家发现了3亿年前(晚古生代)的食肉动物祖先的化石,并将其命名为Eocaseamartinis,科学家认为这一类肉食动物最终进化成

为现代的哺乳动物。右图为科学家依据化石恢复的这一古老生物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对材料中的信息判断合理的是()

A.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无关

B.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哺乳动物

D.生物不仅可以适应环境,也能主动改造环境

6.图示时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

A.恐龙

B.爬行类

D.三叶虫

5题,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有关,A错误;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B正确;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的是食肉动物的祖先,没有出现哺乳动物,C错误;进化论认为适者生存,生物可以适应环境,但不能主动改造环境,只有人类才能主动改造环境,D错误。第6题,图示时期是晚古生代,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海洋无脊椎动物三叶虫,D正确;恐龙在中生代末期灭绝,A错误;爬行类活跃在中生代,没有灭绝,B错误;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C错误。

6.D

右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生物类型中,出现最早的是()

A.爬行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

8.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A.爬行动物时代

B.哺乳动物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7题,图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选项中出现最早的是鱼类,在晚古生代早期大量繁衍,D正确;爬行类、两栖类出现时间晚于鱼类,A、C错误;鸟类出现最晚,B错误。故选D。第8题,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图中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新生代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时代,宽度最大,B正确;爬行动物繁盛期在中生代,A错误;图中不能体现海洋藻类时代、裸子植物时代的有关信息,C、B。

8.B

9.读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指出图中的几次冰期对应的地质历史时期(至少说出两个时期)。

(2)恐龙主要生活在纪,图中反映出该时期的气候特征是。

(1)题,冰期即气温较低时期,结合图即可判断。第(2)题,恐龙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图中侏罗纪的气温相对较高,气候温暖,降水较少,空气较为干燥。第(3)题,对比图中气温和降水变化,可以判断出气候一直处于变化中,冷暖、干湿不断交替,且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元古宙末期的震旦纪、晚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新生代的第四纪。(任答两个)

(2)侏罗温暖干燥

(3)①气温和降水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中;②冷暖、干湿相互交替;③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素养提升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页岩中,该岩层还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右图为中华龙鸟化石图,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中华龙鸟化石的页岩属于()

A.侵入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

2.根据化石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

A.火山频发的高原山地

B.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

C.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

D.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

1题,由材料可知,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湖泊沉积形成的含有火山灰的页岩中,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因此页岩属于沉积岩。第2题,页岩属于沉积岩,说明形成时该地地势较低,同时岩层中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说明形成时该地水热条件较好。

2.B

下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质历史时期的五个地质年代。据图完成3~5题。

3.关于五个地质年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①到⑤的名称依次是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B.地质年代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是②

C.地质年代中含有恐龙化石的是③

D.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在④

4.在地球的演化史中,恐龙绝迹于()

A.①末期

B.②末期

C.③末期

D.④末期

5.下图a、b、c、d代表不同岩层,与地质年代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① B.b—② C.c—④ D.d—①

3题,根据时间的划分判断出各序号所代表的地质年代,⑤—新生代、④—中生代、③—古生代、②—元古宙、①—太古宙;三叶虫出现于早古生代,化石应存在于③;恐龙繁盛于中生代,化石应存在于④;新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一些高大山脉,因此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应发生在⑤。第4题,恐龙繁盛于中生代,绝迹于中生代末期,即④末期。第5题,三叶虫化石存在于早古生代,a对应的应是③;大羽羊齿是古生代的陆生植物,d 对应的应是③;裸子植物在中生代空前繁盛,c对应的应是④,故选C。

4.D

5.C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分别为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读图,完成6~7题。

6.与地质历史时期气温反复变化无关的因素是()

A.太阳活动

B.人类活动

C.下垫面

D.大气环流

7.有关大冰期与间冰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冰期雪线下降

B.间冰期海平面降低

C.大冰期自然带向两极方向推移

6题,人类出现在新生代第四纪,在此之前人类活动并不会影响气温变化,因此影响地质历史时期气温反复变化的因素主要是自然因素。第7题,大冰期气温下降,冰川面积扩大,雪线下降;间冰期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大冰期由于气温下降,自然带向赤道方向推移;间冰期气温升高,气候温暖,有利于生物生存,因此物种增加。

7.A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准备:。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的地下岩层多属于岩;按地质年代,该地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环境,气候、植被特点

为。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环境向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填“抬升”“下降”或”)运动。

(1)题,结合材料可知,此次考察主要是根据生物化石推测所在的地质年代及其自然地理环境。第(2)题,野外考察需要准备相关的文字材料,野外用的指南针、锤子,记录用的笔、纸等。第(3)(4)题,形成化石的岩层应为沉积岩;抓住图中古生物与地质年代的对应关系,即三叶虫—古生代、恐龙—中生代、哺乳动物—新生代即可判断。三叶虫生长在海洋里,故地层当时是海洋环境;恐龙生活在陆地上,故当时为陆地环境,且恐龙为大型动物,需要充足的食物,故其生存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利用岩层的新老关系可判断地壳的运动过程。

生物化石

(2)该地岩层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答案合理即可)

(3)沉积古生海洋陆地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

(4)海洋陆地抬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