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患者的营养代谢状况

肝病患者的营养代谢状况
肝病患者的营养代谢状况

当今社会营养不良已越来越被认可为一个可以影响慢性肝病特别是终末期肝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的Child-Turcotte 分级标准中,营养状况一直作为评估终末期肝病的预后标准之一。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外一致公认的对肝硬化及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状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效评估的Child-Pugh分级和MELD 评分标准中,营养状况并不包括在内。营养状况应同其他并发症,如腹水和肝性脑病一样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一、慢性肝炎

国外对慢性肝炎营养代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慢性丙型肝炎。文献报道,丙肝病毒(HCV)感染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为21%,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2%。HCV 感染与脂质代谢也有明显相关性,可通过与载脂蛋白的相互作用干扰脂质代谢。慢性肝炎患者在病情稳定期肝功能基本正常,营养状况和物质能量代谢指标也大致在正常范围。有研究对142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主观营养评价法分析,其营养不良发生率为% ;%的患者为高代谢状态,%的患者处于正常代谢状态,%的患者处于低代谢状态。平均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为±,处于正常范围,3 大营养素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供能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的氧化率分别为%,%和%。

大部分慢性肝炎患者营养代谢状态与健康人群无明显差别,能正常进食,无需人工营养支持。慢性肝炎患者在保证足够热量的同时,饮食应以充足的蛋白质、高维生素、适量的脂肪为宜。微量元素的补充也十分必要,如硒的补充有助于抗氧化,对肿瘤的发生也有一定预防作用。

二、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营养代谢的特点国内外报道较少。急性肝炎患者发病前机体处于正常状态,急性病程不会对营养状态造成过多影响。文献报道,急性肝炎患者平均静息能量消耗(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为(±)kcal/(kg·d),占正常预计值的%,其中85%的患者为高代谢状态,15%为正常代谢状态。从3 大营养素氧化率来看,碳水化合物为主要供能物质,碳水化合物氧化率为%;其次是脂肪,氧化率为%;再次是蛋白质,氧化率为%。如患者病

情在短期内好转,其高代谢状态会很快恢复,3 大营养素氧化率不会发生显著改变;如患者病情持续未愈或进行性加重、恶化,则高代谢状态持续存在。

急性肝炎患者大多为高代谢状态,营养素供给一方面要满足患者增加的能量代谢需求,防止因营养底物不足而影响机体各器官的代谢和功能;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过量的营养供给加重机体各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损害。营养干预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患者代谢过程中对能量、蛋白质、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需求增加的需要,预防或纠正已存在的营养不良,同时也是为了维持或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及对抗感染的防御机制,促进肝组织的修复。

三、肝硬化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营养不良形式,已发现80%的肝硬化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即使Child-Pugh 分级为A 级的患者,营养不良率也高达25%。营养不良患者有相当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早期进行营养干预可以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增加肝移植的成功率。

肝硬化患者代谢特点主要是蛋白质和能量代谢异常。有学者认为3 大营养素代谢异常是肝硬化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国外研究显示,高代谢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代谢特点,但并不是全部肝硬化患者都呈现高代谢状态。关于肝硬化患者能量消耗总量的报道不一,有报道称58%的肝硬化患者能量代谢基本正常,12%为低能量代谢状态;也有报道,肝硬化患者呈高能量代谢状态,脂肪氧化率高。高代谢患者常出现体重下降,摄入减少和能量消耗增加可导致能量负平衡,更易出现营养不良,增加病死率。

肝硬化患者RQ 值明显低于健康者,表现为脂肪氧化明显增加和碳水化合物氧化明显降低。能量代谢的这种变化类似于饥饿状态,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夜间给予肝硬化患者补充能量后,其RQ、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氧化率明显恢复,最后接近于正常水平。

为了保证机体平稳的热量供应,改善营养状况及降低并发症,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

(ASPEN)及欧洲肠内肠外营养学会(ESPEN)均推荐肝硬化患者改变饮食摄入模式,少食多餐,每日4~6 餐,包括睡前进餐(late evening snack,LES)。LES 是指每日进食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将一部分食物改为睡前进食,并不增加总能量的摄入。

国外多个学者曾对不同病因的肝硬化患者给予LES 的干预研究,其加餐的种类为200 kcal 碳水化合物或210 kcal 富含支链氨基酸的复方制剂,干预时间从2 周至3 个月不等。结果显示,患者RQ及碳水化合物氧化率明显升高,脂肪氧化率及蛋白质氧化率降低,机体的代谢状态得到改善,且基线RQ 值越低,代谢状态的改善越明显。

国内慢性肝病代谢的干预研究较少。一项研究对8 例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LES 观察(约200 kcal 碳水化合物),发现LES 可以提高晨起的RQ,使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提高,节约脂肪和蛋白质,3 大营养素的氧化供能比例更趋于合理。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推荐: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能量供给量按25~35 kcal/(kg·d)计算,合并营养不良时可增加,肝性脑病时应减低。ESPEN 肠外营养指南推荐:当禁食时间﹥72 h 或肠内营养不能实施时,应给予肝硬化患者肠外营养支持,采用主观全面评价法(SGA)或人体测量学方法评价营养不良风险,推荐总能量摄入量为×REE,葡萄糖为2~3 g/(kg·d),葡萄糖提供热量占非蛋白质热量的50%~60%。葡萄糖输注应配合胰岛素的使用,同时给予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肝硬化患者氨基酸的摄入量为~ g/(kg·d)。

四、肝衰竭

肝衰竭患者处于应激、高代谢状态,实测REE值偏高,氧化底物以脂肪为主。Schneeweiss 等通过对12 例急性肝衰竭的患者进行代谢测定发现,其能量代谢较健康人显著增高约30%。Walsh 等对16例对乙酰氨基酚所致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能量消耗进行研究发现,尽管出现大量肝细胞坏死,患者能量消耗仍显著增加约18%,这可能与肝衰竭伴随的全身炎症反应相关。

但并不是所有的危重患者都表现典型高代谢反应,有研究采用实测REE 与H-B 公式

预测的能量消耗之比评价代谢程度,只有35%~62%的危重患者是高代谢状态,而有15%~20%的患者实际上是低代谢状态。低代谢的利弊尚无定论。范春蕾等研究发现慢性重型肝炎患者REE 偏低,处于低代谢状态,存在糖类代谢障碍,只能通过加强脂肪动员供能,随着肝功能的恢复,患者体内对糖类利用增加,RQ 值上升可作为病情恢复的标志。也有学者发现慢性重型肝炎大多呈低代谢状态,能量消耗的降低,有助于保持摄入与消耗的平衡,减轻能量失衡状态,这种低代谢状态对机体来说可能是一种保护机制。冯岩梅等研究发现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夜间禁食,晨起空腹时RQ 值为全天最低,并以脂肪、蛋白质为主要供能物质,静脉应用葡萄糖后RQ 值可迅速升高。

2006 年中国版《肝衰竭诊疗指南》推荐:肝衰竭患者营养支持应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适量蛋白质饮食为主;进食不足者,每日静脉补给足够的液体和维生素,保证每日6272 kJ(1500 kcal)以上的总热量。2009 年ESPEN 肠外营养指南推荐:对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营养干预策略与肝硬化患者相同。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氨基酸的摄入量为~ g/(kg·d),可加用~ g/(kg·d)脂肪制剂降低胰岛素抵抗。Ⅲ度或Ⅳ度肝性脑病时,应补充富含支链氨基酸的肠外营养制剂,同时监测血糖、血脂、电解质、血氨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展望

慢性肝病的营养支持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如营养风险评价(NRS-2002)广泛的推广应用,肝病并发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营养代谢问题。此外,目前国内尚缺少关于慢性肝病患者营养支持的指南,营养干预的摄入量及方式等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重视各种急、慢性肝病患者的营养代谢问题,其重要的意义之一是让患者将营养支持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家庭生活,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标。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肝病患者的营养代谢状况,以便更好的给患者进行治疗。

文章出自:

肝病患者营养方案

肝病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案 肝脏疾病的患者时常被诊断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任何肝病的营养不良患者一旦发现吸收不良就立即治疗。也可以寻找高代谢(比如感染、腹水和脑病)的原因并治疗。 营养评估,包括能量消耗和24小时尿中的尿素氮,都用来评估能量及蛋白质需要和能量代谢水平(在肾功能稳定的情况下)。要预防体重减轻。当腹水和水肿出现时提示要限钠。 当血清钠低于120mmol/L时提示需要限制液体。 标准的食用蛋白质及标准胃肠内及胃肠外营养方式经常被使用。如果没有脑病史或脑病的高危性,就需要保持一个正常的蛋白平衡。如果患者有蛋白不耐受或脑病,在一段时间内蛋白摄入需要量控制到0.5-0.7g/kg/d,直到脑病好转,为了保持蛋白平衡,应适时的增加到10-15g/d 。 如果脑病发展且其他治疗没反应或预防轻度的脑病,但又需要足够的蛋白质来维持氮平衡时,就要考虑支链氨基酸的应用。肠内营养的方式列下表中,也可以用在准备肠外营养的情况下。它们的应用还不能被普遍接受,充足的剂量(1.2~1.5g/kg/d)会导致脑病的发展。 饮食中脂肪限制没有必要,除非有脂肪吸收不良的症状。 由于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非常常见,所以需要定期检测及在开始就给予替代治疗。 如果有电解质和液体平衡障碍出现也需要治疗。

终末期肝病的患者需要完成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扫描,因为这类患者有骨质减少及骨质疏松的高发病率。 终末期肝病等待肝移植的患者,应强制性经口供给,如果经口摄入不足需应用鼻胃管,需要周期性的营养重新评估来评价营养支持计划的效果。 肝病肠内营养配方 ——摘自《临床营养手册(第四版) Handbook of Clinical Nutrition(Fourth Edition)》Douglas C. Heimburger编著

外科病人营养代谢试题及答案

外科病人营养代谢试题 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科室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6分) 1、下列哪一项血液中的蛋白指标的测定不是机体营养状态评定的指标() A、血清白蛋白 B、血清球蛋白 C、血清转铁蛋白 D、前 2、肠内营养的输入,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开始时用12%的浓度 B、适应后可用24%的浓度 C、以50m1/h的速度输入 D、可分数次集中推注 E、适应后每天用量可达1500~2 000ml 3、正常机体蛋白质()需要量,下列哪一项数据是正确的( A、0. 6~0. 8g/ (kg·d) B、0. 8~1. 0g/ (kg·d) C、1. 0~1. 2g/ (kg·d) D、1. 2~1. 4g/ (kg·d) 4、机体应激后对葡萄糖的利用很差,主要是因为() A、胰岛素分泌不足 B、胰岛素抵抗 C、酮症酸中毒 D、分解代谢亢进 E、以上答案均不对 5、下列哪一项不是肠外营养的并发症() A、胆囊内胆泥淤积和胆结石的形成 B、肝内淤胆和肝功能损害 C、肠屏障功能的减退导致肠源性感染 D、胃应激性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6、关于肠内营养制剂,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以整蛋白为主的制剂适用于功能正常者 B、以蛋白水解产物为主的制剂适用于胃肠道消化吸收不良者 C、有些肠内营养制剂含有和 D、肠内营养制剂中可添加增强免疫的制剂 E、肠内营养制剂中应添加以防止出现高血糖 7、肠外营养的并发症有下列哪一项() A、技术性并发症 B、代谢性并发症 C、感染性并发症 D、以上都是 8、下列哪项不是肠内营养的输注途径() A、内镜辅助胃造口 B、鼻胃管 C、内镜辅助空肠造口 D、鼻空肠管 E、结肠造口 9、下列哪类物质机体无贮备,需在每天的肠外营养液中补充( A、脂溶性维生素 B、水溶性维生素 C、氯化钾 D、精氨酸 E、花生四烯酸 10、氮平衡试验中,1g氮合几克() A、8. 25g B、7. 25g C、6.25g D、9g E、5. 5 g 二、问答题(每题20分) 1.肠内营养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肠外营养的途径(2种): 选择题答案 问答题答案 1.当患者不能或者不愿经口摄食或摄食不足以满足需要60%时,如胃肠道功 能允许而又可耐受时,首先应采用肠内营养。

合理膳食的四种营养平衡

合理膳食的四种营养平衡 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必须通过食物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那么,究竟应该吃什么呢?这里面就有一个食物的配比关系,即在人体的生理需要和膳食营养供给之间建立平衡的关系,也就是“膳食平衡”的概念。 平衡膳食是指同时在四个方面使膳食营养供给与生理需要之间建立起平衡关系。即:氨基酸平衡,能量营养素构成平衡,酸碱平衡及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之间平衡,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如果关系失调,也就是膳食不适应人体生理需要,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某些营养性疾病。 氨基酸平衡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食物中所含的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的数量及比例,只有数量与比例同人体的需要接近时,才能合成人体的组织蛋白,反之则会影响食物中蛋白质的利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人体所需8种氨基酸的比例,比例越与之接近,生理价值越高。生理价值接近100时,即100%被吸收,就称为全部氨基酸平衡。

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构成评分:人奶100、鸡蛋100、牛奶95、黄豆74、大米67、花生65、小米63、小麦53、芝麻50。 能达到氨基酸全部平衡的蛋白质,被称之为完全蛋白质。利用这个标准可以对各种食物的蛋白质进行氨基酸评分。人奶、鸡蛋的氨基酸比例与人体极为接近,因此可称为氨基酸平衡的食品。 而多数食品均为氨基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蛋白质营养价值就受到影响。如玉米中亮氨酸过高影响了异亮氨酸的利用;小米中精氨酸过高,影响了赖氨酸的利用。因此以植物性为主的膳食,应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协调氨基酸构成比例的不平衡。如将谷物类与豆类混食,制成黄豆玉米粉、黄豆小米粉等,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和营养价值。 能量营养素构成平衡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均能给机体提供能量,故被称为能量营养素。当这3种物质摄入适当时,各自的特殊作用方可发挥并互相起到促进和保护作用,这种情况称之为能量营养素构成平衡。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者摄入量的合适比例为6.5:1:0.7,其在人体内经过生理燃烧后,分别给机体提供的能量为:碳水化合物占60%~70%,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25%,即称为能

肝病患者的营养支持

我说一下脂肪肝吧: 脂肪肝本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多种因素或疾病所造成的一种病理现象,如营养过剩或肥胖、酗酒、、糖尿病、高脂血症、药物作用、营养障碍、脂肪摄入过多等,都可能导致脂肪肝。 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病变,只要应对得当,脂肪肝会得到良好的控制甚至会消失。 脂肪肝患者应注意控制热能摄入。对正常体重者、从事轻度活动者或肝炎恢复期患者,按照每天30 kcal/kg供能。对于肥胖或超重者,每天供给20~25 kcal热量有利于体重控制和肝功能恢复。碳水化合物可刺激肝脏大量合成脂肪酸,是造成肥胖和脂肪肝的重要因素。因此,相对于降低脂肪来说,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更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治疗脂肪肝,特别要禁食含糖量高的食物,适当补充蔬菜、低糖水果等。 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地提高蛋白质摄入量。含充足蛋白质的膳食可以避免体内蛋白质流失,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并可纠正低蛋白血症和防止肝细胞进一步受损。蛋白质有较高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可刺激新陈代谢。适当提高饮食中蛋白含量,有利于减轻体重。一般推荐蛋白质每天供给量为1.5~1.8 g/kg。膳食中蛋、奶、肉类、豆类及其制品皆可提供充足蛋白质。如果患者的肝功能异常,应以豆类及豆制品为主要蛋白来源,限制肉类食品的摄入。 脂肪肝患者应适量控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脂肪摄入过量,热能难以控制,对减轻体重不利。但脂肪中的必需脂肪酸参与磷脂的合成,能使脂肪从肝内运出,对预防脂肪肝有利。因此给予适量脂肪,一般推荐每天40~50 g左右。植物油不含胆固醇,对治疗脂肪肝有益。对一些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的内脏、油脂和皮,以及鱼子、蛋黄等应严格限制。 最后,脂肪肝患者还应注意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和体重控制。 肝病患者的营养支持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它广泛参与体内复杂的生化过程,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的代谢、维生素的储存和激活、解毒和产生代谢废物等。肝脏患病时将出现复杂的营养素代谢改变,尤其在终末期肝病(end stage liver disease, ESLD)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体内,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极大地影响了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因而普遍导致较严重的营养不良。因此,对肝脏疾病或肝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疾病情况、代谢改变及营养状况,选择合适的能源物质和营养支持途径,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 肝脏疾病患者的代谢改变 肝脏是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各种肝脏疾病可不同程度地损害肝脏功能,从而引起机体能量代谢的改变,以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等物质代谢的改变。 能量代谢改变 肝脏疾病时肝糖原含量下降,糖异生作用明显增强,机体从以葡萄糖为主要能源转化为以脂肪作为主要能源,从而引起机体能量消耗改变。有研究报道,存在营养不良的肝功能不全的

医学继续教育慢性肝病的营养支持疗法

第五讲慢性肝病的营养支持疗法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维生素的储存和激活等广泛而复杂的生化过程都在肝脏进行。肝脏疾病时,可出现复杂的营养代谢改变和不同程度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一直被认为是影响慢性肝病患者结局和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营养不良与营养支持 营养不良:指因能量、蛋白质或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量,对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两个部分。其中营养不足部分包括: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和疾病相关营养不良。其原因有摄入不足、吸收障碍、疾病应激消耗以及慢性疾病导致的营养素代谢障碍。常用的有两个测量方法:(1)来源于体质量指数(BMI):BMI<18.5,且一般情况差的患者。(2)来源于NRS-2002评分中的营养状态受损部分。当评分达到3分,就属于有营养不足情况。 营养不良治疗的基本要求是满足90%液体目标需求、≥70%(70%~90%)能量目标需求、100%蛋白质目标需求及100%微量营养素目标需求。营养不良治疗最高目标是调节异常代谢、改善免疫功能、控制疾病(如肿瘤)、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营养不良的规范治疗应该遵循五阶梯治疗原则(见图1):首先选择营养教育,然后依次向上晋级选择口服营养补充(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ONS)、全肠内营养(total enteral nutrition,TEN)、部分肠外营养(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PPN)、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参照ESPEN指南建议,当下一阶梯不能满足60%目标能量需求3~5天时,应该选择上一阶梯。 图1营养不良患者营养干预五阶梯模式 注:TPN,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全肠外营养;TEN,total enteral nutrition,全肠内营养;PPN,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部分肠外营养;PEN,partial enteral nutrition,部分肠内营养;ONS,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 ,口服营养补充;营养教育包括营养咨询、饮食指导与饮食调整。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是指经消化道给予较全面的营养素。根据组成不同分为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短肽型肠内营养、氨基酸型肠内营养。根据给予途径的不同

外科病人营养代谢试题及答案

科室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6分) 1、下列哪一项血液中的蛋白指标的测定不是机体营养状态评定的指标() A、血清白蛋白 B、血清球蛋白 C、血清转铁蛋白 D、血清前白蛋白 2、肠内营养的输入,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开始时用12%的浓度 B、适应后可用24%的浓度 C、以50m1/h的速度输入 D、可分数次集中推注 E、适应后每天用量可达1500~2 000ml 3、正常机体蛋白质(氨基酸)需要量,下列哪一项数据是正确的( A、0. 6~0. 8g/ (kg·d) B、0. 8~1. 0g/ (kg·d) C、1. 0~1. 2g/ (kg·d) D、1. 2~1. 4g/ (kg·d) 4、机体应激后对葡萄糖的利用很差,主要是因为() A、胰岛素分泌不足 B、胰岛素抵抗 C、酮症酸中毒 D、分解代谢亢进 E、以上答案均不对 5、下列哪一项不是肠外营养的并发症() A、胆囊内胆泥淤积和胆结石的形成 B、肝内淤胆和肝功能损害 C、肠屏障功能的减退导致肠源性感染 D、胃应激性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6、关于肠内营养制剂,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以整蛋白为主的制剂适用于胃肠道功能正常者 B、以蛋白水解产物为主的制剂适用于胃肠道消化吸收不良者 C、有些肠内营养制剂含有谷氨酰胺和膳食纤维 D、肠内营养制剂中可添加增强免疫的制剂 E、肠内营养制剂中应添加胰岛素以防止出现高血糖 7、肠外营养的并发症有下列哪一项() A、技术性并发症 B、代谢性并发症 C、感染性并发症 D、以上都是 8、下列哪项不是肠内营养的输注途径() A、内镜辅助胃造口 B、鼻胃管 C、内镜辅助空肠造口 D、鼻空肠管 E、结肠造口 9、下列哪类物质机体无贮备,需在每天的肠外营养液中补充( A、脂溶性维生素 B、水溶性维生素 C、氯化钾 D、精氨酸 E、花生四烯酸 10、氮平衡试验中,1g氮合几克氨基酸() A、8. 25g B、7. 25g C、6.25g D、9g E、5. 5 g 二、问答题(每题20分)

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支持

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营养支持 2014-04-24 终末期肝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ESLD)是指各种慢性肝损伤导致的肝病晚期阶段,其主要特征为肝细胞功能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营养不良是ESL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ESLD 预后的重要因素,其程度不仅与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还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肝移植术后的转归。因此,正确评估ESLD患者的营养状态并进行有效的临床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1、营养不良的病因 肝脏是机体营养物质代谢中心,肝损伤会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等代谢发生改变,表现为蛋白质分解和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BCAAs)利用增加、尿素生成减少、肝和骨骼肌糖原合成减少、糖异生增加、葡萄糖耐量降低和胰岛素抵抗、脂肪分解增加、脂肪酸氧化和酮体生成增多等。机体主要的能量供应从葡萄糖的氧化转变为脂肪的氧化,呼吸商降低,这种能量代谢的改变加上肝脏灭活激素的功能下降常继发胰岛素抵抗。ESLD患者由于能量和营养物质代谢异常,机体处于分解代谢状态,可引起多种营养物质缺乏,发生营养不良。目前认为ESLD营养不良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营养摄入不足、营养物质的合成或吸收减少、蛋白质和矿物质的丢失以及高代谢状态等。 1.1 营养物质摄入不足食欲减退是常见原因,与味觉障碍(锌、镁等电解质缺乏)、高血糖症、腹水和外周水肿时限钠饮食的口味较差有关。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b 和白细胞介素6等)水平升高也可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胃食管返流、

外科病人的代谢及其营养治疗

第十章外科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治疗 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是20世纪临床医学中的重大发展之一,已经成为危重病人救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合理的营养支持应充分了解机体各种状况下的代谢变化,正确进行营养状况评价,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途径,提供合适的营养底物,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第一节外科病人的代谢改变 新陈代谢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及内环境稳定最根本的需要,也是营养学最基本的问题。正常情况下,机体将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转化成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或转化为能量的储存形式。疾病状态下,机体可发生一系列代谢改变,以适应疾病或治疗等状况。 一、正常情况下物质代谢 人体能量的物质来源是食物,当人类消化、利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时,可产生能量或以可能的能量形式储存。机体需每日不断地从所摄人食物或储存的物质中进行能量转换,产生热量和机械做功,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提供能量,同时也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之一。正常情况下,维持成年人机体正常功能所需的能量中,一般55%~ 65%由碳水化合物供给,人体大脑、神经组织及其他一些组织则完全依赖葡萄糖氧化供能。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经消化道消化吸收后以葡萄糖、糖原及含糖复合物三种形式存在。 2.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蛋白质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构成各种细胞组织,维持细胞组织生长、更新和修复,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及氧化供能。 3.脂肪脂肪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提供能量、构成身体组织、供给必需脂肪酸并携带脂溶性维生素等。

二、能量代谢 生物体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准确地了解和测定临床上不同状态下病人的能量消耗是提供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及决定营养物质需要量与比例的前提和保证。 1.机体能量消耗组成、测定及计算机体每日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能量消耗( based energy expenditure,BEE)(或静息能量消耗)、食物的生热效应、兼性生热作用和活动的生热效应几个部分,其中基础能量消耗在每日总能量消耗所占比例最大(60%~70%),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内环境稳定等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临床上最常用的机体能量消耗测定方法是间接测热法,测定机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氧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即可计算出机体在该时间内的产热即能量消耗。 由于设备或条件的限制,临床实践中并非所有单位或部门均能实际测量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以指导临床营养的实施,因此需要一些简便、有效的能量消耗计算公式供临床使用。Harris- Benedict公式是计算机体基础能量消耗的经典公式: BEE( kcal/d)= 66+13.8W+5. 0H-6.8A……男 BEE(kcal/d)= 655+9.6W+1.85H-4.7A……女 [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年)] Harris-Benedict公式是健康机体基础能量消耗的估算公式,临床上各种疾病状态下的病人的实际静息能量消耗值与该公式估箅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2.机体能量需要量的确定准确的能量供给或能量平衡与外科病人尤其是 危重病人的预后直接相关。在许多情况下,机体能量消耗值并不等于实际能量需要量,而且不同病人的能量消耗与能量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也不同。对于无法实际测定静息能量消耗的病人( BMI<30),推荐的能量摄入量为20~25kcal/( kg·d);BMI≥30的病人,推荐的能量摄入量应为正常需要量的70%~80%。 三、饥饿、创伤状况下机体代谢改变 外科病人由于疾病或手术治疗等原因,常常处于饥饿或感染、创伤等应激状况,此时机体会发生一系列代谢变化,以维持机体疾病状态下组织、器官功能 以及生存所需。

肝病患者肠外营养指南

北京三〇二医院肝衰竭治疗研究中心汤勃、王慧芬 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于2009年发布了肝病患者肠外营养指南,目的是提供基于证据的肝病肠外营养建议。指南选择了酒精性脂肪性肝炎(ASH)、肝纤维化(LC)和急性肝衰竭(ALF)作为代表性肝病进行详述。指南由跨学科专家组依据公认的标准和1985年以来的相关研究而起草,公布于ESPEN网站。有关建议的证据分级采用ABC三级:A级为多个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B级为一个随机对照或非随机临床试验,C级为专家共识、病例观察或医疗标准。现将指南要点介绍如下。Clin Nutr. 2009 Aug;28(4):436-44. Epub 2009 Jun 11. ESPEN Guidelines on Parenteral Nutrition: hepatology. Plauth M, Cabre E, Campillo B, Kondrup J, Marchesini G, Schutz T, Shenkin A, Wendon J; ESPEN. 指南首先给出了总体意见:肠外营养可改善营养不良的ASH患者营养状况和肝功能;肠外营养对于患有肝纤维化和严重肝性脑病的病人是安全的,并可改善其精神状态;围手术期(含肝移植)肠外营养是安全的,并可减少并发症;对于肠内营养不足或禁忌的急性肝衰竭患者,肠外营养也是安全的二线选择。 一、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1、ASH患者应用肠外营养的指征和时机 推荐:对于中度或者重度营养不良ASH患者,经口或肠内营养方法不能满足需求,应立即开始肠外营养支持(A);如果ASH 患者能够经口或经肠道获取足够营养,但必须禁食12h以上的(包括夜间禁食),应当给予葡萄糖每日2~3g/kg静注;如果禁食超过72h,须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支持(C)。 已有文献指出ASHⅢ度患者判断营养不良状态的预后价值。推荐使用简单的床旁方法如“客观整体评估法(SGA)”或者人体测量学以鉴别出存在风险的患者。 有7个临床试验采用常规氨基酸溶液研究了肠外营养对经口营养的补充作用。经口摄入热量范围是13~39kcal/kg;肠外途径给予每日35~130g氨基酸,提供200~3000kcal/d热量。所有研究结果均表明,患者死亡率没有变化(这可能是因为受试者中包括了病情一般的低风险患者)。如果仅仅用临床评价对肝性脑病进行分级的话,增加氮质摄入并没有不良作用。多数受试者营养状态在内脏蛋白(visceral proteins)指标方面有改善,肝功能(半乳糖清除、血清胆红素)亦有进步。 肝硬化患者经过一夜禁食,糖原储备即耗竭,代谢状态类似健康人群的持续饥饿状态。有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深夜进食少量碳水化合物有助于改善蛋白质代谢,因此推荐静脉给予此类禁食患者以葡萄糖,速率等同于内源性肝糖合成。 (二)能量摄入 推荐:临床实践中,可以安全地认为ASH患者的能量需求是基础代谢率的1.3倍(C)。 一项研究表明,ASH患者静息能量消耗的预测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差别,与健康对照人群并无不同。然而,以24h尿肌酐排泄量评估的话,由于ASH患者的总肌肉量下降,使能量消耗相对上升。 使用Harris-Benedict公式计算肝硬化患者的基础代谢率,无腹水时应当以实际体重为准,有腹水时则通常以身高计算其理想体重(ideal weight)。不过,在一组10例肝硬化患者队列中,对4名患者全面测量的结果提示,计算能量消耗时不应当忽略腹水量。 (三)完全肠外营养时的营养素摄入 推荐:以葡萄糖作为患者碳水化合物来源,应占50%~60%的非蛋白质能量需求(C);脂肪乳中n26非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应低于传统纯大豆油乳剂,并占40%~50%的非蛋白质能量需求(C);轻中度营养不良患者,氨基酸供应量为每日1.2g/kg;严重营养不良患者则为每日1.5g/kg(C);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必须从肠外营养开始时即每日给予(C);上述推荐意见类似于肝硬化患者的肠外营养——实际上很多ASH患者已存在肝硬化。目前还没有关于ASH患者肠外营养剂数量、成分的系统评价试验。 与传统基于大豆油的长链甘油三酯乳剂(n26∶n23=8∶1)相比,由于加入了中链甘油三酯和/或橄榄油和/或鱼油,新型脂肪乳有着较低的n26不饱和脂肪酸,减少了对白细胞和免疫功能的抑制,也减少了模拟促炎调节因子的可能。 所有水溶性维生素,特别是硫胺素(维生素B1)、吡哆辛(维生素B6)、烟碱(维生素PP)和叶酸,以及脂溶性维生素应当按标准全胃肠外营养(TPN)剂量每日给予。为避免Wernicke's脑病的风险,在给予酗酒患者静注葡萄糖前,应先输入维生素B1。最近,有研究推荐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1以预防Wernicke's脑病(250mg肌注,1/d,3~5d)或者治疗(500mg肌注,3次/d,2~3d)。黄疸患者往往由于胆汁淤积导致维生素K吸收不良,可能需要静脉给予维生素K以纠正。 微量元素应当按标准TPN剂量每日给予。推荐每日给予2次正常需求量的锌离子(2×5mg/d)。营养不良的ASH患者进展为“再进食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的风险很高,故需要额外的磷酸盐、钾离子、镁离子以及水溶性维生素。 二、肝硬化 (一)肝硬化患者应用肠外营养的指征和时机

慢性肝炎患者营养素供给原则

肝脏是我们人体的“化工厂”,很多物质包括各种药物甚至毒性物质需经过肝脏代谢、解毒,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肝脏,特别是有肝病的朋友更应该注意这点。同时,肝脏又是一个消化器官,如果饮食不当,可能加重肝脏的负担,有时还会造成肝脏损害。 慢性肝炎患者以进食清淡,易消化,含有营养的食物为原则。应摄入含有足够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无机盐的食物。黄疸病人应减少蛋白质摄入,脂肪不必限制过多,以不影响食欲为度,但已形成脂肪肝者应限制。慢性肝炎患者应少吃多餐,不应有饱胀的感觉,切勿暴饮暴食。 慢性肝炎营养治疗的目的是要供给充分的营养以保护肝脏,强调平衡膳食,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和功能恢复,合理调配营养以减轻肝脏的负担。 慢性肝炎患者各种营养素供给的原则: (1)热量:104.6---125.5千焦/千克标准体重 (2)蛋白质:1.0---1.2克/千克标准体重 食物应选择富含必须氨基酸、且种类齐全的,特别是含支链氨基酸较多的食物,如:牛奶、鱼类、鸡肉、黄豆、小米、玉米、菜花、红枣等。 (3)脂肪:0.8---1.0克/千克标准体重 要多用植物油,少用动物油

(4)碳水化合物:300---400克/日 (5)维生素和矿物质:膳食中应供给丰富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必要时补充维生素制剂。 推荐食物:牛奶、海鱼、豆腐、西红柿、黄瓜、苹果、西瓜、猕猴桃、香菇、绿叶蔬菜等。 乙肝患者饮食应注意的问题: 1、选用新鲜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慎用食品添加剂,杜绝霉变(如发霉花生,大米)及各种腐败变质食品。 2、宜用蒸、煮、烩、炖、氽、炒等烹调方法,不宜吃炸、煎、熏、烤食品。 3、采用少量多餐的饮食方式,吃饭八成饱最好。一日三餐外,适量加餐。 4、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炒菜宜清淡,少放油,少食油腻和油炸食品,少食生冷、刺激性食品。 5、海产品要鲜活,无变质、无污染;清洗干净,彻底加热;适量,不宜太多。 6、药膳进补,因人而异。药分寒、热、温、凉,不同体质的人其进补的方式不一样,在不了解药性及病人的体质的情况下,中药进补还需慎重。 7、戒烟戒酒。

肝病患者的营养代谢状况

当今社会营养不良已越来越被认可为一个可以影响慢性肝病特别是终末期肝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的Child-Turcotte 分级标准中,营养状况一直作为评估终末期肝病的预后标准之一。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外一致公认的对肝硬化及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状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效评估的Child-Pugh分级和MELD 评分标准中,营养状况并不包括在内。营养状况应同其他并发症,如腹水和肝性脑病一样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一、慢性肝炎 国外对慢性肝炎营养代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慢性丙型肝炎。文献报道,丙肝病毒(HCV)感染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为21%,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2%。HCV 感染与脂质代谢也有明显相关性,可通过与载脂蛋白的相互作用干扰脂质代谢。慢性肝炎患者在病情稳定期肝功能基本正常,营养状况和物质能量代谢指标也大致在正常范围。有研究对142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主观营养评价法分析,其营养不良发生率为% ;%的患者为高代谢状态,%的患者处于正常代谢状态,%的患者处于低代谢状态。平均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为±,处于正常范围,3 大营养素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供能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的氧化率分别为%,%和%。 大部分慢性肝炎患者营养代谢状态与健康人群无明显差别,能正常进食,无需人工营养支持。慢性肝炎患者在保证足够热量的同时,饮食应以充足的蛋白质、高维生素、适量的脂肪为宜。微量元素的补充也十分必要,如硒的补充有助于抗氧化,对肿瘤的发生也有一定预防作用。 二、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营养代谢的特点国内外报道较少。急性肝炎患者发病前机体处于正常状态,急性病程不会对营养状态造成过多影响。文献报道,急性肝炎患者平均静息能量消耗(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为(±)kcal/(kg·d),占正常预计值的%,其中85%的患者为高代谢状态,15%为正常代谢状态。从3 大营养素氧化率来看,碳水化合物为主要供能物质,碳水化合物氧化率为%;其次是脂肪,氧化率为%;再次是蛋白质,氧化率为%。如患者病

肝硬化患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慢性肝病患者营养代谢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孟庆华 随着临床营养学的发展,对病人的营养支持并非是单纯地提供营养,更为重要的是使细胞获得所需的营养底物以进行正常或近似正常的代谢,维持机体细胞、组织及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肝炎病毒、酒精、药物、化学物质以及遗传代谢等诸多原因,对肝脏的长期作用皆可以引起慢性肝脏损伤疾病,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甚至肝癌,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2]。面对我国以肝炎病毒为主要病因的慢性肝病病人,带给我们的思考是:患者的营养状况如何?营养不良评价的标准如何适应用于慢性肝病患者?营养干预的措施是否可规范化等等。因此,营养代谢评价和治疗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慢性肝病患者营养代谢的评估方法 目前尚无单一方法来判断慢性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其评估仍采用综合常用的各项营养状况评价参数,如主观全面评定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人体测量数据、内脏蛋白质状况、免疫功能测定、氮平衡测定、体质测定分析等方法。Ferreira LG等[3]通过对159例等待肝移植的慢性肝病患者进行上述多种营养不良评价方式比较,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波动在6.3%~80.8%,只有SGA与患者Child-Pugh评分改善程度、水肿及腹水消退、肝性脑病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有显著关联。 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慢性肝病患者营养不良随着疾病严重程度有所不同,与急、慢性肝炎相比,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显著升高。采用SGA 及人体测量数据如三角肌皮褶厚度,上臂周径等评价肝硬化营养状况敏感性较高[4]。既往评价营养不足的指标并不完全适合于重症肝病患者,如血清白蛋白、体质指数、淋巴细胞计数等等。评价肝病患者的营养不足程度,不仅仅是应用SGA,还要结合客观人体学测量数据、生化指标等综合评价。 对于营养不良的有效干预和纠正可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其疗效不仅依赖于对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的早期诊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侧重于早期发现处于营养风险状态的患者并采取相应的营养支持治疗,营养风险评价(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成为目前营养评价领域新的方向。Kondrup J[5]提出的基于128个RCT(n=8944)研究报告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认为首先对住

七年级生物下册《合理膳食平衡营养》知识点总结冀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合理膳食平衡营养》 知识点总结冀教版 一、食物 1.食物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2.食物的分类方法有:主食和副食,植物类和动物类,熟食和生食等。 3.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4.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5.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二、食物的消化 1.消化的概念 人体摄入的食物必须在消化道内被加工处理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进入体内,这个过程称为消化。 消化分有两种方式:一是机械消化,二是化学消化,二者通常是同时进行的。 2.唾液的作用 唾液可湿润与溶解食物,以引起味觉。 唾液可清洁和保护口腔,当有害物质进入口腔后。唾液可起冲洗稀释及中和作用。其中的溶菌酶可杀灭进入口腔内

的微生物。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经过消化,变成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2、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氨基转换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其他化合物,形成的新的氨基酸。 5、脱氨基作用: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被分解成为含氮部分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转变成为尿素而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为糖类、脂肪。 四、食品安全 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经过消化,变成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2、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

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 营养状态评价 1标准体重(还包括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周径) 2化验内脏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 淋巴细胞计数(<1500提示营养不良) 三甲基组氨酸测定 3氮平衡试验 2000A2型题 99.机体处于应激如创伤、手术、感染等情况下,能量代谢的变化中,错误的是 A.机体出现高代谢和分解代谢 B.脂肪动员加速 C.蛋白质分解加速 D.处理葡萄糖能力增强(D) E.机体处于负氮平衡 2001A1型题 22.机体对创伤或感染代谢反应不同于禁食代谢反应的主要特点是 A.机体能量消耗减少 B.处理葡萄糖的能力降低(B) C.体内蛋白质分解减慢 D.尿氮减少 E.脂肪动用减慢 胃肠外营养新阳光 [适应症] 凡不能活不宜经口进食超过5~7天的病人。 具体:营养不良、消化道瘘、急性重症胰腺炎、短长综合症、严重感染、大面积烧伤、肝肾衰竭、复杂大手术后、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等 [肠外营养制剂] 1葡萄糖 2脂肪乳剂(10%溶液为等渗) 3复方氨基酸溶液 4电解质 5维生素 6微量元素 7生长激素 [肠外营养要求]

2每日供氮量0.2~0.24g/kg 3氮(g)和热量之比——1:150~200Kcal 4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1:2 510%脂肪乳剂2g/kg..d [并发症] 1技术性——气胸、血管损伤、神经或胸导管损伤。空气栓塞(最严重) 2代谢性——补充不足:电解质紊乱、微量元素缺乏、必需脂肪酸缺乏、 糖代谢紊乱:低或高血糖(高渗性非酮性昏迷)、肝功能损害3肠道性——胆囊结石、胆汁淤积、肝酶谱升高、肠屏障功能减退 4感染性——导管性脓毒症 2004A3/A4型题 男性,74岁,体重60kg,全胃切除术后5天,大量肠液自腹腔引流管引出,左上腹疼痛。查体:左上腹轻压痛,无肌紧张。 130.该病人热量每天基本需要量是 A.800kcal B.1200kcal C.1500kcal D.2000kcal E.2500kcal(E) 2000A1型题 24.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时,补充氮(g)和热量(kcal)的比例一般为 A.1:10 B.1:50 C.1:100 D.1:150(D) E.1:300 2001A1型题 23.长期全胃肠外营养治疗一般采用的置管途径是 A.股静脉 B.大隐静脉 C.贵要静脉 D.锁骨下静脉(D) E.小隐静脉 [解]不超过2周的胃肠外营养,取周围静脉 长期的,取中心静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到上腔静脉),24小时连续滴注。 2001A3/A4型题 女,50岁,因患短肠综合症,予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应用一周时病人出现昏迷,但尿内无酮体。病人既往曾有空腹血糖高(11mmol/L)。

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指既保证摄食者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全面达到了营养生理需要量,又在各种营养素之间建立起一种生理上的平衡。 膳食结构影响我们的健康 长期营养不足,可引起营养不良。导致儿童智力生长发育迟缓,人体抗病能力及劳动、工作、学习能力下降。 营养过剩导致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甚至诱发肿瘤等。不仅严重影响健康,而且会缩短寿命。 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某疾病可以通过搭配合理膳食得到有效控制 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 每个人都需要合理膳食 特殊人群更需要 卫生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 提出适合我国居民的十条膳食指南: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如饮酒应限量; 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食物要多种多样,各种食物所含 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平衡膳食 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 坚持谷类为主,避免高能量、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膳食。应保持每天适量的谷类食物摄入,每天摄入250g~400g为宜。 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和全谷类食物。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新鲜蔬菜水果是人类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蔬菜水果能量低,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重要来源。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富含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如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奶类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适宜,容易消化吸收。奶类是膳食钙质的极好来源。 饮奶量多或有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倾向者应选择低脂、脱脂奶。 大豆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应适当多吃大豆及其制

肝病患者的营养代谢特点及营养干预措施

肝病患者的营养代谢特点及营养干预措施 2012-06-04 营养不良已越来越被认可为一个可以影响慢性肝病特别是终末期肝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的Child-Turcotte 分级标准中,营养状况一直作为评估终末期肝病的预后标准之一。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外一致公认的对肝硬化及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状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效评估的Child-Pugh分级和MELD 评分标准中,营养状况并不包括在内。营养状况应同其他并发症,如腹水和肝性脑病一样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本文就肝病患者的营养代谢状况及营养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一、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营养代谢的特点国内外报道较少。急性肝炎患者发病前机体处于正常状态,急性病程不会对营养状态造成过多影响。文献报道,急性肝炎患者平均静息能量消耗(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为(27.34±5.46)kcal/(kg·d),占正常预计值的117.8%,其中85%的患者为高代谢状态,15%为正常代谢状态。从3 大营养素氧化率来看,碳水化合物为主要供能物质,碳水化合物氧化率为63.15%;其次是脂肪,氧化率为24.01%;再次是蛋白质,氧化率为13.48%。如患者病情在短期内好转,其高代谢状态会很快恢复,3 大营养素氧化率不会发生显著改变;如患者病情持续未愈或进行性加重、恶化,则高代谢状态持续存在。 急性肝炎患者大多为高代谢状态,营养素供给一方面要满足患者增加的能量代谢需求,防止因营养底物不足而影响机体各器官的代谢和功能;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过量的营养供给加重机体各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损害。营养干预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患者代谢过程中对能量、蛋白质、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需求增加的需要,预防或纠正已存在的营养不良,同时也是为了维持或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及对抗感染的防御机制,促进肝组织的修复。 二、慢性肝炎 国外对慢性肝炎营养代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慢性丙型肝炎。文献报道,丙肝病毒(HCV)感染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为21%,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2%。HCV 感染与脂质代谢也有明显相关性,可通过与载脂蛋白的相互作用干扰脂质代谢。慢性肝炎患者在病情稳定期肝功能基本正常,营养状况和物质能量代谢指标也大致在正常范围。有研究对142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主观营养评价法分析,其营养不良发生率为

七年生物下第一章《合理膳食-平衡营养》检测题(含答案)1

第二单元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合理膳食平衡营养 章末检测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既能预防佝偻病,又能预防夜盲症的最佳食物是() A.辣椒和菠菜 B.柠檬和香蕉 C.猪肝和鱼肝 油 D.牛奶和粗粮 2.天天只吃白面的人,时间长了易患() A.坏血病 B.脚气病 C.夜盲症 D.佝偻病 3.营养学家建议青少年要多喝牛奶、多吃瘦肉,主要是因为() A.牛奶和瘦肉中含有较多的脂肪,这是青少年正常成长所必需的 B.牛奶和瘦肉中含有较多的无机盐,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无机盐 C.牛奶和瘦肉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青少年生长发育旺盛,需要较多的蛋白质 D.牛奶和瘦肉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这是青少年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4.小张近来一段时间皮肤干燥,一到黄昏就看不清东西,他的

体内可能缺乏()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5.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 盐、维生素等,其中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在正常 情况下,糖类主要来自我们日常膳食中的() A.米饭 B.蔬菜 C.肉类 D.肉汤 6.某人经常下肢麻木、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医生诊断为脚气 病。该患者应多吃一些什么食物?() A.含维生素A较多的食物 B.含维生素B1 较多的食物 C.含维生素C较多的食物 D.含维生素D较 多的食物 7.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 A.维生素 B.水 C.蛋白质 D.糖类 8.芝麻、花生等硬果类食物中,含量较多的营养物质是() 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 D.糖类 9.下列物质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一组是() A.水、葡萄糖、氨基酸 B.脂肪、蛋白质、

肝病患者饮食汇总

虫草的食用方法—虫草食谱治疗失眠的五种营养食谱营养学家推荐的早餐食谱配餐要求,应该遵循: 1.高蛋白(肝硬化晚期除外)低脂肪。 2.适量的碳水化合物,不要食糖过多,因过多可以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肝炎病人的饮食宜忌与食谱 肝病除注意营养需要外,也需要注意食物的选择和食物的加工方法,例如同样是排骨,蒸排骨适合于肝病病人,炸排骨则相反。下表是部分肝病病人的饮食宜忌。肝病病人的饮食宜忌

不少人称肝病要忌食牛肉、鸡肉、猪肝、海鲜等,甚至认为有的食品可加重病情,这是盲目忌口,没有任何科学根据。乙肝病人真正需要禁忌的食品,除酒外,主要是不新鲜、有毒或含致癌物质的食品, 肝炎病人的饮食与调养 1肝炎病人饮食调养中应注意些什么 ①提倡荤素搭配,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取长补短,有利于康复。②少吃油腻煎炸食品,肝炎病人多吃油腻煎炸等高脂肪食物,可造成消化功能减弱,易致吸收不肪肝,可致肝功能不良。③应食用富含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的食物,以利解毒。在低蛋白饮食中,常会出现钙、铁等无机盐及维生素82、K的缺乏,故在饮食供给之外,还可用维生素制剂来补足。④对水与食盐的供给量,要依据有无腹水和水肿而定。若伴有腹水或水肿者,应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并需限制液体摄人,这时可用计划内的果汁代替饮水量。⑤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⑥饮食不宜过饱,切忌暴饮暴食,可少量多餐。 2如何安排肝炎病人的一日三餐 ①足量优质的蛋白质可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肝糖原贮存,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肝功能的恢复。用炎病人需要有较多的蛋白质来补充消耗,以等待肝组够的修复和再生。一般情况下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蛋白厦15~20克,即成人每日为60~80克。②适量碳水仳合物,主要为谷类和麦类主食。不要过多吃糖,因吃糨过多可导致脂肪肝的发生。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应占。曹热能的60%~65%,即全天主食量为300350克,_并配以新鲜蔬菜和水果。③不要过分强调低脂饮食,以贪影响机体热能供给和降低食欲,一般为40~50克,侄应注意避免油腻的食物,特别是黄疸尚未消退者更要注意少吃。④增加维生素的供给量,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增强解毒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办。维生素C、E和K联合使用治疗肝炎,可改善症状和促进肝功能好转。还应补充维生素A、B,和82。 3肝炎病人如何补充蛋白质食物 蛋白质是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物质基础,患肝炎时,因肝脏细胞受损害,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等,需要蛋白质进行修复,并增强免疫功能,所以要求在保肝疗法中给予高蛋白饮食,病毒性肝炎病人补充蛋白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