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元数据标准(草案)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NFGIS)元数据标准草案(初稿)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提供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NFGIS)元数据的内容,包括NFGIS数据的标识、内容、质量、状况及其他有关特征。本标准可用于对NFGIS数据集的全面描述、数据集编目及信息交换网络服务。 2. 参考标准 ISO 15046-15地理信息--元数据(CD 2.0) FGDC 地理空间数据元数据内容标准(CSDGM)v.2.0 3. 术语 3.1 元数据 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即关于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性的信息。也可译为描述数据或诠释数据。 3.2 元数据元素(元数据Element) 元数据最基本的信息单元。 3.3 元数据实体(元数据Entity) 同类元数据元素的集合。 3.4 元数据子集(元数据Section) 相互关联的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的集合。 3.5 信息交换网络(Clearinghouse) 数据生产者、管理者和用户之间的分布式、电子连接的网络。 3.6 数据志(Lineage) 数据继承信息,包括获取或生产数据使用的原始资料说明、数据处理中的参数、步骤等情况及负责单位的有关信息等。 3.7 引用文献(Citation) 数据集引用或参考使用的资料、数据集、模型、文献等。 4. NFGIS 元数据层次结构和性质 4.1 元数据层次结构 本标准规定NFGIS元数据分为三层:元数据子集、元数据实体和元数据元素。 元数据元素是元数据的最基本的信息单元,元数据实体是同类元数据元素的集合,元数据子

集是相互关联的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的集合。在同一个子集中,实体可以有两类即简单实体和复合实体,简单实体只包含元素,复合实体既包含简单实体又包含元素,同时复合实体与简单实体及构成这两种实体的元素之间具有继承关系。 4.2 元数据性质 本标准定义三种性质的元数据子集、实体和元素: 必选(Mandatory)──元数据的核心内容,适用于各种被描述对象,是元数据文件必须包含的子集、实体或元素。 一定条件下必选(Conditional )──针对不同的被描述对象特征元数据文件所必须提供的子集、实体或元素。 可选(Optional)──该子集、实体或元素是可选的,由用户决定是否将其包含在元数据文件中。 5. NFGIS 元数据分级和特征 5.1 元数据分级 本标准规定元数据分为两级,即: 基本元数据──提供地理数据源基本文档所需要的最少的元数据元素集。它包括回答下列问题的元数据元素: "是否有特定主题的数据集('什么')?"、"是否有特定地区的数据集('何处')?"、"是否有特定时段的数据集('何时')?" 以及"订购或了解数据集更多情况的联系人('谁')? 完全元数据──提供完整的地理数据源(单独的数据集、数据集系列、各种地理要素)文档所需要的必选的和可选的元数据元素集。它完整地定义全部元数据,以便标识、评价、摘录、使用和管理地理信息。 5.2 元数据特征 本元数据标准定义了8种特征: 5.2.1 名称 赋给元数据实体或元素的标记。 5.2.2 标识码 计算机中使用的定义每个元数据实体和元素的唯一代码。代码结构为: xx xx xx 前两位为元数据子集,两位数字码 中间两位为元数据实体/独立元素,两位数字码 后两位为元数据实体包含的元素,两位数字码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概要 一、项目概述 1.概念定义。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是城市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交换、共享、管理平台,在智慧城市总体框架中,对下是公共基础数据库中数据的进出通道,对上为各类智慧应用提供服务支撑。它通过对城市公共数据进行交换、清洗、整合、加工、组织、编目、管理以及对外提供服务,实行城市不同部门异构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2.建设背景。 2013年,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需的若干意见》(国办〔2013〕32号),把智慧城市建设列为重要发展战略。同年4月,住建部出台了《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规和指导各地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同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通知》(建办科〔2013〕22号),正式确定市区为国家住建部智慧城市第二批试点城市。区信息化建设目前处于还起步阶段,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尚未建设,空间地理、数字城市基础数据库初步建成,各部门部分业务系统积累了大量数据,但这些数据资源都是分散建设,还处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自建自用、难以共享

的状态,亟需建设统一管理平台,对城市公共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统一管理和交换共享。 3.建设意义。 资源共享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是智慧的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城市公共信息整合共享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将目前分散的、条块化的数据资源统一集中起来,提供平台化服务,提高数据共享率;有利于提高城市公共数据的开发使用水平,使政府执政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利于解决政府部门在信息数据资源建设中的多头投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节约社会成本,为支撑智慧、信息惠民建设,实现政府部门数据共享打下坚实基础。 4.现状难点。 信息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各部门业务数据分散,资源整合、使用率较低,数据共享程度较低,要实现从起步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跨越式发展,还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和予以解决的突出难点。一是认识不足、各自为政。二是部门为本,共享意识较差。三是标准规不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四是数据异构现象突出,各行业要求不一。五是数据链路不畅,整合共享难度较大。 二、文件规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及其附件 2013.4 住建部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2020)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20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有关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 为加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推动地理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我部制定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2020年12月31日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为加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地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一、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相关单位从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数据更新、运行维护、应用推广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由国家级节点、省级(兵团)节点、市县级节点组成。 国家级节点是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总枢纽,汇聚、整合全国各类地理信息公共产品,并为地方节点提供统一的基础底图、应用程序接口、目录发布、用户管理等功能与服务。 省级(兵团)节点、市县级节点汇聚、整合本地区各类地理信息公共产品,逐级向上融合共享,并集成国家级节点提供的相关功能与服务。 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工作坚持全国统筹、分级负责、共建共享、协同服务、安全可控的原则。 五、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承担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负责国家级节点的建设、运行维护和应用推广,以及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建设和更新维护。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负责国家级节点卫星影像资源的建设和更新维护。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负责国家级节点海洋地理信息资源的建设和更新维护。 县级以上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组织相关单位开展本级节点的建设、数据更新、运行维护和应用推广。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国标代码用户代码要素名称几何类型层 110000 1100000 测量控制点 110102 1101021 三角点点conpt 110202 1102021 水准点点conpt 110302 1103021 卫星定位等级点点conpt 110401 1104011 重力点点conpt 110402 1104021 独立天文点点conpt 110900 1109001 测量控制点注记点anolk 120000 1200000 数学基础 120100 1201002 内图廓线线netln 120200 1202002 坐标网线线netln 200000 2000000 水系 2100002100000 河流 210101 2101012 单线地面河流线hydnt 210101 2101013 双线地面河流面hydnt 210103 2101031 地下河段出入口有向点hydlk 210104 2101042 单线消失河段线hydnt 210104 2101043 双线消失河段面hydnt 210200 2102002 单线时令河线hydnt 210200 2102003 双线时令河面hydnt 210301 2103012 单线河道干河线hydnt 210301 2103013 双线河道干河面hydnt 210302 2103023 漫流干河面hydnt 219000 2190001 河流注记点annlk 220000 2200000 沟渠 220100 2201003 运河面hydnt 220201 2202012 单线地面干渠线hydnt 220201 2202013 双线地面干渠面hydnt 220202 2202022 单线高于地面干渠线hydnt 220202 2202023 双线高于地面干渠面hydnt 220301 2203012 地面支渠线hydnt 220302 2203022 高于地面支渠线hydnt 220400 2204002 坎儿井线hydnt 220500 2205001 渠首口有向点hydlk 220500 2205002 渠首线hydlk 220600 2206001 不依比例尺输水渡槽有向点hydlk 220600 2206002 依比例尺输水渡槽线hydlk 220700 2207002 输水隧道线hydlk

“数字青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范

“数字青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范 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二零一一年五月

目 录 前 言 (1) 引 言 (2) 1 范围 (3) 2 参考标准 (3) 3 术语定义 (3) 3.1要素 FEATURE (3) 3.2要素类型 FEATURE TYPE (3) 3.3要素属性 FEATURE ATTRIBUTE (4) 3.4基础地理信息 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4) 3.5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FEATURE (4) 4 分类与编码 (4) 4.1分类编码原则 (4) 4.2分类方法 (5) 4.3编码方法 (5) 附录A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大类、中类) (7) 附录B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分层 (8) 附录C 1:500、1:1000、1:2000数据库属性表的结构定义 (11) 附录D 1:5000、1:10000数据库属性表的结构定义 (19) 附录E 数据库属性项名称及定义要求 (23) 附录F地名数据分类与代码 (24) 附录G 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要素代码 (28) 附录H 1:5000、1:10000基础地理要素代码 (51) 附录I 要素符号式样 (70)

前 言 本规范主要特点如下: — 要素分类规定:承袭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分为8大类,46个中类。 — 数据库分层规定:承袭《山东省基础地理信息1∶10000数据技术规定》,结合实际应用,1:500、1:1000、1:2000数据库分为8个数据集,51个数据层;1:5000、1:10000数据库分为8个数据集,45个数据层。 — 要素采用唯一编码,要素编码为9位,前6位为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规定国标代码,后3位为扩充码,即图形代码+顺序码。 — 根据社会发展和地方特点,增加了部分实用性较强的要素,如摄像头、中水检修井、系船柱、标识桩、煤气交换箱等。 鉴于制图平台的快速发展,本规范未对全部数据表达做出具体规定,只针对部分国标图式中没有的要素进行了符号化规定,其余参照国标图式。 DEM、DOM数据规范与标准按照国标执行。 本规范承袭了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GB/T20258.1-2007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B/T20258.1-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2部分:1:5000、1:1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B/T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并结合《山东省基础地理信息1∶10000数据技术规定》,与国标配套使用。如国标发生变更或补充,本规范将视情况作相应调整。 本规范与《“数字青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政务版电子地图数据规范》与《“数字青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电子地图数据规范》相适应。 本规范是根据我市目前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建库以及应用等需求而制定的。 本规范的附录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提出、管理并解释。 本规范起草单位: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XXX 等。

成都市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现代测绘科学与技术》 课程作业 作业题目:成都市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指导教师: 小组名单: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目录 目录 1 网站概要设计 (1) 1.1 系统体系结构 (1) 1.2 系统实现软件与技术 (1) 2 网站详细设计 (3) 2.1 数据处理与发布 (3) 2.2 地图服务制作 (5) 2.3 地图加载显示与基本操作 (6) 2.4 查询流程设计 (8) 2.5 工程发布 (10) 3 网站显示功能展示 (11) 3.1 打印 (11) 3.2 清空: (12) 3.3 标注: (12) 3.4 漫游: (13) 3.5 测距: (13) 3.6 图层: (14) 4 网站查询功能展示 (19) 4.1 关键字查询 (19) 4.2 拉框查询 (20) 4.3 多边形查询 (22) 4.4 缓冲区查询 (23) 5 项目过程管理 (25) 5.1 项目进程 (25) 5.2 系统性能评估 (25) 5.3 任务分工: (25) 5.4 工作总结: (26) 5.5 小组情况: (26)

1网站概要设计 1.1 系统体系结构 基于作业要求,本系统选择B/S模式,采用MVC结构,系统功能全部在服务器端实现。系统结构如图1-1所示: PostgreSQL+PostGIS Tomcat Geoserver 图1-1 系统结构图 MVC结构实现了WEB系统的职能分工,Model层实现系统的业务逻辑,采用JavaBean技术实现;View层用于与用户的交互,采用JSP技术实现;Controller 层是Model与View之间沟通的桥梁,采用Servlet技术实现。 1.2 系统实现软件与技术 本系统采用JavaEE开发,选用如下软件与技术来完成了系统的开发: ?JDK(版本jdk1.6.0_20):JDK 是整个Java的核心,包括了Java运行环境,Java工具和Java基础的类库,在软件安装完毕之后,需要进行环境变量的配置,建立JAVA_HOME、CLASSPATH,并且在Path中加入JDK的库。在“我的电脑”点右键,选择“属性”,“高级”选项卡,点击“环境变量”,点击“新建”,输入JAVA_HOME及其安装目录。相同的方法建立CLASSPATH,修改Path。 ?TOMCAT(版本apache-tomcat-6.0.26):本系统所采用的Tomcat是插件版的,它作为本系统的WEB服务器。将压缩包解压到拟选目录(eclipse下的plugins 文件夹中)下面,只需重启eclipse,即可在eclipse的窗口看见小猫的图案,就表示安装成功,可以正常使用。 ?PostgreSQL:PostgreSQL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开源数据库,它也支持商业产品的各种特性,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功能最强大的自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当然在本次开发中我们安装好PostgreSQL后必须进行他的空间数据扩展,也就是安装PostGIS。 ?POSTGIS(版本PostgreSQL 8.3和postgresql-8.3-postgis ):PostGIS利用PostgreSQL的扩展性能,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空间数据库解决方案。PL/PgSQL是PostgreSQL程序上的SQL语言。PostGIS利用该特性添加了空间能力,该方式与在Java Classpath中添加一个JAR包不同——PostGIS与PostgreSQ联系紧密,且它的安装和配置一次性就可以设置完成。在本系统PostGIS中安装完成后,需要手动升级:在PostGIS客户端pgAdminIII打开pgAdminIII查询窗口,导入postgis 安装目录中的lwpostgis.sql和spatial_ref_sys.sql。 ?GEOSERVER(版本geoserver1.7):GeoServer 是基于Java Servlet的一个

基于GIS的城市数字商务平台研究与实现--以广州市数字商务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为例

第37卷第3期2014年3月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GEOMATICS&SPATIALINFORMATIONTECHNOLOGY Vol.37,No.3Mar.,2014 收稿日期:2013-10-08 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KP039)资助 作者简介:詹金瑞(1983-),男,河南唐河人,工程师,硕士,200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地理 信息系统、地图制图、测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基于GIS的城市数字商务平台研究与实现 ———以广州市数字商务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为例 詹金瑞,何华贵,陈 飞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60) 摘要: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电子商务平台多以商品交易为主,信息表达过于平面化、信息访问缺乏立体式的可延伸性。改变传统的电子商务管理与发展模式,深入利用GIS、虚拟仿真、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及时全面采集各种商务信息,建立基于二三维GIS的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发展智能商务的应用,形成城市“数字商务”地理信息平台是符合当前城市发展的趋势。本文以广州市数字商务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为例,详细介绍了基于GIS的城市数字商务平台建设内容与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二三维地图平台建设技术、突破技术难题的二三维地图的联动切换显示技术、商务专题数据库和POI数据库建立,以及虚拟广告功能实现技术等,为城市数字商务地理信息平台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GIS;数字商务;三维地图;虚拟广告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867(2014)03-0088-04 ResearchandRealizationofCityDigitalBusinessPlatformBasedonGIS: TakingtheConstructionofUrbanDigitalBusinessandPublicParticipationGISPlatformofGuangzhouasanExample ZHANJin-rui,HEHua-gui,CHENFei (GuangzhouUrbanPlanningandDesignSurveyResearchInstitute,Guangzhou510060,China) Abstract:Currently,mostofdigitalbusinessplatformfocusedoncommodityexchange,theapplicationofplatformwaslimited.TheConstructionofurbandigitalbusinessandpublicparticipationGISplatformusingGIS,virtualsimulationanddataminingconsistentwithcitydeveloptrends.ThispapertakingtheconstructionofurbandigitalbusinessandpublicparticipationGISplatformofGuang-zhouasanexample,detailedintroducedtheconstructivecontentandkeytechnologyofdigitalbusinessplatformbasedonGIS,whichincluding2-Dand3-Dmapplatformconstructivetechnology,dynamicdisplaybetween2-Dand3-Dmaptechnology,creationofbusinessdatabaseandPOIdatabaseandrealizationofvirtualadvertisement.Keywords:GIS;digitalbusiness;3-Dmap;virtualadvertisement 0 引 言 城市是客观世界三大特征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聚集及扩散中心,其中,信息和信息技术促进了城市物质财富和能量的流动,因此,信息流是城市运行的主要驱动力 [1] 。把握城市运行驱动力的信息流,建设以地理空间 框架为基础、开发利用城市数据和信息资源,服务于城市规划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的信息系统平台的“数 字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趋势。而“数字商务”作为“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组件,它的建设与实现不仅符合当前全球商务发展的大趋势,推动城市商务经济的长足发展,还能够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在提升企业、城市形象、提供商务便民服务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数字商务”是电子商务的延伸和扩展,它不仅包含电子商务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以商务为辐射点,完成围绕

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前言 从2009年1月13日召开的全国测绘局长会议上,国家测绘局表示将启动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开始,至今已有一年半载。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全国各地的平台建设也是开展的如火如荼,并且涌现出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平台建设案例,出台了一个又一个平台建设规范。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在2010年的国家测绘局局长会议上再次重申“搭建共享平台、保障社会需求”的要求,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建共享、协同服务”的思路,整合系统内外的力量,切实加快数字中国建设。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多级互动、协同服务的功能,开展10个左右的省级分节点建设试点,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应用示范。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各级部门群策群力,因地制宜,结合了当地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工作计划,逐步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最典型的省份就是浙江,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专门发布了《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管理办法》,该《办法》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地理空间信息交换共享运行机制和应用服务体系,有效地破解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地理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和及时更新,地理信息数据重复采集和系统重复建设的难题。这对其他尚未建设或者正在建设的地区或多或少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参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实施也离不开各个业内企业的大力支持,很多企业在建设各地平台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调整与优化,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解决方案,这也使得各个地区在建设平台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启发,避免再走弯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复杂而有深远意义的工程,涉及众多行业和政府部门,影响社会、经济和生活的诸多方面,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统筹规划和大力协调,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一、平台总体构架 “公共服务平台”总体构架

智慧交通大数据平台GIS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支撑及信息化服务系统建设方案

交通指挥中心大数据信息化GIS地理信息系统及信息化服务系统 设 计 方 案 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X月

目录 第1章前言 (5) 第2章可行性分析 (7) 2.1 目的及意义 (7) 2.2 指导思想 (7) 2.3 社会经济效益 (8) 第3章XX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10) 3.1 XX市道路交通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0) 3.2 基本对策 (11) 第4章交通交警指挥中心的构成 (13) 第5章设计依据 (15) 第6章设计方案 (17) 6.1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17) 6.1.1 系统概述 (17) 6.1.2 系统特点 (17) 6.1.3 框架结构 (18) 6.1.4 地图基础服务 (21) 6.1.5 GIS应用分析 (23) 6.1.6 数据采集要求 (25) 6.1.7 基础地图地理信息 (26) 6.1.8 地图图层数据采集 (26) 6.1.9 数据录入建库 (35) 6.1.10 电子地图开发内容 (38) 6.1.11 平台接口 (40) 6.1.12 性能设计 (41) 6.2 110/122/119接处警系统 (42) 6.2.1 概述 (42) 6.2.2 系统总体介绍 (45) 6.2.3 系统开通前期准备及环境要求 (53) 6.2.4 售后服务及承诺 (56) 6.3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58) 6.3.1 前言 (58) 6.3.2 系统原理简述 (59) 6.3.3 系统基本构成 (60) 6.3.4 控制系统软件主要特点 (66) 6.3.5 交通信号控制的方式 (69) 6.4 网络监控系统 (79) 6.4.1 系统构成 (80) 6.4.2 系统原理简述 (80) 6.4.3 设备选型说明 (81) 第1章打印 (199)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的内容 基础地理信息主要是指通用性最强,共享需求最大,几乎为所有与地理信息有关的行业采用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和进行空间分析的基础地理单元,主要由自 然地理信息中的地貌、水系、植被以及社会地理信息中的居民地、交通、境界、特殊地物、地名等要素构成,另外,还有用于地理信息定位的地理坐标系格网,并且其具体内容也同所采用的地图比例尺有关,随着比例尺的增大,基础地理信 息的覆盖面应更加广泛。基础地理信息的承载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数据、卫星像片、航空像片、各种比例尺地图,甚至声像资料等等。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的意义 通过制定统一的分类代码标准,将多格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统一整理转换进行入库形成统一的数据库,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共建共享与交换及数字化城市建设奠定良好的准备,同时通过建立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避免各部门间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社会资源。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的基本流程 1)、规范及标准的制定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为了能将它们有机地进行组织,有效地进行存储、管理和检索应用,只有将所有的地理信息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和编码,使其有序地存入计算机才能对它们进行按类别存储,按类别和代码进行检索,以满足各种应用分析需求。因此首先必须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编写相应的元数据标准。根据绍兴项目的实施其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主要有以下内容: (1 )、《4d产品数据成果入库提交技术规定》 (2)、《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规定》 (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技术规定》 (5)、《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属性》 (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字典》 (7) 、《基础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

GIS公共服务平台

6.1.1.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 个人想法:gis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数据处理,尤其是gis数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数据处理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我们不能一下子全部做到位。 提供空间数据库创建、管理功能,包括:地图编码标准和分层标准维护,地图数据入库、数据字典和专题分离管理、指定范围数据提取,历史数据管理等。 1.1创建空间数据库 定义空间数据库建设所遵循的标准代码和图层分层标准,创建空间数据库,按照数据集的管理方式创建图库,并创建相应要素类; 地图数据入库,例如:将文件型的地图数据按照定义标准导入空间数据库中。 1.2管理空间数据库 提供GIS地图基本操作; 提供数据字典和专题分类管理; 提供数据集和要素类管理; 可任意指定范围和图层,进行空间数据的上载和提取; 提供对空间数据的历史版本管理,包括:定义、识别和展现; 实现空间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功能; 利用数据库带的备份和恢复 提供系统的日志管理功能; 实现数据无损转换。 1.3数据抽取与转换 支持多种空间数据格式的读写以及空间数据信息的处理。提供各种类型的数据处理器对数据的抽取转换进行支撑。

1.4其他 6.1.2.数字地图制图与出版 按照地理信息标准规范,提供各类地图、专题图的制作与出版,包括:符号设计、自动配图、地图切片、格式转换等。 1.1地图制图 按照地理信息专题图与地图版式、公共地理信息通用地图符号等标准规范制作各类地图、专题图。 1.2符号库设计 实现点、线、面等符号的设计编辑,形成标准符号库。 手动配置好符号库,然后加载符号库 1.3自动配图 使用定制符号对制作的地图进行配图,包括对高程数据(等高线与高程点)的晕渲。 手动配置好地图即可 1.4地图切片 对地图进行切割,生成栅格地图图片库。 1.5空间数据格式支持 支持ArcInfo E00、ArcView Shape、MapInfo Tab、MapInfo MIF等,并支持不同格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第一组城市GIS管理平台技术方案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 设计方案 小组成员:高芳菲:2012764125 宋俊汶:2012764113 陈泽斌:2012764119 杨鹏:2012764117 章宣:2012764127 伍麒燊:2012764105 2015年11月22日

一、项目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地理空间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地理信息系统目前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因此,整合城市的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构建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保障城市各方面对城市基础空间地理数据的需要,已经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1.1项目背景 目前,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空间数据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现势性的数字化大比例尺地形数据、地下管线现状数据和城市影像数据是城市空间数据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也是构建城市空间信息平台的核心内容,可以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设计与科学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持有国家甲级测绘资质证书与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多年来一直为合肥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测绘保障与地理信息服务,建立了信息化的测绘保障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与技术优势,为建设“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2项目建设目标 ①建立以基本地形图、影像为主体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开发具有数据检查、入库、查询、检索、输出、管理、更新、维护、发布和丰富的数据转换、数据叠加等功能于一体的地理信息管理平台。 ②实现城市地理信息数据的无缝管理、更新维护、查询分析、制图输出等基本功能,提供地理空间数据的高效、有机、安全管理和应用,为城市的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数据支持与应用支撑。 ③从数据“测绘生产—录入—检查—编辑—转换—入库—修补测—更新—维护—对外提供—发布”的整个数据链条实现城市数据生产流程和伴随数据生产过程的业务流程的信息化。 ④建立有效的数据更新机制与系统应用保障机制,保持地理信息的现势性,保障地理信息管理平台的稳定、高效运行,为政府决策提供空间信息支持。 1.3项目建设任务 ①空间数据标准化是决定空间数据可持续更新、应用以及实现数据共享的关键与必要的条件。项目应按照国家、部、省、市信息化测绘标准规范和相关技术规程,制定“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及管理平台”的标准体系,包括数据采集、建库、更新、管理、共享以及质量控制、数字化产品验收等方面的标准; ②利用航空摄影测量的成果资源,建立以基本地形图、影像为主体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有效的整合地下管网、规划、土地、市政交通、人口分布等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源,建立专题信息数据库。 ③在空间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整合相关的空间信息资源,开发与建立设“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城市空间数据的科学管理与有高效应用,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地理信息服务; ④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采集、管理、发布及动态更新机制,确保地理信息数据库及管理平台的动态更新与稳定运行。 二、需求分析 2.1数据需求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项目的数据需求包括:多比例尺的基础地形数据,地下管线数据,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等。 2.2规范与标准需求 根据国家现有地形图标准补充、完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相关标准。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设计指南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技术设计指南
国家测绘局 2009 年 3 月 20 日
1

目录
1 概述..................................................................................................................................................5 1.1 1.2 需求分析 .................................................................................................................................5 建设目标与意义 .....................................................................................................................7
1)建设目标 ....................................................................................................................................7 2)建设意义 ....................................................................................................................................8 1.3 主要设计依据与设计原则......................................................................................................9 1)政策依据 ....................................................................................................................................9 2)参照的技术标准与管理规定 .................................................................................................. 11 3)设计原则 ..................................................................................................................................12 2 平台总体构架与主要建设内容....................................................................................................13 2.1 平台总体构架 .......................................................................................................................13
1)数据层......................................................................................................................................14 2)服务层......................................................................................................................................14 3)运行支持层 ..............................................................................................................................14 2.2 主要建设内容 .......................................................................................................................15 1)主节点建设 ..............................................................................................................................16 2)分节点建设 ..............................................................................................................................16 3)信息基地建设 ..........................................................................................................................17 3 数据层设计....................................................................................................................................18 3.1 公共地理框架数据构成 .......................................................................................................19
1)地理实体数据 ..........................................................................................................................19 2)地名地址数据 ..........................................................................................................................21 3)电子地图数据 ..........................................................................................................................22 4)影像数据 ..................................................................................................................................23 5)高程数据 ..................................................................................................................................23 3.2 1) 数据资源建设与维护更新....................................................................................................24
数据资源建设 ...................................................................................................................24 2)数据管理 ..................................................................................................................................24 3)数据更新 ..................................................................................................................................25
4 服务层设计....................................................................................................................................26 4.1 4.2 4.3 4.4 服务层构成 ...........................................................................................................................26 门户网站系统 .......................................................................................................................28 二次开发接口库 ...................................................................................................................28 地理信息服务基础软件 .......................................................................................................28
1)地理信息资源元数据(目录)服务 ......................................................................................29 2)地理信息浏览服务 ..................................................................................................................29 3)数据存取服务 ..........................................................................................................................30 4)数据分析处理服务 ..................................................................................................................30 4.5 平台管理系统 .......................................................................................................................30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