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习——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

探究学习——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
探究学习——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

探究学习浅谈

——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

黄花学区——李堆平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就人的发展而言,探究式的学习更能顺应现代人的成长和发展,它不仅可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更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新课程实施后,探究式学习必将渗透、贯通于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中。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习惯于“讲解式教学,接受性学习”,教师往往把教学理解为讲解知识、技能、概念、原理;学生往往把学习理解为理解、背诵、模仿和做题,这种教学思想和学习观念往往把学生的思维禁固在教师的牵制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存在单一性和同一性,学生很难用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同时也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形成了一种“人云亦云”的学习观。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所关注的主题是与这种教学观、学习观相互矛盾的。

教学改革最关注的是人的发展,是育人,而育人就是要我们正确地认识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首先学生是需要发展的,他们的身心、内在的潜能都需要发展和提升;其次,还需知道每个学生是一个独特的、完整的人,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独特性;再就是要明确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

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

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那么,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个性化的形成,就不能受教师的控制和制约。

因此,现代教育就要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从而实现这次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个性发展。就学习方式而言,最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就是“探究式学习”。

为什么说“探究式学习”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呢?就探究式学习的内含而言,能足以体现这一点。

无论什么学科的学习,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都需要一个分析、探究、交流的过程,最终达到对结论、概念、原理的理解与掌握,为此,只要在教师的引导、启示下,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问题就会得到全面、准确的化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一个独立的个体主动参与研究、分析、相互交流、各抒已见,使问题从不同的侧面逐渐汇聚,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我们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学习“沉与浮”这部分内容时,如果教师说某些物体沉、某些物体浮,沉浮与物体的什么有关,如何改变物体的沉浮等,教师的讲解或许使部分学生可以理解、接受,但大多数学生还会存在疑问,难以理解和接受。这部分内容如果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试验、感受,他们会乐于独立弄清其中的原由,这样的学习效果比老师的讲解要好得多。再如,艺术课中让学生画画,如果老师出示自己的画,让学生照着画,会出现许多情况,如有的学生不会画,有的学生“画猫不像虎”这样不但违背教师的

意愿,反而“洋象百出”。出现这种情况不足为奇,究其原因,自然是学生的潜能被老师所限制,学生会画的、想画的、能画好的却没有机会展示。不妨教师在作画前给学生提出相关要求,让学生发挥想象,独立创作,这时学生有了自我展示的机会,画出来的可能会更好,也能体现学生的个性特长。除此之外,其它学科也应如此,放开学生的思维,想其所想、说其所好,这样不但拓展学生思维,而且他们的独特个性也会在学习中得以发展。语文教学中,这种学习方式更能体现孩子们的个性,尤其从作文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不同个性。

总之,给学生以宽松自由的空间和机会,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的思维漫游在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使教师教的顺心、放心,学生学得开心、得意。“我要学”的自主性学习习惯就会很快养成。因而,学生思维的拓展,个性的发展就会在良好的学习方式中锻炼得到提升。

探究使他们乐于学习,主动进步。

有效互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有效互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下仓镇东洪小学郭会 摘要: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课堂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生成必然存在,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在教学中探索数学课堂互动生成的资源,选取贴近生活素材,有效扩展学习材料。构建预设互动生成,有效运用评价语言,多种评价机制,多元互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多元互动;思维发展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享双方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互相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寻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学生只有经历一次次的“有效互动”,才会真正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和不同的思维方法,同时在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形式各异的互动行为,而师生互动行为是课堂上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所谓师生互动行为,通俗的讲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两者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相互作用的行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不搞“一言堂”泰蝗教学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积极构建师生互动关系,提高课

堂教学的效率。而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包括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单纯的认知互动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互动和高层次的认知互动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策略 1、树立学生意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依据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教学互动过程,在师生互动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枯燥的知识赋有情趣和意义。学生对教师的期盼是“教师的角色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是朋友”、“多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多了解学生的心理。” 2、创设有利于激发师生互动的情境,注重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在理解、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对教材的“再创造”,突出地表现为两点:一是选择更好的、更切合所教班级学生的教学材料;二是把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富有实效的教学活动。 3、改变提问方式,激发学生互动的动力。 首先要树立问题意识,即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展开互动,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矛盾论我们知道,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得以发生、发展的。让学生产生问题、激发他们的

中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中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思维能力是认知能力的核心。 认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结构复杂化、合理化,认知结构各要素间的关系相互协调,认知结构与情意个性等心理因素的相互促进及协调发展。 发展过程中存在关键期。 如我国心理学家把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划分为6个关键期:①出生第一个月②1岁左右③3岁左右④6岁左右⑤11、12岁(女)或13、14岁(男)⑥17、18岁。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1、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1)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基本体系形成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 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发展。 (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由于理论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的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像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3)认知与情意、个性得到协调发展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离不开情感、意志和个性等。 情感、意志、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等,对认知活动起定向、发动、维持和调控的作用;同时,认知发展又促进了情意、个性等发展、因此,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意、个性等形成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使心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目的更明确他们能主动地制订观察计划,有意识地进行集中地、持久地观察,并能对观察活动进行自我调控。 (2)持久性明显发展中学生意志能力增强,能排除各种干扰,坚持长时间观察。 (3)精确性提高在观察活动中,中学生能全面深人地了解细节。 既重整体辨认,又重细节辨认;观察的正确率逐步提高;对观察对象本质属性的理解逐步深化。 (4)概括性更强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渐占优势,言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观察的概括性、深刻性明显提高。 观察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力要做到: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提高观察的自觉性;教给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浓厚兴趣;多种感官(眼、耳、鼻、舌、身)共同参与;加强观察、思维和语言的协调发展。 3、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l)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有意记忆是有目的、有计划、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 人要获得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主要靠有意记忆。 中学生能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较长远的识记任务,选择相应的识

中小学生思维发展有什么特点

中小学生思维发展有什么特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小学生思维发展有什么特点》的内容,具体内容: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能力的训练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而创新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发散思维能力。下面我为你整理关于中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希望能帮到你。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能力的训练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而创新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发散思维能力。下面我为你整理关于中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希望能帮到你。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具体形像思维为主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我国心理学者的研究发现,小学四年级之前,儿童的思维一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四年级以后,以逻辑抽象成分为主,在整个思维的发展过程中,仍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和不平衡性。 2、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较差 小学生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低年级小学生尤其明显。例如,语文阅读中,默读比朗读困难大,这是因为儿童的内部言语的发育尚未成熟,而内部语言是对思维本身进行分析综合的基本条件,因此,有经验的教师会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和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对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小学生不会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就是常说的"知其然不知其所

以然",也不习惯于自我检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应用题时,说出思考过程,检查一下自己在解题时的思维障碍在哪里,并注意及时准确地检查作业,将有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自觉性的发展。 3、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不同的学科中,其表现是不相同的。例如,在数学课学习中,尤其是经过系统的小学奥利匹克数学训练的学生,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思考。但在自然课上仍停留在较具体的形象水平上。 4、思维缺乏批判性 小学生的思维缺乏批判性,年龄越小的儿童越明显。他们常常不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盲目照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去做,以教师的言语作为衡量事物对错的唯一标准。这一方面要求教师的言行要慎重,时刻考虑到如何做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另一方面,也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学生逐步克服这种盲目性,而多一些批判性和理性思考。培养这一能力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5、思维还缺乏灵活性 小学生的思维还缺乏灵活性,他们不善于考虑条件的变化,而以旧经验解答新问题。在数学学习中,这种特点表现最明显。一般说来儿童对熟悉的或学过的题目类型,在内容不变时能顺利解答,如果内容稍加变化,他难以随着变化的内容而改变方法,往往照着原来的形式套做题目。随着年纪、年龄的增长,只是经验的积累,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到了中、高年纪,学生思维的惰性将逐渐减少。

为思维而教读后感

《为思维而教》读书心得 长期以来,学习被当成天经地义的苦差事。学生苦学,教师苦教,如牛负重,可收效不大。在我们的身边或身上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总是抱怨学生:(1)一个相同的问题,老师都讲了这么多遍了,你怎么还不会,还犯同样的错误? (2)学生有思考、归纳、总结问题的习惯吗? (3)小组合作学生认真思考了吗?为什么不能用清晰地语言和思维来表达? 以上现象我们司空见惯,可又一筹莫展。带着这些疑问,假期拜读了郅庭瑾老师的《为思维而教》这本书。在书中充分阐述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性,通过阅读,更深深地认识到思维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老师如果能够更好地引领着学生去思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思维品质的基础上都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如果学生在经历良好的思维教育后,能本质地看问题,努力探索,发现周围世界的规律,那这便是我们教学中最大的收获之一。 一、传统模式对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 作者首先在第一章中谈到了“传统模式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第一、由教师中心造成思维中的权威定式;第二、由书本中心造成思维中的唯书本定式;第三、强调统一性,忽视个性造成思维中的从众定式。”继而作者又追问了造成这些影响的背后原因,其中之一为“问题意识的缺失”。 看看我们的学生。虽然课改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这么多年,“知识本位”的思想早已得到了矫正。然而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强吗?他们会主动追问吗?他们有怀疑、批判精神吗?有多少学生会向老师提出质疑呢?又有多少学生会对书本提出质疑;我们的教学是不是还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着统一性?当一个问题的某种答案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时,有多少人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坚守自己的阵地?我们是不是依然把听话、顺从、遵守纪律作为好孩子的标准,而对个性、张扬、独立、与群体不太融合的学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接受和认同呢?在平时的教学中已关注到这种现象,并努力尝试着改变。在教学中注意从问题的角度出发,以问题引

四年级下册数学思维拓展训练题(共4份)

四年级下册数学思维拓展训练1 1、用 2、9、6这三个数字和小数点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小数?把他们都写出来。 2找规律填数 0.25 0.35 0.45 ()()() 5.3 5.23 5.223 ()5.22223 () 6.28 6.18 6.08 ()()() 1.4 2.8 5.6 ()()() 3、与2.5相邻的两位小数分别是()和(); 与9.87相邻的两个三位小数是()和() 4、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比原来的数小36,这个数是多少? 5、一块玻璃长52厘米,宽25厘米,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四个小伙伴称体重,结果分别是36.8千克、40.3千克、36.5千克、40.2千克。已知小丽比小文重,但比小青轻,小红比小文轻。你知道他们四个个的体重分别是多少吗? 7、妈妈买了桃和梨一共9.26千克,桃比梨多3.26千克,买回的桃和梨各多少千克? 8、丽丽和爸爸共重95.36千克,已知丽丽比爸爸轻了31.36千克,丽丽和爸爸各重多少千克? 9、毛毛在计算2.3加一个两位小数时,错误地把两个数的末尾对齐计算了,结果得到的和是5.57,正确的得数应该是多少? 10

四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训练2 1、一条路长100米,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 2、12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 3、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 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 5.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花圃周围共20米长。需放多少盆菊花? 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米。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多远? 7.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 8.一个人沿着大堤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千米,问:大堤全长多少千米? 9.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10.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问它几天可以长到4厘米?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训练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训练题(2)1、有四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一箱桃多少个? 2. 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89分,甲丁二人平均95分,甲丁二人各多少分? 3. 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8,把其中一个数改为6后,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6,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4. 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中间一个数是多少? 5. 求等差数列3、7、11、……、643的平均数。 6. 小明上山时每小时行3千米,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5千米,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7. 有一个正方形的草坪,沿草坪四周向外修建一米宽的小路,路面面积是80平方米,求草坪的面积。 8. 五年级有六个班,每班人数相等。从每班选16人参加少先队活动,剩下的同学相当于原来4个班的人数,原来每班多少人? 9. 一个两位数的两个数字和是10.如果把这个两位数的两个数字对调位置,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就比原数大72。求原来的两位数。 10. 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的数字的3倍。如果把这两个数字对调位置,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与原数的差是54,求原数。 11. 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的数字的2倍。如果把这两个数字对调位置,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与原数的和是132,求原数。 12. 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少2。如果把这两个数字对调位置,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与原数的和是154,求原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训练(1) 1.各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4的四位数一共有多少个? 2.在一个两位数的两个数字中间加写一个0得到的三位数与原来的两位数相加,和是1002,求原来的两位数。 3.一道减法题被减数各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7,减数各位上的数字的和是25,如果被减数减去减数所得的差的数字的和是39,那么,在减的过程中有几次退位? 4.甲数和乙数的数字和都能被11整除,这两数相加,和的数字和是6,甲数减乙数,差最小是几? 5.把一包小玩具送给几个小朋友,如果送给1个小朋友7件,剩下的玩具其余每人正好分得3件;如果送给3个小朋友每人3件,剩下的玩具每人正好分得4件。这包玩具有多少件? 6.把一些橙和柑分装入袋,如果每袋6个橙、5个柑,橙分完了还剩3个柑;如果每袋8个柑、6个橙,柑分完了还剩18个橙。橙和柑一共有多少个? 7.陈叔叔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10千米,下午1时到达;每小时行15千米,上午11时到达。他想在中午12时到达,每小时应行多少千米? 8.从甲地到乙地的路全是上坡路和下坡路,其中上坡路的路程是下坡路的2倍。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上坡路的速度是下坡路的一半,行1.5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甲地,要行多少小时? 9.把一个小数去掉小数点后再与原数的4倍相加,和是702,求原来的小数。 10.在一个整数的某两个数字间点上小数点后,把得到的小数与原来的整数相加,和是10063.64,原来的整数是几?

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五个“关键点”

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五个“关键点” 【内容摘要】 科学学科承担着理性思维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要关注那些对推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关节”作用的细节进行分析研究,有效地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行为,引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一是把握“观察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帮助学生分清证据和结论。二是关注“误差点”,在关注误差中培养学生规范实验操作和严谨的科学思维。三是谨防“干扰点”,深入到儿童的内在心理,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得出结论。四是找准“解释点”,对不同的资料有不同的分析和解释办法,有效的科学学习是一种在教师引领与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五是凸现“交锋点”,学生对问题理解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在这样的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学生思维得以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思维发展观察误差干扰 【正文】 “活动有余,思维不足”是小学科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我们经常发现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的影响,面对杂乱众多的客观信息,只注重其表现而忽视其内在联系,热闹之余、活动之余,却往往得不到实质性的科学结论和思维发展。笔者认为,关注学生不应只关注学生外显学习活动的兴奋度、热闹度,更要关注学生内在思维的发生、发展和达成历程。教师要关注那些对推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关节”作用的细节进行分析研究,有效地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行为,从而引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一、把握“观察点”。 “评判一项科学研究是否科学,首先不在于你的理论有多高深,而在于你的观察资料有多真实。”简单地说,观察就是为了寻找证据。但是在科学课堂中,我们经常发现小学生在观察中往往只停留在注重表现,忽视其内在联系……那么如何让学生正确把握观察点,培养学生学会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上,筛选掉那些无用及无关的信息呢?我们可以用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有什么根据?”“证据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训练学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让学生明白学习是由目标指引,是积极搜寻信息和问题空间的过程。同时要培养学生边观察边记录的习惯,记录是适合小学生观察和与人分享信息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是孩子们科学探究的信息超市。为了真实地记录,学生会倾注更多的精力在细节上,这样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观察能力。 其次要帮助学生分清证据和结论。指导学生观察时,必须是发现那些能够帮助自己研究问题的信息,也就是寻找验证自己假说的证据。老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收集的信息是为证实猜想和假设的证据,而不是回答问题的结论。所以教师要做必要的引导,如《矿物的观察、描述》一课,针对学生的经验基础,教师进行了充分、必要、具体的引导。(1)怎样观察矿物的光泽:用手电筒照射矿物表面,观察矿物反射光、透过光的能力;(2)怎样描述观察结果:教师让学生观察金属、玻璃、蜡

二年级思维拓展训练试题10套

二年级奥林匹克训练(一) 班级:姓名: 1、促销活动规定:3个空雪碧瓶子,可以换1瓶雪碧.如果买3瓶雪碧,那么, 最多可以喝到__________瓶雪碧. (组合数学-空瓶子换饮料) A. 1 B. 3 C. 4 2、有6个人要过河到对岸(从一个岸边到另一个岸边算渡河1次).现在只有1条小船,1个船夫,并且船上最多能容纳3个人.那么至少要渡河几次,6个人才能全部渡到对岸?(组合数学--过河问题) A. 2 B. 3 C. 5 3、请按照下列图形的规律,补全最后一个图形.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哪个?(计算--位置变化规律) A. B. C. D. 4、观察下列图形规律,补全第四个图.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哪个?(计算--图形旋转规律) A. B. C.

5、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条线上3个方框里的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0.那么“△”代表的数是多少呢? (数字迷-填数游戏) A. 3 B. 4 C. 5 D. 6 6、下面的加法竖式中,相同的图形代表相同的数字,不同的图形代表不同的数字.要使竖式成立,那么“☆”代表什么数字?(数字迷-图形竖式迷1) A. 3 B. 5 C. 6 6、小燕子有6只小黄鸭,大雁有1只小黄鸭.那么小燕子给大雁几只后,小燕 子的小黄鸭就比大雁的多1只? (移多补少(上)) A. 1 B. 2 C. 3 D. 4 8、如果高高送给思思4辆车后,高高有10辆车,思思有6辆车,那么高高原来 比思思多几辆车?(移多补少(下)) A. 8 B. 10 C. 12 D.14

9.今年,爸爸比乐乐大32岁.5年后,爸爸比乐乐大几岁?(年龄差不变) A. 27 B. 31 C. 32 D. 37 10、跳跳今年的年龄和乐乐4年后的年龄一样.跳跳和乐乐谁大?大几岁?(比较求年龄差) A.乐乐,1 B. 跳跳,4 C. 跳跳,5 D. 乐乐,4 11、下面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应该是哪个图形?(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A. B. 12、下面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应该是哪个图形?(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A. B. 13、由1号图形向上平移2格后得到的图形应该是哪一个?(平移) A. B. C. D. 14、乐乐要把8个糖果分给饭饭、炜炜和文文,要求每人至少有1个糖果,而且

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训练(共13套),活跃思维

小学一年级数学 思维拓展训练(共13套),活跃思维 思维训练题01 1、晾晒1块手帕,要用2只夹子;2块手帕,要用3只夹子;11块手帕,要用( )只夹子。 2、老师带了一些小朋友去看电影,一共买了11张票。问和老师一起看电影的有( )个小朋友。 3、8名女同学站成一排,每隔2名女同学插进3名男同学,共插进( )名男同学。 4、把2、3、4、5分别填入( )中,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 )+( )-( )=( ) 5、小朋友排队。小平的左面有4个人,右面有8个人。这一行有( )个人。 6、小朋友排队。从左数过来小平是第4个,从右数过来是第8个。这一行有( )个人。 7、按规律写数。 15、10、13、12、11、( )、( ) 1、4、3、6、5、( )、( ) 1、2、4、8、( )、( )

8、小明、小林和小红一起比体重,结果是小明比小林重,小林比小红重,小明比小红重。他们三人中( )最重, ( )最轻。 9、小明、小红、小林进行100米跑步比赛。小明用了13秒,小林用了12秒,小红用了11秒。那么,( )是第一,( )是第二。 10、强强的体重是27千克,芳芳的体重是25千克。东东的体重居于第三,他和强强体重相差5千克,东东的体重是 ( )千克。 思维训练题02 1、小猫、小狗、小兔、小猴、小熊排成一横排做广播操:兔的左边是狗;猴在熊的左边;猫的右边是狗;猴在兔 的右边。( )排在队伍的最左边。 2、1、2、4、5、7、8、( )、( ) 15、1、12、1、9、( )、( )、( )、( ) 75、( )、( )、60、( )、50、( )、( )、( ) 10、5、9、6、8、7、7、( )、( )、( )

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

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 人类已经跨入新千年,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需要人才,更需要创新型人才。我在长期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本着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思想: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我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从中有了点滴体会。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学习是一种很复杂的思维活动。兴趣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强大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与旧知识是有联系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存在这份兴趣,他才会带着问题去动脑筋,去创新。在这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去说,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和创新热情。 首先,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轻松、活泼的教育氛围,学生才能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才会旺盛,学习热情高,思维才活跃,学生才敢想、敢问、敢说,大胆探索,畅所欲言,才会有利于创新。我上每一节课时,都要围绕课文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对所设计问题

感兴趣,愿意去学。例如,教学《检阅》一课时,我在设计教学时让学生替博莱克写一篇日记,来表达他参加了检阅后的激动心情的小练笔,又设计了拓展延伸环节,要求学生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让每一位学生无拘无束地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为学生丰富的创造力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学生对这个内容非常感兴趣,都有了要发挥想象表达的欲望,个个跃跃欲试。 其次,要求教师评价在后。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产生许多答案和设想,教师不急于肯定或否定,把课堂上的时间充分留给学生,让他们去辩论、交流、探讨,自己找问题答案,一旦发现有成功的地方,教师再加以点拔和引导、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的热情。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之,而在相机诱导,必会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乃为善教也。”所谓“勤其练习”是让学生在教师诱导下“运其才智”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和灵感,教师从中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这样才会有所创新。 二、拓展思维,启发想象,活跃学生创新思维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启发学生的想象是进行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小学生年龄小,他们正处在创造力开发的最佳期,好奇心强,好幻想,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很强,

小学科学(心得)之聚焦科学课堂 关注学生思维

小学科学论文之聚焦科学课堂关注学生思维 聚焦科学课堂关注学生思维慈溪市浒山街道西门小学谢梦璐邮编315300 思维是人类大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人的大脑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的一种机能,是智力结构的核心。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发展学生理性思维为主的一门课程,要求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如何达成这一目标?我认为关键是:在科学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始终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拓展学生思维的教学空间。一、收放自如,提问中培养学生思维爱因斯坦曾这样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人的思维往往是在实践中遇到要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形成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往往蕴含着很大的发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问,如果浮于表面,为提问而提问,学生的思维则处于自发的状态,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显然是不利的;如果教师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就能在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锻炼。 1.放----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针对一个研究对象,可以研究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作为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尽量从多角度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尤其是在起始年级、起始课里,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把思维发散开来。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许贴近教师的预设,也许天马行空,异想天开,一个优秀的科学教师应当认识到孩子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所蕴含的价值。问题涉及的面越广,说明学生的思维越活跃,日积月累,其思维的灵活性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我在教学中有这样的体会:尽管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开始时,他们并不习惯从多角度提出问题,上《我看到了什么》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乏善可陈,不外乎“大树上有什么”、“大树有多高”之类的问题,思维比较单一。通过一个阶段创设情境、头脑风暴、进行竞赛等有针对性的训练,到《动物》单元时,学生提问的角度明显增多。如上《蜗牛》第一课时:在课前开展寻找蜗牛、试养蜗牛活动的基础上,一上课,教师就请学生提出对于蜗牛想研究的问题,比一比谁的小问号最多。学生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问题:“蜗牛的身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蜗牛最喜欢吃什么?”“我找不到蜗牛的脚,它是怎么爬的?”“蜗牛有眼睛、鼻子吗?”“蜗牛怎么生宝宝的?”“为什么下过雨后的菜地里蜗牛特别多?”“蜗牛壳上的花纹只向一个方向旋吗?”……可见,有意识的训练,能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遇事多想几个为什么、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习惯,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收----从同一个角度处理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多角度提出问题;在紧接其后的教学环节中,应当对这些问题进行恰当的处理,以发挥每一个问题的最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为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教

为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教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是为某种理念而教还是为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教,这种内心的纠结,源于两次上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十年前,也就是2001年,我有幸赴东北师范大学参加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时值课改启动年,培训期间接触最多的当数刚刚谋面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听专家讲得最多的当数我国数学教学的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培训结束回到学校,按单位的规矩要上一节汇报课,本着上一节有争议的课的内心冲动,用当时还在用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上了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想在课堂上体现“让学生做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等当时在一线教师中还闻所未闻的理念,想给老师们的惯性思维给一些冲击,也让大家通过这节课感受一下当时最前沿的小学数学改革动态。 现粗略回顾一下当时的教学流程: 课前我让同学们收集了生活中大家垂手可得的可分的物体,如大豆、花生、苹果、橙子等,在课堂上让他们把这些物体平均分,看能得到哪些分数,反馈时将分的什么,得到了哪些分数填在一张表上,这样学生就会出现平均分一个物体或平均分多个物体的情况,然后通过表格揭示,过去我们都是将一个物体平均分得到分数,今天的操作说明还可将多个物体平均分,得到分数,并且对照表格从中得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其中的一份就是分数单位。 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到底有什么问题呢,学生在课堂上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动手,并且是人人参与,体现了“做数学”的理念,学生操作活动中用到的是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也体现了联系生活学数学的理念,但怎么感到缺了点什么呢?十年间,我时常对自己发出疑问。 历经人们对课改的热烈推崇,也亲历人们对课改的冷眼相观,我在思考:数学教学到底应该追求什么,是为某种理念而教,还是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如果说是为某种理念而教,为什么我们在课堂体现了某种理念,但还是感受不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的成长。 十年后的今天我再次上了这节内容,用的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上课前我认真反思了前一次上课存在的问题,发现主要弊端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动起来了,但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第二,“一个物体”向“一些物体”的过渡,不是一个同化过程,而是一个量的扩展,应该是一个顺应过程,学生会理解就行,不需要刻意强调平均分“一个物体”得到分数是旧知,只需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知道,不仅可以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叫做单位“1”,还可以把一些物体出看作单位“1”。 在反思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再次上课的设计思路,即以发展学生思维为主线,把握分数的意义在学习分数问题解决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单位“1”的敏感性,也就是一种数感,从多个角度认识单位“1”,

二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训练

第一周: 1、将3、4、5、6分别填入括号中,使等式成立()+()-()=() 2、将10、12、14、16分别填入括号中,使等式成立()+()-()=() 3、将3、 4、6、8、10、11这6个数分别填入括号里(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两个等式成立。()+()=()()-()=() 4、将1 5、25、35、45、55、65分别填入括号里,使等式成立,每个数只用一次。()+() =()+()=()+() 5、把2、4、 6、8、10、12、14、16这8个数分别填入下面的()里,使等式成立,每个数只用一次。()+()-()=(),()+()-()=() 第二周: 1、有12个小朋友一起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已经捉住了7人,还要捉()人。 2、教室里的10盏日光灯都亮着,现在关掉2盏日光灯,教室里还剩()盏日光灯。 3、长方形有四个角,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你能想到()中情况。 4、○+△=26,△,+△+○=30,△=(),○=();

5、猎人去打猎,他的家离目的地有8千米,他离家走出3千米时,发现没有带猎枪,又回家去取。猎人最后到达目的地走得路程有多少千米? 第三周: 1、○+○+○=15,○+△+△=19,求△—○=() 2、一座5层高的塔,最上边一层装了2只灯,往下每低一层多装4只灯,最下面一层要装多少只灯? 3、两个书架上共80本书,从第一个书架拿8本书放入第二个书架,两个书架的本数相等,原来第一个书架有()本书。 4、△+△+△=12,△+○=10,△=(),○=() 5、找规律填数:4、8、12、1 6、20、()、()3、1、6、2、12、3、()、() 第四周: 1、19路公交车经过2站后车里有乘客25人,到第3站下车了4人,上车了7人,到了第4站上车了5人,下车了3人,现在公交车里有()人。 2、已知△+○=30,○=△+△,△=()○=() 3、从62、27、5 4、73、38、28、46中选出合适的数填空。()+()=()+()=()+() 4、5个草莓的重量相当于一个杏的重量,3个杏的重量相当于一个桃的重量,( )个草莓的重量是一个桃的重量。

小学数学论文如何应用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

谈如何应用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 摘要: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机会,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数学走出书本,走近生活,使学生智力、能力得到协调的发展。 关键词:走进生活拓展思维兴趣盎然 一、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在教学中,我尤为重视。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学生熟悉的,并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如在教学第六册“归一应用题”例一时,我把教材中的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为“试一试”,之前,以“小明买4本笔记本用去了16元,照这样计算,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由于要知道“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笔记本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时,更显得得心应手。又如,在教学第六册例3“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实际每天挖40米,实际几天挖完?”,我在教学时也将例题作了一点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饮,一家人计划每天吃3块,30天吃完,实际每天吃了5块,实际几天吃完?”由于要求“实际几天吃完,必须知道冷饮有多少块”这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解答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二、大胆放手——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这道理很多老师都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课时,有些教师虽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导,但放的还不够,学生稍作推导后,就让学生说公式,而后拼命强调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殊不知,绝大部分同学通过一会儿的拼、摆、剪是推导不出的,教师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会了后就让他们说,应注意让一般甚至后进的学生推导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明白公式的来源、意义。 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选择题材,进行整理,互相出题,巩固新知。比如,我班组织春游活动前,我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每人拿出零用钱,一起到商场购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及其训练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及其训练 浏览次数:401字体:T | T 关键词:[思维发展] 摘要: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成分。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在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社会影响下,通过个人主观努力而实现的。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成分。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在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社会影响下,通过个人主观努力而实现的。因此,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一、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出现、形成和较快发展且逐渐占优势 形式逻辑思维,是指在感情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联系的抽象同一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相对静止和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在形式逻辑思维活动中,人总是先撇开事物的个别性、差异性和运动性,而孤立地、静止地、抽象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辩证思维,是指对客观现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它既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又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既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又反映它们的绝对运动。它承认事物自身的同一性,但认定这种同一性只存在于差异和对立之中。所以,无论在反映内容还是反映方式上,这两种思维都有明显的不同。 全国青少年心理研究协作组的研究结果表明,形式逻辑思维在初一即开始占优势,在解答形式逻辑思维的试题时得分为55.5分;高二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已趋于基本成熟,在解答同一套试题时得分接近75分。这个协作组还对国内23个省市在校青少年的辩证思维的发展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辩证思维发展的速度是较迅速的(初一得分37.94分,初三为45.28分,高二为53.38分)。有关统计数据还显示了他们掌握辩证逻辑思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这三种形式的不平衡性;在每一年级中,辩证概念和辩证判断的发展几乎处于同一发展水平,而辩证推理的发展,则远远落后于前两者,高二时,其得分也只有37.10分。可见,中学阶段只是辩证思维出现、形成和较快发展逐渐占优势的阶段,而不是其成熟阶段。 辩证逻辑思维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在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是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前者的发展为后者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者的发展可以促进前者进一步发展。因此,就这一年龄阶段的思维训练的任务来说,应着重发展中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同时也应培养他们的辩证逻辑思维。 二、创造性思维同再生思维同步发展 思维活动总是同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根据思维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的不同,可把思维活动区分为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再生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已经解决的,但对于问题解决者来说,它可能是新颖的。创造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人类认识未解决的,并且是具有社会价值的,这两种思维方式虽然不同,但却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中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继承人类认识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由此而决定,他们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我国古代学者就提倡“学以思为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和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学生潜能和聪明才智的培育者。教师启发诱导得好,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发展得越好,对事物认识的能力就越强,自制能力、自学能力和自立能力就越强,这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良好地促进作用。 一、思维的本质。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人是通过思维而达到理性认识的,所以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思维活动的基础上。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重要的主观来源,恩格斯把它比作“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二、思维的重要性。 1、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考察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标志。而其他智力因素都为它服务,为它提供加工的信息原料,为它提供活动的动力资源。没有思维这一加工机器的运转,则信息原料和动力资源都只能是一堆废物。另外,其他诸因素,都必须受思维力支配,即必须有思维力参与,才能有效地进行。 2、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创造力是在思维的基础上,将高智力因素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综合的表现。也可以这么说,创造力是在人们心理活动过程中达到最高水平,养成一定社会价值的综合能力。 3、思维培养是教育的本质目的之一。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就是传承人类的智慧,包括人类积累下来的对大自然的认识,对人类社会

的认识,对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人生是有限的,知识增长是无限的,要使学生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去掌握无限增长的知识,仅靠机械传授、被动接受知识是断然不行的,古人主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里的“渔”,实质上是指教给受教育者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这才是教育之本 三、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思维培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2、培养思维能力要注意社会实践运用; 3、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着眼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发展; 4、要努力改变传统思想的误区,比如习惯于顺境思维、趋同思维、经验思维、局部思维等。 总之,通过学习使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责任不光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智力方面下功夫。为此,我们要认真搞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六度,(辐射度、广度、深度、独创度、灵活度、敏捷度),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思维拓展训练题

【1】父亲今天32岁,儿子今年5岁,几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倍? 【2】育英小学四年级的同学正好可以排成一个实心方阵队列,如果横竖各增加一排,排成一个稍大的实心方阵,则需增加21人,育英小学四年级有多少人? 思维拓展训练3月17日 17号 【3】小红、小丽共有图书160本,已知小红图书的本数是小丽3倍,求小红、小丽各有图书多少本? 【4】小明一个星期读完了210页的故事书。照这样计算,他前3天看到多少页?

思维拓展训练3月18日 18号 【5】田田、丁丁、牛牛和阿普分280块巧克力,田田说:我分到的巧克力比丁丁少11个,比牛牛多15个,比阿普少20个。那么阿普分到多少个巧克力? 【6】128除以一个数得到的商是9,并且除数与余数的差是2,求除数和余数。 思维拓展训练3月19日 19号 【7】小乔原来有的故事书是小胖的5倍,两人再各买10本,则小乔现有的故事书是小胖的3倍。小乔原来有()本故事书,小胖现在有()本故事书。 【8】甲、乙、丙三个书架上共有书450本。若从甲拿出60本放入乙中,再从乙拿出20本放入丙中,最后再从丙中拿出30本放入甲中,这是三个书架上书店数量相等。甲书架上原有书()。 思维拓展训练3月20日 20号

【9】小丽和小荣集邮,小丽邮票的张数是小荣的5倍,如果小丽把自己的邮票给小荣100张,她俩邮票的张数正好相等。小丽和小荣各有多少张? 【10】三、四年级共植树108棵,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22棵,求三、四年级各植树多少棵? 思维拓展训练3月21日 21号 【11】数学巧算:99+97+102+105+95+104 【12】鸡兔同笼,兔比鸡的3倍少6只,而且鸡和兔共有116条腿,那么鸡和兔各几只? 思维拓展训练3月22日 22号 【13】南京长江大桥共分两层,上层是公路桥,下层是铁路桥。铁路桥和公

为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教

为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教 ——浅论在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浙江省上虞市谢桥小学倪华东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的时代、知识的时代、高科技的时代,与之适应的人才应该拥有睿智的头脑,缜密的思维。科学课就是一门发展学生思维的学科,如果在科学课上,我们能充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边动手边动脑,在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定能使学生思维在深刻性、严密性、批判性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下坚实的基础。 一天,我无意中在杂志上看到了这样一则小故事:在一个外国实验室里,导师问自己的学生:“白天,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道:“做实验。”导师又问:“那你晚上在干什么?”学生不好意思地回答道:“做实验。”他的导师听到这儿,勃然大怒:“那你还有什么时间来思考?”…… 不知这事例是真是假,但我们不难感受到学会思考、发展思维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性。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力是孩子智力活动的核心,也是智力结构的核心,要让孩子更聪明、更胜人一筹,我们就应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我们若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就可以更快地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林崇德教授在他的“纵向研究”中发现,同是三年级的学生,经训练后,有86.7%的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达到逻辑思维的较高水平,而未经训练的学生要在五年级才有75%的学生达到相应水平。新课程改革从两年前就开始了。在今年下半年,我国广大地区的孩子们也都开始接触到了《科学》这门新的课程,科学课的开设正为孩子思维的发展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为学生有高效的思维提升提供了可能性。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皮亚杰描述的“具体运演阶段”和“形式运演阶段”,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时期,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一般依据具体的形象及亲身的操作,而我们的科学课就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因为科学课的最大特点就是活动多,可让学生有大量的具体形象感知及亲身操作的机会。 《科学》的确是一门让学生在大量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科学素养的学科。就拿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