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精品教案

12 寓言二则

教学要求:

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积累新词。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做错了事情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重点难点:

1. 会读、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两则故事。诵读中体会其中的寓意。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寓言《揠苗助长》。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寓言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

1.同学们,你们听过《揠苗助长》的故事吗?这节课,老师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希望我们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引出题目)《揠苗助长》。(板书题目:揠苗助长)

2.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一般是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是“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指“包含着某种意思”。

3.题目分析,“揠”的意思是什么知道吗?和“拔”一样吗?想一想拔萝卜时是怎样做的?(从土里拔出来)那么揠苗是把禾苗从土里拔出来吗?揠的意思其实是轻轻地往上一提。题目的意思是什么?你能说说吗?

二初读课文

1.初读思考:读了题目你想到了什么?题目中的“长”在这里读zhǎng。

2.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本课的生字。

则焦筋疲截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书写指导

疲,的偏旁是“疒”不是“广”;“筋”按照上下结构书写,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注意部首不要写成“艹”。

5.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6.教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指名读生字)

三理解《揠苗助长》

1.默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觉得禾苗长得太慢?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让学生找出句子并板书:巴望禾苗长快些。

巴望:十分渴望。(让同学们讨论是否能用盼望希望代替)

天天:每天。

情景创设:太阳晒得火辣辣的时候,他去看了吗?

刮风下雨的时候,他去看了吗?

十分繁忙的时候,他去看了吗?

(2)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让学生找出句子并板书:想办法帮他们长。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自己对自己说话。) 农夫在自言自语地说什么?(“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指名表演农夫“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样子。

词语训练:照样子写词语。

自言自语转来转去无边无际自由自在

2.再次默读课文,种田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请用“”画出来。(板书: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3.“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1)解释词语“筋疲力尽”。

(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2)练习用“筋疲力尽”造句。

(上次旅游时爬的山非常陡峭,把我们弄得筋疲力尽。)

农夫认为他的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长了一大截,结果是这样吗?(不是,禾苗都枯死了。)想一想:禾苗为什么会枯死呢?(因为农夫把禾苗拔高,使禾苗的根系离开了土壤,失去了汲取养分的能力,所以枯死了。)(板书:枯死了)

3.现在大家知道“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了吗?(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4.此时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杀鸡取卵。)

四说出寓意

老师提问,学生讨论交流寓言的寓意。

师:为什么禾苗没有按照他的意愿长高呢?

预设:因为把禾苗拔死了。

提问:禾苗怎样才能长大?

预设:浇水、施肥、除草,还要慢慢地等几个月的时间。

总结:这就是禾苗的生长规律。不仅是种禾苗,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板书:按照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寓言《亡羊补牢》。

2.正确读写生字。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亡羊补牢》,理解寓意。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了寓言《揠苗助长》,这节课我们学习《亡羊补牢》

这则寓言。

同学们谁知道寓言是什么?提问学生。(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寄托某个深刻的道理。)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学生回答:井底之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板书: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

二质疑题目,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这个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牢)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预设: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预设:我是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这个字的;我是通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的……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预设:羊丢失了把羊圈补好。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说的真清楚,课前的预习很全面!首先,请大家听课文的朗读,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下面,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理解新字词,掌握多音字:(开火车读)

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丢钻狼

圈羊圈圆圈

4.重点指导难写字。

亡:不要丢掉第一笔点。

钻、劝: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

丢:注意与“去”的区别,不要丢掉第一笔撇和最后一笔点。

四精读课文,小组学习

同学们字词掌握的不错,现在把字词带入故事中,每组选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一下,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选5名学生读课文)

同学们概括的真清楚,讲的很精彩!下面,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互相读课文,依据自学提示的内容,展开小组讨论。

1.齐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次。)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羊丢了之后,街坊和养羊人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1)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街坊真诚的劝告,可养羊人什么表现呢?(板书:第一次丢羊——毫不在意)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街坊的一番好意,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指名分角色朗读)

3.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自由读第5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他很后悔没有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5.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板书。(板书:第二次丢羊——后悔、修羊圈结果——再也没丢)

6.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五体会寓意

1.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2.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及时补救),就(为时不晚)。

3.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

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哪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拓展延伸

1.故事我们已经读懂了,那么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再把课文认真读一读,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先交流一下。(板书: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2.全班交流,师总结:

是的,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改正,还不算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板书:为时不晚)

3.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先读懂了故事,然后明白了故事中蕴涵着的道理,以后遇到寓言故事时,就可以按“理解题意—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这样的方法学习。

板书设计:

12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第一次丢羊毫不在意

第二次丢羊后悔——修羊圈

结果再也没丢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揠苗助长

巴望禾苗长快些

想办法帮他们长

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枯死了

按照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教后反思:

13画杨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1.默读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3.齐读课文。

4.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5.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写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

的重点部分)

(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也可根据预习情况,对生字词做一强化)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

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

小结: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

2.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

(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

(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达到正音、解义的目的。

“审”(shěn)“晌”(shǎng):翘舌音。

“肃”(sù):平舌音。笔顺:(共8笔)

熟悉(xī):知道得很清楚。

哈(hā):拟声词。本课指放声大笑时发出的声音。

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诲”:四声(huǐ),字义是教导、诱导。受用:得到益处。

一生受用: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

4.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

5.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四、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深刻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为什么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没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有哪些相似之处。他们的话为什么能使作者终生受益呢?(也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让学生自己把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三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大约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从“使一生受用”这个词还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忆的手法,写了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件事。)

①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和父亲的话。)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他们讲的内容一样。)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特别、十分)

②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出示写有父亲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出示投影,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两层。)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一层是说应该怎样做,即要认认真真地去观察所要画的一件东西,画时要按观察到的样子老老实实地去画;第二层意思是说不要怎样做。即不要不顾看到的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对事物的印象下判断,把画画得与实际观察到的样子不同,因为这样是学不会画画的。)

小结:父亲从正、反两方面讲了画画时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道理。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父亲对作画很有研究,是作者学画的启蒙老师。他的话不仅使作者在学画画时受益,而且影响到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即:无论画画还是处理其他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①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出示写有“老师”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②“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五句。)

③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作者及他的同学都是杨桃故乡的人;他们都非常清楚杨桃的外形。)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话中能想到什么?(用“但是”一词转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回想起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既然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都不一样,更何况具有肩部肥大,底部略尖削,并有五条棱这一明显特征的杨桃呢。)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指恰巧面对杨桃底部这一观察点来观察的时候。)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小结:“老师”的前三句话,紧紧围绕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明确地指出换一个角度看,杨桃根本不像杨桃了,还真像个五角星,肯定了“我”观察仔细认真。书中的第一幅插图,就是同一个杨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两种样子。其中一种样子还真像五角星。(板书:看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④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2)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板书:我画成了五角星)

②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既与其他同学不同,也与自己平时看杨桃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看投影读一读。)

③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是作者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的结果。)

④指导学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图。

小结:作者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有两个原因。但第二个原因是最主要的。“认认真真地看”说明他不凭想当然,既相信实际,也相信自己的眼睛。“老老实实地画”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嘱那样去画。

(3)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板书:同学哈哈大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

(4)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①“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他先是怎样做的?其中有一个词语,请找出来。(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

确。)(板书:老师审视)

②“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③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他是怎样考虑呢?(先摸清认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好笑的是哪些同学。)

④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5)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①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板书:“这几个”让轮流看)

②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③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6)继续看幻灯片,剖析“老师”说的话。

①“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最新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案(1)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1)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3三年级下册全册优秀教案【最新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时间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数备注 1 1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2燕子 5 2 3荷花4*昆虫备忘录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 6 3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语文园地一5守株待兔 6 4 6陶罐和铁罐7狮子和鹿8*池子与河流 6 5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二快乐读书吧 6 6 9古诗三首10纸的发明11赵州桥 6 7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三 6 8 13花钟14蜜蜂15*小虾 6 9 习作语文园地四16小真的长头发 6 10 17*我变成了一棵树语文园地五 6 11 习作:奇妙的想象18童年的水墨画19剃头大师 6 12 20肥皂泡21*我不能失信习作 6 13 语文园地六22我们奇妙的世界23海底世界 6 14 24火烧云口语交际:劝说习作:国宝大熊猫 6 15 语文园地七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26方帽子店 6 16 27漏28*枣核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 6 17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语文园地八总复习 6 18 总复习 6 19总复习 20 21

第一单元 本单元围绕“可爱的生灵”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以及一篇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其中《古诗三首》选编了唐朝诗人杜甫和宋朝诗人苏轼、曾几的诗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描绘了大自然中几种可爱的生灵,抒发了诗人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无限喜爱之情;《燕子》是一篇经典散文,从动态、静态两个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大自然以及燕子的喜爱和赞美;《荷花》一文则运用细腻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激发了读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昆虫备忘录》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生动描述了几种常见昆虫的特征.激发了学生对昆虫的探究热情,引导他们从小培养认真观察自然,并向往探究自然的良好品质。与此同时,本单元还主要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以及“语文园地”三方面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力求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学习形式实现单元学习的巩固与延伸。 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鸳、鸯、惠”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鸳”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绝句》。 3.理解古诗大意,能够边读边展开想象,融人到诗歌的意境中,感知诗歌所描绘的事物特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营造的美好意境。 教学准备:搜集三首古诗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鸳、鸯”2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同时能够默写。 3.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春景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 1.谈话创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那好,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

人教版部编版最新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包含:教学计划、总目标) 一年级春季最新教材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目录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的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3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课3-4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各单元内容安排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必将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在本册教材中,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就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等,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还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课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有篇新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文章很长,但故事情节有趣,真正体现了生活阅读。通过童话故事,来了解如何写通知,学生很容易理解。口语交际不光是听和说,还要发挥想象力。新课本的“口语交际“栏目,不是新增的,但内容有些变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 本册识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20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有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认识的字。书后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册要认识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2020年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 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 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 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 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 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 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 树下民族小学学 生幸福的学习生 活,重点是能够抓 住关键句子,产生 民族团结的自豪 感。 2 1.鼓励学生多种 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 窗外的安静和小 动物凑热闹的句 子理解课文内容。

2 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 语言描述了雨 中花儿在绿草 上跳舞、狂欢的 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2 1.多元认字。 2.能够借助图片、 关键句、体会课文 富于童真童趣的 语言和丰富细腻 的想象。 3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 对待学问不懂就 问,不怕挨打。重 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1 1.根据提示,自己 阅读,找出有新鲜 感的词句,学会和 同学交流。 2.多元识字。 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是 以“我的暑假生 活”为交际内容。重点是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讲清楚。1 1.选择别人可能 感兴趣的内容重 点讲述。 2.恰当使用图片 和实物。 习作本次习作以《猜猜 他是谁》为题目,重点是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去写。1 1.抓住让人印象 深刻的特点写。 2.注意习作格 式:开头空两格。 语文园地本次学习园地主 要内容是学会积1.学会积累好词好句。

部编版小学语文《藏戏》教案

《藏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理解“唐东杰布、阿吉拉姆、谢雄巴”等词语。 2.运用提取关键词,画思维导图的研读方式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3.感受传统文化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揭示课题。 检查字词 出示:唐东杰布山南琼结阿吉拉姆雄谢巴雅鲁藏布 知道这些词语什么意思吗? 介绍唐东杰布:唐东杰布明代著名建筑师,藏戏的开山鼻祖。藏民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智慧、力量的化身。 二、研读藏戏的特点。 1.找出课文中概括介绍藏戏特点的语句。 出示句子: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读读这些句子,发现这三个句子都是反问句,请强调出反问的语气来,不仅是反问还是排比句,反问、排比都是在强调,在强调什么?我们来提取一下关键词: 戴面具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 2.小组研读具体的特点 藏戏的特点,除了这三句话,课文中还有更具体的语段吗?请同学们四人小组研读其中的 1 到 2 个特点,请大家抓住关键词进行研读,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1)四人小组研读 (2)交流体会 预设: (1)面具的特点: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身份的人 交流:出示不同面具,来记忆所代表的意思体会面具的象征意义。教师出示三种面具,认认谁的面具,各代表什么,尝试猜想可能还会有哪些面具,代表什么。 (2)舞台的特点:不要……不要……不要……只要…… 出示语段: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从这三个不要,两个只要中你读出了什么。 艺人们只追求艺术,并没有太多外在的要求。因为要求简单,所以随时随地,何时何地都能演出。多么淳朴自然的艺术。 (3)演出的特点:三五天,随心所欲优哉游哉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新部编本《鲸》 (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目标教学模式”备课表(小学语文第九册)

资料连接: 鲸是哺乳动物,是海洋中最大的动物。鲸的身体很大,最大的体长可达30多米,最小也超过5米。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16万余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我国发现了一头近4万公斤重的鲸,约有17米长.鲸的体形像鱼,呈梭形;头部大,眼小,耳廓完全退化;颈部不明显;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多数种类背上有鳍;尾呈水平鳍状,是主要的运动器官;有齿或无齿;鼻孔一或二个,长在头顶上;嘴边有毛(有少数没毛);皮肤下有一层厚的脂肪,可以保温和减小身体的比重。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气后即潜入水中,可以潜泳10~45分钟。一般以浮游生物、软体生物以及鱼类为食。胎生,通常每胎产一子,用乳汁哺育幼鲸。但许多人分其为鱼类,事实上它们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分布在世界各海洋中。 鲸的繁殖能力比较差,平均两年只能产下一头幼鲸。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海洋环境的污染,鲸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如,鲸类中体型最大的蓝鲸,在20世纪有近36万头被杀戮,目前仅存不到50头。 鲸在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它是水栖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其种类分为两类,须鲸类,无齿,有鲸须,有两个鼻孔,有长须鲸、蓝鲸、座头鲸、灰鲸等种类,比较温和,一般吃微生物;齿鲸类,有锋利的牙齿,无鲸须,鼻孔一般一到两个,有抹香鲸、独角鲸、虎鲸等种类,比较凶猛一般食肉。海洋中绝大部分氧气和大气中60%的氧气是浮游植物制造的。须鲸却是灭浮游植物的劲敌——浮游动物。另外,齿鲸也有助于保持鱼类的生态平衡。齿鲸是以鱼为食的大型哺乳动物。 鲸类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温恒定,大约为35.4℃左右。皮肤裸出,没有体毛,仅吻部具有少许刚毛,没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体温并且减轻身体在水中的比重。头骨发达,但脑颅部小,颜面部大,前额骨和上颌骨显著延长,形成很长的吻部。颈部不明显,颈椎有愈合现象,头与躯干直接连接。前肢呈鳍状,趾不分开,没有爪,肘和腕的关节不能灵活运动,适于在水中游泳。后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残迹,呈残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鳍,末端的皮肤左右向水平方向扩展,形成一对大的尾叶,但并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狭长的尾干部逐渐变细,最后在进入尾鳍之前消失。尾鳍和鱼类不同,可作上下摆动,是游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种类还具有背鳍,用来平衡身体。它们的骨骼具有海棉状组织,体腔内有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体的体积,减轻身体的比重,增大浮力。 它们的眼睛都很小,没有泪腺和瞬膜,视力较差。没有外耳壳,外耳道也很细,但听觉却十分灵敏,而且能感受超声波,靠回声定位来寻找食物、联系同伴或逃避敌害。外鼻孔有1—2个,位于头顶,俗称喷气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后者进化程度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叶肺,其中有许多毛细血管,富有弹性,能有助于氧的流通,适应在水面上进行的气体交换,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浮出水面来进行换气,也能潜水较长时间。肋骨有10一20对。胃分为4个室。肾脏大多

部编版小学语文《梅花》教案

古诗《梅花》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1、同学们,冬天里当百花凋零的时候,有种花却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你知道是什么花吗?大家想看梅花吗?(出示课件) 师:这就是梅花,它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它的品种很多,大约有300种。它的花瓣是5片,有红色的、白色的、谈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2、宋代诗人王安石也特别喜欢梅花,还为它写了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诵读古诗《梅花》。 二、美读入境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古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请生逐句读,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老师范读。 师:老师读得这么好,是有小窍门的,就是一行一行认真地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4、学习一、二两行。 (1)谁愿意像老师这样读第一行诗? (出示第一行)师评价。 (2)指导朗读。 梅花开得多美呀!请美丽的女生美美地读一读。 (3)这些朵朵梅花还是在寒冷的冬天开着呢!谁来读第二行?(出示第二行) 师:梅花迎着呼呼的北风,迎着飞舞的雪花盛开着,你觉得她是怎样的梅花? 你能把梅花不怕冷读出来吗? (4)梅花是怎么开放的?梅花没有别的花儿的陪伴一个人开放,多么勇敢呀!你来夸夸它!指导朗读。 我们班勇敢的男生们一起来夸夸梅花! (5)、小结:我们诵读了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这两行就是诗的第一句。它告诉了梅花在不起眼的墙角处,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了。梅花多么不怕冷,多么勇敢呀。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5、学习第三、四行。 (1)诗人远远地望着,那梅花一朵一朵的,白白的,就想冬天里的什么呀? (2)诗人为什么知道那不是洁白的雪花,而是像雪一样洁白的梅花呢?

部编版小学语文《慈母情深》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情读题,初品词意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选自梁晓声的小说《母亲》。当慈母这两个字印入你眼帘的时候,你闪过怎样的画面? 把自己的想象、感情带进去读课题。(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老师在课题的深字上加了个着重号,这是为什么? (生:说明这不是一般的感情。生:说明妈妈对我们付出的感情很深厚。) 非常好的感觉。读下来,对词语有敏感,有特别的认识,这就有了良好的语文意识。(师板书:语文意识) 作者为什么用这个“深”字,情深在哪里呢?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理解新词

师:请同学们们凭预习时的记忆在老师发的纸上把生字工工整整地写下来。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是来要钱买书,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在我手里,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括号内为学生要写的词) 理解词语: 1、震耳欲聋的“欲”是什么意思? 2、龟裂的手看见过吗? 3、知道“攥”的意思吗?能做个动作吗?如果把它换个词呢? 再读这段文字,读着读着你会冒出问题来。 生齐读。 师:你向自己的母亲要过钱吗?你有过鼻子一酸的时候吗?为什么我鼻子一酸呢? 三、研读课文,细品词句 请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在感动的地方用波浪线工工整整地画下来。(生按要求边读边画) 交流: (一)“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震耳欲聋”是什么样的感觉?(声音非常大,震得耳朵都快聋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案全集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电子备课 上学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开始。编选了两幅图画和一首诗歌,第一幅图主要讲了学校里有什么,图中的同学都在干什么。第二幅图主要指导学生认识语文课本。《上学歌》主要帮助学生明确上学的意义,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语文课,热爱学校,热爱老师和同学,并开始渗透性识字。本课要求学生识字12个。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中,使学生产生热爱学校、热爱同学和老师的情感。 2.识字:认识12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 3.口语交际:师生见面问好;认识同学,简单介绍自己。 4.培养有序的使用学习用具(课本、笔、卡片等)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二课时 教学准备:准备介绍校园的课件、孩子们第一次进校时的录象,《上学歌录音、生字卡、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人: 1.伴着《上学歌》的录音播放孩子们第一次进校时的录象。 2.让小朋友随意地说一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3.引入:从这一天开始,我们就是学校的主人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自己的学校,好吗? 二、新课教学 1.自主认识学校: (1)提问:和你周围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希望怎样来认识我们的学校呢?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走出教室去认识学校。 (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己和伙伴一同去认识我们的学校。 2.自主交流: (4)提问:在你参观校园的过程中,老师对你说些什么?你是怎样向老师问好的? (5)简要评析在实际中的口语交际情况。 (6)同学交流:你参观的是什么地方?你最喜欢的是哪里? (7)提问: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2、学习生字 (1)出示:学生入学纪念照片。提问:照片上的字你认识吗? (2)结合介绍学校的教学课件,出示一些地点的名称,如:一年级3班、厕所、演播厅 (3)请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4)出示课本中“上学了”图。 (5)提问: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和咱们一样,第一次走进学校,我们到他们的学校中看一看,你认识哪个字,就和你的学习伙伴读一读吧。 (6)“小老师”教学:学校、丁丁、冬冬、年级、班、老师 (7)带学生摆字卡认字。 3、抽读字卡。 三、课后参与学习活动

部编版小学语文拼音教案总集

1.a o e 教学目标: 1、知道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要学好汉语拼音。 2、学会a o e三个单韵母,认清形,读准音。 3、认识声调符号,在教师指导下正确认读带调的三个单韵母。 4、会在四线格内抄写a o e三个单韵母。 教学重难点:a o e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e的发音及a o 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会单韵母a,认识声调符号,在老师的指导下学读四声。 (一)谈话揭题。 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了!能帮助我们识字、读书,还会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想学吗?大家一定要用心地学。 (二)教学单韵母a 。 1、看图说话引出a:说说图上画了谁?她在干什么?(自学指导) 2、教师示范发音,学生听音,看口形。学生模仿发音,教师边检查边领读。 3、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巴张大,唇形自然,声音响亮。教顺口溜:张大嘴巴,a a a。 4.记字形:用儿歌帮助记字形,“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要问她是谁?就是a a a 。”(三)教学a的四声。(重点指导) 1、单韵母a的头上常有四顶不同的帽子“声调符号”,我们根据符号读韵母。 2、ā第一声,读音也是平平的。(教师发音,学生跟读。) á第二声。有人问你话,没听清时,你会问:“á?”领读,模仿,轻读,读准á。 ǎ第三声。由高到低再到高,形状像个钩。(教师发音,学生跟读。) à第四声。我们读时声音要从高到低,就像惊叹:“à,你来了!” 3、学生以手势助读,也可以用简明确切的儿歌帮助记忆。 (四)指导看书,读书。 边看图边读课文。集体反复练读2-3遍,再指名读。 (五)学写单韵母a。 1、认识四线格。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培训笔记讲课教案

时间:2016.10.13地点:会议室 主持:鲁艳人员:语文组教师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培训笔记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主讲人:温儒敏 一、编写“背景” 二、“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体特色 1、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2、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其纠偏作用 语文课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3、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4、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三、七个创新点 1、选文的问题 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32课)但这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内容的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 A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新教材一开始就是识字教学(5-6课)然后才是拼音教学。 B、选文的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时代性 2、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 “部编本”分单元组织教学,若干板块的内容穿插安排在各个单元之中。 3、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在教材的呈现和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的操作。 ﹡但总是要让一线教师使用这套教材有“干货”可以把握,最好能做到一课一得。 备课时注意一: 重新学习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了解掌握其中对各个学段内容目标的要求,特别是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备课时注意二:

参考教师用书所建议的小学和初中的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系列,可以把这个系列和课标的要求对照,互为补充。 备课时注意三: 研究这些“要点”(知识点、训练点、也就是讲课的重点)如何分布到各个单元、到每一课,要有梯度、螺旋式提升,这就是体系。 4、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 “部编本”语文教材有意识改变课型混乱的状况,加大了精度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 改“精读”为“教读”,改“略读”为“自读” 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格外注意两个问题:阅读方法阅读速度 5、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建议老师们采取1+X的办法,即采用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 6、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要关注300字教学的问题 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注意两点: ⑴、对汉语拼音的要求不宜过高,这无非就是个识字的拐杖。 ⑵、要重视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7、写作教学

部编版小学语文手指公开课教案

手指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全集

1.春天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 2.积累13个词语和2句句子。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了解春天里风、雾、雨、阳光,以及植物的一些特点,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 小朋友们,春节过得开心吗?看着你们满脸喜气洋洋的,肯定不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吧!(播放歌曲) 你们听到些什么呀?(交流) 出示:春天在哪里 2、揭示课题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课题) 过渡: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天已悄悄来到我们身边,那么它在哪里呢?(补上图片)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a)听录音,看谁的耳朵最灵。 i.边听课文录音边出示分解的图片,再出示一句句式。 ii.交流并完成填空。 春天在()、(),春天在()、()。 iii.齐读。 过渡:课文就是根据这四个地方用诗歌的形式分成四个小节描写了美丽的春天,那 么春天来到后,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呢? b)轻声读课文(过渡话说完就出示四句句子,然后布置轻声读课文这一要求) (1)交流并完成填空。(任选一句来讲) a.春天在枝头上,()微微吹动,()跳舞,()脸红。 b.春天在草地上,()轻轻细细,()醒过来,换上了新衣。 c.春天在竹林里,()飘飘洒洒,()从地下探出头来啦。 d.春天在田野里,()那么暖,()青,()黄,()香。 (学生说到哪一句,师就出示哪一句) (2)、学习生字 a出示: 柳条桃花雾竹笋小麦蚕豆 b小组学习字词。 要求:借助音节,读准音节。 说说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c交流 由一小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读。 开火车读字词。(先有音节,后去音节) 交流识字好方法。 (3)读课文 i.回到四句句子图片,加强朗读。 1.请四个学生来读。 2.分四个小组来读 3. 师生配合读。 过渡:你们看,还有几个生字宝宝也要和大家交朋友啦! ii.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教材解读: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号角的吹响,西部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组教材就是围绕着“走进西部”这一专题进行编写的。这一组教材共选编了4 篇课文,其中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西部的神奇,西部的开发与建设,西部的昨天和今天。比如老舍的《草原》就描绘了内蒙古的草原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丝绸之路》再现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那一幕,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中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白杨》则通过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父与子两代人的交谈,借助白杨,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记叙了在艰苦的条件下,西部建设者们攻克难关创造奇迹的经过。 本单元以走进西部作为专题进行研究,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了解西部,培养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为了更好的使学生《走进西部》,课后安排了阅读连接,此外教材还安排了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训练项目,再回顾与拓展中设置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为同学们的知识拓展搭制了平台。学习整组教材,学生既要把具体的景、人、事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还要借助一些课外资料认识西部,了解西部,加深对西部的自然风光及建设者热爱之情。所以在整组的教材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多方位、多渠道的了解西部,还要联系上下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句式及语言的优美,提高理解语言及写作的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上教案全册

1《观潮》 教学侧记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中描写潮来之时的语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体会并想象课文描绘 的大潮壮观的景象。 难点 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分清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有关段落,初步感受大潮的壮观景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课文的内容。 难点 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留下的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当浪 潮犹如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时,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让我们 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吧!(板书课题:观潮) 二、初步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给学生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观潮(cháo) 笼罩(lǒnɡ zhào) 薄雾(báo) 横贯(ɡuàn) 若隐若现: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 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山崩地裂:崩,倒塌。裂,裂开。本课形容声音很大。 漫天卷地:天和地随风浪翻卷。本文形容波涛无边无际地涌来,随着风浪翻滚的情景。3.学生默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 (1)课题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 明确:“潮”指的是钱塘江大潮。 (2)“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指看到的景象,后者是看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梳理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齐读课文,讨论并明确:作者是按时间和空间顺序来描写的。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空间顺序:由远及近。 (2)按文章的描写顺序,可以将课文分成几部分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色。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潮退去时的景象。 2.归纳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感情。 老师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讨论,老师总结明确:本文通过对钱塘江大潮来之前、来时、去时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了奇特的自然景观,赞美了“天下奇观”的壮丽,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同学们,我们刚刚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来仔细阅读课文,按作者观察的时间顺序来梳理课文。 1.潮来前的景象。 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1)作者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思考明确:海宁市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2)潮来前的江面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确:平静。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薄雾。(板书:平静) “横卧”是什么意思?(横着躺下或趴下,文中把钱塘江比作人,形容钱塘江江面非常开阔) 师:平静的江面、雨后的阳光、蒙蒙的薄雾,还有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以及远处的小山,构成了一幅多么平静美丽的山水画啊!要想把这幅美丽的图画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读的时候,声音应该轻点儿,速度应该慢点儿。请同学们一齐来读这几句。(学

部编版小学语文项链教案教学设计

11、项链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偏旁禾字旁“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大海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宝藏,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大海。 二、学习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学习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感受美 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是啊,大海真美啊,有一个小娃娃就被大海吸引了,他想带我们一起去海边玩玩,大家一起跟上来呦!板书课题。 第二板块:领略美 1.师读课文。 2.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请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圈出来的生字读准。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第三板块:集中识字 板块目标:认识11个字,认识偏旁禾字旁“禾”。 1.出示本课生字。 生字宝宝来到了我们的大屏幕上,你们试着认识认识它们。 2.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记一记。 3.把你记的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互相学习。 4.把你喜欢的字和我们大家说一说吧,其他同学应该认真倾听,并且继续补充。 预设: 形声字:蓝、笑、和、活、金 数笔画:又、向 加一加:蓝、笑、和、娃、挂、活 减一减:又(叉)、白(的) 形近字:娃——挂、贝——见 换一换:着(看) 反义词:笑——哭 同音字:向——象、又——右、和——合 师随机引导: 挂:做动作“挂”。 去掉拼音搞乱了顺序的生字宝宝还认识吗? 第四板块:体会快乐——品味美 (一)品味第1自然段——美景 1.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你有什么感受? 3.汇报:感受到大海很美。(板书)

部编版小学语文桥精选教案

16 桥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 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呻吟、胸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重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难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感受老汉的人物形象。 3.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语言简洁) 板块一直接导入,检查预习 板块目标:

介绍这篇课文的体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一篇小小说,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去了解一下,小小说到底有什么特色呢?(板书课题:桥) 生齐读课题。 课前预习了吗?(预习了) 我这有两句生字特别多的句子,看谁能读正确? 生读句子,指名读,师相机点拨。 生字:咆哮祭奠搀多音字:奔当 相机指导生字书写:搀祭奠 看来同学们课前预习得不错!那么,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主要人物呢? 指名答,师相机板书。(板书:老汉小伙子村民) 板块二走进课文,了解故事的梗概 板块目标:

初读课文,根据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这三个人物,你能不能根据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并自言自语地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黎明的时候,一个村庄里发生了洪水。老汉组织好人们过桥,让村民们走在前面,让党员走在后面。当村民们都过桥之后,老汉和小伙子却牺牲了。 根据人物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那我想问一下,三个人物之间,重点写谁啊?(老汉)既然是写老汉,那我们就去读一读课文,课文里直接写老汉的句子有哪些? 读一读这些句子,在你的眼前浮现出一个怎样的老汉呢? 你能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他吗?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板块三细读课文,感受老汉的形象 板块目标: 仔细品读课文,深入体会老汉的形象。

最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语文教案一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口语交际:我说你做》《语文园地一》《快乐读书吧》。 二、本组概括 本组教材是由我上学了和识字1、2、3、4、5组成。我上学了用四幅图,帮助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学习常规。“识字”属于象形字归类识字:《天地人》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金木水火土》展示了儿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口耳目》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口、耳、目、手”等人体器官以及“站、坐、行、卧”的具体要求;《日月水火》展示了“日、月、水、火、山、石、田、禾”这些象形字的特点;《对韵歌》用对子的形式展示了一些自然事物,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组内容在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养成浓厚的识字兴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了解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理解字义,认清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2.会认本单元40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并学会在口头表达中运用;认识10种基本笔画。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金木水火土》《对韵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并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2.能够根据汉字的直观性、象形性等特点或借助图画识字。 3.能正确书写汉字。 教学难点: 1.能发现探究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并以此来识记汉字 2.能从生活中认识汉字 五、课时分配 我上学了 2——3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口耳目精选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口耳目精选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口耳目精选教案教学设计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象形归类识字。12个字按器官、动物、天体与现象、植物分类。 每个字都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以利于学生理解字义,记忆字形,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热爱汉字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有了一定识字基础,教师要注意发挥这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护他们识字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和一个偏旁角子头。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四、教学重点: 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五、课前准备: 12种实物的图片;生字字形演变卡;竖、撇、捺笔画卡片。 六、教学流程: (一)图字结合,突出象形字的特点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生说师贴上生字卡片) 2、图字结合;字和图有什么联系? (二)认读生字 1、哪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2、认读生字: (1)领读: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可让学生领读,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可由教师领读。 (2)自由练读,小组读,指名读,加拼音读,去拼音读。

(3)竞赛读。看谁认得快记得多;你已经认识了多少(尖子学生可以自己介绍识记的方法) (三)巩固认读 (1)书上48页“我会连”。 (2)找一找,下面哪些字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今天学习的? shu mu yue liang er duo xiao niao 树木月亮耳朵小鸟 yi zhi xiao yang zai chi cao 一只小羊在吃草。 long zi li mian you jiu zhi tu 笼子里面有九只兔. wo men jia you san kou ren 我们家有三口人。 注:带点的字是以前学过的。带横线的字是今天学习的。 (3)生活识字:谁的名字中有今天学习的生字? (四)指导书写 十;是上节课学习的,可让学生复习认读。 木、禾是本节课学习的。 1、认读:选自己喜欢的字说说是怎样记住的?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教笔画名称及笔顺:竖、撇、捺 3、学生练习书写:任意选择写几个。哪个字写得满意可以向同学和老师展示。 (五)实践作业: 回到家里收集一下今天学习的生字。(商标、电视、广告、网络……) 以上就是人教社教师之家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口耳目教学设计的内容。如有更好的建议请加微信(志远网络)告之我们! 部编版小学语文口耳目精选教案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整册教案

我上学了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我上学了》是初入校园的小学生的第一个语文学习内容,设置目的是帮助小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校生活产生兴趣和向往,实现从幼儿到学生的角色转换。为此,本课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游戏引入、图片欣赏、学唱歌曲、动手操作、讲解示范、合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和校园,产生对祖国、学校、老师、学习生活的热爱。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课前准备 1.收集我国各民族服饰的资料、图片等制成课件。(教师) 2.准备长城、天安门的宣传资料片、《爱我中华》和《上学歌》的歌曲。(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师生间增进了解 1.同学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学校,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板书:我上学了)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们现在上的科目是语文。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出它的名 字——语文。 2.你们喜欢上学吗?今天来到学校后,你们有哪些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3.互动活动:你们愿意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吗?请你们走到同学面前,相互握手,然后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减少课堂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活跃起来,为交流奠定自由、轻松的情感基调。 二、观察插图,进行爱祖国教育 1.认识我国的标志性建筑,激发民族自豪感。 (1)播放天安门的宣传片,学生欣赏后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建筑物? 学生指出认识的建筑物,教师出示天安门的图片及文字,引导学生认读。 交流:你去过天安门吗?说一说你当时见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自由交流: 来到天安门,我看到__________,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教师小结: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每天清晨时分,国旗徐徐升起;每天日落时分,国旗缓缓降落,这些都是十分庄严的仪式。2.了解各个民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画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利用图片介绍少数民族的服装、饮食、节日等。 (3)互动交流:同学们,你们都是什么民族的人?请少数民族同学在台前进行自我介绍。 (4)体验活动: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全班同学相互拥抱。 (5)过渡: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身在何处,都是心连心的兄弟姐妹,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板书:我是中国人) 3.引读句子,抒发爱国情感。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长城和天安门举世闻名,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2)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我们有好看的衣服,有美味的食物,还有漂亮的校园,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设计意图:对一年级小学生的情感启迪和教育不能只依靠口号,因此,本环节设计重在借助图片,借助生活体验,借助教师语言,诱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三、图文结合,进行爱上学教育 1.引言:从今天开始,你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高兴吗?带着你此时的感受读一读——我是小学生。(板书) 2.课件出示插图,小朋友都背着书包快快乐乐地去上学,他们还高兴地诵读着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教师范读,然后领读,同桌互读,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1)“不迟到”的“迟”要读准翘舌音。 (2)“早,早,早”的“早”为平舌音。 (3)“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这句话要正确断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