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记》教学设计

《墨池记》教学设计
《墨池记》教学设计

《墨池记》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主备人:李德增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审阅:

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整体感知,领会文章主旨。

2.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3.从“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例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把握文中几个设问句的意义,体会本文平易朴实、婉转沉着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目标2 3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以旧促新法”,也可以与“说”进行比较)

“记”: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写法不定,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也可议论。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抱负或阐明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观点)。

特点:1、寓情、理与事、景、物之中;2、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例如:《核舟记》————说明状物————核舟:奇巧(状物)

《桃花源记》————写景散文————“世外桃源”

《岳阳楼记》————抒情散文————“先天下┅┅”

《醉翁亭记》————抒情散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墨池记》————说理散文————勤学苦练出才能

二、作者简介:名:曾巩,字:子固;时:北宋时人;地:建昌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评:“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称之为南丰先生,卒谥“文定”。作:《元丰类稿》。《宋史》说他的文章是“本原于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曾巩将儒家之“道”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广泛接触儒家经典以外的文化遗产。他在不少诗文中,都谈到自己刻苦读书的情况,认为没有浓厚的文化知识积累,要自成一家,是绝不可能的。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沉着,议论醇正,讲究法度和布局,结构谨严,条理分明,尤以文字明洁著称。其作品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三、学生自读

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粗知文章内容。

结合注释,疏通文字,扫清文字障碍,体会文章主旨,在不懂不明处,作出标记。洼(wā) 邪(yé) 徜徉(chángyáng):随意漫游。肆(sì〕恣(zì):放纵、任情。于楹间以揭之(yíng):房屋前面的柱子。故迹:旧迹。

遗风余思:遗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以临于溪:居高视下。

四、质疑解难——四行对译法

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补充解决疑难。五、研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要求在读准确的基础上能读出重音、停顿和情感来。

2.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文。

(1)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的巨大成就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靠勤学苦练取得的。

(2)抚州学官王盛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间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墨池之上现在建有学舍,州学教授王盛君怕墨池不够明显,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悬挂在楹柱间,其目的是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技巧,用王羲之勤学的事迹劝勉自己的学生。

(3)这篇文章中用了许多设问句,请在阅读的过程中画记出这些设问句,并反复诵读,体会它们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明确:文中共用了六个“邪”字设问句,分别是:

①“岂信然邪”;②“而又尝自休于此邪”;③“岂其学不如彼邪”;

④“况欲深造道德者邪”;⑤“而因以及乎其迹邪”;⑥“以勉其学者邪”。口头翻译这六个设问句,明确其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①表明作者对墨池传说持有怀疑态度(因为称做王羲之墨池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

处)。②用以加重语气,肯定王羲之并不沉醉于游山玩水。

③肯定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不是来自天成,而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起提示、启发的作用。⑤、⑥说明自己的推测,加重谦逊的语气。

六、中心思想:本文从记叙墨池遗迹入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了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

七、写作特点:

1、本文采用记议结合、略记详论的写作方法,以突出文章的题旨。

本文借王羲之“临池学书”一事,说明任何成就都要依靠刻苦学习,绝非“天成”,从而引申到关于道德修养问题也是如此,目的是鼓励人们勤学苦练,努力向上。文章开头,先写墨池处所、形状,再交代有关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是记叙部分,其行文曲折,构思缜密。其中“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八个字,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论据,埋下了伏笔。接着,作者由叙述转到议论,就王羲之书法艺术“晚乃善”“非天成也”这一点,引出“欲深造道德者”“学固岂可以少哉”,点出本文的主旨。其中“晚乃善”三字,是本文立论的重要依据,而“精力自致”、“非天成”则是作者的正确论断。第二部分先叙述州学教授索文的经过,接着又发议论,推测王君此举是为了“勉其学者”,最后归结到“仁人庄土之遗风余思”对“来世者”的作用,借以鼓励人们勤于学习完善自己。2、以小见大。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主备人:李德增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审阅:

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整体感知,领会文章主旨。

2.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3.从“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例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把握文中几个设问句的意义,体会本文平易朴实、婉转沉着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目标2 3

八、把握几个设问句的意义,体会婉转沉着的语言特点。

文章7次使用了设问句,提出了一连串疑问和推测,使读者在似乎不确定的答中去思考,十分耐人寻味,体现了婉转沉着的语言特点。(其余的见讲义)

①、“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②、“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这是王羲之学习的遗迹,难道果真是这样么?难道他漫游纵情山水时,曾经在这儿栖息过么?作者对江西临川的墨池是否为王右军的遗迹存有怀疑,但他是受州学教授王盛之请为墨池作记的,所以既不必详细考证,也不便把话说绝,于是用了两个设问句。都是推测的口吻,语意上下贯通,结构前后呼应,布局是很严密的。

(解说:点拨在于拓宽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主题、表现形式及行文风格。)

设问句的大量运用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兼收停顿、舒展之功,避免一泻无余之弊,徘徊吟诵,玩索不尽。前人以“欧曾”并称,在这点上,曾巩是颇得欧阳修“六一风神”之妙的。

九、佳句赏析:例如:①“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②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作者借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之事勉学劝善,去不直说,而用两个表层进的设问句表达。问中有答,以问代叙代议,用疑问句式,表示了完全肯定的语气。钻研技艺需要刻苦自励,深造道德,则尤需要加倍地刻苦自励了。这里在极强的逻辑推理中,取得了无可辩驳的说明力量。十、把握几个设问句的意义,体会婉转沉着的语言特点。

文章7次使用了设问句,提出了一连串疑问和推测,使读者在似乎不确定的答中去思考,十分耐人寻味,体现了婉转沉着的语言特点。

①、“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②、“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这是王羲之学习的遗迹,难道果真是这样么?难道他漫游纵情山水时,曾经在这儿栖息过么?作者对江西临川的墨池是否为王右军的遗迹存有怀疑,但他是受州学教授王盛之请为墨池作记的,所以既不必详细考证,也不便把话说绝,于是用了两个设问句。都是推测的口吻,语意上下贯通,结构前后呼应,布局是很严密的。

③“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 ④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作者借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之事勉学劝善,去不直说,而用两个表层进的设问句表达。问中有答,以问代叙代议,用疑问句式,表示了完全肯定的语气。钻研技艺需要刻苦自励,深造道德,则尤需要加倍地刻苦自励了。这里在极强的逻辑推理中,取得了无可辩驳的说明力量。

⑤“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⑥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作者在阐明王君用意时,也用了设问句,用推测性语气,显得委婉深沉,语重心长,而又切合于实情;因为作者只是从对方题匾、求记来加以体会的,如果用直截、肯定的语气,难免失之粗率。

7、“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与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这里的设问句用“何如哉”三字作结非常妙,妙就妙在作者不把原意直接说破,而由读者自己去体味,这就产生了意在言外、寻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五、请写出几句含有“勤学苦练方能成材”的道理的成语或名言警句以及举几个典型例子(古今中外均可):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5、勤能补拙是良驯,一份辛苦一分才。 6、天道酬勤 7、韦编三绝事例:⑴司马迁:受腐刑后,仍顽强地活下去,更加勤奋地写作,终于完成了辉煌的历史、文学巨著《史记》。⑵范仲淹:年少时就死了父亲,家里贫穷供不起他读书,竟靠着吃粥来充饥,刻苦攻读十年,而成为北宋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⑶吴敬梓:家庭贫穷,饥寒交迫,靠别人周济维持生活,但他仍奋笔疾书,经过三年苦战,终于完成了《儒林外史》这部33万字的巨著。

⑷、曹雪芹:破产后,凄苦的生活没有压倒他,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写出了“字字看来皆是血”的长篇巨著《红楼梦》。

布置作业:同步训练

教学反思:

2021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 乐高教育以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的身上有着自然的爱好和本能,而发挥其本能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布满趣味性、刺激性、挑战性的活动中,主动往探究知识的奥秘。以下是 ___精心的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班乐高活动:灵活的小车 执教者朱翔 活动目标: 1、掌握方向盘、操纵杆的概念,拼搭能灵活转弯的小车,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2、通过设计、改造小车,发展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活动准备: 乐高一盒,搭建好的小车,马路路线图一张,视频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 (放音乐《小汽车》)(幼儿在教师带领下,开小汽车形式入场,开到指定位置)“到站啦!我们找个位置站站好” “刚刚我们玩了开小车的游戏,正好前两天,我们也用乐高玩具也搭建了一辆小汽车呢,看,我们面前有一条宽宽的马路。让我们拿起小车,来玩一玩吧” (放音乐《小汽车》)(事先交代不同方向的小朋友往哪个方向开)(玩的过程中会发生碰撞) “把小车放在这里,请回到你们的位置上去吧”(幼儿在垫子上做好) 刚在我们玩得真开心,不过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有没有遇到问题啊?---撞车了,太挤了 很多小朋友的车挤在了一起,你们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当我们发现两车要相撞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某某小朋友你来试一试”(请小朋友来试一试,能不能避让开,提出要求,车轮不能离开地面。) “小车只能往前走,不能拐弯”“你们能想办法让我们的小车拐弯吗?” 二、出示小车,引入方向盘和操纵杆的概念 “我这有一辆车,你们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可以转动 “在这个小车里面藏着一个小小的秘密哦,想不想知道?”---想 “我们来看一看”(视频) “看明白没有?你们说说看”----方向盘转动,带动操纵杆车轮转动 “方向盘和车轮之间是什么连接的”---轴“这根轴就是操纵杆。” “这就是小车能够拐弯的秘密,老师的小车就是有了方向盘、操纵杆。当我转动方向盘的时候,车轮就跟着。。。” 三、展示PPT分解图

墨池记教学设计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墨池记》教学设计
古田五中:江速灿
一、概述。 《墨池记》是曾巩于庆历八年(1048 年)应抚州州学教授王君盛之请为墨池写的记文。
作者把介绍古迹人物、记事和议论结合在一起,从墨池引出书法家王羲之的勤学苦练,又扩 展到道德修养问题。本文语言生动灵活简洁明快。并多用设问句和感叹句。这些句式的大量 运用,使本文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多朗读课文,增强对语言的感受 力。难点是理解本文的思想意义和写作意图。 二、教学目标分析。
结合本阶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和教材的编排特点,依据三维教学目标,我拟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复习生字词,能准确读出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楹”、“徜徉肆恣”。 (2)通过理解语段来读懂课文内容,并从中领悟主题。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2、过程与方法
(1) 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在自己领悟基础上合作交流。 (2)紧扣课文反复品读,在充分的诵读中领悟词。 (3)合作探讨,分析理解文本。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动脑思考、小组交流、表 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4)能够通过说一说、评一评等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5)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把自己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 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认真倾听、敢于表达的习惯,体验探究、协作学习的乐趣; (2)懂得要想有所成就,学习就要刻苦,修养道德更要刻苦。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结合自 身的学习实践,进一步体会“以精力自致”的重要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乐高教学设计

教会小朋友认识建筑房子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城南实验小学林水祺 活动目标: 1、发挥想象力进行搭建,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使用材料:常规积木、造型积木、ppt。 活动准备:幼儿积累建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联系 1、出示小朋友,以参观他家的位置为由,导入教学活动。 师:我叫小明,今天我带你们去我家那附近看一看,有很多漂亮的建筑在哪,准备好了吗? 2、音乐游戏《钻山洞》,让幼儿一个个通过钻过拱门,出示小明家附近的建筑ppt。 师:我家到了,请大家跟我一起走一走,去看一看吧,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新奇有趣的建筑。 1)请幼儿观察图片,你们发现有哪些建筑呢? 提问:大家看看,我家附近有哪些有趣的建筑呢? 2)和幼儿一起分享不同建筑物的外形特征。 提问:谁能说说这些建筑像什么呢?由哪些图形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二、建构 1、让幼儿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乐高积木来搭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起建筑。

2、出示操作材料。 3、老师提出操作要求,让幼儿按操作要求进行活动,孩子自由选择积木搭建,老师观察指导。 三、反思 1、请幼儿介绍自己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同伴交流一下,你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搭建的建筑?请个别搭建比较特别的幼儿出来示范讲解) 2、你搭的建筑物有什么特别之处,用来干什么的? 四、延续 1、分组合作,给小动物建一个动物园。 提问:我们搭建了这么多的建筑,把他们放在哪里好呢?幼儿回答。现在你们分成两组每组6人,每组搭建一个小区,把你们的建筑物放进小区里。 2、展示作品。 师:好了,现在你们的小区都搭建好了,可以把你们搭好的建筑物搬进去啦。

语文教案-养鱼记

语文教案-养鱼记 养鱼记课型:自读课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翻译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法与学法:启发式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介“杂文” 这是一篇杂文,当然属于小品。所谓“杂文”,原指作品内容驳杂,于文体不易归类,故以“杂”名之。而所谓小品文,其内容实亦属于“杂”之一类。如尺牍、题跋、随笔、日记等短文,皆在小品范畴之内,而其内容也都是无所不包的“杂拌儿”。由此可见,小品文者,第一是形式短小,第二则为内容庞杂。至于今天多称讽刺小品为杂文,此盖肇端于鲁迅的大量作品。其实讽刺小品只是杂文的一种,有些抒情小品,内容又何尝不杂!如果文中抒情与讽刺兼而有之,那恐怕更是标准的“杂”文了。

二,分析课文 这篇《养鱼记》,可以说是抒情与讽刺兼而有之的杂文。题曰“养鱼”,而文章的一半篇幅都用在对鱼池的描绘上。先从位置写起,说明这小池“直对非非堂”。再写鱼池形成的原因,那是由于有一块未种花草的空地,便用来挖成一个不方不圆不大不小的土坑,然后注入清澄的井水,使之成为池塘。池塘虽小,却是足供作者休息和散步的好地方。凭了作者艺术的素养和丰富的想像,竟然在这小小的池边获得了精神寄托,“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并且“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这确是朴实无华的抒情妙笔。 至于这小池之所以能引起作者的兴趣,则由于它具备以下优点:其一,它虽由人工挖浚,却能“不方不圆”“全其自然”,得天真之趣;其二,池水“汪洋”而“清明”,有风时微波成漪,无风时平静澄澈,无论星月还是须眉,都能映在池中,毫芒毕现(文中所说的“潜形于毫芒”,兼有池水清澄,使自己须眉都映入其中,看得一清二楚的意思)。所以作者在此偃息或散步,乃有一种“自足”之感;即使心有“忧隘”(有忧愁而想不开的事),处境“穷独”(孤寂无聊之谓),也尽得舒展而足以自娱了。可见前半篇那一段绘景状物之文,

《独乐园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独乐园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独乐园记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①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③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相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

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吾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⑤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①鹪鹩(jiāo liáo):一种鸟。②“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③迂叟:作者自称。④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⑤纴(rèn):纺织。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厚:巩固 B.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延:引进 C.事物之理,举集目前举:推选

乐高教学设计

乐高教学设计 ----《程序与程序设计》之旋转木马

马,调试程序,不断优 化。 学生分组活动和电机结构;常用测量工具准备。 Contemplate (引导学生评价和反思实践活动的成果) 思考与分析 通过让学生上台来讲解和演示所设计的机器人旋转木马,让学生自己反思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去寻求解决的方案,使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程序控制结构的理解;通过采取老师和同学提问,小组成员答辩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反思和总结的科学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及 环境师:同学们,布置给大家的任务都完成 了没有? 老师展示ppt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各个小组按照ppt 上面所列的问题,准备5分钟的发言, 待会儿依次上台来,讲解你们所设计的 系统,并演示旋转木马。 在学生讲解完后,老师给予掌声鼓励。 在学生演示完后,针对演示过程中,出 现的一些问题,老师进行提问。 在所有的小组完成了讲解和演示之后, 老师要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任务,大家都完成 得非常出色! 生:都完成了! 学生分小组,依次上台 讲解,并演示旋转木马。 在学生讲解完后,其他 小组同学给予掌声鼓 励。 演示小组的同学共同回 答老师的疑问。 其他小组同学提问 演示小组的同学共同答 疑 学生鼓掌 通过设置小组 成员上台讲解 和演示的活动, 让学生进行充 分的反思和总 结。 通过设置老师 提问和学生提 问的环节,让师 生之间、生生之 间进行思维的 碰撞,进一步促 进学生的反思。 老师通过在课 堂上肯定学生 的表现,进一步 激发学生课后 自主开展学习 的热情。 学生通过填写 课堂评价表,完 成对自己,以及 组员的评价,对 整堂课的表现 进行量化评价。 制作好 ppt课 件 演示的 同学和 其他小 组同学 都围在 旋转木 马两 旁,营 造一个 良好的 互动氛 围。 提前设 计好学 生的量 化评价 表。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5.19兰亭集序(名师导课)精品教案 人教版第二册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5.19兰亭集序(名师导课)精品教案人教版第二 册 一、课文补注 1.“兰亭”小考 课文对“兰亭”的注释为:兰亭,兰渚之亭,在现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20余里。然而到过绍兴的人就会发现这里地处平原地带,虽然“茂林修竹”随历史变迁而废,但“崇山峻岭”是根本没有的,也就是说这“兰亭”绝非王羲之笔下的“兰亭”,那么王羲之笔下的“兰亭”到底在何处呢? 据《水经·浙江水注》记载:“(鉴)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里上,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之。”说明兰亭在天柱山附近的鉴湖湖口。晋以后“兰亭”又有几次搬迁,顾野王《舆地志》中有:“山阴郭西有兰渚,渚有兰亭,王羲之所谓曲水之胜境,制序于此。”兰渚是鉴湖中的一个小岛,则说明“兰亭”在晋以后又迁到湖中了。 绍兴市西南20余里的“兰亭”又是怎么来的呢?北宋华镇《兰亭记》说:“山阴天章寺即逸少(王羲之字)修禊之地,有鹅池,墨池,引溪流相注”,这是北宋以后以天章寺为兰亭胜地的最早记录。据嘉庆《山阴县志》所记,有御书《兰亭集序》,勒石于天章寺侧,上覆以亭。康熙帝亲书“兰亭”二字,此即为现在所见兰亭。 古今之兰亭不同地点的原因是与王羲之的书艺分不开的,爱屋及乌,凡是与“兰亭”、诗序相关的地名也就随之光大了。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xx.11 作者:张广银) 2.魏晋人的自然观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自然是人的心灵的外化,自然的存在与人类息息相关,它体现人的精神生活,展示人的精神品格。东晋士人对于自然的观赏是明显带有哲学意识的,他们自觉地脱身于名利场外,发现、理解和尊重自然美,从中汲取了生命的能量和活力。《兰亭集》中收录了王羲之《兰亭诗》二首,其一云:“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诗中景物并非客观的、写实的景物,而是贯注了诗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从诗中最后一句来看,宇宙万物虽有差别,但它们给作者的感受都是崭新的、可爱的。对照着读,我们或许能更深刻地感知晋人对山水美的发现和他们的艺术心灵——那种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和表里澄澈的通明是颇能令人感动的。 3.文句解难 《兰亭集序》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是一句经常拨动人们心弦因而引用率很高的话,那么,“悲”在何处呢?动人处又何在呢?悲在人类认识上无法彻底摆脱的局限性,动人处则在于它揭示了这种局限性。现实总会有一定缺憾,人们身处其境时往往意识不到这种缺憾,因而也就无法弥补和救正,只为后人留下很多惋惜。我们现在看过去,对过去的是非得失都看得一清二楚,但看现在、看自己时却是扑朔迷离的,这写出了人类认识的尴尬,人类的任何主观努力都不能彻底摆脱这种认识局限,所以也就留下了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永远抒发不尽的惋惜和惆怅。不过,在一代一代的叹惋中,人类同时就一步步地前进了,因为它是在清楚认识历史、吸取历史智慧的基础上从事现实的历史创造的。王羲之对人生局限性的认识是极富创意的,“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可以看作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 二、课文析读 解读人生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无论是文采还是书艺,都是传世极品。尤其在立意方面,作者独

议论文写作指导专题

论据的顺序安排:在同一篇章或同一段落内,多个论据的顺序安排一般遵循这个原则:古今中外 议论文写作之叙例 练习: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该怎样叙述呢? 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 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生了极大的威力,人们在旁边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议论文写作之叙例 要点概括: 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① 努力的经过② 最后一次试验的场面③④ 炸药的作用⑤ 我们再来看一下论点“失败是成功之母”,它具有三个要素:①经历了失败,②经过不懈努力,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③最终取得了成功。 材料与之相关的只有②(经历了数百次失败)和⑤(最终发明了炸药)。 幻灯片4 议论文写作之叙例 存在问题存在问题叙述的语言过于繁多,以叙代议叙述的角度不够明确,无侧重点叙述的事例杂乱无章,缺层次感 对策只是叙述而不描写,是择要交代梗概,舍弃其中的细节 紧扣所定论点,舍弃无关内容 理清逻辑关系,遵循古今中外 事实论据: 摆事实举例子 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叙事的繁简 二是事实论据与论点的联系 三是材料的多与少 学生作文存在的毛病: 一叙述起事例来就长篇大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全出来了,弄得文章前后像议论文,中间像记叙文,四不象! 议论文中叙述事实:宜简不宜繁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越州赵公救灾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大致翻译课文。 2、把握文章将琐事写得富有条理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朗读点拨、引导赏析、感悟、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文,学习做人的可贵品质。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要实词和特殊句式。 2、把握文章将琐事写得富有条理的特点。 【教学时数】:预计2课时 【自学导案】 1、通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能熟读课文。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画出自己难解的词句。 3、理清文本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内容。 第1部分(1):写灾前准备。 第2部分(2、3):写救灾措施。 第3部分(4、5):写赵公救灾中的品德和救灾措施的意义。 第4部分(6):交代写作缘由。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历史上的那些清正廉洁著名人物导入。 2、以将琐事写得详略得当、富有条理的文章导入。 二、了解作者。 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汉族,北宋散文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布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嘉祐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 曾巩为文主张是接近欧阳修的。先道而后文,但比欧阳修更侧重于道。文章写得自然淳朴,自成一家。首先是论事之文写得纡余委备,委婉曲折,与欧阳修近似。其次,曾巩文章

《墨池记》教学设计

《墨池记》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主备人:李德增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审阅: 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整体感知,领会文章主旨。 2.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3.从“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例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把握文中几个设问句的意义,体会本文平易朴实、婉转沉着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目标2 3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以旧促新法”,也可以与“说”进行比较) “记”: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写法不定,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也可议论。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抱负或阐明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观点)。 特点:1、寓情、理与事、景、物之中;2、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例如:《核舟记》————说明状物————核舟:奇巧(状物) 《桃花源记》————写景散文————“世外桃源” 《岳阳楼记》————抒情散文————“先天下┅┅” 《醉翁亭记》————抒情散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墨池记》————说理散文————勤学苦练出才能 二、作者简介:名:曾巩,字:子固;时:北宋时人;地:建昌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评:“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称之为南丰先生,卒谥“文定”。作:《元丰类稿》。《宋史》说他的文章是“本原于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曾巩将儒家之“道”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广泛接触儒家经典以外的文化遗产。他在不少诗文中,都谈到自己刻苦读书的情况,认为没有浓厚的文化知识积累,要自成一家,是绝不可能的。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沉着,议论醇正,讲究法度和布局,结构谨严,条理分明,尤以文字明洁著称。其作品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三、学生自读 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粗知文章内容。 结合注释,疏通文字,扫清文字障碍,体会文章主旨,在不懂不明处,作出标记。洼(wā) 邪(yé) 徜徉(chángyáng):随意漫游。肆(sì〕恣(zì):放纵、任情。于楹间以揭之(yíng):房屋前面的柱子。故迹:旧迹。 遗风余思:遗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以临于溪:居高视下。 四、质疑解难——四行对译法 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补充解决疑难。五、研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要求在读准确的基础上能读出重音、停顿和情感来。 2.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文。 (1)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的巨大成就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靠勤学苦练取得的。 (2)抚州学官王盛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间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墨池之上现在建有学舍,州学教授王盛君怕墨池不够明显,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悬挂在楹柱间,其目的是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技巧,用王羲之勤学的事迹劝勉自己的学生。 (3)这篇文章中用了许多设问句,请在阅读的过程中画记出这些设问句,并反复诵读,体会它们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明确:文中共用了六个“邪”字设问句,分别是: ①“岂信然邪”;②“而又尝自休于此邪”;③“岂其学不如彼邪”; ④“况欲深造道德者邪”;⑤“而因以及乎其迹邪”;⑥“以勉其学者邪”。口头翻译这六个设问句,明确其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①表明作者对墨池传说持有怀疑态度(因为称做王羲之墨池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 处)。②用以加重语气,肯定王羲之并不沉醉于游山玩水。 ③肯定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不是来自天成,而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起提示、启发的作用。⑤、⑥说明自己的推测,加重谦逊的语气。 六、中心思想:本文从记叙墨池遗迹入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了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 七、写作特点: 1、本文采用记议结合、略记详论的写作方法,以突出文章的题旨。 本文借王羲之“临池学书”一事,说明任何成就都要依靠刻苦学习,绝非“天成”,从而引申到关于道德修养问题也是如此,目的是鼓励人们勤学苦练,努力向上。文章开头,先写墨池处所、形状,再交代有关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是记叙部分,其行文曲折,构思缜密。其中“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八个字,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论据,埋下了伏笔。接着,作者由叙述转到议论,就王羲之书法艺术“晚乃善”“非天成也”这一点,引出“欲深造道德者”“学固岂可以少哉”,点出本文的主旨。其中“晚乃善”三字,是本文立论的重要依据,而“精力自致”、“非天成”则是作者的正确论断。第二部分先叙述州学教授索文的经过,接着又发议论,推测王君此举是为了“勉其学者”,最后归结到“仁人庄土之遗风余思”对“来世者”的作用,借以鼓励人们勤于学习完善自己。2、以小见大。 教学反思:

墨池记初中三年级教案-初三语文教案

墨池记初中三年级教案-初三语文教案 教学建议 一、文章主旨 文章从记述墨地遗迹入手,指出王羲之的书法达于精妙的境界,是“以精力自致”,并非出于“天成”,从而阐明了任何成就的取得都要依靠勤学苦练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 二、结构内容 《墨池记》是“记”体。按照“记”体的格式,先记地点,次写景物或传说,再写事情,然后写功用或影响,最后说明作记原由。由此,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首先直接说明墨池的所在,接着指出古迹不实,然后强调不由天成,而须“以精力自致”由物及人,题小意宏,发人深省。第二部分(第2段)交代作“记”缘由,讽谕宣扬不当。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交代写作时间、作者,属于“记”这种文体的固定体例。 三、以小见大的构思 这是一篇杂记,作者由墨地的一个传说,引发出学习必须勤学苦练的道理;再由学习书法推及到道德修养;最后又由“人有一能”尚为后人追思不已,推及“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必将永远影响后世。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本文题目不大,但文章紧扣“墨池”这个中心,通过王羲之墨池的具体事例来阐明道理,生发广,开拓深,使文章中心突出,不生枝蔓,而内容丰富,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四、鲜明突出的中心 本文是一篇杂记,但杂而不乱。结构严谨,章法细密,条理分明,层层相生。文章先由墨池故迹推出人的能力是靠“以精力自致”,并非“天成”的结论,再从学不可少,推出要深造道德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后又从王教授求文想到“虽一能不以废”,又从人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推出“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对后世影响会更大。文章边叙边议,层层生发,纵横开合,曲折尽意。如关于王羲之的墨池,大概在当时就已不止一处,作者既为临川墨池作记,据此考据一番,也是符合“记”这种体裁的写法的。但是作者只用“岂信然邪”一笔带过,不去节外生枝,而是顺此引导人们去推究王羲之是否只是在“倘佯肆恣”之余才练习书法的,然后一语破的地说明道理。从全文看来,记事是次、是略,说理是主、是洋。道理虽然因事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12讲文言文导学案

第十二节文言文 一、预习目标 1. 掌握文言文中常见多音字的不同读法和不同意义、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不同用法及古今异义的重点字词; 2.理解重要教材中重点文言文中的重点词句意义; 3. 掌握文言文题目特点及解题方法技巧。 二、预习要点 掌握文言文题目特点及解题方法技巧。 三、复习要点回顾 (一)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问题。 1、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 ①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②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词义交叉。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 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 去汤郭寻〔不久)走裙致词(对一一说话)但〔只是)赞(传记结尾处的议论文字)曾(还、尚且)谢〔道歉)借(即使假设借第令勿斩)比(等到比至陈)间控〔拉开)恶〔怎么)委池入出发举征〔征验)夫或〔有的人某人)进退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狱鄙再向〔过去的以前的)师(军队取法) 古今异义的双音词集录 绝境交通妻子无论前途〔前面的路程)所以〔一一的方法一一的原因)会计(聚会商议)往往经纶(筹划治理)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古

意:父母兄弟至亲骨肉)南极 (从南面到达某地)排空(冲向天空)卑鄙〔低微而鄙俗)痛恨〔痛心和遗憾)开张感激〔感慨而激动)牺牲于是(介词于和代词是的连用)以为(把一一作为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可以明年几何〔多少) 2、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 一狼洞(打洞)其中 妇抚儿乳(喂奶) 名(取名)之者谁 公将鼓(击鼓)之 置人所罾(用网捕)鱼腹中 狼不敢前(上前) 愿为市(买)鞍马 不能名(说出)其一处也 ②名词作状语。 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择其善(优点长处)者而从之 亲旧(亲戚朋友知其如此)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百废(废弃的事情)具兴 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疏远。 京中有善(擅长善于)口技者 恢弘志士志气(发扬光大)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阅读 本文是关于中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阅读,感谢您的阅读! 一、字音 (一)多音字所谓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一个汉字,读音不同还意味着词性不同、意义不同和用法不同。因此,掌握好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十分重要。 如:夫有读fú予观夫巴陵胜状若夫霪雨霏霏夫环而攻之有读f ū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其夫呓语 间有读jiān奉命于危难之间有读jiàn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遂与外人间隔 (二)异读字 所谓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法。文言文中的异读有三类:破音异读、假借异读、古音异读。 1、破音异读前人又叫“读破”“破音”。它是用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办法 如:王原音wáng破音wàng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语原音yǔ破音yù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通假异读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 如:孰为汝多知zhì乎知同智河曲智叟亡wú以应亡同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有同又 3、古音异读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

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 可汗kèhányān燕山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 二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问题。 (一)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 ①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②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词义交叉。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 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 去汤郭寻(不久)走裙致词(对――说话)但(只是)赞(传记结尾处的议论文字)曾(还、尚且)谢(道歉)借(即使假设借第令勿斩)比(等到比至陈)间控(拉开)恶(怎么)委池入出发举征(征验)夫或(有的人某人)进退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狱鄙再向(过去的以前的)师(军队取

墨池记

《墨池记》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墨池记》是曾巩于庆历八年(1048年)应抚州州学教授王君盛之请为墨池写的记文。作者把介绍古迹人物、记事和议论结合在一起,从墨池引出书法家王羲之的勤学苦练,又扩展到道德修养问题。本文语言生动灵活简洁明快。并多用设问句和感叹句。这些句式的大量运用,使本文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多朗读课文,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难点是理解本文的思想意义和写作意图。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 能力目标: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提升道德、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 3.情感目标:结合自身的学习实践,进一步体会“以精力自致”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 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提升道德、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教学方法] 1.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培养语感。 2. 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在自己领悟基础上合作交流。 3. 合作探讨,分析理解文本。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王羲之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艺术家之一,被后人誉为行书天下第一,他的书法线条如行云流水,字体风流潇洒。前人评他的笔势说“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世人称他为“书圣”。他的字是天生如此,还是别有决窍?今天我们学习曾巩的《墨池记》,解开我们的疑惑。 (设计意图:通过对王羲之成就的简介,引起好奇心,激起学习兴趣。) 环节二简介文史知识 1. 曾巩简介 曾巩,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省)人,杰出文学家。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登仁宗嘉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亳诸州。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府,享年六十五岁。后人称其为“南丰先生”,南宋理宗时追谥“文定”。他与欧阳修等人一起,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归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作有《元丰类稿》,《隆平集》等传世。 2.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晋怀帝永嘉年生,死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导学案班级:学号:姓名: 一本课词语表 (一)成语 有条不紊wěn: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 出自《尚书·盘庚》“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犹如将网结在纲绳上一样,做事就有条理而不紊乱。汪洋恣肆: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 汪洋辟阖:水势浩大而开关有制。 纵横捭阖bǎi hé:指运用政治或外交手段达到联合或分化瓦解的目的。 动辄zhé得咎jiù:动不动就受到责备或处分。出自唐·韩愈《进学解》:“跋前踬后,动辄得咎。”佶jí屈聱áo牙:形容文字艰涩生僻、拗口难懂。在写作文中也可以指语句不通畅,错别字多,让人读不懂,好似云里雾里似的。同“诘屈聱牙”。出自韩愈《昌黎集·进学解》。 闳hóng中肆外:形容文章内容丰富,文字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出自唐韩愈《进学解》。 戛jiá戛独创:别出心裁,富有创造性。同“戛戛独造”。 金玉其外,败絮其内:外面像金像玉,里面却是破棉絮。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出自明·刘基《卖柑者言》 (二)人名表 晁.错cháo 蔡邕.yōng祢.衡mí嵇.康jī刘大櫆.kuí姚鼐.nài郑燮.xiè李翊.yì(三)作品名 洛阳伽.蓝记qié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xí童区.寄传ōu蝜蝂 ..传fùbǎn (四)其他 编纂.zuǎn骈.文pián 鱼鼋.yuán 透辟:透彻而精辟 沾溉:沾濡浇灌。比喻恩典、德泽。 馆阁:北宋以后掌管图书、编修国史之官署。词臣:旧指文学侍从之臣,如翰林之类。 跌宕dàng: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 滥觞shāng: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 驰骤:驰骋,疾奔;指在某个领域纵横自如。 隽永juàn:(言语、诗文)意味深长 粉饰:涂饰表面,掩盖污点或缺点。蹈袭:照别人的样子做;走老路。 投戈:放下武器。谓休战。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1

《越州赵公救灾记》教案 主备人:复备人: 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大致翻译课文。 2、把握文章将琐事写得富有条理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朗读点拨、引导赏析、感悟、理解、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学习做人的可贵品质。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要实词和特殊句式。 2、把握文章将琐事写得富有条理的特点。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历史上的那些清正廉洁著名人物导入。 2、以将琐事写得详略得当、富有条理的文章导入。 二、了解作者。 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汉族,北宋散文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布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嘉祐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 曾巩为文主张是接近欧阳修的。先道而后文,但比欧阳修更侧重于道。文章写得自然淳朴,自成一家。首先是论事之文写得纡余委备,委婉曲折,与欧阳修近似。其次,曾巩文章虽质朴少文,然亦时有摇曳之姿,纵横开合,有如韩愈。赠序之文,尤有特点。代表作有《战国策目录序》、《宜黄县学记》、《墨池记》等。 三、初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 1、学生结合注释了解文本大意。明确文章的中心事件。 明确:救灾。 2、理清文本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1——1):写灾前准备。 第二部分(2——3):写救灾措施。

赵州赵公救灾记(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赵州赵公救灾记(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 计 备课人: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刘剑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大致翻译课文。 2、把握文章将琐事写得富有条理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朗读点拨、引导赏析、感悟、理解、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学习做人的可贵品质。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要实词和特殊句式。 2、把握文章将琐事写得富有条理的特点。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历史上的那些清正廉洁著名人物导入。 2、以将琐事写得详略得当、富有条理的文章导入。 二、了解作者。 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汉族,北宋散文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布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嘉祐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

(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素养全练5记叙文阅读专项2抒情散文阅读

专项二抒情散文阅读 一、A组自然感悟 一、(2018·山东菏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出类拔萃的秘密 厉彦林 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深秋时节的那天,宿舍院里的园丁师傅忙着把小竹林四周刨开,逐一斩断竹根,刨出近半米深的沟,用砖垒砌围堵竹根的砖墙。我蹲在一边帮助整理刨出的竹根,听他口里念叨着:“不抓紧围截,明年这周围全是竹子了。” 十年前,我搬进位于城郊的新宿舍时,门外的这片竹子刚栽上,长得干干巴巴的,既无生机,又少 灵气。我真担心栽不活。谁知道,仅几年的工夫,这簇竹子潇洒地长起来了。开春那竹竿由枯黄变 成草绿,冒出淡黄稚嫩的芽尖,盛夏撑一片翠绿,秋冬依然挥舞着生命的绿手掌。清晨,我走在院内 的石径小路上,竹林里传出啁啁啾啾的鸟鸣声和麻雀的打闹声,真有几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趣。 竹子靠蹿根繁育生长,喜欢温和湿润的气候,主要生长在南方。20世纪60年代末,山东等地南 竹北移成功,竹子被移植在山地、水源、沟渠、田边、路旁,大大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品种多是 早园竹、淡竹、斑竹等。 我见证了这簇竹子的成长过程。栽植的前三年没看出生长,到了第五六年雨季过后,周围的土 皮被拱出了裂缝,地上竟然冒出手指粗黝黑的笋芽,咧开小嘴喝着雨水,每天能蹿半掌高。到秋季竟 然已长到三四米高,成为竹林中的长子。但新竹生长之后,它周围方圆几米内的其他植物好像停止 了生长。我问园丁师傅,原来新栽的竹子前三年不是没长,甚至没少长,只不过是以一种不易被人们 觉察的方式在地下长根。根憋着劲,在地下向四周默默铺开成系。这也是竹子只要栽上大地,很少 枯死的缘由。经过三年多的地下生长,一株还未向上发芽的竹子,根已经在地下伸展了十多米,真可 谓“博大精深”。有时一整片竹林实际上是根连在一起的“一棵竹子”,地下的茎根盘成一个疙瘩,分不清头尾。当新竹开始蹿芽生长时,周围的各类植物都望尘莫及。 我仔细观察竹林里当年冒出的新竹,深秋时大都高过往年的旧竹。那日我问园丁师傅,他擦拭 一下额头上的汗珠告诉我:“竹子扎根三年不起身,憋着劲布根,为后代积蓄能量。笋芽一旦破土, 就底气十足,高过老竹子啦。” 人的成长,也要学习竹子的耐性,先脚踏实地,发达根系,再破土发力,拔节蹿高。 ,你认为文中像竹子一样的人具有哪些特点? ,可以看出竹子,反映到人的身上就是有着顽强的毅力;从竹子第五六年才拱出土皮,可以看出竹 子有耐性、能耐住寂寞;从“根憋着劲,在地下向四周默默铺开成系”可以看出竹子的脚踏实地、 坚忍不拔;从“为后代积蓄能量”可以看出竹子的无私奉献。竹子身上所体现的这些品质,也正是 竹子一样的人所具有的特征。 2.品析词句。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秋冬依然挥舞着生命的绿手掌。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子在秋冬时节依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表现 ,直接分析句子的修辞方法即可。 ,然而秋冬时节也在 挥舞着绿手掌,写出了竹子所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2)请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 根憋着劲,在地下向四周默默铺开成系。 ,不让出来,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竹子积聚力量、发达根系的坚忍。 ,“憋” ,不让出来。然后结合语境义,紧密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品格分 析:“憋”可以看出它自己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坚忍不拔,只是为了发达根系,给后代积聚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