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梦圆在今朝 公开课导学案

千年梦圆在今朝 公开课导学案
千年梦圆在今朝 公开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中感人的句子。

2.我能通过自读自悟,知道数千年的中华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重点)

3.我能借助资料、知识链接,了解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体会并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

精神。(难点)

雨霖铃导学案附答案

《雨霖铃》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 2.鉴赏名句,理解善于铺叙、融情与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3.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意象,探究意境,体味情感 教学方法:感悟法、鉴赏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学生一起背诵《雨霖铃》 二给下列词注音 骤.雨﹙﹚暮霭 ..﹙﹚凝噎.﹙﹚ 三名句默写 寒蝉凄切,________,骤雨初歇。 ________,________。念去去, 千里烟波,________。 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 今宵酒醒何处? _____,___。 四鉴赏《雨霖铃》 ①本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上阙主要写___,下阙主要写___。

②本词的基调是什么? ③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④分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主要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⑤“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体会这句词的感情。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话在上阙的结尾表达怎样的感情,放在此处有何作用? ⑦.“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 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 ⑧:“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作者设想的别后孤苦无聊的生活情景。请问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 五小结 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情景相生。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上阙重点在记别,下阙重点在述怀,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词作在表现离人分别时,通过离别场面的描写、铺叙,让读者深切感悟离情)。 从这两首词中,我们体会了诗人柳永婉约的创作风格,体会了词的特色。由此得知:词,声韵谐婉,意境优美,是我国抒情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大家多去品味词,增强自身美的感

《声声慢》公开课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 《声声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觉感知——深入探究——情感提升”逐层深入地鉴 赏诗歌。 3.情感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词中典型意象的分析,挖掘其深刻内涵,理解意象所营造出来 的意境(心境),从而理解词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对比词人前后期不同的愁以及独特的创作艺术。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诗词教学,无论采取哪一种教法,都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作品背诵下来。因为背诵是鉴赏的前提,不能充分地诵读就谈不上深入的鉴赏。要对诵读给予充分的重视,那种先讲解再诵读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教师可以做示范背诵,让学生明 白背诵的重要性。总之,能卓有成效地进行诵读训练,从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就可以说完成了教学目标的一半,决不能等闲视之。 2.“情境法”。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 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3.比较法。通过与《一剪梅》等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多诵读、多 分析、多联系比较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4.问答法。通过有效引导,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诗词内涵。 四、学习方法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学法上我希望自己能把学生学 习宋词的热情煽得旺旺的,能点燃他们兴趣的熊熊之火,使学生个个喜欢宋词, 个个迷恋宋词,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在思想的碰撞中经历 生疑、矛盾、挣扎、释惑的学习乐趣。在形式上可通过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来进 行反馈、交流,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

免疫调节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联系与区别。 2.能力目标 (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 (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关注热点激趣导入】 教师:以手机细菌培养实验引入,展示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菌,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患病,就是因为什么呢? 【阅读教材建构概念】 教师:人体的免疫系统就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请阅读教材35页内容。 利用生活经验,实例介绍免疫器官,如裸鼠、淋巴结、白血病、扁桃体发炎。 以血常规检查介绍免疫细胞,白细胞包括吞噬细胞与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又包括B淋巴细胞与 T淋巴细胞。病原体感染导致白细胞数量变化,可提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如淋巴细胞数量上升一般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数量下降一般为病毒感染,为医生开提供依据。 介绍AIDS,即就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HIV病毒感染引起。T细胞就是极为重要的免疫细胞,HIV 病毒专一性寄生在T细胞中,引发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利用形象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归纳免疫的三道防线。

《声声慢》导学案--优.doc

《声声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知人论世) 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分组品读】提示:1、抓住词中抒情性的句子来品读2、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3、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来品读4、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5、可对比前期的作品来读【听读思考】1. 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 2. 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词人的心绪? 二:【解读愁情】 1. 找出直接表现词人别样愁情的句子并做赏析 2.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之感,词人主选了哪些意象? 3.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举出本首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并分析词人是怎样借助这一意象表达愁情的。(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三【自主表达】统观全文,词人是如何表现“愁”的?谈谈你的认识2020-03-11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知人论世) 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

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分组品读】提示:1、抓住词中抒情性的句子来品读2、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3、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来品读4、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5、可对比前期的作品来读【听读思考】1. 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 2. 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词人的心绪? 二:【解读愁情】 1. 找出直接表现词人别样愁情的句子并做赏析 2.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之感,词人主选了哪些意象? 3.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举出本首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并分析词人是怎样借助这一意象表达愁情的。(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三【自主表达】统观全文,词人是如何表现“愁”的?谈谈你的认识2020-03-11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知人论世) 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免疫调节导学案(绝对经典)

第4节免疫调节导学案(第一课时) 单县一中李香文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重难点)。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一】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组成,免疫器官是 免疫细胞_______ 、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等,淋巴细 胞包括___ 细胞(迁移到____ 中成熟)和______ 细胞(在_______ 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是由__________ 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如________ 、淋巴因子、________ 等。 【自主学习二】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第一道防线:______ 和 ____ 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 非特异性免疫* 防线; I第二道防线: ____________ 和_______ 是保卫人体 1、免疫" 第二道防线; I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由_______ 和______ 借助血液循环 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2、第三道防线在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用 方式为______ 免疫和______ 免疫。 3、(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_________ 的物质。 (2 )抗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_________ 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

(3)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________ ,体液免疫主要靠—细胞

雨霖铃导学案

Unit5 Which one do you want 学校:彰寨九年制没在学校教者:杨雄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听说、会读单词“raincoat 、long 、short、thick thin 、cheap”. 2 能力目标:运用句型“which one do you want”,学生利用课文提供的场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学会合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会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运用基本句型,根据课文提供的场景和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难点:句型的熟练掌握。 三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教学磁带 四教学步骤 1 Leading in 老师提问:If it is raining, and you have to go school, what can you do.进而引出单词raincoat. 通过与学生的合作,虚拟购买雨衣的场景,引出本堂课的基本内容(一学生S1做售货员,另一学生S2和老师T是购买者)

S1:Can I help you. T: I want to buy raincoats. S1: These are raincoats. T: oh, they are nice, which one do you want, a long one or a short one? S2: A short one. how much is this raincoat. S1: It is ten yuan. T: that is cheap , take it. Oh I like the yellow one , it is nice, how much is it. S1: It is fifteen yuan. T: It is cheap too. Can I have them please? S1: Certainly. T: Here the money. S1: Thank you. 4 老师总结并引出新课题:我们刚刚看到的是去商店购买雨衣的场景,在商店里我们要根据衣服的长短、厚薄、价格以及颜色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衣服。今天我们学习Unit 5 which one do you want?(板书课题)。 二Presentation 1 板书并带读单词“raincoat”,并引导学生注意这个单词的组成规律。 2 根据黑板上写的长短、厚薄等教授相应的单词,要求学生跟着老师

《声声慢》国家示范重点高中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声声慢》国家示范重点高中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声声慢》国家示范重点高中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红笺一叶 《声声慢》国家示范重点高中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的 一、导入 人世间有万般情感:快乐、欣喜、悲伤、忧愁…… 情感需要表达。音乐家,用声音来传递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贝多芬和他的《命运交响曲》;画家用色彩来描绘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而诗人呢?用诗。词人呢?用词。于是就有了李清照和她的传世名篇《声声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婉约词名作《声声慢》,走进李清照和她的情感世界. 看看李清照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什么情感?她又是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的? 二、朗诵感知。 自由朗诵,体会情感。 学生朗诵,正音;缓慢;低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大家的朗诵水平真是一日千里啊。) 提问:词人在这首词中,写了一种什么情感? 齐读:就让我们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传达女词人清照这种浓浓的哀愁吧。 三、具体分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投影)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而词中句句皆现愁。——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词中句句皆现愁,(分组讨论),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愁字?为什么? 要求:确定一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断产生。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觅什么?往昔快乐生活,并不是生来如此孤独愁苦,她也有过快乐生活。 《如梦令》:春游、饮酒。 结果如何?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为何要寻觅?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追忆往昔生活?说说生活体验。 可以调换?不可以,感情逐层深入:动作——身体——心理 可以单字?叠字使情感更浓厚。 举例体会。庭院深深深几许?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 《听听那冷雨》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 (投影)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朗读随机。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为何喝酒?借酒浇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不足为奇,与其它的不一样的地方,淡酒说明什么?愁浓。 词人浓烈的愁绪,本以为可以解酒来消除,但酒淡压不住愁浓啊,更何况在这样一个风急得傍晚。 自己排解愁绪的方法谈谈体会:谈琴、散步。 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免疫调节公开课教案

金坛市金沙高级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人:周泉梅 课题 2.4 免疫调节课型新授课时 1 班级高一(8)授课时 间 2014.3.20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联系和区别。 (4)说出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 (5)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能力目标: (1)培养资料收集分析的能力。 (2)学习用网络图的方式,归纳总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实验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养成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⒈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 方法 直观教学、活动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 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动画展示)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关注热点激趣导入】 教师: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菌,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没有患病, 是因为什么呢?有一个男孩他生活的环境却和我们不一样,他的名字叫戴维,大家都 叫他泡泡男孩。教师用一个患有“重症免疫缺陷疾病”,从小生活在无菌的塑料泡泡 里男孩图片和视频,启发学生思考人体的免疫系统组成和免疫调节的重要性。 教师:(1)泡泡男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2)他为什么要生活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呢? 【阅读教材建构概念】 教师: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请同学们请阅读教材35页内容。教师利用形象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归纳。 过渡:人体有了这样一个强大的免疫系统就不会感染疾病了吗? 【实验探究突破重点】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问题:大卫患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从出生那一刻便生活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里。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声声慢》导学案及答案

《声声慢》导学案及答案 制作:郭仁玲 2009-3-31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品味语言,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 【学习难点】 1、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 2、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后期)多悲叹身世,怀旧悼亡,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词风情调感伤,凄婉哀怨,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写作背景】 这是李清照晚年词作,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品读提示】 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2、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3、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听读思考】 1 .你从这首词里读出了什么?找出词眼和直接抒情的句子。 2 .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请选 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加以分析,并举出古诗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这些 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 直接抒情的句子: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为全词定下感情基调)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主旨句,点明词眼“愁”。) 词中的主要意象:酒秋风雁黄花梧桐细雨

2.4《免疫调节》导学案

第4节免疫调节课时: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方面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2态度观念方面 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3.能力方面 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和水平平衡调节实例的讨论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并提高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学模式启发、讲解、讨论结合式。 第1课时 二.知识探究 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通过免疫,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免疫系统的组成 阅读P35免疫系统组成,填写下列空格: 免疫(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细胞 (迁移到中成熟)疫 系免疫细胞 (位于淋巴液、血液、淋巴结)(在中成熟) 统免疫活性物质:、、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资) 1.特异性免疫包括:和。 2.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的物质。 3.抗体:机体的浆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专门抗击某种,本质是。 4.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功能;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以及。因此,免疫系统在维持 方面有重要作用。 读图2—15,了解人体内主要的免疫器官 参考资料:免疫细胞、免疫物质的分化和生成(如图)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胸腺骨髓 分化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抗原刺激 记忆效应效应记忆 T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淋巴因子抗体 例1.淋巴细胞起原于() A.骨髓 B.脊髓 C.胸腺 D.脾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 阅读P36,回答下列问题 ①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②(如溶菌酶)和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③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 (2)资料分析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 阅读P36“资料分析”,讨论相关问题。 (3)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和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②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抵抗和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③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体?抗体是哪里产生的? ④读图2—16,归纳体液免疫过程。 讨论:(1)在此过程中吞噬细胞起了什么作用? 吞噬细胞属于哪道防线? (2)记忆细胞起到什么作用?试在上图中加以体现. ⑤读图2—17,归纳细胞免疫过程,补充在上图中。 讨论:切除小鼠的胸腺,小鼠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哪些影响? 例2.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是() A.皮肤和黏膜 B.血液和消化液 C.淋巴器官和淋巴细胞 D.溶菌酶和肝脏 例3.下列免疫活动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消化液将食物中的细菌杀死 B.抗体抵抗天花病毒 C.溶菌酶杀死细菌D.白细胞吞噬病菌

最新《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 主备:备课组长:学科组长: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1、把握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品读课文,做到心临其境,仔细品味语言。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感受词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2、仔细品味词的语言。 3、学习分析词的表现手法。 【导学过程】 1、词调简介 “雨霖铃”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霖雨连日,他经过栈道耳闻铃声勾起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我们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 2、写作背景 当时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郁闷,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于是与恋人痛别。本词正是他当时心境的体现。 一、自主学习【滴水石穿·夯实基础】 1、朗读指导: 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⑤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2、词中哪句话是反映中心的主旨句? 3、概括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 下阕 二、合作探究【审问·慎思】 本词表现手法赏1:从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可以划分成三个层次,依次是、、。 2:这首词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情景交融,词中哪些是景语?哪些是情语? 景语 情语 3:这首词的另一特点是虚实相生,词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实写 虚写 本词情景赏析 4.“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5.“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 《雨霖铃》鉴赏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的情景,下片主要想象离别后的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

声声慢教案(公开课)

教师:备注教学目标:以“愁”为切入点,在品味易安的愁情中增强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 在感知体验的同时进行表达,并从词中借鉴抒情的一些技巧,能大致掌握赏析诗词的一 般角度。 教学重点:1、愁的内涵2、抒情技巧 拟定课时:1课时 教学环节预设: 一、导入预设:有这样一个女子,她也曾经有过美好的少女时代,执笔属文,展卷吟诗, 锦心绣口,吐属风流; 有这样一个女子,她曾经与自己的亲爱的丈夫共醉金石,夫唱妇随,携手出游,盛名于 世,笑靥如花; 这样的一个女子,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却经历乱世,命运天翻地覆。可她依然能 独携瘦笔,以一颗万古愁心刻印了一种人生一种命运一个时代。接下来,我们将走近晚 年的易安,去读她的忧伤,读她的善感,,读她的愁情和坚韧,读她的情到深处人憔悴。 二、诵读感知,移情入词 设问(一):你从诵读中感受到词人的什么情绪,这种情绪是淡淡的,还是很浓重的? 从哪个句子直接就能体会到呢? 学生活动预设: (1)齐读。 (2)找直接抒情句,再情读。 明确: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设问(二)第一句可否改为“寻觅,冷清,凄惨”,说说你的理由。 第二句最后的问号,暗示了什么含义? 三、初入文本,发现问题 围绕“愁”这一情感核心词,结合文本,我们能提出哪些关于这首词需要我们深入学习 探究的主要问题? 三、批文入情,探讨“愁”的内涵。(6分钟左右) 方法:从“寻寻觅觅”的外延切入,合作探讨,发散学生思维。 环节目标问题设计:本词以“愁“起,词结“愁”未解,可见愁之浓重。那么,这两句 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呢?词人的愁包含有哪些丰富的内涵?(过渡)谢冕说:我们 不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词包孕着的丰富的含义,而且要努力去寻求他的诗句之外包 含的不尽的韵味。 过渡设问(三):文中的“寻寻觅觅“,结合下文和词作背景,你认为作者在寻觅到了吗? 你认为,词人易安在寻觅的也许是什么?请你说一两句,言之有据即可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组内讨论,确定代表回答,其他同学可补充, 预设:旧时光、幸福生活、温暖、故国、丈夫身影… 教师活动:1、展示作者生平资料 2、结合词句点拨 3、总结提升:以“她想寻。。。。而寻不到”的句式来总结,所以“愁”才如 此深重,这里包含有易安太多的凄凉太多的忧伤太多的惆怅,这里有她有痛于天上人间 各半,悲于美满姻缘的难舍,伤于半壁江山的沦陷,恨于偏安一隅的懦弱,苦于形影相 吊的霜娩,愁于漫漫余生的难捱,包含了她的悼亡之悲,怀旧之哀,家国之痛,故土之 思。这里的愁,不只在于个人的愁,更在于国家的,民族的。这里的秋愁,不仅是季节

导学案--免疫调节-含答案

-------------------------- 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 一、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说出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说明体液免疫的过程。 4、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5.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二、自主学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35-37内容,认真观察图2--15。8分钟后进行检测。 三:知识导航 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 (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细胞()(2)免疫系统(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位于:) () 免疫活性物质:。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第一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第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由 组成。包括:、。 2、免疫的过程 (1).体液免疫 1.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的物质。 2.抗体:机体的浆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专门抗击某种,本质是。 3.体液免疫的三个阶段及过程 ④抗体 抗原①②③ ⑤ (2) 细胞免疫的三个阶段及过程 ④ ③+ 靶细胞抗原 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反应,“敌我不分”地将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

①本质:将自身结构物质当作外来进行攻击 ②实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过敏反应 ①概念:过敏反应——已经产生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即)时所发生的或的反应。 ②特点: a.发作、反应、消退 ; b.一般不破坏,不引起 c. 有明显的 提醒:抗原第一次侵入机体不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3)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病原体——病毒;入侵细胞——细胞;危害: 4、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1)免疫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包括:监控并清除细胞,细胞和癌细胞 (2)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疾病:如,即AIDS,其病原体为,主要攻击人体的细胞,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5、免疫学应用 (1)疫苗——免疫中相当于,其作用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人工标记——检测追踪在机体中位置。 (3)免疫——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巩固练习: 1、下图所示淋巴细胞的分化: 图中①是指________;②是指________;①细胞在③ ________处经抗原刺激后,①细胞分化成⑤ ________; ②细胞在④________处经抗原刺激后分化成⑥ ________。 2、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 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3、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4、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A.a B.b C.c D.d 5、下图中的X代表的细胞是 A.效应T细胞 B.效应B细胞

雨霖铃导学案

h i n g s i n t h e i r 《雨霖铃》导学案 高二语文组 教师寄语:成长的路上,不缺乏鲜花,也少不了荆棘,充满了幸福,也一定有创伤。但不要只盯着不幸和痛苦,只有经过风雨的磨砺,我们的生命才能焕发光彩。 【学习目标】1了解柳永其人及词作风格 2、借助朗读和对意象的分析,体味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3、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知识链接】 1、宋词的发展脉络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最高成就。 北宋前期词坛的中心人物是晏殊和欧阳修,后来大政治家范仲淹又拓宽了词的意境并开启了豪放派词风,慢词圣手柳永拉长了词的篇幅并发展了婉约派词风。北宋后期大文学家苏轼对词进行了彻底的革新开拓了豪放派词风,周邦彦则成为此时婉约派之集大成者。南宋前期辛弃疾、陈亮等继承了豪放词风并形成了爱国词派,李清照是此时的婉约派大家。南宋后期姜夔等词人继承了婉约派词风并发展为格律词派。整理如下: 时期作者成就代表作 北宋前期范仲淹开启豪放派词风《渔家傲》北宋后期苏轼开拓豪放派词风《念奴娇》南宋前期辛弃疾继承→爱国词派《永遇乐》 北宋前期柳永 发展婉约派《雨霖铃》北宋后期周邦彦婉约派集大成者《苏幕遮》南宋前期李清照婉约派大家《声声慢》南宋后期 姜夔 继承→格律词派 《扬州慢》 2、婉约词豪放词特点 婉约词其特点主要是题材狭窄,内容侧重儿女风情,抒发感情婉约细腻,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豪放词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恢弘雄放,意境雄浑,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抒发豪情壮志,然而有时失之平直,3、题解及词牌来源 “雨霖铃” 也写作《雨淋铃》。源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凄雨沥沥,风雨吹打在皇鸾的金铃。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这便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4、知人论世

《声声慢》导学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必修四 《声声慢》 编写人:任小燕时间:2011年5月17日 【学习目标】1、诵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读赏析,学习本词寓情于景,层层渲染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学习难点】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学法指导】诵读品悟展示点拨探讨 【知识链接】 (一)时间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由亡国到丧失亲人,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人生的苦难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人生。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孤孓柔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凄凉。了解了这些史实后,李清照的愁应该可以理解了。 一、本词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二、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对付、抵御。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憔悴:指诗人面容愁苦黄瘦。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生:怎么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时候。 三、《声声慢》一词中主要是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梧桐、细雨等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 【课堂探究】 1、《声声慢》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2、《声声慢》表达感情的方法是什么?

《雨霖铃》导学案

红颜知己泪眼凄凄执手相别,风流才子含情脉脉无语凝噎 ————《雨霖铃》导学案 编写人:赵敏 一、【目标呈现】 1、运用“因声求气”之法读出词境。 2、掌握鉴赏品悟诗词之法。 3、感受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鉴赏品悟诗词之法。(重点) 2、感受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难点) 二、【目标达成】 你积累了哪些“离别”诗句: (一)读出词境 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二)品出词法 《雨霖铃》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元十大曲”之一,历来被认为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之作,分组讨论,这首词中哪些句子传达出词人的“离”情?并说明理由通过何种手法表现这种情感的? (四)学出词要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试分析,两首词异同之处?

(五)拓出词义 送别 席慕蓉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 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 内疚和悔恨 总要深深地种植在离别后的心中 尽管他们说 世间种种 最后终必成空 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 可是我一直都在这样做 错过那花满枝桠的昨日 又要错过今朝 今朝仍要重复那相同的别离 馀生将成陌路 一去千里 在暮霭里 向你深深地俯首 请为我珍重 尽管他们说 世间种种 最后终必终必成空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读柳永 梁衡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 柳永是福建北部崇安人,他没有为我们留下太多的生平记载,以至于现在也不知道他确切的生卒年月。那年到闽北去,我曾想打听一下他的家世,找一点可凭吊的实物,但一川绿风,山水寂寂,没有一点音讯。我们现在只知道他大约在30 岁时便告别家乡,到京城求功名去了。柳永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总是把从政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其实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 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可以当企业家,当作家,当歌星、球星,当富翁,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就没有考上,

声声慢导学案

学校:上饶县二中模块:语文必修四编写人:徐德军审稿人:郑承波使用时间:第九周 《李清照词两首》之 《声声慢》(1课时) 班级:学生姓名:完成时间:评价得分: 【课前预习】 一、本词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二、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对付、抵御。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憔悴:指诗人面容愁苦黄瘦。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怎生:怎么能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时候。 三、《声声慢》一词中主要是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梧桐、细雨等深秋景物来渲染愁情的。 【课堂探究】 1、《声声慢》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2、《声声慢》表达感情的方法是什么? 3、《声声慢》选取的意象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4、《声声慢》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5.《声声慢》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当堂检测】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人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便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现实生活的空虚,使她寻求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不悲戚? 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雁“却是旧时相识”,有两种含意:一、看到雁想起“鸿雁传书”,想起曾与她书信往来的丈夫。二、靖康之难以后,诗人虽流落在江南,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家乡。现在又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黑”字在此处安放极为稳妥自然,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2.默写《声声慢》 【拓展阅读】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1.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红润的荷花正在凋谢,只剩下一镂残香。玉簟,簟是竹席子,因其清凉光滑,故称玉簟。这“玉”字给人一种温度感和触觉感,与红藕之“红”也产生色彩上的对照和联想。这里点出凉秋季节。 2.雁字:群雁飞行时,常常排列成“人”字或“一”字,故称雁字。大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飞。秋天正是“雁字回时”。相传大雁能为人传书。词中出现雁的意象,同时也暗含渴望收到丈夫来信的心情。 3.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在独自孤寂的自飘自落,水在独自孤寂的自流自逝。它们无法违背自然界规律,又有谁去关心它们的命运,去怜惜它们呢?这句话貌似平淡,实际有很深的感伤和寄寓,含有对一天天飘逝的青春和美好的年华的依依怀恋之情。 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分离的双方都在为同样一种相思而愁苦。 5.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即使眉头刚刚舒展,却又涌上心头。言相思之情的深挚难排,真是“无计可消除”。

免疫调节导学案绝对完整版

免疫调节导学案绝对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4节免疫调节导学案(第一课时) 单县一中李香文 学习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重难点)。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一】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组成,免疫器官是 免疫细胞、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是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等,淋巴细胞包括细胞(迁移到中成熟)和细胞 (在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是由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淋巴因子、等。 【自主学习二】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第一道防线:和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 非特异性免疫防线; 第二道防线:和是保卫人体 1、免疫第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由和借助血液循环 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2、第三道防线在和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用 方式为免疫和免疫。 3、(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 (2)抗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 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 (3)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体液免疫主要靠细胞“作战”,细胞免疫主要靠细胞“作战”。 【即学即练】 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 A.扁桃体B.脾C.肾脏D.胸腺 2、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A.②⑤B.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 【合作交流】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指导要求: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这些细胞分别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怎样相互配合 2、如果你作为其中的一个细胞会起什么作用如何演示? 3、如果你们小组合作演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你们之间应该怎样配合? 4、表演时不同的角色要按顺序出场,出场时报出自己角色的作用。(注:演示时 不要带课本。) 【归纳总结】用文字和箭头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1、体液免疫过程: 2、细胞免疫过程: 【即学即练】 1、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 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2、在制备蛇毒抗毒素(抗体)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 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吞噬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3、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A.抑制病菌的繁殖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 C.使细菌外毒素(属于抗原)失去毒性 D.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课堂小结】 【巩固提升】 1、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分化为浆细胞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