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_支撑跳跃(第1课时)分腿腾越教学设计

五年级_支撑跳跃(第1课时)分腿腾越教学设计
五年级_支撑跳跃(第1课时)分腿腾越教学设计

五年级支撑跳跃分腿腾越(第1课时)教学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新课标为依据,坚持以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注重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协调发展。在教学中,在课的活动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师生、生生互动,创造出更多内容多样、形式新颖、富有成效的组织教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

二、教材分析:

支撑跳跃是小学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小学生很喜欢的体育项目之一,这项体育活动对锻炼身体有着良好的效果,对实际生活具有实用意义。它能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特别对增强下肢和肩带肌肉的力量有显著的作用,同时能够提高弹跳能力及超过障碍和轻巧落地等技能,发展灵敏、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三、学生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心理特征方面大多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在学习中表现出好奇、好新、好问,同时独特性突出,逆反心理也较强,喜欢在集体中标新立异,在争辩中显示自己的能力,不喜欢机械的统一要求与墨守成规。他们随着生活常识与文化知识的积累,已具有一定的独特的分析、思考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显着非常必要。同时,教师加以引导及通过保护和鼓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动作技能的过程中,减缓压力,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特别关注女生多鼓励帮助,是他们克服害怕心理,快速投入学习当中。

四、本课教学目标:

1、了解支撑跳跃的初浅知识和对锻炼身体的意义。

2、初步学会助跑、双脚同时踏跳,双手支撑跳箱背或山羊背快

速推手分腿腾越,并屈膝缓冲平稳落地的等环节的基本动作要领。

3、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以及时空感觉。

4、懂得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方法。

5、克服害怕的心理障碍,培养自尊、自信,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本课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双脚踏跳,双手入撑,提臀分腿。

2、教学难点:顶肩推手,快而有力,腾起分腿腾越,平稳落地。

六、本课教法与学法:

在借班上课的情况下,考虑到学生对活动器材的适应程度和掌握技能的差异性,教师在本课采用的教法有游戏法、引导提示法、直观讲解与示范法、激励法、评价法。学生的学法有尝试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练习法、评价法。

七、运动负荷预计:

本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季节因素和教学目标,抓住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设计了特色鲜明,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运动负荷规律,预计学生们将会以最适宜的运动负荷完成本课的学练内容,较好的达到各领域的目标。

八、场地器材准备:

场地:一片正方形场地

器材准备:小垫子若干,大垫子4块。踏跳板4个。

第1课时支撑跳跃《山羊分腿腾跃》体育教案任课教师:张忠华

上课班级:(水平三)五年级

上课日期:2010年6月17日

指导教师:周建新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军神》优质教案

《军神》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沃、匪、绷”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沃”等15个字,正确读写“熟练、惊疑、审视”等13个词语。 2.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4.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2.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3.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运用随文识字的策略识记生字,写字时关注易错字的指导。 2.阅读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少讲,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从文中找出描写沃克医生和刘伯承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抓住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前后不同的表现,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语言运用 通过课后的第四题,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再进行以课文中人物的口吻讲一讲故事的语言实践,帮助学生完成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沃、匪、绷”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熟练、惊疑、审视”等13 1 / 10

个词语,会写“庆、诊、沃”等15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教学过程 板块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发生在东汉末年的故事“关云长刮骨疗伤”。(视频播放“关云长刮骨疗伤”) 2.教师相机小结:东汉末年,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而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题目为《军神》。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军神) 3.教师引导:在你们心中,军人是怎样的?(学生自由交流) 4.看到《军神》这个题目,你的脑海中有什么疑问? 5.生质疑,师梳理小结:谁是军神?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6.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类似的视频导入新课,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让学生注意到故事之间的联系,又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答疑解惑。 (1)谁是军神呢?(刘伯承)谁称他为军神?(沃克医生) (2)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因为刘伯承不打麻醉剂做眼球割除手术,还数出了手术一共七十二刀) 2.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刚刚的问题串起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了当时任川东支队将领的刘伯承同志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进行眼球割除手术的事。在手术过程中,他因惊人的表现而被德国医生高度称赞为军神) 3.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一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把课文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这篇课文是围绕沃克医生 2 / 10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章主旨】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通过读文,让学生感受周恩来的爱国情怀以及他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并理解“帝国主义列强、租界、得意扬扬、惩处、巡警、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等词语,并通过结合上下文、资料引入以及想像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并使学生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圈点勾画”等,为文章做批注的方法,并渗透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像画面的意识 3.整体解读文本,抓“中华不振”提领全篇,并通过合理想像画面、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重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认读生字词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2009年的国庆,是我们祖国60年华诞在迎国庆的阅兵仪式中,在那万民同庆,举国欢腾中你感受到什么?VCR出示60周年国庆的盛大场面 2、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使得我们骄傲自豪那百年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VCR出示百年前的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 (二)揭示课题、产生质疑 1、百年之前的中国落后,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处在生死挣扎的边缘在那样的背景下,一个12岁的少年发出这样的呼声 (出示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2、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又是谁说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第25课,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 利用两幅鲜明对比的画面冲击学生的心里,从而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次感受课文 (一)、通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一定知道是谁立下了这个志向,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你用一个词语就说明了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师板书:中华不振) 2、正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才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课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呢?请你们再次读书,同时拿去笔在书上轻轻地画,凡是能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都可以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3、课文又读了一遍,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节内容,是对必修一各族元素化合物的总结和升华,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元素周期表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是化学学习的基石。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新闻情境素材“元素周期表的4个新成员”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 本节内容要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本课是时内容要求达到“初步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在初中对于周期表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周期表有了初步了解,但主要是机械记忆,对于结构的不够理解,容易遗忘,不会运用周期表解决具体问题。这一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所

以,如何能够通过情境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周期表结构,建立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新方法,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观察元素原子结构,揭示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抢答培养竞争意识。 (2)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的概念 2、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编排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启发探究,合作讨论。 六、教学过程 【引言】【情景】创设情境:“元素周期表的4个新成员”新闻素

优质课《军神》教学设计与反思

优质课《军神》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军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记叙了刘伯承将军年轻时有一次眼睛负伤后,坚决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军神” 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课文共6 个自然段。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求治-- 术前-- 术中-- 术后”几个部分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展示人的精神面貌。这样的写作方法可让学生在读中细心体会,逐步领悟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学会本课的13 个生字,认识3 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 (2)读懂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以“自渎、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课程资源的熏陶下,让学生体会刘伯承具有钢铁般的

坚强意志,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 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 强的意志。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 教学准备查找关于刘伯承的资料,了解刘伯承的生平。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并组词。 2、学生互相说说易错的字:容易少横的字:龄醉容 易多横的字:哼 注意字的笔顺:匪 二、谈话导入新课。 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为什么要称他为军神呢? 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 板书: 手术前(1-10) 手术经过(11-17) 手术之后(18-26)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默读思考: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

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淌ψ橹??嘟涣鳌#ɡ?纾鹤髡咂炔患按?乜春苫ā⒆髡呓蚪蛴形兜乜春苫ā???br>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

高中化学_第四节 海水中的元素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课前两分钟,学生板书】课前预习区“海水提镁流程图” 【展示图片】首先,我们看一幅图片 【引入】这颗蓝色星球是地球,地球呈现蓝色是由于70%面积都被海水覆盖。尝过海水的人都知道,海水又苦又咸,说明,海水除了含有氢、氧元素外,一定还含有其它元素,研究发现,元素周期表中110多种元素大部分能从海水中找到,海水中有如此丰富的元素资源,人类怎样提取、利用呢? 【板书】第4节海水中的元素、 【指导阅读】阅读P95-P97第一部分:海水——化学元素宝库,完成学案问题组一的讨论【学生阅读,小组探究,回答】海水中共含有80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大部分以盐的形式存在,根据含量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11种,微量元素Li,I,U用途广泛【设问】常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为氯化钠,有哪些用途? 【学生回答】氯化钠的用途 【多媒体展示】氯化钠的生理功能 【指导阅读】阅读P97 ,了解氯碱工业,完成问题组二的讨论 【学生阅读,小组探究,回答】氯碱工业原料、原理、产品 【过渡】海水蒸发不仅得到食盐,还得到副产品苦卤,由于水分蒸发,苦卤中的元素得到富集,有很多经济价值很高,镁就是其中一种。 【设问】海水中镁的含量一般为1.28g/L,属常量元素。我们从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出发,来探究一下镁的性质每一组同学都有一瓶镁,现在进行观察,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小组探究,回答】1、镁的物理性质 【预测】镁的化学性质 【分组实验,探究】探究镁的化学性质,完成实验报告 取一段镁条,观察它的颜色。用砂纸把表面的氧化膜擦净,观察金属镁的颜色和光泽。用坩埚钳夹住镁条,点燃后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要放一些细沙或少量水),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完成下表

(完整版)《军神》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军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南京晓庄学院11小教文科一班陆静静(1115011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课程资源的熏陶下,初步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读懂重点段落,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读懂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问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是《军神》(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看到课题,大家肯定会想军神是指谁?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了吗?(生答:刘伯承,板书:20刘伯承,强调承字的写法,中间是三横)。对啊,军神就是指的我们文章主人公刘伯承将军。 (预设一)(2分钟) 那军神又是什么意思呢?“人”怎么会成为“神”呢?下面就带着这些疑问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课文吧,请把书打开到235页。 (预设二)(5分钟) (出示刘伯承照片)预习要求中让大家搜集了刘伯承的资料以及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有哪个小朋友愿意当大家的讲解员,给大家介

绍一下呢? (学生回答完后,出示刘伯承资料以及故事发生背景)讲解员讲得都十分详细,看来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十分认真,现在大家一起读一下老师搜集的资料。 了解了这篇文章的背景,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发生的那天,看看刘伯承经历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生字、重点词语、难读句子(15分钟) (出示缠绷带、沃克、土匪、伤势、邮局、职员、不悦、麻醉药、担心、损伤、崭新、擦汗、晕过去、刀术、一共、钢板、刘伯承)同学们,这些字你们预习之后都认识了吗?我们请一位小老师来领读。 嗯,这个小老师当得真仔细,读得不但准确,而且声音也很好听很洪亮,老师很喜欢。 (强调绷、伤、术、承是后鼻音,伤势两个都是翘舌音,崭新两个都是前鼻音,醉、损、擦是平舌音) (去掉拼音)现在大家还认识它们吗?请这组同学开火车读。全班再一起读一遍。 那除了这些字词,有没有其他有疑惑的词呢?(学生提问,老师回答。)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0分钟) 请大家轻轻地朗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军神》教学设计

《军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军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记叙了刘伯承将军年轻时有一次眼术睛负伤后,坚决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军神”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课文共6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求治——术前——中——术后”几个部分。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可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 教学理念与设计 《军神》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在描写人物时,重点却在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变化,其目的是以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的变化来衬托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这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读懂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教学难点确定为:读懂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要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调动学生乐于探究的积极性,鼓起学生创新的勇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读懂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能带 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 平台,使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程资源的熏陶下,让学生体会刘伯承具有钢铁般的坚强 意志,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神话故事,也都羡慕或是想成为神仙,可是神仙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取名也是一个神,这个神很特别是什么神? 板:军神 二、了解写作背景 板:刘伯承过渡: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917年的重庆(出示资料) 二、初读感知 1.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去医院后发生的事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过渡:不错!这一课讲的就是刘伯承年轻时去医院治疗受伤的眼睛,拒绝使用麻醉剂的事,连沃克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你们想知道他是怎样说的? 多媒体出示中心句,读了这个句子,此刻你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朗读)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1.沃克医生为什么称赞刘伯承为军神呢?请同学们快速流览课文,画出能回答问题的段落。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用笔勾画] 2. 汇报交流:手术前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融安县实验小学吴迷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读名人名言能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能使我们有很大的收获。谁来说一句名人名言? 预设: 1.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陶行知) 师:名人名言是汪洋大海,我们从中受到启迪。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条名言,请同学们一起读:(大屏幕出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响亮。上课。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引出课题。 师: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到12课中去寻找,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同写:司马迁发奋写史记,师故意写错漏) 预设学生回答:1.老师,你“发愤”的“愤”写错了,应该是“愤怒”的“愤”。 2.老师,你遗漏了书名号,《史记》是一本书,应该加书名号。 评价学生:这两个字很容易混淆,老师也混淆了,谢谢你的提醒。(老师将“奋”改为“愤”。)你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史记》是一本书,不能遗漏书名号。看来,马虎不得啊! 师:现在,课题写对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感知名言。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6页,很快地浏览一遍课文,找到解释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生:在第三小节:“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师:一起读这句话。请对照司马迁的名言,看看“固”是什么意思? 生:“固”是“总是”的意思。 师:“或”什么意思?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教案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第二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 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3、通过分析现象,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 能力。 4、通过学习氯气的发现和确认的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氯气与水的反应 三、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二是氯离子的检验,三是卤素简介。第一课时安排学习氯气的性质,重点学习氯气的强氧化性。对于氯气强氧化性的学习,主要从铜丝、铁丝、氢气与氯气的反应、氯气与水的 反应等方面入手。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启发法、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手段 实验教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引入]瑞士著名化学家舍勒自1773年开始致力于研究,当时叫做黑锰矿,黑锰矿就是MnO2,舍勒在研究过程中惊奇地发现,当时MnO2和浓盐酸混合加热时,很快就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舍勒简直兴奋到了极点,因为当时人们很少看到有色气体,但很快兴奋变成了厌恶。这种黄绿色气体源源不断地产生,几乎使舍勒窒息,极为难受,受科学家和职业本性的驱使,舍勒对这种气体进行观察和研究,发现它有一魔术般的本领,把鲜艳的花朵或翠绿的叶子放进其中,美丽的色泽很快被褪去了,将蚱蜢放进去蹦达几下,就死去了。这种黄绿色的气体就是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的--CI2

氯气具有怎样的性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提问]根据引入的资料,讲出氯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板书]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展示]装氯气的集气瓶。让学生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毒性等方面进行归 纳氯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1、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黄绿色;气味:刺激性气味; 密度:大于空气;易液化,形成液氯;有毒 [提问]对于有毒气体或未知气体应当如何闻其气味? [学生活动]参照课本P77图4-15,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闻气体的方法。 [提问]我们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请大家根据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推测氯气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说明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讲解]大家经过讨论分析出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那我们能否通过化学 实验进行验证呢?接下来,我们通过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的反应来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2. 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演示实验]铜丝在氯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观察反应的现象,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学生]铜丝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Cu+Cl2= CuCl2 [提问]请大家分析氯气的活泼性,以及在反应中表现的性质 [学生]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可判断出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根据反应中氯 元素有0价降低为-1价,说明氯气表现了氧化性。 [视频]观察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反应的现象,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学生]铁丝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的烟,2Fe+3Cl2= 2FeCl3 [提问]铁与氯气反应得到的是高价的金属氯化物,而不是氯化亚铁,可推断氯气 的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学生]说明氯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在反应中表现出强氧化性。 [板书]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变价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

《桥》第一课时二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组的一篇感人的文章。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

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并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4.学习描写大雨、洪水、老汉的句子,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的课文已有过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因此,结合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四、教学重点: 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是高一化学必修 2 第一节内容,所有的化学知识都会用到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的基石。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元素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素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主族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本节内容要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本课是时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初步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三对 1-20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步了解,但在学习中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这一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化学课,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从方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一内容应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 能力; (2)通过抢答对身边元素有所了解和重视,分组画曲线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军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军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表现“军神”的重点词语,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受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教学过程: 一、图文对照,初读感知。 1.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27军神(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屏显课文插图)看了这张图,你一定有许多的疑问,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据图质疑,师筛选问题:①图上画的是谁?②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放声朗读课文,然后图文对照,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4.学生交流,简介图中人物与他们之间发生的事。 二、直奔中心,理清脉络。 1.看图,请你用一句话说说画面的内容。 (手术后,沃克与刘伯承谈话的情景。) 2.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画面上沃克医生翘起大拇指时说的内容?听录音,在书上用直线画出。

(放课文第四节录音) 3.交流并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 4.这是沃克医生在手术后对刘伯承的赞叹,那么文章的其他几节又讲了什么内容呢?快速读读课文的其他几节。 (理清文章脉络:§1、求治§2、术前§3、术后) 5.过度:沃克医生为什么要称刘伯承为“军神”呢?(出示问题)相信大家也有这样的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寻找答案。 三、抓住关键,读中感悟。 1.(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你有什么疑问吗? 2.生交流:为什么称刘伯承为“会说话的钢板”? 3.理解“钢板”,钢板有什么特点?(说明刘伯承意志坚强)4.文中哪些词句具体反映了刘伯承有坚强的意志?请大家分四人小组学习§2——§4,并划出有关的词句。 5.大堂交流: 出示第二节文字、交流 ☆重点体会: ①“坚决不愿意”、“恳切” (感受刘伯承不怕疼痛的勇气) 指导朗读第一、二句话,通过提示语读出人物的语气。 ②“能!我一定能!”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文章主旨】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通过读文,让学生感受周恩来的爱国情怀以及他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并理解“帝国主义列强、租界、得意扬扬、惩处、巡警、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等词语,并通过结合上下文、资料引入以及想像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并使学生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2.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圈点勾画”等,为文章做批注的方法,并渗透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像画面的意识3.整体解读文本,抓“中华不振”提领全篇,并通过合理想像画面、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重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认读生字词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2009年的国庆,是我们祖国60年华诞在迎国庆的阅兵仪式中,在那万民同庆,举国欢腾中你感受到什么?vcr出示60周年国庆的盛大场面 2、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使得我们骄傲自豪那百年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vcr出示百年前的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二)揭示课题、产生质疑 1、百年之前的中国落后,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处在生死挣扎的边缘在那样的背景下,一个12岁的少年发出这样的呼声 (出示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2、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又是谁说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第25课,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 利用两幅鲜明对比的画面冲击学生的心里,从而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次感受课文 (一)、通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一定知道是谁立下了这个志向,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第二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3、通过分析现象,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4、通过学习氯气的发现和确认的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氯气与水的反应 三、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二是氯离子的检验,三是卤素简介。第一课时安排学习氯气的性质,重点学习氯气的强氧化性。对于氯气强氧化性的学习,主要从铜丝、铁丝、氢气与氯气的反应、氯气与水的反应等方面入手。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启发法、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手段 实验教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引入]瑞士著名化学家舍勒自1773年开始致力于研究,当时叫做黑锰矿,黑锰矿就是MnO2,舍勒在研究过程中惊奇地发现,当时MnO2和浓盐酸混合加热时,很快就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舍勒简直兴奋到了极点,因为当时人们很少看到有色气体,但很快兴奋变成了厌恶。这种黄绿色气体源源不断地产生,几乎使舍勒窒息,极为难受,受科学家和职业本性的驱使,舍勒对这种气体进行观察和研究,发现它有一魔术般的本领,把鲜艳的花朵或翠绿的叶子放进其中,美丽的色泽很快被褪去了,将蚱蜢放进去蹦达几下,就死去了。这种黄绿色的气体就是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的--CI2 氯气具有怎样的性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提问]根据引入的资料,讲出氯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板书]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展示]装氯气的集气瓶。让学生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毒性等方面进行归纳氯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1、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黄绿色;气味:刺激性气味; 密度:大于空气;易液化,形成液氯;有毒 [提问]对于有毒气体或未知气体应当如何闻其气味? [学生活动]参照课本P77图4-15,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闻气体的方法。 [提问]我们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请大家根据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氯气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说明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讲解]大家经过讨论分析出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那我们能否通过化学实验进行验证呢?接下来,我们通过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的反应来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2. 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演示实验]铜丝在氯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观察反应的现象,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学生]铜丝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Cu+Cl2= CuCl2 [提问]请大家分析氯气的活泼性,以及在反应中表现的性质 [学生]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可判断出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根据反应中氯元素有0价降低为-1价,说明氯气表现了氧化性。 [视频]观察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反应的现象,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学生]铁丝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的烟,2Fe+3Cl2= 2FeCl3 [提问]铁与氯气反应得到的是高价的金属氯化物,而不是氯化亚铁,可推断氯气的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学生]说明氯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在反应中表现出强氧化性。

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教案《军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军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表现军神的重点词语,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受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教学过程: 一、图文对照,初读感知。 1.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27 军神(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屏显课文插图)看了这张图,你一定有许多的疑问,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据图质疑,师筛选问题:①图上画的是谁?②他们之间发 生了什么事?) 3.放声朗读课文,然后图文对照,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4.学生交流,简介图中人物与他们之间发生的事。 二、直奔中心,理清脉络。 1.看图,请你用一句话说说画面的内容。

(手术后,沃克与刘伯承谈话的情景。) 2.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画面上沃克医生翘起大拇指时说的内容?听录音,在书上用直线画出。 (放课文第四节录音) 3.交流并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 4.这是沃克医生在手术后对刘伯承的赞叹,那么文章的其他几节又讲了什么内容呢?快速读读课文的其他几节。 (理清文章脉络: 1、求治 2、术前 3、术后) 5.过度:沃克医生为什么要称刘伯承为军神呢?(出示问题)相信大家也有这样的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寻找答案。 三、抓住关键,读中感悟。 1.(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你有什么疑问吗?

2.生交流:为什么称刘伯承为会说话的钢板? 3.理解钢板,钢板有什么特点?(说明刘伯承意志坚强) 4.文中哪些词句具体反映了刘伯承有坚强的意志?请大家分四人小组学习 24,并划出有关的词句。 5.大堂交流: 出示第二节文字、交流 ☆重点体会: ①坚决不愿意、恳切 (感受刘伯承不怕疼痛的勇气) 指导朗读第一、二句话,通过提示语读出人物的语气。 ②能!我一定能! 能!我一定能! 能,我一定能。 (比较两个句子的异同,体会语气的坚定并读好这句话)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4.2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一课时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元素——氯(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氯气的性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并通过氯气的发现和确认的科学史,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2、教学方式: 讲解与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相结合,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3、教学过程: [提问] 同学们知道海水的主要成分有哪些?(水,氯化钠等) 你知道其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什么? [引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富集在海水中含量很高的元素——氯。 [电脑播放引入] 化学家舍勒发现氯气的生动故事。 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的过程中,用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且有强烈的刺鼻气味,使他感到非常难受,但他继续对该气体进行研究,发现它可与很多的金属和非金属反应,再将这种气体溶于水,又发现该气体还能使有色的纸张、花朵、衣物等褪色。 通过以上的信息材料,讨论以下的问题: 问题1:推测氯气的物理性质。 问题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及反应。 展示一瓶氯气,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氯气的物理性质,得出结论后,再与课本上的结论进行对比,小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书写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创设问题] 请画出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根据你已有的知识,推测氯气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具有强氧化性还是还原性?为什么?并与氧原子的结构及氧气的性质比较,有什么相似性吗? [学生讨论交流] 可能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反应。[讲解]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讲解Cl2与金属的反应,并通过氯气与Na、Fe、Cu 的反应归纳氯气与金属反应的规律。 [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实验4-3:氯气与氢气点燃反应 ①提出问题: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怎样? ②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制取H2,检验H2的纯度,将燃着H2的导气管伸入盛有Cl2的集气瓶中。 ③实验过程: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气管伸入盛有Cl2的集气瓶中,观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 ④实验现象:H2在Cl2中继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有白雾出现。 ⑤实验结论:纯净的H2可以在Cl2中安静地燃烧。 ⑥注意事项:为了保证实验安全,H2在点燃前必须验纯;氢气导管要从集气瓶口慢慢地逐渐伸向瓶底;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氢气燃烧完毕后,立即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然后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振荡,吸收HCl气体。(通过课件小结氢气与氯气的反应) [组织学生讨论] 问题1:从钠、铁、铜、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分析氯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并验证前面推测的氯气化学性质是否正确? 问题2:通过以上的实验,你对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 教师启发:金属和非金属氢气在氯气中反应有什么共同点?燃烧是否一定有氧气参加?比较铁、硫、碳在氧气中燃烧与铜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找出其共同特点。 [得出结论]:1、氯气很活泼,具有强的氧化性。 2、燃烧的概念:凡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均可称为燃烧。4、作业设计:

22.《海底世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可以抓住中心句,从整体入手分析课文,站在整体的高度,去深入体会文章各部分的内涵.通过跳动的文字,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迸发,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设计理念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但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在《海底世界》的教学中,课始的谈话导入,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当学生就“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第二自然段里什么让你感到奇异?”这些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2、拓展资源,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将文本看作一个研究主题,注重阅读教学前后的延伸与拓展,视学生为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上有个性的反应。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如对“波涛汹涌、依然、窃窃私语”的理解和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的教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