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就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教材做一分析,同时,在对教材的理解的

基础上,设计了本单元的导学案.在接到任务后,我便尝试地去设计导学案,在

这个过程中,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总觉得教案中需要涉猎的太多,需要呈现给

学生的太多,总是不能割舍,备课过程中有困惑,有纠结,教学目标该怎么定,设问导读该设置哪些问题?总觉得每一个知识点都不能割舍.设计出了初稿给李

主任发过去以后,李主任做了精心修改,当看到李主任修改好的导学案时,我

茅塞顿开,眼前豁然开朗,所有的困惑迎刃而解.这就是我想要的“接地气的、

可操作的、原生态”的一份教案,去掉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华丽,教案突

出主干,主线清晰,思路明确.

由此,我想到编写导学案的关键在于我们对教材的解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拿到教材首先要考虑如何解读.因为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

学设计,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能力提升,那么究竟该怎么解读教材,我觉得首先要把握年段目标,三年级处于小学的中段,课标中关于小学中段的

要求为:1.继续加强字、词、句训练,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2.重视段的训练,

主要是自然段的训练.抓段意,理解段的叙述顺序,了解构段的方法.3.加强朗读,训练默读和背诵.养成边读边思考变批注的方法.同时,要明确整套教材的

编排特点、安排意图等.还需要领会单元教材安排的特点和要求.整体把握单元

教材的教学重难点.然后具体到对课文解读,包括解读内容、结构、表达方法、

语言密码、行文思路,了解作者的布局谋篇等.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描写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

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旎绚丽,四篇课文视角迥异,各具特色:呢喃

的紫燕、婀娜的柳丝、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如珍珠般的泉水,这些美景在作

者的笔端涓涓流淌,点点入胸的鲜活文字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习本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

意方面的作用.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停留在苍白的写作技法的指点上,而应该结

合课文,寓方法于文字中,使学生易于接受.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

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

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从内容上说,这组文章从动物、植物、景物几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一个共

同的主题,自然是美好的.

从形式上说,本单元有名家散文经典、古诗,不同的形式也蕴含着共同的语

言特点,那就是语言准确、优美.在呈现文本的同时,教材辅之以生动形象的插图,图文并茂,增加了形式上的美感.

综合以上,我们将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归纳如下:

教学重点:

1、字词教学

2、有感情地朗读、默读课文,背诵全篇或部分段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对文中不理解的地

方提出疑问.

5、梳理文章结构,总结作者观察的顺序,体会作者如何仔细观察、细致描

写的.

6、体会文章描写中丰富的想象,感受作者是怎样借助事物描写来表达内心

感受的.

7、比较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法.

单元难点:(对应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要求分析)

状物的片段练习,重在指导写好重点段,观察要仔细,着重抓特点:描写(叙述)清楚、有顺序;想象合理有方法;感情表达到位.

在整体把握单元目重难点的前提下,针对四篇课文的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整体教材的特点外,还应抓住每一课的特点,找准

语文课堂的训练点.

《燕子》一课,第一自然段是对燕子形象的生动刻画,这一写法值得我们

去学习.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将笔墨转向对春天美好风光的描绘,意在以春天衬托

燕子,体现生命的活力.于是我们将第一课时的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书写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在中段,字词教学仍是教学重点,这一点我们不能忽视.在设问导读环节,将初读和字词学习放手给学生,充分发

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明确作者的行文思路,在设问导读

环节配合使用“巩固练习”中相应的题目,达到强化感知的作用.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体现了:背诵课文,积淀语言,体会语言的

生动准确,学习描写事物的方法.由关注教材内容逐步向关注语言形式过渡.理

解内容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领悟表达方法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所以,在

“拓展延伸”环节将读写紧密结合,设计了一个写话练习作为训练点.在设问导

读环节,紧扣课文的教学目标,抓住训练点,突破教学重难点.

同样,在《荷花》一课,其文章结构上最主要的特点是实写和虚写相结合,对荷花的具体描写是实写,比如:由荷花的形状写到荷花的颜色,由荷花的整

体写到荷花的局部,连用了几个“有的---有的-----有的”,体现了荷花姿态的

不同.而对荷花的想象则是虚写,想象中的情景描写的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富

于感染力.我们完全可以抓住文本的这一特点来设计教学.使学生在感悟语言美

的同时,体会作者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写作特点,拓展延伸设计了想象写作练习.

《古诗两首》意在歌咏,在感知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练习感情诵读,达到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古诗描绘的情景,在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中体会语境,进而

体会诗的意境.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

《珍珠泉》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师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指导,首先

根据学习提示设计教学目标,设问导读的设置紧扣教学目标,第一题意在提示

学生明确作者的行文思路,即写作顺序,第二题意在让学生明确作者抓住特点

来描写事物的方法.巩固练习的题目与设问导读相辅相成,同时鼓励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储备.

总之,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我们在课堂上呈现的训练点为主,在导学案的

设计中,教学目标要简明.教学目标是否科学、适当、简明是一堂课成功与否定

的关键.简明的目标,可以使我们的教学紧扣文本,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比蜻

蜓点水,隔鞋挠痒的教学更有效.而我们通常所犯的毛病仍然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想呈现的目标太多,结果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流于形式.

而设问导读与巩固练习是如何突破训练点的过程.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教学

内容要简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教学内容的

选择尤为重要.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想面面俱到却只能浅尝辄止.有舍才有得,有次才显主.要让我们课堂有实效,哪怕只抓一个或几个训练点也可以.例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围绕一句

话把事物写具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总分式的构段特点.于是,这位老师将

课堂的训练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感知总分式的构段特点,进而引导学生

用这种构段方式练习写话.

在设问导读环节应精炼问题,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有理解和内化的过程.

同时,要注意资源拓展.关于春天,有很多美文、美诗、美画、美歌,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加以拓展.对本单元出现的郑振铎、叶圣陶等文学家老师应该做必

要的介绍,帮助学生积累一些文学常识.

注重读写结合.这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基本规律,这条规律在教材编写中体现得

很充分,教学时,要把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迁移综合起来考虑,时时启

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画心中的美景,提倡平时的小练笔,这样划整体为部分、划难为易,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继而提高写作能力.导学案中的’拓展延伸环节”就是对训练点的补充和强化,而教材解读又是确定训练点的根本所在.

其实,教材解读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需要教师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睿智的语言思想,敏锐的语言感悟能力和闪光的教育智慧.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对于教材的解读也只能是肤浅的,不成熟的.在这里给大家做教材解读,有错误

的地方还请大家谅解,仅此作为一个探讨、学习的过程,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最后,感谢李主任对我的信任,能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教

研室为我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希望我们在座的优秀的语文教

师就教材的解读和导学案的编写谈谈你们的真知灼见,相互取长补短,以此提

升我们驾驭教材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新教材】部编版新版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20xx部编新版人教语文 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编部本于2018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语文园地”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我爱阅读。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理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第一单元 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

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树下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重点是能够抓住关键句子,产生民族团结的自豪感。 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 《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语言描述了雨中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 1).多元认字。 2) .能够借助图片、关键句、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 3 *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对待学问不懂就问,不怕挨打。重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提示,自己阅读,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会和同学交流。 2).多元识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书

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畅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的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第二课金色的草地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

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第三课爬天都峰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攀着铁链上,一会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第四课槐乡的孩子 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三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汪玲《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三年级实验班第二学期使用。在保持和发扬前面教材特色的基础上,本册教材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又有不少新的突破。为了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特点、学习目标和教学中要注意的主要问题等方面做一些介绍。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要求认识250个字,会写2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在精读课文后标出。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二、五、六、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认的字。每个语文园地仍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分别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这些栏目在八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教材的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体现整合,这一编写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已得到了老师们的充分肯定。本册教材的整合性进一步得到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对每个单元前的导语编写更加着力,除达到点明专题,揭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外,还进一步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如,第四组的导语:“童年,像一条弯弯的小河。这组课文就像小河里翻腾着的几朵浪花。浪花有时唱着欢乐的歌,有时倾吐着烦恼,有时……每一朵浪花里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让我们用心阅读本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这段导语概括地点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明确了学习要求,读来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2、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的方法与要求,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陶情冶趣和训练阅读的功能。如,学了精读课文《画杨桃》,在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前有这样一段话:“画杨桃告诉我们,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下面这篇课文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段话承上启下,既概括了前面精读课文所学的内容,同时也引出略读课文所学的内容和要求。 3、联系本单元专题,继续设计听说读写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如,第八单元专题是“神话、传说故事”。本单元四篇课文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故事,有的包含在古诗中,有的是历史人物传奇,还有想象中的神人神

(2020年)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析 2019年春期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收了语文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的重大成果,借鉴了各地课堂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拓展知识的宽度,提高能力的梯度,增强素养的厚度,强化情感的温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材特点: 1.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本册教科书通过寓言故事、古典诗词、童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热爱祖国,实事求是,勤劳勇敢等正能量。 2.注重夯实基础。 重视识字写字,重视阅读,重视习作,重视口语交际,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享受学语文的过程而不是学课文的过程。 3.注意以生为本。 中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呈现一种过渡性,本册教科书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的乐趣。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打好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5.关注大量阅读。 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设计了资料袋供学生参考,还专门设

计了“快乐读书吧”作为读书专题活动,学生既能将习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又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知识。 6.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自动获取。 二、教材单元分析: 2019春期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按照专题编排内容,安排了八个学习主题,分别是“感受多彩春天”、“品味经典寓言”、“体会传统文化”、“关注精彩发现”、“发挥无限想象”、“追忆幸福童年”、“探索自然奥秘”、“遨游童话王国”。一共选编了28篇课文,其中22篇为精读课文,6篇为略读课文。课文语言规范,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趣味性强,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弘扬了中华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口语交际,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中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每个语文园地包括以下版块: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知识,加以强化。词句段运用——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书写提示——重视汉字书写,强调写好汉字。日积月累——安排经典名句,集中学习传统文化。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还有快乐读书吧,这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的重要枢纽,以这个活动为平台,将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享受阅读,体现了大语文观。 第三单元第12课之后有一次综合性学习,主题为“中华传统节日”,这与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契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第五单元为作文单元,集中学写想象作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教材

让语文课堂因“心动”而美丽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教材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所说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这册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厚的人文底蕴,新颖活泼的呈现方式,富有新意的导学和练习设计,深深地打动了我。那么,如何让我的语文课堂因“心动”而美丽呢?心动要看行动,今天,我就从课标,教材和建议三个部分来进行研说。(知识树:) 第一说课标(课件) 一、课程总目标(课件) 小学语文同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它是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融合在一起的。小学语文的课程总目标是以三个维度来呈现的,全面而又富有新意。(知识树:课程总目标),首先知识目标是要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能说普通话;能力目标则是要求孩子们能主动探究性学习,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并能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后情感目标则是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我们所说的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二、学段目标 下面我就从这五个方面来简单谈一谈小学语文的学段目标。小学语文的十二册教材共分为三个学段。(课件出示知识树:学段目标)在识字写字方面,一二年级的孩子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到了中年级孩子们则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了,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了。而在阅读方面,一二年级的孩子喜欢阅读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会积累词语了。中年级,孩子们则会提出疑问来体会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高年级的孩子则可以抓住文章大意来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口语交际部分,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听人说话时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到了中年级则可以把握主要内容并可以作简要转述了。在写作方面也是如此,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写作时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到了中年级孩子们则可以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地方了。在综合性学习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解读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旎绚丽,四篇课文视角迥异,各具特色:呢喃的紫燕、婀娜的柳丝、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如珍珠般的泉水,这些美景在作者的笔端涓涓流淌,点点入胸的鲜活文字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本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从内容上说,这组文章从动物、植物、景物几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自然是美好的。 从形式上说,本单元有名家散文经典、古诗,不同的形式也蕴含着共同的语言特点,那就是语言准确、优美。在呈现文本的同时,教材辅之以生动形象的插图,图文并茂,增加了形式上的美感。 第二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进行安排,选编了精读课文《翠鸟》《燕子专列》《一个村庄的故事》,略读课文《路旁的橡树》,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这个单元的主题内容比较宽泛,有很强的社会意义,以前一、二年级教材对这方面内容有所涉及,不同的是本单元增加了综合学习的内容,目的是增强了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其中《翠鸟》《燕子专列》讲的是人与动物的故事,《一个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的是人们对动植物的不同态度引发的思考。四篇课文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所触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课文,领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同时通过布置学生开展环境调查,进一步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第三单元教材解读 第三单元中有五篇经典的课文(《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画杨桃》《想别人没想到的》)。每一个精悍的小故事都蕴涵着一个深刻的大道理,使学生在学会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做人。学习本组课文,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并且乐于表达。教学时,让学生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识记生字。教材在《亡羊补牢》课题旁边编排的学习伙伴的一句话,既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同时也落实了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弄懂课文中其他这样的词语。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识记字形,根据认写中的难点给予重点指导。学生容易忘记刚刚学过的生字,解决遗忘有效的办法就是创造条件让生字复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籍,教师也可以自编或者鼓励学生自编一些小文章,有意地把学过的生字嵌入文章中。这样的效果非常好。本组课文语言朴实生动,含义深远。其中《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画杨桃》是精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是略读课文。本组课文形式多样,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学习本组课文,要以读为本,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这一单元教材,就是围绕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这一专题展开的。有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启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怎样珍惜时间。有透过一个动人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怎样尊重每一个人的平等权益。还有通过一个好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故事,让我们体会到应该怎样对待朋友,怎样对待生活中的小摩擦。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可以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联系各自的生活实际,分享童年生活的体验,感受童年的快乐。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篇一 《桂林山水甲天下》: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观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 画中游”。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篇二 《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内容三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内容三篇【篇一】 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zhāng)河边上的邺(yè)。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wú),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老大爷说:“都是河伯娶(qǔ)媳(xí)妇给闹的。河伯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 西门豹问:“这话是谁说的” 老大爷说:“巫(wū)婆说的。地方上的官绅(shēn)每年出面给河伯办喜事,硬逼(bī)着老百姓出钱。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 西门豹问:“新娘是哪儿来的”

老大爷说:“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带着人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花点儿钱就过去了,没钱的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 他们拉走。到了河伯娶媳妇那天,他们在漳河边上放一条苇席,把 女孩儿打扮好了,让她坐在苇席上,顺着水漂去。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河中心就连女孩儿一起沉下去了。有女孩儿的人家差不多 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人口越来越少,这地方也越来越穷。” 西门豹问:“那么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 老大爷说:“没有发过。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hàn) 灾。”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 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西门豹带着 卫士,真的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那巫婆已经七十多岁了, 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绸(chóu)褂的女徒弟。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 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儿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 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 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 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文 (全册\含语文园地知识) 1.燕子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jùn)俏(qiào)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còu)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fú)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zēnɡ)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lǜe)过,唧(jī)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ǒu)尔沾(zhān)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yànɡ)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只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2.古诗两首 咏(yǒnɡ)柳 贺知章 翻译: 碧玉妆①成一树高,如同碧玉妆扮成的高高的柳树, 万条垂下绿丝绦②(tāo)。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不知细叶谁裁出,不知道这纤细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二月春风似剪刀。就是这二月的风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 注释: 妆:打扮。 绦:用丝编成的袋子。 春日 朱熹 翻译: 胜日①寻芳泗(sì)水②滨(bīn),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 无边光景③一时新。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等闲④识得东风面,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①胜日:好日子。 ②②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源(yuǎn)于泗水县,流入淮(huái)河。 ③光景:风光景物。 ④等闲:随意。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三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在保持前四册教材特色的基础上,三年级上册教材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编课文到设计练习,从内容安排到呈现方式及版式设计,又有新的突破。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 篇,其中精读课文24 篇,略读课文8 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 篇选读课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要求认识200 个字,会写300 个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 这些字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后。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 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 全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和语文园地里的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书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里的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这个字要求学生认识为止。课文中的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学习伙伴的话和文章作者的姓名一律不注音。有些字在具体的语境中读音要发生变化,课文标注的是变调音或轻声。如,“黄澄澄”的“澄”,在课文里标注的是dēng 。 二、教材的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最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 2019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收了语文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的重大成果,借鉴了各地课堂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拓展知识的宽度,提高能力的梯度,增强素养的厚度,强化情感的温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材特点 1.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本册教科书通过寓言故事、古典诗词、童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热爱祖国,实事求是,勤劳勇敢等正能量。 2.注重夯实基础。 重视识字写字,重视阅读,重视习作,重视口语交际,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享受学语文的过程,而不是学课文的过程。 3.注意以生为本。 中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呈现一种过渡性,本册教科书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的乐趣。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打好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5.关注大量阅读。 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设计了资料袋供学生参考,还专门设计了“快乐读书吧”作为读书专题活动,学生既能将习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又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知识。

6.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自动获取。 二、教材单元分析 2019春期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按照专题编排内容,安排了八个学习主题,分别是“感受多彩春天” “品味经典寓言” “体会传统文化” “关注精彩发现” “发挥无限想象” “追忆幸福童年” “探索自然奥秘” “遨游童话王国”。一共选编了28篇课文,其中22篇为精读课文,6篇为略读课文。课文语言规范,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趣味性强,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弘扬了中华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口语交际,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中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每个语文园地包括以下版块: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知识,加以强化。词句段运用——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书写提示——重视汉字书写,强调写好汉字。日积月累——安排经典名句,集中学习传统文化。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还有快乐读书吧,这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的重要枢纽,以这个活动为平台,将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享受阅读,体现了大语文观。 第三单元第12课之后有一次综合性学习,主题为“中华传统节日”,这与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契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第五单元为作文单元,集中学写想象作文。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 认识常用汉字250个,会写250个。

安徽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详解

一、总体构想 一年级上册教材力求搞好低幼衔接、稳步推进。从一年级下册开始的后续教材,适当地顺次加大改革力度。依据这个编写设想,教材编者对三年级上册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做了精心的安排,并将课程改革的理念整合于教材的编写之中。 二、基本结构 1、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可参看目录)。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祖国壮丽的河山;科学的思想方法;献上我们的爱心。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4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本册共有32篇课文,精读课文24,略读课文8篇。每组教学内容包括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用“*”加以标明,位于精读课文之后。在每篇精读课文后面,除了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内容之外,教材还安排了与词句理解和课文内容有关的习题。为了照顾不同地区的差异和体现学生在习题选择上的开放与自主,教材相机安排了“选做题”(可参看73页);此外,教材还于课后练习中安排了“资料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开阔眼界(可参看27页);考虑到学生开始刚刚开始一般意义上的习作,为了增加训练机会,教材在部分课后练习中增设了“小练笔”这个栏目,力图使学生通过经常性的练笔提高习作水平。 3、“语文园地”在栏目的编排上,与二年级教材有着很大的承继性。每个“语文园地”都有5个栏目,与以往教材一致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4个栏目属于固定内容,在每个“语文园地”中都有安排;第5个栏目属于机动栏目,我们从“宽带网”“展示台”“趣味语文”“成语故事”中选择一个放在具体的语文园地中,作为第5个栏目,它们在本册教材中各出现了2次。需要说明的是“趣味语文”和“成语故事”,它们在本套教材中都是第一次出现。“趣味语文”(参看132页),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活动中增强学习语文的乐趣。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情况之下,可以通过教师本人和学生课前的准备,将其组织成容量为一节课大小的“趣味语文活动”,以此锻炼学生的参与意识、思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成语故事”(可参看33页),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丰富积累、增进修养。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复述故事,交流感受,也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材料,将其组织成容量为一节课大小的“成语故事阅读”活动,使学生加强积累、增进拓展、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就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教材做一分析,同时,在对教材的理解的 基础上,设计了本单元的导学案.在接到任务后,我便尝试地去设计导学案,在 这个过程中,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总觉得教案中需要涉猎的太多,需要呈现给 学生的太多,总是不能割舍,备课过程中有困惑,有纠结,教学目标该怎么定,设问导读该设置哪些问题?总觉得每一个知识点都不能割舍.设计出了初稿给李 主任发过去以后,李主任做了精心修改,当看到李主任修改好的导学案时,我 茅塞顿开,眼前豁然开朗,所有的困惑迎刃而解.这就是我想要的“接地气的、 可操作的、原生态”的一份教案,去掉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华丽,教案突 出主干,主线清晰,思路明确. 由此,我想到编写导学案的关键在于我们对教材的解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拿到教材首先要考虑如何解读.因为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 学设计,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能力提升,那么究竟该怎么解读教材,我觉得首先要把握年段目标,三年级处于小学的中段,课标中关于小学中段的 要求为:1.继续加强字、词、句训练,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2.重视段的训练, 主要是自然段的训练.抓段意,理解段的叙述顺序,了解构段的方法.3.加强朗读,训练默读和背诵.养成边读边思考变批注的方法.同时,要明确整套教材的 编排特点、安排意图等.还需要领会单元教材安排的特点和要求.整体把握单元 教材的教学重难点.然后具体到对课文解读,包括解读内容、结构、表达方法、 语言密码、行文思路,了解作者的布局谋篇等.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描写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 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旎绚丽,四篇课文视角迥异,各具特色:呢喃 的紫燕、婀娜的柳丝、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如珍珠般的泉水,这些美景在作 者的笔端涓涓流淌,点点入胸的鲜活文字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习本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新教材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三年级上册 五~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课程改革到今年已经是第三年了,人教版这套教材经过两年的使用,我们基本上已经适应了它的特点,三年级是关键的过渡性的一年,基本上是在一、二年级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至于三年级新教材的一些特点,爱华主任在上一次培训时就已经详细的、有针对性的介绍过了。今天,我就结合五——八单元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教材概况 第五组:17孔子拜师 18盘古开天地 19赵州桥 20一副名扬中外的画(略读课文)语文园地五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

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汇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成果。 灿烂的中华文化——自主、合作、探究不要过度张扬 第六组:21古诗两首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23美丽的小兴安岭24 “东方之珠” (略读课文)语文园地六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 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训练和宽带网 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颁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和丰富物产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香港的美丽和繁华的略读课文《“东方之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吴然,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2花的学校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 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是印度的泰戈尔,译者郑振铎,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目录(一至三年级)

最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语文目录 识字 1春夏秋冬 2姓氏歌 3小青蛙 4猜字谜 口语交际听故事语文园地一 快乐读书吧 课文2我多想去看看 3一个接一个 4四个太阳 语文园地二 5小公鸡和小鸭子 6树和喜鹊 7怎么都快乐 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语文园地三 8静夜思 9夜色 10端午粽

11彩虹 语文园地四 识字 5动物儿歌 6古对今 7操场上 8人之初 口语交际打电话 语文园地五 课文 12古诗两首 池上 小池 13荷叶圆圆 14要下雨了 语文园地六 15文具的家 16一分钟 17动物王国开大会 18小猴子下山 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 语文园地七 19棉花姑娘 20咕咚 21小壁虎借尾巴 语文园地八 人教版二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课本目录如下: 目录 (2) 课文 (4) 1 小蝌蚪找妈妈 (4) 2 我是什么 (8)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11)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 (14) ○语文园地一...... 15 ○快乐读书吧 (18) 识字 (19) 1 场景歌 (19) 2 树 (21) 3 拍手歌 (23) 4 田家四季歌 (26) ○语文园地二 (28) 课文 (31) 4 曹冲称象 (31) 5 红马的故事 (34) 6 一封信 (38) 7 妈妈睡了 (41) ○口语交际:我爱做手工 (43) ○语文园地三 (44) 8 古诗二首登鹤雀楼 (48) 望庐山瀑布 (49) 9 黄山奇石 (51) 10 日月潭 (54) 11 葡萄沟 (56) ○语文园地四 (59) 12 坐井观天 (63) 13 寒号鸟 (65) 14 我要的是葫芦 (69) ○口语交际:商量 (72) ○语文园地五 (73) 15 大禹治水 (76) 16 朱德的扁担 (79) 17 难忘的泼水节 (81)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84) ○语文园地六 (85) 18 古诗二首夜宿山寺 (88) 歌 (89) 19 雾在哪里 (91) 20 风 (94) 21 雪孩子 (97) ○语文园地七 (101) 22 狐假虎威 (105) 23狐狸分奶酪 (108) 24 护理养鸡(一) (111) 25 护理养鸡(二) (114) ○语文园地八 (118) 识字表 (121) 写字表 (125) 2018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目录课文 1古诗二首《村居》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内容三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内容三篇 导读:本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内容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zhāng)河边上的邺(yè)。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wú),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老大爷说:“都是河伯娶(qǔ)媳(xí)妇给闹的。河伯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 西门豹问:“这话是谁说的?” 老大爷说:“巫(wū)婆说的。地方上的官绅(shēn)每年出面给河伯办喜事,硬逼(bī)着老百姓出钱。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 西门豹问:“新娘是哪儿来的?” 老大爷说:“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带着人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花点儿钱就过去了,没钱的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到了河伯娶媳妇那天,他们在漳河边上放一条苇席,把女孩儿打扮好了,让她坐在苇席上,顺着水漂去。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河中心就连女孩儿一起沉下去了。有女孩儿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人口越来越少,这地方也越来越穷。”

西门豹问:“那么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 老大爷说:“没有发过。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hàn)灾。”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那巫婆已经七十多岁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绸(chóu)褂的女徒弟。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儿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diào)胆,连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guì)下来磕(kē)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tǎng)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