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填空题完整版

温病学填空题完整版
温病学填空题完整版

1.与温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有:、、、。

1.答案:感受温邪正气盛衰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2.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易化燥伤阴、、

2.答案:先犯上焦肺卫变化迅速,易传心包

3.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易于耗气伤津、。

3.答案:先入阳明气分易于兼夹湿邪

4.新感温病包括风温、、、秋燥、;伏气温病包括、

4.答案:暑温湿温温毒春温伏暑

5.温邪具有、、、

等特点。

5.答案: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病位有别

6.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

6.答案:病位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

7.温病病因学说的实际意义不仅在于,更主要的是在于。.

答案:说明温病的发生原因指导临床“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8.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病势缠绵、传变较慢。

8.答案:以脾胃为病变中心易于困阻清阳郁遏气机

9.寒邪可以作为和导致温病发病。

9. 答案:诱因兼夹之邪

10.10.温病的感邪途径为和。

11.答案:口鼻皮毛

1.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由清代温病学家创立的,三焦辨证理论是由清代温病

学家创立的。

1.答案:叶天士吴鞠通

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是:但发热,不恶寒,,。

2.答案:口渴苔黄

3.血分证的辨证要点是:,及出血。

3.答案:舌质深绛斑疹

4.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发热;。

4.答案:与恶寒并见口微渴

5.营分证的辨证要点是:身热夜甚,,。

5.答案:舌质红绛斑疹隐隐

6.温邪侵犯人体发病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和的功能失调和实质损害。

6.答案:卫、气、营、血三焦所属脏腑

7.邪入中焦为病,病变部位包括足阳明胃,,等。

7.答案:手阳明大肠足太阴脾

8.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临床意义是类型、、明确病变部位、掌握病势轻重,从而确立治疗大法。

8.答案:归纳证候认识病情传变

9.邪在上焦包括与的病变。

9.答案:手太阴肺手厥阴心包

10.邪入下焦为病,病变部位包括和。

10.答案:足厥阴肝足少阴肾

11.从三焦辨证角度看卫气营血辨证,中焦病变无证而有气分证和病证。

11.答案:卫分营血

1.温病昏愦不语多因所致;温病神志如狂多因所致。

1.答案:热闭心包下焦蓄血,瘀热扰心

2.舌质红绛苔白厚而腻为:之象,或之征。

2.答案:湿遏热伏热毒入营,湿邪未化

3.温病无汗或因,或因而致。3.答案:邪郁肌表,闭塞腠理邪热入营,劫灼营阴

4.血分热毒极盛,其舌;肝肾阴竭,其舌。4.答案:焦燥起刺,状如杨梅紫晦而痿,状如猪肝

5.清·陆子贤认为:“斑为,疹为”。

5.答案:阳明热毒太阴风热

6.温病口渴系由或所引起。

6.答案:津液损伤阴津不布

7.斑疹色黑为,黑而晦暗为之征。7.答案:火毒极盛热毒锢结,元气衰败

8.齿光燥如石为或为之象。8.答案:胃热伤津,肾阴未竭表气不通,津液不布

9.舌苔白厚而干燥主:或。

9.答案:脾湿未化,胃津已伤胃燥气伤,气不化液

10.斑疹发而不透为之象,斑疹甫出即隐伴见神昏为之征。

10.答案:邪热内闭正不胜邪,邪毒内闭

11.苔黑焦燥起刺为之象;苔薄黑而干为之征。

11.答案:阳明腑实而阴伤热邪深入下焦,耗竭肾阴

12.舌苔黄白相兼主:。

12.答案:邪热已入气分,表邪尚未尽解

13.温病通过舌诊可以辨别:、、、,从而确立相应的治疗。13.答案:感邪性质病位浅深津液存亡脏腑虚实

14.舌苔主候病变;舌质主候病变。

14.答案:卫、气分营、血分

15.舌苔薄白而干,舌质尖边红主:,或。

15.答案:表邪未解,津液已伤燥热病邪侵袭肺卫

16.观察白疒咅可辨别和程度。

16.答案:病邪性质津气盛衰

17.苔黄厚而腻主:;舌绛而干主:。

17.答案:湿热内蕴火邪劫营,营阴受损

18.齿缝流血伴齿龈肿痛为所致;齿缝流血无齿龈肿痛为所致。

18.答案:胃火冲激肾火上炎

1.开达募原法的作用在于;主治。

1.答案:疏利透达募原湿浊之邪邪伏募原证

2.常用的清气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2.答案:轻清宣气辛寒清气苦寒泻火

3.益气敛阴法的代表方是;回阳固脱法的代表方是。

3.答案:生脉散参附龙牡汤

4.运用清营凉血法应注意:不可早用;慎用。4.答案:热在气分而未入营血挟湿者

5.透表清暑法的作用是代表方为。

5.答案:外解表寒,内祛暑湿新加香薷饮

6.凉肝息风法临床常根据兼证不同而随证配合使用、、。

6.答案:清心开窍清气泄热清营凉血

7.清气法在临床运用时常根据证候需要随证加入、、之品。

7.答案:透表养阴宣肺解毒

8.疏表润燥法的作用,代表方剂是。

8.答案:疏解肺卫燥热之邪桑杏汤

9.滋阴法具有、等作用;运用时应注意:不可使用;应慎用。9.答案:滋补阴液润燥制火阴液虽伤而邪热亢盛者阴伤而有湿邪未化者

10.燥湿泄热法用于证,代表方是。

10.答案:湿热遏伏中焦证王氏连朴饮

11.通腑泄热法的作用是;主治。

11.答案:泻下肠腑热结热传阳明,内结肠腑

12.清心开窍法的常用成药有、、;豁痰开窍法的代表方药为:。

12.答案: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菖蒲郁金汤

13.使用清气法必须注意的是:;;。

13.答案:邪未入气分,不宜早用湿热病变湿邪未化时不宜单用素体阳虚者,不可过用

三、填空题

1.《内经》对疾病传染记载是“五疫之至,,无问大小,。

1.答案:皆相染易病状相似

2.法定传染病甲类有,,等病种。

2.答案:鼠疫天花流脑乙脑

3.指出霍乱非关鬼神的医家是,载于《》。

3.答案:孙思邈千金要方

4.《医宗金鉴》记载清代的种痘术有、、、。

4.答案:痘衣法痘浆法水苗法旱苗法

5.种痘术于世纪传入欧洲,比琴纳发明的牛痘苗早余年。

5.答案:17二百

6.吴又可《》指出“”,进一步明确通过饮食呼吸而受邪的感邪途径。

6.答案:温疫论邪自口鼻而入

7.最早专论霍乱的医著是《》,作者是。

7.答案:霍乱论王孟英

8.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是、和易感人群。

8.答案:传染源传播途径

9.我国种痘术的发明是的开端。

9.答案:人工免疫法

10.法定传染病的上报要求应该:全面、、;防止漏报、、。

10.答案:及时准确迟报错报

1.风温病病变过程主要传变形式有和。

1.答案:顺传逆传

2.热陷心包特征性症候是:、,舌蹇肢厥。

2.答案:灼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

3.“三宝”中,安宫牛黄丸长于,紫雪丹兼能,至宝丹长于。

3.答案:清热解毒息风定痉芳香辟秽

4.风温后期多见,治疗可选用。

4.答案:肺胃阴伤沙参麦冬汤

5.风温是感受所引起的,初起以发热、微恶风寒等为其特征,多发于冬春两季的外感热病。

5.答案:风热病邪肺卫症状

6.风温病热入心包兼有阳明热结证与邪在气分之阳明热结证鉴别的关键是有否,。

6.答案:舌蹇语言不利

7.银翘散与桑菊饮同样适用于风温初起邪袭肺卫证,但银翘散较强,桑菊饮之功较优。7.答案:辛散解表宣肺止咳

8.对风温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作较系统论述的温病专书是的《》。

8.答案:陈平伯外感温病篇

9.叶天士说:“温邪上受,,。”明确地指出了风温初起的病变所在和传变规律。9.答案: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10.习惯称、、为“三宝”,它们均是之剂。

10.答案: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清心开窍

11.风温虽多见于,但一年四季都能发生。

11. 答案:冬春

12.12.叶天士曾说:“在表初用辛凉轻剂”,就是指用。

13.答案:桑菊饮

14.13.对内闭外脱证的治疗,应根据或选用不同的处方。

15.答案:阴脱阳脱

14.风温病后期很少发生肝肾阴伤者,主用之法。

答案:滋养肺胃

1.清营汤中透热转气的药物是,凉营滋阴的药物是。

1.答案:银花、连翘、竹叶生地、玄参、麦冬

2.春温证见壮热头痛,口渴烦燥,时有谵语,舌绛苔黄,脉数。病机为,主方为。

2.答案:气营两燔加减玉女煎

3.春温见身热,烦燥,胸膈灼热如焚,唇焦咽燥口渴,或便秘,舌红苔黄欠润,脉滑数。病机为,方选。

3.答案:热灼胸膈凉膈散

4.春温肾阴耗损证见低热不已,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是由于所致,耳聋失聪即《灵枢.决气篇》所谓“。

4.答案:阴虚不能制阳精脱者耳聋

5.春温热与血结证的治法为。

5.答案:攻下泄热活血逐瘀(或为通瘀破积)

6.春温证见身热,心烦不得卧,舌红苔黄,脉细数。病机为,方选。

6.答案:阴虚火炽黄连阿胶汤

7.春温证见身热,口苦而渴,干呕,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病机为,方选。

7.答案:热郁胆腑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

8.春温证见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唇裂,舌苔焦燥,脉沉细。病机为,方选。

8.答案:腑实阴亏增液承气汤

9.春温阳明腑实,小肠热盛证见身热烦渴,。

9.答案:大便不通小便短赤涩痛

10.化斑汤是吴鞠通根据《内经》"热淫于内,,的治则而制定的方剂。

10.答案:治以咸寒佐以苦甘

11.《温病条辨》曰:热邪深入,或在,或在,均宜复脉。

11.答案:少阴厥阴

12.因春温病是热邪内郁,,故其治疗原则,,并注意,。

12.答案:病发于里以清泄里热为主顾阴透邪外出

1.暑入阳明证若伴见、等症则成暑温夹湿证。

1.答案:胸痞身重

2.暑为之气,叶天士说“"是暑温的发病特点。

2.答案:火热夏暑发自阳明

3.暑温过程中可出现,内传心营引起闭窍动风的病理变化。

3.答案:化火生痰生风

4.张凤逵提出的暑病治则是:“暑病首用辛凉,继用,再用。”

4.答案:甘寒酸泄酸敛

5.说:“治暑之法,清心最好。

5.答案:王纶利小便

6.暑湿弥漫三焦,治宜,,方用三石汤。

6.答案:清热利湿宣通三焦

7.首先提出暑病概属新感。确立了暑温病名。

7.答案:喻嘉言吴鞠通

8.暑温是感受而引起的一种。

8.答案:暑热病邪急性热病

9.暑热病邪侵犯人体发病多而无过程。

9.答案:径入气分卫分

10.暑伤津气,治宜,,用王氏清暑益气汤。

10.答案:清热涤暑益气生津

11.暑伤心肾治宜,,方用连梅汤。

11.答案:清心火滋肾水

12.暑湿内蕴,寒邪束表证的治法是、,方用。

12.答案:疏表散寒涤暑化湿新加香薷饮

13.暑热夹湿,郁阻肺卫证的治法是、,方用。

13.答案:涤暑清热化湿宣肺雷氏清凉涤暑法

14.暑湿余邪末净,上蒙头目,其治法是,方用。

14.答案:清化暑湿余邪清络饮

1.最早论述湿温的专著是,作者是。

1.答案:湿热病篇薛生白

2.王叔和在《脉经》中认为:湿温“治在,不可。”2.答案:足太阴发汗

3.湿温病程中稽留时间最长的是分阶段。

3.答案:气

4.宋代医家朱肱《类证活人书》指出为治疗湿温的主方。

4.答案:白虎加苍术汤

5.湿温病名最早见于《》。

5.答案:难经.五十八难

6.湿温四时皆有,但多发于雨湿较盛的季节。

6.答案:夏秋

7.湿温初起常见的热型是。

7.答案:身热不扬

8.湿温初起的治疗三禁忌是指禁汗,禁,禁。

8.答案:下润

9.湿温病的病变中心在。

9.答案:中焦脾胃

10.湿温起病,传变。

10.答案:较缓较慢

11.湿热郁蒸气分,外发肌肤,常见体征是。

11.答案:白

12.湿温病化燥入血最常见的症状是。

12.答案:大便下血

13.湿温病程中决定湿热转化的主要因素是。

13.答案:中气的盛衰

14.章虚谷指出:“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终归脾胃。”14.答案:湿土外受

1.伏暑邪郁少阳,治宜,。

1.答案:清泄少阳分消湿热

2.伏暑湿热流连阶段,可郁发白;邪舍于营,热迫血分,亦可。2.答案:气分发斑

3.伏暑湿热挟滞,阻于胃肠的证候特征是大便不爽,,。3.答案:色黄如酱,肛门灼热

4.伏暑邪结肠腑,治宜导滞通下,,方用。

4.答案:清热化湿枳实导滞汤

5.伏暑初起卫气同病治宜银翘散加;初起卫营同病治宜银翘散

5.答案:杏仁、滑石、苡仁、通草生地、丹皮、赤芍、麦冬

6.伏暑初起多为,治疗原则为。

6.答案:表里同病解表清里

7.伏暑之名,首见于代,书名;正式定伏暑病名,最早见于代,书名。

7.答案:宋《和剂局方》明《丹溪心法附余》

1.秋燥的病变重心在,所以临床上常见与有关的病证。如证,证,证,证,证,证。1.答案:肺肺燥袭肺卫燥热伤肺肺燥肠热络伤咯血肺胃阴伤肺燥肠闭

2.吴鞠通所说的燥气化火,上干清窍的主症是耳鸣,,,,主方是。

2.答案:目赤龈肿咽痛翘荷汤

3.汪瑟庵认为:治疗燥证“方法甚简,始用,继用”,“燥证唯喜,最忌”。

3.答案:辛凉甘凉柔润苦燥

4.秋燥初、中、末三期的治疗大法是:“,,下燥治血”。

4.答案:上燥治气中燥增液

5.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指出:秋燥上、中、下三焦的病理变化是:“上燥,中燥,下燥

。5.答案:则咳则渴则结

6.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指出秋燥伤阴的特点是:“先伤,次伤,终伤”。

6.答案:肺津胃液肝血肾阴

7.温燥初起颇似风温,其主要区别是风温多发于,且初起见症不如本病明显。

7.答案:春冬二季津液干燥

8.温燥典型的临床特征是初起除,必伴有征象。

8.答案:肺卫见证口,鼻咽,唇等津液干燥

9.秋燥一般分为,两类,前者治宜法,后者治宜法。

9.答案:温燥凉燥凉润或清润温润

10.燥病有内燥证,外燥证之分:内燥证多指;外燥证。10.答案:体内津血干枯之证系秋季外感时令之气而致

11.我国医学史上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试述秋燥病的第一部专篇是《》。

11.答案:喻嘉言秋燥论

12.刘河间提出燥邪致病的病机是“,,皆属于燥。”12.答案:诸涩枯涸干劲皲揭

1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燥邪为病的特点是“;《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燥邪为病的治疗原则是“”。

13.答案:燥胜则干燥者濡之(或燥者润之)

1.大头瘟系所致,治宜,方用内服,外敷。

1.答案:肺胃热毒上攻头面透卫清热解毒消肿普济消毒饮三黄二香散

2.大头瘟是因感受所致,多发于季节。

2.答案:风热时毒春冬

3.大头瘟的临床表现一般除具有外,并有表现。

3.答案:全身憎寒发热头面红肿疼痛

1.烂喉痧病变过程一般初期见,中期为和,未期为余毒伤阴。

1.答案:毒侵肺胃,毒壅气分内陷营血

2.烂喉痧因感受而引起,因其能,故又名疫喉痧。

2.答案:温热时毒相互传染引起流行

3.烂喉痧毒侵肺卫方用,毒壅气分方用,

毒燔气营(血)方用,余毒伤阴方用。3.答案:清咽栀豉汤余氏清心凉膈散凉气清营汤清咽养营汤

1.湿热疫疫邪从膜原向里传变的常见类型有、、。

1.表病里病表里同病

2.温疫热陷厥阴证的辨证要点是:、、。

2.身灼热神昏手足抽搐

3.温疫病的辨证要点是:、、。

3.辨病机明病位辨病邪明属性辨病势明预后

4.温疫初起表寒里温证的治法是,;方如。

4.疏表散寒清泄里热方如增损双解散

5.温疫初起邪遏卫气,应治以,;方如。

5.解肌透表化湿清热柴葛解肌汤

6.温疫毒盛发斑兼有正虚邪陷之象者,治疗应以为主,兼以,方如。

6.清气凉血化斑扶正托里举斑汤

1.疫疹发病急、传变快,临床上以、、伴有各种为特征。1.答案:壮热肌肤斑疹出血

2.疫疹属中一类病证,其发病有一定的性,较强烈的性和流行性。2.答案:温疫季节传染

3.疫疹主要应与、和其他有斑疹的温病相鉴别。

3.答案:内伤发斑药物斑疹

4.疫疹感邪轻而正气较盛者,疫疹可而终止于阶段。

4.答案:不传变气分

5.疫疹感邪重而正气较虚者,疫邪化燥化火,可深入;严重者因疫毒亢极、或气血逆乱而可导致。

5.答案:营血分或下焦正气暴脱

6.疫疹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突起肌肤红疹,发无定处,以头面四肢为多,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证属,治则,方选加减。

6.答案:风热伤络疏散风热,宣肺透疹银翘散

7.疫疹畏寒或寒战,壮热,继而但热不寒,头痛且重,面目红赤,疹粒显现,肢体沉重酸楚,纳呆,胸脘痞闷,呃逆或呕吐,秽气喷人,腹满胀痛,腹泻或便秘,小便短赤,舌红绛,苔白厚腻或白如积粉,脉濡数,证属,治则,方选加减。

7.答案:湿热疫疠毒邪郁遏膜原疏利透达,辟秽化浊达原饮

8.疫疹壮热日晡益甚,口渴引饮,烦躁不宁或腹满便秘,斑色红赤,甚或紫黑,初见于胸膺部,迅速发展至背、腹及四肢等处,舌红、苔黄燥,甚或干裂,脉洪大或沉实者,证属,治则,方用。

8.答案:阳明热炽,迫及营血清胃解毒,凉血化斑化斑汤

1.治疗疟母的大法是、、,方用。

1.答案:涤痰散瘀截疟消癖调补气血鳖甲煎丸

2.《内经》讨论疟疾的专篇是《》的篇。

2.答案:素问疟论

3.治疗冷瘴的大法是,,代表方是。

3.答案:散寒辟秽解毒化浊不换金正气散加味

4.在《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中制定了许多以,等为主药的截疟方。

4.答案:常山蜀漆

5.治疗热瘴的大法是,代表方是。

5.答案:清热辟秽解毒清瘴汤加减

6.金代名医张子和治疟主张用,,三法。

6.答案:汗吐下

7.治疗暑疟的大法是,代表方是。

7.答案:清暑化湿截疟蒿芩清胆汤

8.疟疾是感受疟邪而引起的,以、头痛、汗出,并为主要特点的急性外感热病。

8.答案:寒战壮热休作有时

9.治疗正疟的大法是,代表方为

9.答案:祛邪截疟,和解达邪小柴胡汤加味

10.疟疾的治疗,在初期正气未衰而邪气较实时,以为主;疟发多时,而正虚邪实者,以为主;如发作已止而正气虚衰者,应予。

10.答案:祛邪截疟扶正祛邪扶正补虚

1.治疗霍乱亡阳证的大法是,代表方是。

1.答案:益气固脱,回阳救逆通脉四逆汤或参附汤

2.清代所撰写的《》着重论述了霍乱的好发季节、传染特点、热霍乱和寒霍乱的证治方法等。

2.答案:王孟英霍乱论

3.治疗霍乱亡阴证的大法是,代表方是。

3.答案:益气养阴,生津救逆生脉散或大定风珠

4.霍乱亡阴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4.答案:皮肤松皱目眶下陷指绞瘪陷

5.治疗干霍乱的大法是,代表方为。

5.答案:辟秽解毒,利气宣阳玉枢丹或行军散

6.霍乱病名首见于《》,干霍乱病名首见于《》。

6.答案:内经诸病源候论

7.热霍乱的治法是,代表方为。

7.答案:清热化湿,芳香化浊蚕矢汤或燃照汤

8.寒霍乱的治法是,代表方为。

8.答案:芳香化湿,温中散寒藿香正气散或附子理中汤

1.但伤寒邪热在里,,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以粪燥为无湿矣。1.答案:劫烁津液,下之宜猛,此多湿邪内搏,下之宜轻不可再下,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慎不可再攻也

2.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

凉血散血,如。

2.答案: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

3.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彼则,或如温胆汤之走泄。

3.答案: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属也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

4.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或,或,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

4.答案: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透风于热外渗湿于热下

5.但诊其脉,若虚软和缓,,若脉急疾,,便为气脱之证矣。

5.答案:虽倦卧不语,汗出肤冷,却非脱证躁扰不卧,肤冷汗出

6.肺主气,心主血,辨营卫气血虽与,若则与伤寒大异也。

6.答案:属卫属营伤寒同论治法

7.盖战汗而解,,未必即成脱证,此时宜令病者安舒静卧,使其烦燥。

7.答案:邪退正虚,阳从汗泄,故渐肤冷以养阳气来复,旁人切勿惊惶,频频呼唤,扰其元神

8.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邪从汗出,,待气还自温暖如常矣。

8.答案: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益胃,令邪与汗并,热达腠开解后胃气空虚当肤冷一昼夜

9.不尔,,两阳相劫也。,浊邪害清也。

9.答案:风邪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为水主之气不能上荣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

10.其病有类伤寒,其验之之法,,以此为辨。10.答案: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

1.暑伤肺气则,暑滞肺络则。

1.答案:肺虚肺实

2.湿热证,汗出过多,卫外之阳暂亡,湿热之邪仍结,一时表里不通,其脉象为。

2.答案:细如丝或绝

3.湿热证,初起即胸闷不知人,瞀乱大叫痛,湿热阻闭。

3.答案:中上二焦

4.湿热病既有不可汗之不戒,复有治法。

4.答案:得汗始解

5.湿热证,舌遍体白,口渴,湿滞阳明,宜用。

5.答案:辛开

6.湿热证,数日后自利,溺赤,口渴,属。

6.答案:湿流下焦

7.湿热病属、经者居多,中气实则病在,,中气虚则病在。

7.答案:阳明太阴阳明太阴

1.《温病条辨》中提出:“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

1.手太阴

2.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主之。

2.辛凉轻剂桑菊饮

3.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主之。

3.辛凉重剂白虎汤

4.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不可与也。

4.沉汗不出者

5.《温病条辨》中指出,太阴温病,血从上溢者,主之。

5.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

6.《温病条辨》中指出,“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法当渴,者,热在营中也,清营汤去黄连主之。”

6.今反不渴

7.《温病条辨》中提出。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主之。

7.三仁汤

8.《温病条辨》中提出,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无汗者,去牛蒡、元参加杏仁、滑石主之。

8.银翘散

9.《温病条辨》中提出,太阴伏暑,舌赤口渴,无汗者,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主之。

9.银翘散

10.《温病条辨》中提出,阳明温病,诸证悉有而微,脉不浮者,微和之。

10.小承气汤

温病学题库

温病学题库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临床基础教研室 目录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温病的概念第三章温病的病因病机第四章温病的辨证第五章温病常用诊法第六章温病的治疗 第七章温病的预防第八章风温 第九章春温第十章暑温 第十一章湿温第十二章伏暑 第十三章秋燥第十四章大头瘟 第十五章烂喉痧第十六章温疫 第十七章疫疹第十八章疟疾 第十九章霍乱第二十章《温热论》第二十一章《湿热病篇》 第二十二章《温病条辨》选

第一章绪论 单项选择题 1.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王孟英B.叶天士C.余师愚D.吴鞠通 2.余师愚的代表着作是:() A.《广温疫论》B.《疫疹一得》C.《温疫论》D.《伤寒温疫条辨》3.首先提出温病有新感、有伏气的医家是:() A.王安道B.郭雍C.刘河间D.朱肱 4.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着是:() A.《温热论》B.《温热经纬》C.《温疫论》D.《肘后备急方》 5.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外台秘要》D.《肘后方》 6.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 A.王安道B.汪石山C.朱肱D.刘河间 7.在温病学发展的成长阶段,“创新论、立新法、订新方”的医家是:()A.朱肱B.王安道C.吴又可D.刘河间 8.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 A.吴又可B.吴鞠通C.刘河间D.王安道 9.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奠基作的专着是:() A.《温热论》B.《温疫论》C.《温热经纬》D.《温病条辨》 10.下述哪项不是吴又可的贡献() A.编着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专着--《温疫论》 B.提出瘟疫致病的原因是时行之气 C.指出瘟疫有强烈的传染性D.感邪途径是邪从口鼻而入 11.论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专着是:() A.《温热论》B.《外感温病篇》C.《湿热病篇》D.《疫病篇》 12.“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对温病学的理论和经验作了较全面的整理,为促进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医家是:() A.吴又可B.吴鞠通C.汪机D.王孟英 13.“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出自:() A.《素问·评热病论》B.《素问·至真要大论》 C.《素问·玉版论要篇》D.《素问·生气通天论》 14.提出“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的医家是:()A.王安道B.张仲景C.庞安常D.王叔和 15.温病隶属于伤寒是在:() A.宋到元代B.明到清代C.战国到晋唐D.民国时代 16.吴又可是:() A.认为温疫初起病邪伏在膜原的医家B.创立卫气营血理论的医家 C.提出水湿在三焦辨治理论的医家D.创立三焦辨治理论的医家 二.选择多项题 1.《内经》中提出预防疫病的关键是:()

《温病学》复习试题(1-9套,附答案)

温病学 模拟试卷(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 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 A.朱肱B.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 2.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 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 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 D.易伤肺胃之阴 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 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 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D.阳 明腑实兼阴亏 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 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 ^ 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其治疗处方是() 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 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 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 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 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1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 A.清泄里热B.顾护阴液C.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D.滋补肺胃 12.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 / A.喻嘉言B.吴鞠通C.刘河间D.俞根初13.沈目南认为燥属() A.寒B.次寒C.热D.火 14.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是() A.发于冬春季节B.初起有肺卫见证C.后期多致肺胃阴伤D.病程短 15.下列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A.身痛有汗B.寒甚热C.呕逆胀满D.苔黄白而腻16.暑温暑伤津气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身热息高B.口渴自汗C.肢倦神疲D.脉散大无力 17.湿温邪未化燥,不易见的表现是() , A.昏蒙B.脘痞C.痉厥D.舌白 18.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A.化斑汤B.甘露消毒丹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D.清瘟败毒饮 19.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薛生白20.下列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A.地理环境B.人体体质C.生活习惯D.生产水 平 21.风热病邪初起先犯() A.肺卫B.卫气C.阳明D.肺 22.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 A.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C.吐血衄血D.舌质红 绛 23.牙齿燥如枯骨,见于() A.肾阴枯竭B.肾火上炎C.胃阴枯竭D.肺胃阴伤24.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舌苔黄浊。最佳治法是() A.通腑泄热B.导滞通便C.燥湿清热D.清热泻火25.暑温的病名首先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伤暑全书》D.《温病条辨》 26.“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是哪位医家所说() A.薛雪B.叶桂C.吴鞠通D.王孟英27.壮热,口渴,烦躁,头痛,肌肤发斑,吐血便血,舌绛苔黄,脉数,此为() ) A.气营两燔B.气血两燔C.卫气同病D.热入血分28.叶天士指出:“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 A.酸寒B.咸寒C.苦寒D.甘寒 29.陈平伯的代表著作是() A.《温热逢源》B.《外感温病篇》C.《疫疹一得》 D.《时病论》

温病学题库

温病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痰热阻肺,腑有热结证选用方为: ) ,(调胃承气 汤,(导赤承气汤,(桃仁承气汤 ,(宣白承气汤 ( ,(白虎汤的功效是: ) ,(清泄阳明经热,(清泄少阳里热,(清热宣肺,(泄热攻下 ,(温病阳明热结的首选方是:( ) ,(小承气汤 ,(大承气汤,(增液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风温病的病因是:( ) ,(温热病邪,(风寒病邪,(风热病邪,(燥热病邪 ,(吴鞠通称为“辛凉轻剂”的方剂 是:( ) ,(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汤,(麻杏石甘汤 ,(下列哪项不属吴鞠通白虎汤四禁的内容:( ) ,(脉浮弦而细者,(脉沉者,(身热汗出者 ,(不渴者 ( ,(生脉散的功 用是: ) ,(益气敛阴固脱 ,(益气回阳固脱 ,(清热益气生津 ,(滋阴养液清热 ,(临床上见:身热肢厥,神昏谵语,抽搐痉挛,舌质鲜绛,脉细 (数或弦数者,首选的 中成药是: ) ,(安宫牛黄丸 ,(至宝丹,(紫雪丹 ,(苏合香丸 ,(下列哪项不属葛根 黄芩黄连汤证:( ) ,(身热咳嗽 ,(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 ,(苔黄焦燥,脉洪大 , ,(知母,(生大黄 ,(杏,(下列哪项不是宣白承气汤中的药物:( ) ,(石膏 仁 ( ,,(运用增液承气汤与调胃承气汤的主要鉴别点是: ) ,(潮热,便 秘 ,(腹胀满痛拒按,(时有谵语 ,(口干唇燥,,(“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 (热、咳嗽、烦渴。”语出: ) ,(《温病条辨》,(《外感温病篇》,(《温热论》,(《温热逢源》 ,,(下列哪项不属肺热移肠证:( ) ,(腹胀满 硬痛 ,(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 ,(身热咳嗽 ,,(下列哪项不属“阳明热盛证”的范围:( ) ,(壮热 ,(渴饮 ,(汗出 ,(苔黄白相兼 ,,(风温病名首见于:( ) ,(《内经》,( 《时病论》,( 《伤寒论》,( 《温病条辨》 ,,(对风温的病因、病机和证 治作了系统论述的温病学专著是:( ) ,叶香岩《温热论》,朱肱《类证活人书》,陈平伯《外感温病篇》,吴鞠通《温病条辨》 ,,(称“凡天时晴燥,温风过暖,感其

简爱名著试题(含答案)

《简爱》名著试题 一、填空题 1.问:在简爱发疯似的与约翰对打起来之时,约翰口中不停的骂着________ 答:“耗子,耗子!” 2.问:简爱在学校的第一顿早餐是_________ 答:第一顿早餐是恶心的烧糊的粥。 3.问:《简·爱》的作者是___国的____________。 答:英国;夏洛蒂·勃朗特 4.问:简爱的叔父留给她的遗产是_______英镑,她又分给_______、玛丽和_______各_____英镑。答:两万;戴安娜;圣约翰;五千 5.问:在三年前,简爱的叔父_______给里德太太一封信? 答:约翰·爱谨启于马德拉 6.问:简爱在__________当了家庭教师? 答:桑菲尔德府。 7.问:费尔法克斯太太职业是:__________? 答:管家 8.简爱逃出桑菲尔德府被_________所救? 答:圣约翰 9.问:简·爱是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方式是________,工作是做________ 答:登广告;做家庭教师 10.问: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第一次谈话中,在最后,罗切斯特提到了阿黛勒给他看的_______?答:三幅简爱作的画。 11.问:简爱出门与费尔法克斯太太谈论了________?

答:英格拉姆 12.问:梅森先生被_______咬伤? 答:被住在三楼的疯女人(即伯莎·梅森) 13.问:简·爱在做________期间,意外地获得了_________的遗产。 答:小学教员;她的叔叔 14.问:罗切斯特太太是_______死的? 答:跳楼 15.问:简·爱最擅长的的技能是__________? 答:绘画 16.问:《简·爱》一书中_______和________曾要与简爱结婚。 答:罗切斯特;圣约翰 17.问:简·爱在学校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是_________。 答:海伦 18.问:罗切斯特先生去丝绸店带了________和_________? 答:带了简爱和阿黛尔。 19.问:.圣约翰与简爱是_______关系? 答:表兄妹 20.问:圣约翰喜欢_____________? 答:罗莎蒙德小姐 21.问:在晚祷的祷告中,圣约翰选了《启示录》中的_______章? 答:第二十一章 22.问:简·爱和圣约翰是表兄妹的关系被发现后,简·爱又和圣约翰,以及圣约翰的妹妹们住了__________?答:5个月。

温病学题库(考试学习)

2018年温病学考核题库 1.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刘河间 E.王叔和 3.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 5.(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吴又可 6..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的奠基专著是:A A.温病论 B.温疫论 C.温热经伟 D.疫病篇 E.温病条辨 7.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C A.吴又可 B.薛生白 C.叶天士 D.吴鞠通 E.陈平伯 8、下列哪一项提法不属于温病基本概念里的内容? D A.以发热为主症 B.热象偏重 C.易化燥伤阴 D.具有传染性 E.由温邪引起的 9.依据发病季节而定名的温病是: B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湿温 E.伏暑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 D A.起病急骤,传变较快 B.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 C.易出现险恶证候 D.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破溃糜烂 E.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11.温病的特异的致病因素是指: B A.风邪 B.温邪 C.湿邪 D.寒邪 E.疟邪 12.根据临麻证候而命名温病是: A A.大头瘟 B.秋燥 C.伏暑 D.春温 E.温疫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点: E A.流行的性大小 B.发病的缓急 C.病情的轻重 D.传染的强弱 E.伤阴的程度 14.温病的病因是: D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温邪 E.疟邪 15.不属于温邪范围的病邪是: D A.湿热病邪 B.疠气病邪 C.温毒病邪 D.风寒病邪 E.疟邪 16.风热病邪致病初起先犯: B A.卫气 B.肺卫 C.脾胃 D.阳明 E.心包 17.下列哪项不属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C A.具有升散疏泄特性 B.先犯上焦肺卫 C.易耗血动血 D.易损伤肺胃阴津 E.易逆传心包 18.以局部红肿疼痛甚至溃烂为主要表现的温病,其病因是: E A.风热病邪 B.暑热病邪 C.湿热病邪 D.燥热病邪 E.温毒病邪 19.温毒病邪致病的特殊征象是: D A.身体壮热 B.口渴苔黄 C.心烦谵语 D.局部红肿热痛 E.脉象洪数

温病学题库之填空题

1.温病学的发展过程中,其萌芽阶段是战国至晋唐时期,成长阶段是宋至金元时期,形成阶段是明清时期。 2.温病学发展史上把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称为清代温病学四大名家。 3.温病隶属于伤寒是在战国至晋唐代,温病渐从伤寒体系中分化出来是在宋至金元代。 4.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王安道。 5.提出疠气学说的医家是吴又可,倡导三焦辨证的书是《温病条辨》。 1.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它包括温病在内。 3.温病与伤寒是外感热病中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疾病,两者是并列关系。 4.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两者关系上:伤寒学说是温病学说发展的基础,温病学说是伤寒学说的发展。 5.根椐《难经·五十八难》经文,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6.根椐吴又可的观点,热病、温病、温疫三者的关系是:热病即温病,又名温疫。 1.伏邪温病是指感邪后未即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的温病。 2.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易化燥伤阴,变化迅速。 3.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病位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易从火化。 4.温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温邪。 5.温邪能导致人体卫气营血和三焦所属脏腑的功能失常及实质损害。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发病。 6.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易于耗气伤津,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7.温邪感染途径主要有从皮毛而入,从口鼻而入。 8.与温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是温邪入侵、体质因素、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 9.温病发病类型可分为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两大类型。 10.燥热病邪引起秋燥,多发于秋季。 11.暑热病邪引起暑温,多发生于夏季。 12.温邪是指外邪中具有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 13.湿热病邪引起湿温,多发生于长夏季节。 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3.营分证的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 4.血分证的辨证要点身灼热,斑疹,出血见症,舌深绛。 5.气分证的病理特点是邪热剧争,里热蒸迫,热炽津伤。 6.营分证的病理特点是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7.血分证的病理特点是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1.温病发热的一般规律为:初起邪在肺卫,邪气未盛,正气未衰,多属实证发热;温病中期,邪在气营血分,邪正交争,虚实错杂,邪实为多;温病后期,

温病学题库

温病学题库

目录 第一章绪论-----------------------------------------------------------------(3)第二章温病的概念-------------------------------------------------------(12)第三章温病的病因病机-------------------------------------------------(22)第四章温病的辨证-------------------------------------------------------(35)第五章温病常用诊法----------------------------------------------------(53)第六章温病的治疗-------------------------------------------------------(78)第七章温病的预防-------------------------------------------------------(97)第八章风温--------------------------------------------------------------- (102)第九章春温-----------------------------------------------------------------(119)第十章暑温-----------------------------------------------------------------(138)第十一章湿温-----------------------------------------------------------------(152)第十二章伏暑-----------------------------------------------------------------(164)第十三章秋燥-----------------------------------------------------------------(172)第十四章大头瘟--------------------------------------------------------------(181)第十五章烂喉痧--------------------------------------------------------------(186)第十六章温疫-----------------------------------------------------------------(193)第十七章疫疹-----------------------------------------------------------------(199)第十八章疟疾-----------------------------------------------------------------(205)第十九章霍乱-----------------------------------------------------------------(211)第二十章《温热论》--------------------------------------------------------(218)第二十一章《湿热病篇》--------------------------------------------------(233)第二十二章《温病条辨》选-----------------------------------------------(245)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试题及答案 (1/10)、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展开了诗人和三类人的对话,这三类人分别是农夫、农妇和() (2分) ?A、渔妇 ?B、牧民 ?C、土地垦植者 ?D、年老的母亲 (2/10)、曹禺《北京人》中的曾思懿、曾文清是什么关系? (2分) ?A、父女 ?B、夫妻 ?C、姐弟 ?D、兄妹 (3/10)、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所呈现的形式美在于() (2分) ?A、每节四句,结构齐整。 ?B、“依洄”吟唱的风格。 ?C、梦和现实的交织。 ?D、一句话反复呈现。 (4/10)、鲁迅擅长刻画人物形象,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也有一个很经典的细节刻画,是: (2分) ?A、睡觉时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B、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C、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D、她的笑,说实话,并不比哭更体面一些。 (5/10)、闻一多《发现》的情感抒发之所以获得火山爆发般的效果,主要在于() (2分) ?A、直接从感情的爆发点开始。 ?B、以“血泪”和“不对”的否定开始。 ?C、每两句一韵,节奏明快。 ?D、每一句分成两个短句,节奏急促。

(6/10)、试图呈现“河流上的人‘千年不变无可记载’的历史”的,是下面哪个作品? (2分) ?A、周作人《鬼的生长》 ?B、周作人《水里的东西》 ?C、沈从文《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D、郁达夫《雁荡山的秋月》 (7/10)、周作人《水里的东西》所写的“水里的东西”是什么? (2分) ?A、金鱼 ?B、水鬼 ?C、新生物种 ?D、水下生物世界 (8/10)、“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出自哪一个作品? (2分) ?A、卞之琳《尺八》 ?B、戴望舒《寻梦者》 ?C、卞之琳《断章》 ?D、何其芳《预言》 (9/10)、鲁迅曾经说过中国历史就是两个阶段的循环,即“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2分) ?A、任人宰割的时代 ?B、人肉筵席的时代 ?C、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D、天下太平的时代 (10/10)、曹禺《日出》里性格比较复杂的人物是() (2分) ?A、黄省三 ?B、李石清 ?C、潘月亭 ?D、王福升

温病学习题

温病学习题 【绪论】 1.温病学发展史的前3个阶段的年代划分 2.了解温病学成长阶段主要医家学术观点之表1 3(指页码,下同) 3.刘河间和王安道对温病学发展的贡献表1 P2、3 4.明清时期是温病学形成阶段的依据3 5.吴又可、叶薛吴王各自的代表著作及学术成就表2 P3-4 【温病的概念】 6.理解温病病理演变的规律性8 7.掌握温病临床表现的特殊性8 8.了解温病的范围9○ 9.可归于温病范围的现代医学疾病种类和病名9 10.温病两大分类法的依据及各自的代表病9-10 11.温病与广义伤寒及狭义伤寒的关系10○ 12.温病与温疫区别的意义11○ 13.掌握温毒的病变特点11 【第二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14.了解温邪的共性12○ 15.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病邪及温热病邪、疠气各自的致病特点12-16 16.论:湿热病邪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中心14、101 17.了解温病发病的三大因素及两种感邪途径16-17○ 18.了解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的鉴别18 表2-1○ 【第三章】温病的辨证 19.了解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纲领的形成及其生理作用19○ 20.掌握卫气营血分证的病理与辨证要点22 表3-1 21.理解影响卫气营血证候传变的四大因素22○ 22.了解温病三焦辨证纲领的形成及其生理作用23○ 23.掌握三焦辨证的病理与辨证要点26 表3-2 24.了解三焦证候的相互传变形式27○ 25.了解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27○ 【第四章】温病常用诊法 26.掌握9种发热类型的表现特征及其病机29-30 27.掌握出现大汗的几种病机31○ 28.掌握6种神志异常的病机及临床表现32-33 29.实风内动与虚风内动的病因病机、表现及治法方药的比较33、81、87 30.对温病重症患者血压观测的方法与意义34 31.斑疹形态的区别35 32.理解“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含义35 33.掌握斑与疹的治法35、 34.斑疹“宜见而不宜见多”的临床意义35○ 35.了解白的形态及其治法35-36○ 36.掌握舌苔之:薄白而腻、白厚而腻36、白厚而干燥、白腻而质红绛、白霉苔及黄白相兼、苔黄腻、苔黑腻的病变机理37 37.掌握舌质之:纯绛鲜泽、镜面舌、绛而不鲜干枯而萎38及杨梅舌猪肝舌的病变机理39 38.了解齿缝流血虚实之不同41○ 39.了解温病中出现浮、洪、数、滑、濡诸脉象的病机特点43-44○

四大经典之温病

《温病学名著选》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1.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与伤寒辨治的异同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2.伤寒与温病由表入里传变的区别及温病表证初起的治法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 3.风邪、湿邪与温热相搏的证候与病机及湿热病与伤寒的鉴别 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不尔,风挟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谓水主之气,不能上荣,两阳相劫也。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其病有类伤寒,其验之之法,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以此为辨。 4.温热夹风、夹湿逆传营分的病机、证候与治法若病仍不解,是渐欲入营也。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无寐,成斑点隐隐,即撤去气药。如从风热陷入者,用犀角、竹叶之属;如从湿热陷入者,犀角、花露之品,参入凉血清热方中。若加烦躁,大便不通,金汁亦可加入。老年或平素有寒者,以人中黄代之,急急透斑为要。热入于营,舌色必绛。风热无湿者,舌无苔,或有苔亦薄也。热兼湿者,必有浊苔而多痰也。然湿在表分者,亦无苔。 5.斑出而热不解的病机与治法 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甘寒,重则如玉女煎,轻则如梨皮、蔗浆之类。或其人肾水素亏,虽未及下焦,先自彷徨矣,必验之于舌,如甘寒之

中,加入咸寒,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易耳。 6.战汗的病机与预后 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益胃,令邪与汗并,热达腠开,邪从汗出。解后胃气空虚,当肤冷一昼夜,待气还自温暖如常矣。盖战汗而解,邪退正虚,阳从汗泄,故渐肤冷,未必即成脱证。此时宜令病者安舒静卧,以养阳气来复。旁人切勿惊惶,频频呼唤,扰其元神,使其烦躁。但诊其脉,若虚软和缓,虽倦卧不语,汗出肤冷,却非脱证。若脉急疾,躁扰不卧,肤冷汗出,便为气脱之证矣。 7.湿热邪气留滞三焦气分的治法及与伤寒少阳病治法的区别 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因其仍在气分,犹可望其。战汗之门户,转疟之机括。 8.卫气营血四类证候的传变规律与治疗大法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加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矣。 9.湿热病与体质的关系及温热病与湿热病的治则余医案中,凡先治血分,后治气分者,皆伏气病也,虽未点明,读者当自得之。且吾吴湿邪害人最广。如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湿胜则阳微也。法应清凉,然到十分之六七,即不可过于寒凉。恐成功反弃,何以故耶?湿热一去,阳亦衰微也。面色苍者,须要顾其津液,清凉到十分之六七,往往热减身寒者,不可就云虚寒,而投补剂,恐炉烟虽熄,灰中有火也,须细察精详,方少少与之,慎不可直率而往也。又有酒客,里湿素盛,外邪入里,里湿为合。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然其化热则一。 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2005年1月温病学自考试题

2005年1月温病学自考试题 2005年1月(全国)温病学自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8分) 1.《温疫论》 2.温毒 3.卫气同病 4.寒热往来 5.湿胜阳微 6.昏愦 7.伏暑 8.燥热病邪 9.新感温病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王孟英编著的《温热经纬》一书,以《内经》,、中有关热病的论述为经,以叶天士、陈平伯等诸家温病条文为纬,是一部优秀的温病文献汇编。 2.温病学是研究温病规律及其和预防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 3.广义伤寒是指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包括属性为风寒的和属性为温热性质的两大类。 4.叶天士《温热论》原文第一条: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肺主气属卫,,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5.温病过程中的神志异常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神志昏蒙, ② ,③昏愦不语,④ 。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下述内容除去哪项,即可构成温病的基本概念? A.以发热为主症 B.都具有传染性 C.易化燥伤阴 D.热象偏重 2.叶天士“夏暑发自阳明”是指。 A.暑性酷烈,极易损伤阳气 B.暑为火热之气,传变迅速 C.暑温初起即见阳明气分热炽 D.暑温病每易挟湿为患 3.正不胜邪,火毒内闭。可见。 A.斑疹初露,隐约可见 B.斑疹透发后热不退,或甫出即隐 C.斑疹密布,颜色紫红 D.斑黑隐隐,四旁色赤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阳明热盛的症状? A.壮热 B.烦渴喜冷饮 C.汗多 D.脘痞身重 5.春温热郁胆腑治宜。 A.黄岑汤加豆豉、玄参方 B.小柴胡汤

《温病学》练习题

练习题 1. (单选题) 温病兼胃中宿滞挟秽浊郁伏的舌象为:( )(本题3.0分) A、白砂苔 B、灰腻苔 C、白苔如碱状 D、白腻苔 学生答案: 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 3 2. (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痰蒙”的临床表现?( )(本题 3.0分) A、身热不退,朝轻暮重 B、神识昏蒙,时明时昧 C、间有谵语 D、舌纯绛鲜泽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 3 3. (单选题) 在通下法的应用上,下列哪项提法是错误的?( )(本题 3.0分) A、本法适用于有形实邪内结的实热证候 B、津枯肠燥便秘者忌用苦寒攻下 C、病邪传里,但未内结成实者忌用 D、邪入血分,瘀热结于下焦者忌用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 3 4. (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温病使用开窍法的注意点?( )(本题 3.0分) A、非邪闭心窍之神昏,不可滥用开窍法 B、邪入营分而未见厥闭者不可早用清心开窍 C、清心开窍与豁痰开窍的适应证不同,临床运用不可相混 D、湿热类温病不用开窍之剂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 3

5. (单选题) 痰热阻肺,腑有热结证选用方为:( )(本题3.0分) A、调胃承气汤 B、导赤承气汤 C、桃仁承气汤 D、宣白承气汤 学生答案: 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 3 6. (单选题) 风温证见发热少汗、头微痛,咳嗽,咽喉肿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最合适的处方是银翘散:( )(本题3.0分) A、不加减 B、加知母、黄芩 C、去荆芥加玄参、马勃 D、加花粉、石斛 学生答案: 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 3 7. (单选题) 热闭心包与内闭外脱的区别,关键在于前者无:( )(本题3.0分)

温病学试卷

温病学名著试题 一、单选题 1.《温病条辨》的作者是()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叶天士 D.薛生白 2.《温病条辨》一书创立并完善了哪种辨证纲领() A.六经辨证 B.卫气营血辨证 C.三焦辨证 D.脏腑辨证 3.温病是多种外感热病的总称,《温病条辨》上焦篇首条列举了多少种常见温病() A.5 B.7 C.9 D.11 4.吴鞠通认为太阴风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以什么方治疗() A.辛凉轻剂桑菊饮 B.辛凉平剂银翘散 C.辛凉重剂白虎汤 D.桂枝汤 5. 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哪首方主之() A.辛凉轻剂桑菊饮 B.辛凉平剂银翘散 C.辛凉重剂白虎汤 D.桂枝汤 6.辛凉轻剂是指() A.桑菊饮 B.银翘散 C.白虎汤 D.桔梗汤 7.辛凉平剂是指() A.桑菊饮 B.银翘散 C.桑杏汤 D.桔梗汤 8.辛凉重剂是指() A.桑菊饮 B.银翘散 C.桑杏汤 D. 白虎汤 9.吴鞠通认为银翘散证出现项肿咽痛者,可加用() A.射干、马勃 B.射干、栀子 C.生地、玄参 D. 马勃、玄参 10.银翘散证出现衄者,其加减法为() A.去芥穗,加白茅根、侧柏碳、栀子碳、粉丹皮 B.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 C.去芥穗、桔梗,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 D.去芥穗、桔梗,加白茅根、侧柏炭、粉丹皮 11.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吴鞠通所谓的白虎汤应用禁忌() A.脉浮弦而细者 B.脉沉者 C. 不大便者 D.汗不出者 12.邪热入营的清营汤证“反不渴”是因为() A.邪热不甚 B.兼有痰邪 C.兼有瘀血 D.邪热蒸腾营阴上泛 13.吴鞠通认为上焦温病常见两种死证是() A.肺之化源绝者和心神内闭,内闭外脱者 B.逆传心包者和心神内闭,内闭外脱者 C.逆传心包者和肺之化源绝者 D.阳明太实,土克水者和肺之化源绝者 14.吴鞠通所谓湿温初起治疗“三禁”是指() A.汗、吐、下 B.汗、下、润 C.吐、下、和 D.温、清、消 15.三仁汤中的“三仁”是指() A.杏仁、桃仁、苡仁 B.桃仁、苡仁、蔻仁 C.苡仁、蔻仁、杏仁 D.蔻仁、杏仁、桃仁 16.三仁汤中用“杏仁”主要是取其什么作用() A.止咳平喘 B.化痰散湿 C.轻开上焦肺气 D.润肺止咳 17.湿温初起而见“胸闷不饥”的主要原因是() A.胃肠有积滞 B.湿热阻滞中焦气机 C.中气实 D.胃强脾弱 18.症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者,其病为() A.风温 B.春温 C.暑湿 D.湿温 19.“手太阴暑温”初起,“但汗不出者”表明() A.暑热不甚 B.兼有寒邪郁表 C.兼有湿邪郁表 D.病从里发

广州医学院:温病学试题(5)

医学专业《温病学》试题(5) 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二、词解(每题2分,共8分) 1、新感温病: 2、身热不扬: 3、逆传心包: 4、气血两燔: 三、填空题(每题3分,共12分) 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邪在下焦,虚风内动的辨证要点。 2、斑的成因是,其治法为。 3、春温的治疗原则。 4、叶天士:“再论三焦不得从外解, ,以粪燥为无湿矣。”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临床上热盛动风与阴虚动风如何鉴别?

2、湿热酿痰、蒙蔽心包与热入心包证? 如何鉴别和治疗? 五、病案分析题(8分) 陈××,男、21岁,于8月23日来诊。 病史:患者三天前因天热口渴,在路边购饮凉茶二碗。回家后觉脘痞腹胀、怕冷,继则发热,头重肢倦,汗出不多,周身酸痛。曾自服银翘片,退热片,保和丸等,但症状未能缓解。来诊时症见:发热(38.6℃),不恶寒,汗出不畅,头重体倦,胸闷恶心,腹胀不欲食,口不渴饮,大便溏日2—3次,小便浑浊,舌苔白厚而腻,脉缓。 (答题要求:作出诊断、辨证、分析证候,拟出治法及方药) 一、选择题(每题1分,答案要全部写在答题卡中,否则无分) (一)A型题 (答题要求:在每个题干的5个各选答案中挑选1个最佳的答案) 1、A1型题(单个肯定的最佳选择题) (1)《温热经纬》的作者是: A、叶天士 B、刘河间 C、王孟英 D、薛生白 E、吴又可 (2)张风逵说:“暑病首用辛凉”,其代表方应是: A、辛凉轻剂一桑菊饮 B、辛凉平剂一银翘散 C、辛凉润剂一桑杏汤 D、辛寒之剂一白虎汤 E、辛寒之剂一麻杏石甘汤 (3)下述心烦,哪一项属于黄连阿胶汤证的表现? A、心烦懊,身热,苔微黄,脉数。 B、心烦躁扰,时有谵语,身热夜甚,舌绛。 C、心烦不得卧,身热,舌红苔黄,脉细数。 D、烦躁不安,胸膈灼热如焚。 E、心烦,干呕,口苦而渴。 (4)风温的病名首见于: A、《内经》 B、《伤寒论》 C、《时病论》 D、《温病条辨》 E、《外感温病篇》 (5)春温病名首见于: A、《内经》 B、《难经》 C、《千金方》 D、《诸病源候论》 E、《伤寒补亡论》 (6)在下列对暑温病特点的描述中,哪一项是欠妥的? A、发病急骤,初起即见气分热盛证候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 A.朱肱B.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2.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 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D.易伤肺胃之阴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 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D.阳明腑实兼阴亏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 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 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 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 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其治疗处方是() 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 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 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 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 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 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

名著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名著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不是因为剧情或者描写或者词藻这些表象的东西,而是因为感染力。 每一本传世佳作的背后,是无数个被唤起共鸣的人,是无数颗被深深感染的心,没有读者能感受书中文字的力量,这本书也就不能传世成为名著。 读名著的必要性,或者说,读书的必要性,就是像在茫茫人海中追寻真爱一样,最终找到那个唤醒你情感共鸣的那一本,然后从中获得力量和温暖,不论时间,不论国界,你知道有那样一个人和你有着某一片如此相似的灵魂,而你在若干年之后看见了他的文字,这是一件很温暖,很幸福的事情。从书里获得的支持和力量最宝贵的就是它的纯粹,我的语言能力不足以跟你解释这种特质给我的震撼和帮助,希望有一天你能亲身体会到。 最后,名著是个童年阴影太重的词,反而成为了一本好书的包袱,现在看到这两个字都不太敢下手,看书的时候,它是不是"名著",一点也不重要。 愿你也能找到能给予你力量的书。[阅读名著的好处]名著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一、开阔视野 知识的海洋十分浩瀚,我们通过阅读,走进大师们描述的大千世界。在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视野越来越宽广,了解历史,通达知识,同时我们的世界也变得更加宽广。

二、提高表达 对经典的每一遍阅读,每一遍都是感知的过程。通过长时间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诵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三、提升修养 经典作品久经考验,内容精深,蕴含着许多富有哲理的道理。对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提升素质 阅读经典有利于学生夯实文化底蕴。因为经典作品都拥有丰富的内容,精炼的文字。通过阅读,不仅增加了阅读量,夯实了文化基础,更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我们视野变得更宽广,语言变得更流畅,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了。 总之,经典名著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更能教会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阅读名著的好处]名著阅读测试题附答案1、 "小人鱼向上帝的太阳举起了她光亮的手臂,她第一次感到要流出眼泪。在那条船上,人声和活动又开始了。她看到王子和他美丽的新娘在寻找她。他们悲悼地望着那翻腾的泡沫,好像他们知道她已经跳到浪涛里去了似的。在冥冥中她吻着这位新嫁娘的前额,她对王子微笑。于是她就跟其他的空气中的孩子们一道,骑上玫瑰色的云块,

温病试题

温病学培训试题 一、选择题: 1.“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出自( A )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神农本草经》 2.下列不是达原饮主药的是( D ) A.槟榔 B.厚朴 C.草果 D.草豆蔻 3.春温一病病名最早见于( C ) A.《伤寒论》 B.《内经》 C.《伤寒补亡论》 D.《伤寒例》 4.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的命名依据是( A ) A.四时主气 B.临床特征 C.发病季节 D.感邪性质 5.湿温后期,证见:身热已退,脘中微闷,知饥不食,苔薄腻。治宜选用( D ) A.三仁汤 B.八珍汤 C.生脉散 D.薛氏五叶芦根汤 6.温病证见:发热汗出不解,渴不多饮,脘痞呕恶,大便溏烂,小便短赤,苔黄滑腻。其病机为( C ) A.湿热阻于下焦 B.湿热积滞交结胃肠 C.湿热困阻中焦 D.肠热下利 7.清咽养营汤适用于烂喉痧的证型为( C ) A.毒壅气分 B.毒侵肺卫 C.余毒伤阴 D.毒燔气营 8.春温初起,治疗的主要原则是( D ) A.辛凉解表,宣肺泄卫 B.泄卫透表,清热化湿 C.辛凉透邪,甘润养津 D.清泄里热,透邪外出 9.温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或咽痛,心烦不安,或时有谵语,或肌肤斑疹隐现,舌红或绛,苔黄白相兼或少苔、脉浮弦数。证属( C ) A.邪袭肺卫 B.气热兼表 C.营热兼表 D.肺热壅盛 10.温病证见:身体灼热,斑色深红或紫黑,或吐衄、便血、尿血,烦躁不安,甚或昏狂谵妄,舌色深绛,脉数。证属( B ) A.邪人心营,营阴受灼 B.邪入血分,迫血动血 C.气血两燔 D.血分热盛,内陷心包 11.温病症见:身热,腹胀满,便秘或热结旁流,口干,咽燥,唇裂,舌苔焦燥,脉沉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