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考试重点难点doc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考试重点难点doc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考试重点难点doc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考试重

点难点

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组成:铁路、道路、水运、航空、管道

公路的分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公路技术标准:是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设计速度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设计要求。

公路主要技术指标一般包括:设计速度、行车道数及宽度、路基宽度、最大纵坡、平曲线最小半径、行车视距、桥梁设计荷载等。

交通特性:设计车辆、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交通量、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车辆数目

设计交通量:待建公路远景设计年限时能够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通行能力: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服务水平:车辆遭道路上运行过程中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量度

服务交通量:在普通的道路、交通和管制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周期内能保持规定的服务水平时,道路某一断面或均匀路段所能通过的最大小时交通量

勘测设计的阶段:一阶段设计:施工图设计;二阶段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阶段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道路: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设施构成的三维实体

路线平面设计三要素: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最大直线长度:德国:20V(m)前苏联:8km美国:3mile(4.38km),景观有变化≧20V; <3KM景观单调≦ 20V

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V≥60km时,Lmin≧6V;当V≤40km时,参考执行

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V≥60km时,不小于2V;V≤40km时:参考执行

圆曲线半径影响因素:最大横向力系数μ(干燥路面: 0.40~0.80;潮湿路面: 0.25~0.40;结冰和积雪:<0.2;冰面:0.06(不加防滑链)。);增加驾驶操纵的困难;增加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旅行不舒适(当μ〈0.10时,不感到有曲线存在,很平稳;当μ= 0.15时,稍感到有曲线存在,尚平稳;当μ= 0.20时,己感到有曲线存在,稍感不稳定;当μ= O.35时,感到有曲线存在,不稳定;当μ= 0.40时,有倾车的危险感,非常不稳定)

极限最小半径:是各级公路采用最大超高imax和允许的最大横向摩阻系数下保证安全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

一般最小半径:是各级公路采用允许超高ih和横向摩阻φh下保证安全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置超高,而允许设置等于直线路段路拱的反超高

缓和曲线的作用: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行驶;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超高横坡度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确定:旅客感觉舒适;超高渐变率适中;行驶时间不过短

纵断面的两条主要线:地面线:根据中桩点的高程绘的一条折线;设计线:路线上各点路基设计高程的连线

路基设计高程: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高程(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高程;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高程,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高程)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高程(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设计,也可具体情况采用车道中线处高程)

纵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地形、地物、水文地质,综合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经济,研究纵坡的大小、长短、竖曲线半径等

汽车的行驶阻力: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滚动阻力,坡度阻力);惯性阻力动力因数D:表征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性能

理想的最大纵坡:设计车型(载重车)在油门全开情况下,持续以理想速度V1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坡度

最大纵坡: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使用的最大坡度值

高原为什么纵坡要折减?在高海拔地区:发动机的功率下降;驱动力降低,爬坡能力下降;冷却水易于沸腾破坏冷却系统

坡长:相邻变坡点间的长度

最大坡长:汽车在坡道上行驶,当车速降低到某一最低允许速度时所行驶的距离

最小纵坡:为纵向排水的需要,对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合成坡度:由路线纵坡与横坡组合而成的坡度

竖曲线的线形:采用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的线形,抛物线的纵轴保持直立,且与两相邻纵坡线相切

抛物线竖曲线有两种可能的形式:(1)包含抛物线底(顶)部;(2)不含抛物线底(顶)部。

竖曲线的最小半径设计限制因素:缓和冲击;时间行程不过短;满足视距的要求

凹形竖曲线的主要控制因素:缓和冲击力

凸形竖曲线主要控制因素:行车视距

路肩的作用: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放之用,有利于防止交通事故和避免交通紊乱;增加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及非机动车使用;增加公路的美观,引导视线

中间带作用:将上、下行车流分开,提高通行能力;作设置公路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设施的场地,也可作为行人的安全岛使用;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眩目,还可起到美化路容和环境的作用;引导驾驶员视线,又增加行车所必须的侧向余宽,从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路拱: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由中央向两侧倾斜的拱形,称为路拱(对排水有利但对行车不利。路拱坡度所产生的水平分力增加了行车的不平稳性,同时也给乘客以不舒适的感觉。当车辆在有水或潮湿的路面上制动时还会增加侧向滑移的危险)

行车视距:为了行车安全,驾驶人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需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视距分类: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平纵线形设计中应避免的组合: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讫点设在或接近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使竖曲线顶、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小半径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合;在长直线上设置陡坡或长度短、半径小的竖曲线;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员视线中断的线形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3×5=15分) 1.缓和曲线2.纵断面3.横净距4.选线5.渠化交通 二、填空(15分,每空0.5分) 1.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有、、、。 2.平曲线中圆曲线的最小半径有、、。 3.纵断面设计线是由和组成。 4.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 5.公路选线的步骤为、、。 6.沿河线路线布局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7.纸上定线的操作方法有、。 8.平面交叉口可能产生的交错点有、、。 9.平面交叉口的类型有、、、 10.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有、、三种。三、判断、改错(20分,判断0.5分,改错1.5分) 1.各等级公路的设计速度是对车辆限制的最大行驶速度。() 2.《公路设计规范》推荐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必须大于6V(m);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必须大于2V(m)。() 3.某S型曲线,平曲线1的圆曲线半径R 1=625m,缓和曲线长度L s1 =100m;平曲线2的圆曲线 半径R 2=500m,缓和曲线长度L s2 =80m,则其回旋线参数A 1 / A 2 =1.5625。() 4.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V=80Km/h,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Ls min =70m ,则不论平曲线半径的大小,缓和曲线长度均可取70m。() 5.对于不同半径弯道最大超高率i h 的确定,速度V为设计速度,横向力系数μ为最大值。()6.越岭线纸上定线中,修正导向线是一条具有理想纵坡,不填不挖的折线。() 7.纵坡设计中,当某一坡度的长度接近或达到《标准》规定的最大坡长时,应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但其长度不受限制。() 8.越岭线的垭口选定后,路线的展线方案就已确定;过岭标高与展线方案无关,仅影响工程数的量的大小。() 9.环形交叉口,对于圆形中心岛半径的确定,是按照环道上的设计速度来确定。()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学号082*****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山区道路设计 题目) 1#-20# 起止日期:2011 年 6 月27 日至2011年7 月2 日 学生姓名XXX 班级**交通*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XXX XXX 土木工程学院 2011 年7月2 日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一、本道路修建的目的 (5) 二、本路1#-20#所经地区的自然情况特征与分析 (5) 三、各项工程涉及意图及根据 (5) 四、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工程配合与协议事项 (5) 五、对日后顶测、施工、养护的建议与要求 (5) 六、路线方案优缺点的说明与分析 (5) 七、设计方法与步骤 (5) 1确定公路等级 (5) 2选定路线技术标准 (6) 3纸上定线 (6) 4纵断面设计 (7) 5路基横断面设计 (7) 6弯道细部设计 (7) 7JD1的曲线要数计算 (8) 8竖曲线要数计算 (10) 9土石方计算与调配 (10) 八、参考文献 (10) 九、设计方案比较 (12)

天津城建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 —2011 学年第2 学期 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工程专业 课程设计名称:道路勘测设计 设计题目:山区道路设计(起讫点) 完成期限:自2011 年 6 月27 日至2011 年7 月 2 日共 1 周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课题:山区公路路线设计 二、设计内容:按任务书指定控制点进行纸上定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调配与土石方计算;路线方案技术指标论证分析。 三、设计原始资料: 1.设计用1:2000地形图(电子版地形图1:1000)一张,等高线为2米; 2.道路性质与控制点:本路为某矿区通入工业基地跨越重丘区一段路线,图示控制点(学生的起讫点)是不同路线方案的中间控制点(应以起讫点的位置和标高控制路线设计); 3.交通运输情况:主要为解决解放牌汽车运输,现年平均交通量600辆/日,平均年增长率为7%.按15年远景规划; 4.自然条件:本路线一端接山区,另一端为微丘地形,中间为重丘过渡段,(即本课题设计路段),该段地质情况基本稳定,除地表0.5-1.0米风化土层外,下部为石灰岩,地下水位一般较深,对路基与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大。 四、设计应完成的主要任务: 1.公路技术等级拟定; 2.路线技术标准选定;

道路勘测设计资料

第四章纵断面设计 第一节概述 一、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含义及组成 在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 —条是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沿着中线地面的起伏变化情况; 一条是设计线,它是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上等多方面比较后设计人员定出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反映了道路路线的起伏变化情况。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的。直线(即均匀坡度线)有上坡和下坡,是用坡度和水平长度表示的。直线的坡度和长度影响着汽车的行驶速度和运输的经济以及行车的安全,它们的一些临界值的确定和必要的限制,是以通行的汽车类型及行驶性能来决定的。 在直线的坡度转折处为平顺过渡要设置竖曲线,按坡度转折形式的不同,竖曲线有凹有凸,其大小用半径和水平长度表示。 二、路线纵断面图上的设计标高,即路基设计标高,《规范》规定 1.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高速公路和—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 2.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行车道中线处的标高。 本节小结 (1)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的。直线(即均匀坡度线)有上坡和下坡,是用坡度和水平长度表示的。竖曲线有凹有凸,其大小用半径和水平长度表示。

(2)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高速公路和—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 思考题 1.道路纵断面线性要素有哪些? 2.高速公路和—级公路路基设计标高与二、三、四级公路路基设计标高在横断面上位置是否相同? 第二节汽车的动力特性与纵坡 摘要内容: 主要介绍汽车的动力特性和最大纵坡;汽车的加减速行程与坡长限制和缓和坡段;最小纵坡、平均纵坡和合成坡度;竖曲线要素计算及竖曲线最小半径; 讲课重点 1.汽车的动力因素与汽车的几种行驶状态和理想最大纵坡、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间关系; 2. 规范规定最大纵坡、最小纵坡的考虑因素和规定值; 3. 汽车的加、减速行程与较陡纵坡的最大长度和一般纵坡的最小长度加以限制间的关系; 4. 如何设置最大坡长、最小坡长、缓和坡段及其限制要求;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1*25=25分) 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_____铁路_____ 、____公路___ 、_水运____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_____直线______ 、__缓和曲线_____和___圆曲线__。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_10000___米。 5.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 米,物高米。 6.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__空气_____阻力、____道路____阻力、___惯性___阻力。 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___绕内侧边缘旋转________、____绕路中线旋转_______和____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_______ 三种。 8.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_全面布局_________、__逐段安排_________、____具体定线_______。 9. 公路定线一般有___纸上定线________、___实地定线________和_____航测定线_______三种方法。 10.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_建立交通管制__________ 、__采用渠化交通_________和___修建立体交叉_________。 (1*15=15分) 二、选择题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D 通行能力 共 页,第 页

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 B 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D 错车视距 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D 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 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D )。 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 横向力系数 5.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 A 1:1:1 B 1:2:1 C 1:2:3 D 3:2:1 6.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D )。 A 汽车动力性能 B 公路等级 C 自然因素 D 排水要求 7.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B )的整数倍桩号处。 A 5m B 10m C 20m D 8.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 D )设计成果。 A 平面 B 纵断面 C 横断面 D 平、纵、横 9.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B )行驶。 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 10.人工运输土石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 C )。 A 5m B 10m C 20m D 50m 装 订 线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2017年度)

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道路勘测设计 课程设计 年级: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2017 年月日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1 设计参数 (2) 1.1 控制要素 (2) 1.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2) 1.3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4) 1.4道路平面设计 (4) 1.5道路纵断面设计 (5) 2. 设计综合评价及心得体会 (7) 参考文献 (8)

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土木工程层次专升本指导老师 课程设计名称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代码 课程设计题目道路勘测工程 课程设计依据和设计要求: 1.在给定的地形图上,结合自然条件与给定的道路设计速度,在给定的起终点上进行道路设计。 2.根据课程设计要求的速度,确定道路横断面分幅。 3.完成相应的各种图表和设计说明。 课程设计内容: 1、控制要素 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3、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4、道路平面设计 5、道路纵断面设计 6、道路横断面设计 参考文献: [1]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01 [2] JTG B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 JTG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4] 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1 设计参数 1.1 控制要素 (1)道勘:三级 (2)设计车服务车速:30km/h。 1.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1.2.1圆曲线最小半径 ○1极限最小半径30m ②一般最小半径65m ○3平面线形中一般非不得已时不使用极限半径,因此《规范》规定了一般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超高,允许设置与直线路段相同的路拱横坡。圆曲线半径要求如表2.21所示 表2.21 圆曲线半径要求 技术指标三级公路 一般最小半径 (m) 65 极限最小半径 (m) 30 不设超高 最小半径(m) 路拱% 0.2 ≤350 路拱% 0.2 ≥450 1.2.2圆曲线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 1.2.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了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最大半径为350米,极限最小半径及一般最小半径均未采用。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 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道路的种类按用途分为: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和乡村道路等。 3、“五纵七横”总里程约3.5万公里,总投资9千多亿元,该规划全部是高速公路和 一、二级公路,其中高速公路约占76%,连接了首都、各省会、直辖市、经济特区、 主要交通枢纽和重要对外开放口岸,覆盖了全国所有人口在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和93%的人口50万以上的大城市,是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国防意义的重要干线公路。 4、公路按功能分类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和地方公路三大类。 5、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分类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四类。 6、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 级公路五级。 7、按照道路在城市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的服务功能将城市道路分 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类。 8、道路几何设计必须符合技术标准的规定,必须与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相适应,必 须满足交通流特性要求,也必须符合道路网规划,这些都是控制道路设计的因素。 9、设计速度(又称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 道路本身条件(几何因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10、运行速度: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 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速度。通常采用测定的第85百分位行驶速度作为运行速度。11、设计小时交通量是以小时为计算的交通量,是确定道数、车道宽度和评价服务水平 的依据。 12、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通过 的最大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极限值,用辆/小时(Pcu/h)表示。道路通行能力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三类。 13、服务水平是车辆在道路上运行过程中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量度。服务交通量 愈小,驾驶自由度就愈大舒适性就愈好,运行性和安全性就愈好,运行质量就愈高。 反之,服务交通量大,则服务不平低。 14、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形式有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四种。 15、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红线之间的宽度即 道路用地范围,称为道路建筑红线宽度或路幅宽度。 16、道路建筑限界:是为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规定在道路的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 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 1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可以采用一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或三阶段设计。P24 18、平面线形的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19、不同的公路等级的公路规定了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20、缓和曲线的作用有: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考核试卷 试卷 A 考试方式 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20 分), 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末的括号中。 1.通常为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是 ( )。 A.一阶段测设 B.二阶段测设 C.三阶段测设 D.四阶段测设 2.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汽车质量 B.道路质量 C.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条件 D.汽车车速 3.根据设计规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 )。 A.极限最小半径 B.一般最小半径 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D.临界半径 4.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 ( )。 A.最大纵坡 B.平均纵坡 C.最短坡长 D.坡度角 5.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 ,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 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 )。 A.V=(A1+A2)L B.V=2(A1+A2)L C.V=(A1-A2)L D.V=(A1+A2)L/2 6.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 )。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 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 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 7.现场定线时,放坡的仪具可采用 ( )。 A.水准仪 B.手水准 C.罗盘仪 D.求积仪 8.某断链桩 K2+100=K2+150,则路线 ( )。 A.长链50米 B.短链50米 C.长链25米 D.短链25米 9.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 =60m ,s l =35m ,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 =1.5m ,加宽过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 点10m 处加宽值为 ( )。 A.0.15m B.0.23m C.0.43m D.0.86m 10.测角组作分角桩的目的是 ( )。 A.便于中桩组敷设平曲线中点桩 B.便于测角组提高精度 C.便于施工单位放线 D.便于选择半径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10 分), 判断正误,如果正确,在题干后的括号划√;否则划×并改正错误。 1.公路平面线形基本要素有直线、圆曲线与二次抛物线。 ( ) 2.计算路基横断面挖方面积时,挖土方与挖石方的面积合在一起计算。 ( ) 3.公路行车视距标准有停车视距标准、错车视距标准、超车视距标准三种。 ( ) 4.汽车匀速运动,动力因数等于道路阻力系数。 ( ) 5.沿溪线布线时,一般应优先考虑高线位。 (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超高: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答案

网络教育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题目:某公路施工图设计 学习中心: 专业:土木工程(道桥方向) 年级: 2013年秋季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乔娜

1 设计交通量的计算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为7%,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交通量如下: 桑塔纳2000:2300辆; 江淮a16600:200辆; 黄海dd680:420辆; 北京bj30:200辆; Ep140:580辆; 东风sp9250:310辆。 设计交通量:d N =0N ×()11n r -+ 式中:d N —远景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0N —起始年平均交通量(辆/日); r —年平均增长率; n —远景设计年限。 代入数字计算: 2 平面设计 路线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三大部分。道路是一个三维空间体系,它的中线是一条空间曲线。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路线的平面。沿着中线竖直的剖切,再展开就成为纵断面。中线各点的法向切面是横断面。道路的平面、纵断面和各个横断面是道路的几何组成。 道路的平面线形,受当地地形、地物等障碍的影响而发生转折时,在转折处需要设置曲线,为保证行车的舒顺与安全,在直线、圆曲线间或不同半径的两圆曲线之间要插入缓和曲线。因此,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因素。 直线是平面线形中的基本线形。在设计中过长和过短都不好,因此要加以限制。直线使用与地形平坦、视线目标无障碍处。直线有测设简单、前进方向明确、路线短截等特点,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但长直线容易使司机由于缺乏警觉产生疲劳而发生事故。

圆曲线也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的线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各级公路不论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平曲线的技术标准主要有:圆曲线半径,平曲线最小长度以及回头曲线技术指标等。 平曲线的半径确定是根据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而定: ) (1272 i V R +=μ 式中:V-行车速度km/h ; μ-横向力系数; i -横向超高,我国公路对超高的规定。 缓和曲线通过曲率的逐渐变化,适应汽车转向操作的行驶轨迹及路线的顺畅,以构成美观及视觉协调的最佳线形;离心加速度的逐渐变化,不致产生侧向冲击;缓和超高最为超高变化的过渡段,以减小行车震荡。 平曲线要素: 切线增长值:q=2s L -23240R L s 内移值: p=R L s 242-34 2384R L s 缓和曲线角:0β=28.6479 R L s 切线长:()2T R p tg q α=++ 曲线长:0(2)2180s L R L π αβ=-+ 外距:()sec 2 E R p R α =+- 切曲差:2J T L =- 桩号的确定: ZH 点里程:T JD -01 HY 点里程:s L ZH + QZ 点里程:2 L ZH + YH 点里程:s L L ZH 2-+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资料

一、填空题(1*25=25分) 1.现代交通运输由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___________ 的交通量。 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___________米。 5.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_____ 米,物高_____米。 6.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___________阻力、___________阻力、___________阻力。 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三种。 8.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公路定线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方法。 10.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15=15分) 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D 通行能力 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A 停车视距 B 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D 错车视距 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D 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 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 横向力系数 5.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1:1:1 B 1:2:1 C 1:2:3 D 3:2:1 6.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A 汽车动力性能 B 公路等级 C 自然因素 D 排水要求 7.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的整数倍桩号处。A 5m B 10m C 20m D 5.0m 8.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设计成果。A 平面 B 纵断面 C 横断面 D 平、纵、横 9.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行驶。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10.人工运输土石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A 5m B 10m C 20m D 50m 11.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A 免费运距 B 平均运距 C 超运运距 D 经济运距 12.假设方向盘转动速度为常数,汽车由直线匀速驶入圆曲线的轨迹为()。A双纽曲线B回旋曲线C抛物线D圆曲线 13.展线的目的是为了()。A克服高差B绕避障碍物C放坡D跨河 14.纸上定线一般在()。A大比例地形图上进行B小比例地形图上进行C大比例的航片上进行D小比例的航片上进行15. 不采用任何措施的平面交叉口上,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车辆。 A 直行 B 左转弯 C 右转弯D直右混行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铁路、公路、水运小汽车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 10000 1.2、 0.1 空气、道路、惯性 绕内侧边缘旋转、绕路中线旋转、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全面布局、逐段安排、具体定线纸上定线、实地定线、航测定线 建立交通管制、采用渠化交通、修建立体交叉 二、单选题(每题1,共15分) 1. C 设计车速 2. A 停车视距 3. B 外边轴旋 4. D 横向力系数 5. A 1:1:16. D 排水要求7. B 10m 8. D 平、纵、横9. B. 等速 10. C 20m 11. D 经济运距 1 2. B回旋曲线 1 3. A克服高差 1 4. A大比例地形图上进行 1 5. B 左转弯 三、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10分) 答: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如下特点: ①机动灵活,能迅速集中和分散货物,做到直达运输。

道路勘测设计 复习资料

《道路勘测课程》练习套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某转坡点处坡度角为ω,要求竖曲线外距为E,则竖曲线半径R= 8E/ω2 。 2.竖曲线最小长度是以汽车按设计车速行驶 3 秒的时间来进行计算的。 3.关于土石方调配的复核检查公式有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填方、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弃方=挖方、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4.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道路中线位臵的作业过程。 5.实地定线的方式有穿线交点法、直接定交点法、坐标法、拨角法。 6.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指标主要有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7.选线的三个步骤是路线方案选择、路线带选择和具体定线。 8.纵断面图上俩条主要的线是地面线、设计线。 9.越岭线的展线形式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式展线三种。 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是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汽车行驶时需要克服的阻力为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 3.平面线性要素的六种组合类型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复合型,C型。 4.道路纵断面上的两条主要的线地面线,设计线。 5.行车视距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6.垭口的选择包括:垭口位臵的选择,垭口标高的选择,垭口展线条件的选择,垭口地质条件的选择。 1、道路平面现行三要素是指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2、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所需克服的阻力有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 3、路线平面设计的主要成果有图纸和表格。 4、路线纵断面设计主要是指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 5、路肩从构造上可分为硬路肩和土路肩。 6、分隔带上的路缘石主要起导向、连接和便于排水的作用。 7、行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8、沿分水岭布设的路线称为山脊线。 1:高速公路应符合的条件:必须有四条或四条以上车道,必须设臵中间带,必须设臵禁入栅栏,必须设臵立体交叉。 2:横向力系数μ与行车速度V,平曲线半径R,横向超高坡度i h的关系:μ=V2/127R-i h。4:当设计速度大于60km/h的时候,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不小于设计速度的6倍;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不小于设计速度的2倍; 5:整体式断面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避险车道等部分。6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三种,分别是绕内边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绕中线旋转。7:实地放线的方法有:穿线交点法、直接定交点法、坐标法、拨角法。 1、公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从全局出发,按照公路的------ 、------ 、和--------------综合确定,答案:使用任务,功能,远景交通量。 3、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计算曲线半径为(设臵超高时)答案:R=V2 127( +i h ) 4、规范》规定圆曲线的最大半在不宜超过----------;答案:10000m 5、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包括答案: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复合型;C型 7、路线纵断面图构成答案:地面线、设计线、变坡导线 5.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及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6.平面交叉的布臵类型:加铺转角式,分道转弯式,扩宽路口式,环形交叉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 一、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设计公路为某一级公路。本路段为山岭区,地势稍陡。路段主线长1339.512m(起讫桩号为K0+000.000—K1+339.512),路基宽24.5m,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小时。 2、技术标准 (1)平面设计技术标准:% 圆曲线半径: 一般值:400m, 极限值:250m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70m 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 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6V(480m)为宜, 反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2V(160m)为宜。 (2)纵断面设计指标 最大坡度:5% 最小坡长:200m 不同纵坡度最大坡长 注: (3)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行车道宽度:4×3.75=15m 硬路肩宽度:2×2.50=5m 土路肩宽度:2×0.75=1.5m 中间带宽度:中央分隔带2m+路缘带0.5m×2=3m 路基总宽度:24.5m 视距保证:停车视距:110m 会车视距:220m 超车视距:550m 不同圆曲线半径的超高值双车道加宽值

0m时, 700m处,不采用超高和加宽;R=360m处,采用 ,取2%, 3%。 、选线原则 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 ,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增大。 2、选线过程: 选择的路线如平面图所示,选择此路线的原因: 优点:(1)此路线过垭口,线形较好; (2)此路线经过了此路线经过地区地形较好,施工条件较好。 (3)此路线填挖工程量小,节省成本。 缺点:(1)此路线平曲线较多,对行车不利; (2)路程相对较长。 3、纸上定线: (1)定导向点,确定路线走向。 (2)定导向线,按规定的技术标准,结合导向点,试穿出一系列直线,延长直线交出交点,作为初定的路线导向线。 (3)初定平曲线,读取交点坐标计算或直接量测得到交点处路线转角和交点间距,定圆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要素及曲线里程桩号。 (4)定线,检查各技术指标是否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要求,及平曲线位置是否合适,不满足时应调整交点位置或圆曲线半径或缓和曲线长度,直至满足为止。 三、路线平面设计 1、结合实际地形,已知起点QD(50,190)、(270,545)、(287,1268),终点ZD(399,1448)。 3、平曲线计算: (1)交点间距、坐标方位角及转角值的计算: 设起点坐标为,第个交点则: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

1、路线平面: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2、路线纵断面; 沿道路中线的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在立面上的投影即是路线的纵断面 3、路线横断面; 道路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横断面。 1、路线设计:指确定路线空间位臵和各部分几何尺寸的工作 2、路线平面设计:在路线平面图上研究道路的基本走向及线形的过程。 3、路线纵断面设计:在路线纵断面图上研究道路纵坡及坡长的过程。 4、路线横断面设计:在路线横断面图上研究路基断面形状的过程 1)极限最小半径.各级公路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安全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 2)一般最小半径.各级公路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安全、舒适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 4)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圆曲线半径较大时,离心力就小,可以不设臵超高,而设臵与直线段相同的双向横坡的路拱形式 1、平曲线:在平面线形中路线转向处曲线的总称,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2、圆曲线:道路平面走向改变方向或竖向改变坡度时所设臵的连接两相邻直线段的圆弧形曲线 3、缓和曲线:平面线形中,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臵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1.行车视距定义:为了行车安全,驾驶员能随时看到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需的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1)停车视距: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后,采取制定措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2)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发现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3)错车视距: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线的双车道道路上,两队向行驶的车辆相遇,发现后即采取减速避让措施安全错车所需的最短距离。 (4)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4)动力因素.在海平面上,满载的情况下,汽车行驶中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能力。表明了爬坡及加、减速的能力,反映了汽车的重要行驶性能 1道路横断面:是指中线上各点沿法向的垂直剖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组成的 地面线:是表征地面起伏变化的线 设计线:是根据技术标准确定的不同构成部分及其宽度和横坡度的规则线 1路拱:为了利于路面排水,将路面做成由中央向两侧倾斜的拱形 1、超高:为抵消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 1、选线定义:根据路线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等因素,通过全面比较,选择路线的全过程。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黑龙江大学 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学号: 年级:2008级 学生姓名:刘斌 指导教师:郑丽娜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2) 第二章设计依据 (3) 公路等级的确定 (3) 技术标准 (3) 第三章选线与定线 (4) 地形条件 (4) 选线原则 (4) 平原微丘区定线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平面设计 (5) 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5) 直线的设置 (5) 缓和曲线设计 (5) 平曲线设计 (6) 第五章纵断面设计 (8) 设计要求 (8) 坡长设计 (8) 坡度设计 (9) 竖曲线设计 (9) 平纵组合设计 (12) 第六章横断面设计 (13) 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13) 确定路基横断面宽度 (13) 土石方量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15) 附表 (16) 附图 (20)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公路路线设计》(纸上定线) 二、目的与要求 (一)目的 公路路线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运用,进而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巩固和融会贯通。 (二)要求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和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三、设计资料 1.地形图一张,比例尺1:5000。 2.沿河两岸10 m之内不能修路,沿河两岸取土不受限制。 3.施工条件 两侧都可以取土,尽量采用机械化施工,施工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四、设计依据和技术标准 本公路年平均日交通量为7000辆,地形为平原微丘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五、提交的设计成果 (一)编写设计说明书 1.平面设计说明书(路线的走向、设计原则、各曲线设计等)。 2.纵断面设计说明书(设计原则、平竖曲线组合及竖曲线设计等)。(二)完成的图表 1.线路平面设计图(50m一个整桩、曲线主点桩及必要的加桩)。 2.线路纵断面设计图、比例尺:横向1:2000;纵向1:200。 3.横断面设计图(仅提交不同类型的断面) 4.平面线形元素一览表 5.竖曲线元素一览表 6.土石方工程量计算表 7.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六、设计要求 1.图纸中线形、字号、尺寸、数字、说明等都要符合制图要求 2.说明书应以钢笔书写,文字简练、术语准确,说明书应有目录,分章节书写,包括原始资料,计算数据、说明设计意图。计算简图、计算公式等都要做分析和说明,设计成果可列表说明,对成果应有适当的分析。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 1. 道路按用途分类: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乡村道路。 2. 道路的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交通服务的特性,它包括通过功能和通达功能。通过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安全,快捷,大量交通的特性。通达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与出行端点连接的特性。 3. 公路按功能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4. 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5. 公路分级(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6. 公路技术标准:在一定自然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 7. 道路建设项目三个程序:准备、实施、总结。具体分为:项目建议书(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开工准备、施工、竣工验收、通车运行、后评价。 8. 平面线性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9 .为何要设置爬坡车道和避险车道:(1)公路纵坡较大路段上,载重车爬坡需克服较大坡度阻力,使输出功率与车重比值降低,车速下降,大型车与小型车速差变大,超车频率增加,对行车安全不利。速差交大的车辆混合行驶,必然减小快车的行驶自由度,导致通行能力降低,增设爬坡车道,将载重车从正线车流中分离出去,提高小客车行驶自由度,确保行车安全,提高路段通行能力(2)供失速车辆驶入,利用制动破床的流动阻力和坡度阻力迫使汽车减速停车,可避免减轻车辆和人员损伤。 10. 为什么要进行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加宽原因:汽车行驶在圆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后内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以确保圆曲线上的行车安全。设置超高的原因:将此弯道横断面做成向内倾斜的单向横坡形式,利用重力向内侧分力抵消一部分离心力,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让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能获得一个向圆曲线内侧的横向分力,用以克服离心力,减少横向力,从而保证汽车在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能安全、稳定、满足计算行车速度和经济、舒适地通过圆曲线。 11. 路线平、纵线形设计中应避免的组合:1)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2)避免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讫点设在或接近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3)避免使竖曲线顶。底部与方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4)避免小半径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合5)避免在长直线上设置陡坡或长度短、半径小的竖曲线6)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员视线中断的线性。 12 .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 (1)作用①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②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③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④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13. 什么是合成坡度,为什么要限制平均纵坡及合成坡度:(1)道路纵坡和横坡的适量和(2)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及缓和坡段,避免急弯和陡坡的不利组合,防止因合成坡度过大而引起该方向滑移,保证行车安全。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答卷及详解 一.填空题:21分 1.高速公路为全封闭、全立交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高速公路分为四车道、六车道和八车道三种。 2.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可归纳为方格网式、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四种基本类型。 3.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重车、鞍式车三类。 4.道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称之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5.越岭线的展线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展线三种。 6.道路建筑限界由净空和净高两部分组成。 二、名词解释:16分 1.S型曲线:相邻两反向曲线通过缓和曲线直接相连的线形 2.城市道路:在城市围,主要供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具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3.回旋参数:、回旋线中表征回旋线缓急程度的一个参数 4.计价土石方:所有的挖方和借方之和 5.行车视距: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看到前方一定距离的公路以及公路上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以便及时刹车或绕过,汽车在这段时间里沿公路路面行驶的必要的安全距离。 6.缓和坡段:当连续陡坡长度大于最大坡长限制的规定值时,应在不大于最大坡长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纵坡不大于3%的坡段,称为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坡长应满足最小坡长的规定。 7.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 8.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 三、判断题:12分 1.路线转角的大小反应了路线的舒顺程度,转角越大越有利于行车。(×) 2.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所要求的行车视距要长,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3.路拱对排水有利,但对行车不利。(√) 4.对于半径大于250m的圆曲线,可以不设加宽。(√) 5.超高的过渡可在缓和曲线全长可某一区段进行。(√) 6.在路基土石方调配中,所有挖方均应计价。(√) 7.在计算横断面图中填挖面积时,填与挖应分别计算,而不能抵消。(√) 8.为保持技术指标的连续性,一条公路只能采用同一公路等级。(×) 9.纵断面上的坡长是指该坡在水平面上投影的长度。(√) 10.纵断面线形和平面线形一样,设计不当时,也会出现断背曲线。(√) 11.路线偏角小于7。时,应对平曲线长度严格控制。(√) 12.平曲线半径越大,要求缓和曲线长度越长。(√) 四.问答题:15分 1.公路如何分级、 公路的分级:根据现行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的规定: 公路按其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2.我国《规》对公路路基设计标高有何规定? 纵断面上的设计标高,即路基(包括路面厚度)的设计标高,规定如下: ①对于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指设超高加宽前该处原路基边缘的标高。 ②对于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中央分隔带中线或行车道中线标高。 3.公路的超高设置有哪些方式? 双车道公路:1.绕边轴旋转; 2. 绕中轴旋转 3.绕边轴旋转 有中央分隔带公路:1.绕中央分隔带中心线旋转2.绕中央分隔带两侧分别旋转3.绕两侧路面中心旋转。 4.什么叫沿溪线?沿溪线布线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沿着河(溪)岸布置的路线。 主要问题:择岸、路线高度、跨河地点 5.道路设置加宽的作用是什么?怎样设置?制订加宽值标准的原理是什么? 由于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每一个车轮都以不同的半径绕园心运动,汽车前后轮的轨迹不重合,因此,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所占路面宽度就比直线上宽。另外,由于曲线行车受横向力的影响,汽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摆动(其值与实行行驶速度有关),因此,为保证行车的安全,曲线段的路面应做适当的加宽。 《标准》规定,当平曲线半径小于等于250m时,应在平曲线侧加宽。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武汉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 题目:胡一熊公路AB段初步设计 学院: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目录 一、概述 1.1、设计内容及目的 1.2、设计步骤 二、设计说明 2.1 道路选线 2.1.1 选线原则 2.1.2 方案比较 2.2平面设计 2.2.1 直线设计 2.2.1 圆曲线设计 2.2.3 缓和曲线 2.2.4 平面曲线组合设计 2.3 纵断面设计 2.3.1纵坡及坡长设计 2.3.2竖曲线 2.3.3 道路的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2.3.4纵断面设计要点和方法 2.4 横断面设计 2.4.1纵断面设计要点和方法 2.4.2曲线的超高、加宽于视距保证 三、小结

一、概述: 1.1、设计内容及目的 胡一熊公路为本路网中某路段,拟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其中AB段位于微丘地段。段起点设计高程99米,终于设计高程111米,起终边方位不受限制。本路段设计时,不受水位的影响。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进行道路设计的构思,运算,绘图等基本技能,本设计要求学生完成胡一熊公路AB段初步设计的部分工作,具体内容为:(1)选择路线方案;(2)公路平面设计;(3)公路纵断面设计;(4)公路横断面设计。 1.2、设计步骤 (1)选取比例尺(1:2500); (2)根据已知点的坐标量取坐标距离,求得各点坐标; (3)计算角度,选取半径; (4)缓和曲线要素计算; (5)计算A→JD、B→JD的距离; (6)计算五个基本桩号以及方位角; (7)每50m设一个桩,计算各桩方位角以及X、Y坐标,列出逐桩坐标表,参见P45(50m桩在转弯曲线不考虑); (8)竖曲线设计,在地形图上根据路线位置以实际每50m为一个桩号,量出各个桩号,对应的未设竖曲线时的设计标高,绘出地面高程线,在坐标纸横向表示水平距离,比例为1:2500,竖向比例1:100,根据地面线高程初步设定设计线,竖曲线要进行要素计算,变坡点及其他桩号处,计算设计标高; 参考书中P49 (9)横断面设计包括直线段横断面和曲线段横断面,行车道宽取7m,非机动车道宽2.5m(每边),路肩1.5m;参考书中P118 (10)小结。 二、设计说明 2.1 道路选线 道路选线,就是个根据道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公路的等级和技术标准, 从规划的起、终点之间结合地形、地质、水文及其他沿线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上选定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然后进行有关的测量和设计工作。我们本次选线为纸上定线. 2.1.1选线原则 路线设计受到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到很多社会、 经济等上的因素。本次为丘陵区选线,等级为三级公路,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