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言表达中几种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

谈语言表达中几种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
谈语言表达中几种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

谈语言表达中几种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摘要:修辞是指人们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交际时,运用语言手段增强言语表达效果的言语现象。修辞是指在说话和写作中适应题旨情境,积极调整语言以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或规律。就是说,修辞的目的是追求理想的语言表达效果。

关键词: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比拟

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就是文采,文饰,也就是讲求语言的艺术性。[1]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一部《论语》,不但是儒家思想学问所在,其语言之精炼、优美、含蓄,也堪称古文学典范。也正是因为其艺术性,才令其思想流传千古。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你的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下面主要介绍比喻、排比、比拟三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一、善用比喻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2]。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像”[3]……

周杰伦的歌一直为人们喜爱和传唱。他的歌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能把爱情诠释得如此神圣和完美,能引起无数青年人的共鸣。能给失落者以安慰和力量,给幸福者以快乐和满足。我想成功的缘由除了韵律能打动人外,歌词的生动形象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

高考语文高频考点练习13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13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调研1】(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 ..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答案】B 【调研2】阅读下面的文字,仿照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任选话题,续写两组句子。要求: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字数大致相同。 夜晚,泻满大地的月光像一匹古代的丝绢一样柔软、洁白。徐徐清风,在丝绢上编织琴音,由春到夏,把大地烘托得绿意盎然;,,,。 【答案】示例一啾啾鸟鸣在丝绢上点染山水由夏到秋把大地晕染得澄明一片 示例二片片落叶在丝绢上勾勒图画由秋到冬把大地渲染得斑驳陆离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式和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回答问题,注重把握横线之前的语句限定的范围和画横线的语句的特点。画横线语句前描述的是“夜晚”“月光”,画横线的内容描写了清风在夜晚的表现和作用。仿写时,可筛选夜晚下的景色,比如“虫鸣”“落叶”“流水”“绿树”等,然后思考它们在月光下的具体特征,最后写它们对大地的贡献。【调研3】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由于性格、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请你从以下四个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仿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表达他们各自对生命的理解。要求符合人物特征,句式与示例大致相

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

常见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 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 答题方法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A、明喻,特点:甲像乙,常见比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例句: A1、晓明跑得如离弦的箭。 A2、幸福像花儿一样。 A3、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 A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A5、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A6、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A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8、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造句: B、暗喻,特点:甲是乙,暗喻没有比喻词,比喻词有:是、成为等。例句:B1、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B2、孩子是祖国的花朵。 B3、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 B4、玩累了的女儿就是贪睡的小猫,习惯性地躺在了外面的小床上。 造句: C、借喻,特点:甲代乙,不出现主体,无比喻词出现。例句: C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C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C3、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C4、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C5、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欧仁·鲍狄埃《国际歌》) 造句: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

小学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小学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2)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3)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5)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6)拟人。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比拟。 (7))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8)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详解: 1.比喻: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 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 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①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朱自清)?3.夸张: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是关于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感谢您的阅读!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D.该考点包含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命题范围为“常见”,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等9种修辞手法;二是考查要求为“正确运用”,表明高考试题不直接考查修辞手法的概念,而是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动态考查,即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理解和运用。设问、反问与新增的反复成为近两年高考考查修辞手法的重要内容,往往与其他修辞手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查。其考题主要是融在表达、阅读、鉴赏、写作中,以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且多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起来考查。具体体现为对反复、设问和反问效果的鉴赏和对反复、设问、反问的作用与修辞效果的理解。 【技法指导】 一、熟悉反复、设问和反问修辞手法的特点,明辨易混的修辞手法 虽说单独考查反复、设问和反问修辞手法的可能性不大,但熟悉其特征及易混修辞手法的区别是运用修辞手法的前提。 1.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地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200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了“反复”这一修辞手法。反复具有突出思想感情、加强节奏感的修辞效果,其类型主要

有三:一是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以达到强调的目的。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先生在这里多次使用“沉默”一词,表达了自己对段祺瑞执政府的愤怒和对民众觉醒的期盼之情。二是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如:“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长大成人的山谷。”(铁凝《哦,香雪》)这里连续三次反复使用“原来是这样的”,表明了香雪此时的快乐心情。三是语段反复。这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如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不惜笔墨,连续两次重复,以“我真傻,真的”开头的段落,一方面表达祥林嫂丧夫失子后的痛苦心情,一方面也反映了鲁镇上的人们对她的冷漠,有力地批判了摧残中国劳动妇女的封建礼教。 2.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不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设问分自问自答和问而不答两种。 3.反问,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又叫反诘。反问包括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如:“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此句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使用反问能加强语气,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反问和设问的辨析。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也有区别。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二)-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2018年1月15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二)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1.【2017年高考山东卷】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 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请了著名的心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鼓掌欢迎。 示例一它如春风,吹走我们脸上的愁云;如阳光,驱散我们心头的阴霾;如暖流,融化我们心里的坚冰。 示例二它如明亮的灯火,温暖寒冷的暗夜,驱散心头的迷雾,照亮回家的路途。 【解析】解答该题,应当了解文段的语境,这段话是围绕健康心理来谈,因此所填内容也要针对“健康心理”来说,另外还要注意题目要求中的修辞手法及字数的限制,排比修辞为我们确定了语句的格式,应当用三个相同句式的句子来表达;比喻修辞为我们确定了写作的内容,应当是把“健康心理”合理作喻,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2.【2016年高考山东卷】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不超过40个字。 示例拖延症是生命的窃贼,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盗取你的热情,偷走你的机会。 3.【2015年高考四川卷】创业、创新是时代的呼唤。请拟写一则宣传语,倡导同学们升入大学后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要求:①紧扣宣传目的;②运

用比喻手法;③不超过40字。 示例创业是青春的火炬,创新是创业的翅膀,用创业点燃创新梦想,用创新放飞 人生希望。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生动的能力。拟 写宣传语,首先要凸显目的,扣紧主题“积极参与创业、创新活动,培养创业、创新能力”, 还要符合手法运用(比喻)等具体要求。有字数限制,考生就应巧用比喻手法,使语句精练 生动,围绕“创业”与“创新”来组织语言、形象表达。 误区警示 1.比喻与比拟 比喻与比拟,都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但它们却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 (1)性质、作用不同: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是用喻体比本体,重点在“喻”。而比拟却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 (2)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比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为有比喻词和本体的明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拟为人或物,但无论是拟人,还是拟物,拟体一般都不出现。 2.借喻与借代 借喻与借代都是以借体代本体,本体不出现。它们的区别有两点: (1)借喻重在打比方,可换成明喻;借代重在指称,不能换成明喻。 (2)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具有相关性。 3.排比与对偶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1)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连说,而对偶则是两项的对说。 (2)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整齐即可;对偶不仅要求两句字数相等,还要求结构一致。 (3)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偶中则力求避免同字反复出现的现象。 4.设问与反问 设问与反问都是“明知故问”,在这一点上,它们不同于一般的疑问句。二者的主要区别有两点:(1)设问自问自答,一般有问必答;反问则可以不答,实际上一般也不须要作答,因为答案已十分明确。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5)对比。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精选.)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 深圳市布吉中学王泽中 (请大家一定妥善保管,今后不再重复印发,初三也同样有用)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当然,教材中还出现的修辞格有借代、引用、反语等。这里,我现在给大家讲解并一一举例。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则没有。) A、明喻,特点:甲像乙,常见比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例句:A1、晓明跑得如离弦的箭。 A2、幸福像花儿一样。 A3、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 A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句把“白雪”比作“梨花”。 A5、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A6、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A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8、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暗喻,特点:甲是乙,暗喻没有比喻词,比喻词有:是、成为等。例句: B1、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B2、孩子是祖国的花朵。 B3、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 B4、玩累了的女儿就是贪睡的小猫,习惯性地躺在了外面的小床上。 C、借喻,特点:甲代乙,不出现主体,无比喻词出现。例句: C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C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C3、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本体是巨浪喻体是翡翠,这句话还用了拟人) C4、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 C5、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欧仁·鲍狄埃《国际歌》)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C、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分三种: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句: A、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 E、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缩小夸张: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例句: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句: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例句: A、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B、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C、春天用母亲般温暖的怀抱把世间万物叫醒;春天用父亲般的大手扶持着万物生长;春天用少女般的笑脸让世人感受美丽;春天用儿童般的天真让我们感受心灵的呼唤。 D、为了我的爸爸,为了我的妈妈,为了我的亲人,我一等要好好学习。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只对偶,不对仗。)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既对偶,又对仗。) 对偶的种类: 第一,正对:从事物的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叫做正对。例如: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第二,反对:上下文的意义相反或者相对。例如: 满招损,谦受益。 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第三,串对:上下文意思上相关联(承接、连贯、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这叫做串对。例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对偶从形式上可分为两种。 第一,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例如:

小学语文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 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 例句:(1)降落伞像一朵朵彩云在天空飘荡。(明喻) (2)他摇曳着一头的蓬草,冲出门外(蓬草= 凌乱的头发)(借喻)

二、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三、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的效果。 1、类别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形容特别静) 看见那个孩子正在吃火腿肠,小明馋得口水流了一地。(形容特别馋)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英雄红军的眼里,连绵起伏的五岭山脉,不过是一道道细小波浪在翻滚;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只是几颗滚动着的小小泥球.- 3、超前夸张:故意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就已经像着了火。 四、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6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解析及练习

6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解析及练习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a.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b.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c.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例句:a.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b.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在对你微笑。 c.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例句:a.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例句: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例句:a.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b.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c.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6、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8、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9、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10、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11、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 1、比喻 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 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 可使道理浅显易明。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 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 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 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 (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观潮》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 们一起起床。《金色的草地》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桥》 (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 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桥流水人家》 (4))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5))蜡炬成灰泪始干。(拟 人) 3、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 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十里长街送总理》 (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放风筝》 (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鲁滨孙飘流记》4、夸张 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 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1))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爱的草塘》 (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趵突泉》 (3))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古井》(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5))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6))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拈连

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按照句子的用途和语气,一般把句子分为四种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1、陈述句:告诉别人一件事情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1)我们在上小学。 (2)我家村东头有一口古井。 (3)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 2、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例:(1)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3)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呢? 例(2)和例(3)是一种特殊的疑问句,答案就在句子中,不需要回答,叫做反问句。 3、祈使句:向别人提出要求或表示命令、禁止、劝阻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或句号。 例:A、请不要说话。B、禁止在此倒垃圾! 4、感叹句:表示一种强烈的感情,如赞叹、喜欢、讨厌、害怕、悲伤、愤怒等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例:A、多么美啊!(赞叹)B、真讨厌!(讨厌)例如:(1)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这里的风景真是太美了! (3)申奥我们成功了! 练习 一、用线条把相对应的句子连起来。 陈述句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 疑问句这里的景色真美啊! 祈使句请你别出去。 感叹句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二、朗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出语气。在括号里填上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1、孙敬修爷爷讲的故事有声有色。() 2、他问得这样天真,把大众人都逗乐了。() 3、我们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多么幸福啊!() 4、这么多的钱都捐上吗?() 5、请你们收下吧!() 6、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7、谁有办法称出这头大象的体重?() 8、妈妈在午睡,请你们轻声说话。()

如何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练(含答案解析)

如何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练 (含答案解析)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考点。修辞不但在“语言文字应用”中隐性考查,而且在阅读和写作中隐性考查,“修辞”是学好语文的基本素养之一,有必要对修辞进行专门研究,为同学们上这一课。修辞的类型较多,分为常用的和非常用的,根据考查情况,下面只介绍九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9种修辞手法明鉴 (一)比喻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2.分类 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 (1)明喻 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例如: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2)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例如:生活是海洋。 (3)借喻 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例如: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一、知识要点 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二、从题型分析看,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 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三、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九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 对这九种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并能正确辨析,熟练运用。 一般说,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这九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精编版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 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 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夸张 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 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6 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此外有:象征\反语 7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对偶的种类有三种;正对、反对、串对、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正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 8 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慧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打比方 (1)概念。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2)构成必需条件。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比喻的喻体与本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举例:在祖国建设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像雷锋等。 (3)种类。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比喻几种特殊形式: 本体同喻体并列: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本体同喻体同位: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本体修饰喻体:这里是花的海洋。 喻体注释本体:书籍——人类的朋友。 通感:一种特殊的比喻——感觉间的互相沟通。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 二、比拟:变个脸 (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2)种类。①拟人,②拟物。 (3)作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注意问题。①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 ②用以比拟的本体与拟体(人和物)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私私的低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与星星的特征不符。 ③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以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环境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①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 重点在“喻”。 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 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比喻) 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比拟) (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几种手法: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 “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如果漂亮的脸蛋是一份推荐书,那么圣洁的心就是张信用卡。” “人生如果是一盘棋,那这样的日子简直就是没有气眼的生活。” “今夏的女生是红桃绿柳,灿烂夺目,点缀了校园,可爱非凡。” “希望是栖息在人类灵魂中的一种会飞翔的东西。” “儿子是箭,父亲是弓,要想把箭射得更远,父亲的背便愈弓。”“那些细碎的往事,当时只是寻常,如今却全变成钻石一样晶莹纯粹的回忆。”“如果你曾经把失败当成清醒剂,就千万别让成功变成迷魂汤。”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王小丫的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示列举) 2.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种类: 判断下列比拟句的种类: A.他骄傲自满,取得一点成绩,尾巴就翘得天样高. (拟物) B.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顶风冒雪,樱花不是也能舒展笑脸么?(拟人) C、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D、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拟物) E、老支书直截了当地下达了任务:“让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山下的坝子里来。” (拟物) F、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比拟与比喻的主要区别是: 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彼此交融,常常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必不可少。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一、知识要点 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二、从题型分析看,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 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三、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九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 对这九种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并能正确辨析,熟练运用。 一般说,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这九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 注意: 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 在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情况不是比喻: ①表示比喻的: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例举。如: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④表示想象。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附】通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