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答案】大学物理学习指导第17章

【含答案】大学物理学习指导第17章
【含答案】大学物理学习指导第17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学案

12.1 运动的描述 要点梳理 一、知道机械运动与参照物.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描述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二.能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要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首先要确定所选的参照物。 ②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就是运动;物体的位置没变,就是静止。 2.所选参照物不同,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结论就会不同,所以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趣味资料 究竟是运动还是静止? 当你坐在教室里专心听课时,你会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但是,你可曾想到过,你所在的教室和地球一起,正在太空里遨游。 地球在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因为地球赤道的全长为40076千米,所以当你坐在赤道附近的教室里专心听课时,你正以的速度飞驰着。这个速度超过了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以这样的速度运动,每天可行4万千米。这就是诗句中“坐地日行八万里”所指的意思。 地球还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地球的公转速度等于30千米/秒,这个速度比地球自转的速度大得多。 坐在教室里的你,除了随地球自转和公转外,还参与太阳系绕银河中心的运动。我们知道银河系的形状好像一个铁饼,中间的厚度为2~3万光年,直径约10万光年(光年是长度单位,等于光在1年里传播的距离),太阳系离银河系中心约2.3万光年,整个太阳系以30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动,这个速度是地球公转速度的10倍。 银河系也不是静止不动的。 由此可见,当你坐在教室里专心听课时,如果有人问你究竟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正确的回答是: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和银河系中心是运动的。 轻松演练 1.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发生,一切物体都在做。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如果被判断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没有发生位置变化,则是的;果被判断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位置变化,则是的。 2.2012年6月18日,载着景海鹏、刘旺、刘洋三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

最新九年级物理电学导学案完整版

了解电路 第一节电是什么 学习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会使用验电器。 一、摩擦起电现象 活动1:利用下列操作,并观察现象。 1.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塑料直尺)然后靠近碎纸片,你的发现是。 用塑料梳子梳理自己的头发然后靠近碎纸片,你的发现是。 2.把报纸平靠在墙上,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然后松开手;把保鲜膜在书本上摩擦后,用手背去靠近。 报纸和保鲜膜都(会、不会)掉下来。 总结: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或者说带了。 二、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活动2:1.将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会发生_____________现象。 2.将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_____________现象。 3.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___________现象。 分析: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 归纳:(1)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_____电荷和_____电荷。 正电荷:指被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第11章学案

11.1 宇宙和微观世界 要点梳理 一、知道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分子和原子构成,其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基本性质的一种微粒。 1、宇宙中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之一,太阳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我们的家园——地球,在离太阳较近的第条轨道上。 2、分子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保持物质基本性质的一种微粒。 二、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并会解释一些有关的现象。 1、固体:分子排列紧密,之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有一定的和。 2、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没有确定的,具有性。 3、气体: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高速地向四面八方运动,之间的作用力,容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 三、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和核外绕核运动的构成;原子核又由带正电的和不显电性的构成。这种结构与太阳系相似。 趣味资料 黑洞 黑洞是一种引力极强的天体,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当恒星的史瓦西半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就连垂直表面发射的光都无法逃逸了。这时恒星就变成了黑洞。说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无底洞,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似乎”就再不能逃出。由于黑洞中的光无法逃逸,所以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然而,可以通过测量它对周围天体的作用和影响来间接观测或推测到它的存在。黑洞引申义为无法摆脱的境遇。 2011年8月,天文学家首次抓拍到黑洞吞噬恒星的过程,这被认为是目前宇宙最神秘、最震撼的情景。照片中的黑洞仿佛魔鬼一般,一颗接近它的恒星瞬间被撕碎变成发光等离子体后消失无形。据报道,照片中的黑洞距地球40亿光年。据悉,大部分星系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这些黑洞质量大小不一,质量从相当于100万个到100亿个太阳的质量不等。而黑洞每隔一亿年才会吞噬一颗恒星,因此科学家认为,这个黑洞比预计的质量更大。 2011年12月,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发现一个星云正在靠近位于银河系中央的黑洞并将被其吞噬。这是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黑洞“捕捉”星云的过程。观测显示,这个星云的质量约是地球的3倍,它的位置近年来逐渐靠近“人马座A星”黑洞。这个黑洞的质量约是太阳的400万倍,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大型黑洞。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到2013年,这个星云将离黑洞非常近,有可能被黑洞逐渐吞噬。 如果将宇宙比做一个无边无际的浴盆,那么黑洞就是这个超级浴盆的下水道。它那巨大无比的引力,形成了一个极强的旋涡,任何靠近它的物质都会被统统吸进去。黑洞犹如一个神秘的监狱,它将所有的东西牢牢囚禁在里面,甚至连光线也无法逃脱。黑洞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有答案13.4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第十三章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与并联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了解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大;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欧姆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难点: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自主导学案】 [预习检测] 1、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1)其他条件一定,导体越长,导体电阻, 将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其等效电阻任何一个串联导体的电阻. (2)其他条件一定,导体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电阻 将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其等效电阻任何一个并联导体的电阻. 2.在串联电路中: 电流关系: 电压关系:且U=IR 所以: IR= 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效电阻):R= . 若n个相同的电阻串联:R= . 3.在并联电路中: 电压关系: 电流关系:且I=U/R 所以: U/R= 所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效电阻): 若n个相同的电阻串联:R= . 【当堂训练】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该电路中任何一个电阻都两个阻值分别为20Ω和10Ω的电阻串联后的总阻值是Ω 2.电阻R 1 =30Ω,与电阻R 2 串联后总电阻为90Ω,则电阻R 2 为Ω. 3.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该电路中任何一个电阻都,两个阻值都为20Ω的电阻并联时的总阻值是Ω. 4.有两个电阻,其中R1=10Ω,R2=15Ω,将它们并联后的总电阻是( ) A.25Ω B.5Ω C.6Ω D.12Ω 5.[2018.乐山中考]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其电阻值为R,将其剪成相等的两段后,再进行并联,则并联后的电阻值为( ) A.2R B. R C. R/2 D.R/4 6.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 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导体甲的电阻大于导体乙的电阻 B.通过导体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当在导体乙的两端加上1 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为0.1 A D.将甲、乙两导体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 V的电源上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2 A 7.(2018四川眉山)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两 灯都能正常工作,灯L 1 ,L 2 的电阻之比为R 1 :R 2 =1:2,此时甲、乙两 电表的示数之比为() A.2:1 B.1:2 C.3:2 D.2:3 8.(2019齐齐哈尔,10)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 变,R 1 =10Ω,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最右端时, 电流表的示数为0.25A;把滑片P移到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 为0.4A,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滑片P在最右端时,通过R 1 、R 2 的电流之比为5:8 B.滑片P在最右端时,R 1 、R 2 两端电压之比为3:1 C.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40Ω D.电源电压为10V 9.如图所示电路,R1=30 Ω,R2=60 Ω,电源电压为18 V。求: (1)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多少?(2)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 【当堂达标】

九年级物理第17章学案

17.1能源家族 考点一知道什么叫能源,能区分各种能源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能量就是能源; (2)电能是一种二次能源; (3)石油是一种常规能源. 考点二能区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2.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B.水能C.天然气D.煤 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浇花等。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 5.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 经过手工DIY的再创造,你会发现原来废物也是宝,这样的家居环境健康且充满了创意的小欢乐。“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1.①煤、②石油、③天燃气、④水能、⑤风能、⑥太阳能、⑦潮汐能、⑧生物质能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余的是____________能源。2.下列几个例子中不属于能源的是() A.汽油B.柴油机C.流动的水D.干木柴 3.下列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煤B.汽油C.太阳能D.石油 4.在下列能源中,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核能、生物质能、水能B.电能、汽油、柴油 C.太阳能、地热能、风能D.煤、石油、天然气 5.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是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它们是可再生能源 B.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人类可以无尽地开发利用 C.如果大量利用太阳能,可能使太阳能在短期内消耗殆尽 D.水能和风能可以从自然界里得到,是可再生能源 8.小明调查了自己家庭目前的能源使用状况和能源使用的变迁情况.请你帮他完成下表: 表一上月能源使用状况 表二五年前某月能源使用状况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函数及其图象17.2函数的图象2.函数的图象练习华东师大版

2.函数的图象 1.小明做了一个数学实验:将一个圆柱形的空玻璃杯放入形状相同的无水鱼缸内,看作一个容器.然后,小明对准玻璃杯口匀速注水,如图所示,在注水过程中,杯底始终紧贴鱼缸底部.则下面可以近似地刻画出容器最高水位h与注水时间t之间的变化情况的是( D ) 2.均匀地向一个容器注水,最后把容器注满,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中OABC为折线),这个容器的形状可以是( D ) 3.一支蜡烛长20厘米,点燃后每小时燃烧掉5厘米,则下列4幅图象中能大致刻画出这支蜡烛点燃后剩下的长度h(厘米)与点燃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 C ) 4.(2018渑池模拟)星期天晚饭后,小红从家里出去散步,如图是描述她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米)与散步所用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信息,则描述符合小红散步情景的是( B ) (A)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就回家了 (B)从家出发,到了一个公共阅报栏,看了一会儿报,继续向前走了一段,然后回家了 (C)从家出发,一直散步,然后回家了 (D)从家出发,散了一会儿步,就找同学去,18分钟后才开始返回 5.如图,l1反映了某公司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l2反映了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当该公司赢利(收入大于成本)时,销售量x的取值范围是4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有答案12.4变阻器

第十二章 第四节变阻器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连人电路来改变电流。 ●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 的形成。 【重点难点】 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难点: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它的结构特点;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自主导学案】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视频:舞台剧演出就要开始了,幕布被徐徐地拉开,随着剧情的变化,舞台上的灯光变化).对于同一盏电灯,亮度的变化就是电流的变化.那么,在电路两端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应该怎样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呢? 1、复习回忆:什么叫电阻?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2、想想做做:动手做图实验“用铅笔芯控制点灯亮度”,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3、观察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4、看教师播放滑动变阻器课件 5、[自主完成] (1)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改变电阻丝的改变电阻 (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 (3)铭牌: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2A”"字样,它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是20Ω,允许通过的是2A. (4)作用:(1) ;(2)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和部分电路两端的。 5.使用:滑动变阻器要与被控制电路联,使用前应将电阻调到。 注意: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时,两个接线柱应采用“”的接法,不能同时使用上面两个接线柱(R=0),也不能同时使用下面的两个接线柱(R为定值 电阻,即最大阻值),否则,移动滑片时起不到改变电阻的作用. 6.家用电器音量调节的器件是一种变阻器,通常称为。 【当堂训练】 1.下列各组应用中,不属于滑动变阻器的是 A.调台灯亮度的装置B.调收音机音量大小的电位器 C.调收音机频道的装置 D.调节电动车速度的装置2.如图所示的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标有“20Ω 2 A”,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为20 Ω B.该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 A C.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为0~20 Ω D.该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滑片的位置,从而改变整根电阻丝的长 度就改变了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 3.如图所示为滑动变阻器,下列有关滑动变阻器的说法不正确的()A.滑动变阻器一般与用电器串联 B.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C.若接A、D接线柱,滑片P向右移动接入电路中阻值减小 D.若接A、B接线柱,滑片P向右移动接入电路中阻值不变 4.如图(甲)为调光台灯,(乙)为一简单调光台灯的电路图,将 电路图的M、N两点之间接入一个滑动变阻器,使得滑片P向左 移动时,灯泡的亮度减小,则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A接M,B接N B.C接M,D接N C.A接M,D接N D.B接M,C接N 5.在收音机等电器中,有一种叫做电位器的元件。电位器的外形 及内部构造如图所示。A、B、C三个焊接点相当于滑动变阻器的 三个接线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把A和C接入电路时,旋动滑片能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 B.只把A和B接入电路时,旋动滑片时不能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 C.将A、B接入电路同一点,C接入电路的另一点时,旋动滑片时,不 能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 D.将B、C接入电路,当滑片逆时针旋动时,通过电位器的电流变小 6. 如图所示的电阻箱的示数为 A.2018ΩB.2108 Ω C.8102ΩD.8120 Ω 7.(2019成都,2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后,把滑 片P向右移动.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将 , 电流表 示数将电压表示数将。(两空均选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8.收音机的音量控制旋钮是一个电位器,它实际上是一个 __________,它通过改变__________的大小来改变电流,从而改变了声音的大小. 9.如图所示,给出了几种电路元件,要求用 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1)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用笔画线 代替导线,将图中元件连接成电路,要求: 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灯泡变亮。 (2)按(1)要求正确连接电路后,在闭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七章17.3《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教学设计

《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电磁感应是一种重要的电磁现象,它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的联系。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它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使人类迈进大规模用电的时代,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本节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发明创造意识,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学生对磁与电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也具备了对复杂机械简化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 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磁场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电流的磁效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学生对这些知识还没有连贯起来,这节课要把它们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找出其中的规律。把学生对电动机的认识过渡到对发电机的认识。观察电动机的结构,模仿磁生电。从无意摆弄到有意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通过探究,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学会科学探究中简化法的使用 (3)体会物理学中重要的逆向思维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归纳总结,体会物理的简约之美 (2)通过阅读法拉第发现过程,培养物理人文的情怀 (3)初步形成发明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总结概括出电磁感应现象 教学资源 1.实验器材: 风扇,铁架台,灵敏电流计,小灯泡,蹄形磁体,条形磁体,线圈,导线,模型 2.多媒体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视图教学。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观察讨论。 教学过程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总复习全册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导学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复习目标: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 用适当的工具(如:秒表、时钟、手表等)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 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米尺、卷尺等)测量长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基础知识与方法: 1.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基本单位是,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m=m; 1m=dm=cm=mm=μm=nm。▲ 2.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使用前,注意观察刻度尺的、和。使用时,尺要 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 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3.时间的基本单位是,通常在实验室中用_________测量时间。▲ 4.机械运动:物理学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不变、沿着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 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由单位和________单位组 合而成的,写作______,读作__________,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日常生活中 速度的单位还常用km/h,1m/s=km/h。▲ 6.速度的计算:从速度公式v=变形得到公式s=、t=。解题时要注意(1)公式中的v、s、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2)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要对应,如速度单位 用m/s,路程、时间单位应该分别用和。 三、体验中考: 1.(09·龙岩)北京奥运会盛况通过地球同步通信卫星 向全世界转播,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 A.与赛程同步B.与电视实况转播车同步 图 1 C.与地球自转同步 D.与运动员同步 2.(05·龙岩)小说《镜花缘》中,宝云问奶公家乡有什么趣闻,奶公说:“前几天刮了 一阵大风,把咱家一口井忽然吹到‘墙’外去了。”如图1,奶公选择的参照物是() A.房屋 B.大树 C.石头路 D.篱笆墙 3.(04·龙岩)2004年4月25日,连城冠豸山到深圳航程为750km,飞行时间50min则 其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若飞机以这样的平均速度飞行4s,则飞行路程为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函数及其图象17.5实践与探索练习华东师大版.doc

17.5实践与探索 1.直线y=2x+l与直线y=-x+6的交点A到坐标原点0的距离是(D ) (A)(B)3 (C)5 (D) 2.(易错题)如图,直线y=kx+b交坐标轴于A(-3, 0),B(0, 5)两点,则不等式-kx-b<0的解集为 (A ) (A)x>-3 (B)x<-3 (C)x>3 (D)x<3 3.直线y=ax+b经过直线y=5x-60与x轴的交点A,则方程ax+b=0的解是(C ) (A)x=5 (B)x=10 (C)x=12 (D)x=20 4.小亮用作图象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了相应的两个一次函 数的图象如图所示,他解的这个方程组是(D ) (A) (B) (C) (D) 5.如图,直线y=x+b与直线y=kx+6交于点P(3, 5),则关于x的不等式x+b〉kx+6的解集是— x〉3 . 6.如图,过点Q(0, 3. 5)的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相交于点P,能表示这个 一次函数图象的方程是3x+2y-7=0 . 7.为增强学生体质,某中学在体育课中加强了学生的长跑训练?在一次女子800米耐力测试中,小静和小茜在校园内200米的环形跑道上同时起跑,同时到达终点;所跑的路程s (米)与所用 的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她们第一次相遇的时间是起跑后的第120秒. 8.如图,直线y=kx和y=ax+4交于A(l, k),则不等式kx-6〈ax+4〈kx的解集为l〈x〈. 9.“五一”期间,小明一家乘坐高铁前往某市旅游,计划第二天租用新能源汽车自驾出游.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设租车时间为x小时,租用甲公司的车所需费用为yi元,租用乙公司的车所需费用为y2 元, 分别求出yi, 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 (2)请你帮助小明计算并选择哪个出游方案合算. 解:⑴设yi=kix+80. 因为直线yi=k1X+80经过点(1, 95), 所以95=ki+80. 所以ki=15,所以yi=15x+80.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有答案11.2电流和电路

第十一章 第二节 电流和电路 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了解通路、断路和短路三种电路状态。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电路的连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 难点:电流的形成.画电路图. 【自主导学案】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室内,打开开关灯泡就会发光,提出问题:灯泡是怎样发光的呢? [视频激趣]动画展示电荷发生定向 [自主学习] 一、电流 1.形成: 电荷的 成电流. 2.方向: 把 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源外部,是从电源 极 经过用电器流向 极。[注意]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 。 二、电路的构成 1.构成:一个基本电路由 、 、 、 四部分构成, 2.电源的作用是 , 用电器的作用是 , 开关的作用是 , 导线的作用是 。 3.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一是有 ,二是电路 三、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人们把正常接通的电路叫 。 2.断路:电路中某处被切断的电路,其特征是电路中 电流,用电器不工作 3.短路:直接用导线将电源 连接在一起(电路中电流非常大,会烧坏电源不允许) 如果用电器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该用电器被 (该用电器不工作) 四、电路图 1.定义:用 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2.各种元件的符号:(看课本)(幻灯片投影) 3.电路图:注意:画成长方形,横平竖直 元件符号不能画在拐角 【当堂训练】 1.电路和水路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与如图中抽水机作用相似的电路元件是( ) A .用电器 B .电源 C .电键 D .导线 2.下列关于电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导体中有电荷运动,就有电流 B.导体中没有电流时,导体内的电荷是静止的 C.导体中的电流一定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 D.电流可能是由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也可能是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还可能是正、负电苛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的 3.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 和B ,使A 带负电,B 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 和B 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A 金属箔的张角减小 B .A 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B ,B 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C .A 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 ,B 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D .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A 流向B ,B 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4.下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开关S 闭合后,电源被短路的是( ) A . B . C . D . 5.如图实物电路连接图,某同学所画出的与如图对应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6.如图所示,当开关S 1和S 2断开时,电路处于 状态;当S 1闭 合S 2断开时,电路处于 状态;当开关S 1和S 2都闭合时,电路 处 状态. 7.一种声光报警器的电路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 1和S 2后,会出现的现 象是( ) A .灯亮,铃不响 B .灯不亮,铃不响 C .灯亮,铃响 D .灯不亮,铃响 8.根据电路图甲连接电路。

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导学案

第十七章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 17.1 磁是什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磁极间有相互作用,会判断物体是否有磁性,以及磁体的磁极。 2.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和磁场具有方向性。 3.知道磁感线,会画常见磁体的磁感线。 4.初步认识地磁场。 二、预习题 1.小学科学课程是我们知道,任何磁体都有_________磁极,分别叫做_________和_________。 2.磁极间的作用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磁体周围存在________,为了描述磁场人们引入了__________的概念。 三、导学题 (一)认识磁现象 1.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磁化是指原来不显__________的物体通过靠近或接触等方式获得________,能被磁化的物质叫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一块小磁体不论分成多少块,每一小块都有_______个磁极。 练习:1.磁体各部分磁性强弱____________,条形磁体___________磁性最强,_____________部分磁性最弱。_________________叫做磁极。 2.磁体有两个磁极,符号S表示________极,N表示_________极。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__________;异名磁极__________。 3.有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钢棒,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没磁性,要确定哪根钢棒有磁性,某同 学用一根钢棒的一端去接触另一根钢棒的中间部分,如图所示,若两根棒互相吸引,可以断定 ______钢棒有磁性,若两根钢棒互相不吸引,可以断定______钢棒有磁性. (二)磁体的周围有什么 1.研究磁极间的作用规律时,磁体之间还没有接触时就有________的作用。 2.小组完成课本图17-5的实验,从实验可知,磁体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人们将其称为________。磁体之间的________作用就是通过________发生的。实验中的铁屑之所以排列规律,是因为铁屑在磁场中被________,一个铁屑相当于一个小磁针,它们在________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分布。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基础

习题十六 量子物理基础 (1,2,3小题参考课本后答案) 16-3 将星球看做绝对黑体,利用维恩位移定律测量m λ便可求得T .这是测量星球表面温度的方法之一.设测得:太阳的m 55.0m μλ=,北极星的 m 35.0m μλ=,天狼星的m 29.0m μλ=,试求这些星球的表面温度. 解:将这些星球看成绝对黑体,则按维恩位移定律: K m 10897.2,3??==-b b T m λ 对太阳: K 103.51055.010897.236 311 ?=??== --m b T λ 对北极星:K 103.81035.010897.236 322 ?=??== --m b T λ 对天狼星:K 100.110 29.010897.246 333 ?=??== --m b T λ 16-4 用辐射高温计测得炉壁小孔的辐射出射度(总辐射本领)为22.8W ·cm -2,求炉内温度. 解:炉壁小孔视为绝对黑体,其辐出度 242 m W 108.22cm W 8.22)(--??=?=T M B 按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T M B 4T σ 41 8 44 )10 67.5108.22() (-??==σ T M T B K 1042.110)67 .58.22( 334 1?=?= 16-5 从铝中移出一个电子需要4.2 eV 的能量,今有波长为2000ο A 的光投射到铝表面.试问:(1)由此发射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是多少?(2)遏止电

势差为多大?(3)铝的截止(红限)波长有多大? 解:(1)已知逸出功eV 2.4=A 据光电效应公式2 21m mv hv =A + 则光电子最大动能: A hc A h mv E m -=-== λ υ2max k 21 eV 0.2J 1023.310 6.12.41020001031063.61919 10 834=?=??-????=---- m 2 max k 2 1)2(mv E eU a = =Θ ∴遏止电势差 V 0.2106.11023.319 19 =??= --a U (3)红限频率0υ,∴0 00,λυυc A h = =又 ∴截止波长 19 8 3401060.12.41031063.6--?????==A hc λ m 0.296m 10 96.27 μ=?=- 16-6 在一定条件下,人眼视网膜能够对5个蓝绿光光子(m 105.0-7 ?=λ)产生光的感觉.此时视网膜上接收到光的能量为多少?如果每秒钟都能吸收5个 这样的光子,则到 达眼睛的功率为多大? 解:5个兰绿光子的能量 J 1099.110 0.51031063.65187 8 34---?=?????===λ υhc n nh E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知识点清单

写在前面 从2018年正月十三开始,直到今天,第十七章的部分内容终于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虽是部分内容,但却耗费了我大量的心血,希望你们倍加珍惜,好好利用,细心钻研,以期学好函数. 本书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一、聚焦知识核心,概括重点和难点.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得出结论.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二、选题精炼,题型新颖.题型多样,覆盖面广. 三、能力提高训练,启迪思维. 四、思想指导方法,本书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同时提高你们的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虽力求完美,但由于时间仓促,还是难免出现纰漏.这里要特别感谢我们十班的吴梦、贾环宇两位数学课代表,以及娄琳同学,他们及时发现了书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之处,帮助我提高了本书的质量,使得部分内容得以改进. 最后,祝我亲爱的同学们发挥自身能力,积极面对各种挑战,成就自己的梦想! 2018.3.9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的学习及知识点清单 一.本章介绍 【本章重点】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本章难点】函数的概念,运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考点】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是常考内容,尤其是以解答题形式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关系式,同时,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也常与其他知识相结合,以压轴题的形式呈现,难度较高. 【学法指导】 1. 学习本章内容要善于利用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这座桥梁,寻找点与坐标之间的关系,理解满足表达式的点与函数图象的关系. 2. 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并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通过探究和实践,深刻理解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4. 加强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函数的统领作用. 5. 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建立一次函数模型,会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或方法. 【知识点清单】 一、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取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注意: (1)变量与常量是对“在某一变化过程中”而言的,因而是相对的.同一个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是常量,而在另一变化过程中可能是变量,所以变量和常量是由问题的条件决定的.例如,在vt s 中,若v 确定,则t s ,是变量;若t 确定,则v s ,是变量. (2)离开具体的变化过程,讨论一个量是变量还是常量是不可以的,也是毫无意义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班级姓名组别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课本预习】 物质的构成 1、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的,一般的直径只有,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 2、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这些、。 分子热运动。 1、的现象,叫做。 2、现象可以在之间发生,也可以在 之间发生。 3、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越高,运动越剧烈。 4、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 叫做。 分子间的作用力 1、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 。之间的使得和 的不致,因而和能保持一定的。 2、现象还可以看出,物体的不是紧密地 ,而是彼此之间。但压缩和 很困难,这是因为。 3、之间既有又有。当被时,的距离变小,表现为;当被时, 间的距离变大,表现为。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和,具有一定的和。 4、相距,就变得十分的,可以 。相距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 因此,具有,容易被 5、通常之间的比的小,比的大;之间的比的小,没有 ,运动。这样的结构使得,没有确定的,具。 6、常见的是由大量的、构成的; 内的在不停地做;之间存在和 。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学生活动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 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 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3、试一试: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气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选】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学案第十七章 电从哪里来-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 第一节电能的产生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电池的结构、性能及使用注意事项,在生活中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池。 2.通过学习了解目前常用的几种发电方式中能量的转化过程、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情况。 3.通过学习各种电池和火力发电方式存在环境污染,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课前准备: 1.收集信息 查看干电池、蓄电池、家庭电路的电压等电源的电压是多少?(收集信息时应注意安全,查看蓄电池、家庭电路的电压时,尽量不要触摸) 2.家庭实验 完成教材第123页《迷你实验室》——制作西红柿电池 若家中没有西红柿,可用其他水果代替。铜片可用家中废弃的电器元件(如开关上的铜片),锌片可用锌锰干电池的金属桶剪制而成。 3.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电池 活动1:阅读教材第122——125页的前两自然段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电池的种类有哪些? 2.直流电和交流电有什么区别? 3.干电池的结构有哪几部分组成?使用干电池应注意哪些事项?

4.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 5.不同种类的电池有哪些优点或不足? 二、发电机 活动2:阅读教材第125——127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 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和核能发电是目前发电的主力军,请分别结合它们的发电过程,说说这几种发电方式能量转化的过程分别是什么? 5.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发电方式有哪些?从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说说它们优点或不足。 6. 请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实际,谈谈济宁市应发展哪种发电方式。

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前准备 1.复习回忆 (1)奥斯特实验说明了。 (2)我们进行逆向思考,磁场能否产生电流呢?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磁场能产生电流吗? 活动1:完成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1.把导体(或线圈)放入磁场中,然后闭合开关,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摆动,说明电路中(选填“有”或 “无”)电流产生。 实验2.摇动发电机模型,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说明电路中(选填“有”或“无”)电流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