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评价实施制度

学校课程评价实施制度
学校课程评价实施制度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课程评价实施制度《基础教育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精神,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现就课程评价制度改革有关问题初步制定本实施结合本校实际,改革实施方案》意见,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修定完善。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针,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二、评价原则

1、评价与考试要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要有利于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评价的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学业成就,又要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发展性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评价要力求方法多样、方式灵活,除纸笔考试或直接检测外,还要通过观察、访谈、综合实践、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提高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评价不能只关注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把终结性评5.

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把学生发展的过程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要确立多元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实行多元评价,做到公正、公平、真实。

7、不能以纸笔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不以卷面分数作为评价标准。

三、评价目的:

1、通过评价检测实施效果,评定新课程实施的工作业绩。

课程改革是为实现指定教育目标而设计的,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和预期效果,需要一套科学的测评系统来完成此项工作。建立评价制度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通过测评,了解不同课程改革的效果,从而对各项工作作出合理的评定。

2、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实施新课程工作朝着既定方向运行。

评价具有导向功能,通过评价获得的信息,又可以对课程改革进行反馈调节,引导课程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促进老师转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通过评价,能够促使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使先进者受到鼓励,落后者受到鞭策。

四、评价范围和对象

评价范围包含课程改革的过程和效果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又涵盖多项评价指标。学生、教师为主要的评价对象。

五、评价内容目标

(一)学生评价: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

的创新型人才。为此,除了学科学习目标之外,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从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评价: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教师的工作也因此变得更加富有创造性,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发展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因此,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不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而是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具体而言,包括:

1、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具有奉献精神;公正、诚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团队合作的团队精神。

2、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赢得学生的尊敬。

3、教学设计与实施。能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和其他能力发展的现状与需求;与学生共同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

4、交流与反思。积极与学生、家长、校长、同事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

(三)学生、家长参与教师评价:

建立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是新课程教师评价的重

要内容,旨在帮助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家长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两大群体。首先,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其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应重视和给予学生评价教师的权利。同时,促进家校协同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因此,家长评价教师一方面是家长应有的权利,另一方面也是促使家长了解学校和教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有效途径。此外,学生、家长参与教师评价,也增强了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监控,有助于促进教师反思习惯的形成、反思能力的提高。

六、建立促进新课程健康、顺利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1、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定期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及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评价,根据信息资料的反馈及时调整课程内容、计划,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创新的机制。

2、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课程开发前需要评估和专家论证,以确保课程开发的科学性、规范性。二是课程实施中的过程监控,以确保课程目标的有效实施及过程方法的合理性。三是课程实施后的阶段性总结和效果评估,通过效果评估加深对整个课程方案开发的再认识,为课程评价体系的调整建立基础。

七、评价结果的使用

评价结果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于分析课程改革中的成绩和问题,便于今后更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二是用于向被评价者作出信息反馈,使被评价者明了自己工作中的成绩与缺陷,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三是作为学校办学自我评估的重要方面。

我们所有的工作都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落脚点,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加强实践中的研究,我校新课程评价制度的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就一定能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制度,教师的发展、但只要推进素质不可能一蹴而就,课程的发展”为出发点和

学校考试评价管理制度

学校考试评价管理制度 考试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查巩固阶段性教学成果,激励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提升知识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规范考试过程,形成科学、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以下考试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单元质量检测工作 1、单元测试题依照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标准设置测试题。 2、单元测试要确切测出学生知识点、能力点的程度。 3、每个单元测试结束后都要根据测试情况进行分析,由任课教师制作补偿性练习。 4、根据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明确教学改进方法,明确学生学习达标程度,制定出有效二次达标方案并执行。 5、注意收集和整理试题和补偿练习的电子稿,存入学校电子档案。分析和补偿 1、任课教师要高度重视试卷的讲评工作,不仅帮助学生改正错题,更要指导学生触类旁通,提升对本单元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教师还要根据学生考试情况,反思教学、总结经验。 2、任课教师要及时将本班学生考试成绩进行认真分析统计,认真撰写测试质量报告、测试质量分析及补救办法。 第二部分:期中期末质量检测工作

一、命题和印制 1、一般情况下,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期末考试均采用县教研室小学部统一命题的试卷,特殊情况需学校自行命题时,另行通知。其他学科一般采用教研室统一命题的测试题。 2、考试过程中相关责任人要认真做好试题的命制和保密工作,要熟悉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要求,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对试卷题量、难易程度、题型选择、试卷结构等负有全部责任,,确保命题质量。命题人要写出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以便统一阅卷。 二、组织和监考 1、期中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 期末考试由教研室统一组织安排,要在考试一周前将考务工作安排通知相关人员。考场安排等组织工作由教导处负责组织落实。要求考生全部参加。凡因病因事不能参加考试者,须经学校领导批准后报教研室。 2、监考教师要认真执行考场规则,考场内不准阅读书报和谈笑,不拨打或接听电话,不准擅离职守,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若试题有“更正”或不清楚的地方,应用粉笔抄在黑板上,不准以任何方式提示考生(报时除外)。一年级试卷需要读题的,只读两遍原题,不予任何说明。

《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对学生的评价机制篇一一、传统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评价,主要是集考试分数和名次于一张试卷,学期末据此来对学生做出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试图通过用分数排队的办法,来刺激学生进取,这就使甄别成为评价和考试的一个重要功能。分数被异化为人才的质量标准。这样的评价考试只有少数学生受到积极的鼓励与肯定,体验成功的快乐,心情开朗,充满自信,而更多的学生因为教师的横向比较,受到批评,惩罚而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使学习更加困难。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学生、老师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教育的过程常常出现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除考试科目外素质教育的其它方面受到极大冲击,学生的个性被压仰,兴趣和爱好得不到培养。 二、评价制度改革的基本趋向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2、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人与人之间没有智力上的好坏高低之分,只有多种智力不同组合形成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位学生的成功创造机会,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应当尽可能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教育评价主体、评价的指标也应当多元化。

三、改革评价制度的实施方案 1、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 我们在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中取消了百分制,分作a、b、c、d四个等级。在素质发展报告单上,从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个性特长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2、考试制度的改革。 继续在6-9年级对语文、数学学科实施分项考核。语文考核内容除朗读、写字、古诗文、背诵、作文外,可考虑对口语交际、表演课本剧、语文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考核,数学学科除口算、应用题外,可考虑对数学实践活动的考核,考核时间和方式由原来的每个级部每学期下半学期考核一项内容改为每学期至少在上、下半学期各考核一项内容。同时,加大对音、体、美、常学科的考核力度,对音乐学科除进行(声乐、视谱、节奏等)基本技能的考核以外,本学期又增加了音乐知识考核,美术学科除进行美术基本知识的问卷监测考核外,根据不同级部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绘画表现测试。体育学科加强对我校传统项目小篮球技能的考核。 3、构建目标体系,注重多元性,让评价立起来。 根据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我们尝试把评价目标细化分解,构建起立体化的目标体系。 ①学业目标具体化。一是以纸笔测验为主的评价指标,包括单元测试、期末综合测试、学生的自测和互测等项目,根据学期初计划按

现代中职学校教学评价制度、评价标准

Xx学校教学评价制度 为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优化教学过程监测管理,激励广大教师敬业进取,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根据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师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根基。开展教学评价,就是要充分调动我校每一位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每一位教师认真对待每一阶段、每一单元、每第一节课的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引导每一位教师将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方式方法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高效;激励每一位教师树立对本职工作的强烈责任心,认真、扎实、不懈地开展教学工作,形成强大持久的合力,推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方法原则 以教学评价标准为载体,以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师生评价与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基本方法,深入到教学环节中去掌握实情、检查评价、分析总结和指导激励。根据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教学的差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见附件1、附件2)。 三、实施步骤与要求 1、学校每学期对校级观摩课、其它公开课、抽查听课进行评价。 2、所有任课教师应认真备课,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评价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积极钻研教材,研究学法和教法,提高课堂效率,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3、各教研组在组内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价,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完成听课、评课规定的任务。 4、教研室要经常组织全校性观摩课评价活动,进行课堂教学检查、考核及评优。具体考核方法以教学常规要求为依据。 5、学校定期举行各类学生座谈会(每学期期中或期末)广泛了解、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要求的落实。 6、教务科定期检查教学进度和教学秩序,并把教师掌握教学进度情况放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范围之内,在进行量化时要占一定的比例。

学生评价制度及评价实施办法

学生评价制度及评价实施办法 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对象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评价的依据,是教育方针规定的总目标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制定学校学生评价制度如下: 一、实施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发展性 对学生的评价采用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纵横比较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重视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的运用。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可以确定学生与客观标准的差距或他在集体中的位置,而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将学生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或者对学生若干侧面进行比较,对表现较差学生的进步行为的肯定或表现相对较好方面的认同,从而激发较差学生的上进心,也会发现学习较好学生相对弱的方面或退步的表现,从而促使较好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更好地获得发展。 二、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标准 对学生的评价强调百分制、等级制和评语评价的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充分体现各类评定方式科学性和互补性。语文、数学、音乐等科目学习情况记录栏目中,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及实际情况采用百分制或等第制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它方面则采用的是

等级制评价,一般用优、良、及格、不及格或A、B、C、D等表示;而在兴趣爱好的评价中,采用评语式评价,教师可以用简短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或指出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所以说,这三种评价都是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有效方式。 三、注重定性评价理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运用调查法,观察法、分析法等搜集、处理教育评价信息,进行定性描述,作出价值判断。长期以来,对学生评价中定性评价研究一直较为薄弱,尤其是对学生期末的思想品德评语,内容单一,相互雷同,忽视了人的个性,缺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并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如:“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组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地举起的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抱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见你难受的样子,老师们真不忍心,大家知道,眼中充满了灵气,这么辛苦的游泳训练,并没有影响你的学习,字迹清秀端正,上课听讲认真,老师希望在课堂中能常常看到你高举的小手,让你的发言来更好地表现你的聪明,好吗?”教师评语的个性化、具体化、系统化,使评语在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新户镇太平小学

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水北小学2010-2011学年度 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点,做好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为了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管理,特拟订以下制度: 一、学校组织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处主任为副组长,由教研组长参加的课堂教学评价小组,每学期对校级观摩课及其它公开课进行评价。 二、所有任课教师应认真备课,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评价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积极钻研教材,研究学法和教法,提高课堂效率,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三、各教研组在组内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价,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完成听课、评课规定的任务。 四、教务处和科研处组织全校性观摩课评价活动,进行课堂教学检查、考核及评优。具体考核方法以教学常规要求为依据。 五、学校定期举行各类学生座谈会(每学期期中或期末)广泛了解、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要求的落实。 六、教务处定期检查教学进度和教学秩序,并把教师掌握教学进度情况放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范围之内,在进行量化时要占

一定的比例。 七、课堂教学评价时要考虑教师讲授和学生活动的时间。 八、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小组评课的结果要与讲课教师见面,并征求做课教师的意见,了解做课教师的授课思路,真正做到教学民主,评价公正。

水北小学2011-2012学年度 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是新课程改革试验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二道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要求 1、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对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要求,及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评价方案制度

XX小学学生评价方案 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其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对象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评价的依据是教育方针规定的总目标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制定学校学生评价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县教育局课改的精神,顺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改革以往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单一模式,多视角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的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真正改变传统学生诱人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逐步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二、评价目标 主要从以下三个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评价: 1、认知领域:知识(学科知识和经验知识)和(获取信息和 探索、创新的能力)

2、情感领域:心理素质和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包括情绪控制、自我感知、自我激励、认知他人四个方面。品德素质包括公民素质、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三个方面。 3、动作技能与健康:运动的技能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评价手段: 1、考试:小测验、单元测验、月考、期考等。考试作为评价 的方式之一,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隹,但要注意不得随意增加考试的次数、试卷的分量与难易程度,不得超越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命题应突出教学重点,难易适度(基础题70%,中 档题20%,综合题10%),注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得排名次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另外,要积极探索考试形式的改革,力求考试的全面性、科学性的人文性。 2、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 根据教育局关于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指导意见,吸收现代教育评价的思想融入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体现素质教育的评价观。改变了以往学生学业成绩、学生评语、生理指标相互分离的形式,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整合形成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各种制度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各种制度 确保学生素质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我校将实行开放式评价,程序严格,过程透明,为此特制定如下制度: 公示制度 1、学校对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将向全体师生及社会公示,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 2、对学校的领导评价委员会,班级小组要向全校师生公示。 3、学生素质评价的日程安排及工作程序将向全体师生及家长代表会予以公示。 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及结果将张贴在校园向学生公示同时以书信形式通知其监护人。 诚信制度 1、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及班级评价小组,确定家长代表和参加评定的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大多数学生同意) 2、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须真实反映学生的差异。 3、对评价误差要及时更正。 4、对参与评价的教师必须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要签定协议并建立诚信档案。 5、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教育评价的信度,督促参评人员严格履行诚信的责任和义务。 培训制度 1、对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加以培训,了解上级文件精神,确定实施方案、日程安排和评价委员会,

2、对全体教职工培训,转变教师观念,提高认识,确保参评教师的评价公正性、准确性。 3、对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的相关讲座,明确学生学习目的。 4、致全体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代表会,学习上级文件精神,转变家长教育观念,使此项改革精神做到家喻户晓。 5、对班主任加以培训,使其掌握评价内容及评价形式、评价方法,确保评价工作的准确、顺利。 学生投诉举报制度 1、学生对评价有异议的,可直接向学校评价委员会投诉或举报 2、学校评价委员会要认真接待来访学生提出的异议,并做好接待记录。 3、对在评价中学生提出的异议,学校评价委员会应进行调查并作出相应处理。 监督评估制度 1、学生评价委员会对学生评价工作全面、全程监控,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处理。 2、学生素质评价工作接受全社会(学生、家长等)的监督,对评价过程中产生异议的随时调查,并予以处理。 责任追究制度 1、学生素质评价如显失公正要追究责任,确保学校评价的信度。 2、在评价过程中,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对因工作失职造成重大影响,工作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3、对在学生评价过程中,如参评教师以教谋私、滥用职权、违反原则,学生、家长反响较大的教师,由学校评价委员会审定,追究教师责任,并取消其当年评职、评优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临溪中心小学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为深化“课改”实验,规范实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计划,有效管理和评价课程,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积极促进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制定课程管理制度。 一、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一)国家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高年级开设思想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二)地方课程 占用地方课程课时,经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定的课程。 (三)校本课程 就是学校的活动类课程、选修课、兴趣活动的继承、规范和发展,纳入课表,依据学生需要开发,根据学校资源开发,依据办学目标开

发,认真编写教材。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班队活动课、科技手工课等。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强调学生的做,在一系列活动中进行实验、考察、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实施条件 (五)制定课程表时,各年级要严格执行《普通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安排表(以分科课程为主)》;课程门类、课时不得随意增减。按照《中小学学年度校历》,依法执行课程计划。 (六)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标,使用经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审核征订的教科书,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非经审核的教科书不得随意使用。 (七)结合教师所学专业、学校《课程表》规定的课程门类、课时,科学、规范的配置任课教师,确保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八)按有关要求,配置并更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教具、设施、设备,仪器室要录制、购买学生关心、感兴趣的教育资料,满足教学需求。 (九)标准班学额均为40人,最多不超过50人。各年级不得分重点班、快慢班;无特殊情况尽量不中途重新分班。 三、课程实施

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小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优良的教学质量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为进一步深化教育质量意识,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价目的 1.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为学院教学管理提供决策的信息与依据。2.加大课堂教学管理与监督的力度,维护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教学和管理领域,进一步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为教师职务评聘,教师工作量酬金的合理发放,学院评优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评价对象 凡受聘于本教研室担任授课任务的教师及实验实习教师,包括所有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 三、评价项目及内容 本教研室教学工作主要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5个方面。每个项目的考核见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1.理论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附后)。 2.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附后)。 3.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附后)。 4.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附后)。 四、考核与评价方法 教研室负责对本教研室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评价。检查内容应包括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加强对毕业生素质的反馈调查工作,以利及时掌握相关消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教研室分学期对每位教师按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质量分别进行考核,得出每个项目的考核分数,并按下列方法确定每位教师的学期教学工作考核总评分: 总评分= 每个项目的考核工作分为学生测评、教研室考核、系考评、领导小组审核4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为深化“课改”实验,规范实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计划,有效管理和评价课程,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方面的基本要求,积极促进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制定课 程管理制度。 一、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一)国家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 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高年级开设思想品德与社会、数学、科学、 外语、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二)地方课程 占用地方课程课时,经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定的课程。 (三)校本课程 就是学校的活动类课程、选修课、兴趣活动的继承、规范和发展,纳入课表,依据学生需要开发,根据学校资源开发,依据办学目标开发,认真编写教材。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占总课时的8%。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强调学生的做,在一系列活动中进行实验、考察、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 新精神。 二、课程实施条件 (五)制定课程表时,实验年级要严格执行《普通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安排 表(以分科课程为主)》;课程门类、课时不得随意增减。按照《中小学学年度校历》,依法执行课程计划。

学校教师考核与评价制度

小学教师考核评价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激励教师忠于职守、积极进取、钻研业务、教书育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有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依据本办法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聘任、晋升、评定职称、奖惩和进修培训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李原乡后营小学全体教师。 第二章考核内容 第四条教师考核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 第五条政治思想指教师的政治素质、思想作风、道德修养等。即是否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第六条业务水平指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即是否有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所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是否具有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是否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和科学研究能力;是否掌握和了解所任学科教育教学发展的动态。

第七条工作态度指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工作积极性、事业心和责任感。对教育教学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对教学业务是否勤于探索钻研并精益求精。 第八条工作效果指教师的工作实效和贡献。教师是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本职工作,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是否做出贡献。 第三章考核原则 第九条客观性原则。考核要以教师各方面的表现情况为考核基础,以事实为依据,以各种量化指标为凭证,坚持实事求是。 第十条公正性原则。考核教师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坚持同一标准,不能有亲有疏,宽严不一。 第十一条准确性原则。考核工作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根据每位教师的具体情况,作出与其实际表现相符的评价,防止千人一面。考核工作不走过场。 第四章考核方法 第十二条教师考核是学校规范化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成立教师考核工作小组。考核小组由校长担任,成员由副校长、教务处、学生处、教研组负责人和教师代表组成。教师代表应不少于考核小组人数的30%。

小学考试评价制度

小学学生考试与评价制度 建立与课程改革相符合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前进的制度保障。为了促进我校学生素质的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实现我校办学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根据《毛店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定《毛店小学学生考试与评价制度》。 一、指导思想 评价与考试制度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服务教师素养提升、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为旨归。 二、评价原则 1、评价与考试要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要有利于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评价的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学业成就,又要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发展性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评价要力求方法多样、方式灵活,除纸笔考试或直接检测外,还要通过观察、访谈、综合实践、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提高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5、评价不能只关注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把学生发展的过程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要确立多元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实行多元评价,做到公正、公平、真实。 7、不能以纸笔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不以卷面分数作为评价标准。

三、评价要求 (一)关于学生考试的要求: 考试内容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改变就教材考教材的传统做法和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状况;要力求科学、全面、合理地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综合进行评价。 对学生平时的知识与技能的检测,由年级备课组或教研组共同研究,任课老师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自主命题实施。试卷应体现层次性,努力使各个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感到成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单一的考试成绩不公开、公布,不排列顺序;禁止以考试成绩作为升级或班级、座位安排的依据。成绩只作为教师反馈教学、反思教学以改进教学之用。 考试命题应加强变式测试(即不断改变题目形式,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增加开放性试题,以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减少机械记忆,注重内容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每次考试时,考试成绩的评定方式要灵活,如对不及格的试卷可不记分,让学生通过一些其他学习途径(如开卷)再考一次,及格了记上成绩。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试应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要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二)关于评价的方法与措施 1、要控制平时书面考试次数,学校统一安排期中与期末考试,单元检测随堂进行,加强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提倡采用实践能力考试方式和使用成长记录袋。 2、成长记录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教师要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强坝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学生素质发展状况评价,在小学教育评价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必须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素质教育的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素质教育的决定》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导向功能,通过评价来达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励和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也是整体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估,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和谐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关注终结性评价,而且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关注学习态度、情感体验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估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在同一阶段层面,不同个体的发展水平也有差别,评估要注意这些发展变化。评估目标在保持基础性、稳定性的同时,要体现素质发展的阶段性、梯度性、独特性,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对的鼓励性评价,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多元性原则 多元性原则,是指小学生评价主体与评价方法应该是多元的,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既有定量评价,更注重定性评价;既有课内评价,又有课外评价。有教师、家长、学生多个评价主体共同参与评价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 4、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是指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在评价过程中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在操作过程中,坚持周评、月评、学期总评的连续评价方法,形成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 5、科学性原则 建立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严格评价程序,开发简便易行的评价工具,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素质。 6、激励性原则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评价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要注重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

学校课程评价实施制度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课程评价实施制度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实际,现就课程评价制度改革有关问题初步制定本实施意见,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修定完善。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针,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二、评价原则 1、评价与考试要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要有利于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评价的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学业成就,又要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发展性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评价要力求方法多样、方式灵活,除纸笔考试或直接检测外,还要通过观察、访谈、综合实践、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提高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5、评价不能只关注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把学生发展的过程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 6、要确立多元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实行多元评价,做到公正、公平、真实。 7、不能以纸笔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不以卷面分数作为评价标准。 三、评价目的: 1、通过评价检测实施效果,评定新课程实施的工作业绩。 课程改革是为实现指定教育目标而设计的,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和预期效果,需要一套科学的测评系统来完成此项工作。建立评价制度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通过测评,了解不同课程改革的效果,从而对各项工作作出合理的评定。 2、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实施新课程工作朝着既定方向运行。 评价具有导向功能,通过评价获得的信息,又可以对课程改革进行反馈调节,引导课程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促进老师转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通过评价,能够促使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使先进者受到鼓励,落后者受到鞭策。 四、评价范围和对象 评价范围包含课程改革的过程和效果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又涵盖多项评价指标。学生、教师为主要的评价对象。 五、评价内容目标 (一)学生评价: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为此,除了学科学习目标之外,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

学校课程评价实施制度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课程评价实施制度《基础教育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精神,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现就课程评价制度改革有关问题初步制定本实施结合本校实际,改革实施方案》意见,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修定完善。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针,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二、评价原则 1、评价与考试要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要有利于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评价的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学业成就,又要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发展性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评价要力求方法多样、方式灵活,除纸笔考试或直接检测外,还要通过观察、访谈、综合实践、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提高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评价不能只关注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把终结性评5. 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把学生发展的过程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要确立多元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实行多元评价,做到公正、公平、真实。 7、不能以纸笔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不以卷面分数作为评价标准。 三、评价目的: 1、通过评价检测实施效果,评定新课程实施的工作业绩。 课程改革是为实现指定教育目标而设计的,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和预期效果,需要一套科学的测评系统来完成此项工作。建立评价制度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通过测评,了解不同课程改革的效果,从而对各项工作作出合理的评定。 2、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实施新课程工作朝着既定方向运行。 评价具有导向功能,通过评价获得的信息,又可以对课程改革进行反馈调节,引导课程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促进老师转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通过评价,能够促使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使先进者受到鼓励,落后者受到鞭策。 四、评价范围和对象

学校对学生综合评价的有关制度

学校对学生综合评价的有关制度 根据《广西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订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个体为评价对象,努力做到对每一名学生有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这既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努力方向。它的作用在于树立一个衡量学生素质的标准,为师生确定工作和学习的奋斗目标,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以利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统一。 二、内容和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具体指标应包含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等各种教育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所达到的综合素质水平。主要评价指标: (一)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二)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四)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

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五)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三、基本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因此,在实施小学生素质发展水平评价过程中,坚持以下原则: 1.多元性原则。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 2.过程性原则。使用中注重评价过程,使评价成为对学生的重要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自己的习惯与言行,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多向性原则。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进行多向、充分的信息交流,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四、管理制度 各班要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的基本依据。综合素质评定分别按照学期、学年进行阶段性评价,学生毕业时进行总评。 五、工作机构 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由校长任评委会主任、副校长任副主任,教导处主任、班主任、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班级也成立相应的评价工作小组,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代表、班干部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人数应不少于7人。 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与具体程序,对校内各班级

学校学生评优评先制度

学生评优评先制度 一、评选条件 1.先进班级条件 (1)以“三好学生”为目标,积极开展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活动,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接受学校的工作安排,完成任务好,各项常规评比名列年段前茅,有良好的班风,形成尊师守纪,热爱劳动,团结友爱,朝气蓬勃,不断向上的班集体。 (2)学生转化工作抓得紧,措施有力,耐心细致,成绩显著。在本学年度中,班级同学无重大违法乱纪行为发生。 (3)学风好,多数学生学习成绩良好或有明显提高,认真做好“课间操”和上好体育课,积极开展课外文体活动,体育“达标率”名列年段前茅,95%以上学生达到《体育合格标准》。卫生工作做得好,学生体育普遍增强。 (4)班干部能团结一致,密切联系同学,在创建优秀班集体及其他有益活动中能起带头和核心作用。 2、优秀班干部条件 (1)必须具备“三好学生”评选条件。 (2)担任班级或班级以上的班、队干部,热心为集体工作,为同学服务,工作积极肯干,有工作实绩,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较高威信,能起骨干作用。 3、优秀少先队员条件

(1)思想进步、积极向上。能够自觉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在班级思想品德评定中获优秀等级。 (2)积极参加少先队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 (3)在学习、生活中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 4、三好学生条件 (1)思想进步,积极向上。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能够模范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在班级品德综合评定中达到优秀等级。 (2)热爱学习,能认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期末抽测成绩优秀。 (3)身体素质状况良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能够达到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体残疾者除外)。 (4)凡在体育竞赛,校运动会上获奖或在音乐、美术等各类比赛中获奖者及对学校有突出贡献者优先评选。 5、各类积极分子条件(包括学习、文体、劳动、学雷锋积极分子) (1)学习积极分子:热爱学习,能认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期末抽测成绩优秀。 (2)文体积极分子:思想表现良好,有一定的文体特长,带头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能积极主动地协助班级或年段开展好文体活动,在年段或校文艺演出、校运动会等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 (3)劳动积极分子:思想表现良好,劳动观念强,积极参加日常的卫生劳动和其它公益劳动,完成任务好,表现突出,并能起表率

XX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评价领导小组,组织学校中层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社会代表参与,确定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运动技能与健康状况、审美与艺术技能、实践与操作技能评价小组组长及成员,制定评价方案。 2、认真组织教师、学生、家长学习文件精神和学校评价方案,领会评估标准、步骤及方法。 3、实行评价公示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考试费用的收支,要提前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争取社会各界对改革的理解与广泛支持。 4 、建立诚信制度:参与评价的有关人员,要签订诚信协议,并建立诚信档案,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 5、做好培训工作,定期参加县级培训,结合学校对本校评价人员培训,做到公平、准确。 6、实施校级监控制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对评定结果和考试成绩进行实时监控,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7、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不尽职尽责,出现问题的人员要追究相关责任,纳入“两考一评”当中。 8、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平时评价与学期末评价要有机结合起来。

灵台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 一、学生素质评价的意义: 素质教育强调积极创造条件让所有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在其已有的发展水平基础上和可能的发展潜力上,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教育评价在实践中对教育活动具有指挥定向功能,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某种意义上更为直接地左右学校的办学方向。社会对学生评价以分数为单一标准的局面还未完全打破,家长对学生考试分数“分分计较” 的现象还时时存在,迫使学校和教师追求学生的高分数、好名次,而忽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非智力因素、个性特长方面素质的培养,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巨大障碍。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缓解教师、学生和家长对考试分数的过分竞争,为学生发展全面素质创设条件。 二、评价内容: 1、评价科目:道德认识与日常行为规范、语文、数学、常识、体育、音乐等学科。 2、评价方式:实行“学科等级+个性特长+ 激励评语”的 三维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突出情感、意志能力的培养和文明言行的形成。等级是指学科学习成绩达到的程度,特长是指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评语指学生的操行评语。 三、评价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