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经典选读考试题型及复习指导

中华传统经典选读考试题型及复习指导
中华传统经典选读考试题型及复习指导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选读》期末考试例题及复习指导九个专题均会考到,复习按照“背诵原文”(避免错字)——“注释理解”——“品读应用”的维度进行。每个专题的后“思考与练习”要重点复习。

请尽量写满答题纸,字迹清晰,逻辑清楚。

一、判断题(10分,共10题,每题1分)

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事皆以修身为本。”一句中的“修身”可以解释为注重自身的健康。(错)

(判断考察细致程度,请认真复习细节。)

二、填空题(10分,共20空,每空0.5分)

三、翻译题。请将以下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共20分,共5题,每题4分)

例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注:标红的字为重点解释对象。

四、字词解释题。(共20分,共10题,每题2分)

1.三纲领;2八条目;3、止于至善

五、简述题,每题字数不得少于50字。(每题5分,共15分)例3.情结合孔子所说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一句谈谈自己对如何正确处理学习过程中“知”与“行”的关系的理解。

答题思路:原文及解释,结合自身谈理解。

要求:调理清晰,字数在3-4行左右。

六、材料分析题(请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相应的课程专题内容和自身理解对材料中所反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和价值观进行分析阐述,字数不得低于100字。15分)

长春为孤寡老人设立“模拟家庭” 感受“家人”温暖(内容略)

——选自中国新闻网

答题思路:教材及中华传统文化中涉及的相关思想、原文,解释——根据材料分析——联系自身与社会现象总结。

注意分值,请不要写太少。

七、名言诗词对联默写及赏析,10分,不可以抄袭试卷中已有的。

八、推荐书目读书心得。5分。100字

50句经典道德名言

50句经典道德名言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林肯橙子给大家整理了50句经典道德名言,总有一句你会喜欢。 1.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2. 半截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徐特立 3. 用心莫如直。唐·李翱《答朱载言书》为人应正直。——李翱 4.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唐·神秀 5. 厌恶恩惠不过是爱好恩惠的另一种方式。我们通过对蒙受恩惠的人们表示蔑视,来安慰和缓解自己没有得到的恩惠的苦恼;既然不能夺走使那些人吸引芸芸众生的东西,我们就拒绝给他们以尊敬。 6. 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雪莱 7.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8. 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伊索 9.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10. 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为先。——王安石 11. 道德之所以有如此崇高和美好的名声,就是因为它总是伴随着巨大的牺牲。——康德 12. 良好的品德是从对坏倾向作顽强的斗争中培养出来的。——(德)德克斯特 13.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14.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15. 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斯宾诺莎 16. 幸福之人的节制来源于好运气赋予他们性情的镇定宁静。 17. 忍耐——肉体的小心和道德的勇气的混合。——哈代 18. 服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唐·刘禹锡

传统文化经典篇目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篇目 宋尚宫女论语 (1) 朱子家训 (5) 弟子规 (6) 《太上感应篇》 (7) 宋尚宫女论语 宋若昭?贝州人?世以儒闻。父棻?好学?生五女。若华?若昭?若伦?若宪?若荀?皆慧美能文。若昭文词高洁?不愿归人?欲以文学名世。若华著女论语?若昭申释之。唐贞元中?诏入禁中。试文章?论经史?俱称旨。若昭以曹大家自许。帝嘉其志?称为女学士。拜内职?官尚宫?掌六宫文学?兼教诸皇子公主?皆事之以师礼。号曰宫师。 立身章第一 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 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 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 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 男非眷属。莫与通名。女非善淑。莫与相亲。 立身端正。方可为人。 学作章第二 凡为女子。须学女工。纫麻缉苎。粗细不同。 车机纺织。切勿匆匆。看蚕煮茧。晓夜相从。 采桑摘柘。看雨占风。滓湿即替。寒冷须烘。 取叶饲食。必得其中。取丝经纬。丈疋成工。 轻纱下轴。细布入筒。绸绢苎葛。织造重重。 亦可货卖。亦可自缝。刺鞋作袜。引线绣绒。 缝联补缀。百事皆通。能依此语。寒冷从容。 衣不愁破。家不愁穷。莫学懒妇。积小痴慵。

不贪女务。不计春冬。针线粗率。为人所攻。嫁为人妇。耻辱门风。衣裳破损。牵西遮东。遭人指点。耻笑乡中。奉劝女子。听取言终。 学礼章第三 凡为女子。当知礼数。女客相过。安排坐具。整顿衣裳。轻行缓步。敛手低声。请过庭户。问候通时。从头称叙。答问殷勤。轻言细语。备办茶汤。迎来递去。莫学他人。抬身不顾。接见依稀。有相欺侮。如到人家。当知女务。相见传茶。即通事故。说罢起身。再三辞去。主若相留。礼筵待遇。酒略沾唇。食无刈筯。退盏辞壶。过承推拒。莫学他人。呼汤呷醋。醉后颠狂。招人怨恶。当在家庭。少游道路。生面相逢。低头看顾。莫学他人。不知朝暮。走遍乡村。说三道四。引惹恶声。多招骂怒。辱贱门风。连累父母。损破自身。供他笑具。如此之人。有如犬鼠。 早起章第四 凡为女子。习以为常。五更鸡唱。起着衣裳。盥漱已了。随意梳妆。拣柴烧火。早下厨房。摩锅洗镬。煮水煎汤。随家丰俭。蒸煮食尝。安排蔬菜。炮豉舂姜。随时下料。甜淡馨香。整齐碗碟。铺设分张。三餐饱食。朝暮相当。莫学懒妇。不解思量。日高三丈。犹未离床。起来已宴。却是惭惶。未曾梳洗。突入厨房。容颜龌龊。手脚慌忙。煎茶煮饭。不及时常。又有一等。餔餟争尝。未曾炮馔。先已偷藏。丑呈乡里。辱及爷娘。被人传说。岂不羞惶。 事父母章第五 女子在堂。敬重爹娘。每朝早起。先问安康。寒则烘火。热则扇凉。饥则进食。渴则进汤。父母检责。不得慌忙。近前听取。早夜思量。若有不是。改过从长。父母言语。莫作寻常。遵依教训。不可强梁。若有不谙。细问无妨。父母年老。朝夕忧惶。补联鞋袜。做造衣裳。四时八节。孝养相当。父母有疾。身莫离床。衣不解带。汤药亲尝。祷告神祇。保佑安康。设有不幸。大数身亡。痛入骨髓。哭断肝肠。劬劳罔极。恩德难忘。衣裳装殓。持服居丧。安埋设祭。礼拜家堂。逢周遇忌。血泪汪汪。莫学忤逆。不敬爹娘。才出一语。使气昂昂。

《中国传统文化》

2016考试复习题(中国学生最终版) 填空(15个空,一空2分,合计30分) 1.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简单的用四个字来概括:阴阳中和, 具体来说包括三个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正和谐。 2.六经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易》《书》《诗》《礼》《乐》《春秋》 3.既济卦、遁卦的卦画。 4. 四库:经史子集 5.“中庸”的三达德:智(知),仁,勇。 6. 乾卦的六爻的爻辞: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九六—亢龙有悔 7.《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顾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8.《大学》的三纲八条目: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9.《尚书》的主要文体类型:典,謨,训,诰,誓,命 10.周礼的四官: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

名词解释(4道题,一道5分,合计20分) 1.十翼 《十翼》即《易传》。《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而《易传》包括《彖》《象》《系辞》《文言》《序卦》《杂卦》《说卦》,由于《易经》分为上经和下经,《彖》《象》《系辞》三部分也相应的分为上、下。这样共十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易传》又称为《十翼》。 2.三礼 〃《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 〃《周礼》的主要内容是设臵了一套严密,详赡的治官制度和措施。 〃《仪礼》的主要内容是记载古代礼仪制度 〃《礼记》的内容包括礼治通论;诠释《仪礼》的专编;记载古代礼仪制度并加以考证;记载孔子言行及孔门杂事;记录古代格言。 3.春秋“书法”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书”即记、写,“法”即规则、方法。所以“书法”,就是写什么,不写什么,如何书写的方法。而春秋“书法”即为《春秋》的记事方法,也称“春秋笔法”。 〃书法的用意是体现作者一定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周代的礼制为准绳,对等级名分、是非、恶善、褒贬进行判定。达到维护等级名分、辨别是非、惩恶扬善、警戒后人的目的。 4.三纲五常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心得体会中国传统文化,是古代先贤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精华。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文化的吸收着,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来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再者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的凝聚力。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新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为此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大学生了解的方式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教育人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先进的思想观念,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修身”与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治其国,欲治其国,必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诚意,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平天下”。由此可见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当代大学生常不注意自身修养,如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在宿舍不打扫卫生等给别人造成了很大困扰,为此大学生应从平常小事做起,修身养性。 传统还注重人际关系,强调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正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个社会将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当代大学生时有缺乏为他人着想的现象,大家同在一个寝室,却不和睦相处,经常为一些琐事斤斤计较,甚至有时还大打出手。 传统经典、路还很长。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小到大也算接触到不少的古典文献著作,可是真的细究起来才发现,自己知之甚少。老师讲解时,时常会抛出一些问题来让我们回答,可是如果不是读过相关书籍的话,是很难解答的,平时要有很多的积累,通过长时间的琢磨才有可能求得一知半解,相比于班上一些有一定扎实的传统文化的知识素养的同学来讲,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经典著作并不应止步于你学习语文的那几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其实都可以找到属于不同阶段的中国文化经典来知道你的人生,而我们要做的是保持一颗进取的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是以具有传承意义的儒家、道家为主。 从现代来看,中国文化在外国是很受欢迎的,很多外国学者都在

道德经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

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 读书笔记经典名句摘抄及感悟赏析: 【经典名句】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现代汉语解读】 道,看它又看不见它,这叫微。想听它又听不到,称为希。摸它又摸不着,叫夷。三者不可揣摩,所以混在一起。 "一",其上不清晰不明亮,其下昏暗不清,长长的连绵不绝,不可描述,又好像没有。这就是没有形状的状态,没有实体的样子,这就是非常微妙,又辽远到不可探究的状态。跟着道的后面看不到它的结束,迎着它又看不到它的开始。看今天的道是怎么运行的,应用道的法则于生活中看看结果,就可以推断古代道是怎么运行的,这就是道的规律。 【感悟赏析】 这一章是对于天之道的描述,也是的宇宙观。微,悄无声息。希,织布,孔大的称希,我们可以理解为稀少的意思。夷,平坦的意思。一,是指世界状态。道生一,道是源头,一是道落实到世界的体现,是世界最初的状态。这里讲的是道介于有与无之间,无论视觉、听觉,触觉都触摸不到,但又确实存在。

沕,微妙,望,边际,辽远。这里告诉我们,道是无影无形的,我们似乎能够看到又看不清楚。道是超越时空存在的,我们看不到它的开始,也望不到它的结尾。 道的运行规律我们是可以找到的。道的运行规律亘古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今天道的运行规律推断自古以来道的规律。其方法就是把道的法则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看看结果,就能够明白道的运行规律。这是告诉我们道的学习方法。 这一章讲的是天之道。总是从天之道中推演出圣人之道,所以的行文结构总是讲一段"天之道",然后阐述"圣人之道"。眼中的道是模糊不清、的,无法描述的,但又确确实实存在的。这是的宇宙观,我们发现是高明的,又很科学。因为在他的那种年代对于宇宙的了解很少,实际上直到现在,我们对于宇宙的了解仍然很有限,科学说宇宙中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暗物质、暗能量,而我们对此一无所知,英国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存在平行空间。的做法是明确道的存在,也承认描述不清,而不是像宗教那样描绘出自己认为的明确世界。所以,道家并不是宗教。后来的与道家有一些关系,但并不密切,而且本质上是不同的。 读书笔记及感悟赏析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中华传统文化名篇诵读篇目

中华传统文化名篇诵读篇目 一、基本篇目(120篇) 1 上善若水《道德经(第八章)》 2 关雎《诗经》 3 蒹葭《诗经》 4 大道之行也《礼记》 5 大学(大学之道)三纲八目《礼记》 6 《论语》六则 (1)“温故而知新”(《为政》) (2)“学而不思则罔”(《子罕》)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泰伯》) (6)“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卫灵公》) 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8 鱼我所欲也《孟子》 9 逍遥游(节选)庄子 10 离骚(节选)屈原 11 劝学荀况 12 伯牙鼓琴《列子》 13 愚公移山《列子》 14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 15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16 长歌行汉乐府 17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

18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19 短歌行曹操 20 观沧海曹操 21 赠从弟(其二)刘桢 22 戒子书诸葛亮 23 陈情表李密 24 兰亭集序王羲之 25 归园田居陶渊明 26 饮酒(其五)陶渊明 27 木兰诗北朝民歌 28 敕勒歌北朝民歌 29 与朱元思书吴均 30 三峡郦道元 3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32 滕王阁序王勃 33 山居秋暝王维 34 杂诗(君自故乡来)王维 35 过故人庄孟浩然 3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37 黄鹤楼崔颢 38 行路难李白 39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李白 40 将进酒李白 41 春望杜甫 42 登高杜甫 43 望岳杜甫

4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4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46 芙蓉楼送辛渐(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47 游子吟孟郊 48 师说韩愈 49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50 次北固山下王湾 51 小石潭记柳宗元 52 琵琶行(节选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 53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54 乌衣巷刘禹锡 55 陋室铭刘禹锡 56 锦瑟李商隐 57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58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 59 阿房宫赋杜牧 60 商山早行温庭筠 61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62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63 秋声赋欧阳修 64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欧阳修 65 醉翁亭记欧阳修 66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 67 雨霖铃柳永 68 岳阳楼记范仲淹 69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名句整理 1、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2、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3、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励。-----《三字经》 这几句已经给孩子解释了意思背起来应该不难。 4、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只要是人都要相爱。头顶上的是同一个天脚下托的是同一个地。 5、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才能出众的人威望自然就大。人们佩服他并不是由于他说话的声音大。 6、勿谗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不要巴结富人不要看不起穷人。不要讨厌故友不要只喜欢新朋友。 7、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如果能亲近仁德的人就会有很多的好处道德就会一天天增进错过就会一天天的减少。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现用以说明要成就大业必须立足于当前脚踏实地干下去。 ----------《老子》 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能钻进老虎窝怎么能得到小老虎。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重大成就。-------《后汉书》10、凡事预则立无欲则废。凡是有预见就能成功没有预见就要失败。---------《礼记》 11、知无不言言无不行。知道的内容没有不说的说出来的话没

有不去做的。这就是说要毫不隐瞒的说出自己的话并坚持言行一致。---------宋.苏轼 1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一个学者应该是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求学的人应尽心尽力不知疲倦。--------《论语》 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玉石不经雕琢就不可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学习就不懂得事理。------《礼记》 1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通过学习才会发现自己很多事物不懂通过教学才会发现自己知识贫乏。------《礼记》1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知须臾之所学也。我曾经整天冥思苦想但徒劳无益还不如用心学习片刻有所得。-------《荀子》 1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去的时间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的流去。劝告人们要珍惜光阴抓紧工作。---------《论语》 17、少而不学长无能也。少壮时不好好学习长大就没有本领。 --------《孔子家语》 18、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少年时多受点辛苦是关系到一辈子的事千万不要偷懒而虚度一寸光阴。-------唐.杜荀鹤

中华传统道德经典语录

中华传统道德经典语录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华传统道德经典语录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 3、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6、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7、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8、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 9、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10、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11、当仁不让于师。——孔子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14、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15、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16、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8、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1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2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2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22、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 23、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 24、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2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26、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27、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28、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东野 29、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30、花经雨后香微淡,松到秋深色尚苍。——袁枚 31、士可杀不可辱。——孔子 3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33、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3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3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3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8、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精心整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八里中心小学 一、课程目标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它不仅为当代中国人所 以“厚德健体、崇文明理”为校训,经典的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崇尚文明礼仪、行为文明雅致,明白事理,勤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西新人。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

识为一体的跨世纪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诵读中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 4 5 古诗作为一种文学载体,一直以来被语文教材选作范例。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上已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要求背诵的篇目。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将唐诗宋词作为诵读的首选,并确定了具体目标: (二)古代蒙学教学

在所有的蒙学书中,最流行的便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经》《弟子规》,读《三字经》以习见闻,三字一句,合辙押韵,便于低年段学生诵读,所以《三字经》被列为低年段学生诵读内容之列。 (三)成语故事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而成语故事的学习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在成语故事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青少年学习 1 的开发就是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需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个性和人格得到更充分,自由发展和健全为目的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需求为本。 2、趣味性原则。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五年级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五年级) 老子(一) 《老子》——道家的经典,传统文化的内核 “外示儒术,内用黄老”,这句话表明即使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道家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面提到过,真正的文化人都明白道家的学说在哲理等文化内涵上要远远高于儒家。如果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座冰山的话,那么儒家的文化只是其中海面上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在海面下支撑的就是道家文化。清朝《四库全书》的总编辑纪晓岚就以“博大精深”来评价道家学说。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这两章不仅谈了“有”与“无”的关系,万物的起源与观察事物的方法,而且也提到了事物盛衰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如何遵守这种规律。 《老子》虽然只有五千字,但它包含的内容广泛。它既提到了人类自身的修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也讨论了人与自然以及宇宙起源等哲学问题。一本《老子》读下来,就可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入门者来说,学习《老子》要先明白“道、德、仁、义、礼”的含义及其排位的高下,树立读书做人的大局观,不要为了名利而掉入儒家批评道家时所用的“玩弄权术”的小圈圈中去。 第一章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文 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的国家;一个具有数亿人的国家; 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的时间长河的积累沉淀,已经是非常之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但是, 我最喜欢的有两样,一是节日,二是道德。 节日,这个词语对我们华夏儿女来说非常熟悉,因为一年四季都有许多的节日、例如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重阳节等。春节 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它是可以让所有的亲人团聚,也是拥有重 要意义的节日。春节俗称过年。每年过年,每家每户都会吃团年饭,大街上都是人山人海,每个店铺旁边都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扬,所有的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的脸上露出幸福 的微笑,眼睛里包含着浓浓的关爱之意,这时,在广场上每个人都 会拿出许多的烟花、鞭炮来放。在晚上时,一起冲上深黑的天空, 迸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彩,犹如彩虹般美丽。好看极了。 到了晚上8点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人们坐在电视前观看。 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猜灯谜。还会到公园里观礼。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对于这个中国的古老传统佳节,还让我想到了一 首诗,一首对他乡兄弟思念的感情诗。那是唐朝时期王维的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当是重阳节时,就会想起王维那种思念他乡亲人、兄弟的情景,让我也不禁地感伤起来。中国的传统节日何其之多,每一个都有故

事,述说了节日的来源。每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阐 述了中华民族古人的智慧结晶。但是,现代又有多少人能够完整的 记住这些节日了。 每个人都差不多都觉得中国的节日低俗、无趣,只知道盲目的追求外国的节日。例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但是在他们心中 是不是有想过,自己是不是中国人,是否能忘本。或许在他们心中 已经没有心里的那份坚持,对于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坚持,只知 道一眛的效仿别人,反而舍弃了对于自己的民族来说重要的东西— 文化。当然,不是一定要抵制外国文化,只要我们能够取其精华, 弃其糟耙,为自己所用,这是可以的,能够让我们借鉴他人的长处,来弥补己身的不足,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变得更加完美。 道德是一个底线,提醒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人类为什么站在食物链顶端,就是我们心中有那份道德。 学习争先虽重要,文明礼貌也要好。 学校规定都遵守,见到老师要礼貌。 同学之间相友爱,友谊小手锁的牢。 爱护动物放心上,树立新风我做到。 这是一首文明礼貌歌。 礼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它的意义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意念和行为,是言谈举止对别人的尊重与友好的体现。现代社会的 各行各业之间都离不开礼貌这个词语。它代表了一个人的涵养标准,品性等。一个好的礼貌态度,留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小时候, 父母总是说见到人一定要叫。小时候的我天真烂漫,很听父母的话,一见到认识的人就会叫个不停,什么叔叔阿姨啊,姑父姑母啊。 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高二的学生了,现在的我已经变得不爱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会开口叫人,一般的时候也就会见到熟 人才叫一声,这还是老妈一直在我耳边唠叨的缘故,这是礼貌问题。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在学校老师教导我们要守礼貌懂知识, 见到老师要问好,遇到熟人也要打招呼,要做一个乖孩子。要时刻

关于道德修养的经典语录语句

关于道德修养的经典语录语句导读:经典语录关于道德修养的经典语录语句 1、仁义为友,道德为师。——史襄哉 2、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英国 3、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王安石 4、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乔叟 5、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莱辛 6、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康德 7、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布夫勒 8、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马克思 9、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1、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萨迪 12、德行啊,你是纯朴的灵魂的崇高科学。——卢梭 13、道德的损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芥川龙之介 14、智慧和德行,有如一辆车的两个轮子。——日本 15、德行的实际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夸美纽斯 16、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子 18、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郭沫若 19、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20、美德可以打扮一个人,而财富只有装饰房子。——欧洲 21、凡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有一禁诫:勿发脾气。——爱默生

22、贪婪的人失掉名誉,追求金钱的人失掉德行。——印度 23、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马克思 24、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贝尔奈 25、道德活动既受政府长官支配,又受良心的制约。——洛克 26、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是每天都在更换主人的。——希腊 27、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拿破仑 28、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是每天都在更换主人。——普卢塔克 29、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礼记 30、以为智慧比美德更重要的人,会失去自己的智慧。——犹太人 31、世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康德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心得体会

精心整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是古代先贤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精华。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文化的吸收着,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来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治其国,欲治其国,必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诚意,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平天下”。由此可见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

身不成则一事无成。当代大学生常不注意自身修养,如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在宿舍不打扫卫生等给别人造成了很大困扰,为此大学生应从平常小事做起,修身养性。 传统还注重人际关系,强调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正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个社会将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当代大学生时有缺乏为他人着想的现象,大家同在一个寝室,却不和睦相处,经常为一些琐事斤斤计较,甚至有时还大打出手。 此不疲的想要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可是,好多中国人却只是听说过它的名字而已。中国古人的智慧是无限的,而现代人却不愿意静下心来好好体味来自千百年前的且仍具有现实意义的经典文化。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在为人处事上学到了很多,“孝”是我们传统的道德,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教育我们,也许有的地方他们做的不能让我们

满足,但是孝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让我们想想,父母辛辛苦苦养家,所有一切都为我们着想,我们有什么理由嫌弃父母呢?父母爱我们,我们孝敬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一个小动物,主人爱它,它还爱主人呢?我们总不可能连动物都不如吧!如果父母不喜欢我们,我们也不能违背父母的意愿,这才是为人子女应尽的本分。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那特有的风范,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

节日的诗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展演

《节日的诗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展演●学生甲乙开场白: 甲: 老师们!乙: 同学们!甲乙: 大家好! 甲乙: 四会市江谷中学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展演活动现在开始!甲: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传统节日文化,则底蕴深厚,异彩纷呈。历代的文人墨客,为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精彩浪漫,雅俗共赏,广为流传,是一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 乙: 今天,我们为大家朗诵的诗词主题是——《节日的诗篇》,请欣赏!首先献上的是开篇诗歌《我的中国节》。 ★学生齐声朗诵: 我的中国节 蒋开儒 中国人盼过节春节爱家大团圆 过了一节又一节端午爱国好气节 过节感动了老天爷家在传承

节日的天气很特别情在连接 清明的雨民族精神大张扬 1 / 4 元宵的雪我的——中—国—节! 重阳的风 中秋的月 ●背景音乐响起-------- ★学生一(独白): 大年三十是除夕,我来朗诵唐诗《除夜》—— 除夜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学生二(独白): 正月初一是春节,我来朗诵宋诗《元日》——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学生三(独白):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我来朗诵宋词《生查子·元夕》——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2 / 4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学生四(独白): 四月五日是清明节,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唐诗《清明》——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学生五(独白):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我来朗诵唐诗《端午》—— 端午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学生六(独白): 七月初七是七夕节,我来朗诵唐诗《秋夕》——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学生七(独白):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我来朗诵唐诗《望月怀远》——

道德讲堂歌曲及经典语录

“道德讲堂”推荐歌曲1、《感恩的心》(欧阳菲菲)2、《公民道德歌》(领唱合唱)3、 《我的祖国》(郭兰英)4、《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合唱)5、《父老乡亲》(彭丽媛)6、《明天会更好》(合唱)7、《好人就在身边》(谭晶)8、《说句心里话》(阎维文)9、《我的中国心》(张明敏)10、《站在新起点》(尚雯婕)1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合唱)12、《爱就在身边-志愿者心中的歌》(对唱)13、《红星歌》(童声合唱)14、《学习雷锋好榜样》(童声合唱)15、《阳光总在风雨后》(许美静)16、《朋友》(周华健)17、《我和我的祖国》(李谷一)18、《好人好梦》(孙悦)“道德讲堂”诵经典(50条)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译文】: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2、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道德经》【译文】: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道德经》【译文】:委屈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 破旧反能成真,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 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译文】: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 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的才叫强者。知道满足者才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着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译文】:天下的难事,一定是从容易的事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 从细小的事发展起来的。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译文】: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7、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道德经》【译文】:对待结束时的工作,就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对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8、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 的忧患。”9、不迁怒,不贰过。——《论语》【译文】:不拿别人发泄怒气,不重犯同样的错误。10、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事事严 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 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1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 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1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译文】:孔子说:“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 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在下者也不会听从。”1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 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 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

关于道德品质的经典名言警句

关于道德品质的经典名言警句 1、在世界上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是最需要的。——罗素 2、有些人,就连儿童文学都能使他们腐化,他们带着特殊的乐趣阅读《诗 篇》和《索洛门寓言》里那些挑动人心的章节。政论家律师医生等,摸透人类罪 恶的全部秘密,却并不以不道德出名;现实主义作家常常比寺院方丈更有道德。 ——契诃夫 3、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恩格斯 4、真理的发见,或道德责任的完成,都引起我们的欢欣,使我们整个生命 震颤……——克罗齐 5、知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 人间理想。——黑田鹏信 6、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 个有道德的人。——狄德罗 7、 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 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的道德。 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高尔基 8、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 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加尔多斯 9、友谊是精神的融合,心灵的联姻,道德的纽结。——佩恩 10、有两种基督教道德,一种是私德,一种是公德。这两种道德如此不同, 如此不相干, 以致彼此之间像大天使和政客一样毫无关系。 一年中美国公民有三 百六十三天恪守基督教公德,使国家的完美性质保持纯洁无瑕;然后,在余下的 两天, 他把基督教私德留在家里……竭尽全力去破坏和毁灭他整整一年的忠实而 正当的工作。——马克吐温 11、有真道德,必生真胆量。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必 是品行不端。——宣永光 12、在我们的社会中,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德的范畴。——马 卡连柯 13、只有道德上的矮子才会要求得到应有的体面的对待。——佚名 14、 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 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 会发展阶段上, 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 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 能。——恩格斯 15、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罗素 16、音乐是唯一可以纵情而不会损害道德和宗教观念的享受。——爱迪生 17、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
1/6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曲目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2015年秋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一年级: 9.1---9.5 江南敕勒歌 9.6---9.11 长歌行咏鹅 9.12---9.18 登鹳雀楼春晓 9.19---9.25 静夜思春夜喜雨 9.26---10.2 绝句悯农 10.3---10.9 赠范晔、送别、 10.10----10.16 五岁咏花、牧童、 10.17------10.23 官仓鼠、夜宿山寺、10.24-----10.30 条山苍、微雨夜行、 10.31-----11.6 闲居初夏午睡起、送春、 11.7-----11.13华山、乡村四月、 11.14-----11.20读书、七岁诗、 11.21-----11.27题画、偶成、 11.28----12.4渔歌子、杵声齐、 12.5----12.11落梅风·春晓、一年之计 2015年秋季每周古诗背诵目录 二年级: 9.1---9.5 风咏柳 9.6---9.11 回乡偶书望庐山瀑布

9.12---9.18 游子吟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9.19---9.25 池上小儿垂钓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9.26---10.2 清明小池 10.3---10.9 白马篇、易水送别、 10.10----10.16 山中作者王勃、塞下曲、 10.17------10.23 山中作者王维、望庐山瀑布、 10.24-----10.30 咏柳、归雁、 10.31-----11.6 碛中作、早梅、 11.7----11.13 梅花、麦田、 11.14-----11.20 出郊、题秋江独钓图、 11.21-----11.27 明日歌、今日诗、 11.28----12.4 生查子·元夕、渔父词、 12.5-----12.12 天净沙·秋思、陶母拒鱼 2015年秋季每周古诗背诵目录 三年级: 9.1---9.5 凉州词出塞 9.6---9.11 鹿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9.12---9.18 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9.19---9.25 别董大江畔独步寻花 9.26---10.2 枫桥夜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0.3---10.9 惜阴子夜四时歌·秋歌

传统文化在学校育人中的作用

传统文化在学校育人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7-08-28T17:17:13.983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5月作者:刘洪祥 [导读] 中国传统文化即是以汉族为主体而由多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 青州市谭坊镇庄庙小学刘洪祥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历史的长期发展中,不同的民族会形成不同的思想、习俗、道德、政治、宗教和哲学等观念和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汇合成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即是以汉族为主体而由多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 关键字;传统文化、育人、道德、素质教育 传统传统文化进校园”“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高校建立传统文化课程”“建立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等一系列提案和呼吁,使传统文化这块美丽的奇葩,从远古复苏,使人们兴起一股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 一、古为今用---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应用 传统的文化典籍和思想给予了人们丰富的思想内涵。这就显现出了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及提升品德和修养,这对于其人格的形成,及对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切,都要从小做起,从娃娃抓起!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切优秀的品质都要从小培养,常言道,三岁看大,五岁看老!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加强孩子们的道德修养建立,更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还可寓教寓乐,这样,可以缓解孩子学习的压力,使他们的身心更加健康,更加放松,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音乐,更是以其独特的方式在传递着千年不变的思想,传递着中华文明史几千年经久不衰的秘诀! 二、排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原因 现代教育体制使学生们因为应试教育的特点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大,学习任务重,及至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繁重的学习任务!家长面对学生在校对素质教育的缺失和孩子德育的缺失都面临着深深的无奈! “小的时候,只学习文化知识;长大后,这些被宠坏了的孩子们,被要求做一个品学兼优、高素质的人。”这怎么可能呢?学龄教育的时候,那些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品德教育,则几乎被完全被忽视了。所以造成许多孩子变成考试高手。学习成绩很好,但人格却有着极大的缺陷!自私、脆弱、抗击打能力差,己成为现代孩子的通病!前几年有例子,北大的学子杀死养育自己的老母亲,家庭条件优越的留学生因为心理抑郁而自杀;中小学生为了上网而偷盗、甚至杀人、逃学、离家出走等等现象时有发生,己屡见不鲜!试想,学生们如此,我们祖国的未来在哪里?扼腕叹息之余,我们不禁反思,道是我们教育的方式有失误吗? 从根本上说,上一世纪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的深层原因,是在于我们国家的贫穷落后。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综合国力的日渐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重视传统文化也就势所不免。 三、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最近十多年来,许多高校都认识到必须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复旦大学2006年在全校开展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邓峰在复旦《通识教育师生谈》中说:“我以为,复旦应该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加大力度,毕竟复旦本身就有深厚的人文积淀,能够在此锦上添花。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饱含爱国爱民的思想和道德立身的思想等;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做到和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密不可分,这对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大有裨益。”正因为全校师生有这种认识,复旦大学从2005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成立以通识教育为中心的复旦学院和通识教育研究中心。 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可以说是这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如今不少学校都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课,讲授中华元典如《周易》、《诗经》、《楚辞》、《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荀子》、《韩非子》等等,在讲解原典中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使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修身的熏陶,从根本上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处世态度。 当然,对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的认识,各校并不一致。各高校学生的认识也不相同。整个地说,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依然不够,特别是在以工科为主的院校,更是如此。2005年10月10日,《中国教育在线》发表海南大学一位同学有关大学生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最后统计显示,有五成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失去兴趣,二成人无所谓,二成人走中间派,仅有一成的大学生关心传统文化。”作者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已经远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非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熏陶,反而是深受‘我有我个性’和‘我行我素’的西方文化左右,使得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面临严重的困惑和思想道德开始变异的不利局面!”其他学校也有类似的情况,这就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严峻的任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充实和丰富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 提升修养,加强道道观念,在社会主义的新的形式下,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近我们身边,从每个人做起,学习传统文化、了解琴学艺术,让流传了几千年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为我们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