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高鹏飞

试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高鹏飞

试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高鹏飞

发表时间:2014-07-29T10:05:15.607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5期供稿作者:高鹏飞[导读] 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

高鹏飞(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高级职业中学山西吕梁033300)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以“分层次教学”有效教学模式进行实施,具体从“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入手,强化训练,按部就班,因材施教,从而达到了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实践因材施教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

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3.教育教学实践依据。

三、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创造良好的环境。无论何种方案,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而实施分层次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条件。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

3.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为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的综合应用。(2)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已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

(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四、“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1.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这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五、“分层次教学”的启示

分层次教学的目标、预习、课堂、作业、考核、辅导等层次化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见的因素影响着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次教学”,可使学生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参考文献

[1]冯跃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中学数学,2011,2。

[2]付海峰《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0,10。

[3]冯德雄章明富《数学“符号语言”教学的层次性》.数学通报,2010,3。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是对教师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和智慧,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景的平台。教师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还应该张扬自己的个性。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技能,使教师在课堂上肆意流淌的智慧,让老师来点燃学生的激情思想的火焰,让欢乐和诗意充满课堂。但仍然会有很多我们的错误而导致无效的教学课堂,现在总结一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注意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题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教师在讲完数学新知识后,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就马上提出问题。在学生没有听到这个问题,没有时间来消化理解,就让学生回答问题,是无效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如果学生听不清的要求不理解所提出的问题,或没有时间来整合现有的知识和信息提取,起不到老师提问,反馈,纠正措施的作用。在出现问题要等待学生厘清自己的思路减少学生的思想压力,学会耐心地等待的思维的爆发。等待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想法,减轻焦虑,等待能催化学生的思维,明确的逻辑表达式语言;等待可以使课堂更和谐,高效。 二、掌声成为鼓励学生的方式唯一 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会这样启发学生“大家看××同学回答得怎么样?”“好!”同学们齐声喊道。教师

在学生的声音落下后说:“回答得这么好,还不来点掌声?”学生噼里啪啦的掌声随之响起。“掌声响起”已经较为普遍地充斥在一些课堂上。看似是良好的教学景观,实质则是“课堂病态”。不是遇到了非常让人惊叹的问题,就提示学生鼓掌,无疑是耽误教学时间。假如某个教师喜欢这样做,一个学期下来、一年下来,要耽误学生多少时间?如果是2分钟,50名学生,就是100分钟,这是非常可怕的行为。从另一个角度看,为学生“要掌声”,与舞台上演员向观众要掌声有何不同呢?这是在向学生灌输哗众取宠的处事方式,有害于学生的思想健康。尊重学生,表扬鼓励学生的方式有很多,没有必要采取“要掌声”的方式。 三、课堂讨论成为“装饰” 老师问了高中数学问题,通常给学生发出这样的指示:“下面开始小组讨论”随着几个同学围绕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说话,有的人都在谈论,有些人趁机聊天,一时间嘈杂的不断。这时教师或者是在一边站着一动不动,或者是翻书看教案,或者是找一个凳子坐下来休息,或者是象征性地在班里转一圈。有的时候,学生的讨论可能已经偏离主题了;可能由于理解不到位,学生根本无从讨论;可能由于操作失误,导致学生无法讨论等。 在课堂上这样的小组讨论已经成为一个“装饰”,老师认为,新课程已在课堂上讨论过了,真的不在乎学生是否

浅谈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有效教学”的理念越来越令人关注。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遵循教学规 律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所获的具体进步和发展。教学有没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 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怎么样。因此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学生 对教学活动的充分参与。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从 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就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我做了一下尝试: 一、关注学生,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时时刻刻 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优生,而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学困生,要给予更多关爱。 课堂上要经常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关心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他们的每一点进步 都要给予充分肯定,树立他们的信心。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 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二、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 传授新知识。但有时我们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 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 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一定的教学任务 服务的。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就会收到良 好的效果。 三、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和处理好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数学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总结和归纳知识结构显得尤为 重要,因此例题的选编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题又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例题能承上启下,引入新概念,又能加深对概念、公式、法则、定理 的理解;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举反例还能证明假命题,揭示错误根源。所以充分发挥教材中例题的作用,并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掌 握学习的主动权,激发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 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 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 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去,而不是由 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 四、创设自主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与学生是有隔阂的。这种隔阂往往会严重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现在倡导的课堂教师应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充分融入到学生中间,消除教师与学生 的隔阂,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了良好的师生 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在教学 中我以“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 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在此理念下,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容选用恰当模式,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总结实验,针对不同课型选择不同教学模式,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下就几种课型做简要说明。 一、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授课通常包括基础知识课、概念课、定理推导课等课型。 1.基础知识课教学采用“启发探究式” 基本程序是:导入→探究→归纳→应用→总结。 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就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总的说来,新授课的导入要遵循简洁化、科学化和艺术化原则。新授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如实例式导入,新旧知识类比导入,引趣式导入,设疑式导入等。 例如,高一数学在引入反函数概念时,说明为何只有对应的映射是一一映射的函数才有反函数,可以采用“设疑式导入”,依次提问如下: (1)当x∈r时,y=x有反函数吗? (2)当x∈(0,+∞)时,y=x有反函数吗? (3)当x定义在什么区间上函数y=x存在反函数? (4)什么样的函数才有反函数?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摘要]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也是教学目标,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通过有效性课堂教学来达到教与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方法策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生命,是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宝贵时间优化课堂教学环节,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是摆在高中教学前的难题。只要我们更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有效反思,重视学习方式的结合,发挥好信息技术的作用,更加注意“学案”的使用等环节,就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有效教学效果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积极性也就有所提高。学生的兴趣、志向与自身条件不同,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对学生数学方面的要求也不同,甚至同一专业对学生数学方面的要求也不一定相同。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方面,还是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都需要一些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这对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性处理策略 (一)教师要学会反思,尊重学生差异。教师应学会反思,尊重差异,消除学生的情感障碍。学生最尊重富有教学激情的教师,学生最爱听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反思性语言已经成为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和提升教师情感素质的有效途径。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二)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数学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有其独特的思想、理念、模式和令讲授者和学习者都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新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师生之间相互的合作、探究与创新。实施合作教学,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比如在分析2010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第13题时,我是这样处理的:(2010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14-06-10T12:41:17.420Z 来源:《教育与管理》2014年4月作者:邓明富 [导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性极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缜密思索,明确目的,它的有效性是广大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四川省广元市元坝中学/邓明富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性极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缜密思索,明确目的,它的有效性是广大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和要求,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学行为的社会价值和师生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 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方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教师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法。实现数学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有效结合,重视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充分地开发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上课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最佳的学习状态,让数学课变动有趣、生动,学生充满自信与成功。 1 数学课堂有效的首要条件———精心的课堂设计 一个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熟悉,认真地设计教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一切准备工作都是使课堂有效的必要前提。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思维,爱好,兴趣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来应付所有的学生,千篇一律的教学行为和僵化不变的教学策略只会让学生对所任学科失去兴趣。我们在教案设计时,就应该想到对数学概念、规律如何讲解,数学实验如何做,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怎样合作,怎样交流,怎样讨论,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评价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等。教师再设计教案时要能够体现教学的创造性,即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一些有结构的材料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这些知识不再是抽象的数字符号和图形,而是生动的具体的能够亲身体会到的东西。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了解事物的好奇心,而且提高了他们主动探究事物的能力。他们的观察,分析,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这种教学环境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应答性学习环境。例如我在讲解函数奇偶性这节课时,就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问题牵引启发探究”的教学模式。 2 增强师生情感,提高课堂效率 创设轻松愉快的气氛,培养和谐民主的师生感情,增强了学生自信心。数学课是一门体验式教学活动。只有不断地体验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才会从心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表达出极大的热情,这种积极的体验是建立在友好的师生情感之上,建立在不断地进步,不断的成功之上。教师只有让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才会表现以往没有的积极性。在这种和谐的师生情感上,错误应该得到谅解,进步应该得到表扬。提倡“小批评,大表扬”的教育模式。学生的自尊心应该得到教师的尊重和保护,而不是粗暴的排斥和打击,只有这样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才能表现出来。 3 练习设计要精心,学习气氛要调节 新课标标准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改变旧的立场。把它们看做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生命力的,由感情的,有思考能力的学生个体。这个个体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数学知识规律相结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要求,注重个性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思考,发展和创新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案设计时体现出学生差异的特点。习题形式要多样化,层次化,能够全面覆盖,是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体现出学习和教学有效性的有机结合。数学的知识结构呈现出螺旋形,递进性,开放性的上升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现有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把学习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从未知到已知,再到熟练掌握逐步过渡。 4 有效的教学评价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价。这也是教师反思的过程,也是改进教学方法的有力手段。科学有效,准确高效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教育教学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评价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价,并且重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密不可分。数学知识实际上就是从生活实际中提取的抽象化的一种数学形式。它是现实生活的描述,现实材料的形式。所以,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靠数学知识检测的结果为唯一的依据和标准,成绩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体现。但是我们也应该对学生的具体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演绎能力进行实际考评。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要想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考评形式就必须多样化。因此对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的评价上,要把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地进行反映。不能落下的还有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他们形成和发展的状况。我们在评价过程中既不能离开数学知识的结果,也不能离开他们参与课堂数学的程度,自信心,以及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嗯哼合作交流能力,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变化和发展。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最后,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结果上尽量使用激励性语言,使评价能够发挥它的激励作用。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好奇心与自信心。从而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与教师的互动数学教学。

谈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谈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发表时间:2012-06-06T09:41:55.450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王艳平 [导读] 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 河北省大名县第二中学王艳平 [摘要]本文研究分析了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与方法,研究的成效。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本文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在一种新的情境下,根据获得的有关知识对发现的新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数学问题解决是以数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课堂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学习者,学生是发展的根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积极、民主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问题的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要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转变数学教学模式,加强问题式教学。 高中新课改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实现双边的互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应该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点拨学生思维;学生也不仅仅是接受知识,更应该通过主动学习,理解知识和获取知识。因此应该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地位,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而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建立“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1.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 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3.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发展和发挥。 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 帮助学生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进一步增进师生感情,融洽班级氛围,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自觉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是“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会审题,能够对创设的问题情境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其二,学会数学建模,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其三,运用转化,将建好的数学模型转化为具体的数学题目;其四,学会归类运算,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对已转化好的数学问题进行解题和总结;第五,学会反思,对已总结的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反思,找出不足;最后,还应该学会自行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了新数学知识后,应该学会在模仿学习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类似的数学问题,创设相应的数学情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三、“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 1.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首先在问题的选择方面,应该尽可能选择合适的问题。其一,应该重视运用情境,以某种实际情境和需求为基础,切实解决现实困难;其二,选择的问题应该具备相应的探究性,即问题的答案可以多样化,根据条件的变化可以给出多种答案,具体的试验方法可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和自身的理解进行设计,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三,应尽可能避免问题陷入形式化,摒弃对教材的简单模仿,防止学生对固有知识的依赖,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情境中选取问题和题材,也可以根据书本上的数学基础知识,抽取出适合于实际运用的知识设置情境,巧妙地将基础知识寓于需要解决的问题情境中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对问题的探究热情。 2.数学教学中予以引导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观察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找出学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知识缺陷,以此为基础对发生问题和存在缺陷的原因进行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处理。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另一重要主体,在尝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除了需要主动参与,加强自身学习意识之外,还需要正确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然而这往往是学生最难达到的,在实践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问题的方向,混淆知识,难以将新旧知识进行合理联系,进而难以提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根据学生的这一弱点,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提醒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主动分析问题,必要时给予相应的提示,并且允许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与同学伙伴进行交流,集思广益,更快地建立思维构架,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解决方法,并给予验证。 3.以学生为解决问题的主体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动机激发策略,即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具备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学习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在学习活动中来,并且注意活动的层次性和渐进性,让学生由易到难地逐一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学会面对挫折,克服困难,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4.注重知识总结和梳理根据新课标对教学目标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分为三层:知识目标,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能力目标,促使学生培养相应的数学思维方法;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了实现这三层目标,教师应该在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采取相互交流的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和梳理,通常在学生对问题情境提出了相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高中课改是教育本质的一次变革,实施高中新课程是一种必然。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必须培养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高中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推进素质教育涉及方方面面,但勿庸置疑的是,高效性学习必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新形势下,教师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因势利导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想、完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高效课堂是本世纪进行新课改以来提出的新时期课堂教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所谓“高效”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教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手段,展现知识的发现、发展及形成过程,在单位时间内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成,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提高素质。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会学、乐学,课堂自主、和谐、创新、高效。 高中生无论从生理、心理来说,都比初中生成熟。因此,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数学教学课堂的高效性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高效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复数的引入》这一课是整个复数这一章的第一课,在备课时应注意,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复数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引伸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当我们遇到矛盾时,也要勇于面对矛盾,要有解决矛盾的决心和信心,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效课堂教学要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

高中数学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管理初探

高中数学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管理初探 美国学者布罗菲给课堂管理下了一个精致而周到的定义:出色的课堂管理不仅意味着,教师已经使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并能在不良行为发生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而且意味着课堂总是持续着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整个课堂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教师维持纪律的措施),都是为了使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达到最高程度,而不只是为了将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三分教学,七分管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一线教学活动中,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经验丰富的教师首先关注的是如何更有效的进行教学管理,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能有效实施课堂管理呢?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用好课吸引学生,让有趣、有用、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活动占领学生在教室里的时间。 首先,精彩的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序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应该是自然的,能迅速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如语文课上可以有“问题导入”“课题导入”“故事导入”等等。同时,开课引导语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能否在开始上课时建立一个良好的授课氛围,从而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一定注意导入的科学性、时间性,一定要简明、实用,不要哗众取宠,更不能喧宾夺主,要紧扣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导入的作用。 其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结合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有时间的分配和控制,切不可前紧后松。如果还没到下课,学生就没事干了,那学生只能说话。相反,在课堂教学中的拖堂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学生最讨厌老师拖堂。其实,只要下课铃声一响,学生的心就早已飞到教室外面去了,这时的讲课只能是徒劳,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二)对学生严格要求,有良好的课堂纪律 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对学生的最大尊重。课堂教学中只有对学生严格要求,才能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在提出课堂行为规范,进行外部控制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帮助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不只是影响他自己的学习,同时也可以破坏课堂上其他学生的学习。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简单地诱发另一个学生不听课,也可能把问题蔓延开来,诱发许多学生产生类似的问题行为,从而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分析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新课标下,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当代高中学生的现状,导致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低,学生学习质量差,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提升.构建高效课堂是高中数学的必然趋势.笔者立足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对新课标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探究,以供参考.【关键词】高中教育;高中数学;数学学习;高效课堂 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也随之进步,许多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必然存有疑问和不解,高效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许多教师并不能灵活驾驭,高中数学教学现状也迫切需要高效课堂的构建,基于此,本文对这一课题进行分析. 一、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途径 (一)立足新课标,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做出新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解读新课标,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对数学学科的把握为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要履行好作为学生学习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责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方可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的制订要详细明确、具有层次,以便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通过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不可急功近利,适得其反.例如,在教学“点、直线、平面位置关系”内容时,根据新课标制订“掌握在立体空间中,两条直线的关系、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的关系,以及两个平面的关系”的教学目标.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以“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述,成为课堂主体,学生被灌输知识,师生之间互动少,有时由于学生的“不配合”,导致教学难以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反应和感觉,观察学生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将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授课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与学生互

浅谈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8-11-26T16:06:23.90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上作者:丁彩香[导读] 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若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推动学生进步以及达成教学目标方面均极为成功,即为有效教学;教师针对课堂状况、学生学习数学的状态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即可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云南省巧家县一中) 摘要: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若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推动学生进步以及达成教学目标方面均极为成功,即为有效教学;教师针对课堂状况、学生学习数学的状态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即可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关键词:中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如果一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就急着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老师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什么是有效教育?远在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教学制时就提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今天,我们研究有效教学,应当仍然要把“教师少教学生多学”作为基本纲领。 1、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 学生在课堂上基本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我们认为应当是研读课本。当我们的教学往往用教师讲读取代学生对课本的研读,这是“教师多教学生少学”的表现之一。要颠倒这“一多一少”,就必须把课本研读全还给学生,变教师讲读为主为引导学生研读为主。 2、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 学生“多学”的主要方式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和“训练”。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有“三重意识”:其一,“学为主”意识;其二,“学而会”意识;其三,“学在先”意识。只有教师具有这“三重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权才能得到保障。 3、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 学习是什么?答案是多元的,但从状态上讲,学习是学生生命的“知、情、意”统一的求知活动。而我们的教师总是喜欢用自己的苦口婆心的酣畅淋漓生命活动代替学生自我奋斗的生动活泼的生命活动,以“自我感觉”满意来取代学生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空间权的剥夺。 4、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与“多学”相伴的是“多问”,在操作上,要设定“三个一”的评价标准:一是没有学生发问的课算不上好课;二是“答必正确”的课不是真正的好课;三是把学生教得“提不出问题”的课也不能算是好课。 5、把学习的体验权还给学生 学生“多学”的一个重要方式是体验学习,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认为要确立“三个尊重”意识:其一,尊重学生的各种体验权利,创造条件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其二,尊重学生的体验学习方式,让学生适当走点弯路,允许学生犯点错误,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其三,尊重学生知识和能力获得的规律,千万不要将现成的果子摘下来还要削掉皮切成块甚至做成果汁然后再喂到学生嘴里,千万不要把教学视为一种恩赐行为。 二、让学生成为老师 小组讨论课,从效果来看,剥夺了教师统治课堂的地位,学生翻身做了课堂的主人。学生都动起来了,有了学习的乐趣,学生非常喜欢。刚开始,尖子生成绩有些下滑,中间学生成绩普遍进步,学习困难的学生进步最大。这可能与我们学校生源的结构特点有关系。后来,经过不断的调整和培训,优生学习能力加强了,学习更加自信,成绩也突出。 现阶段,虽然基于学生学习能力不足,不能达到教师的预期,但是,凡事都有一个过程,只要这样坚持下去,借以时日,相信学生的能力会有大的起色。任何改革都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课堂”永远是我们研究的主阵地,只有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教学效率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三、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40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 一方面,信息技术有助于展现数学过程、探究数学结论、展现数学之美。另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我们不能把放电影式的教学方式认为是好的、正确的方式,充分利用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积件进行教学,以达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最佳效果,才是正确方法。 总而言之,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认真备课、课堂教学等多个方面组成的统一整体,重视每一个环节,才能更好的提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有中学数学教师,都需要能够令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其中,通过数学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具备不怕困难的品质以及严谨求实的精神。本文针对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实践开展的探究工作,仍然偏重于方法探究,仍需持续深化,希望广大教师也能够针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为有效实现中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对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就要不断创设学生探索的问题情境;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鼓起他们自主探究的勇气;确保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能顺 利进行;确保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探究成效实施激励 性的评价。 【关键词】新课标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103-01 当前,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对数学课程的全新定位,指出数学课程不仅仅是为了传 授数学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理性精神,认识 数学的价值,倡导终身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数学的正课时间较之以前有了很大 的缩水,学生的课余练习时间少了,面对这一问题,每一名数学教师要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 新途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简言之,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相辅相承 的两个改变,即:教师的角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改变了。 一、探究性学习概述 新教材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题型,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中,特别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重点进行倡导,新课程的教学应更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的引入强调背景,使教材生动、自然而亲切,让 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渠成自然而然而不是强加于人。在探索阶段,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 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完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应用阶段,通过对探究过程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反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教 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于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集体参与,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 二、怎样发掘学生探究能力 (一)建立猜想,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动机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因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动机 是树立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动机指激励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力量,而需要和内驱力是激 发动机的主要因素。教学中可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猜想”的思维氛围,激发学生主动 探索发现的动机。通过建立猜想,形成悬念,激发学生产生求证“猜想”的迫切需要。 (二)动手操作,提供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机会 心动手操作。通过操作过程,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物化出理学实 验证明:思维往往是以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要解决数 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来,再内化为自己的数学思维 方法,把学生真正推到数学思维方法,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 (三)鼓励讨论,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名抒已见,展开讨论,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便于形成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扭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利于 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及时调控数学;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 的判断、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四)提供成功机会,让学生主动归纳总结 实践证明,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 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即对教学内容进 行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时,归纳总结往往是由教师来实施的,但若有意识地把 成功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其主动归纳总结,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加深学生对 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形成良性循环。 三、探究性学习需要与之适应的教学方式

浅谈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

浅谈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9-11-19T09:41:20.48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4期作者:敖徐[导读] 数学家B.Demollins说过:“没有数学我们无法看透哲学的深度,没有哲学我们也无法看透数学的深度,然而若没有两者,人们就什么也看不透。” 敖徐(四川省南部县第二中学四川南充 637300)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33-01 数学家B.Demollins说过:“没有数学我们无法看透哲学的深度,没有哲学我们也无法看透数学的深度,然而若没有两者,人们就什么也看不透。”由此可见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因为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个人必备的素养,它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行,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然而在高考的桎梏下,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弊端,笔者将从重知识、轻能力; 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重注入、轻启发等几个方面进行粗探。 一、重知识、轻能力 近年来,“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培养能力。”这一点虽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仍然举步维坚。无可讳言,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理解或者记住知道要点,能力自然就会提高。因此他们不辞辛劳在书山题海中找出自己未讲的或未深入的知识点让学生“咽下”,并不时地提醒学生要“博览众长”。然而在高考和中考中我们许多学生仍然会出现许多不如意之处,偶遇新题时,措手不及或糊拉乱扯;面对难题时,慌不择路或望洋兴叹。这就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除注重知识堆砌外,是否还有一些能力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根据我们的观察思考认识到提高学生处理数学问题的水平还必须重视与强化知识堆砌时具有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外的迁移能力、洞察能力、猜想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大纲之外的一些能力。 二、重结论、轻过程 “只看结论,不看过程”这是教育问题中的千年沉疴。关于重结论轻过程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来讨论。其一,教师注重学生在学习中成绩的好坏(即分数的高低)而忽略除学习以外的其它因素.其中也包括教师在试卷和作业的评改中只看答案而忽略其解题过程等情况。 其二,教师和学生,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只注重教师归纳出的定理性结论,而忽略其推导过程,比如,在讲平面区域的划分问题时老师会归纳出 “1)有n条直线,其中两两相交,但任何三条不共点,则n条直线,将平面分成的部分;2) 若n个球面每两个相交于一个圆,则这 n个球把空间分割成个部分。”等一系列定理性结论.然而这些结论在理解上;跨度大,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强.在计算上;计算冗余繁杂,牵涉面积广,从而一部分学生就在心中树立起 “反正是结论,只要记住就万事大吉了”的不好念头.然而高考数学不是从书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或只是简单的背育或复述,面是是在课本以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纵向横向的拓展,要求经过回忆,对比,分析,归纳,综全等思维操作后才能得出答案,此时放多同学虽看到熟悉的 “老朋友”却惊讶得不知道 “怎么办了”! 三、重理论、轻应用 诚然,我国的大、中、小学生对理论的掌握情况应居于世界前列,然而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却有些难登大雅!当然这与教育不无关系,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们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使学生对价值(即社会伦理推测)有新的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南京大学文学院董健教授更是一语点破实质“我们的教育不是立人,而是制造机器、机器再用也是机器。”当然我们不去考究董教授的措辞是否片面,单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教学的确存在某些不足的问题。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很少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更未让学生在研究问题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而是以单纯的教师传授为主的学习方式这是不争的事实。由于教学旧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或者根本没有为学生营造开放性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让学生综合应用知识与实践的机会。因此“理论指导实践”成了一句口号。正如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历史系教授许倬云说:“我们的教育只注重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在国内,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小学教育基本变成了高考、中考考什么就学什么;老师也是如此,深研的是中考、高考题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重注入、轻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为便于控制教学中的各个细节,也为了在单位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内容往往形成了教师唱主角甚至是唱独角戏的局面。近年来,课堂上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现象已得到较好的抑制,但仍存在着“步子小、提问太多”的极端现象,“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其结果是使一些学生在解题中虽然一步步会做,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无可讳言,当今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而不是一味的将自己的所有知识不加筛选的强加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审时度势,抓住契机并进行适当调控,既要扩展学生的思维,又要培养学生严谨思考,充分论证,精确计算的科学态度与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的精神品德。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进入了“愤”与“悱”的状态,即“可意会不可言传”时教师因时利导、循循善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教师要记住学生不应是一个个被填满的容器,而应是一支支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理所当然是火把的点燃者,是学生思维、智力、智慧的开发者、发掘者。因此教学过程应尽量多地创设“愤”、“悱”情境,然后根据学生表现恰到好处给予点拔。这就要求教师要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在学生最感困惑的认识焦点上设疑,在学生的思维定势或思维缺陷处设问。真正做到“普教者,使人继其志”让学生主动地、极积地、独立地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基本功的具体体现、是一堂课好坏的体现。课堂的灵活处理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卖关子”、“摆架子”的机会,而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手段,具有较强的原则性、技巧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只有科学地实施,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点击教学创新丛书》胡建军主编. [2]《数学教育学》刘安君、孙全森、等编著。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3]《中学数学》1990年1~6期,江苏《中学教学》编辑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