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心灵 关爱学生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 关爱学生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

发表时间:2011-05-26T15:26:16.32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7月下供稿作者:王彬潘英梅[导读] 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教育艺术。在教育教学中,适当应用宽容的手段,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

◆王彬潘英梅山东省宁阳县东疏中学271401

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的世界。”因为没有心与心的沟通,就没有爱的琼浆玉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心灵中的种子就会干枯,更不会发芽、茁壮成长。许多事实告诉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核心是一个“爱”字,情感因素运用得好,可使教育成功。师生间纯洁高尚的情感之花必将结出纯洁高尚之果。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建立融洽、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不仅可以加快教育进程,而且能提高教育效果。

一、尊重、信任学生,让每个学生心中都充满阳光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的关系建立在平等的起跑线上,拉近学生、老师的距离,起到更有效的教育效果。例如:师生谈话不要带有讽刺、挖苦性;语调要亲切,声音不能太高,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谈话气氛;若学生有心事要说,教师要认真倾听,帮助分析事情的对与错,使他们对此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记得我所任教过的班级中有一个同学,他是班里出了名的捣蛋大王。别人打架他会拍手称好,爱打架骂人,故意损坏公物,同学们都怕他。有一次他把学校办公楼的玻璃给踢坏了,于是我单独跟他谈话。他看着我说:“我说了你也不会相信。”我对他说:“你先说说看,你不说,我怎么相信你呢?”他就把事情的原委都告诉了我,这事还真不能全怪他,于是,我妥善地处理了这件事。我有空还经常与他谈心,使他意识到老师对他和对其他同学是一样的,老师相信他、尊重他,渐渐地他与同学能和睦相处了,也能经常为班级做好事。

信任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威望。信任的实质是尊重和宽容。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个学生,欣赏每个学生的存在及其优点,还要宽容每个学生的缺点。对于老师们来说,欣赏学生的优点很容易,宽容学生的缺点则是很难。对于一些学习差、表现差的学生,老师总爱板着一副严格的面孔管理学生,不信任他们;对于学生的缺点,常常当面严厉批评,甚至讽刺挖苦,似乎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改正缺点、追求进步。可这种师生之间“非人道”的交际方式,大大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加剧了师生间的对抗情绪,使学生丧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是可塑之材。教师真心地信任学生,学生才会真心地相信教师,这样才能消除他们心中的隔阂,他们才会对老师敞开心扉,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才会自觉地去转变自己。让学生在轻松和谐、亲切自然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尊重、信任学生,热情地激励、鼓舞和唤醒,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合作、讨论,使课堂学习成为师生心灵彼此敞开、融洽对话的过程,学习才真正能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快乐活泼的自主活动

二、体谅、宽容学生,使教育真正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

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教育艺术。在教育教学中,适当应用宽容的手段,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一些“后进生”由于自控能力较差,他们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失,有时他们的某些举动往往是下意识的行为,对他们重在引导、贵在启发。如果教师动辄训斥、讽刺、挖苦,往往会压而不服,有的同学表面虚心接受,背地里却会消极抵抗、暗中作乱。因此,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错,教师就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给学生一个台阶下,其实就是给学生一个认识、改正的机会。学生会从教师的宽容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护和人格的尊重,从获得这个尊重开始,就可能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实现“内心矛盾和斗争”,这是一个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给学生宽容、创设台阶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契机,表面看来是“退一步”,而实质上是在“进两步”,使教育真正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给学生台阶下,不啻是一付“冷却剂”,使“热”问题得到“冷”的处理,缓解师生的对立和矛盾。这是一种使学生在可接受的情况下“轻松”地受到教育的艺术,你不妨也试一试。你会从切身感受中体会到宽容的真正的魅力、非凡的效果,你会感受到其实宽容也很美丽。

三、关注、关心学生,改变学生的心境

无论哪一种教育方法,都需要施教者捧出爱心,有了爱心,方法才灵验。教师对学生不仅要从学习上关心,还要从生活上关心。老师给学生的哪怕是一句普通的问候,一次无关紧要的提问,一个善意的提醒,一回真诚的微笑,一束期待的目光,一段鼓励的评语,都可能改变一个学生的心境。我班的刘端政同学经常不交作业。后来了解到他的家庭生活很困难,父母亲没时间管孩子,形成了过分自由的坏习惯。有一次,我发现他中午经常不回家,和哥哥在外面吃午饭,就和他聊了一会。我没有问他作业的事情,只是询问他的就餐情况,比如吃了什么、好吃吗、不要总吃一样的等等。从那以后,我每天都询问他的生活情况,他也感觉到了老师对他的关注,开始自觉交作业了,并且作业也写得越来越认真。我抓住机会不断表扬他,他渐渐地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许多。

心灵是一叶方舟,心灵是通向社会的窗口。巴特尔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让我们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用我们心灵的力量去温暖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灵成为一叶不沉的方舟,航行在波澜起伏的大海上;使学生的心灵成为一棵参天大树,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