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 修德 修行——浅谈严以修身 加强党性修养课稿

修学修德修行

——浅谈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学习感悟

“三严三实”,修身为先。古人云“修齐治平”者,律己修身先行。修身不足,“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空谈,党员干部也是一样。习近平同志所提“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便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最基本门槛。近日,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县三级党委、政府都围绕“三严三实”开展了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作为一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我在这一系列的专题教育活动中收获良多,对于如何更好的贯彻上级领导对于我们“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的要求有了如下感悟:

一、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应以修学为先

修身,最基础的就是要不断加强学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干任何事情首先都要有基本的素质,而人的素质和能力是需要通过广泛的学习来提升的。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烦恼,对于社会的认知和反思,也只有通过学习来开阔胸襟,提高修养,才能去浮躁,增智慧,进而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说“学”是工作之基、能力之本、水平之源。对于党员干部,学习即是一种政治责任,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

以学修身,是为避免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学,可以从书本中学,可以从工作中学,还可以从人民群众身上学。一、从书本中学,这就要求我们多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著作,认真学习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做到知识武装头脑、理论指导工作的基本水平,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并及时将所学内容消化吸收,把所学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本领。二、从工作中学,作为我们乡镇干部,在遇到一些问题和处理问题时,不能仅仅是“书本主义”,特别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时,要能快速作出反应,必须从以往的工作的经历中提出科学的决策和方法。只有坚持“理论从实践中来”“实践出真知”的学习方法,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三、从群众身上学,作为与群众的直接接触者,我们更要坚持向人民群众学习。毛泽东同志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人民群众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是智慧的海洋,他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创造精神财富。只有不断从广大群众中汲取智慧,才能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一定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端正对群众的态度,甘当群众的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老老实实地向群众学习。要不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眼睛向下,真心实意地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愿望、情绪和呼声,真正做到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努力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中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发现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并善于加以总结、提炼和概括,形成正确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用以更好地推动工作。

二、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要以修德为本。

古人云,德者,才之帅也。党对于干部的选拔标准也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道德对于官员的重要性,古今皆知。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打虎拍蝇的案例都证明了:忽视道德修为、放弃德行护心的官员,越是高效行权、阔斧竞进的“能者”,对于党和国家的破坏力就越大。事实证明,党员干部只有“守底线、知敬畏、常修德”,才能既担当重任,又拒腐防变。因此,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在严以修身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通过打造“金刚不坏之身”,自觉抵制歪风邪气的侵蚀,在弘扬社会正气上做表率,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社会的信任、群众的支持。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乡镇干部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只有端正自身的品德,才能更好的贯彻实行各项政策。而修德,最重要的是静心和律己。“静则灵,灵则慧”“若是不静,则见理不明,省身不周,一切皆浮云”,要修德,首先就是要让自己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与学

习,以平常之心面对“名”,以淡泊之心面对“位”,以知足之心面对“利”,以敬畏之心面对“权”,把自己的心态放平,踏踏实实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真正的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图。进一步是要加强自律,自律是指自我约束控制、自强不息,能自觉和自愿地用正确的、积极健康的思想情绪与行为战胜不正确的、消极的思想情绪与行为,并使严以自律养成自觉的思想行为习惯,体现在学习、工作、生活的过程之中。自律是严以修身的关键。严以自律,是从政之基、为官之本,是干部成熟的重要标志。干部严于自律,就要使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体现出从政道德的内在自觉与外在实践,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敬畏事业、敬畏用权。懂得自律,既展示着一个干部的修养境界,也体现着一个干部的从政修养,更昭示着一个干部的修身程度。只有做到心静和身律,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进而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三、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必以修行为主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知而未行只是未知”,修身,不只是一个认识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过程。以行修身,要的就是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纸面上、精神上,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身体力行、开拓进取的不懈努力。对于党员、领导干部,修行,就是要当

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坚定的与周围各种违法乱纪的诱惑作斗争,做有精神、知道德、讲文明、守纪律、懂法规、益人民的人。

对于我们乡镇领导干部,以行修身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依法用权、清正廉洁、为民谋利这三点。一、依法用权。要明白我们手中的权利不是个人的、而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不是无限的、而是受党纪国法约束的。要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三个方面的问题;要把握好权力边界,正确处理情与法、利与法、权与法等之间的关系,严格在法律约束下用权,在制度笼子里办事,要自觉接受监督,习惯在“聚光灯”下行使权力、在“放大镜”下开展工作。二、清正廉洁,要时刻提醒自己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好群众受益,用不好害人害己,面对诱惑,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忘记党的纪律和干部的职责。明代著名的清官于谦讲:“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心中若无名节操守,用权就失去了法度,难免会陷入诱惑的陷进;重视良好的名节,坚持清正廉洁的行为准则,才会保持拒绝腐蚀、永不沾污泥的干部本色。三、为民谋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干部必须做人民的公仆,忠诚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这既是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标准,也是我们广大干部严以修身的最终目的。我们乡镇领导干部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保持一种久久

为功的韧劲,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只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只要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为民所谋,为民所利,不论是解决乡镇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的大事,还是群众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是群众需要我们,我们就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确保各项工作有部署必有落实、有落实必有结果。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一系列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让我充分认识到党员领导干部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排头兵”,唯有在“修学、修德、修行”上持久用功,才能做到律己修身,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养成浩然正气、保持高风亮节,成为一名真正被人民群众所信赖和爱戴的乡镇干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