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教案文本)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教案文本)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教案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教

案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教案文本)

17《孔子拜师》

【教学内容】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内容.这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学而不厌的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所以,可以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设计意图:

孔子、老子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是附着在关键的词句之中。本堂课重在引领学生关注、发现那些内涵丰富、意韵深广的词句,通过理解意思,揣摩内涵,自然进入人物的真实内心。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是立体的,活生生的,语言也会伴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文的生字和有关词语; 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3.参考资料:孔子拜师资料目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2、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查找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课题解读。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正音“子”)。

2、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知道孔子的老师是谁了吧?(老子)(板书)奇怪,老子、孔子,他们的名字怎么都是子?这里的学问可大着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3、简介孔子的情况。

(1)学生自由发言所收集的材料。

(2)教师归纳总结。(课件展示)

4、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读课文、粗知主要内容,生字词过关。

1.自由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读准生字词 (2)认清字音。

3.理解词语意思。

(1)互相解词意。 (2)查工具书解词意。

闻名:有名、著名。渊博:学识深而广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吉春亚老师教学实录及精品课件 (上下)1

吉春亚老师1——6年级教学实录和精品课件(分年级) 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课堂,“扎实、灵动,充满语文味”,是本真语文的代表,被广大一线老师称为“接地气”。可贵的是,始终在一线课堂,执教人教版1——6年级多轮,几乎每天向来自全国各地影随学习的弟子以及本校的语文教师开放课堂。征求吉老师的同意,将其的教学创意(课堂录音或录像)进行整理,开发成我公司的文化产品——我们的原创制作每一课含(文字实录+课文朗读+精制ppT+汉字书写笔顺flsh+各类音乐或音效,有的增加了flsh 和电影剪辑录音等)适合于教研活动、讲学、大赛评比、职称评定等等公开教学。 团队历时两年多时间精心制作,按照年级,已经整理好课件目录如下,您可以联系我们的QQ号3040918296、1795654731、2946510905和991762498,希望有很多的课能满足您的公开课教学需要。 一年级(上) 拼音教学 1.a o e 2.i u v 3.b p m f 4.d t n l 5 g k h 6.j q x 7. Z c s 8.zh chi shi ri 9.ao ou Iu 10 an en in un 11.ang eng ong ying 12——15,复习一、二、三、四 识字一 1.《一去二三里》 2.《在家里》 3. 《操场上》 课文 1.《画》 2.《四季》3《小小竹排画中游》 4 《那座房子最漂亮》 5.《爷爷和小树》6《静夜思》 7《小小的船》8 《阳光》 9《影子》10《比尾巴》 识字二 1.《比一比》2《自选商场》 3.《菜园里》 4<<日月明>> 课文 11.《我多想看看》12 《雨点儿》 13《平平搭积木》14《自己去吧》 15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16《小松鼠找花生》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18《借生日》 19.《雪孩子》20. 《小熊住山洞》 一年级(下) 《识字1 >> 《识字2》《识字3》30《识字4》《识字5》《识字6》《识字7》《识字8》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我们的民族小学1周1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 2.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

《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 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孔子拜师》教案公开课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云南省宣威市宛水二小徐爱梅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 2.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请同学们观看《论语》诵读视频。

一、导入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收藏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刚才同学们听的《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经典作品,这节课我们来走进故事,认识这位大思想家。(板书:孔子)课前你们查了资料,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 我们今天要了解他的一件什么事呢?(生:孔子拜师。)(板书:拜师)师强调“拜”字右边有四横。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好词语, 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掌握情况。出示课件 师:刚才在读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一些生词,让我们来记住它们。 词语(多种形式的认读):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 3、请4名学生轮流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同学们课文的 朗读情况。要求:想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都讲了些什 么?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18秋季改版最新教案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 全册教案 教案说明: 本教案是2018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2018年月日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 时 【 课时目 标】 1. 有感情 地朗读 课文,了 解大青 树下的 小学学 生幸福 的学习 生活,体 会课文 表达的 自豪和 赞美之 情,并受 到民族 团结的 教育。 2. 抄写描 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2020-2021学年三年级语文17.孔子拜师(教案)

2020-2021学年 《孔子拜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 2.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录像(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以及其他课件。 2.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翻开课本66页,请大家一起把第五组的单元学习目标读一遍。想想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生齐读单元导语)读完后,你们知道了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吗?(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话故事……) 2.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古人。(板书:孔子)我们今天要了解他的一件什么事呢?(生:孔子拜师。)(板书课题:孔子拜师) 3.相信大家都回家预习过了,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 4.师概括介绍: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好词语,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掌握情况。出示课件 生字(认读、扩词): 词语(多种形式的认读):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三篇)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从现在开始》: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读准字音。 2、会写: ⑴学写生字,重点写好“现”和“轮”。 ⑵初步学会欣赏,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⑶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3、会读: 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重点段能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⑵能结合重点词句朗读感悟,学习、积累语言,初步培养语感。 ⑶能根据文本,恰当地演读,边阅读边体验。 4、读懂: ⑴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 ⑵关心童话中的“人物”,能与他们“对话”,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中受到启迪。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活动”:课件演示厦门英才学校的美丽画面,并适时引导对话。 一、检查预习,明确要求 1、认读生字,注意翘舌音及后鼻韵母的字。(出示生字卡片) 2、逐段试读课文: ⑴正音。 ⑵注意长句子的朗读。 3、提问:有哪些动物参加了竞选?最后谁当上“万兽”?(生发言,师贴动物

图片。) 4、提出学习目标: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可以适当地演读。 二、朗读感悟,想象体验 1、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名试读。在评读中品词: ⑴学习“神气极了”一句: ①比较:“神气”和“神气极了”。 ②课件演示。(将课文插图改造为动态课件) ③观察、想象、说话:你从哪里看出猫头鹰“神气极了”?(如:拍动的双翅、瞪大和转动的双眼、昂首挺胸等) ④指导学生练读“立刻下令”一句,从读中体会“神气极了”。 ⑤指名上台演读。 ⑵学习“议论纷纷”一句: ①创设情境:听了猫头鹰的命令,你们同意吗?有什么意见,快跟周围的伙伴说说。 ②引导:刚才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达心中的愤怒或意见,这就叫做──议论纷纷。 ⑶学习“叫苦连天”一句。 ①想象、体验: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真是吃尽了苦头。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种动物,你会怎样叫苦? ②学生发言,体会“叫苦连天”。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指名试读。生评议。 ⑵生练读袋鼠的话,体会“激动”。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课文17 孔子拜师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①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引入新课 ①教师提示课题:17、孔子拜师。 ②感悟题意。 a.用自己的话把题中暗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年轻的孔子拜学问渊博的老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 b.扣题质疑。 估计学生质疑:孔子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①认读生字。 a.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b.指名认读生字。 ②给生字找“朋友”。 a.给这些生字组词。 b.读词语。 三、细读课文,解难释疑 ①孔子是怎样的人?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 ②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理解。 四、课件重点出示: a.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b.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五、课外作业 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②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①卡片抽读。教师将词语卡片随机抽出,指名学生认读。 ②组内检测。小组内模仿教师的方法,互相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朗读感悟 ①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②展示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提意见。 ③表演读课文,把文中易演的内容在朗读的同时加进动作。 ④品读升华。听了刚才的朗读,你对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三、指导书写 ①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②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③学生写字并写词语。 四、布置实践活动 ①活动总动员。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②活动筹备。 a.命名。根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学生根据自己准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 b.组织。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 ③拟定活动计划。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 ④交流活动计划。 五、课外作业 按照商定的计划开展活动。

【优质课教学设计】孔子拜师_语文_小学(教学实录试讲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7.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1、认识7 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学无止境”等14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4、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积累和发展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课前准备: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名言;孔子画像;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 同学们,你们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意思吗?意思是说多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知道是谁说吗?孔子。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孔子的故事。(板书:孔子拜师)齐读课题 1.通过预习,你们知道孔子拜谁为师了吗?(板书:老子)

2.能不能借助课题总结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3.大家看,是不是孔子和老子的父母给他们起名字都起重了呢?怎么都叫“子”呢?谁知道? “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古代人有姓,有名,有字,在名和字的使用上是有讲究的,为了表示谦虚有礼,称自己时,用名, 称别人时称字。你发现了吗,课文中对孔子就有好几个称呼?孔子称自己的时 候叫孔丘,当老子称呼他的时候叫仲尼。 4.谁能介绍一下这两位大学问家?(学生介绍资料袋中孔子的资料,幻灯 展示孔子画像以及老子的资料。) 弐、读 1.孔子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说,学习要实事求是。那么,你是不是真正认识这些生字词了呢?认识的请举手。 (课件出示生词,自己读读,学生开火车读词,教师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 以及含义) 2.指导书写生字:通过检查大家的预习,我发现“迎”字错的比较多。我们一 起来看一下。范写一遍,学生写两个。 3.不知道这些字词跑到课文里你还认不认识?指名学生读课文。 参、悟 1.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学习要多思考,善于动脑、积极发现问题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根据课文最后这句话你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同大家一起来思考和交流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法制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①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②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③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④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⑤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⑥上下楼靠右行。 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①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②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③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④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2、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①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②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③注意公共场所礼仪,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等。 五、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 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 敢于自我反省,认真反思。如果真是老师误解,应该和老师好好交流。切忌偏激,甚至做出什么过激的行动。 2、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 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3、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要注意教室的安全。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能给小偷有可之机;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4、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校门没开,一些学生在校外发生矛盾,无人调解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校门外拥挤,会造成意外伤害。 5、当自己感到身体不适时,怎么办? 及时告知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拜师》教案

《孔子拜师》教案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①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引入新课 ①教师提示课题:17、孔子拜师。 ②感悟题意。 a.用自己的话把题中暗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年轻的孔子拜学问渊博的老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

b.扣题质疑。 估计学生质疑:孔子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①认读生字。 a.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b.指名认读生字。 ②给生字找“朋友”。 a.给这些生字组词。 b.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解难释疑 ①孔子是怎样的人?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 ②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理解。 课件重点出示: a.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b.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课外作业 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②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①卡片抽读。教师将词语卡片随机抽出,指名学生认读。 ②组内检测。小组内模仿教师的方法,互相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朗读感悟 ①自由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②展示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提意见。 ③表演读课文,把文中易演的内容在朗读的同时加进动作。 ④品读升华。听了刚才的朗读,你对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三、指导书写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小摄影师》】 教学目的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与热爱。 5、续写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教学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出示高尔基图片) 师:高尔基是世界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呢?(板书:小摄影师)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二、合作交流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2、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

部首。如:基、侧、辆、卷。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3、检查分段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提到了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没带胶卷没照成相的故事。) 三、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上的自学提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体验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的1-6自然段,思考: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画出相关的语句。 他称高尔基为“亲爱的高尔基同志”,说明他很懂礼貌,同时也很尊敬、崇敬高尔基。) 小男孩说:“我照完相,立刻就走”,这又说明小男孩很怎么样?(说明他知道高尔基很忙,很理解高尔基,不希望占用他太多时间。) 师:高尔基很忙,而且正在读书。为什么他愿意答应小男孩的请求?而且答应得那么爽快,说明了什么? (提示:他很关心、爱护小朋友,尽量满足小朋友的要求。)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 1、过渡:这么一位聪明有礼貌的小男孩,高尔基打心里喜欢上了他,所以

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 》的教案

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的教案 导读: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一)、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1、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部编版小学语文《长相思》公开课精备教案设计

长相思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1.导入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初读 (1)读准读通 请大家打开课本,仔仔细细地读,读准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通顺,念得字正腔圆。 多音字“更”,“聒碎乡心”的“聒”是个生字,念guō 齐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2)读出节奏 师: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还要读得有节奏,再指读。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读出味道 师:真好!读词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长相思》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多读法.有的读“长相思”(语调平平)。有“长”的味道吗?有“相思”的感觉吗?比如你这样念“长——相——思”(充满感情) 你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再指读 3.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师: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

孔子拜师(公开课教案)

第17课孔子拜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男人的尊称。 2、播放课件,设问,看了这段录像,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你还有补充吗?(看课件,初步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成就,并补充课外所搜集的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 3、看到这些你有怎样的感想?(自由表达) 4、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相互正音。 3、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师生共同评议。 4、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思考,感知课文大意) 三、研读感悟 1、感悟孔子的品行 A引导,你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思考问题) B指导学生自读画出的语句。(在文中标注自己受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明自己的感受。) C指导班级交流读书感受,相机点拨。(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2、感悟老子的品行 A从这句话人看出老子是怎样的人?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

迎候。研究学问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B毫无保留,说明了什么?(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3、,你想对孔子和老子说什么?师生共同小结(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拓展延伸 在课外积累有关孔子的名言。 五、作业:1、抄词本,2、生字本 第2课时(评优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会用生字组词。 教学重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先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孔子拜师的这样一件事情,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孔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历史人物,请看课件。原来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3、他的名字为孔丘,但书本和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为何会称他为孔子呢?原来,在古代,“子”是对有学问的男人的尊称,即是现在的老师,由此可见,孔丘在当时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学者,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 二、朗读感悟,学习课文 1、那你们有没有学过或者了解过孔子的名言名句呢?请举手发言。(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的知识,才能学习到新的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这两句是我们最熟悉的名言了) 2、孔子不仅这么说,而且他也是这样做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孔子拜师,请看听课文朗读,思考:孔子究竟拜谁为师?他为何要拜师?他又是怎样拜师的?一边听,一边思考。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材分析 《狮子和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8课,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生动地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两束美丽的角,抱怨细长的腿,接着写到狮子扑来了,鹿四条细长的腿让它逃脱了,而美丽的角却让它差点送了命,课文情节紧奏,前后对比分明,语言非常优美,在生动的故事当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学习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是学习的难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腿和角前后不同的态度是学习的重点,同时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那么略读课文只要求初知课文的大意,不要字斟句酌,教师只要抓住重点引导孩子理解课文即可,而孩子主要是运用他们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理解课文,那么有了对课型特点的分析和对课文重难点的把握,我就为学生们设计了以下目标: 第一、通过阅读来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边读边想来读懂课文。 第三、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想法和体会,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感情地来朗读课文。

第四、能够结合自己生活当中的实际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那就是要全面地看到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美和适用在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环境下,它却有存在的价值,从而学习全面客观地看问题和想问题的方法,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三、说教学流程 在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指出我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孩子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他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他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独特的生活经验来走入文本开始阅读的,在阅读当中他会利用他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来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在交流中来欣赏文本,进而来评价文本与生活中的人和物,以及文本本身,最终他会带着新的感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 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紧紧地抓住学生的阅读学习和生活的联系,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层次多形式的阅读活动当中来感悟文本,在悟中来明理,具体的教学思路有三点: 第一、形象展示,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两个动物朋友狮子和鹿,将美丽的鹿的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引导孩子去猜想狮子和鹿之间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进而激发起孩子阅读文本的兴趣。 第二、多层次阅读,感悟交流,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我们知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的程度是建立在多层次的阅读的基础之上,在本课的教学当

部编版小学语文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 一、 教材分析 二、 学情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结合文本和学生实际,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认识“兼、仆、纳、丘、毫、授、佩”7个生字,会写“闻、尘、仆、纳、闷、丘、迎、等、止、境、授、品”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学无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并能通过朗读或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其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味重点词句,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领悟作者抓住动作语言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体会学无止境的好品质。 四、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五、教学难点 体会学无止境的好品质。 六、教法学法

(一)情境导课,激发兴趣——我的课堂我做主 1、P PT出示课题,学生读题发问。(预设:孔子拜的是哪位名师?孔子怎样拜师?)相机出示课后资料袋中对孔子的介绍,极言孔子的成就很高。师设疑:成就如此高的孔子为什么还要拜师学习?(板书疑问) 2、板书:孔子拜师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词文直通车 1、初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P PT出示字词两组,小火车领读: 第一组:孔丘第二组:老子 远近闻名纳闷 风餐露宿等候 日夜兼程迎候 风尘仆仆毫无保留 学无止境传授 佩服品行(齐读) (注意尘字书写,上下结构;小无钩:引导字很懂得谦让,小下面有土就把脚收起来) 3、学生根据这两组词语,讲述课文主要内容。 解决问题1:孔子拜谁为师。 4、找出“佩服、品行”所在的句子,设疑: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值得世人佩服?

孔子拜师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孔子拜师》教案(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一、会写“闷、闻、仆、境、授、尘”6个字。会读16个词语 二、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三、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四、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写6个生字、会读16个词语、了解拜师的经过。难点:会写6个生字。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快乐、收获知识。〖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磁性字卡、彩色粉笔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师: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第五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去认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板书“孔子” 2、师:关于孔子,大家都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 3、师:从刚才的发言中老师看出大家都非常认真完成了预习作业,提出表扬。请看大屏幕这是老师总结和补充的一些资料。出示孔子资料

4、师:孔子是如何成为大思想家的呢?《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会让我们有所发现。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初读,整体感知内容 1、出示课时目标。学生默读 2、小组合作读课文。 3、扫清词语障碍 师:需要帮助的小组请举手?哪位同学来帮助他们? 4、出示词语,检测合作学习成果多种形式朗读 5、汇报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小组展示读课文 6、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课文主要内容? 7、积累好词佳句 三、学习生字 师:都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刚才我们课文也读过,资料也交流过了。现在来动笔学生字吧! 1、“比一比谁是称职小老师”合作学习生字 2、全班汇报交流 3、指导书写。学生练习。展示。 四、检测与作业布置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春节过年的画面)。 2.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始 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4.简介作者。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西元 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 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 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 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 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 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3.检查交流情况。 屠苏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苏”。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 注释。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到现在, 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可参看目录)。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祖国壮丽的河山;科学的思想方法;献上我们的爱心。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4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册共有32篇课文,精读课文24,略读课文8篇。每组教学内容包括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用?*?加以辬明,位于精读课文之后。在每篇精读课文后面,除了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内容之外,教材还安排了与词句理解和课文内容有关的习题。学生开始刚刚开始一般意义上的习作,为了增加训练机会,教材在部分课后练习中增设了?小练笔?这个栏目,力图使学生通过经常性的练笔提高习作水平。

每个?语文园地?都有5个栏目,与以往教材一致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4个栏目属于固定页1 第 内容,?宽带网??展示台??趣味语文??成语故事?作为第5个栏目,它们在本册教材中各出现了2次趣味语文?和?成语故事?,它们在本套教材中都是第一次出现。 八组精读课文之后,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供学生作为延伸、扩展阅读之用。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再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 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和词语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二、学情分析: 进入中年级——孩子们已经打下了语文学习的基础。掌握了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有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感情。在认识了1800个常用汉字基础上,阅读能力发展明显,具有初步的口语交际。存在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需要认识的字太多,导致后进生错别字多,总也改不了,这是新课改学生识字多,多带来的弊端,到中年级以后,应该会有所改善。 三、教学目辬: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篇) 【篇一】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槐乡的孩子》: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勤劳,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自读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品析,感知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 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小组内朗读。 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1)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2)槐米有什么用处? (3)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 5、理解课文第3自然段。 (1)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2)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 (3)指导感情朗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