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期(0-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P1(定义)

2、一般认为,在幼儿主题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学校教育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幼儿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其心理发展的动力。游戏活动就是其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基础。P4(填空)

3、在教育过程中,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发展,只有那些高于幼儿原有水平,经过教师指导和幼儿主观努力后可以达到的要求,才是最适合的要求,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P5(辨析)

4、简答: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1.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P5-10

2.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环境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

3.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5、简答:教育为什么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P10

第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

第二,教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更能充分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因素,促使幼儿心理更好地发展。

第三,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接受教育。

6、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各个阶段间既是互相连续的,又是有区别的。P12(填空)

7、简答:为什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P13

一般说来,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1.儿童发展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稳定的、共同的。

2.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在每个儿童身上起作用的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和速度,彼此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可变性。

8、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错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起来就会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身。

9、简答: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中,客观性原则包括哪两方面的含义:P16

第一,必须考虑到幼儿生活的客观条件。

第二,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10、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或几个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做追踪研究。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个或几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P17(定义)

11、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P18

12、幼儿期语言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及语用技能的发展。

13、3-4岁为语音发展的飞跃期,4岁以上幼儿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P74掌握词的类型不断扩大,由少至多,体现了一定的顺序,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次是形容词和其他实词。

14、凡是儿童能够正确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积极词汇。有时幼儿虽然说出一些词,但并不理解,或虽然有些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消极词汇。P82

15、内部语言,是指不出声的语言,是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是出声的自言自语,这是一种介于有声的外部言语和无声的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它既有外部言语的特点——说出声,又有内部言语的特点——对自己说。有两种形式:游戏语言和问题语言。P92(填空)

1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语言。它对心理过程起着积极的维持和组织作用,可使心

理过程处于一种积极状态。)P100(定义)

17、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P101(定义)(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18、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P101

19、简答:引起无意注意的两个原因:P101

一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二是个体本身的状态。

20、简答:有利于孩子有意注意发展的条件:P103

1.建立必要的制度和行为规则,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这是幼儿有意注意不断发展的主要条件。

2.游戏是主要形式,也是发展幼儿有意注意的良好手段。

3.语言,特别是内部语言对幼儿的有意注意发展起重要作用。

21、简答:注意的稳定性不断提高:P105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1.活动的方式适宜,对象新颖生动,幼儿注意保持的时间就能相对长一些。

2.在游戏条件下,幼儿注意稳定的时间可以更长,比一般条件下要长得多。

3.知识经验和性格等都影响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如知识充实、性格内向的人,注意容易稳定。

22、注意的分散,即分心。注意分散主要是无关刺激的干扰,或单调刺激长时间的作用引起的。

23、简答:注意范围与什么有关?P109

1.注意目的是否明确单一。

2.知识经验的丰富。

3.刺激物排列是否集中有规律等密切相关。

24、注意范围也叫注意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P109(定义)

25、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幼儿的分配能力差,主要是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掌握的熟练动作少。(定义)

26、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中去。注意转移的快慢、难易,与原注意的强度、新刺激的性质有关,也与人的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有关。注意的转移和注意分散不同,前者是主动的,后者则是被动的。P110(定义)

27、论述题1、论述幼儿注意和幼儿园教育活动P111

答题要点:1.有2个以上观点,每个观点下要有2个小点(1.为什么 2.怎么做)

答:(观点1)一、利用易于引起幼儿注意的外部因素,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为什么)根据幼儿无意注意为主,注意的有意性、稳定性差这一特点,和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育活动中注意利用外部因素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怎么做)1.重视玩教具的制作和使用。鲜明、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新异多变的刺激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注意。2.教育、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要新颖、多样、富于变化。除使用生动有趣的直观教具外,还可把教学内容置于有趣的教学游戏中,效果更佳。

3.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减少无关刺激的干扰。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差,易受干扰,因此要尽量避免无关刺激的出现。

(观点2)二、充分运用注意的主观因素,保持幼儿注意的稳定。

(怎么做)1.帮助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2.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

3.使幼儿对活动结果发生兴趣。这有助于幼儿对活动过程保持注意。

(观点3)三、善于引导两种注意的转换。

(怎么做)1.恰当地引导幼儿两种注意的相互转换对维持注意,使幼儿能轻松、愉快地参与活动,顺利完成教育任务是很必要的。

2.不能单纯依赖无意注意的参加,也不能依赖单纯的有意注意。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幼儿两种注意

的转换。只有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进行,才能提高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教育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8、论述题2、幼儿注意的培养 P116

答:(为什么)幼儿的注意是在成人的教育影响下逐步发展的。我们应该通过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针对幼儿注意发展的不同水平给予培养和指导。

(怎么做)1.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在有兴趣的活动中,幼儿注意容易集中,而且维持的时间也长。 2.丰富知识经验,形成熟练动作和技能。凡是和已有知识经验有联系的新事物,容易引起兴趣。3.针对个别差异,进行教育。经常安排有趣的桌上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克服兴奋、好动。4.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游戏。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注意的稳定性。

29、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P120(定义)

30、听觉:纯音听觉、语音听觉。语言比较复杂,幼儿有时仅仅感知到词的声音,还不一定能辨别语音。P121(填空)

31、整个学前期,幼儿的视觉敏度(视力)不断增长,6岁时达正常成人的视力范围。P122填空

32、幼儿感知觉能力的发展水平的过程:配对、指认、命名。4岁时图形知觉的敏感期,因而这个年龄是学习识字的最佳年龄。P126(填空)

33、学前儿童空间定位能力的发展:3岁辨别上下方位、4岁辨别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P127(方位知觉的发展趋势)(填空)

34、儿童的时间知觉出现时空关系的混淆。P129(填空)

35、论述题3、幼儿感知觉规律与幼儿园教育活动P130(如何根据幼儿感知觉的规律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

答:幼儿教育活动中常用的感知觉规律有:

一、适应分析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产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播放音乐给幼儿听不应过响,以免幼儿的听觉感受性下降,甚至损伤听力。

二、对比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有两种,一是先后对比,二是同时对比。

三、知觉的选择性从背景中分出知觉对象,要受主客观两方面条件的影响。1.客观方面: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象的活动性、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及组合形式。2.主观方面:知觉的目的是否明确、态度是否认真、对知觉对象是否有兴趣、知觉者的情绪好坏等都会影响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区分。

四、知觉的理解性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这是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有赖于过去的知识经验。

36、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定义)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逐渐形成稳定的、经常的个性品质——观察力。(定义)P136

37、简答:观察的五个特点:P136

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组织性、细致性及概括性的不断完善。

1.观察的目的性,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2.观察的持续性,持续时间从短向长发展。

3.观察的组织性,从缺乏系统性、顺序性向有顺序的知觉发展。

4.观察的细致性,从笼统模糊的知觉向比较精确的知觉发展。(幼儿观察事物,最初十分笼统、粗略,通常只看到事物的大概轮廓就提出结论,不再深入观察。)

5.观察的概括性,从知觉事物的表面特征向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发展。(观察的概括性意味着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

38、简答:简述儿童观察力的培养:P145

1.保护幼儿的感官;

2.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使其养成爱观察的习惯;

3.帮助幼儿确立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4.教给幼儿有效的观察方法;

5.发挥语言的作用。

39、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三个基本环节。P151(定义)

40、简答:幼儿记忆在量方面的发展包括:P152

1.记忆范围

2.记忆广度

3.记忆保持时间(1.幼儿期健忘:成年人缺乏回忆幼年期事物的能力描述为“幼儿期健忘”。 2.记忆恢复:记忆恢复现象指识记某种材料后经过若干时间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即时测得的保持量。)

41、简答:幼儿记忆在质方面的发展包括:P157

幼儿记忆在质方面的发展,主要包括:

1.记忆态度的发展(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发展)。记忆态度是指记忆活动的有意性和无意性。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大都是无意识的记忆结果。幼儿的有意识记一般发生在学前中期,这个时期言语对儿童的行为的调节作用有一定影响。对于同样熟悉、理解、感兴趣的事物,有意识记效果比无意识记效果好。

2.记忆方法(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发展)。记忆方法的发展主要是指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发展。幼儿较多运用机械识记,幼儿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3.记忆内容(形象记忆和语词逻辑记忆的发展)。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逻辑记忆的效果。

4.记忆正确性的发展。幼儿记忆的正确性较差,(原因):与其高级神经系统发展的水平较低有关。幼儿记忆正确性差与其高级神经系统发展的水平较低有关。幼儿大脑皮质的分化过程尚未完善,对复杂的材料不善于作精细的分析,识记时不求甚解,再现时又不会想方设法,又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因而记忆的正确性差。

42、在识记活动中,多种感觉道的参与对识记效果具有促进作用。

43、思维的概念,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这种反映借助词而实现,并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通常指的是抽象逻辑思维。P179(定义)

44、直觉行动思维,就是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P180(定义)

45、简答:直觉行动思维的意义:P181

1.就主体来讲,使儿童的动作协调起来。

2.就客体来讲,使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协调起来。

46、简答:具体形象思维的突出特点:(前运算阶段:约2-7岁)P183

第一、具体性和形象性。第二、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幼儿期,体现了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47、幼儿园中班儿童,已能在概括水平上指出某些实物的比较突出的特征,特别是功用上的特征。

48、简答:幼儿判断、推理的发展呈现的趋势:P190

1.判断的形式,从直接判断为主,开始向间接判断发展。

2.判断推理的内容,从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开始向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发展。(重点关注)

3.判断推理的根据,从自我中心逻辑开始向客观逻辑发展。

4.判断推理的论据,从不明确到逐渐明确。

5.推理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方式由展开式向简约式转化。

49、对3--6岁幼儿来说,要求分析的环节越少,相应的概括就完成得越好。(分析综合的发展)

50、幼儿作比较时,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后才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比较的发展)P194(填空)

51、简答:儿童分类的情况:P195

儿童分类的情况大致可归为5类:

1.不能分类

2.依感知特点分类

3.依生活情境分类

4.依功用分类

5.依概念分类

52、简答:幼儿理解的发展:P195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依靠概念来理解。

3.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重点关注)对于寓言、比喻词、漫画等较深刻的内容,幼儿往往不能理解。幼儿还往往不能理解成人的“反话”。

4.理解的情感性质强烈地主观化。

5.对于事物相对关系的理解逐步加深。

53、简答:富有创造性的幼儿的特点是什么?P204

1.喜欢用创造性的方式学习。

2.有惊人的坚持性。

3.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不寻常的计划性和组织能力。

4.富有钻研精神。

5.富于想象。

54、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时而产生的体验。P219(定义)

55、简答:情绪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P220

1.情绪对幼儿行为的动机作用。

2.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

3.情绪对幼儿性格形成的作用。

4.情绪对幼儿生长发育的作用。

56、简答:幼儿情绪的发展趋势:P227

1.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幼儿情绪的丰富

..主要表现为,情绪体验继续分化和引起体验的动

因不断增多,情绪的深刻化

...则表现为情绪从指向事物的表面现象转化为指向事物的内在特征。)(辨析)(丰富和深刻化要分清)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首先表现为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减少。其次表现为情绪从外露到内稳。再次表现为社会性情绪的出现。)

3.情绪不断社会化。主要表现为三方面:(1)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2)情绪中交往内容的增加和表情社会化。(3)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道德感的发展-幼儿在初步明辨是非的基础上,产生了爱老师、爱小朋友、爱幼儿园等道德感。理智感的发展-理智感与人的认识有关联,突出表现在好问。美感的发展-对艺术作品有了初步的欣赏能力。)

57、简答:幼儿期兴趣发展的特点:P234

1.兴趣广泛但不稳定。

2.兴趣肤浅而且易变化。

3.兴趣表现出年龄差异和个别差异。

58、简答:快乐对儿童生活的重大意义是什么?P235

快乐和兴趣是两种最基本肯定情绪。

首先,快乐的笑容是最有效的社会性刺激,是人际关系的一条纽带。

其次,快乐与成就感直接联系,是一种动机力量。

第三,快乐有益于身体健康。

第四,快乐和兴趣的相互补充能支持幼儿的各项活动,是最佳的情绪背景。

59、幼儿语词结构发展的趋势和特征:P83

1.句子的功能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2.句子的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3.句子的类型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4.句子的长度从短到长。

60、如何培养幼儿的言语能力:P95

1.创造条件,让幼儿有充分的交往与活动的机会。

2.重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训练。

3.充分发挥成人语言的榜样作用。

简答题

61、简述引起幼儿痛苦的原因。

分离被认为是最基本和最普遍引起痛苦的原因。与家庭和亲人分离是最常见的分离,分离是幼儿不能与亲人交往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得不到亲人的同情,有被抛弃之感,而引起幼儿痛苦的体验。

62、为什么说家庭是儿童性格形成的摇篮。

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性格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结构;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宁静而愉快家庭中的孩子与气氛紧张、冲突家庭中的孩子在性格上有很大差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孩子也会随时模仿和学习父母的行为。

63、幼儿记忆正确性较差的原因分析。

它与其高级神经系统发展的水平较低有关,幼儿大脑皮质的分化过程尚未完善,对复杂的材料不善与作精确分析,实际时不求甚解,在现实又不会想方设法,又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剂一种残缺的部分。

64、为什么要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

幼儿记忆存在着正确性差的特点,容易受暗示,把现实与想象相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限额部分,把主观臆想的事情,当作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来回忆。

. 阿丑儿整理

幼儿心理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进入幼儿期,引起情绪的动因从最初的以生理需要为主逐步过渡到以社会需要。

2、4岁前幼儿喜爱漂亮的画册、新的衣服、好看的物品此是儿童美感发展的体现。

3、从儿童智商分布情况看,大多数儿童智力处于中等或中等上下的水平。

4、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与老师同伴的评价有一定的关系。

5、幼儿经常要问许多个“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是幼儿性格好奇心的表现。

6、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应注意帮助幼儿发展其气质类型的积极方面,消除和改造气质类型的消极方面。

7、快乐和兴趣是儿童最基本肯定的情绪。

8、托马斯根据气质的维度将儿童划分成平易型、行为缓慢型和难对付型三种类型。

9、幼儿的情绪从指向事物表面现象不断向事物内在特征发展,这是情绪发展深刻化的表现。

10、从不同的纬度可以把能力分成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

11、家庭因素中对儿童性格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是父母教养方式。

12、心理学上通常将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13、气质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教育应当因材施教。

14、视力是指用视觉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又称视觉敏度。

15、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

16、幼儿的有意记忆一般发生在学前中期,这是由于在这个时期言语对儿童的行为的调节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17、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离不开对物体的直接感知也离不开幼儿自身的实际动作。

18、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式是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19、研究幼儿心理时必须从幼儿的生活、活动中研究,并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这即客观性原则。

20、儿童发展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共同的,这反映了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

21、儿童语言的发展特点表现在语音发展、词汇发展、语法结构发展、言语表达能力发展。

22、幼儿口语中使用最多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才是其他实词。

23、4岁以上幼儿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24、注意分散是由无关刺激的干扰和单调刺激长时间引起的。

25、幼儿辨别声音差异的听觉有两种,一是纯音听觉,二是语音听觉。

26、具体形象思维的突出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和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

27、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了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28、由外在要求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幼儿已有的心理水平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是A、客体的特点B、主体的状态C、客体的特点以及主体的状态

2、儿童发音器官发育逐步完善,语音发展基本结束是在 A、两岁 B、三岁C、四岁

3、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

B、观察

C、实验法

4、感觉分析器在受到刺激的持续作用后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 A、对比B、知觉C、适应

5、整个幼儿期,幼儿在进行有明确目的的讲述时,其句子的平均长度大约为含词量A、3-8个

B、3-16个

C、5-10个

6、幼儿用语言来提醒自己应该或不应该做某事,这是语言的 A、概括功能B、表达功能

C、调节功能

7、当幼儿开始能掩饰自己的喜悦和痛苦时,说明其情绪的发展逐步 A、深刻化B、丰富化

C、稳定化

8、年幼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A、自我评价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9、幼儿在初步明辨是非的基础上,产生了爱老师、爱小朋友、爱幼儿园的情感体验,此是幼儿

B、发展的表现。A、美感B、理智感

C、道德感

10、幼儿教师教学时使用的贴绒教具或挂图,背景和观察对象的差别应大一些。这是根据知觉的规律。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11、长期生活在噪声中的幼儿,逐渐产生了适应现象,这表明其听觉感受性A、提高 B、降低

C、丧失

12、能够观察到事物本质的能力,则体现了观察 A、组织性 B、精确性 C、概括性

13、以下哪一点最不能说明幼儿的再现常与事实不符的原因A、识记有误 B、想象与现实混淆

C、幼儿期健忘

14、幼儿对不太理解的诗歌,熟读之后也记得住,说明幼儿以 A、形象记忆为主B、机械记忆为主 C、意义记忆为主

15、幼儿往往不能理解成人所用的“反话”等,是因为幼儿理解事物具 A、深刻性B、形象性C、表面性

16、幼儿经常把鞋子穿反,这是由于尚未发展好。A、时间知觉 B、空间知觉C、方位知觉

17、问幼儿“什么是椅子?”有的幼儿回答“椅子有四条腿。”这说明幼儿A、按物体的外部特点进行概括 B、从功能和用途进行概括 C、幼儿不会概括

18、在低常儿童的程度等级中,轻度智残被列为 A、一级B、四级 C、五级

19、幼儿“人来疯”是情感表现。A、易冲动B、不稳定 C、外露

20、气质类型 A、有好有坏 B、都是坏的C、无好坏之分

21、人们在一切活动中都必须具备的能力是A、形象记忆力 B、空间观察力 C、一般能力

22、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是 A、气质B、性格 C、能力

23、问幼儿“什么是椅子?”幼儿常回答“椅子是可以坐的。”这说明幼儿是 A、按物体的外部特点进行概括B、从功能和用途进行概括C、幼儿不会概括

24、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时而讲述,时而演示,时而让幼儿操作,这是引导幼儿A、注意分配 B、注意转移 C、注意分散

25、幼儿按照教师要求先参加结构游戏,再做智力游戏,这是的表现A、注意的分配 B、注意分散 C、注意转移

. 阿丑儿整理

儿童心理学教育案例

儿童心理学案例分析 改掉一个不良习惯,远比养成一个好习惯困难得多。在帮助孩子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中,家长需要适时的把握好爱的尺度,应该多从情感上靠近,心灵上沟通,方法上变通。 习惯成自然,习惯一旦养成往往很难再改变,在帮助孩子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中,家长需注意方法的运用。只有运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儿童心理学案例。 儿童心理学案例: 今年上一年级的小华不但做事拖拉、粗心,而且特别犟,不管怎么教导他就是屡教不改。更令人苦恼的是,犟儿子遇上了倔爸爸。小华的爸爸整天都紧盯着孩子的这些问题不放,不失时机地训斥。最近,家里的矛盾开始升级了,这父子俩都有点“掐”上了:儿子很反感爸爸说他,只要爸爸一开口,儿子索性就捂上耳朵,还说“不喜欢爸爸”。 儿童心理学案例分析: 这是一起比较典型的因教育方式不当而引起幼儿逆反情绪的案例。结果导致父子矛盾升级——孩子跟爸爸较上劲儿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人的个性是可以遗传的,在这对父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相似的个性特点。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之后,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主观能动性逐渐增强,对成人的一些要求有了自己的判断,他们不再是一味地顺从于他人,有点儿“我行我素”。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一味训斥,甚至打骂,就容易使孩子在个性发展上走向两个极端:或遇事唯唯诺诺,谨小慎微,胆小怯懦;或执拗任性,胆大妄为,目中无人。 教育孩子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了解儿童心理。在本案例中,孩子被爸爸无休止的、“马拉松”式的说教所包围,以至于产生逆反心理,抵触爸爸的教育。 面对孩子的逆反表现,这位爸爸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的孩子为什么烦我?我的教育方式妥当吗?我了解孩子多少?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听我的话?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孩子所乐意接受的呢?……想明白了这些问题,自然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应对措施: 正确认识儿童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儿童内心世界的一种真实再现,并非是可怕的“洪水猛兽”,它是儿童自我意识强化的一种表现。作为家长,应该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正确看待孩子的逆反行为。在逆反期内,家长尤其不要跟孩子斗气较劲,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尊重孩子,发扬家庭民主,多听各方意见,给孩子辩解的机会和改错的时间,不要以家长的“威严”压制孩子,降服孩子。 赏识孩子,肯定孩子。 在家长赏识的目光里,教育充满了希望。得到家长的赏识,孩子心情愉悦,信心倍增,内心充满了幸福感,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意见,克服自身的小毛病。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数落、训斥孩子,对孩子吹毛求疵,不仅影响自己的情绪,而且还会使孩子陷入自卑的泥潭之中。 蹲下身子,耐下性子。

最新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资料

1、一个幼儿能够正确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这里有六个苹果,我们两个人分,两个人要一样多,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苹果"。但是他不会回答:"3+3等于几"这样的问题。家长感到很奇怪。在大人看来,前者属于除法题,后者是加法,为什么幼儿会回答前者而不会回答后者?请你分析一下原因。 2、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的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时,总是用手做出“卷”的动作,说到“大象把狼扔到河里去”,又用手做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议的笑容。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2)根据该特点,教师该如何有针对性的教学? 答:1)案例体现了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依靠头脑中的具体形象和动作来思维。 2) 3)老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合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多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具、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等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让儿童根据老师的语言描述作出相应的动作,一边做动作一遍思考想像,

帮助儿童理解领会教学内容。 3、儿童在2、3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人家动他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1、答:1)这种现象表明了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 2)他不是通过算术公式来解决问题的,他之所以能回答前面的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在他心中形成了直观的形象,而后一个题目仅仅是抽象的公式。 2、答:1)案例体现了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依靠头脑中的具体形象和动作来思维。 5) 6)老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合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多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具、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等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让儿童根据老师的语言描述作出相应的动作,一边做动作一遍思考想像,帮助儿童理解领会教学内容。

最新幼儿心理学试题

幼儿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 班级:__ 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总分60分)。 1、人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是()。 A、感觉和视觉 B、感觉和记忆 C、知觉和记忆 D、记忆和想象2、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具有重要的()价值。 A、报到 B、社会 C、心理 D、生理 3、“视崖实验”可以测查婴儿的()。 A、方位知觉 B、深度知觉 C、大小知觉 D、形状知觉4、看小说时产生的心理活动是()。 A、表象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无意想象 5、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A、个性心理 B、心理现象 C、心理过程 D、个性倾向性 6、3岁儿童已经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能正确辨别前后,部分5岁儿童开始能以()为中心辨别左右。 A、他人 B、同伴 C、自身 D、父母 7、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概括性、间接性和()。 A、涵括性 B、组织性 C、集中性 D、指向性 8、幼儿常有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即破涕为笑,主要是因为()。 A、幼儿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着 B、幼儿的情绪易冲动

C、幼儿的情绪不稳定 D、幼儿的情绪易外露 9、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条件不包括()。 A、新异的刺激 B、运动的刺激物 C、有对比的刺激物 D、情绪状态10、向幼儿提供具体的、形象的、明确的提示,有助于幼儿利用线索,这是幼儿在运用()记忆策略。 A、特征定位策略 B、组织性策略 C、提取策略 D、视觉复述策略 11、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 A、记忆的潜伏期 B、客体永久性 C、回忆 D、习惯化 12、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 A、想象 B、表象 C、感知 D、记忆 13、幼儿的主要思维方式是()。 A、具体形象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自我中心性思维 D、直觉行动思维 14、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15、幼儿看见图画里的人穿着棉袄,戴着手套,就知道“这是冬天,天气很冷”。 这种认识属于()。 A、感知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16、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 A概念B思维C动作D语言 17、人脑中所保持的有关事物的形象是指()。

(完整版)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课件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 {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 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 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什么?答:1)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P25)2)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3)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方法(P43) {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答:1)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2)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P26 {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P68) 答1、无意注意为主:1)——刺激物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意的选择性2)利用: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和兴趣和需要。要多样 化。③活动时间安排不宜过长。(P73)3)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

第二章 、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 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 特征是什么? 答:)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 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正确做法: 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 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 会正确的方法。 () 、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 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答:)、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 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 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是解除紧张。小华母亲采取取笑甚至打骂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不但不能矫正口吃,反而会加剧 儿童紧张心理,导致儿童不愿说话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个性。 成人在掌握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可以在和成人的对话中学会慢慢地说话,用手势 辅助语言来表达,问题就能够解决。() 第三章 运用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分析幼儿的心理现象,老师如何组织教学。(教材) 、无意注意为主:)——刺激物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意的选择性 )利用:①采用符合儿童注意特点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具、语言、活动方式);②内容安排符合儿童注意特点和兴趣 和需要。要多样化。③活动时间安排不宜过长。())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有意注意初步发展,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明确目的,语言组织和引导)把注意对象变成儿童活动的对象。组织游戏活动,增加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第四章 要求幼儿辨别三角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往往让幼儿边看边用手沿着三角形和正形的边缘摸它们的轮廓,同时每 次摸到拐角处的时候,要求说出角的数量,如一个角、二个角等,这样的活动安排,效果往往比较好.请分析这样做的理由 .答:这样做是合理的。视觉、听觉、动觉等相协同活动有助于儿童对物体的空间知觉.特别是在视觉、手的触觉、动觉 的协同活动中儿童对几何图形的知觉效果是最好的,可以多角度地认识物体。单一地用视觉或触觉会造成儿童知觉错误 率的提高。 (教材) 第五章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幼儿教师花大力气教幼儿记住某首儿歌,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的某个童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只需一两次他们就对广告词熟记心中,结合幼儿记忆的这一现象,请你分析一下 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 答:)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影响幼儿无意识记忆的因素有: 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 量以及活动的动机等。 )幼儿对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的广告词记忆效果较好是因为对广告词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有具体生动、 形象的特点,给予幼儿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童谣、广告词的简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很容易成 为儿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第六章 案例分析(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的例子进行剖析,共分) ()。某幼儿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他也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他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 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孩子在说谎。 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 答:)幼儿想像具有夸张性的特点,表现在:①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②混淆假想与真实。 )原因:①认知水平的限制;②情绪的影响;③幼儿想象表象能力的局限。

儿童心理学案例分析

儿童心理学案例分析:当犟儿子遇上倔爸爸 改掉一个不良习惯,远比养成一个好习惯困难得多。在帮助孩子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中,家长需要适时的把握好爱的尺度,应该多从情感上靠近,心灵上沟通,方法上变通。 习惯成自然,习惯一旦养成往往很难再改变,在帮助孩子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中,家长需注意方法的运用。只有运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儿童心理学案例。 儿童心理学案例: 今年上一年级的小华不但做事拖拉、粗心,而且特别犟,不管怎么教导他就是屡教不改。更令人苦恼的是,犟儿子遇上了倔爸爸。小华的爸爸整天都紧盯着孩子的这些问题不放,不失时机地训斥。最近,家里的矛盾开始升级了,这父子俩都有点“掐”上了:儿子很反感爸爸说他,只要爸爸一开口,儿子索性就捂上耳朵,还说“不喜欢爸爸”。 儿童心理学案例分析: 这是一起比较典型的因教育方式不当而引起幼儿逆反情绪的案例。结果导致父子矛盾升级——孩子跟爸爸较上劲儿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人的个性是可以遗传的,在这对父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相似的个性特点。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之后,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主观能动性逐渐增强,对成人的一些要求有了自己的判断,他们不再是一味地顺从于他人,有点儿“我行我素”。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一味训斥,甚至打骂,就容易使孩子在个性发展上走向两个极端:或遇事唯唯诺诺,谨小慎微,胆小怯懦;或执拗任性,胆大妄为,目中无人。 教育孩子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了解儿童心理。在本案例中,孩子被爸爸无休止的、“马拉松”式的说教所包围,以至于产生逆反心理,抵触爸爸的教育。 面对孩子的逆反表现,这位爸爸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的孩子为什么烦我?我的教育方式妥当吗?我了解孩子多少?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听我的话?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孩子所乐意接受的呢?……想明白了这些问题,自然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应对措施:

幼儿心理学(陈帼眉)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幼儿心理学期中考试试卷 1.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装订线内的班级、名字写清楚。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5分) 1.“侧耳倾听”体现的是注意的()的外部表现。 A.呼吸运动的变化 B.无关运动的停止 C.适应性运动 D.以上都不是 2.“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指的是注意的() A.稳定性 B.分配 C.广度 D.选择性 3.“鹤立鸡群”中的鹤最易引人注目。这体现的是() A.刺激物的对比关系 B.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C.刺激物的强度 D.刺激物的新异性 4.“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过程离不开()。 A.感觉 B.记忆 C.想象 D.注意 5.开卷考试时的记忆活动是()。 A识记 B.再现 C.保持 D.再认 6.遗忘曲线是()提出的。 A.格赛尔 B.卢梭 C.艾宾浩斯 D.华生 7.注意的两个显著特点是() A.选择性与集中性 B. 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灵活性 D.选择性与灵活性 8.有自觉目的,并和意志努力相联系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外部注意 D.内部注意 9. 多动症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A.活动过多 B.攻击行为 C.冲动行为 D.注意力不集中 10.张老师穿了一件鲜艳的新衣服走进教室,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注意,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 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C.刺激物的运动变 D.刺激物的新异性 11.为了考核、升学的需要而对知识感兴趣,这是() 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有效兴趣 D.无效兴趣 12.()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A.心理素质 B.身体素质 C.遗传素质 D.环境素质 1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体现了感觉 的( )。 A.对比 B.相互作用 C.适应 D.以上都不是 14.对物体所处空间位置的知觉是() A.形状知觉 B.方位知觉 C.距离知觉 D.深度知觉 15.人冬时乍一穿上棉衣感到笨重,过一段时间后这种感觉就不明显了,这种现象是()。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相互作用 C.感觉的补偿 D.感觉的对比 16.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发现,牙疼可以因强烈的声音刺激而加剧,也可压迫皮肤而减轻。 这属于感觉的()。 A.适应 B.相互作用 C.对比 D.都不是 17.下列哪项不属于5-6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A.活泼好动 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C.个性初具雏形 D.好学好问 18.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在X光片上能够看到不为一般人所能看到的病变,操作工人在机器运转的声响中能辨别出是否有故障,而一个门外汉,则除了响声什么也听不出来,这是()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9.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感知觉的是( )。 A.视觉 B.温度觉 C.平衡觉 D.幻觉 20.由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是() A.想象 B.表象 C.记忆 D.注意 21.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 )。 A.左、右、上、下、前、后 B.上.下、左、右、前、后 C.前、后、上、下、左、右 D.上、下、前、后、左、右 22.幼儿常常将“b”"和“d”,"p”和"q"相混淆。这是因为其()发展不够完善。 A.大小知觉 B.形状知觉 C.方位知觉 D.深度知觉 23. 学习中有的人能“过目成诵”说明他具备良好的() A.记忆敏捷性 B. 记忆正确性 C. 记忆持久性 D. 记忆准备性 24.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 )。 A.知觉 B.感觉 C.想象 D.思维 25.吃了糖之后,接着吃苹果,觉得苹果很酸这属于感觉的( )。 A.同时对比 B.相继对比 C.感觉的适应 D.都不是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 2.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的科学。 3.在各种心理过程中,存在一种普遍性的心理特征是,是心理活动的方向性和集中性。 4. 指有意识地调动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5. 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 6. 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 7.幼儿期,大多数能认识基本色、近似色,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8.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开始。 9. 是肤觉与运动觉的联合 10.遗忘发展的规律是。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多动症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3)1、(2)乳儿期,1)新生儿期,参照国内外现行的年龄阶段划分方式,我们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7)青年早期。(5)童年中期,(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婴儿期,(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加工经历这几个阶段:感觉登录、注意、知觉、短时记忆、长时记忆。2、

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对抗性条件作用、系统脱敏法、模特塑造法、认知疗法。3、在有关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阐释中,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4、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4)(3)创造性游戏,(2)教学游戏,5、按照进行的目的性分类,幼儿的游戏分为:(1)建筑性游戏,活动性游戏等几类。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与模仿范性获得6、 的。儿童获得道德认识上的发展必须摆脱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理解到别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看法,从而发7、 展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自我概念。 二、选择: 1、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儿童心理学家(2)。 (1)肖孝嵘(2)陈鹤琴(3)黄翼 2、(3)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1)染色体(2)DNA (3)基因 3、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3—7岁儿童处于(3)阶段。

(1)口唇期(2)肛门期(3)性器期(4)潜伏期(5)生殖器 4、(1)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1)家庭(2)幼儿园(3)儿童游乐场所 5、(3)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助利他行为的实践。 (1)观点或角色的采择(2)交往技能的训练(3)角色扮演 三、判断: (√)1、儿童的先天素质不是单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儿童的先天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2、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程序是由前往后分别进行的,其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3、后天环境的优劣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水平和特点。 (√)4、情绪作为一种适应能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5、儿童的个性,从一开始就带着自身已有的特点在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 (×)6、男女两性认知差异的年龄倾向反映了男女儿童在认知差异上的不平衡性。 (√)7、儿童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个性和社会性成熟的重要标志。 (√)8、游戏是一种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为了满足认识和身体需要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活动。 (×)9、儿童社会化的内容就是使儿童了解社会,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 (√)10、道德情感的发展是一个从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转移的、不断内化的过程,有了良心和羞愧感,就有可能使儿童自觉地克制不良行为。 四、概念解释: 1、元认知:儿童对自己认知功能的认识和控制力。 2、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是抽象思维能力,是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3、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4、移情:指儿童在觉察他人情绪反映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映,是理解和共享其他人的感情的能力。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心理学, 幼儿 案例一:某幼儿入睡不久,突然哭喊出声,坐起两眼直视,表情恐惧,叫他不理睬,醒后完全遗忘。请回答,1,该小儿发生了哪一种睡眠障碍?2,分析其发生的原因?3/应怎样预防? 1.夜惊 夜惊是指睡眠中突然惊醒,两眼直视,表情紧张恐惧,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伴有大声喊叫、骚动不安,发作历时1~2分,发作后又复入睡,晨醒后对发作不能回忆。夜惊又称睡惊。患者睡眠中突然坐起,一声尖叫,伴有植物神经征象,如心跳、呼吸加快、大汗淋漓。有强烈的恐惧、焦虑感和窒息感,偶然有幻觉,如见鬼一般。每次发作约1-2分钟,早上醒后一般无所记忆。这一点和梦魇不同。儿童多见,大多数在长大后自愈。成人患病者常有焦虑症,或可能存在未查明的内脏疾病。治疗可用心理辅导与药物安定 2.病因: 一、不正确的睡眠姿势。如蒙头睡觉、俯卧睡觉、趴着睡觉,或者两手压着前胸,这几种睡姿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容易引起夜惊。 二、白天或临睡前过度兴奋。如白天休息少,在户外奔跑玩耍或受到惊吓、责骂或睡前看过分紧张、刺激的影视而引起大脑过度兴奋,晚上睡觉时就容易发生夜惊。

三、癫痫。极少数的癫痫患儿发作在睡眠时,除全身肌肉抽搐外,还有胡言乱语、哭叫吵闹等表现。 3.虽然夜惊的诱因很大程度上是生理发育的因素,但父母们还是能够科学地帮助孩子尽量避免出现夜惊症的: * 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身体和大脑的发育。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睡眠卫生(包括睡觉时不要开着灯,室内空气流通,睡姿正确,睡前不要吃过多的东西,等等),能够促进大脑正常发育并得到充分的休息。 * 帮孩子放宽心。排除了生理和身体上的因素,父母们就要尽量避免那些可能引发夜惊症的事情发生,从客观上解除孩子心里的压力。同时,以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让他们解除焦虑、放松身心,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在上床后,家人亲切地陪孩子说说话,或共同听一段轻松的音乐,也往往能让孩子心情愉快地入睡,这是避免夜惊的好方法。 * 白天适度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促进脑神经递质的平衡。而且孩子白天的活动多了、累了,晚上也容易睡得深,提高睡眠质量。 少年儿童在音乐欣赏中的情感联觉 音乐欣赏, 少年儿童, 情感 情感,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体验。 音乐欣赏中的情感联觉是最常见的视听联觉,即在声音刺激下产生的视觉形象,通过审美的听觉活动,对审美对象产生或是愉悦、或是痛苦、哀伤、恐惧等心理反应。

幼儿心理学期中考试卷

合肥腾飞学校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 15级期中考试《幼儿心理学》试卷 班级: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2分/题,共32分)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对于方位,幼儿较难掌握的概念是( ) A、前后 B、上下 C、左右 2.对幼儿时间定向上起决定作用的是( ) A、日常生活事件 B、日历钟表上的时间信息 C、天气变化 D、幼儿生活制度 3.5岁左右的儿童已能够借助一些小木棍进行简单的算术了,到了小学一年级,就可以摆脱小木棍进行口算,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 A.从简单到复杂 B.从凌乱到成体系 C.从被动到主动 D.从具体到抽象 4.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 A.2岁~4岁 B.2岁~5岁 C.3岁~6岁 D.3岁~8岁 5.“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 A、深度知觉 B、方位知觉 C、大小知觉 D、形状知觉6.注意是一种()。 A、独立的心理过程 B、认知风格 C、心理现象 D、个性特征 7.幼儿用积木搭一个动物园,并坚持努力把它完成不受其它活动干 扰。这样的注意称为()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外部注意 D内部注意 8.上课时,一个同学迟到,当他走入教室大家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注意他,这样的注意称为()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外部注意 D内部注意 9.()是一组复合的感觉,包括触觉、温觉、痛觉等。 A、肤觉 B、感觉 C、平衡觉 D、知觉 10.幼儿对上下、左右和前后位置的感知觉是__。() A、视知觉 B、深度知觉 C、方位知觉 D、感知觉 11.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 A.图上有些什么呢? 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 C.这张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 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12.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13.幼儿从事新活动时,往往还惦记着前一活动而出现注意分散,这一现象说明幼儿() A.无关刺激过多 B.目的要求不明确 C.注意不善于转移 D.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没有并用 14.幼儿画图,把注意力集中在画画上,专心工作,直到画完为止,这属于注意的() A.选择功用 B.保持功用 C.调节功用 D.监督功用 15.小班幼儿的注意占优势的是() A.有意注意 B.外部注意 C.内部注意 D.无意注意 16.中班儿童的有意注意得到发展,在适宜条件下注意集中可达到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A.幼儿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 A.实物 B.文字 C.口头语言 D.图表 E.图像 3.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有以下特点()。 A.从依赖成人的评价到独立评价 B.从外部行为到内部品质的评价 C.从比较笼统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D.从主观情绪到客观性的自我评价 E.具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 4.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E.亲密感 5.在学校环境中,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 A.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 B.志向水平的差异 C.智力的差异 D.人格的差异 E.学习风格的差异 6.加涅按照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态度 E.运动技能 7.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包括()。 A.强化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E.同化律 8.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是儿童借助想象来满足自身欲望的虚拟活动,持这种观点的是()。 A.斯宾塞 B.格罗斯 C.拉扎鲁斯 D.皮亚杰 E.弗洛伊德 9.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游戏发展水平与智力发展相应,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游戏()。A.练习游戏 B.角色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规则游戏 E.结构游戏 10.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E.消退现象 11.按照游戏的目的性可以将幼儿游戏分为()。 A.创造性游戏 B.教学游戏 C.无规则游戏 D.有规则的游戏 E.常规游戏 12.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E.外部技能 13.弗洛伊德认为,个性是一个整体,由彼此相关的()构成。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能力 E.气质 14.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案例一】一个14个月大的孩子被成人抱着是,着急地往柜子的方向挣扎,嘴里叫“ta、ta (音)。成人先给他拿出奶糕粉,他有摇头又摆手,说:”xi、xi“。成人于是给他拿糖罐,问:”是这个吗?“他用力喊:”xi、xi“。成人拿一块糖放在他嘴里,他脸上露出了笑容。分析案例中的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此案例反映出儿童言语发展中掌握语法的什么特点? (2)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答案】案例中的儿童言语发展处于单词句阶段,特点是表达不够清晰明确,语音不够清晰。必须辅以表情和动作。教师和家长不能笑话儿童,应教孩子正确的发音和完整的语句。 【案例二】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总是用手做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 (3)根据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地教学? 【答案】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教师应大量使用直观教具和丰富的体态语言组织教学活动,以帮助儿童理解教学内容。 【案例三】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为,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 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点是什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答案】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其主要的心理特点是(1)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2)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 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做法。 【幼儿心理学资料】 学前儿童心里发展是有阶段性的,这里涉及几个重要概念,即关键期、转折期、危机期、最近发展区等。 1.关键期(敏感期、最佳期) 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某种特征的形成,或者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这个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例如,有人认为0~2岁时亲子依恋关键期;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8个月是分别

幼儿心理学期中考试试题

幼儿心理学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2×40=80分) 1、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写成《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 生 ( ) A、冯特 B、皮亚杰 C、卢梭 D、普莱尔 2、幼儿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的儿童。() A、0~3岁 B、0~6岁 C、3~6岁 D、3~9岁 3、心理现象分为两大类 ( ) A、认知过程和个性心理 B、情感过程和个性心理 C、认知过程和意志过程 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4、心理过程中起调控作用的是 ( )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心理 5、心理现象的物质基础是 ( ) A、社会生活 B、人脑 C、心脏 D、人际关系 6、人脑中负责高级神经活动的是 ( ) A、小脑 B、间脑 C、大脑 D、脑干 7、人的大脑皮层控制着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的是 ( ) A、枕叶 B、颞叶 C、顶叶 D、额叶 8、根据婴儿对注视时间不同的特点,心理学家还进一步创设了 的研究方法。 ( ) A、行动研究法 B、作品分析法 C、实验法 D、习惯化、去习惯化 9、心理的源泉是 ( ) A、客观现实 B、物质环境 C、社会生活 D、社会实践 10、人们对婴儿的知觉研究中,最有效的行为测量是() A、语言 B、注视行为 C、行为表现 D、情绪情感 11、在托儿所、幼儿园里最常用、最实用的研究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12、婴儿期在心理学上是指 ( ) A、出生至1周岁 B、出生后第一个月到一周岁 C、出生至1个月 D、1岁至3岁 13、所谓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寻求之间的关系 ( ) A、刺激――反应 B、条件反射 C、非条件反射 D、原因――结果 14、最严密、最客观的研究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15、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发展过程是 ( ) A、军事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 D、司法心理学 16、人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 ) A、感觉和知觉 B、感觉和记忆 C、知觉和记忆 D、记忆和想象 17、认知过程的核心是() A、感觉 B、知觉 C、想象 D、思维 18、是心理过程的基础。()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心理 19、人的大脑皮层可以划分为4个机能分工的叶,其中与听觉有关。 () A、枕叶 B、颞叶 C、额叶 D、顶叶 20、生命中最初两三年的事情是没有人能记得,这种现象是 ( ) A、艾比浩斯遗忘曲线 B、自传体记忆 C、婴儿期记忆缺失 D、首因效应 21、儿童解决问题的水平,与他们在头脑中有直接的关系。 ( ) A、记忆 B、想象 C、对信息的编码水平 D、表象的多少 22、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就是 ( ) A、想象 B、知觉 C、感觉 D、视觉 23、人对作用在感觉器官上的内外刺激的整体反映是 ( ) A、感觉 B、知觉 C、幻想 D、听觉 24、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的典型表现 ( )

儿童行为心理学分析 (1)

儿童行为心理学分析 (来源:幼儿教案网https://www.360docs.net/doc/487858183.html,) 人是一个处在与周围环境经常相互作用中的积极的活体,不仅是行动的客体,也是行动的主体。 孩子有很多表情:哭;撒娇;害羞等,每个表情后面都有和大人不太一样的原因,让我们解开所有的密码。 表情一打人、咬人 孩子总喜欢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然后就开始行动了。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带着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别人家吃。礼尚往来,别人也会有好吃的想着我们。 这样关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 变化:不打人了,每次出去,都要去敲人家的门,想见见小朋友。有好吃的分享,还说:他是我的好朋友。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只是不想被打扰。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有时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长不让做,他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只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包括大人也一样,乐爸总不听我的,我也会打他。说不过就打吧。反思一下,其实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 办法: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这件事,妈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对别人说…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他就明白了。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孩子会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别人身上。

幼儿心理学考试试题

1..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好问、好学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2.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使什么? (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 (3)感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 (4)幼儿情绪和意志行为也常常受感知觉的影响。 3.在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吼道的作用的变化分为哪三个阶段? (1)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 (2)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边做边说,语言和动作不分离。 (3)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4..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5..怎样培养学前儿童的情绪?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2)成人的情绪自控 (3)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4)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5)较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6.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 (2)思维的具体形象性逐渐发展 (3)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7情绪对学前儿童交往发展具有哪些作用? ①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以表情作为交往的工具。 ②幼儿仍常常用表情代替语言回答成人的问题或用表情辅助自己的语言表述。 ③在婴幼儿期,情绪的感染作用尤为突出。 8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社会化一般的趋势? (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9.幼儿攻击性行为有哪些特点? (1)攻击性行为频繁, (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3)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的趋势; (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10.简述幼儿有意想象发展的表现? ①在活动中出现了有目的、有主题的想象。 ②想象的主题逐渐稳定。 ③为了实现主题,能够克服一定的困难 1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有哪些基本特点? (1)发展的高速度 (2)发展的不均衡性和整体性 (3)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12.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1.制定观察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观察者对观察儿童的影响,要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的状态 2.观察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 3.对学前儿童的观察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在游戏中幼儿更好维持有意注意 13..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 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 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过关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题(过关) 1、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曾说过“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强盗…”。试分析 (1)上述两位心理学家各自代表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派别是什么?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 (2)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遗传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案例说明。 2、常听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到2岁以后就不像1岁以前那么听话了。特别是2~3岁儿童,嘴里经常说“我自己来”;行动上有了自己的主意,不听从成人的吩咐,不让他做的事,他偏要做。例如,在外面玩久了。成人对他说“该回家了!”他却说“我不回家,我还玩呢!”家长对此感到很头痛,不知道应该怎样教育好。请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案例中孩子的表现说明了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说明主要特征? 2).这一主要特征的出现,在儿童心理发展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3).对于这种现象,成人应该怎样正确教育?

3、实验研究告诉我们:在良好的教育下、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3~ 5分钟、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5~ 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如果教师组织得法、5~ 6岁幼儿可集中注意20分钟.但从总的来说、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不强、特别是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水平较低、容易受外界无关刺激的干扰。 请根据学前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上述研究结论、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要提高幼儿教育和活动效果、教师应努力做到哪几点?(共12分) 4、试作所学有关注意的知识分析下面的现象,并指出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老师指着图问小朋友:“看!花丛中有两只蜜蜂,从远处又飞来两只蜜蜂(教师又拿出两只蜜蜂),小朋友看,花丛中现在有几只蜜蜂了?”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还捉过蜜蜂呢。”另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爸说蜜蜂还蜇人呢!”于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